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储层酸化氧化试剂体系优选及增产效果评价
1
作者 石军太 范倩雯 +10 位作者 曹运兴 徐凤银 黄红星 刘高峰 刘成 李星浩 曹敬添 邓婷 王春琦 孙政 李相方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89-2003,共15页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但煤储层多为低渗致密储层,单井产量和采出率普遍较低,现有的技术手段难以支撑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探索提高单井产量和采出率的手段。除了水力压裂、裸眼洞穴完井的物理改造方式,采用化学法改造原始煤储...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但煤储层多为低渗致密储层,单井产量和采出率普遍较低,现有的技术手段难以支撑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探索提高单井产量和采出率的手段。除了水力压裂、裸眼洞穴完井的物理改造方式,采用化学法改造原始煤储层物性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煤储层酸化氧化技术可以避免物理增产方式造成的储层伤害,并可以促进解吸并改善渗流能力,但对于不同煤阶煤储层,适宜不同煤阶煤储层的酸化氧化试剂需要优化,以及其酸化氧化的作用效果需要评价。通过室内实验,对比分析了保德、沐爱、新疆区块煤样物性特征,包括煤阶、煤体结构、煤的宏观特征、煤质特征、孔渗参数、元素分析、矿物组成方面的区别;通过煤粉酸液前置溶蚀实验,优选出了盐酸最佳浓度,并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设计并开展了五因素三水平的酸液优选正交实验,找出了影响溶蚀效果的敏感因素,优选出了最优的氧化剂类型,并对保德、沐爱、新疆区块煤样,分别优选出了适用于各区块煤储层的酸化氧化试剂体系;应用优选出的各区块酸化氧化试剂体系,对保德、沐爱、新疆区块煤样,分别对比分析了酸化氧化前后的孔隙度、渗透率和润湿性;最后基于沐爱区块一个典型井组,通过数值模拟预测了酸化氧化改造后的产气效果。实验表明:盐酸浓度在3~4 mol/L内,酸液溶蚀效果最好;5个实验因素的影响效果从大到小依次是浸泡时间、酸液种类、浸泡温度、煤样种类、酸液浓度;最优的氧化剂为质量分数3%的过氧化氢溶液;保德区块混合酸化氧化剂配方为10%HCl+2%CH_(3)COOH+2%HF+3%H_(2)O_(2),沐爱区块的最佳混合酸化氧化剂配方为8%HCl+2%CH_(3)COOH+4%HF+3%H_(2)O_(2),新疆区块的最佳混合酸化氧化剂配方为12%HCl+1%CH_(3)COOH+1%HF+3%H_(2)O_(2),煤阶越高,最优酸化氧化试剂体系中HF含量越高。酸化和氧化对煤样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有提升作用,2者增大规律一致,低阶煤提升效果优于高阶煤。酸化作用使煤的亲水性增强,而氧化作用使煤的亲水性大幅减弱,经优选的酸化氧化体系处理的煤样亲水性减弱。数值模拟预测表明酸化氧化方案生产10 a达到废弃条件时采出率达到了64.64%,与同一时间未进行酸化氧化方案的采出程度相比增加19.72%,增产效果显著;与未进行酸化氧化方案生产18 a达到废弃条件时采出率相比增加0.97%,但酸化氧化措施节省了8 a生产时间达到最终采出率,降低了矿场运营成本。优选出的适宜于低、中、高不同煤阶煤层气藏的酸化氧化体系,改善了目标煤储层的解吸和渗流能力,提高了单井产量和采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储层改造 酸化氧化 溶蚀 采出率
下载PDF
高氮负荷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氮沉降降低的响应研究进展
2
作者 沈芳芳 王彬宇 +7 位作者 姚必达 莫明敏 廖迎春 房焕英 邹显花 刘文飞 袁颖红 樊后保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22,共12页
大气氮沉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严重威胁。过去50多年,由于减排措施的实施,欧美国家率先出现大面积区域的氮沉降降低,中国从2010年开始趋于稳定,氮沉降的未来变化趋势可能因全球各地而异。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方法和综合... 大气氮沉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严重威胁。过去50多年,由于减排措施的实施,欧美国家率先出现大面积区域的氮沉降降低,中国从2010年开始趋于稳定,氮沉降的未来变化趋势可能因全球各地而异。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综述了国内外氮沉降恢复的方法,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酸化和溶液化学)、结构(植被-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生产力和碳吸存)对氮沉降降低的响应。随着氮沉降的降低,植被物种组成、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过程可能恢复缓慢,而一些土壤参数(如pH、硝酸盐和铵浓度等)对氮输入减少的响应相对较快。当氮沉降降低时,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土壤酸化,促进树木生长,但也可能因环境氮沉降速率依然很高并保持土壤酸化,林木的活力仍在恶化。植被多样性的恢复可能存在恢复障碍并在短期内难以维持富营养化的恢复,但促进了贫营养型物种的增加。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响应对减排政策存在延迟,且氮沉降增加存在遗留效应,致恢复相当缓慢,但恢复只是时间问题。