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2019年西宁市极端气温对非意外120急救量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1
作者 廖星豪 宁振旭 +3 位作者 李永红 何淑珍 马春光 吴晶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6期475-481,共7页
目的探讨西宁市极端气温与非意外120急救量的关联,识别脆弱人群。方法2016—2019年西宁市120急救量数据来源于青海省医疗紧急救援中心、逐日气象资料来源于青海省气象局、大气污染数据来源于西宁市生态环境局。在控制大气污染物浓度、... 目的探讨西宁市极端气温与非意外120急救量的关联,识别脆弱人群。方法2016—2019年西宁市120急救量数据来源于青海省医疗紧急救援中心、逐日气象资料来源于青海省气象局、大气污染数据来源于西宁市生态环境局。在控制大气污染物浓度、湿度、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拟合日均气温与急救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滞后效应,并进行性别和年龄别亚组分析。结果2016—2019年期间,青海省医疗紧急救援中心共接诊西宁市非意外120急救量48354人次,日急救量中位数为29人次。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均能引起非意外120急救量增加,高温当日出现效应并持续6日,而低温滞后5日后出现效应并持续11日。总人群在极端低温(P 2.5:-10℃)下的最大累积相对危险度(cumulative relative risk,cumRR)(lag0-19 d)为1.49(95%CI:1.09~2.04),极端高温(P 97.5:21℃)下的最大cumRR(lag0-9 d)为1.15(95%CI:1.06~1.25)。不同人群的累积效应值略有差异,女性的累积冷效应高于男性,<65岁人群的累积热效应高于≥65岁人群。结论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均能增加西宁市居民非意外急救风险,且存在滞后效应。在极端高温下健康危害效应产生迅速但短暂,在极端低温下健康危害效应产生缓慢但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非意外 120急救量 时间序列
下载PDF
2019-2021年南京市寒潮、热浪对人群非意外住院风险影响研究
2
作者 于洋 郑浩 +2 位作者 汪庆庆 费娟 丁震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732-739,共8页
目的分析2019—2021南京市寒潮、热浪对人群非意外住院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南京市4家三级医院(2家三级甲等和2家三级综合医院)每日非意外住院人数及相对应的气象和空气污染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 目的分析2019—2021南京市寒潮、热浪对人群非意外住院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南京市4家三级医院(2家三级甲等和2家三级综合医院)每日非意外住院人数及相对应的气象和空气污染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析寒潮、热浪对居民非意外住院风险(性别、年龄、住院疾病分组)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寒季非意外住院资料137369人次,暖季141313人次。发现寒潮对非意外住院人次(性别、年龄、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肺炎分组)增加的风险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性别分组、年龄分组、疾病分组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热浪仅对非意外住院中的女性人群及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和相关综合征住院人群增加的风险具有统计学意义,RR(95%CI)分别为1.207(1.043,1.396)和1.473(1.023,2.120)。寒潮对人群非意外住院的滞后风险在第0天最高,累积滞后风险在0—21天中均呈上升趋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热浪造成的滞后及累积滞后效应无明显趋势,且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019—2021年南京市寒潮对人群非意外住院风险造成的影响较热浪更为显著,且存在一定的滞后和累积滞后效应,建议在寒潮期间及之后加强对人群健康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热浪 非意外住院 时间序列分析
下载PDF
基于时间特征指数的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羽 张勇 杨凯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2-85,共4页
应急评估及其方法研究是建立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机制的关键环节之一。在综合评价现有相关应急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风险源不确定性、受体易损性以及需快速反应性等特征,提出了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危害影响... 应急评估及其方法研究是建立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机制的关键环节之一。在综合评价现有相关应急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的风险源不确定性、受体易损性以及需快速反应性等特征,提出了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危害影响程度进行应急评估的”时间特征指数”方法。选取了泄漏物质危害性、泄漏量、泄漏位置、流速和风速5项评估指标,计算得出能够反映突发性污染事件对取水口危害威胁性的综合指数。对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一起突发性污染事件进行了案例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水源地 突发性污染事件 时间特征指数 应急评估方法
下载PDF
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睡眠时间与跌倒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向阳 刘峥 +4 位作者 徐英 马艳 赵仁成 孙盼盼 郭艳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1期3884-3890,共7页
