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es Filial Piety Make a Good Government Official?
1
《ChinAfrica》 2011年第3期12-13,共2页
FILIAL piety has been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since the time of Confucius and is all about the way Chinese relate to their parents and other family members.Now the concept has found its way... FILIAL piety has been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since the time of Confucius and is all about the way Chinese relate to their parents and other family members.Now the concept has found its way into the workplace.Recently this virtue was introduced as one of the criteria for selecting government officials,leading to a flurry of debate among the public. In Weixian County,north China’s Hebei Province,Qi Jinghai, Secretary of the Weixian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introduced a regulation stating that candidates apply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es Filial Piety make a good Government official
下载PDF
“学而优则仕”再解读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申申 李小妮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3-117,共5页
"学而优则仕"既是孔子倡导的重要教育思想,也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它的提出是春秋时期治国理政、选贤任能和各学派以其学说救治社会的需要,透射出士君子的担当情怀、伦理追寻、能力要求以及平等观念。... "学而优则仕"既是孔子倡导的重要教育思想,也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它的提出是春秋时期治国理政、选贤任能和各学派以其学说救治社会的需要,透射出士君子的担当情怀、伦理追寻、能力要求以及平等观念。对其的功利性误读、对时代背景把握的缺乏,使对这一理念发生了曲解。当然,这一理念也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这并不妨碍在把握"学而优则仕"真正语义的基础上,发扬其所透射出的精神内涵与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而优则仕 儒家思想 历史性再解读
下载PDF
中国男性文人气质柔化的社会心理渊源及其文学表现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雨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独特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结构导致了两性的性别刻板印象的同化——"柔化"。士大夫性格的"柔化"或曰"女性化"尤其明显地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温柔敦厚"气质的形成以及男性...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独特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结构导致了两性的性别刻板印象的同化——"柔化"。士大夫性格的"柔化"或曰"女性化"尤其明显地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温柔敦厚"气质的形成以及男性文人经常"作闺音"或为女性"代言"的文学现象上:这就是以"弃妇"和"妻妾"心态自拟的以男女比君臣的创作手法。这一现象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因素,其根源就在于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家国一体的社会政治结构,维持这一结构的支柱便是严密的等级秩序。理解了中国血缘纽带下的宗法制社会结构,我们就不难理解在强调君臣父子夫妻的伦理关系的社会/家国结构中,对男性的性别角色期望与对女性的期望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要求处于弱势伦理关系中的臣子、儿子、妻子(妾)绝对服从其君、父和夫,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属于女性的弃妇情结与妻妾情结往往会出现在男性文人的诗文中,并成为男性文人作品一道婉约而优美的风景,进而成为中国文学有史以来最独特的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大夫 气质柔化 以男女比君臣
下载PDF
解剖高校教师“学而优则仕”现象 被引量:8
4
作者 任初明 杨瑞勇 《煤炭高等教育》 2003年第1期38-39,66,共3页
当前高校中存在着知名学者、教授“学而优则仕”的现象 ,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 :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高校行政权力的泛化与社会官本位思想 ;把担任行政职务当作一项鼓励与挽留人才的政策措施 ;用人的晕轮效应 ;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学而优则仕” 官本位思想 传统文化观念 原因 名人效应
