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9篇文章
< 1 2 1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烟草PYL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干旱胁迫下基因表达分析
1
作者 扈佳慧 徐腾航 +5 位作者 刘杰 王雨果 刘红峰 王世泽 余世洲 王丰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8,共12页
PYR/PYL/RCAR(PYL)蛋白作为脱落酸(ABA)的直接受体,在ABA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着关键调控作用。为探究PYL基因在烟草中的系统发育和表达模式,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在普通烟草品种K326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了鉴定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YR/PYL/RCAR(PYL)蛋白作为脱落酸(ABA)的直接受体,在ABA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着关键调控作用。为探究PYL基因在烟草中的系统发育和表达模式,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在普通烟草品种K326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了鉴定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了各基因在遭受干旱胁迫0、1、3、6、12、24、36和48 h的基因表达量。结果共鉴定到26个烟草PYL基因,依据系统发育和结构特点可划分为3个亚家族(Ⅰ~Ⅲ),成员数目分别为9、11和6。蛋白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烟草PYL蛋白都呈亲水性,氨基酸长度在173~586 aa之间,相对分子量在16 763.26~65 709.39 Da之间,等电点(pI)在4.73~9.05之间。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发现,烟草PYL基因启动子区含有MYB、NAC、WARKY、TCP、ZF-HD等逆境胁迫响应相关元件。基因表达结果显示,烟草PYL基因在遭受干旱胁迫后,除NtPYL8、NtPYL9、NtPYL17和NtPYL21基因外、其余基因表达量整体表现为上调趋势,但各亚家族成员间基因表达具有明显差异。其中亚家族Ⅱ中NtPYL1、NtPYL2、NtPYL4基因和亚家族Ⅲ中NtPYL25基因在遭受干旱胁迫6~12 h后基因表达量达到最高,且相对表达量较0 h上升显著,可作为烟草应答干旱胁迫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烟草候选抗旱PYL基因功能研究及育种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PYL家族 干旱胁迫 基因表达分析 脱落酸
下载PDF
叶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SOD、GSH-Px、GSH、MDA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张菁楠 王慧然 +1 位作者 郑帅 于雪 《中国疗养医学》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叶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构建NAFLD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叶酸低剂量组(10 mg/kg)、叶酸中... 目的研究叶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构建NAFLD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叶酸低剂量组(10 mg/kg)、叶酸中剂量组(20 mg/kg)、叶酸高剂量组(40 mg/kg)、奥利司他组(阳性对照药物,60 mg/kg),每组10只,再次取10只SD大鼠用正常饲料喂养8周作为对照组,使用叶酸和奥利司他分组处理后检测大鼠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γ-G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采用HE染色、油红O染色分别检测大鼠肝组织形态及脂肪变性,比较各组NAFLD活动度积分;采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及肝组织SOD、GSH-Px、GSH、MD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发生明显脂肪变性与病理损伤,血清TC、LDL-C、TG、FFA、ALT、γ-GT与AST水平、NAFLD活动度积分、血清与肝组织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与肝组织SOD、GSH-Px、GSH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叶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与病理损伤均减轻且其减轻程度随剂量升高而增强,血清TC、LDL-C、TG、FFA、ALT、γ-GT与AST水平、NAFLD活动度积分、血清与肝组织MDA水平均降低(P<0.05),血清与肝组织SOD、GSH-Px、GSH水平均升高(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叶酸高剂量组相比,奥利司他组大鼠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叶酸可降低NAFLD大鼠血脂水平,增强其抗氧化酶活性并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抑制其氧化应激,进而减轻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病理损伤并改善其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非酒精性脂肪肝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刺梨对乳酸菌缓解小鼠急性醉酒的协同增效作用
3
