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Way to Look into Literature——Comment on Structuralist Literary Criticism
1
作者 He Zhigang 《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75-79,共5页
What is structruralism?Is it a school or a movement?Many critics agreethat structruralism is,in a broad sense,a revolution in the human thinkingprocess.Structuralism is,as Barthe,properly defined in,the activity of re... What is structruralism?Is it a school or a movement?Many critics agreethat structruralism is,in a broad sense,a revolution in the human thinkingprocess.Structuralism is,as Barthe,properly defined in,the activity of re-defining all the cultural phenomena,an activity grounded in the belief th-at like language,a myth,wrestling match,system of tribal kinship orrestaurant menu is a system of signs,In this connection,structuralism ismuch concerned with and influenced by the modern schools of linguisticsespecially by the structural linguistics originated by Sau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new way to Look into Literature Comment on Structuralist literary criticism
下载PDF
On the Ethical Dimensions of Literary Criticism in the Realm of We Media
2
作者 Chai Dongdo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3年第5期102-113,共12页
In the realm of We Media,literary criticism is not completely free and unrestricted during its continuous production process;instead,it should adhere to certain ethical norms.The ethical dimensions of literary critici... In the realm of We Media,literary criticism is not completely free and unrestricted during its continuous production process;instead,it should adhere to certain ethical norms.The ethical dimensions of literary criticism in We Media focus on fostering a fai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ticism activities and text,society,and the audience in order to facilitate healthy and orderly criticism that yields positive outcomes.The ethics of literary criticism in We Media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aesthetic ethics,cultural ethics,political ethics,and media ethics within its internal structure,all of which ultimately converge into the realm of art production ethics.It is important to embrace a consciousness of intersubjectivity and adopt a cognitive approach of situationism in order to avoid blind restrictions and misjudgments in order to foster a positive and healthy ecosystem for literary criticism in We Media.Additionally,it is crucial to adhere to bottom-line thinking and emphasize responsibility,taste,and discipline while regulating the field of criticism,the audience,and critical 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 Media literary criticism ETHICS literature and art in new media
下载PDF
Ji Hongzhen: The New Face of Literary Criticism 被引量:1
3
作者 LIU QIAN CHEN SHANSHAN 《Women of China》 1994年第9期31-32,共2页
JI Hongzhen has been described as a critic with magnificent sweep and muscle in Chinese literary circles. She deserves the description. "We’re like small birds in this world and our lives are short," she sa... JI Hongzhen has been described as a critic with magnificent sweep and muscle in Chinese literary circles. She deserves the description. "We’re like small birds in this world and our lives are short," she said. "We should grasp the twinkling of life that belongs to us, catch something that is hard to catch with all of our wisdom and ability, and do something with all our might. It doesn’t matter even if we end up be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Ji Hongzhen The new Face of literary criticism
