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Myc、SIRT1、acetyl-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宋新峰 张彦聪 张志芹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14-519,共6页
目的:探讨c-Myc、SIRT1及acetyl-p5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增生症中的c-Myc、SIRT1(Sirtuin type 1)、acetyl-p53蛋白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分... 目的:探讨c-Myc、SIRT1及acetyl-p5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增生症中的c-Myc、SIRT1(Sirtuin type 1)、acetyl-p53蛋白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分析。结果:c-Myc阳性组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 9.0%/6 7.2%)低于c-M y c阴性组(分别为8 6.2%/8 6.2%),S I RT 1阳性组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 6.1%/6 4.9%)低于S I RT 1阴性组(87.9%/87.9%);acetyl-p53阳性组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7%/86.7%)高于acetyl-p53阴性组(分别为58.3%/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yc及SIRT1蛋白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预后差,而acetyl-p53蛋白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 SIRT1 acetyl-p53 乳腺癌 预后
下载PDF
Expression rates of p16,p53 in head and neck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ased on human-papillomavirus positivity
2
作者 Ha-Jong Nam Heongrae Ryu +5 位作者 Da-Woon Lee Je Yeon Byeon Jun Hyuk Kim Ji Hye Lee Soomin Lim Hwan Jun Cho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5年第9期13-23,共11页
BACKGROUND The high prevale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HPV)infection in or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is well established,and p16 expression is a strong predictor.HPV-related tumors exhibit unique mechanis... BACKGROUND The high prevale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HPV)infection in or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is well established,and p16 expression is a strong predictor.HPV-related tumors exhibit unique mechanisms that target p16 and p53 proteins.However,research on HPV prevalence and the combined predictive value of p16 and p53 expression in head and neck cutaneous SCC(HNCSCC),particularly in Asian populations,remains limited.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surveyed 62 patients with HNSCC(2011-2020),excluding those with facial warts or other skin cancer.AIM To explore the prevalence of HPV and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p16 and p53 expression in HNCSCC in Asian populations.METHOD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wide excision and biopsy.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HPV,p16,and p53 yielded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sults.The relevance of each marker was investigated by categorizing the tumor locations into high-risk and middle-risk zones based on recurrence frequency.RESULTS Of the 62 patients,20(32.26%)were male,with an average age of 82.27 years(range 26-103 years).High-risk included 19 cases(30.65%),with the eyelid and lip being the most common sites(five cases,8.06%).Middle-risk included 43 cases(69.35%),with the cheek being the most common(29 cases,46.77%).The p16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in 24 patients(38.71%),p53 expression in 42 patients(72.58%),and HPV in five patients(8.06%).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p16 expression and the presence of HPV(P>0.99),with a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8.33%.CONCLUSION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p16,a surrogate HPV marker in oropharyngeal SCC,is not reliable in HNCSCC,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Asian pop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ROPHARYNGEAL Non-oropharyngeal Human papillomavirus The p16 The p53
下载PDF
地西他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以及与T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3
作者 张娜 周婕 +3 位作者 徐锋 邹文婷 程丽华 傅媛媛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及TP 53突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MDS病人共52例,所有病人按照入院先后及适应证分为A组(地西他滨20 mg/d×5 d)28例...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及TP 53突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MDS病人共52例,所有病人按照入院先后及适应证分为A组(地西他滨20 mg/d×5 d)28例、B组(地西他滨10 mg/d×10 d)24例,比较2组6周期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地西他滨疗效与TP 53基因突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39.3%,B组总有效率为37.5%,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4级血小板减少、3~4级贫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感染、肝脏受损、发热、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 53突变型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TP 53野生型组有效率为12.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地西他滨20 mg/d×5 d和地西他滨10 mg/d×10 d治疗方案的总有效率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但TP 53突变型病人对地西他滨的反应率明显高于野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TP 53突变 有效率