作者 王怡宁 王佳丽 +4 位作者 霍超 刘巍龙 仲飞亮 张同存 罗学刚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探究二联乳酸菌(乳酸片球菌LTJ28、植物乳植杆菌LTJ30)的解酒功能以及刺梨对该功能的协同增效作用,将55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素组、乳酸菌组和刺梨复合乳酸菌组,样品干预1 h后构建急性醉酒模型。结果表明:与模型... 为探究二联乳酸菌(乳酸片球菌LTJ28、植物乳植杆菌LTJ30)的解酒功能以及刺梨对该功能的协同增效作用,将55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素组、乳酸菌组和刺梨复合乳酸菌组,样品干预1 h后构建急性醉酒模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水飞蓟素组、乳酸菌组及刺梨复合乳酸菌组醉酒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缩短,血乙醇浓度、谷丙转氨酶活力、谷草转氨酶活力、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降低,谷胱甘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一氧化氮含量显著升高;肝脏中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活力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显著降低;脏器组织病变程度降低,肝脏空泡变性、胃黏膜上皮细胞缺失及结肠黏膜下水肿明显减轻。与乳酸菌组相比,刺梨复合乳酸菌组各方面作用更加显著。综上,二联乳酸菌具有防醉促醒、促进乙醇代谢、缓解急性醉酒诱导的肝损伤的功效,而刺梨复合后可以进一步协同增强这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刺梨 急性醉酒 乙醇代谢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外源物质复配对低温胁迫下小白菜生理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张子怡 王学虎 +1 位作者 苑莹 沈志峰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3-79,共7页
为了探究3种外源物质腐植酸、海藻糖以及阿氏芽孢杆菌MB35-5复配对小白菜抗低温能力的影响,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设置1个常温处理(T1)为对照(CK),3个4℃低温处理:根部灌溉清水(T2)、腐植酸+海藻糖(T3)、腐植酸+阿氏芽孢杆菌MB35-5(T4),... 为了探究3种外源物质腐植酸、海藻糖以及阿氏芽孢杆菌MB35-5复配对小白菜抗低温能力的影响,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设置1个常温处理(T1)为对照(CK),3个4℃低温处理:根部灌溉清水(T2)、腐植酸+海藻糖(T3)、腐植酸+阿氏芽孢杆菌MB35-5(T4),研究不同外源物质复配对低温胁迫下小白菜的渗透调节物质、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CK)处理相比,T2处理小白菜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渗透调节物质、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与T2处理相比,T3、T4处理小白菜的株高、叶片面积、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叶绿素含量以及POD、SOD、CAT活性均显著增加;T3、T4处理的小白菜根、叶相对电导率以及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降低。综上,2种外源物质复配均可提高小白菜幼苗的抗低温能力。其中,腐植酸+海藻糖显著增加小白菜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及过氧化酶活性,降低小白菜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腐植酸+阿氏芽孢杆菌MB35-5在增强细胞膜稳定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腐植酸 海藻糖 阿氏芽孢杆菌MB35-5 低温胁迫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奎宁酸的抗氧化活性和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硕 梁婷 +4 位作者 罗磊 刘永清 方勇 李森 管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47,共6页
奎宁酸是一种小米来源的类黄酮类物质,为探究奎宁酸的神经保护作用,该研究建立了H_(2)O_(2)诱导的SH-SY5Y细胞氧化应激模型,通过MTT法测定奎宁酸对SH-SY5Y细胞活性影响,同时测定了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 奎宁酸是一种小米来源的类黄酮类物质,为探究奎宁酸的神经保护作用,该研究建立了H_(2)O_(2)诱导的SH-SY5Y细胞氧化应激模型,通过MTT法测定奎宁酸对SH-SY5Y细胞活性影响,同时测定了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和氧化应激标志分子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抗氧化酶和炎症因子表达情况,并用Western blot测定了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量。研究结果表明,100μg/mL的奎宁酸处理显著抑制H_(2)O_(2)引起的SH-SY5Y细胞存活率下降;对细胞抗氧化指标的检测显示,奎宁酸处理可以增强细胞SOD的活性,增加GSH的水平并降低细胞的MDA水平,提高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等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氧化损伤;另外,奎宁酸还可以降低H_(2)O_(2)诱导的SH-SY5Y细胞中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减轻SH-SY5Y细胞的损伤。综上,奎宁酸可以通过抑制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发挥抗炎作用保护神经细胞不被损伤,为进一步探究小米多酚在氧化应激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SY5Y细胞 奎宁酸 氧化应激 抗炎作用 抗氧化作用
下载PDF
水杨酸对盐胁迫下苦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广民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5,共6页
