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帕格沃什运动的历史经验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游战洪 刘钝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5-363,共19页
帕格沃什运动是罗素、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中叶发起的反对核武器和战争的科学家国际和平运动。帕格沃什运动在冷战时期兴起的主要因素为:超越集团利益与意识形态,维护全人类的生存与安全;自然科学家与社会科学家密切合作... 帕格沃什运动是罗素、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中叶发起的反对核武器和战争的科学家国际和平运动。帕格沃什运动在冷战时期兴起的主要因素为:超越集团利益与意识形态,维护全人类的生存与安全;自然科学家与社会科学家密切合作,为军备控制、核裁军与国际安全献计献策;用科学知识影响媒体、公众和科学国际共同体,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寻求赞助多元化,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坚持科学分析和理性探讨,影响政府决策人。此外,还简略论述了帕格沃什运动对当今中国科技界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和国际义务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帕格沃什会议 帕格沃什运动 核武器 科学家 社会责任
下载PDF
“无核世界”构想及其区域性实践——基于东南亚无核区的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程晓勇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4年第5期43-51,共9页
"无核世界"构想是一种要求在限制核武器扩散的基础上,对已有核武器进行严格控制并逐步销毁,最终彻底消灭核武器,使国际社会回归到没有核武器的世界的政治主张。半个多世纪以来,"无核世界"构想在塑造全球政治安全环... "无核世界"构想是一种要求在限制核武器扩散的基础上,对已有核武器进行严格控制并逐步销毁,最终彻底消灭核武器,使国际社会回归到没有核武器的世界的政治主张。半个多世纪以来,"无核世界"构想在塑造全球政治安全环境、培育和平理念、推动核裁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当前"无核世界"构想尚难以实现,但在地区层面,无核区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无核世界"构想。东南亚无核区是冷战后核扩散形势严峻的亚洲地区建立的首个无核区,对缓和亚洲地区的核扩散形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认为,在国际政治现实下,无核区的建立必将成为实现无核世界的重要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核世界 无核区 东南亚 核不扩散
下载PDF
建立“无核武器世界”的理想与现实论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凯兵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62,共6页
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建立无核武器世界,是中国的一贯主张,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愿望。然而现实与无核世界这一理想境界相距甚远。当今世界尚不完全具备实现无核武器化的条件,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威胁形势严峻,超级核大国对... 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建立无核武器世界,是中国的一贯主张,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愿望。然而现实与无核世界这一理想境界相距甚远。当今世界尚不完全具备实现无核武器化的条件,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威胁形势严峻,超级核大国对"核威慑"的倚重仍是建立无核世界面临的主要障碍。未来走向无核世界的前提是加强大国间的合作与协调,而有核国家承诺"无条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及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并建立相应约束机制,则是实现无核世界路线图中的第一步。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要因势利导,为实现无核世界主动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核武器世界 核扩散 无核化路径
下载PDF
中美“零核”概念评析
4
作者 王蔚 王晨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8-37,共10页
中美两国先后于1963年和2009年宣布了各自的"零核"倡议。从中美两国核政策的特点、成因及影响等方面对两国的零核概念进行评析,可以得知,中美两国的零核概念在最终目标和部分实现手段上具有相同之处。这证明了中国零核概念的... 中美两国先后于1963年和2009年宣布了各自的"零核"倡议。从中美两国核政策的特点、成因及影响等方面对两国的零核概念进行评析,可以得知,中美两国的零核概念在最终目标和部分实现手段上具有相同之处。这证明了中国零核概念的生存性与前瞻性,也为两国在无核运动中的合作提供了前提。两者概念中的差异并不是造成影响力差别的主要原因,中国有必要加强在世界无核运动话语体系中的工作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核概念 核战略 无核运动 核武器
下载PDF
和平的憧憬:无核世界的现实建构