下载PDF
USP7-MDM2-p53信号轴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魏伟 赵慧娟 刘湘翠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14-220,共7页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SP7)调节Mdm2 p53结合蛋白同源物(MDM2)-p53轴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人子宫内膜癌组织、癌旁组织、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hEEC及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HE...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SP7)调节Mdm2 p53结合蛋白同源物(MDM2)-p53轴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人子宫内膜癌组织、癌旁组织、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hEEC及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HEC-1-A、KLE中USP7蛋白表达。将Ishikawa细胞分为NC组、P22077(USP7抑制剂)组、pcDNA组、pcDNA-MDM2组、P22077+pcDNA组、P22077+pcDNA-MDM2组,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Ishikawa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Ishikawa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Ishikawa细胞中USP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周期素依赖性激酶2(CDK2)、Bcl-2相关X蛋白(Bax)、MDM2、p53蛋白表达。以RG7388(MDM2抑制剂)或PFT-α(p53抑制剂)与20μmol/L P22077共处理Ishikawa细胞48 h以验证USP7-MDM2-p53信号轴上下游关系。结果:USP7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且Ishikawa细胞中USP7蛋白表达量最高,因此,选择Ishikawa细胞为研究对象。与NC组比较,P22077组Ishikawa细胞OD 450值、克隆形成率、S期和G 2/M期细胞数、USP7、CyclinD1、CDK2、MDM2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G_(0)/G_(1)期细胞数、p53、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NC组、pcDNA组比较,pcDNA-MDM2组Ishikawa细胞OD 450值、克隆形成率、S期和G 2/M期细胞数、USP7、CyclinD1、CDK2、MDM2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G_(0)/G_(1)期细胞数、p53、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P22077组、P22077+pcDNA组比较,P22077+pcDNA-MDM2组Ishikawa细胞OD 450值、克隆形成率、S期和G 2/M期细胞数、USP7、CyclinD1、CDK2、MDM2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G_(0)/G_(1)期细胞数、p53、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p53为USP7-MDM2通路下游分子。结论:抑制USP7表达可能通过下调MDM2来激活p53进而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及周期停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 Mdm2 p53结合蛋白同源物(MDM2)-p53 子宫内膜癌 增殖 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铂类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合并TP53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伟 周伟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究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铂类对EGFR合并TP53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在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间诊治的80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合并TP53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纳入本次... 目的探究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铂类对EGFR合并TP53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在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间诊治的80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合并TP53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行奥希替尼治疗,研究组行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铂类化疗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指标水平、用药安全性以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4(IL-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随访1年后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测定表(EORTC QLQ-C30)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铂类化疗方案用于EGFR合并TP53基因突变的NSCLC的临床治疗,可有效发挥抗肿瘤效果,下调炎症水平,提升疗效,改善患者预后,且用药具有较高安全性,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EGFR合并TP53基因突变 培美曲塞 顺铂 奥希替尼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p53信号通路在麦门冬汤改善肺纤维化小鼠模型中的作用
6
作者 李杰 孔欣怡 +1 位作者 邹俊 李静虹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894-1900,共7页