因此,高氮负荷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进一步加强减排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降低 高氮负荷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恢复 土壤酸化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Fault Handling in PLC-Based Industry 4.0 Automated Production Systems as a Basis for Restart and Self-Configuration and Its Evalua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Birgit Vogel-Heuser Susanne Rösch +3 位作者 Juliane Fischer Thomas Simon Sebastian Ulewicz Jens Folmer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16年第1期1-43,共43页
Industry 4.0 and Cyber Physical Production Systems (CPPS) are often discussed and partially already sold. One important feature of CPPS is fault tolerance and as a consequence self-configuration and restart to increas... Industry 4.0 and Cyber Physical Production Systems (CPPS) are often discussed and partially already sold. One important feature of CPPS is fault tolerance and as a consequence self-configuration and restart to increase 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 To understand this challenge at first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fault handling in industrial automated production systems (aPS) is discussed as a result of a case study analysis in eight companies developing aPS. In the next step, metrics to evaluate the concept of self-configuration and restart for aPS focusing on real-time capabilities, fault coverage and effort to increase fault coverage are proposed. Finally, two different lab size case studies prov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concepts of self-configuration, restart and the proposed metr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y 4.0 Automated Production System OEE Metrics recovery restart Fault Handling
下载PDF
主动换相型电流源换流器直流故障特性及恢复策略
4
作者 夏嘉航 赵成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50-2859,共10页
主动换相型电流源换流器(current source converter,CSC)兼具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与电网换相换流器(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的部分优点,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提供了新方案。然而,现有对CSC直流故障特性的... 主动换相型电流源换流器(current source converter,CSC)兼具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与电网换相换流器(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的部分优点,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提供了新方案。然而,现有对CSC直流故障特性的研究不够深入,直流故障清除与恢复的控制策略有待探索。首先,分阶段分析刻画了CSC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故障特性;随后,基于CSC的直流故障特性,提出了直流故障时交流过电压与振荡的抑制方法,以及直流故障后系统重启恢复的控制策略;最后在PSCAD/EMTDC仿真软件中搭建了基于CSC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验证了CSC直流故障特性分阶段刻画分析的正确性,以及CSC直流故障抑制方法与重启恢复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源换流器 直流故障 交流过电压 振荡 恢复与重启
下载PDF
黑龙江省耕地黑土酸化的治理措施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喜林 周宝库 +2 位作者 孙磊 高中超 袁恒翼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8-52,共5页