下载PDF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异化之觞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尧 《教育与考试》 2010年第3期56-60,共5页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现象古已有之,引人深思的是,近几年这种现象在大学和科研机构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与自古以来把"学而优则仕"异化为读书做官,以及现在社会流行的"官本位"有关,其实,"学而优则...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现象古已有之,引人深思的是,近几年这种现象在大学和科研机构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与自古以来把"学而优则仕"异化为读书做官,以及现在社会流行的"官本位"有关,其实,"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其所体现的是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正本清源的"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值得我们今日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而优则仕 仕而优则学 官本位
下载PDF
西晋士族的婚姻网络与交游活动——以太原士族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6
作者 范兆飞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5期24-29,共6页
汉魏时期就为士族大姓的太原王氏宗族在西晋时期达到巅峰,由地方大姓上升为全国性的巨姓强宗,其中婚姻交结和士族间交游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因此形成了典型的交游网络。从太原士族这个缩影也可以洞察西晋时期整个士族阶层的发展动向:... 汉魏时期就为士族大姓的太原王氏宗族在西晋时期达到巅峰,由地方大姓上升为全国性的巨姓强宗,其中婚姻交结和士族间交游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因此形成了典型的交游网络。从太原士族这个缩影也可以洞察西晋时期整个士族阶层的发展动向:婚姻是士族交往的主要方式,士族的通婚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产生微妙而深远的变化,婚姻选择层面突破了同郡同州的地域限制,甚至扩展到皇族,显示出士族通过通婚实现权力伸张的政治诉求和获得更高社会地位的利益追求。西晋时期士族的交游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网络化趋势;同郡士人点题扶持、评论之风不减汉末清议;同郡甚至同宗士族之间不只相互合作,同时相互斗争;士人交游活动的范围扩大,甚至打破了民族限制,反映了当时政治生态的复杂性和社会关系的网络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晋 士族 交游 通婚 太原
下载PDF
孔子的出仕思想——儒家思想中的“学而优则仕” 被引量:1
7
作者 姜荣华 汤贝 《高教学刊》 2016年第21期255-256,共2页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儒家思想中关于出仕等都有其一以贯之的内涵。整部《论语》初读不通、再读感叹、复读被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所感动。儒家和佛家是融通的。《论语》是纵贯一体的,孔子...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儒家思想中关于出仕等都有其一以贯之的内涵。整部《论语》初读不通、再读感叹、复读被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所感动。儒家和佛家是融通的。《论语》是纵贯一体的,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以这样的觉知去读《论语》,能知道孔子始终都围绕一个目的:推行仁。学习儒家的精神,从而了解儒家的存在意义、社会责任,能够进一步了解儒家思想中感人至深的学术思想,以及其对于提升个人修养的启发。期盼能给研究者以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出仕思想 学而优则仕
下载PDF
学而优则仕:阎真小说的审美反思与创作取向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蕾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7-10,共4页
阎真的小说以"知识型"人物的成长、蜕变为主线,描写他们在当下政治文化生态下,对于个人信仰的坚守与转变过程;展示他们在角逐名利和官场争斗过程中的成败荣辱,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异化、灵魂救赎,从而对"学而优则仕"... 阎真的小说以"知识型"人物的成长、蜕变为主线,描写他们在当下政治文化生态下,对于个人信仰的坚守与转变过程;展示他们在角逐名利和官场争斗过程中的成败荣辱,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异化、灵魂救赎,从而对"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人生价值观予以现代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真小说 学而优则仕 政治文化 知识分子
下载PDF
诸葛亮形象新论
9
作者 张安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35-139,共5页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画廊里的"贤相"形象。作者虽然极力讴歌他的"忠"和"智",但仍然表现了他在用人上的诸多失误。如对关羽的放纵,造成华容道曹操脱逃和荆州失守;对李严的姑息导致...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画廊里的"贤相"形象。作者虽然极力讴歌他的"忠"和"智",但仍然表现了他在用人上的诸多失误。如对关羽的放纵,造成华容道曹操脱逃和荆州失守;对李严的姑息导致六出祁山劳而无功;对魏延的诬害使得内部矛盾激化。分析诸葛亮用人失误的原因,恰是他尽"忠"恃"智"的结果。再探究形成诸葛亮"忠"、"智"性格特征的深层原因,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从政文人特殊的政治地位和悲剧性的社会角色使然。中国封建社会的从政文人,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只能依附统治者,将自身价值的实现寄托于明君的知遇。于是,既要依附于人,又想被他人依附的尴尬心态,既要受制于人,又想制服他人的双重人格,就构成了从政文人共有的扭曲心理。诸葛亮的用人失误,正是这种扭曲心理所造成的行为偏失。在他身上,不仅熔铸了历代封建文人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他们的追求和抱负,而且还深入挖掘了从政文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真实再现了他们的尴尬心态和双重人格。《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中国封建社会从政文人的典型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诸葛亮 用人失误 从政文人的典型