背景目前有关睡眠时间和跌倒关系的研究不多,且研究结果不尽一致。目的探讨我国≥45岁中老年人睡眠时间与跌倒的关系,为预防中老年人跌倒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5年开展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纳入年龄≥45岁且关键数据... 背景目前有关睡眠时间和跌倒关系的研究不多,且研究结果不尽一致。目的探讨我国≥45岁中老年人睡眠时间与跌倒的关系,为预防中老年人跌倒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5年开展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纳入年龄≥45岁且关键数据完整的受试者18181例。收集纳入中老年人近两年跌倒与跌倒就医情况、睡眠时间、人口学特征、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康状况、自评生活满意度和健康状况等指标。按照每晚睡眠时间,将纳入中老年人分成5组:<5 h组(2945例)、5~<6 h组(2755例)、6~<7 h组(3824例,为参照组)、7~<8 h组(3257例)及≥8 h组(5400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我国中老年人睡眠时间对近两年发生跌倒及跌倒就医的影响。结果我国中老年人的平均睡眠时间为(6.4±1.9)h,近两年跌倒发生率为17.01%(3092/18181),跌倒就医发生率为6.95%(1264/18181)。每晚睡<5、5~<6、6~<7、7~<8、≥8 h中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分别为25.26%(744/2945)、19.82%(546/2755)、15.51%(593/3824)、14.03%(457/3257)、13.93%(752/5400),跌倒就医发生率分别为10.97%(323/2945)、8.09%(223/2755)、6.04%(231/3824)、5.43%(177/3257)、5.74%(310/5400)。趋势χ^(2)检验结果显示,随着睡眠时间的延长,中老年人的跌倒和跌倒就医发生风险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与每晚睡6~<7 h中老年人相比,每晚睡<5 h和5~<6 h中老年人的跌倒发生风险较高〔OR(95%CI)分别为1.31(1.16,1.49)、1.14(1.00,1.30)〕,每晚睡≥8 h中老年人的跌倒发生风险较低〔OR(95%CI)=0.88(0.78,0.99)〕,每晚睡<5 h中老年人的跌倒就医发生风险较高〔OR(95%CI)=1.30(1.08,1.56)〕。结论我国中老人两年跌倒发生率相对较高,每晚睡眠时间<6 h会增加跌倒发生风险,≥8 h的跌倒发生风险较低。调节中老年人睡眠时间,加强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中老年人跌倒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跌倒 睡眠 睡眠时间 中老年人 社区卫生服务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意外跌落伤住院儿童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尹平 刘筱娴 《医学与社会》 2000年第6期22-23,26,共3页
对3035例0至14岁意外跌落伤住院儿童的住院时间,通过拟合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住院时间的因素有:患儿的受伤部位、病情程度、院前时间、确诊时间、出院原因、手术及术前住院天数、生活环境。对于... 对3035例0至14岁意外跌落伤住院儿童的住院时间,通过拟合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住院时间的因素有:患儿的受伤部位、病情程度、院前时间、确诊时间、出院原因、手术及术前住院天数、生活环境。对于意外跌落伤患儿,医院可以通过缩短院前时间、做到确诊及时、降低并发症、控制病情,以及对有必要实施手术治疗的患儿尽量减少术前住院天数等综合措施即可有效地缩短其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意外跌落伤 住院时间 COX模型
下载PDF
论意外死亡保险合同中时间限制条款的效力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学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22,160,共9页
意外死亡保险中的时间限制条款,在一定程度上免除了保险人的赔付责任,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其效力的争议,特别是关于该条款是否违反公序良俗的争议,中外法院对此做出了多种不同的判决意见。法院在对保险合同条款进行审查时,应对以下因素进... 意外死亡保险中的时间限制条款,在一定程度上免除了保险人的赔付责任,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其效力的争议,特别是关于该条款是否违反公序良俗的争议,中外法院对此做出了多种不同的判决意见。法院在对保险合同条款进行审查时,应对以下因素进行考虑:条款设置目的的正当性、手段的科学性、条款的实施效率、条款对当事人的激励效果和公众的接受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死亡保险 时间限制条款 司法规制
下载PDF
南京市臭氧短期暴露人群急性健康效应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陈琦 孙宏 +1 位作者 陈晓东 丁震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366-36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南京市臭氧(O3)短期暴露对人群的急性健康影响。方法整理2013—2015年南京市气象数据、O_3与PM(2.5)监测数据及人群非意外死亡等数据,采用Possion分布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O3短期暴露水平(O3每日最大1h浓度,O_(3 1h-max))与... 目的探讨南京市臭氧(O3)短期暴露对人群的急性健康影响。方法整理2013—2015年南京市气象数据、O_3与PM(2.5)监测数据及人群非意外死亡等数据,采用Possion分布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O3短期暴露水平(O3每日最大1h浓度,O_(3 1h-max))与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单污染物模型中,O3 1h-max多日移动平均滞后效应强于单日滞后,且在lag03时最强。