目的探讨麦门冬汤对肺纤维化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药理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每组6只,模型组小鼠经气管滴注博来霉素建立肺纤维化小鼠模型,干预组造模24 h后麦门冬汤灌胃给药20 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 目的探讨麦门冬汤对肺纤维化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药理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每组6只,模型组小鼠经气管滴注博来霉素建立肺纤维化小鼠模型,干预组造模24 h后麦门冬汤灌胃给药20 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析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钙黏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网络药理分析麦门冬汤干预肺纤维化的潜在机制。其后通过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构建肺纤维化细胞模型,麦门冬汤含药血清和(或)p53抑制剂(pifithrin-α,PFT-α)干预后,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53、α-SMA、E-cadherin和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I,Collagen I)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纤维化小鼠模型肺组织均出现大面积实变区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α-SMA表达增加,E-cadherin降低(P<0.01),麦门冬汤干预后上述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麦门冬汤的差异药靶基因主要富集在p53信号通路。细胞实验则显示麦门冬汤组含药血清干预可使肺纤维化细胞模型中α-SMA下调,E-cadherin和p53表达上调(P<0.01)。PFT-α干预实验中,PFT-α干预后对照组和麦门冬汤组中p53和E-cadherin表达降低,α-SMA和Collagen I表达升高(P<0.01)。结论麦门冬汤可通过调节p53信号通路改善肺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门冬汤 p53信号通路 肺纤维化
下载PDF
不同良恶性结直肠肿瘤患者PMS2、P5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7
作者 吴翔 李春芸 岳春迪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75-779,共5页
目的:分析良恶性结直肠肿瘤患者错配修复蛋白(PMS2)、P5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肿瘤的良恶性不同将113例结直肠肿瘤患者分为结直肠腺瘤组(n=55),结直肠癌组(n=58),所有患者均切除病理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PMS2、... 目的:分析良恶性结直肠肿瘤患者错配修复蛋白(PMS2)、P5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肿瘤的良恶性不同将113例结直肠肿瘤患者分为结直肠腺瘤组(n=55),结直肠癌组(n=58),所有患者均切除病理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PMS2、P53阳性表达率。分析PMS2、P53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预后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结直肠腺瘤组相比,结直肠癌组PMS2阳性率较低,P53阳性率较高(P<0.05)。PMS2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发病位置、临床分期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P53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发病位置、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与预后良好患者相比,预后不良患者PMS2阳性率较低,P53阳性率较高(P<0.05)。PMS2与预后负相关,P53与预后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发病位置、临床分期、PMS2、P53为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危险因素。随访3年,54例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81.48%(44/54),PMS2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高于PMS2阴性表达患者(χ^(2)=6.965,P=20.011),P53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低于P53阴性表达患者(χ^(2)=5.429,P=20.020)。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PMS2阳性表达率较低,P53阳性表达率较高,PMS2、P53与患者预后相关,是导致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错配修复蛋白 P53 预后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KAI1/CD82、p27和p5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8
作者 崔荣花 李建旺 +6 位作者 元建华 张曙波 毛山山 陈琼慧 李兴 张玮芳 谢宗宙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978-981,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KAI1/CD82、p27、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胃肠外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接受胃癌切除术治疗的43例胃癌患者标本,将标本分为43例胃癌组、43例配对的癌旁组(距癌2 ...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KAI1/CD82、p27、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胃肠外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接受胃癌切除术治疗的43例胃癌患者标本,将标本分为43例胃癌组、43例配对的癌旁组(距癌2 cm)和43例配对的正常组(距癌5 cm以上),运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并比较三组组织中的KAI1/CD82、p27、p53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胃癌组织中KAI1/CD82、p27、p53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中的KAI1/CD82、p27、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和正常组,且癌旁组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CD82、p27、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KAI1/CD82与p27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586、0.426,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KAI1/CD82、p27、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联合检测KAI1/CD82、p27、p53可能成为胃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新的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KAI1/CD82 P27 P53 免疫印迹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七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膜修复蛋白MG53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章征兵 万彩云 +3 位作者 罗春芳 冯应辉 李明 ZOU Yong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37-239,243,共4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膜修复蛋白MG5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需要手术纠治的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C组为对照组,S组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于气管插管后给予七氟醚吸入30 min,维持1.0 MAC,随后洗...