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Abnormal Glow Discharge
1
作者 李祥 唐昌建 +1 位作者 戴晓雁 印永祥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85-188,共4页
Atmospheric pressure abnormal glow discharge (APAGD) was carried out simply with a transformer of 1 : 500 driven by a alternating current with a frequency of 50 Hz. Typical stable discharge parameters, namely volta... Atmospheric pressure abnormal glow discharge (APAGD) was carried out simply with a transformer of 1 : 500 driven by a alternating current with a frequency of 50 Hz. Typical stable discharge parameters, namely voltage of 400 V to 850 V and current of 60 mA to 110 mA were measured by oscillograph. Simulation of the discharge process suggested that the stable discharge was supported by the impedance from the secondary coil of the transformer, which offered a negative feedback to prevent the discharge from turning into an arc. An interpretation was given for the oscillogram of the sinuous discharge current and square voltage. Furthermore, the electron temperature and electron density averaged in the discharge channel of APAGD were estim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atmospheric pressure abnormal glow discharge IMPEDANCE FEEDBACK
下载PDF
形变、大旱、地磁、静电场等震前异常关联性
2
作者 薄万举 张立成 徐东卓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1-885,891,共6页
从形变异常机理出发,对大震前出现的几种异常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观测事实和实验进行验证,探索其间可能存在的有机联系。对大震前的大旱、大震后的暴雨、大震时的喷沙冒水和地面塌陷、地声和地光以及大震前的电离层异常、大气静... 从形变异常机理出发,对大震前出现的几种异常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观测事实和实验进行验证,探索其间可能存在的有机联系。对大震前的大旱、大震后的暴雨、大震时的喷沙冒水和地面塌陷、地声和地光以及大震前的电离层异常、大气静电异常、震前及震时电磁波异常等现象从机理上给出统一解释,认为这些异常现象均与大震前震源体附近微裂膨胀体的形成、扩展有关,并随着大震发生而迅速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震关系 大气静电场 微裂膨胀体 大震异常 异常机理
下载PDF
2023年秋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3
作者 赵玉衡 王悦颖 +1 位作者 陈丽娟 龚振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9-513,共15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和中国2400个站的气候观测数据,对2023年秋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2023年秋季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国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但空间分布不均且季节内变化明显。秋季欧亚中...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和中国2400个站的气候观测数据,对2023年秋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2023年秋季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国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但空间分布不均且季节内变化明显。秋季欧亚中高纬环流呈“两槽一脊”型,造成我国气温显著偏高;9月呈“两脊一槽”型,巴尔喀什湖低槽活动导致西北地区降水增多;10月呈“两槽一脊”型,导致北方地区偏暖加强;11月呈“西高东低”型,东路冷空气增强,东北地区气温偏低、降水偏多。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总体较常年偏强、偏西,脊线9月异常偏北、10月偏南、11月接近常年。印缅槽9月显著偏强,10—11月接近常年。9月印缅槽偏强与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共同导致了长江中下游以北至黄河下游地区多雨;10—11月东部地区水汽条件整体偏差。9—10月近海台风频繁活动,造成华南地区降水偏多。2023年秋季我国气候受到大气季节内变化的显著作用,热带海温异常的影响不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气候异常 降水季节内变化 中高纬大气环流 副热带高压脊线
下载PDF
2004—2005年宁夏特大干旱事件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杨淑萍 赵光平 +3 位作者 孙银川 马力文 苏占胜 穆建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48-952,共5页
通过对2004年9月至2005年11月宁夏全区24个站连续15个月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对干旱事件的气候特征、干旱环流特征以及造成干旱的成因进行初步诊断,其结果表明:宁夏2004—2005年特大干旱事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下发生的,贝加尔... 通过对2004年9月至2005年11月宁夏全区24个站连续15个月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对干旱事件的气候特征、干旱环流特征以及造成干旱的成因进行初步诊断,其结果表明:宁夏2004—2005年特大干旱事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下发生的,贝加尔湖阻高以及500 hPa正高度距平持续维持是造成宁夏特大干旱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同时,西太平洋副高与常年相比较弱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事件 环流异常 诊断分析 宁夏