O_(3 1h-max)浓度(lag03)每升高10μg/m^3,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0.79%(95%CI:0.50%~1.09%),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1.25%(95%CI:0.78%~1.72%);其中女性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0.97%(95%CI:0.53%~1.41%),男性增加0.66%(95%CI:0.27%~1.05%);≥65岁人群增加0.90%(95%CI:0.57%~1.23%)。双污染物模型中,调整了共存污染物PM2.5的影响后,非意外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分别降至0.42%(95%CI:0.22%~0.63%)、1.19%(95%CI:0.72%~1.67%)。结论南京市O3短期暴露能增加人群非意外死亡、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的风险,女性和65岁以上老年人为暴露的敏感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短期暴露 时间序列分析 非意外死亡 心血管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下载PDF
考虑偶然偏心的消能减震优化设计
8
作者 陈敏 陈伯望 +1 位作者 贺国京 刘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124-3130,共7页
基于偶然偏心增大结构的地震反应而影响减震结构消能部件的耗能效果,提出一种黏性液体阻尼器与防屈曲支撑混合减震策略:将阻尼器安装在底部隔震层消耗地震能量,防屈曲支撑安装在隔震层以上房屋四角,以便小震时提高结构抗扭刚度,减小偶... 基于偶然偏心增大结构的地震反应而影响减震结构消能部件的耗能效果,提出一种黏性液体阻尼器与防屈曲支撑混合减震策略:将阻尼器安装在底部隔震层消耗地震能量,防屈曲支撑安装在隔震层以上房屋四角,以便小震时提高结构抗扭刚度,减小偶然偏心的影响,大震时消耗地震能量。选择2栋长宽比分别为1.00和2.33的10层框架结构,采用ETABS与PERFORM-3D分别进行弹性与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偶然偏心对减震结构消能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当隔震层阻尼器适量时,增大防屈曲支撑抗侧刚度,消能减震效果显著改善;该减震策略所需消能部件较少,可确保建筑空间的利用效率,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消能减震优化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然偏心 消能减震 时程分析 优化
下载PDF
2013-2017年合肥市PM10与居民非意外死亡的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许季祥 丁涛 +4 位作者 庚文风 耿茜雅 崔龙江 肖长春 翟金霞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0年第1期49-56,共8页
目的探讨合肥市PM10与人群非意外死亡率的关联。方法收集2013-2017年合肥市每日空气污染物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居民死亡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来研究PM10质量浓度对居民死亡人数影响,按照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进行亚组分... 目的探讨合肥市PM10与人群非意外死亡率的关联。方法收集2013-2017年合肥市每日空气污染物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居民死亡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来研究PM10质量浓度对居民死亡人数影响,按照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进行亚组分析,并分析纳入NO2和SO2后PM10对居民死亡的影响。结果合肥市2013-2017年PM10质量浓度为95μg/m3经过DLNM模型拟合分析得出,居民非意外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随着PM10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PM10质量浓度每增加10μg/m^3,人群非意外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超额危险度(95%CI)增加0.55%(0.23%87%)和0.97%(0.26%,1.68%)PM10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之间无统计学关联;纳入SO2和NO2后PM10与人群的非意外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之间的关联变弱;女性、老年人群对PM10更加敏感未发现PM10与死亡人群学历高低有关。结论合肥市PM10污染较为严重,对居民死亡人数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非意外死亡 时间序列分析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下载PDF
城市供水系统突发性污染监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承 俞亭超 张土乔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04-1607,1628,共5页
以监测到供水系统中突发性污染为目标,提出一种城市供水系统监测点优化布置的方法.在定义最短水流时间矩阵和污染覆盖矩阵的基础上,针对复杂管网求解最短水流时间矩阵困难的问题,利用动态规划求解最短水流时间矩阵,并由此得到给定监测... 以监测到供水系统中突发性污染为目标,提出一种城市供水系统监测点优化布置的方法.在定义最短水流时间矩阵和污染覆盖矩阵的基础上,针对复杂管网求解最短水流时间矩阵困难的问题,利用动态规划求解最短水流时间矩阵,并由此得到给定监测等级下的污染覆盖矩阵.以监测覆盖范围最大为目标函数,并引入重复覆盖度的概念,运用遗传算法优化布置监测点.算例结果表明,用动态规划求解复杂管网的最短水流时间矩阵易于编程实现,并有较高的时间效率;遗传算法能够快速地搜索到最优监测点的布置方案,达到在给定监测等级下最大限度地监测整个管网突发性污染的目的;通过与穷举法结果的对比,证明了本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系统 突发性污染 最短水流时间矩阵 动态规划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Kinect V2的跌倒行为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文阳 马行 穆春阳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2-145,共4页