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膜修复蛋白MG5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需要手术纠治的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C组为对照组,S组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于气管插管后给予七氟醚吸入30 min,维持1.0 MAC,随后洗脱10 min,使主动脉阻断前七氟醚吸入浓度为零;C组则单纯行空-氧混合通气,其余两组患儿麻醉方案相同。两组患儿分别于诱导(T0)和主动脉开放3 h(T1)、6 h(T2)经中心静脉抽血测定CK-MB、cTnl的浓度,并在CPB开始前(T3)和心脏再灌注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20 min(T4)后,剪取适量未损伤的右心耳组织,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组织中MG53蛋白的表达,同时记录患儿术后临床指标。结果组内比较T1、T2时S组和C组的CK-MB、cTnI较T0时增高(P<0.05);组间比较,S组的CK-MB、cTnI在T1、T2时较C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时两组MG53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时两组患儿MG53蛋白表达量均较T3时低(P<0.05);同时T4时S组MG53表达量高于C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以增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膜修复蛋白MG53的表达,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 MG53
下载PDF
p53在顺铂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倩 魏红 +2 位作者 张祖禹 王耀强 罗长江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9期12-16,共5页
p53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具有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维持基因组稳定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生物学功能。顺铂是治疗肿瘤最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随着疗程进展,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如凋亡调控机制... p53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具有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维持基因组稳定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生物学功能。顺铂是治疗肿瘤最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随着疗程进展,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如凋亡调控机制异常、DNA修复功能增强等。本文就p53在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等恶性肿瘤顺铂耐药机制方面追踪了国内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并系统分析了通过增加MDM2抑制剂、调控miRNA和应用天然产物使p53靶向激活和稳定表达,以增强顺铂治疗恶性肿瘤疗效,为有效制定临床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P53 耐药 肿瘤
下载PDF
α-突触核蛋白A53T转基因小鼠各月龄运动症状和认知功能的改变
11
作者 薛晓帆 李新辉 +2 位作者 周恒 许二赫 周立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11-618,共8页
目的探讨α-突触核蛋白A53T转基因小鼠各月龄运动症状及认知水平的改变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6月龄α-突触核蛋白A53T转基因小鼠和野生C57/BL6J小鼠,采用旷场、转棒实验观察小鼠的运动功能及情绪反应,用恐惧刺激和新物体识别试验观察... 目的探讨α-突触核蛋白A53T转基因小鼠各月龄运动症状及认知水平的改变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6月龄α-突触核蛋白A53T转基因小鼠和野生C57/BL6J小鼠,采用旷场、转棒实验观察小鼠的运动功能及情绪反应,用恐惧刺激和新物体识别试验观察小鼠的认知功能,用免疫印迹方法观察出现认知差异后的两组小鼠海马内M1型胆碱能受体的表达水平,采用转录组方法观察两组小鼠海马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各行为学实验表明,与野生型小鼠相比,A53T转基因小鼠在12月龄时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新物体识别系数:A53T(36.74±13.33),C57/BL(46.90±6.58),t=-2.368,P=0.027<0.05],且该种现象发生在运动症状之前。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A53T转基因小鼠海马区M1型胆碱能受体水平较野生型小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提示两组间差异基因290种,其中显著性差异的有20种,而A53T小鼠海马显著下调的基因合集中指向抗细胞炎症反应及抗氧化水平。结论A53T转基因小鼠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早于运动症状的发生,且时间节点偏晚。转录组测试提示细胞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损伤可能参与了A53T转基因小鼠早期的认知障碍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53T小鼠 认知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 胆碱能受体
下载PDF
蒲公英甾醇通过p53通路影响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与凋亡
12
作者 戴辛鹏 翟小奇 +2 位作者 宋振宇 王心彧 关键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蒲公英甾醇对口腔鳞癌SCC-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究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蒲公英甾醇处理人口腔鳞癌SCC-9细胞。通过CCK-8实验分析不同浓度蒲公英甾醇对SCC-9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不同浓度蒲... 目的:分析蒲公英甾醇对口腔鳞癌SCC-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究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蒲公英甾醇处理人口腔鳞癌SCC-9细胞。通过CCK-8实验分析不同浓度蒲公英甾醇对SCC-9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不同浓度蒲公英甾醇处理后SCC-9细胞中p53蛋白和增殖、凋亡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通过RT-qPCR检测p53 mRNA的表达。结果:相较于对照组,不同浓度蒲公英甾醇显著抑制SCC-9细胞的增殖(P<0.05),抑制作用与蒲公英甾醇的浓度与作用时间成正比;蒲公英甾醇显著促进SCC-9细胞凋亡(P<0.05),并存在剂量效应作用;蒲公英甾醇显著促进SCC-9细胞p53 mRNA的表达以及p53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蒲公英甾醇激活p53信号通路,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SCC-9细胞增殖,促进SCC-9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甾醇 口腔鳞癌 P53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结直肠腺癌中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p53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分析的研究