文章针对黑龙江省耕地黑土发生酸化的现象,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发现在白浆化黑土、草甸黑土中施用有机肥料和草木灰、生石灰后大豆株高、荚数均有增加;白浆化黑土中施用有机肥料增产效果最显著,与对照相比增产428.4kg.hm-2,增产百... 文章针对黑龙江省耕地黑土发生酸化的现象,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发现在白浆化黑土、草甸黑土中施用有机肥料和草木灰、生石灰后大豆株高、荚数均有增加;白浆化黑土中施用有机肥料增产效果最显著,与对照相比增产428.4kg.hm-2,增产百分率为19.87%;其次是施用草木灰,增产14.81%。施用生石灰增产效果不明显,在草甸黑土中施用草木灰时大豆增产效果要好于生石灰,与对照处理相比,施用草木灰处理增产7.77%。施用有机肥料和草木灰、生石灰都能使土壤的pH提高,对治理土壤酸化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酸化 治理措施
下载PDF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餐厨废水的酸化及恢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罕 杨海亮 +1 位作者 赵应群 马三剑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8-111,120,共5页
采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处理去油脂含高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的餐厨废水,分析了启动阶段发生酸化的原因,酸化后采取措施重启反应器,考察了恢复期IC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温度骤降、负荷提升过快及餐厨废水特殊的水质导致出水COD从0.5... 采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处理去油脂含高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的餐厨废水,分析了启动阶段发生酸化的原因,酸化后采取措施重启反应器,考察了恢复期IC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温度骤降、负荷提升过快及餐厨废水特殊的水质导致出水COD从0.548 g/L快速上升到2.546 g/L,出水pH从6.52下降到4.82,出水VFA的浓度从2.5 mmol/L陡升到11.2 mmol/L。通过清水冲洗,补充碱度和微量金属以及降低进水负荷的方式重启酸化的反应器,经过35 d的恢复期,COD去除率逐渐回升到90%左右,但仍低于酸化前的水平。所以厌氧反应器启动时,应密切监测反应器的出水COD、pH及VFA含量,以免发生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餐厨废水 酸化 重启 恢复
下载PDF
红壤长期不同施肥对玉米氮肥回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段英华 徐明岗 +1 位作者 王伯仁 黄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08-1113,共6页
为阐明长期不同施肥下玉米氮肥回收率的变化特征,揭示影响红壤玉米氮肥回收率的关键土壤因素,为红壤氮肥合理施用和提高氮肥回收率提供科学依据,在湖南红壤上连续观测了18年不施肥,施氮、磷、钾化肥,化肥配施有机肥和单施有机肥条件下... 为阐明长期不同施肥下玉米氮肥回收率的变化特征,揭示影响红壤玉米氮肥回收率的关键土壤因素,为红壤氮肥合理施用和提高氮肥回收率提供科学依据,在湖南红壤上连续观测了18年不施肥,施氮、磷、钾化肥,化肥配施有机肥和单施有机肥条件下玉米氮肥回收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与施用化肥相比,玉米的子粒产量和植株氮素积累量在化肥配施有机肥下分别增加了61.5%和63.1%。氮、磷、钾化肥施用8年后,玉米氮肥回收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速率达3.34个百分点;而化肥配施有机肥下氮肥回收率以每年1.24个百分点的速率显著增加;单施有机肥下氮肥回收率保持持平并略有上升。土壤pH、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均与氮肥回收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其中土壤pH对氮肥回收率的影响最明显。在土壤pH 4.5~6.3范围内,红壤pH每降低1个单位,玉米氮肥回收率下降10.9%。长期施用化肥的土壤pH以每年0.06的速率下降;单施有机肥尽管可缓解土壤酸化,但玉米产量较低,而化肥配施有机肥能同时抑制土壤酸化和提高玉米产量及氮肥回收率。因此,化肥配施有机肥具有明显的增产和保肥效果,是红壤上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 酸化 玉米 氮肥回收率
下载PDF
加热与加酸对污泥释磷影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项学敏 卫志强 +2 位作者 周集体 王刃 杨凤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1-636,共6页