5
作者 徐能武 刘戟锋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前,能量控制仍然是战争取胜的关键手段,核武器技术的发展使其战场杀伤功能已达到极限。针对核武器愈益扩散所带来的毁灭性的威胁,要求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呼声愈加强烈。在一个没有权威政府的世界体系中,建构无核世界遵循国家间安全利益... 目前,能量控制仍然是战争取胜的关键手段,核武器技术的发展使其战场杀伤功能已达到极限。针对核武器愈益扩散所带来的毁灭性的威胁,要求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呼声愈加强烈。在一个没有权威政府的世界体系中,建构无核世界遵循国家间安全利益交易的理性博弈原则。无核世界的现实建构无法超越权力政治的起点,同时也应看到每种形式的权力都以不同的形式影响无核世界建构的行为与动力。可行的做法是将各种权力作用纳入到无核世界的现实建构中来,才能在世界各国寻求各自国家安全利益的过程中,朝着建构无核世界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武器 利益博弈 无核世界 现实建构
下载PDF
核军备控制理论中的无核区
6
作者 杨林坡 刘丽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92-96,共5页
无核区作为特定区域内国家核裁军、防止核扩散、建立互信措施的一种安全合作机制,也是一项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军备控制措施,或可以说是机制。根据军控理论,无核区属于军备控制的范畴,表现在核裁军与防止核扩散方面,即对核武器的"量... 无核区作为特定区域内国家核裁军、防止核扩散、建立互信措施的一种安全合作机制,也是一项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军备控制措施,或可以说是机制。根据军控理论,无核区属于军备控制的范畴,表现在核裁军与防止核扩散方面,即对核武器的"量"及"使用方式"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核区 军控理论 裁军 不扩散
下载PDF
中国防范核战争措施的历史回顾与前瞻
7
作者 杨景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66-70,共5页
中国曾多次险遭核武器攻击,防范核战争的历史惊心动魄。中国防范核战争的措施是:不惧怕,不打无准备之仗,努力研制核武器。当今世界有引发核战争的诸多因素,但随着人类的进步与文明程度的提高,核大战是可以避免的。若想从根本上防范核战... 中国曾多次险遭核武器攻击,防范核战争的历史惊心动魄。中国防范核战争的措施是:不惧怕,不打无准备之仗,努力研制核武器。当今世界有引发核战争的诸多因素,但随着人类的进步与文明程度的提高,核大战是可以避免的。若想从根本上防范核战争的发生,还要靠各国领导者的智慧和开明的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战争 防范 历史 无核世界
下载PDF
奥巴马政府的核政策与朝核问题
8
作者 冯东兴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27-30,共4页
第二届首尔核安全峰会的召开,激起国际社会对朝核问题的关注。作为重要的国际核安全问题,朝鲜核问题在美国新的核安全政策中处于何种地位,奥巴马政府将如何处理朝核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本文旨在探讨朝核问题自身的特殊性,分析奥... 第二届首尔核安全峰会的召开,激起国际社会对朝核问题的关注。作为重要的国际核安全问题,朝鲜核问题在美国新的核安全政策中处于何种地位,奥巴马政府将如何处理朝核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本文旨在探讨朝核问题自身的特殊性,分析奥巴马政府核安全政策的本质与内在矛盾,进而揭示美国新的核安全政策仍旧很难解决其在朝核问题上面临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巴马政府 首尔核安全峰会 朝核问题 无核世界 朝鲜战争遗留问题
下载PDF
论日本拥核图谋与无核政策的历史因素
9
作者 黄涛 黄千容 《日本研究》 2021年第1期40-49,共10页
作为迄今唯一遭受核打击的二战战败国,日本处在美国核保护伞和日美安全同盟之下,虽有一直存在的拥核政治图谋和核技术研究进程,却没有核武器被制造出来的事实,处在核技术威慑的长期状态中。美国严控日本制造核武器的国际高压态势以及日... 作为迄今唯一遭受核打击的二战战败国,日本处在美国核保护伞和日美安全同盟之下,虽有一直存在的拥核政治图谋和核技术研究进程,却没有核武器被制造出来的事实,处在核技术威慑的长期状态中。美国严控日本制造核武器的国际高压态势以及日本国内民众反核运动的不断发展,共同保证了日本的核技术威慑原则的长期性和安全性,也是日本和平核能利用的理性之路。日本从核技术威慑层面走向无核状态,是一段任重道远的政治进程。日本不必、不能也不会拥有核武器,对无核世界建设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将会具有更加积极的政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拥核图谋 美国严控 反核运动 核技术威慑 无核世界
下载PDF
《禁止核武器条约》之困境及出路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伊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8-103,158,159,共28页