13
作者 郭少峰 吴雪梅 +1 位作者 白卓 张录顺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58-261,270,共5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癌中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p53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眉山市人民医院收集的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直肠腺癌患者28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癌中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p53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眉山市人民医院收集的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直肠腺癌患者28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p53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p53表达情况与错配修复蛋白缺失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化发现,MLH1、MSH2、MSH6、PMS2的缺失数分别为32、21、17、39例,而p53的(+)、(-)、(+/-)表达分别为142、95、45例。部分错配修复蛋白的缺失与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神经累及、有无脉管累及存在关联(P<0.05);p53的表达与患者的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神经累及、有无脉管累及存在关联(P<0.05);结直肠腺癌中,p53与MLH1、PMS2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结直肠腺癌患者的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p53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关联性,且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和p53表达情况同样存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错配修复蛋白 P53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扶正软坚抗癌方调控Akt/MDM2/P53信号通路对肝癌HepG2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4
作者 娄静 赵雷 +6 位作者 朱岩洁 袁帅强 王菲 张杭洲 徐娇娇 余晓珂 侯留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4-1663,共10页
目的:探讨扶正软坚抗癌方调控蛋白激酶B(Akt)/鼠双微体2(MDM2)/P53信号通路对肝癌HepG2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0、0.05、0.10、0.20、0.40、0.80、1.60、3.20和6.40 g·mL^(-1)扶正软坚抗癌方分别处理HepG2细胞48 h,CC... 目的:探讨扶正软坚抗癌方调控蛋白激酶B(Akt)/鼠双微体2(MDM2)/P53信号通路对肝癌HepG2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0、0.05、0.10、0.20、0.40、0.80、1.60、3.20和6.40 g·mL^(-1)扶正软坚抗癌方分别处理HepG2细胞48 h,CCK-8法检测HepG2细胞存活率,筛选扶正软坚抗癌方浓度用于后续实验。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0.2 g·mL^(-1))、中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0.4 g·mL^(-1))、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0.8 g·mL^(-1))、SC79组(8 mg·L^(-1)SC79)和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SC79组(0.8 g·mL^(-1)扶正软坚抗癌方+8 mg·L^(-1)SC79)。CCK-8法检测各组HepG2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HepG2细胞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epG2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epG2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MDM2(p-MDM2)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扶正软坚抗癌方浓度(0、0.05、0.10、0.20、0.40、0.80、1.60、3.20和6.40 g·mL^(-1))的升高,HepG2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P<0.05),选取0.2、0.4和0.8 g·mL^(-1)扶正软坚抗癌方用于后续实验。CCK-8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HepG2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SC79组HepG2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比较,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SC79组HepG2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HepG2细胞克隆形成率均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SC79组HepG2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升高(P<0.05);与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比较,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SC79组HepG2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HepG2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SC79组HepG2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比较,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SC79组HepG2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SC79组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明显升高(P<0.05);与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比较,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SC79组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HepG2细胞中PCNA、MMP-2、MMP-9、p-Akt和p-MDM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SC79组HepG2细胞中PCNA、MMP-2、MMP-9、p-Akt和p-MDM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组比较,高剂量扶正软坚抗癌方+SC79组HepG2细胞中PCNA、MMP-2、MMP-9、p-Akt和p-MDM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扶正软坚抗癌方抑制HepG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抑制Akt/MDM2信号通路、上调P53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软坚抗癌方 蛋白激酶B 鼠双微体2 P53 肝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芍药苷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鼠双微基因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卫星 张薇 +2 位作者 陈姣敏 尹凤雷 王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鼠双微基因2(MDM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OCI-LY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PAE低浓度组(15μmol/L PAE)、PAE中浓度组(30μmo...