利用热和酸有助于微生物细胞破碎原理,对含磷污泥在不同温度(60、70、80、90℃),不同无机酸(H2SO4、HCl、HNO3)以及两者共同作用下的释磷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污泥释磷率提高,90℃下加热2... 利用热和酸有助于微生物细胞破碎原理,对含磷污泥在不同温度(60、70、80、90℃),不同无机酸(H2SO4、HCl、HNO3)以及两者共同作用下的释磷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污泥释磷率提高,90℃下加热2h,总磷(T-P)释放率为22.5%,明显比60℃下高.在加酸条件下,随着酸浓度提高,T-P释放率提高.在10%HCl反应条件下,污泥磷释放效果最好,释磷比率为52.2%;10%HzS0t条件下,释磷效果稍差,释磷率为46.0%;10%HNO3与前两者相比,释磷效果最差,释磷率为39.6%.加热和加酸条件下释磷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加酸比加热更有利于T-P释放.在热和酸联合作用下,污泥T-P释放效果更好.在90℃+2%HCl条件下经2h后,T—P释放率达到96.3%.显微镜观察显示仅仅加热对含磷污泥中微生物的细胞形态破坏得不彻底,但通过加热和加酸联合作用和反应后,微生物细胞被完全破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释磷 磷回收 加热 酸化
下载PDF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的酸化及其恢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娟 买文宁 沈小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3,共4页
对安徽某制药厂实际废水处理工程中的生产性IC反应器产生酸化的原因及恢复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负荷冲击发生后,首先是反应器底部向上3 m处污泥含水率发生较小变化,其次为出水挥发酸(VFA)的急剧升高,再次是出水COD的变化,出水pH... 对安徽某制药厂实际废水处理工程中的生产性IC反应器产生酸化的原因及恢复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负荷冲击发生后,首先是反应器底部向上3 m处污泥含水率发生较小变化,其次为出水挥发酸(VFA)的急剧升高,再次是出水COD的变化,出水pH反应滞后且变化细微;出水VFA中各酸含量发生变化,污泥颜色没有明显变化。采用循环水冲洗、出水回流、逐步提高负荷的方法成功地使反应器恢复正常运行,历时近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废水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酸化 恢复措施
下载PDF
炼化企业碱渣处理技术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忠生 赵磊 +2 位作者 刘志禹 王海波 王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8-114,共7页
炼化企业碱渣碱度大,化学耗氧量(COD)、硫化物和盐浓度高,含大量难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宜先预处理再进污水处理场。中和酸化作为简单传统的预处理方法,投资小、操作费用低,可脱除硫化物和难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但COD仍然很高,且产生大量... 炼化企业碱渣碱度大,化学耗氧量(COD)、硫化物和盐浓度高,含大量难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宜先预处理再进污水处理场。中和酸化作为简单传统的预处理方法,投资小、操作费用低,可脱除硫化物和难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但COD仍然很高,且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在中和酸化基础上增加萃取或生物曝气预处理,可提高COD去除率,但仍未解决好恶臭污染问题。缓和湿式氧化-SBR预处理出水可全部进污水处理场达标处理,解决了碱渣中和过程的恶臭污染问题,但其氧化尾气有少量异味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且投资和操作费用较高。中和酸化硫回收及气水净化技术可依托厂内现有污水处理场、硫回收系统、VOCs废气处理装置,通过新建碱渣中和酸化氮气吹脱反应沉降器、吹脱气H 2S吸收塔,以较低的投资和操作费用,实现碱渣废水的达标处理、中和酸化释放气中的H 2S和VOCs的回收、以及尾气的高标准净化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化企业 碱渣 中和 酸化 恶臭 硫回收 生化 脱盐
下载PDF
考虑重要负荷恢复的机组分层协调恢复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凯 李少岩 +2 位作者 顾雪平 岳贤龙 王佳裕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54-61,共8页
对大停电后机组和负荷的协调恢复的方案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已有机组恢复的研究往往忽略了同一电厂不同机组对电网恢复过程贡献不同的不足,建立了考虑重要负荷恢复的机组分层协调恢复方案优化数学模型。将待恢复机组分为网络重构... 对大停电后机组和负荷的协调恢复的方案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已有机组恢复的研究往往忽略了同一电厂不同机组对电网恢复过程贡献不同的不足,建立了考虑重要负荷恢复的机组分层协调恢复方案优化数学模型。将待恢复机组分为网络重构层机组和厂站恢复层机组两个层次,通过分析两层机组恢复及负荷恢复的交互影响,提出了机组恢复的多目标分层协调优化策略。将机组恢复的连续过程划分为多个次序进行的恢复时段,结合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CRITIC客观赋权法和灰色关联投影法对每一时步机组恢复方案进行优化决策。进一步地,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和贪心算法为各时步确定重要负荷恢复方案。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控制 机组分层恢复 重要负荷恢复 多目标优化 贪心算法
