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低渗透砂岩油藏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45
1
作者 杨伟伟 柳广弟 +3 位作者 刘显阳 冯渊 独育国 程党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2-139,共8页
低渗透油藏在国内外分布十分广泛,逐渐成为未来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与常规油藏不同,低渗透砂岩油藏具有以下特征:(1)含油饱和度低,与储层物性关系复杂;(2)油水关系复杂,无明显的油水界面;(3)大面积广泛分布,受构造高低控制不明... 低渗透油藏在国内外分布十分广泛,逐渐成为未来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与常规油藏不同,低渗透砂岩油藏具有以下特征:(1)含油饱和度低,与储层物性关系复杂;(2)油水关系复杂,无明显的油水界面;(3)大面积广泛分布,受构造高低控制不明显;(4)距离源岩越远,石油富集程度越差。陇东地区延长组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成藏机理研究表明:低渗透砂岩储层排替压力较大,浮力很难驱动石油发生明显的运移,石油在优质烃源岩生烃作用产生的剩余压力驱动下,向上、向下连续充注进入邻近砂体,近源聚集,形成原生油藏;裂缝发育条件下,已聚集石油可在浮力驱动下沿裂缝进行垂向、侧向运移调整,远源成藏,形成次生油藏。综合石油成藏期次、裂缝特征及形成时间、储层孔隙演化史以及成藏动力演化等特征,建立了陇东地区延长组油藏的成藏模式:早期低熟油小规模充注模式、中期成熟油大规模充注成藏模式、晚期构造抬升调整成藏模式。其主要控制因素为源储大面积广泛接触奠定了低渗透砂岩储层石油富集的基础,优质烃源岩生排烃范围控制了原生油藏分布范围,裂缝发育特征控制了次生油藏分布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油藏特征 成藏机理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断陷盆地油气运聚成藏的动力学模型与方程——以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宏宇 陈伟 吴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8-746,共9页
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和勘探条件的日益复杂,油气运聚成藏动力学定量化的研究已经成为石油地质研究的趋势和重要方向。该文以商业规模的油气体为研究对象,选择宏观层面的油气成藏动力和阻力参数,建立了一种新的定量计算油气运聚成藏... 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和勘探条件的日益复杂,油气运聚成藏动力学定量化的研究已经成为石油地质研究的趋势和重要方向。该文以商业规模的油气体为研究对象,选择宏观层面的油气成藏动力和阻力参数,建立了一种新的定量计算油气运聚成藏动力和阻力的方法。该方法主要针对断陷盆地幕式成藏的特点,按照油气生排烃、运移、聚集成藏的不同过程,从油气运聚动力和阻力的角度,分析动力与阻力在幕式成藏关键时期的相互关系,建立4种动力学模型:超压驱动动力学模型、持续运移动力学模型、侧向封闭动力学模型和浮力驱动动力学模型,给出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并以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为例,通过计算关键时期成藏动力与阻力,绘制平面等值线图,定量判断油气运聚的方向和距离,最终指出油气聚集有利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动力学 幕式成藏 油气运聚 成藏动力 成藏阻力 动力学模型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一段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小云 宋阳林 +3 位作者 赵清平 王蒙 周新硕 陈哲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3期22-26,共5页
莫里青断陷为伊通盆地最南端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古近纪以来经历了张扭、热沉降、压扭和挤压构造演化阶段。通过对莫里青断陷双一段油气特征及分布的分析,厘清了高凝油、天然气的来源,分析了油气的输导体系和成藏过程,建立成藏模式,以... 莫里青断陷为伊通盆地最南端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古近纪以来经历了张扭、热沉降、压扭和挤压构造演化阶段。通过对莫里青断陷双一段油气特征及分布的分析,厘清了高凝油、天然气的来源,分析了油气的输导体系和成藏过程,建立成藏模式,以指导油气勘探。双一段高凝油主要分布在凹陷的东西斜坡带,其成因与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和环境有关,分布与有机质低成熟及运移特征有一定关系;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东南高部位,具有低熟特征。双一段油气主要来源于双阳组,凹陷斜坡带的扇三角洲、湖底扇砂岩体、断层及不整合面为油气侧向运移的良好通道。凹陷的远端则可能由于运移动力的不足或者输导体系不连通而难以到达。烃源岩分布、砂体展布、断层发育和不整合面结构分布是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伊6区块晚期基底拱张,低熟气以断层和低渗储层为通道于高部位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油 成藏模式 成藏控制因素 双一段 莫里青断陷
下载PDF
街道地表物的累积与污染特征——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32
4
作者 施为光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8-23,共6页
本文研究了成都市区74km^2范围内地表物的累积规律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街道地表物累积受土地用途影响;地表有机物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重金属受城市交通的影响.粒径分布研究发现街道地表物小于360μm的微粒占70%,且各种污染物主要吸附于... 本文研究了成都市区74km^2范围内地表物的累积规律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街道地表物累积受土地用途影响;地表有机物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重金属受城市交通的影响.粒径分布研究发现街道地表物小于360μm的微粒占70%,且各种污染物主要吸附于细小的微粒上.使用地表污染物边坎累积模型计算了街道地表物和各种污染物的累积量.成都市区每天累积地表物达111吨,BOD,达78kg,COD达411kg,克氏氮6kg和总磷2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径流污染 街道地表物 成都
下载PDF
库车坳陷阿瓦特地区巴西改组构造变形与油气成藏特征
5
作者 王莹莹 桂丽黎 +4 位作者 鲁雪松 刘汇川 莫涛 周慧 姜林 《新疆石油地质》 CAS 2024年第6期631-641,共11页
库车坳陷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前人确定了盐上浅层褶皱构造变形的启动时间,但对盐下冲断构造变形与油气成藏时间的研究缺少绝对定年的约束。以库车坳陷阿瓦特地区为例,利用岩相学观察、方解石U-Pb定年、... 库车坳陷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前人确定了盐上浅层褶皱构造变形的启动时间,但对盐下冲断构造变形与油气成藏时间的研究缺少绝对定年的约束。以库车坳陷阿瓦特地区为例,利用岩相学观察、方解石U-Pb定年、流体包裹体分析等资料,分析阿瓦特地区下白垩统巴西改组储集层成岩作用、方解石脉体形成时间及油气成藏过程,确定了阿瓦特地区巴西改组构造变形和油气成藏时间。结果表明:阿瓦特地区巴西改组储集层发育2期方解石,早期方解石胶结物形成年龄为(98.0±14.0)Ma,晚期方解石脉体形成年龄为(3.7±1.0)Ma,代表了盐下冲断构造变形时间;方解石脉体中发育1期油包裹体和1期气包裹体,通过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埋藏史和热史,推断油充注时间为4.0—3.0 Ma,天然气充注时间为3.0—1.0 Ma,早期油藏经历了上新世晚期气洗改造,形成现今的凝析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阿瓦特地区 构造变形 流体包裹体 油气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