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十堰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现状及生态修复工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杜银山 王雅宁 +1 位作者 李磊 冯少华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第4期174-181,共8页
目的:查明十堰市相对集中连片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废弃地分布,分析其对矿区及其周边地形地貌景观、生态功能、水资源水生态、土地资源及矿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方法:以自然资源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管理库数据为基础,充分考虑流域... 目的:查明十堰市相对集中连片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废弃地分布,分析其对矿区及其周边地形地貌景观、生态功能、水资源水生态、土地资源及矿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方法:以自然资源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管理库数据为基础,充分考虑流域分布与地理单元特性,运用资料收集、实地核查等调查方法。结果:研究区存在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生态功能退化、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等突出问题,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地形地貌重塑、土壤重构与植被重建、废弃土地复垦利用、生态修复配套提升、生态环境监测6种工程治理措施。意义:为同类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 生态修复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 植被重建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关于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方向的探讨
2
作者 杨建兴 王晓凌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4期111-113,共3页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是由多种原因形成,其涉及的点多面广,情况较为复杂,其生态修复措施涉及的部门较多,协调困难,矿山生态修复方向的确定为后续具体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根据工程实例就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方向进行探索。
关键词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 生态修复 修复方向
下载PDF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研究——以十堰市郧阳区某石灰岩矿山为例
3
作者 杜银山 王雅宁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4年第3期86-90,共5页
近年来,十堰市开启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之路。以十堰市郧阳区某石灰岩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现存的地质环境问题修复治理为例,采用危岩体清除、格宾石笼挡土墙、截排水工程、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种植乔木、种植灌木、植生孔、攀爬植物)... 近年来,十堰市开启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之路。以十堰市郧阳区某石灰岩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现存的地质环境问题修复治理为例,采用危岩体清除、格宾石笼挡土墙、截排水工程、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种植乔木、种植灌木、植生孔、攀爬植物)、配套工程(蓄水池、田间道路)、生态修复监测与植被养护等生态重建措施进行治理,以期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从而为同类型废弃矿山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 生态修复 修复技术
下载PDF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引起的耕地撂荒及留守人群问题探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何昇林 吴沁珍 +1 位作者 岳晓凤 秦嘉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9180-9182,共3页
以四川省三台县为例,介绍了农村留守人群遇到的困难及土地撂荒现状,分析了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失及耕地出现大面积撂荒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耕地撂荒 留守人群 对策
下载PDF
法规范视角下矿业用地盘活模式的归纳与设计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慧丽 付梅臣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24,共4页
在现行法规范框架下,分析我国矿地盘活的模式及相关法规范,以差异化的盘活模式为逻辑起点,总结、整合与完善法规范依据,同时以法规范为参照,辨析具体盘活模式的可行性。运用规范分析、图表及文献资料等方法进行研究。本文以矿地生命周... 在现行法规范框架下,分析我国矿地盘活的模式及相关法规范,以差异化的盘活模式为逻辑起点,总结、整合与完善法规范依据,同时以法规范为参照,辨析具体盘活模式的可行性。运用规范分析、图表及文献资料等方法进行研究。本文以矿地生命周期对待盘活矿地类型进行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法规范对有权利主体矿地与历史遗留废弃矿地的区别规范,归纳与设计矿地盘活模式,探讨相关法律措施的适用性缺陷并提出完善方向与对策。政府回收矿地、矿地流转、矿企兼并重组及转产等为有主矿地的盘活提供了路径,历史遗留废弃矿地的盘活则须动员社会资本的参与,相关法律措施应从创新性、可操作性以及规范之间的衔接性等方面加以完善以助于盘活模式的广泛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用地 盘活模式 法规范 有权利主体矿地 历史遗留废弃矿地
下载PDF