下载PDF
成都经济区有机氯农药异常区大气影响推断 被引量:4
5
作者 杨丹 祁士华 +4 位作者 邢新丽 高媛 张凯 张原 许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9,共4页
以成都经济区中德阳绵竹有机氯农药异常区为重点,选取跨越异常区主风向(西北-东南)的长剖面,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和降水样品以及与大气采样点相对应的土壤样进行测试分析。采样自2007年6月18日起,每三个月(一个季度)收集一次,为期一年。... 以成都经济区中德阳绵竹有机氯农药异常区为重点,选取跨越异常区主风向(西北-东南)的长剖面,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和降水样品以及与大气采样点相对应的土壤样进行测试分析。采样自2007年6月18日起,每三个月(一个季度)收集一次,为期一年。研究表明表层土壤中HCH最高含量值均位于海拔400~700m之间,大气降水对土壤HCH的贡献量很大,是去除大气中HCH的有效形式。由于山脉阻碍和改变气流的活动情况,空气对流强度增加,温度下降显著,形成大量山前降水,使得有机氯农药沉降效率较高。高海拔地区有机氯农药含量的多少取决于有机氯农药本身的挥发性、蒸汽压、距离有机氯农药源区的距离以及传输通道的环境条件(高程变化、风向、温度、降水量、降水频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异常区 大气影响 大气传输 大气沉降 HCH
下载PDF
2010年夏季北半球气温异常偏高现象及其成因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庆云 黄建平 +2 位作者 吕萍 张武 程鹏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56,共5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夏季6-8月北半球异常高温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北半球大部分地方地面气温偏高,局部地区气温异常偏高,地面气温距平值达+6℃:北半球对流层平均气温正距平值达近30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夏季6-8月北半球异常高温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北半球大部分地方地面气温偏高,局部地区气温异常偏高,地面气温距平值达+6℃:北半球对流层平均气温正距平值达近30年以来最大值,并且各月平均气温异常偏高的区域,在对流层各层次都表现为一致的偏高;北半球对流层平均高度也明显偏高,都为正距平,除6月的距平值为次高值外,7月和8月的距平值也是近30年来的最高值.中国有三个大范围的高温时段,7月30日是高温范围最大的一天,有249个站最高气温Tmax≥35℃,还有10个站Tmax≥40℃,分别占总站数的30%和1.2%,最高气温Tmax≥40℃的站数要远远少于Tmax≥35℃的站数;7月27日-8月2日,是中国西北地区高温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大的时段,但4个省会城市的最高气温、最长持续时间没有突破历史极值.进一步分析表明,各月各层次平均高度距平场上,正负高度距平的区域以及中心位置的分布与平均气温距平场正负距平的分布基本一致,高度距平正值区域对应平均气温距平的正值区域.气温场与高度场的这种分布特征导致异常高温的出现,加刷了高温持续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 异常高温 环流特征
下载PDF
初夏东亚-太平洋大气热源与长江流域及邻近地区7、8月降水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简茂球 乔云亭 +1 位作者 罗会邦 陈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5-746,共12页
用1958-200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国160站降水量及1958-1998年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中国夏季相邻月份降水异常型的相关特征,及其与大气热源的关系和相关物理过程。结果表明,7月长江流域的降水异常与8月长江和黄河之间地区的降水异... 用1958-200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国160站降水量及1958-1998年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中国夏季相邻月份降水异常型的相关特征,及其与大气热源的关系和相关物理过程。结果表明,7月长江流域的降水异常与8月长江和黄河之间地区的降水异常有很好的同号性。7、8月长江流域及附近地区持续性偏旱(涝)与太平洋洋盆尺度的大气热源异常有关,并与前期5、6月热带中、东太平洋大范围的热源异常、青藏高原热源异常也有密切的联系,即当5、6月赤道东太平洋的大气热源正异常,而赤道中太平洋北侧的热源负异常,则中国7月长江中下游偏涝,8月长江中上游与江淮流域和内蒙古东部偏涝,华南偏旱;反之亦然。前期热带中、东太平洋上空的热源异常中心和与之联系的异常垂直运动中心的西扩和西移,以及青藏高原东部的热源异常中心是影响我国7、8月持续偏旱(涝)的重要环流异常特征。另外,南海-西太平洋海温在前期也已经具有我国夏季长江流域发生旱涝对应的同期海温异常分布型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降水异常 大气热源
下载PDF
山东夏季降水年际优势模态及对应大气环流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娜 顾伟宗 孟祥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12,共14页
本文基于1962-2016年山东省降水资料和JRA-55再分析资料,利用EOF、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山东夏季降水年际分布型态及对应的大气环流形势。结果表明:山东夏季降水的年际型态主要分为全区一致型、西北-东南型和东北-西南型模... 本文基于1962-2016年山东省降水资料和JRA-55再分析资料,利用EOF、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山东夏季降水年际分布型态及对应的大气环流形势。结果表明:山东夏季降水的年际型态主要分为全区一致型、西北-东南型和东北-西南型模态。在全区一致偏多(少)年,蒙古高原和日本海呈"东高西低"("西高东低")的环流结构,东亚地区有"-+-"("+-+")分布的类似EAP遥相关型经向波列,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菲律宾低层为异常反气旋式环流。在西北多(少)—东南少(多)年,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活动加强(减弱),沿高空急流轴自西向东有类似"丝绸之路"遥相关型的波列。在东北多(少)—西南少(多)年,在欧亚大陆中西部有"+-"("++")东北-西南向异常波列,热带地区为东(西)风异常。另外,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北位置主要影响第一模态、西伸东退主要影响第二模态;三个模态的东亚急流在山东及其附近区域都有位于急流轴南北两侧的偶极子异常结构,但异常中心的位置有所差异。这些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山东夏季降水异常及其环流特征,从而为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年际型态 大气环流异常