原文传递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问题研究
4
作者 颜敏 陈海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6,共7页
在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发展进程中,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方法论变革是一种重要的批评现象。1985年被称为“方法论年”,其形成是由多种力量推动的。其时,文学批评生态被改造,文学批评话语及话语体系有了新的建构。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在... 在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发展进程中,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方法论变革是一种重要的批评现象。1985年被称为“方法论年”,其形成是由多种力量推动的。其时,文学批评生态被改造,文学批评话语及话语体系有了新的建构。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变革在根本意义上是新时期之初文学观念、文学批评理念变化的基本体现,它实现了批评方法从一元到多元的深刻变革,彰显出一种时代性的、难能可贵的理论品格,其与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协和一致,表现出鲜明的启蒙、主体性等现代性价值诉求。这一变革有力地冲击了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模式,开启了新时期文学批评创新发展的新篇章,并为当下文学批评理论探索包括文学批评主体性建设、批评话语与话语体系的建构及文学批评学科意识的持续增强等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变革 新时期文学批评 创新发展 批评主体性 批评话语与话语体系
下载PDF
编辑出版、理论批评与文艺思潮的发生——关于“新南方写作”
5
作者 曾攀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25-30,46,共7页
“新南方写作”及其中所包孕的当代中国的文学地方性思潮,是近年来最为引人瞩目的文艺现象之一。这个概念从理论评论杂志、文学期刊到大学学报,实现了从诞生、成型,到发展、衍变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与编辑出版无疑是密不可分... “新南方写作”及其中所包孕的当代中国的文学地方性思潮,是近年来最为引人瞩目的文艺现象之一。这个概念从理论评论杂志、文学期刊到大学学报,实现了从诞生、成型,到发展、衍变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与编辑出版无疑是密不可分的,通过理论与创作的出版平台倡导生发的文艺新思潮,往往能够在很大限度上达成相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就是说,“新南方写作”等文学地方性概念的生发,是一个由学术期刊和编辑出版直接推动的重要范例,由是也延续了现代中国期刊和编辑在学术史,尤其是在文学史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形成了关于当代前沿文化的理论创新、概念孵化及文艺创作的新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南方写作 编辑出版 理论批评 文艺思潮
下载PDF
价值分化与价值重构——新时代文艺批评的功能与价值取向 被引量:4
6
作者 蒋述卓 李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3,共8页
当前文艺批评的缺席、失语、弱化等问题,不只跟市场化以及西方理论的强势影响有关,而且根源于现代化过程中的价值分化。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讲话对文艺批评的相关论述,为新时代文艺批评的价值构建提供了重要契机。新时代文艺批评... 当前文艺批评的缺席、失语、弱化等问题,不只跟市场化以及西方理论的强势影响有关,而且根源于现代化过程中的价值分化。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讲话对文艺批评的相关论述,为新时代文艺批评的价值构建提供了重要契机。新时代文艺批评的功能应该落实到人民大众的审美素质的提高以及现代人格的养成。新时代文艺批评的价值取向,一是要以人民为中心,二是要对中国历史及文化传统有坚定自信,三是要坚持审美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文艺批评 价值取向 文艺工作座谈会 文化自信
下载PDF
20世纪初周氏兄弟文学观的民俗视角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勤建 常峻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4-14,共11页
周氏兄弟基于对民俗学学科理念整体把握与深刻认识 ,借助传统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 ,广泛吸收西方及现代民俗学的新理念 ,将民俗与文学有机结合 ,形成了从民俗学角度观照文学的独特视角 ,他们“改造国民性”文学的民俗人性观以及创作理论... 周氏兄弟基于对民俗学学科理念整体把握与深刻认识 ,借助传统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 ,广泛吸收西方及现代民俗学的新理念 ,将民俗与文学有机结合 ,形成了从民俗学角度观照文学的独特视角 ,他们“改造国民性”文学的民俗人性观以及创作理论与实践 ,使其成为文学的民俗文化批评的开拓者 ,是 2 0世纪初民俗学与新文学相结合运动的杰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 文学观 民俗文化批评 新文学 20世纪初期 鲁迅 周作人 国民性 民俗人性观 文学创作
下载PDF
回归抑或转向:后现代语境下的美国文学伦理学批评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英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0-97,共8页
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长期被打入“冷宫”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又悄然占据了美国学界。在后现代语境下,文学批评的伦理转向并非是向传统的简单回归,而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承载了新的使命。投身于文学伦理学批评建设的理论家们由于其出发点... 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长期被打入“冷宫”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又悄然占据了美国学界。在后现代语境下,文学批评的伦理转向并非是向传统的简单回归,而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承载了新的使命。投身于文学伦理学批评建设的理论家们由于其出发点和策略的不同基本形成了两大阵营新人文主义派与解构主义派,他们共同构成了一道后现代语境下的美国文学伦理学批评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语境 文学伦理学批评 新人文主义派 解构主义派