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鼠双微基因2(MDM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OCI-LY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PAE低浓度组(15μmol/L PAE)、PAE中浓度组(30μmol/L PAE)、PAE高浓度组(60μmol/L PAE)、PAE高浓度+SC79(AKT激活剂)组(60μmol/L PAE+8μg/ml SC79),同时以未经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48 h后,分析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及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检测AKT/MDM2/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E低浓度组、PAE中浓度组、PAE高浓度组细胞凋亡率、p53表达、G_(0)/G_(1)期增加,细胞克隆形成数和细胞增殖率,p-AKT/AKT和p-MDM2/MDM2表达水平,以及G_(2)/M、S期降低(均P<0.05)。与PAE高浓度组比较,PAE高浓度+SC79组细胞凋亡率、p53表达、G_(0)/G_(1)期降低,细胞克隆形成数和细胞增殖率,p-AKT/AKT和p-MDM2/MDM2表达水平,以及G_(2)/M、S期增加(均P<0.05)。结论:PAE通过抑制AKT/MDM2上调p53表达,抑制DLBCL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进展,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芍药苷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鼠双微基因2/p53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CDX-2、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16
作者 陈丽阳 陈月红 潘洪琳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5期872-875,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肿瘤抑制因子(p53)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71例胃癌(G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肿瘤抑制因子(p53)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71例胃癌(G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标本中的CDX-2、P53和Ki-67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依据GC患者术后随访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n=19例)和存活组(n=52例),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标本中的CDX-2、P53和Ki-67表达水平,分析其与GC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CDX-2、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93%、74.65%和84.51%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6.90%、23.94%和9.86%(P<0.05)。胃癌组织伴侵犯浆膜(有)、Lauren分型(小肠型)和淋巴结转移(有)中CDX-2、P53和Ki-67的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患者胃癌组织中CDX-2、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4.74%、89.47%和100.00%显著高于存活组的40.38%、65.38%(和78.85%(P<0.05)。胃癌组织中CDX-2、P53和Ki-67与侵犯浆膜(r=0.411、0.354、0.442)、Lauren分型(r=0.527、0.498、0.528)、淋巴结转移(r=0.347、0.452、0.625)和预后(r=0.517、0.472、0.464)之间均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CDX-2、P53和Ki-67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侵犯浆膜、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之间均呈现正相关性,能够作为GC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DX-2 P53 KI-67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乳腺癌超声图像特征与P53、PIK3CA蛋白表达状态相关性的研究
17
作者 苏蕾 郭婕 +2 位作者 李阳 都晓英 孙医学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20-424,共5页
目的通过观测乳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其与P53、PIK3CA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101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获取病理前均行超声检查。二维超声用于观察乳腺癌大小、形态、边... 目的通过观测乳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其与P53、PIK3CA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101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获取病理前均行超声检查。二维超声用于观察乳腺癌大小、形态、边界、纵横比、后方回声以及有无微钙化,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观察病灶内部以及周边的血流情况。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P53、PIK3CA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超声图像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0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显示,P53、PIK3CA的蛋白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病理亚型均具有相关性(χ^(2)=9.259、P=0.026,χ^(2)=7.927,P=0.048)。在超声图像特征中,血流强度、病灶后方回声衰减与P53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病灶最长直径、病灶形态与PIK3CA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P53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病灶血流信号丰富组(χ^(2)=8.191,P=0.004)和存在后方回声衰减组(χ^(2)=11.279、P<0.001)均高于阴性者,PIK3CA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声像图中的最长直径小于阴性者(t=2.132,P=0.036),而PIK3CA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病灶形态不规则比例(χ^(2)=4.551、P<0.033)高于阴性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富血供是P53蛋白表达的影响因素,OR值为2.35[95%CI(1.11,5.74)];病灶形态不规则是PIK3CA蛋白表达的影响因素,OR值为4.58[95%CI(1.35,18.48)]。结论乳腺癌超声图像特征与P53、PIK3CA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可以为临床诊疗乳腺癌提供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特征 P53蛋白 PIK3CA蛋白 相关性