基于条件过程分析的农村劳动力外流对耕地撂荒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藜藜 邹朝晖 刘晔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3-83,共11页
研究目的:探求农村劳动力外流背景下耕地撂荒的影响机制,以期为耕地撂荒破解之道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条件过程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劳动力外出务工确会减少留守农业劳动力投入进而促进耕地撂荒;(2)纯务工劳动力既会直接影... 研究目的:探求农村劳动力外流背景下耕地撂荒的影响机制,以期为耕地撂荒破解之道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条件过程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劳动力外出务工确会减少留守农业劳动力投入进而促进耕地撂荒;(2)纯务工劳动力既会直接影响耕地撂荒,也会通过影响留守农业劳动力的投入进而影响耕地撂荒,而兼业劳动力只有间接影响;(3)农户非农收入削弱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尤其是兼业劳动力)对留守农业劳动力的负向影响进而减少耕地撂荒;(4)农业机械化提高是把“双刃剑”,既增强劳动力外出务工与留守农业劳动力投入的负相关关系,也减弱留守农业劳动力投入与耕地撂荒之间的负相关关系;(5)当且仅当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度高时,无论非农收入和机械化水平高低,劳动力外流对耕地撂荒的影响将不再显著。研究结论:应着力增强留守农业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激发留守农业劳动力农耕的内生动力;同时,对于不同非农收入和机械化水平的农村地区,应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并推行制度创新,并配套在全国范围内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完善,减少耕地撂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留守农业劳动力 耕地撂荒 农地流转市场 条件过程分析
下载PDF
深圳市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畅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77,共5页
在深圳目前城市发展面临土地资源紧缺问题的背景下,解决土地历史遗留问题、释放土地资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文章提出了原农村集体土地、原行政划拨用地和驻深部队用地三种涉及量大、影响面广、急需解决的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综合运用归... 在深圳目前城市发展面临土地资源紧缺问题的背景下,解决土地历史遗留问题、释放土地资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文章提出了原农村集体土地、原行政划拨用地和驻深部队用地三种涉及量大、影响面广、急需解决的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综合运用归纳推理法、综合分析法、现象溯因法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针对关键矛盾,从面向实施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历史遗留问题 农村集体土地 行政划拨用地 部队用地
下载PDF
中央资金背景下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研究——以山东济宁某石灰岩矿山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耀 徐浩 +2 位作者 张方哲 郭晓珊 尹铮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3年第5期83-88,82,共7页
为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的指导思想,国家用专项资金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以山东济宁某石灰岩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现存的地质环境问题修复治理为例,采用危岩体卸载、坡面排险、残梁清理、地形地貌... 为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的指导思想,国家用专项资金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以山东济宁某石灰岩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现存的地质环境问题修复治理为例,采用危岩体卸载、坡面排险、残梁清理、地形地貌整治、截排水工程、挡墙工程施工、绿化工程、养护工程等各项治理修复工程措施,达到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治理预期目标:治理生态修复面积34.62hm^(2)。其中,消除地质安全隐患点5个,恢复植被面积11.18hm^(2),新增乔木林地面积7.13hm^(2),增加其他林地面积0.84hm^(2),增加其他草地面积11.27hm^(2)。盘活利用土地面积20.33hm^(2)。修复治理后在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三个评估项中,均达到或超过可研指标值,表明恢复治理的效果显著。通过开展历史废弃矿山的恢复治理研究,为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 示范工程 中央资金 生态修复
下载PDF
露天开采矿山历史遗留地质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措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诗强 胥佳佳 +1 位作者 段召强 吴俊良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第17期173-174,共2页
露天矿山开采在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简要分析了露天开采矿山恢复治理历史遗留地质环境问题的实践价值,结合常见历史遗留地质环境问题,从合理划分开采区、注重地质灾害勘查、应用植物再造技术、综合化统筹治理等方面予... 露天矿山开采在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简要分析了露天开采矿山恢复治理历史遗留地质环境问题的实践价值,结合常见历史遗留地质环境问题,从合理划分开采区、注重地质灾害勘查、应用植物再造技术、综合化统筹治理等方面予以论述,便于提升露天开采矿山管理质量,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开采矿山 历史遗留地质环境问题 土地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