下载PDF
污泥减量化工艺:HA-A/A-MCO的除磷性能及磷回收 被引量:4
12
作者 左宁 吉芳英 +1 位作者 黄力彦 宗述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9-33,共5页
针对污泥减量技术中对氮、磷去除能力低的问题,开发了一种具有强化脱氮除磷功能、污泥减量化的HA-A/A-MCO工艺,其通过回流释磷污泥的水解酸化来刺激磷的厌氧释放并辅以外排富磷污水进行化学固定的方式除磷。研究发现:当进入水解酸化池... 针对污泥减量技术中对氮、磷去除能力低的问题,开发了一种具有强化脱氮除磷功能、污泥减量化的HA-A/A-MCO工艺,其通过回流释磷污泥的水解酸化来刺激磷的厌氧释放并辅以外排富磷污水进行化学固定的方式除磷。研究发现:当进入水解酸化池的厌氧释磷污泥量为进水量的2%时,水解产生的VFA导致释磷量达57 mg/L,聚磷菌的生长得到促进而聚糖菌则受到抑制;当控制侧流除磷液量为进水量的13%、化学除磷池出水磷为5 mg/L时,系统处理出水TP<0.5 mg/L;提高厌氧释磷浓度并控制化学除磷池的出水磷浓度为5 mg/L,可以提高化学药剂利用率、减少药剂用量并提高化学污泥的含磷量,HA-A/A-MCO系统产生的化学污泥含磷率高达18%,接近纯含磷化合物的含磷率,可直接用作生产磷肥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A/A—MCO工艺 污泥减量化 水解酸化 化学除磷 磷回收
下载PDF
剩余污泥在混合碱条件下发酵回收碳源和氮磷元素 被引量:6
13
作者 苏高强 汪传新 彭永臻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061-3065,共5页
在35℃和pH=10的条件下,考察剩余污泥在NaOH,Na3PO4,NaOH+Na3PO4碱性条件下水解和产酸性能,以及剩余污泥发酵液中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回收情况,并计算回收剩余污泥中碳源和氮磷元素的成本。研究结果表明:剩余污泥在这3种碱性条件下具有较... 在35℃和pH=10的条件下,考察剩余污泥在NaOH,Na3PO4,NaOH+Na3PO4碱性条件下水解和产酸性能,以及剩余污泥发酵液中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回收情况,并计算回收剩余污泥中碳源和氮磷元素的成本。研究结果表明:剩余污泥在这3种碱性条件下具有较为相近的水解和产酸能力。但在NaOH+Na3PO4碱性条件下,剩余污泥发酵液中的磷酸盐和氨氮的摩尔比最接近1:1,因此最适合以磷酸铵镁沉淀的方式回收。使用NaOH+Na3PO4控制污泥的pH发酵,回收发酵液中的氨氮和正磷酸盐的效果与NaOH碱性条件下的相当,但剩余污泥中碳源和氮磷元素的回收成本在3种碱性条件下最低。因此,使用NaOH+Na3PO4控制剩余污泥pH发酵,可以优化回收剩余污泥中碳源和氮磷元素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水解酸化 碳源回收 氮磷元素 碱性环境
下载PDF
面向修复的计算技术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志军 曾斌 赵皑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85-88,共4页
面向修复计算把硬件故障、软件错误和操作员失误当作不可避免的事实,研究的是面对事实的处理技术。它着眼于通过降低MTTR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同时减少系统的总拥有成本。该文介绍了面向修复计算的目的及定义,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讨论... 面向修复计算把硬件故障、软件错误和操作员失误当作不可避免的事实,研究的是面对事实的处理技术。它着眼于通过降低MTTR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同时减少系统的总拥有成本。该文介绍了面向修复计算的目的及定义,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了人类出错的本质原因,最后从系统结构和操作系统的角度详细论述了面向修复计算的5个典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修复计算 总拥有成本 回溯重启 可回退系统
下载PDF
高铜载金炭脱铜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淑萍 伍赠玲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49,共3页
针对载金炭中铜品位高对金的吸附、解吸、电积和冶炼存在较大影响问题,进行了高铜载金炭氰化脱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载金炭中铜的脱除率达到91%以上,金基本不被浸出;脱铜后载金炭经高温高压无氰解吸,金的解吸率明显得到提高。
关键词 高铜载金炭 脱铜 氰化钠 酸化回收
下载PDF
某金矿氰化贫液净化试验工艺参数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降向正 王莹 +1 位作者 刘强 刘晓红 《黄金》 CAS 2017年第8期66-68,共3页
某金矿氰化提金过程产生的氰化贫液中总氰化合物质量浓度3 303.5 mg/L,硫氰酸盐质量浓度3 855.0 mg/L,铜质量浓度1 527.2 mg/L,试验确定了采用酸化吹脱-碱液吸收法去除影响选矿指标的铜离子并回收氰化物的可行性,优化了酸化吹脱法的工... 某金矿氰化提金过程产生的氰化贫液中总氰化合物质量浓度3 303.5 mg/L,硫氰酸盐质量浓度3 855.0 mg/L,铜质量浓度1 527.2 mg/L,试验确定了采用酸化吹脱-碱液吸收法去除影响选矿指标的铜离子并回收氰化物的可行性,优化了酸化吹脱法的工艺条件。在最佳试验条件下,氰化贫液中总氰化合物去除率达99.06%,铜去除率98.65%,氰化物回收率78.00%,处理后的溶液进行氰化浸出试验,效果较好,即返回液对氰化浸出过程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贫液 酸化吹脱法 总氰化合物 回收率 去除率
