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者”的生存逆境和自我独立——从隐性人物分析《玻璃动物园》女性的命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曦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06-108,共3页
作为《玻璃动物园》中"第五个人物","隐性父亲"代表的是隐性的父权中心。通过分析剧中隐性父亲的普遍存在和阿曼达建构父权中心的徒劳努力,研究父权中心与女性自我意识的密切关系,揭示该剧的引申社会意义,即女性只... 作为《玻璃动物园》中"第五个人物","隐性父亲"代表的是隐性的父权中心。通过分析剧中隐性父亲的普遍存在和阿曼达建构父权中心的徒劳努力,研究父权中心与女性自我意识的密切关系,揭示该剧的引申社会意义,即女性只能通过解放思想获得独立,依赖父权中心将最终走向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隐性父亲 父权中心 女性意识 意识形态
下载PDF
父职缺席与母职焦虑——全面二孩政策下男性参与家庭照料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桂燕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1-44,共4页
"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并没有引起新增人口的集中爆发。有研究发现,制约人们不想生和不敢生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压力和家庭照料压力。在家庭照料中,常态中的"父职缺席",夹缝中的"父亲在家",无奈中的"母... "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并没有引起新增人口的集中爆发。有研究发现,制约人们不想生和不敢生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压力和家庭照料压力。在家庭照料中,常态中的"父职缺席",夹缝中的"父亲在家",无奈中的"母职焦虑",这三者都成为家庭照料推进的桎梏,也是人们不想生和不敢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二孩政策下,社会需要健全0~3岁儿童照料体系,大众传媒要重塑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男性要实现从"供养者"到"养育者"的转变,女性要学会利用相对的劣势资源,促进家庭照料合作新模式的实现,从而最终落实"全面二孩"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职缺席 父亲在家 母职焦虑
下载PDF
《无常》——我们这样做父亲
3
作者 李矜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7-40,56,共5页
《无常》因其与《朝花夕拾》格格不入的杂文化风格常常被研究者简单化处理。但鲁迅却借助无常这一特殊形象传达了对父亲(包括父亲和老师)的理想。寿镜吾和藤野先生在描写策略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们是无常代表的"师格"的正面典... 《无常》因其与《朝花夕拾》格格不入的杂文化风格常常被研究者简单化处理。但鲁迅却借助无常这一特殊形象传达了对父亲(包括父亲和老师)的理想。寿镜吾和藤野先生在描写策略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们是无常代表的"师格"的正面典范,同时也是在鲁迅人生中缺席的父亲角色的有力补充,三者最终统一于无常。《无常》体现了鲁迅一生对"人之父"孜孜不倦追求的轨迹,并将《朝花夕拾》从回忆型文本上升到美感与哲理并存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常》 恩师 缺席的父亲 人之父
下载PDF
《无常》——我们这样做父亲
4
作者 李矜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48-50,共3页
《无常》因其与《朝花夕拾》格格不入的杂文化风格常常被研究者简单化处理。但鲁迅却借助无常这一特殊形象传达了对父亲(包括父亲和老师)的理想。寿镜吾和藤野先生在描写策略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们是无常代表的"师格"的正面典... 《无常》因其与《朝花夕拾》格格不入的杂文化风格常常被研究者简单化处理。但鲁迅却借助无常这一特殊形象传达了对父亲(包括父亲和老师)的理想。寿镜吾和藤野先生在描写策略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们是无常代表的"师格"的正面典范,同时也是在鲁迅人生中缺席的父亲角色的有力补充,三者最终统一于无常。《无常》体现了鲁迅一生对"人之父"孜孜不倦追求的轨迹,并将《朝花夕拾》从回忆型文本上升到美感与哲理并存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常 恩师 缺席的父亲 人之父
下载PDF
劳伦斯略写父亲角色的原因探究
5
作者 张兰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04-106,共3页
结合劳伦斯的生平,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木马赌徒》作者略写父亲角色的原因。劳伦斯一方面倾向于突出母亲在悲剧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淡化父亲的责任,同时批判"女强男弱"的社会现象对孩子和家庭的负面作用;另一方面则通过略写... 结合劳伦斯的生平,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木马赌徒》作者略写父亲角色的原因。劳伦斯一方面倾向于突出母亲在悲剧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淡化父亲的责任,同时批判"女强男弱"的社会现象对孩子和家庭的负面作用;另一方面则通过略写的手法反映并批判父亲缺席家庭生活的异常现象并唤起社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视角 女强男弱 父亲缺席 免责
下载PDF
论鲁迅小说中“父亲缺席”现象背后的文化心理
6
作者 陈乐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父亲"在鲁迅的小说里是一个隐蔽的意象。父亲的缺席主要以"父亲死了"和"父亲病了"两种书写形态存在,这与鲁迅情感心理中的父亲情结有着极大的关系。"父亲缺席"现象背后暗含着鲁迅复杂的文化心... "父亲"在鲁迅的小说里是一个隐蔽的意象。父亲的缺席主要以"父亲死了"和"父亲病了"两种书写形态存在,这与鲁迅情感心理中的父亲情结有着极大的关系。"父亲缺席"现象背后暗含着鲁迅复杂的文化心理:既要走出父权文化的包围,却又不可无父,乃至要寻找理想的父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父亲缺席 文化心理 父权文化
下载PDF
社会经济地位对父教缺失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机制:父母参与—学生自我教育期望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依婷 陶阳 杨向东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5-128,共14页
本研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了父教缺失家庭的父母参与—学生自我教育期望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并比较了父教缺失家庭与完整家庭的模型差异。研究发现:(1)对父教缺失家庭而言,亲... 本研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了父教缺失家庭的父母参与—学生自我教育期望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并比较了父教缺失家庭与完整家庭的模型差异。研究发现:(1)对父教缺失家庭而言,亲子沟通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间存在中介作用;相比于完整家庭,父教缺失家庭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亲子沟通的积极影响更大。(2)对父教缺失家庭而言,父母教育期望—学生自我教育期望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相较于完整家庭,父教缺失家庭的父母教育期望对学生自我教育期望的积极影响更小。(3)在两类家庭中,文化活动参与、家校沟通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间不具有中介作用;学习监督对学业成绩具有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教缺失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父母参与 自我教育期望 学业成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