为探究水杨酸(SA)对苦瓜盐害的缓解作用,以苦瓜品种良苦1号为试材,采用拌种和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0.001、0.01、0.1、1.0 mmol·L^(-1))SA处理对150 mmol·L^(-1) NaCl胁迫下苦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 为探究水杨酸(SA)对苦瓜盐害的缓解作用,以苦瓜品种良苦1号为试材,采用拌种和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0.001、0.01、0.1、1.0 mmol·L^(-1))SA处理对150 mmol·L^(-1) NaCl胁迫下苦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01 mmol·L^(-1) SA处理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苦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的株高、叶面积、根长、鲜质量、干质量。0.1 mmol·L^(-1)SA处理显著提高了苦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幼苗的叶面积、鲜质量、干质量,对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的株高、根长无显著影响。0.01 mmol·L^(-1) SA处理显著提高了苦瓜幼苗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及脯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显著降低了丙二醛的含量。0.1 mmol·L^(-1)SA处理显著提高了苦瓜幼苗POD的活性及脯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对SOD、CAT的活性及丙二醛的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施用一定浓度外源SA对苦瓜盐害具有缓解作用,0.01 mmol·L^(-1)SA处理是缓解苦瓜盐害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水杨酸 盐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超级13Cr不锈钢在油田模拟液中的应力腐蚀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董小刚 贺雪红 +3 位作者 乔生龙 刘世东 闫树东 安泽鹏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2-48,共7页
为延长超深井超级13Cr不锈钢油管的生命周期,降低生产过程中复杂钻完井工作液及地层产出流体导致的应力腐蚀,开展了应力腐蚀产生机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基于聚合成膜缓蚀机理研发了缓蚀剂;在模拟工况和标准工况下,评价了超级13Cr不... 为延长超深井超级13Cr不锈钢油管的生命周期,降低生产过程中复杂钻完井工作液及地层产出流体导致的应力腐蚀,开展了应力腐蚀产生机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基于聚合成膜缓蚀机理研发了缓蚀剂;在模拟工况和标准工况下,评价了超级13Cr不锈钢在酸液及加/未加缓蚀剂的返排液中的应力腐蚀情况。结果表明,加入缓蚀剂的酸液达到缓蚀要求;在返排液中,超级13Cr不锈钢的宏观腐蚀速率较大;在酸液及返排液中,超级13Cr不锈钢发生应力腐蚀,且在返排液中应力腐蚀较严重;在实验温度为140℃、压力为10 MPa的条件下,超级13Cr不锈钢在返排液中7 d后的应力腐蚀裂纹宽度为3~5μm,而加入体积分数为1%的缓蚀剂后测试72 h,超级13Cr不锈钢试片未产生应力腐蚀,说明该缓蚀剂可抑制超级13Cr不锈钢在高温环境中的应力腐蚀开裂。研究结果对超深井钻完井安全施工及安全生产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13Cr不锈钢 酸液 含酸盐水 应力腐蚀 缓蚀剂
下载PDF
乳酸菌的乙醇耐受机制及其在食醋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霖 夏程程 +10 位作者 王文悦 余帆 肖柯 易弛 樊鑫 朱晓青 肖俊锋 李琴 汪超 穆杨 周梦舟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01,共11页
传统固态发酵食醋因其丰富的菌群在风味、品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乳酸菌作为固态食醋发酵中重要的功能微生物,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等领域。然而,食醋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会受到高乙醇环境的胁迫,因此探究乳酸菌如何在高乙醇环境... 传统固态发酵食醋因其丰富的菌群在风味、品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乳酸菌作为固态食醋发酵中重要的功能微生物,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等领域。然而,食醋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会受到高乙醇环境的胁迫,因此探究乳酸菌如何在高乙醇环境下生存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选择耐乙醇副干酪乳杆菌(PC-5)和不耐乙醇植物乳杆菌(PR-7)作为实验对比菌株,通过检测生物指标发现:在体积分数为8%的乙醇环境下,PC-5的多糖含量占比和细胞膜通透性分别提高至0.56%和75%,且显著高于PR-7。此外,代谢途径中的己糖激酶(Hexokinase,HK)、6-磷酸果糖激酶(6-Phosphofructokinase,PFK)、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的活性均高于PR-7,并分别提高至99.82、2.78、3.43 U/mg。最后,在食醋不同发酵阶段中加入PC-5使其与酵母菌实现共同发酵,结果发现:共发酵食醋体系中多酚的生成和总抗氧化能力比单菌发酵分别提升了32.14%和55.56%。因此乳酸菌对食醋发酵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乳酸菌参与食醋共发酵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细胞膜 乙醇胁迫 混菌发酵
下载PDF
熊果酸调控TLR4/MyD88/NF-κB通路改善GDM大鼠糖脂代谢及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 被引量:1
9
作者 罗艳 李玉林 尹恒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1期6-12,共7页
目的探讨熊果酸(UA)基于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通路对于妊娠期糖尿病(GDM)大鼠糖脂代谢、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建立妊娠期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GDM组)、UA低剂量组(UA-L组)... 目的探讨熊果酸(UA)基于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通路对于妊娠期糖尿病(GDM)大鼠糖脂代谢、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建立妊娠期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GDM组)、UA低剂量组(UA-L组)、UA中剂量组(UA-M组)、UA高剂量组(UA-H组)和二甲双胍组,另设置普通饲料喂养的正常组(NC组),每组10只。