下载PDF
胃癌患者EB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对癌组织p53、Bcl-2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刘松杰 徐兵 +2 位作者 赵健 贾磊 沈裕厚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2731-2735,共5页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人类疱疹(EB)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对癌组织p53、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9年8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6例胃癌患者,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EB病毒编码小分子RNA表达,采用...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人类疱疹(EB)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对癌组织p53、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9年8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6例胃癌患者,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EB病毒编码小分子RNA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53、Bcl-2 mRNA表达,分析EB病毒感染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癌组织p53、Bcl-2表达的关系。结果76例胃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EB病毒阳性率为27.63%(21/76),邻近癌旁组织标本中EB病毒阳性率为4.29%(3/76),胃癌患者癌组织EB病毒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EB病毒阴性的胃癌患者比,EB病毒阳性患者中病灶位于近端胃、组织浸至浆膜层、有淋巴结转移的占比较多(P<0.05);胃癌患者癌组织p53及Bcl-2 mRNA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EB病毒感染胃癌患者癌组织p53及Bcl-2 mRNA表达均高于未感染胃癌患者(P<0.05)。结论EB病毒感染与胃癌患者近端胃病变、组织浸至浆膜层及有淋巴结转移有关,EB病毒可能通过驱动宿主p53基因甲基化来上调p53表达,与Bcl-2协同促进癌细胞生长,这些可能为临床提供胃癌诊疗评估因子及免疫治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人类疱疹病毒 P53 B淋巴细胞瘤-2
下载PDF
固本通络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疗效及对p53、PCNA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李丹 顾志坚 +1 位作者 李熠萌 丛军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固本通络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癌前病变的疗效及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CAG伴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6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前提上行固本通络汤治疗,疗程3个月。... 目的探讨固本通络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癌前病变的疗效及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CAG伴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6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前提上行固本通络汤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评估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53、PCNA的表达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主症积分、次证积分及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的主症、次症和总积分更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3.33%vs.61.67%)高于对照组,P53阳性率(43.33%vs.61.67%)、PCNA阳性率(45.00%vs.63.33%)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的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6及IL-8水平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8.33%vs.16.00%,P>0.05);结论固本通络汤对CAG及癌前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够降低P53、PCNA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癌前病变 固本通络汤 P53 增殖细胞核抗原 炎症反应
下载PDF
LB/M复相热处理工艺对冷作模具钢DC53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袁志钟 陈露 +5 位作者 张伯承 刘海明 牛宗冉 王致远 鞠玉琳 程晓农 《特殊钢》 2024年第4期153-160,共8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预淬火温度的QTA(Quenching-Tempering-Austempering)复相热处理工艺(Q为1030℃,30 min;T为520℃,2 h;A为250℃,3 h)对冷作模具钢DC53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淬火-回火(Quenching-Tempering,... 本文研究了不同预淬火温度的QTA(Quenching-Tempering-Austempering)复相热处理工艺(Q为1030℃,30 min;T为520℃,2 h;A为250℃,3 h)对冷作模具钢DC53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淬火-回火(Quenching-Tempering,QT)热处理工艺(Q为1030℃,30 min;T为520℃,2 h)进行对比。结果表明,QT工艺得到的组织以回火马氏体为主;QTA工艺可以得到下贝氏体/马氏体(Lower Bainite/Martensite,LB/M)为主的复相组织,这些复相对原奥氏体晶粒的分割产生的细晶强化作用部分抵消了LB和残余奥氏体(A_(R))的弱化作用,并且,这些复杂的微观组织极大提升了DC53钢的冲击韧性;当QTA的预淬温度为100℃时,其硬度仅比QT工艺低1.4HRC,但是冲击吸收能量却是QT工艺的2.44倍。因此,优化的QTA工艺可以得到较高的强韧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作模具钢 DC53 热处理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