下载PDF
论韦勒克的文学史观 被引量:5
9
作者 乔国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4-87,共14页
自从出现文学史这种记载文学发生和发展变化的史书体裁以来,国内外各类文学史著作数量之多编写体例之杂芜、混乱已非同一般。但文学史究竟是怎样的一部史书,其性质、写作方法等如何,仍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 自从出现文学史这种记载文学发生和发展变化的史书体裁以来,国内外各类文学史著作数量之多编写体例之杂芜、混乱已非同一般。但文学史究竟是怎样的一部史书,其性质、写作方法等如何,仍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一书至今对我们的文学研究和文学史撰写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有人甚至奉为圭皋。该书从不同的侧面详细探讨了文学史的性质、文学史的写作方法等,在阐明自己文学史观的同时并指出了某些已有的文学史观的错误。韦勒克文学史观的理论继承了艾略特所开创的那种从历史的维度、宏观且动态地考察文学作品的传统,而且就其理论的本质而言,他的包括文学价值观在内的一整套文学史观,就是在综合了艾略特与兰瑟姆的本体论诗学和艾略特的"有机整体观"以及"非个性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并发扬光大的。从这一观点出发,韦勒克构建了自己的文学史框架:文学史是在对文学这种意向性存在的"经验客体"进行的批评中,归纳或"提炼"出表达"决定性结构"或价值体系(包括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的文学理论,然后在此理论的指导下,以文学系统内的、"一个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的前后逻辑关系,在综合通过读者、批评家等人头脑的文学批评的基础上,构成文学史的写作框架。当然,韦勒克文学史观也有其自身的缺陷:首先,从总体上看,韦勒克对文学存在的认识是偏颇的;其次,韦勒克的文学史观中其实还杂糅了阐释学和新历史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最后,韦勒克的文学进化观也是值得商榷的。韦勒克的文学史观说到底,其实还是坚持对文学内部的研究,而不是与其相关的历史的、社会的、思想史的或心理等背景的研究,没有超出"新批评"对文学的认知范围。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勒克 文学史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透视主义” “文学重建论” 新批评
下载PDF
中西文论异质性比较研究——新批评在中国的命运 被引量:11
10
作者 代迅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0-136,共7页
新批评是现代英语学界文学研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理论流派,持续时间也最长。但是新批评对中国文论界的影响始终不大。英美新批评与作为中国现代主流文论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在艺术理论上也有着鲜明的异... 新批评是现代英语学界文学研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理论流派,持续时间也最长。但是新批评对中国文论界的影响始终不大。英美新批评与作为中国现代主流文论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在艺术理论上也有着鲜明的异质性。中国古代文论带有强烈的印象式批评特点,而新批评则带有强烈的形式主义和科学主义倾向,尽管新批评与中国古代文艺思想之间也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相通之处,但是两者之间这些强烈和根本的异质性,决定了新批评在中国始终处于边缘化的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批评 中国文论 异质性 边缘化
下载PDF
文本细读:“文学场”建构的基石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7-101,共5页
文本细读作为新批评的重要理论遗产,在当下文学研究与文学欣赏中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同时,文本细读在文学欣赏及教学中也是极富于操作性的实践方法,符合回到文本的中心理念。近几年,学术界集中标举了文本细读这一理念,但是多停留于方... 文本细读作为新批评的重要理论遗产,在当下文学研究与文学欣赏中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同时,文本细读在文学欣赏及教学中也是极富于操作性的实践方法,符合回到文本的中心理念。近几年,学术界集中标举了文本细读这一理念,但是多停留于方法论层面的抽象论述,关于其具体路径或者实践性步骤的理论发掘依然是个空白。回到微观层面,在文学阅读的过程中,结合文学作品的体裁特性,文本细读的具体方法可落定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语词细读;其二是结构分析;其三是语境把握。这三方面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欣赏 文本细读 新批评 审美本体
下载PDF
论《学衡》的文学翻译与文化抉择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莉馨 王苇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3期156-161,共6页
文学译介在《学衡》杂志中据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其首要特色是高度重视希腊罗马时代的美学思想与文学成就的译介,体现出鲜明的古典趣味。《学衡》对其他各时代、各国文学的选择同样体现出注重经典、强调理性与纯正的艺术品位的精英意识... 文学译介在《学衡》杂志中据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其首要特色是高度重视希腊罗马时代的美学思想与文学成就的译介,体现出鲜明的古典趣味。《学衡》对其他各时代、各国文学的选择同样体现出注重经典、强调理性与纯正的艺术品位的精英意识。这一贯穿了鲜明的新人文主义思想的翻译抉择,体现了"学衡派"同人与新文化-文学运动主将迥异的文化建设理想,弥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其他期刊与社团译介西学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衡》 文学翻译 欧文·白璧德 新人文主义