下载PDF
1961—2014年中国内陆农业区异常初、终霜日时空变化及其与环流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6
9
作者 马彬 张勃 +1 位作者 贾艳青 唐敏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1-671,共11页
利用中国内陆1961年以来734个气象台站0cm地表最低温度作为初、终霜日的参考指标,运用概率密度函数方法定义了不同等级的霜冻指数,重点分析了全球气候状态转变后中国农业区初、终霜日稳定性,异常初、终霜日时空变化特征,以及环流因子变... 利用中国内陆1961年以来734个气象台站0cm地表最低温度作为初、终霜日的参考指标,运用概率密度函数方法定义了不同等级的霜冻指数,重点分析了全球气候状态转变后中国农业区初、终霜日稳定性,异常初、终霜日时空变化特征,以及环流因子变化对初、终霜日的影响。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初霜日明显推后、终霜日明显提前,无霜期明显延长;四川盆地东部、华南地区南部部分站点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霜期缩短明显,出现低频率无霜年份,无霜日站点相对有所增多,出现向北扩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之后扩展趋势明显。(2)20世纪80年代初、终霜日相对于其他时段稳定性最强,20世纪90年代稳定性最低,气候状态转变之后青藏高原和新疆南部地区初、终霜日稳定性较强区域面积明显增大;空间上四川盆地东部和华南区初、终霜日稳定性最低,其他区域初、终霜日稳定性相对较低,华南区霜日不稳定区分布范围在21世纪最初10年之后有所减小,稳定区北移明显。(3)异常初、终霜日发生频率:偏早初霜日>偏晚终霜日>特早初霜日>特晚终霜日,气候状态转变前后异常初、终霜日发生频率较高,20世纪90年代偏早初霜日高频率覆盖地区范围最大,其次是20世纪70年代偏早初霜日,气候状态的转变对异常初、终霜日的发生影响较大。(4)各农业区初霜日的推迟、终霜日的提前与极涡缩小、副热带高压北移有直接关系;极涡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强度、面积变化对中国农业区初、终霜日多年气候状态的转变有一定的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区 气候状态 异常初 终霜日 大气环流指数
下载PDF
华北地区冬季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与大气低频振荡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樱 郭品文 冯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0-380,共11页
采用1959—2009年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华北地区冬季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进行了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区近50 a来冬季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环流特征,然后对华北地区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与大... 采用1959—2009年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华北地区冬季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进行了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区近50 a来冬季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环流特征,然后对华北地区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与大气低频振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近50 a来华北地区共出现26次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环流场上持续性异常低温过程对应的是乌拉尔山高压脊的建立、发展、消亡以及东亚大槽的维持、加深、减弱过程;同时,分析发现低频波动与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密切相关,10-20 d低频环流场上华北、东北地区上空的低频气旋、中西伯利亚的低频反气旋,及30-60 d低频环流场上西西伯利亚附近的低频反气旋及日本海附近的低频气旋是造成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的重要低频影响因子,进一步分析发现对流层高层到低层的低频信号主要是由中高纬向低纬且自西向东传播,来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 低频振荡 环流特征 传播特征
下载PDF
六合体应变干扰因素与地震短临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郑江蓉 徐徐 +1 位作者 王俊 江昊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4-90,共7页
利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地震台钻孔体应变2003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数字化观测资料,对气压和降雨这二种主要干扰因素的基本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讨论了发生在该台预报效能范围内的3次中强地震的短临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气压变化在各个... 利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地震台钻孔体应变2003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数字化观测资料,对气压和降雨这二种主要干扰因素的基本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讨论了发生在该台预报效能范围内的3次中强地震的短临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气压变化在各个季节对观测值均有较大的影响,以短周期的正相关干扰影响为主,在时间上往往表现为准同步,相关系数能达到0.6~0.7以上;降雨对体应变的影响与降雨过程、降雨量及降雨时间等有密切的关系,持续降雨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促成固体潮畸变,这一过程虽较复杂,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六合体应变对区域内中强地震有1~2月的突出短临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六合地震台 钻孔体应变 气压 降雨 干扰 短临异常特征
下载PDF
青藏高原雪盖异常对福建雨季旱涝影响的环流诊断 被引量:5
12
作者 蔡学湛 吴滨 温珍治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00-806,共7页