为了尽可能地降低老年人因跌倒而造成的伤亡,利用Kinect V2体感设备对老年人跌倒行为进行检测与识别,通过对Kinect摄像头获取的RGB-D图进行处理,得到人体骨骼图像和位置信息。利用骨架跟踪技术,选取人体中心点、两髋中心、右脚掌等骨骼... 为了尽可能地降低老年人因跌倒而造成的伤亡,利用Kinect V2体感设备对老年人跌倒行为进行检测与识别,通过对Kinect摄像头获取的RGB-D图进行处理,得到人体骨骼图像和位置信息。利用骨架跟踪技术,选取人体中心点、两髋中心、右脚掌等骨骼点,实时计算人体中心点的空间位置、运动速度,以及两髋中心点的位置关系、离地面高度等参数。文中重点分析了跌倒时速度阈值和高度阈值。经过大量实验验证,在室内环境下,文中算法实时性高,能克服传统视频检测技术检测率低和实时性差的问题,在检测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老年人的隐私,不间断地实时检测,为老人意外跌倒提供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CT V2 RGB-D 骨骼图像 阈值分析 意外跌倒 实时检测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玲玲 田玉策 +1 位作者 张雪 揣璐璐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1年第4期826-829,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简称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简称PORT)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选择更合适于老年危重症患者的置... 目的对比观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简称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简称PORT)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选择更合适于老年危重症患者的置管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铁岭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11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使用不同置管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根据置管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PICC组(n=55)和PORT组(n=55)。PICC组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ORT组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观察并比较2组的1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置留率、意外拔管率、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对导管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评分,评估并比较2种置管方式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纳入研究的11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均置管成功。PICC组1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PORT组(P<0.05)。在短时间内,2组导管置留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置管时间的增加,PICC组的导管置留率显著低于PORT组(P<0.05),而意外拔管率显著高于PORT组(P<0.05)。PICC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PORT组。PORT组患者对导管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显著高于PICC组(P<0.05)。结论PORT置管1次置管成功率要低于PICC置管,但PORT置管能有效延长老年危重症患者的导管置留时间、降低意外拔管率和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导管的舒适度和满意度。PORT置管可望成为老年危重症患者的长期静脉输液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危重症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1次置管成功率 导管置留率 意外拔管率 并发症
下载PDF
2017-2018年闽近地面臭氧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林丽钦 黄艳艳 +8 位作者 钟文玲 蒋冬升 黄少芬 林修全 李玲玉 朱瑶 胡清华 陈婧瑜 吴明言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闽近地面臭氧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2018年福建50个代表性监测点,运用泊松广义相加模型时间序列方法分析O3暴露对闽人群各死因的健康风险及置信区间95%CI。结果2017—2018年近地面O3浓度升高(lag2)10μg/m^3研... 目的探讨闽近地面臭氧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2018年福建50个代表性监测点,运用泊松广义相加模型时间序列方法分析O3暴露对闽人群各死因的健康风险及置信区间95%CI。结果2017—2018年近地面O3浓度升高(lag2)10μg/m^3研究区域人群非意外总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57%[95%CI(0.40%,0.74%)]和0.55%[95%CI(0.28%,0.83%)],调整PM10共存污染物的影响后分别降至0.47%[95%CI(0.28%,0.66%)]和0.35%[95%CI(0.04%,0.66%)],仍有统计学意义;全省冬季风险最高,但区域之间存在效应异质性(P=0.043和P=0.008),体现在沿海的效应明显,分别为0.87%[95%CI(0.32%,1.42%)]和1.23%[95%CI(0.18%,2.27%)],而山区则无统计学意义;全省秋季和夏季效应都无统计学意义。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在调整PM10共存污染物的影响后都失去统计学意义。结论2017—2018年近地面O3暴露与福建人群非意外总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密切相关,沿海冬季O3浓度升高滞后2天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面臭氧 时间序列分析 非意外死亡 心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下载PDF