下载PDF
“五四”新文学运动前二十年文学理论批评文体的演进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群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9-39,共11页
文学理论批评文体是文学理论批评形式特征的总和。中国古代文论文体有其鲜明的特色 ,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至近代 ,尤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前二十年 ,文学理论批评文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变革的方向 ,总的来说是向现代文学理论批评文体... 文学理论批评文体是文学理论批评形式特征的总和。中国古代文论文体有其鲜明的特色 ,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至近代 ,尤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前二十年 ,文学理论批评文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变革的方向 ,总的来说是向现代文学理论批评文体演进。具体来看 ,体式向多样化、大容量发展 ;篇章结构趋向完整精致 ;语言文字趋向通俗浅显 ;对西方文体从模仿趋向融会贯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文学理论批评 五四新文学运动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创新问题 被引量:3
14
作者 谷鹏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2,共18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最为重要的成果,一直指引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基本依据。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的结合,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最为重要的成果,一直指引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基本依据。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的结合,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创新发展,在学理方法上需要运用“新格义”阐释法,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各自所包含的观念逻辑与理论意涵进行“共现”“分梳”“比堪”“融通”阐释,最终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新内涵、新形态。由于此种新内涵与新形态是以不断变化着的当代中国文学现实为基础,以文学批评的思想、内容、形式、功用为进路,通过打通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性、历史性、审美性、人民性标准与中国文学批评“道”“文”“质”标准,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逻辑、情感逻辑、伦理逻辑与知识逻辑的统一,因而它可以使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在理念与实践两个方面成为一种统一文学创作、鉴赏、教化、批判与行动五重目标的全新文学批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新格义”阐释
下载PDF
“新时期”的文学理论建设与文学批评 被引量:3
15
作者 鲁枢元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8-152,共5页
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文学批评实践对于中国民众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对于中国新的政治局面的形成与拓展以及对于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加强,均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新时期文学在"发展分期与历史定位""... 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文学批评实践对于中国民众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对于中国新的政治局面的形成与拓展以及对于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加强,均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新时期文学在"发展分期与历史定位""文学理论批评范式的转换""文学基本性质的多维认知""中国古代文论之现代转换""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文学批评实践与大众文化兴起"诸多方面既取得不俗的成就,又表现出明显不足。自1979年以来延续30余年的"新时期文学"作为一种文学运动已经结束,但其影响还将继续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下载PDF
新世纪西方文论展望:文化研究与生态批评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茂林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4-119,共6页
20世纪的西方文论丰富多彩 ,更迭频繁。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文化研究将成为新世纪的显学之一。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性、开放性、批判性与政治性的特征。新世纪文论界的另一显学是生态批评。它是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 20世纪的西方文论丰富多彩 ,更迭频繁。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文化研究将成为新世纪的显学之一。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性、开放性、批判性与政治性的特征。新世纪文论界的另一显学是生态批评。它是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它把文学批评放在地球生态圈这一大语境下 ,以独特的生态批评视角和对全人类生存前景的终极关怀而充满生机和活力。