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光伏组件发电量预测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越 丁坤 +2 位作者 冯皓 丁汉祥 邵志雄 《广东电力》 2018年第4期43-48,共6页
光伏组件发电量预测是光伏系统发电量预测的基础,为此,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针对3种典型天气,即晴天、阴天和雨天,结合向量给出了相应天气突变情况的判断方法,根据天气情况选取对应的光伏组件输出功率模型进行组件发电量预测,每次预测间隔... 光伏组件发电量预测是光伏系统发电量预测的基础,为此,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针对3种典型天气,即晴天、阴天和雨天,结合向量给出了相应天气突变情况的判断方法,根据天气情况选取对应的光伏组件输出功率模型进行组件发电量预测,每次预测间隔为10 min。验证结果表明,优化的光伏组件功率输出模型和发电量预测方法预测精度高,晴天的预测误差为1.1%,阴天为3.76%,雨天为9.2%,复杂天气下为4.22%,验证了所提出的优化的光伏组件输出功率模型和发电量预测方法的有效性,满足功率预测误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天气突变 输出功率模型 发电量预测 模糊C均值聚类
下载PDF
盛夏一次区域性强沙尘暴天气个例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玲萍 罗小玲 王润元 《灾害学》 CSCD 2007年第4期81-85,共5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5年7月17日发生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近20年最强的一次区域性夏季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从气候成因、天气形势和动力诊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天气现象发生前后期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次强...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5年7月17日发生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近20年最强的一次区域性夏季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从气候成因、天气形势和动力诊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天气现象发生前后期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次强沙尘暴天气是在河西走廊地区长时间极端干旱的气候背景下,新疆冷空气分裂东移南下,配合本地极有利的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锋面过境引发了大风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发生前后期温度、气压、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有显著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沙尘暴 气候特点 诊断分析 气象要素突变 河西走廊
下载PDF
克州地区春季一次强风沙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金辉 刘海涛 +1 位作者 王东 赵智鹏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2年第1期41-45,共5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物理量场和NCEP/NCAR每日4次全球再分析网格点资料,对2010年3月28日发生在克州境内的一场罕见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探讨了这次强风沙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高空低压槽和地面冷锋及锋后强冷平...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物理量场和NCEP/NCAR每日4次全球再分析网格点资料,对2010年3月28日发生在克州境内的一场罕见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探讨了这次强风沙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高空低压槽和地面冷锋及锋后强冷平流、高空急流的加强及高空形成的次级环流使高空动量有效下传到地面起到了积极的动能作用,大风沙尘上空螺旋度上负下正的垂直分布与大风沙尘的出现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大风沙尘发生前后压、温、湿要素出现的剧烈突变对预报也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量下传 螺旋度 要素突变
下载PDF
一次突发性中尺度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高松影 李慧琳 孙连强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年第5期32-35,共4页
对2004年12月丹东地区一次突发性中尺度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除天气尺度的冷锋外,其直接影响系统是中尺度海岸锋,它在有利的天气尺度环境下发展加强并向内陆移动,其上的中尺度环流形... 对2004年12月丹东地区一次突发性中尺度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除天气尺度的冷锋外,其直接影响系统是中尺度海岸锋,它在有利的天气尺度环境下发展加强并向内陆移动,其上的中尺度环流形成的低云与冷锋云系的叠加是产生暴雪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 中尺度天气分析 暴雪 海岸锋
下载PDF
黑风暴前6小时的天气系统跃变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开福 陈雷 《干旱气象》 2001年第2期45-47,共3页
文中从 90年代以来河西走廊东部发生的两次强黑风暴天气过程入手 ,在对预报服务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93.5 .5”黑风暴的研究成果[1~ 2 ] ,分析研究当地黑风暴天气特点及成因 ,发现黑风暴天气是产生于春季常见的强冷空气东移南... 文中从 90年代以来河西走廊东部发生的两次强黑风暴天气过程入手 ,在对预报服务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93.5 .5”黑风暴的研究成果[1~ 2 ] ,分析研究当地黑风暴天气特点及成因 ,发现黑风暴天气是产生于春季常见的强冷空气东移南下过程中 ,在黑风暴过程前 6h左右开始 ,天气尺度系统发展最强 ,高空、地面系统特征量及本地气象要素变化最为显著 ,出现一个跃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风 天气 跃变
下载PDF
渝东南地区冰雹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甜 廖晓荔 +1 位作者 马君 杜爱军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6,共9页
冰雹灾害是渝东南地区威胁最大的气象灾害之一,掌握渝东南地区冰雹时空分布及天气特征是人工防雹业务的迫切需要,对避免和减轻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对防灾减灾也有积极作用。本文利用《中国气象灾害大典:重庆卷》中1960—2011年渝东南地... 冰雹灾害是渝东南地区威胁最大的气象灾害之一,掌握渝东南地区冰雹时空分布及天气特征是人工防雹业务的迫切需要,对避免和减轻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对防灾减灾也有积极作用。本文利用《中国气象灾害大典:重庆卷》中1960—2011年渝东南地区造成灾害的冰雹资料以及2000—2011年的MICAPS资料,对渝东南地区降雹时空分布特征、降雹过程的天气特征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1年期间渝东南地区的降雹频次较前40年明显增加,成为重庆市平均降雹发生频率次高的地区,且高频中心位于黔江区。Mann-Kendall分析结果显示1960—2011年前后渝东南地区冰雹日数发生了两次明显的突变。小波分析结果显示渝东南地区的降雹日数在60~80年代初期有8 a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80年代中期以后则是14 a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较为显著,降雹过程发生的偏多时期出现在1990年和2004年前后。从月际变化来看,4月和5月是该地区降雹日数出现最多的两个月份,7月和8月为次多的月份。春季冰雹主要由系统性的上升运动触发,夏季冰雹则主要由局地热力抬升运动造成。上述结论对促进渝东南地区掌握降雹规律、科学防雹、减轻灾害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地区 突变及周期 小波分析 天气特征
下载PDF
动态突发天气下同高度层改航模型和算法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莉莉 周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90,共5页
针对动态移动突发天气下同高度层的改航问题,建立了水平影响范围较小(小尺度)的突发天气(如雷暴)在同一水平面的改进威胁概率模型。考虑了改航偏离预定航路飞行的代价,建立了新的以最短航程为目标的改航模型。针对静态和不同动态移动情... 针对动态移动突发天气下同高度层的改航问题,建立了水平影响范围较小(小尺度)的突发天气(如雷暴)在同一水平面的改进威胁概率模型。考虑了改航偏离预定航路飞行的代价,建立了新的以最短航程为目标的改航模型。针对静态和不同动态移动情况下的突发天气,分别给出了相应的改航最优路径分析。并基于航程最短,设计了启发式算法对3种不同的场景进行算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和算法是有效可行的,可以很好地处理这类改航问题,为航空器规划出一条安全的相对经济的改航路径以回避各种突发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高度层 改航 动态 突发天气 启发式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