引江济淮梯级泵站事故停泵应急响应时间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梦轩 田雨 雷晓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2-217,共6页
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跨流域、跨区域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和综合利用工程,其中西淝河线承担着淮北涡河以西和河南省受水区的供水任务。为了使受水区的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得到保障,以及为了确保泵... 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跨流域、跨区域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和综合利用工程,其中西淝河线承担着淮北涡河以西和河南省受水区的供水任务。为了使受水区的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得到保障,以及为了确保泵站群的正常运行,用MIKE11模型建立了一维水力学模型,对西淝河线梯级泵站进行非恒定流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了各泵站间的正/反向响应时间和应急停泵工况下区间水位超出限制范围的最长时间,从而得到了最大调控可允许间隔(响应时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响应时间与初始水位的关系,得到了各泵站在停机事故下的最大调控可允许间隔表,并提出了泵站正常运行中的注意事项。分析研究结果具有实用性和借鉴价值,可为工程调控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停泵 应急响应时间 水力学模型 梯级泵站 引江济淮工程
下载PDF
时间窗内全流程一体化方案对意外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渭超 阿尔泰 +1 位作者 庄小垒 朱海青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9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时间窗内全流程一体化方案对意外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86例意外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实行传统急救模式的9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行时间窗内全流程一体化急救方案... 目的:探讨时间窗内全流程一体化方案对意外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86例意外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实行传统急救模式的9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行时间窗内全流程一体化急救方案的95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院前急救时间、抢救室急救时间、病情初步确诊时间、住院时间、休克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抢救成功率、致残率、死亡率。结果:两组院前急救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抢救室急救时间、病情初步确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休克发生率、MODS发生率、ARDS发生率、致残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窗内全流程一体化方案能提高意外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率与成功率,降低致死率、致残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窗内全流程一体化方案 意外多发伤 传统急救模式 救治效果
下载PDF
某机组停堆棒意外掉落事件分析及处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超 杨文清 +7 位作者 黄正东 李晓飞 袁盛馨 柳继坤 刘东亮 汪宇 程雄伟 肖京 《自动化仪表》 CAS 2021年第S01期247-252,共6页
为分析某机组棒控棒位系统(RGL)停堆棒束K16意外掉落事件原因,研究了提高RGL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方法。根据控制棒动作原理,通过对动棒时序进行分析,采用逐步排除的方式调查事件原因。从机组安全、共因故障、落棒功能及模拟机验证等角... 为分析某机组棒控棒位系统(RGL)停堆棒束K16意外掉落事件原因,研究了提高RGL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方法。根据控制棒动作原理,通过对动棒时序进行分析,采用逐步排除的方式调查事件原因。从机组安全、共因故障、落棒功能及模拟机验证等角度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措施。建议和措施在该机组的实施,有效地保障了RGL正常运行,降低了意外落棒的风险。同时,该处理方式也为其他核电机组解决同类问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L 控制棒 意外落棒 动棒时序 停堆棒 机组安全 落棒功能 模拟机验证
下载PDF
自动变速器坡道模式在实际工作中的控制应用及换档质量评价
17
作者 潘宏博 方立辉 +2 位作者 丁麟 李延斌 王惠 《汽车实用技术》 2018年第22期289-291,共3页
文章主要针对自动变速器在坡道模式中意外换档和频繁换档弊端加以分析,提出具有驾驶员意愿识别的换档规律,保证驾驶的动力性,在此种模式中可以大大减少换档次数,保护自动变速器,并且该做法已经成功应用到已经量产的变速器中,而且也对换... 文章主要针对自动变速器在坡道模式中意外换档和频繁换档弊端加以分析,提出具有驾驶员意愿识别的换档规律,保证驾驶的动力性,在此种模式中可以大大减少换档次数,保护自动变速器,并且该做法已经成功应用到已经量产的变速器中,而且也对换档质量进行了主客观的打分,具有较强的指导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档次数 坡道模式 意外换档 换档循环 坡度