收集样本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酯酶(HL)、脂蛋白酯酶(LP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TLR4/MyD88/NF-κB通路蛋白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GDM组FBG、TG、TC、LDL-C、TNF-α、IL-2、IL-1β和MDA水平和TLR4、MyD88和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FINS、HL、LPL、IL-4、CAT、SOD、GSH-Px水平和PPARγ蛋白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DM组比较,UA各组及二甲双胍组FBG、TG、TC、LDL-C、TNF-α、IL-2、IL-1β、MDA水平和TLR4、MyD88、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FINS、HL、LPL、IL-4、CAT、SOD、GSH-Px水平和PPARγ蛋白表达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HDL-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二甲双胍组与UA-H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UA可能通过下调TLR4/MyD88/NF-κB通路蛋白表达,改善GDM大鼠糖脂代谢、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糖脂代谢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下载PDF
4-苯基丁酸通过核转录因子-κB通路减轻滋养细胞内质网应激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孝甜 张眉花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探讨4-苯基丁酸(4-PBA)减轻内质网应激的信号通路。方法采用永生化的滋养细胞株HTR-8/Svneo为研究对象,建立内质网应激模型,加入4-苯基丁酸进行培养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比较质网应激特异性分子GRP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 目的探讨4-苯基丁酸(4-PBA)减轻内质网应激的信号通路。方法采用永生化的滋养细胞株HTR-8/Svneo为研究对象,建立内质网应激模型,加入4-苯基丁酸进行培养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比较质网应激特异性分子GRP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C/EBP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同样的方法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表达。结果随着4-PBA浓度增加,内质网应激特征蛋白的表达量下降,各不同浓度之间表达量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4-PBA进行培养后检测NF-κB的表达量随着4-PBA浓度的增加,NF-κB的表达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4-苯基丁酸通过NF-κB通路减轻滋养细胞内质网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细胞 内质网应激 4-苯基丁酸
下载PDF
亚麻LuACL-1基因对拟南芥油脂积累和胁迫响应的影响
11
作者 刘佳佳 李雨欣 +5 位作者 何铭渊 崔晓辉 马芸芸 刘子金 陈明训 郭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15-2327,共13页
ATP-柠檬酸裂解酶(ATP-citrate lyase,ACL)在种子油脂积累和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亚麻ACL(LuACL)在这些过程中的功能尚不明确。以‘陇亚10号’为材料克隆LuACL-1全长编码序列并转化拟南芥,分析其在种子油脂积累和非生物胁... ATP-柠檬酸裂解酶(ATP-citrate lyase,ACL)在种子油脂积累和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亚麻ACL(LuACL)在这些过程中的功能尚不明确。以‘陇亚10号’为材料克隆LuACL-1全长编码序列并转化拟南芥,分析其在种子油脂积累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结果表明,在拟南芥野生型背景下异源表达LuACL-1使种子变大,种子质量增加,同时通过正调控与油脂合成相关基因AtPKp-α、AtKASⅢ、AtFAE1和AtGPAT1的表达促进种子油脂积累。此外,在NaCl和甘露醇胁迫下,转基因株系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野生型,其AtNCED3、AtEM1和AtEM6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和丙二醛含量降低。综上所述,LuACL-1不仅可以通过上调油脂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油脂积累,还可以通过提高活性氧清除能力、减轻细胞膜损伤,调控ABA合成和信号响应基因的表达增强拟南芥对盐胁迫和渗透胁迫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ATP-柠檬酸裂解酶 脂肪酸 NACL胁迫 甘露醇胁迫
下载PDF
γ-亚麻酸通过下调氧化应激反应抑制NLRP3介导的焦亡并改善脑梗塞小鼠认知障碍
12
作者 石剑 贡丽雅 王燕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931-936,共6页
目的:探究γ-亚麻酸(GLA)对脑梗塞小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18只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6只、模型组6只和GLA组6只,对模型组以及GLA组以大脑中动脉闭塞术进行脑栓塞小鼠认知障碍模型制作,对照组进行假手术,即手术过程相同但不... 目的:探究γ-亚麻酸(GLA)对脑梗塞小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18只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6只、模型组6只和GLA组6只,对模型组以及GLA组以大脑中动脉闭塞术进行脑栓塞小鼠认知障碍模型制作,对照组进行假手术,即手术过程相同但不插入线栓。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以1mg/kg生理盐水灌胃,GLA组每日以1mg/kg GLA灌胃14d。以Morris水迷宫评估小鼠的认知障碍情况。处死小鼠并取小鼠大脑组织,以HE染色观察小鼠脑梗死面积,以TUNEL染色观察小鼠神经元凋亡情况,以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小鼠海马体中P22、P47、NLRP3、IL-1β、GSDMD以及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的逃逸潜伏期短于GLA组以及对照组,GLA组则短于对照组,模型组的穿越环次数最多,GLA组次之,对照组最少;模型组大脑梗死面积以及神经元凋亡数目最多,GLA组次之,对照组大脑无梗死且无神经元凋亡;模型组P22、P47、NLRP3、IL-1β、GSDMD以及Caspase-1蛋白表达高于GLA组和对照组,GLA组的蛋白表达水平则高于对照组。结论:GLA通过下调氧化应激反应抑制NLRP3介导的焦亡并改善脑梗塞导致的小鼠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亚麻酸 氧化应激 NLRP3 脑梗塞 认知障碍