利用 1 955— 1 994年多种不同类型青藏高原积雪资料的综合再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青藏高原雪盖异常年冬季和初夏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 ,及北半球大气环流与福建雨季降水的遥相关 ,讨论高原雪盖异常反馈影响大气环流 ,进而导致福建雨季旱涝... 利用 1 955— 1 994年多种不同类型青藏高原积雪资料的综合再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青藏高原雪盖异常年冬季和初夏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 ,及北半球大气环流与福建雨季降水的遥相关 ,讨论高原雪盖异常反馈影响大气环流 ,进而导致福建雨季旱涝的可能途径 ,为在福建雨季旱涝预测中应用积雪因子提供一定的物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福建 雪盖 大气环流 雨季 旱涝灾害
下载PDF
2003年夏季江淮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葛朝霞 曹丽青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利用全球NCEP/NCAR资料,采用诊断分析方法,对2003年夏季6月29日~7月4日发生在淮河流域的特大暴雨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出现与大气环流异常以及水汽输送、西南季风的异常偏强有关;暴雨区的水汽来源于阿拉伯海至孟加拉湾及... 利用全球NCEP/NCAR资料,采用诊断分析方法,对2003年夏季6月29日~7月4日发生在淮河流域的特大暴雨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出现与大气环流异常以及水汽输送、西南季风的异常偏强有关;暴雨区的水汽来源于阿拉伯海至孟加拉湾及北太平洋至中国南海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暴雨 环流异常 水汽输送
下载PDF
近55年广东“龙舟水”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6
14
作者 伍红雨 李春梅 王迪龙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8-616,共9页
利用1961—2015年广东86个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辨率为1°×1°),采用EOF分析、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广东"龙舟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异常成因。结果表明,广东"龙舟... 利用1961—2015年广东86个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辨率为1°×1°),采用EOF分析、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广东"龙舟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异常成因。结果表明,广东"龙舟水"最主要的分布型是除雷州半岛外具有"空间一致型"分布。广东"龙舟水"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在"龙舟水"期间(5月21日—6月20日),降水异常多年的对流层高层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强;中层极涡明显偏强,东亚大槽北段减弱、南段加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低层南海北部-华南的偏南气流偏强。"龙舟水"异常少年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异常成因 合成分析 龙舟水 大气环流 广东
下载PDF
等离子体CH_4-CO_2重整制合成气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彧婕 李洁 +3 位作者 龙华丽 代伟 印永祥 戴晓雁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31,共6页
对大气压反常辉光放电条件下CH4-CO2重整制合成气反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针对实际的过程特征,合理地估计了反应停留时间、电子温度、电子密度作为模拟计算的输入参数,建立了包含19个组分、60个化学反应式的反应动力学基本模型。对基... 对大气压反常辉光放电条件下CH4-CO2重整制合成气反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针对实际的过程特征,合理地估计了反应停留时间、电子温度、电子密度作为模拟计算的输入参数,建立了包含19个组分、60个化学反应式的反应动力学基本模型。对基本模型进行简化,得到了仅包含27个基元反应的简化模型。模拟表明,基本模型、简化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对主要产品的生成路线和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出CO的生成主要依靠CO2裂解和CH4氧化脱氢;H2的生成主要依靠CH4的裂解和脱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反常辉光放电 合成气 动力学模拟 基本模型 简化模型
下载PDF
大气压液体阴极等离子体的电学特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培超 刘克铭 +2 位作者 王金梅 代玉 郝宏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30-2535,共6页
大气压液体电极放电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产生大气压等离子体的新方法,此方法因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等优点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此,采用水平面为放电阴极、金属棒为放电阳极,产生了大气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试验测量了放电... 大气压液体电极放电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产生大气压等离子体的新方法,此方法因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等优点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此,采用水平面为放电阴极、金属棒为放电阳极,产生了大气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试验测量了放电等离子体的伏安特性,表明放电发生在反常辉光放电模式,在40~100mA范围内,随着放电电流的增加,放电越来越强烈;分析了阴极尺寸对放电伏安特性的影响,发现较小的阴极表面积需要更高的放电电压,并且微分电阻更大;对比了阳极直径对放电伏安特性的影响,发现较小的阳极直径需要更高的放电电压但是放电更加稳定;讨论了溶液pH值对放电等离子体阴极位降的影响,结果显示,降低溶液的pH值能够有效降低等离子体的阴极位降;试验研究了溶液pH值随放电时间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电时间的增加,液体阴极的pH值降低,说明放电后溶液中有酸性物质产生。该研究成果对液体阴极放电等离子体的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 液体阴极 等离子体 电学特性 水平面放电 毛细管放电 反常辉光放电