2021年1月22日起生效的《禁止核武器条约》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禁止核武器的拥有、研发、储存、转移、试验、使用或是威胁使用等行为,从而将核武器完全非法化。尽管《禁止核武器条约》反映了人道主义的关怀和无核世界的愿景,但该条约无... 2021年1月22日起生效的《禁止核武器条约》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禁止核武器的拥有、研发、储存、转移、试验、使用或是威胁使用等行为,从而将核武器完全非法化。尽管《禁止核武器条约》反映了人道主义的关怀和无核世界的愿景,但该条约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现实层面都面临着不小的困境。从理论上看,《禁止核武器条约》以确立禁核规范来推动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国弃核的逻辑基础并不牢固,因为规范可能退化甚至被颠覆,未必能够对国家产生强有力的约束。在现实层面,《禁止核武器条约》则因为全盘否定核威慑的重要性而遭到拥有核武器国家及其盟国的联合抵制,并暴露出该条约忽视部分国家的安全关切、损害国家自卫权利以及忽略裁军核查机制等不足。鉴于国际社会围绕《禁止核武器条约》产生了诸多争议,未来,该条约还是应当落脚到分步骤、渐进式的核裁军路线上来,需要在提供安全保证、区分禁核情形、建立核查机构,以及加强与不扩散国际机制兼容等方面进行完善,以促进当前核不扩散国际机制的改革和推动陷入停滞的核裁军进程的持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核武器条约 禁核困境 核裁军 无核世界
下载PDF
1950年的北京市和平签名运动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文胜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92,127-128,共8页
1950年5~11月,以反对战争、缩减军备、禁止核武器为内容的和平签名运动在中国全面展开。这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关乎国家前途命运、人民福祉与世界和平事业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北京市在这场运动中具有典型性,随着当时国内外形势... 1950年5~11月,以反对战争、缩减军备、禁止核武器为内容的和平签名运动在中国全面展开。这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关乎国家前途命运、人民福祉与世界和平事业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北京市在这场运动中具有典型性,随着当时国内外形势尤其是朝鲜局势的变化,5月中旬至6月底为运动的发起阶段,7月至8月中旬为运动的深入阶段,8月中旬至11月为运动的扩大阶段。这场运动不仅为抗美援朝做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而且为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签名运动 禁用原子弹
原文传递
关系变化与规范反馈——以中美对东南亚无核武器区建设的态度变迁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贺嘉洁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3-116,170,171,共36页
关系理论假定关系在规范对象国的规范反馈中具有本体优先的地位。为更好地理解规范倡导者与规范对象国的关系变迁如何影响后者对于规范的态度,作者从关系的情感联结程度和地缘政治价值两个维度考察关系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关系性逻... 关系理论假定关系在规范对象国的规范反馈中具有本体优先的地位。为更好地理解规范倡导者与规范对象国的关系变迁如何影响后者对于规范的态度,作者从关系的情感联结程度和地缘政治价值两个维度考察关系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关系性逻辑在规范对象国的规范反馈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当规范倡导者与规范对象国之间关系的情感联结程度和地缘政治价值均不显著时,后者对规范的态度取决于其理性权衡,包括外部规范与其既有实践之间的匹配程度及其适当性。当关系的情感联结程度上升后,规范对象国会出于对倡导者的信任而放下之前的顾虑,或为了维持与倡导者的亲密关系而在有关规范内容的谈判中表现得更为开放。关系的地缘政治价值的升级则推动规范对象国为赢得(或避免竞争对手赢得)倡导者关系圈中相对优势的地位而对规范采取更加积极的举措。在规范社会化过程中,规范倡导者通过社会化目标的设定和对关系的经营来发挥自身能动性。自《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签署以来,中美两国对东盟无核化规范的态度一直在不断调整,关系性逻辑很好地解释了这一态度变迁以及东盟在其中发挥的能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性逻辑 规范倡导者 规范对象国 规范反馈 《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
原文传递
日本的核战略选择:理论与现实 被引量:4
13
作者 江天骄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2-129,158-159,共28页
文章首先从理论角度,对日韩无核武器区计划、"核避险"以及"拥核"这三种核战略给日本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利弊分析。日本长期坚持的"核避险"战略会逐渐变得不可靠,而"拥核"战略的代价过高亦不可行... 文章首先从理论角度,对日韩无核武器区计划、"核避险"以及"拥核"这三种核战略给日本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利弊分析。日本长期坚持的"核避险"战略会逐渐变得不可靠,而"拥核"战略的代价过高亦不可行。相比之下,日韩无核武器区计划成为日本面向未来可行的核战略。然而,根据实证分析,尽管福岛核泄漏在日本国内引发了空前的反核运动,但日本政府仍然坚持既定的核政策不变。由于日本大选形势以及核政策决策机制的因素,利益集团和右翼势力的"一票否决"使得民间反核力量无法有效影响决策过程。因此,"核避险"战略仍然成为决策圈内各方利益平衡之下的选择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核政策 无核武器区 福岛核泄漏事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