下载PDF
抗坏血酸提高棉花种子萌发耐盐性及其生理机制
13
作者 徐建伟 闫紫欣 +3 位作者 朱金成 茹思博 刘文红 李志博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3期53-60,共8页
本研究以新疆主栽棉花品种‘新陆早61号’为材料,旨在探讨抗坏血酸(AsA)浸种对提高棉花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的效果及其生理机制。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盐胁迫(NaCl、Na_(2)SO_(4)和Na_(2)CO_(3)+NaHCO_(3))下,抗坏血酸(AsA)浸种对棉花种子(棉种... 本研究以新疆主栽棉花品种‘新陆早61号’为材料,旨在探讨抗坏血酸(AsA)浸种对提高棉花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的效果及其生理机制。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盐胁迫(NaCl、Na_(2)SO_(4)和Na_(2)CO_(3)+NaHCO_(3))下,抗坏血酸(AsA)浸种对棉花种子(棉种)主要发芽特性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种的萌发随盐胁迫浓度升高而下降;但在AsA浸种处理后,棉种萌发特性显著增强,其中发芽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5.32%、56.10%和44.0%。最佳AsA浸种浓度分别为0.10 mmol/L(NaCl和Na_(2)SO_(4))和0.15 mmol/L(Na_(2)CO_(3)+NaHCO_(3))。此外,盐胁迫萌发过程中AsA浸种提高了棉种SOD、POD、CAT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强了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同时降低了MDA和H_(2)O_(2)的水平。研究表明,AsA浸种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渗透物质含量和减少膜脂过氧化,有效提升了棉花种子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盐胁迫 棉花 种子萌发 生理机制 抗氧化酶
下载PDF
非布司他联合吲哚美辛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尿酸、疼痛程度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潘爱平 靳晓萍 加孜热亚·再依拿提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45-949,共5页
目的探究非布司他联合吲哚美辛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尿酸、疼痛程度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 目的探究非布司他联合吲哚美辛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尿酸、疼痛程度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患者接受非布司他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吲哚美辛片口服,2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及1个月时关节疼痛程度;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血尿酸(UA)、尿素氮(BUN)]、血清炎性指标[白介素1β(IL-1β)、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AL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指标[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37%vs.69.77%,χ^(2)/P=4.497/0.034);治疗2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5.324/<0.001);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UA及SC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3.081/0.003、2.692/0.009);2组血清IL-1β及NALP3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5.587/<0.001、2.465/0.016);2组血清GSH-Px及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清MDA降低,且观察组高于/低于对照组患者(t/P=3.709/<0.001、3.655/<0.001、3.653/<0.001);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t/P=4.025/<0.001);观察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63%vs.18.60%,χ^(2)/P=0.816/0.366)。结论非布司他联合吲哚美辛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肾功能改善具有更显著的效果,同时可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且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非布司他 吲哚美辛 尿酸 疼痛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晓阳 朱海林 侯龙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1期21-24,共4页