下载PDF
“学而优则仕”别解
10
作者 陈桂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10-113,共4页
以孔子授业而非"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以《论语》传递的信息为依据,系统分析孔子授业同弟子入仕的关联,论定授业中有关政事的议论植根于君子之教。
关键词 孔子授业 学而优则仕 《论语》
下载PDF
孔子“学而优则仕”的现代诠释 被引量:2
11
作者 文丽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42-44,共3页
一直以来,无论是一般公民还是学术界对孔子"学而优则仕"观点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的曲解,原本具有的积极意义非但没得到体现,反而成了大众批判的观点。本文拟以中庸思想对"学而优则仕"观点进行忠... 一直以来,无论是一般公民还是学术界对孔子"学而优则仕"观点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的曲解,原本具有的积极意义非但没得到体现,反而成了大众批判的观点。本文拟以中庸思想对"学而优则仕"观点进行忠实解读,以挖掘其对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而优则仕 解读 内涵 意义
下载PDF
辨析“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晓雅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89-91,共3页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论语》中子夏说的一句话,一直以来被看做是"读书做官论"而影响了中国文人学士几千年,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尤其作为资产阶级思想而受到严厉的批判。但经分析文本,还原此句话的真实含义后,...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论语》中子夏说的一句话,一直以来被看做是"读书做官论"而影响了中国文人学士几千年,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尤其作为资产阶级思想而受到严厉的批判。但经分析文本,还原此句话的真实含义后,就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积极因素,它对现实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学说 仕而优则学 学而优则仕
下载PDF
浅谈学而优则仕的历史影响及现实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艳红 陶晓丽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82-84,共3页
“学而优则仕”是孔予重要的教育思想,它曾起到全民价值导向的作用,对中国的教育,乃至中国的社会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在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中,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无视这种厚重文化所产生的影响,而是要以史为鉴, 吸取精华,以期对当下... “学而优则仕”是孔予重要的教育思想,它曾起到全民价值导向的作用,对中国的教育,乃至中国的社会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在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中,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无视这种厚重文化所产生的影响,而是要以史为鉴, 吸取精华,以期对当下推行的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而优则仕 历史影响 现实启示
下载PDF
《孟子》“冯妇”章断句新议
14
作者 崔奥飞 《管子学刊》 CSSCI 2012年第4期38-41,共4页
"冯妇"章是《孟子》中比较著名的篇章,此章的几处句读问题自宋以来至今未有定论。在古代,关于冯妇章的断句总体来说有两种,进入新世纪,又有不少学者关注到此一断句疑案,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本文梳理并分析几种不同的断句方法... "冯妇"章是《孟子》中比较著名的篇章,此章的几处句读问题自宋以来至今未有定论。在古代,关于冯妇章的断句总体来说有两种,进入新世纪,又有不少学者关注到此一断句疑案,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本文梳理并分析几种不同的断句方法,并尝试结合对孟子旨意的解读来重新探析"冯妇"章的断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妇 断句 譬喻 士则之
下载PDF
论漳州民间传说中朱子为官形象的文化内涵——以《朱熹错判铁环树》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志阳 《天中学刊》 2017年第6期92-100,共9页
《朱熹错判铁环树》记载朱子在漳州知州任上判错案的故事,该故事借助冤假错案把朱子塑造成敢于承认错误,力求公正判案的良吏与学者形象,反映了漳州百姓对朱子以爱戴为主,也有部分士大夫持不同意见的现象。其根源在于朱子在漳州减免赋税... 《朱熹错判铁环树》记载朱子在漳州知州任上判错案的故事,该故事借助冤假错案把朱子塑造成敢于承认错误,力求公正判案的良吏与学者形象,反映了漳州百姓对朱子以爱戴为主,也有部分士大夫持不同意见的现象。其根源在于朱子在漳州减免赋税、推行经界、改造文化与风俗、司法断案的成绩。朱子形象的变化给我们的现代启示是执政者需要以百姓之心为心制定政策,大力吸收优秀人才创造性发展管理理论,提高执政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错判铁环树》 朱子 良吏 学者 民间传说 政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