下载PDF
钢丝综成型车扎车保护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18
作者 杨光银 《纺织器材》 2006年第5期22-23,共2页
针对目前尼龙钢丝综成型车生产过程中存在扎车问题,导致废品率较高现象,采用现代晶体管开关技术,将时间继电器和电磁驱动装置组成无触点时间差控制的成型车扎车保护装置,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扎车造成的钢丝综废品,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意外... 针对目前尼龙钢丝综成型车生产过程中存在扎车问题,导致废品率较高现象,采用现代晶体管开关技术,将时间继电器和电磁驱动装置组成无触点时间差控制的成型车扎车保护装置,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扎车造成的钢丝综废品,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意外经济损失,提高了钢丝综生产技术装备自动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钢丝综 接近开关 差时判断 电磁驱动 扎车保护 电磁线圈 时间继电器
下载PDF
2021年广元市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19
作者 薛蓉 昝雨吟 +2 位作者 刘子冲 徐虹 边恩元 《职业卫生与病伤》 CAS 2024年第2期117-129,共13页
目的了解2021年广元市空气污染现状,探讨空气污染物对人群非意外死亡和医院门诊就诊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从广元市气象局、生态环境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哨点医院收集2021年气象监测资料、环境空气质量资料、死因监测资料和医院就诊资料... 目的了解2021年广元市空气污染现状,探讨空气污染物对人群非意外死亡和医院门诊就诊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从广元市气象局、生态环境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哨点医院收集2021年气象监测资料、环境空气质量资料、死因监测资料和医院就诊资料等,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空气污染物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用R 3.4.3软件分析空气污染物与人群死亡、医院就诊的关联性,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SO_(2)、NO_(2)、CO、O_(3)与医院门诊就诊量呈正相关;PM_(2.5)、PM_(10)、SO_(2)、NO_(2)浓度(Lag03)每升高10μg/m^(3),人群非意外死亡数分别增加2.74%(95%CI:0.88%~4.63%)、1.90%(95%CI:0.73%~3.09%)、32.26%(95%CI:13.77%~53.76%)、8.41%(95%CI:4.42%~12.55%),CO浓度(Lag03)每升高0.01 mg/m^(3)人群非意外死亡数增加0.39%(95%CI:0.19%~0.60%),且对≥65岁人群非意外死亡产生滞后效应更明显。结论空气污染物PM2.5、PM10、SO_(2)、NO_(2)、CO会增加人群非意外死亡数,NO_(2)、O3会增加医院门诊量,并有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时间序列分析 非意外死亡 医院门诊量
原文传递
2013—2015年上海市高温热浪事件对人群死亡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许丹丹 班婕 +3 位作者 陈晨 张翼 王文韬 李湉湉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91-995,共5页
目的探讨2013—2015年上海市高温热浪事件对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2015年上海市人群非意外死亡数据、气象数据及空气污染等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基于泊松回归的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GLM)... 目的探讨2013—2015年上海市高温热浪事件对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2015年上海市人群非意外死亡数据、气象数据及空气污染等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基于泊松回归的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GLM),分析上海市2013—2015年间5次高温热浪事件所造成的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结果2013—2015年高温热浪期与非高温热浪期相比,全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8.78%(95%CI:3.69%~14.13%),男性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11.06%(95%CI:4.30%~18.26%),女性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6.83%(95%CI:0.17%~13.94%);65岁以下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11.88%(95%CI:1.66%~23.14%),75岁以上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9.10%(95%CI:3.13%~15.40%),而65~75岁人群高温热浪期非意外死亡风险与非高温热浪期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9.16%(95%CI:1.47%~17.44%),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15.83%(95%CI:4.10%~28.89%),而造成的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精神与行为障碍死亡风险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3—2015年上海市高温热浪事件导致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热浪 非意外死亡 时间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