目的研究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PB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 目的研究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PB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两组的肝功能指标、炎症和氧化应激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以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12(IL-12)、磷脂转运蛋白(PLTP)、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PBC的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熊去氧胆酸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氧化应激指标
下载PDF
外源水杨酸对盐胁迫下甘蓝型油菜幼苗生理变化的影响
16
作者 王金玲 张玲玲 +4 位作者 党鹏燕 张翔 向琳 代其林 杜世章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60-67,共8页
以甘蓝型油菜为材料,探讨了喷施外源水杨酸(SA)和H2O后油菜幼苗叶片在盐胁迫下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经SA和H2O处理的甘蓝型油菜幼苗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其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 以甘蓝型油菜为材料,探讨了喷施外源水杨酸(SA)和H2O后油菜幼苗叶片在盐胁迫下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经SA和H2O处理的甘蓝型油菜幼苗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其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逐渐增加;与H2O处理的相比,经SA预处理的油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高于H2O处理的含量和活性,而经SA预处理的油菜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比H2O处理的低.以上结果说明外源SA可以减轻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有助于提高甘蓝型油菜幼苗的抗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甘蓝型油菜 盐胁迫 生理指标
下载PDF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整合策略探讨疏肝和胃汤抗抑郁作用机制
17
作者 李琦 李娟 +4 位作者 胡俊杰 周贤 梅国强 刘松林 陈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80-2599,共20页
目的运用血清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技术挖掘疏肝和胃汤(Shuganheweitang,SGHWT)治疗抑郁症的相关代谢通路和作用靶点,探究疏肝和胃汤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选择10只为正常对照组,剩余30只大鼠利用慢性不可预知温... 目的运用血清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技术挖掘疏肝和胃汤(Shuganheweitang,SGHWT)治疗抑郁症的相关代谢通路和作用靶点,探究疏肝和胃汤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选择10只为正常对照组,剩余30只大鼠利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复刻抑郁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疏肝和胃汤组(7.34 g·kg^(-1)·d^(-1))和氟西汀组(1.58 mg·kg^(-1)·d^(-1)),每组10只,连续造模和灌胃共6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ntitative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对大鼠血清中内源性差异代谢物进行检测。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疏肝和胃汤中的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信息。最后借助Cytoscape软件对差异代谢物及蛋白靶点进行联合分析,运用ELISA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2)的含量。结果从血清代谢组中共鉴定得到47个差异代谢物,疏肝和胃汤可回调其中18个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主要涉及初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impact>0.1)。利用网络药理学手段筛选出疏肝和胃汤71种活性成分和47个关键靶点蛋白,联合分析中花生四烯酸及相关靶点所占比重最大。经过验证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AA(P<0.05)、IL-6(P<0.01)和TNF-α(P<0.01)的含量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疏肝和胃汤组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疏肝和胃汤有效组分治疗抑郁症具有多靶点和多通路的特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疏肝和胃汤参与调控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抑制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改善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样症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汤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 花生四烯酸代谢 炎症因子 代谢组学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褪黑素和海藻酸对高温胁迫下高山杜鹃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18
作者 陈睿 鲜小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875-2885,共11页