下载PDF
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毛德华 夏军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9-203,共5页
为搞好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预测和防灾减灾,促进湖区经济建设,本文对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0 %特大洪涝灾害的发生在厄尔尼诺年的次年,其内在机制是厄尔尼诺事件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异常.大气环流的异常是洪... 为搞好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预测和防灾减灾,促进湖区经济建设,本文对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0 %特大洪涝灾害的发生在厄尔尼诺年的次年,其内在机制是厄尔尼诺事件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异常.大气环流的异常是洪涝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有特大洪涝年汛期,位于110°~120°E的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都稳定处于19°~24°N之间,且越过24°N的时间大致与城陵矶年最高水位出现时间相吻合;西风带形势稳定;印度低压偏强并持续稳定.洞庭湖区洪涝与湖区、四水流域、长江上游东部区和西部区等广泛地域的降水密切相关,汛期在这4个区域第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水过程以后20天各代表站降水量总和的平均值对洞庭湖的洪涝预测具有决定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厄尔尼诺 大气环流异常 区域联系机制 洞庭湖区
下载PDF
江南地区气温异常年的流场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侯伟芬 王谦谦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4-318,共5页
本文利用 4 9a(195 1 1~ 1999 12 )中国 16 0站的气温资料和近 4 0a(195 8 1~ 1997 12 )平均高度场和风场资料 ,研究江南地区气温异常时其对应的大气环流异常情况。
关键词 江南地区 大气环流 气温异常
下载PDF
南海北部近岸海域风场特征分析与预报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蓉 肖瑜璋 +2 位作者 俞胜宾 宋萍萍 杨凡 《海洋预报》 2011年第2期1-8,共8页
南海北部近岸海域北靠东亚大陆,南面广阔的南海海域,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具有典型的季风特征。本文对南海北部近岸海域风场与大尺度大气环流特征的相关分析,阐述大气环流异常对南海北部近岸海域风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南海北部近岸海域风... 南海北部近岸海域北靠东亚大陆,南面广阔的南海海域,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具有典型的季风特征。本文对南海北部近岸海域风场与大尺度大气环流特征的相关分析,阐述大气环流异常对南海北部近岸海域风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南海北部近岸海域风场分布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因气候年际变化的强弱,如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NSO)循环、南海暖池面积指数的年际变化,与南海北部近岸海域风场强度也具有相关性。除使用传统的数理统计方法外,前期大气环流的诊断分析、大气外部强迫因子的前期强信号以及数值预报产品等的综合运用、综合诊断分析,是改进、提高中长期天气过程和短期气候预测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近岸海域 风场特征 大气环流异常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典型异常年”成因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敏姣 张雪芹 解承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97-1203,共7页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变化在对流层—平流层水汽交换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AIRS卫星数据、NOAA全球海温数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NCC提供的74项环流特征量资料,从海气耦合角度对2003-2011年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典...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变化在对流层—平流层水汽交换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AIRS卫星数据、NOAA全球海温数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NCC提供的74项环流特征量资料,从海气耦合角度对2003-2011年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典型异常偏多年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NSO事件对于高原上对流层水汽的多少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在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开始的次年夏季,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偏多(偏少);受海温异常强迫的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2010年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异常偏多的直接原因。2010年夏季高原上对流层位势高度偏高、东亚地区阻塞形势发展、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的异常环流型有利于西太平洋和南海水汽持续向高原地区输送,而高原上空异常反气旋环流的存在以及冷暖气流的交汇使水汽垂直向上输送加强,共同导致了2010年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异常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上对流层水汽 典型异常年 ENSO 大气环流异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