它的宽泛性、跨学科性和开放性使它与现存文学理论交叉结合起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论 文化研究 生态批评 文学 自然环境 文学批评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范式危机:美国学界的论争及其反思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松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80,共11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和北美学界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掀起的理论革命强烈冲击了原有的文学研究模式,深刻影响了人文学术的版图以及学术体制的变革。1993年刘康等学者在美国《近代中国》杂志发起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危机的论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和北美学界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掀起的理论革命强烈冲击了原有的文学研究模式,深刻影响了人文学术的版图以及学术体制的变革。1993年刘康等学者在美国《近代中国》杂志发起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危机的论争,集中反映了美国的中国学内部关于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冲突以及人文学科之间的断裂与调整。该论争的主要话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与西方左翼的比较研究、文学的政治属性、西方文论的中国问题、人文学科关系的断裂、批评理论与新批评的矛盾以及文学研究与理论的关系。回顾与反思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内在逻辑及其分歧,可以为国内的文学研究者打开国际对话的窗口,并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新的思想语境中继续深化有关核心命题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现代文学 新批评 范式 中国学 文论
下载PDF
“网生文学批评”的话语权生成及其功能承载 被引量:3
18
作者 程海威 欧阳友权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6-152,共7页
互联网原生文学批评长期被学术界、批评界视作“不入流的事物”而选择性忽略,难以进入理论研究视野。但这种“网生文学批评”作为网络文学批评的“中间取向”却是互联网世界的主流批评,最能代表网民的主观好恶、审美趣味与价值倾向。它... 互联网原生文学批评长期被学术界、批评界视作“不入流的事物”而选择性忽略,难以进入理论研究视野。但这种“网生文学批评”作为网络文学批评的“中间取向”却是互联网世界的主流批评,最能代表网民的主观好恶、审美趣味与价值倾向。它以技术赋权带动文学批评主体转换,以脱冕言说替代传统批评的严肃论述,以网络审判重塑在线批评价值标准,在颠覆中分享了批评话语权。这种“人民的”、大众的后现代主义批评促进了草根批评与精英批评间的竞争互动,推动了小众性、个性化批评的兴起与多元化审美取向的共生发展。网生文学批评彰显了文学批评的真我立场、间性对话与锐利表达,促使文学批评向形而下评说、重经验判断、审美体验优先的方向转变。重建网络时代的批评秩序,应引导网生“新民间批评”融入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体系,不断走向规范化、健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网生文学批评” 话语权 “新民间批评”
下载PDF
澳大利亚的左翼文学批评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腊宝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128,200,共8页
澳大利亚的左翼文学思潮由来已久,但左翼文学批评活跃于澳大利亚文坛的时间为20世纪30—50年代。左翼文学批评的核心观念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来自苏联的批评观念主张艺术家应该乐观地描绘社会主义现实和共产主义革命,... 澳大利亚的左翼文学思潮由来已久,但左翼文学批评活跃于澳大利亚文坛的时间为20世纪30—50年代。左翼文学批评的核心观念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来自苏联的批评观念主张艺术家应该乐观地描绘社会主义现实和共产主义革命,同时扎根现实生活,坚守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用革命的艺术教育大众,培养社会主义精神。早期的澳大利亚左翼批评与自由派民族主义批评因现实主义的共同信仰而结盟,但这一结盟的后果是左翼批评最终在后者的压力之下消磨了对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激进诉求。60年代,传统的左翼思潮归于沉寂,但是,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新左翼"思想席卷整个澳洲大陆,"新左翼"除了直接参与文学批评以外,还影响了包括女性文学批评、土著文学批评、移民文学批评和后殖民文学批评在内的许多流派,这些明显具有左翼倾向的批评流派于80年代前后风行一时,但至90年代,在澳大利亚社会日趋保守的大环境之下,它们迅速地走向了颓败。认真梳理澳大利亚文学的左翼传统对于认识澳大利亚文学和社会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文学批评 左翼文学批评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新左翼” 多元文化主义
下载PDF
网络亚文化失范与新媒体文艺评论网络暴力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焕钊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10期26-31,I0003,共7页
新媒体文艺评论中的网络暴力行为的产生,既是技术发展带来的风险、不良媒体和资本推波助澜的结果,也是网络亚文化发展的失范所致。总体上,溢出正常文艺评论的恶意抹黑、不同亚文化圈层因价值冲突而产生的群体攻讦、粉丝控评及其话语“... 新媒体文艺评论中的网络暴力行为的产生,既是技术发展带来的风险、不良媒体和资本推波助澜的结果,也是网络亚文化发展的失范所致。总体上,溢出正常文艺评论的恶意抹黑、不同亚文化圈层因价值冲突而产生的群体攻讦、粉丝控评及其话语“踩踏”现象,以及模因传播的越界而带来的侵害等,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新媒体文艺评论网络暴力造成的后果,不仅是对相关人员人身权利的侵害,破坏文艺评论的正常环境和评价体系,也将导致文艺公信力的丧失,影响文艺生态的健康发展。制约新媒体文艺评论网络暴力失范,需要回到网络亚文化与当代娱乐经济、工业的复杂结构中,探索作为亚文化实践的新媒体文艺评论的边界与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文艺评论 网络暴力 网络亚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