【目的】探究喷施外源褪黑素和海藻酸对高温胁迫下高山杜鹃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高山杜鹃抗热剂研究提供方向。【方法】以不耐热高山杜鹃品种薰衣草王子为试验材料,分别经对照组(清水,CK)和浓度组(100、200、300μmol/L褪黑素与200、30... 【目的】探究喷施外源褪黑素和海藻酸对高温胁迫下高山杜鹃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高山杜鹃抗热剂研究提供方向。【方法】以不耐热高山杜鹃品种薰衣草王子为试验材料,分别经对照组(清水,CK)和浓度组(100、200、300μmol/L褪黑素与200、300、400 mg/L海藻酸)处理后进行高温胁迫(昼夜胁迫温度40℃/28℃),研究外源褪黑素和海藻酸对高温胁迫下高山杜鹃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高温胁迫的开始和持续,各处理高山杜鹃丙二醛(MDA)含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谷胱甘肽还原酶(GSH)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同时,随着高温胁迫的开始和持续,各处理质膜H^(+)-ATPase活性缓慢下降,质膜Ca^(2+)-ATPase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高温胁迫96 h,与同期CK相比,6个浓度组MDA含量显著低6.36%~33.68%(P<0.05,下同)、SOD活性显著高21.68%~73.96%、POD活性显著高12.92%~49.02%、CAT活性高1.25%~43.10%、GSH含量高7.70%~49.79%、质膜H^(+)-ATPase活性显著高11.61%~53.00%、质膜Ca^(2+)-ATPase活性显著高9.36%~50.8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CAT活性与SOD活性无显著相关性外,其他各指标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外源褪黑素和海藻酸均能降低高温胁迫下高山杜鹃的MDA含量,提高SOD、POD、CAT活性和GSH含量,同时增强质膜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缓解高温胁迫对高山杜鹃生长的不利影响。同期喷施外源褪黑素总体上各指标优于海藻酸,其中,以喷施100μmol/L褪黑素的综合效果最佳,200 mg/L海藻酸也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杜鹃 高温胁迫 褪黑素 海藻酸 抗氧化
下载PDF
龙胆苦苷对果糖诱导小鼠高尿酸血症的作用
19
作者 李静 尚平平 +2 位作者 杨洋 何姣 乔博灵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研究龙胆苦苷对果糖诱导小鼠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连续饮用10%果糖溶液12周以制备高尿酸症小鼠模型,从第9周开始,别嘌呤醇组,龙胆苦苷高、中、低剂量组(80 mg/kg、40 mg/kg、20 mg/kg-)每天灌胃给药1次,共给药4... 目的:研究龙胆苦苷对果糖诱导小鼠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连续饮用10%果糖溶液12周以制备高尿酸症小鼠模型,从第9周开始,别嘌呤醇组,龙胆苦苷高、中、低剂量组(80 mg/kg、40 mg/kg、20 mg/kg-)每天灌胃给药1次,共给药4周。末次给药后取血,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尿酸(UA)、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肾组织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色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龙胆苦苷各给药组小鼠血清GPT、GOT、UA、Cra和BUN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肾病理学变化有所改善;肾脏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MDA、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同时肝脏XOD的活性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或P<0.05)。结论:龙胆苦苷通过降低XOD活性和表达,降低尿酸水平,进而减轻肾脏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达到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苦苷 果糖 高尿酸血症 尿酸 黄嘌呤氧化酶 氧化应激 炎症 肾脏保护
下载PDF
脱氧胆酸通过ROS/NF-κB通路对Barrett食管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20
作者 冯诚 吕建瑞 +1 位作者 王瑾 张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0-596,共7页
目的 探讨脱氧胆酸(DCA)对人BAR-T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Barrett上皮细胞株BAR-T,采用不同浓度的DCA(100、200、300μmol/L)和不同作用时间(30 min、60 min、3 h、6 h)干预BAR-T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目的 探讨脱氧胆酸(DCA)对人BAR-T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Barrett上皮细胞株BAR-T,采用不同浓度的DCA(100、200、300μmol/L)和不同作用时间(30 min、60 min、3 h、6 h)干预BAR-T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环氧酶-2(C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含量,并与200μmol/L DCA+5 mmol/L 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胺酸(NAC)组进行比较;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p65蛋白入核情况,并与200μmol/L DCA+100μmol/L NF-κB通路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PDTC)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CA可以显著升高BAR-T细胞中ROS的含量,呈剂量依赖性,5 mmol/L NAC明显抑制DCA诱导的ROS释放。与对照组相比,相同干预时间下,DCA(200、300μmol/L组)均可以显著升高COX-2 mRNA表达。与1 h组相比,200、300μmol/L DCA 6 h组均可以显著升高COX-2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200μmol/L DCA可以显著升高COX-2蛋白表达。同时,200μmol/L DCA可以促进p65蛋白的入核,PDTC可以抑制DCA的作用。结论 DCA可能通过升高细胞内ROS水平,促进p65蛋白入核以激活NF-κB信号通路,进而上调COX-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胆酸(DCA) Barrett细胞 氧化应激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