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精度岩层应力仪探头安装在土层中的实验观测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道仪 延军 +3 位作者 胡遵素 朱万宁 孙国学 张培耀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1-84,共4页
高精度岩层应力仪的压磁探头在土层安装后,经8个多月的实验观测,对太原附近仅有的两次有感地震(M_L3.5,M_L4.2),仪器均有明显的前兆反映,出现了幅度达数十千帕的应力速率异常。并在震前成功地预报了这两次地震。
关键词 压磁探头 地震预报 应力仪 岩层
下载PDF
基于断层虚位错模式讨论2008年汶川MS 8.0地震前视电阻率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解滔 于晨 +2 位作者 王亚丽 李美 卢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2-501,共10页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距震中450km范围内有7个视电阻率台站运行,震前记录到了不同形态和幅值的变化。本文采用断层虚位错模式,在模型中将汶川地震同震滑动位移按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方式进行加载,计算震前产生这些同震位错所需积累...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距震中450km范围内有7个视电阻率台站运行,震前记录到了不同形态和幅值的变化。本文采用断层虚位错模式,在模型中将汶川地震同震滑动位移按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方式进行加载,计算震前产生这些同震位错所需积累的应力应变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100m深度,震前正应力和剪切应力主要积累区域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两侧约100km范围内,最大应力变化量为0.5MPa;体应变积累区域与应力积累区域基本一致,最大应变值为10-5,显示这些区域在震前存在较高的挤压应力应变积累,而在这些区域外,应力应变积累程度较低。成都台和江油台位于震前主要的应力应变挤压积累集中区域,视电阻率观测数据均为震前下降—准同震阶跃—震后回升,与震前应力应变积累—震后释放的变化形式一致,这2个台站震前的异常变化与汶川地震关系密切;而甘孜台、武都台、冕宁台、小庙台和天水台位于应力应变积累较弱的区域,其视电阻率变化与汶川地震的关联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虚位错模式 视电阻率 异常变化 应力应变
下载PDF
新疆土层应力地震异常类型初步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蒋靖祥 杜文平 +2 位作者 张进 张立新 周新 《内陆地震》 2007年第1期29-38,共10页
自1998年8月起,新疆地区开展土层钻孔应力测量,先后建成7个台。期间在新疆及邻区,多次发生中、强震。在部分地震前,应力仪记录到了异常,其异常类型大致有3种:(1)年变畸变型,主要表现为打破年变规律的畸变,异常时间在3个月以上;(2)阶变... 自1998年8月起,新疆地区开展土层钻孔应力测量,先后建成7个台。期间在新疆及邻区,多次发生中、强震。在部分地震前,应力仪记录到了异常,其异常类型大致有3种:(1)年变畸变型,主要表现为打破年变规律的畸变,异常时间在3个月以上;(2)阶变型异常,以快速跃变为特点,一般幅度较大;(3)波动型异常,以张压交替变化为显著特点。随着新疆土层应力测量资料的不断积累和震例的逐步增多,依据其异常类型特征有可能对地震三要素的预测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钻孔应力测量 异常类型 年变畸变 应力阶变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山东荣成钻孔倾斜观测异常变化调查
4
作者 贾媛 朱成林 +3 位作者 李杰 王梅 荆强 管贻亮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5期112-118,共7页
荣成地震台钻孔倾斜NS分量2017年5月2日出现趋势下降(南倾)异常变化,至15日持续下降累计幅度达358×10^(-3)″,对观测系统工作状态、观测环境干扰、气象因素及地下水位等进行调查,通过滑动相关性分析和三维点源载荷模拟等方法,结合... 荣成地震台钻孔倾斜NS分量2017年5月2日出现趋势下降(南倾)异常变化,至15日持续下降累计幅度达358×10^(-3)″,对观测系统工作状态、观测环境干扰、气象因素及地下水位等进行调查,通过滑动相关性分析和三维点源载荷模拟等方法,结合胶东半岛近期地震活动,分析认为,该异常非干扰造成,可能反映了区域地壳应力的变化,需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倾斜 异常变化 环境干扰 地壳应力 胶东半岛地区
下载PDF
弯管异常起皱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曹国富 《焊管》 2012年第11期40-44,共5页
指出由于制管过程操作不当,致使管坯局部产生了异常的压应力和压应变,形成"反光带",并在"反光带"处出现弯管异常起皱。根据"反光带"厚度和硬度的微小变化形态,运用应力-应变理论揭示出在"反光带&qu... 指出由于制管过程操作不当,致使管坯局部产生了异常的压应力和压应变,形成"反光带",并在"反光带"处出现弯管异常起皱。根据"反光带"厚度和硬度的微小变化形态,运用应力-应变理论揭示出在"反光带"处弯管异常起皱的成因,即:当积聚在"反光带"内的残余压应力和残余压应变与弯曲时内侧圆弧处产生的压应力及塑性压缩变形相互叠加后,导致弯曲圆弧内侧管壁上承受的压应力和压应变超过管壁自身变形抗力及壁厚增厚所能承载的塑性变形量时,管壁被压溃,进而失稳起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管异常起皱 变化形态 “反光带” 应力-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