下载PDF
IC反应器启动过程中酸化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慧芳 买文宁 赵雅光 《河南科学》 2008年第2期219-221,共3页
以某企业的酒精和淀粉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分析导致IC反应器内酸化的原因,并对IC反应器内酸化后的恢复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反应器内酸化后表现为:COD去除率下降、pH值下降、VFA值升高、产气率减少,采用间歇进入清水洗出反应器内大... 以某企业的酒精和淀粉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分析导致IC反应器内酸化的原因,并对IC反应器内酸化后的恢复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反应器内酸化后表现为:COD去除率下降、pH值下降、VFA值升高、产气率减少,采用间歇进入清水洗出反应器内大量的挥发酸的办法,可使酸化后的反应器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酸化 恢复 启动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分析厌氧反应器中的挥发性脂肪酸(VFA) 被引量:60
18
作者 刘艳玲 任南琪 +3 位作者 刘敏 王爱杰 李建政 吴忆宁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2000年第6期31-34,共4页
挥发性脂肪酸 (VFA)是厌氧反应器运行中重要的控制指标。研究了用程序升温及恒温分析厌氧反应器中 VFA的两种最佳色谱条件,程序升温较恒温条件下样品分离效果好,标准误差及变异系数小,样品回收率高,缺点是测一个样需 30min,耗时 ;... 挥发性脂肪酸 (VFA)是厌氧反应器运行中重要的控制指标。研究了用程序升温及恒温分析厌氧反应器中 VFA的两种最佳色谱条件,程序升温较恒温条件下样品分离效果好,标准误差及变异系数小,样品回收率高,缺点是测一个样需 30min,耗时 ;恒温法的优点在于样品测定简便快速 ,测一个样只需 8~ 10min。同时比较了样品预处理加酸与不加酸的效果,证明样品酸化 (pH小于 2)是用气相色谱法直接分析 VFA的必需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厌氧反应器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油气开采决策支持技术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德春 李静 颜晓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7-69,共3页
基于油气田开采数据类型和规模、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相关数学方法的成熟、计算机硬件的进步以及数据挖掘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等,提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油气开采决策支持技术,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多元多次非线性回归分析、等... 基于油气田开采数据类型和规模、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相关数学方法的成熟、计算机硬件的进步以及数据挖掘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等,提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油气开采决策支持技术,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多元多次非线性回归分析、等级权衡评判和模糊综合评判、正交试验等数据挖掘方法,在抽油机井生产系统效率和效益预测、注水井酸化解堵措施应用决策、水力压裂裂缝支撑剂回采预测以及水平井射孔参数优化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平均系统效率提高了13.22%,平均吨油耗电量降低了46.98kW·h/t,措施效果符合率达95%,支撑剂回采预测结果符合率达93.81%,同时,运用正交试验实现了水平井射孔参数优化,证明了该技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指导油气田的高效经济生产和措施决策具有重要作用,是目前油气田开采工程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油气开采 决策支持 系统效率 酸化解堵 支撑剂回采
下载PDF
致密油藏高效酸液配方优选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旋 欧阳传湘 +1 位作者 戴辉 蔡有君 《当代化工》 CAS 2016年第9期2088-2090,共3页
在致密油藏进行储层改造酸化的过程中,酸液配方的不得当可能导致地层的堵塞,严重影响油藏的评价与开发,所以酸液的优选至关重要。为了优选出最佳的酸液配方,以长庆油田某区块岩心为例,对各种药剂的种类与浓度进行复配和筛选,最终优选出... 在致密油藏进行储层改造酸化的过程中,酸液配方的不得当可能导致地层的堵塞,严重影响油藏的评价与开发,所以酸液的优选至关重要。为了优选出最佳的酸液配方,以长庆油田某区块岩心为例,对各种药剂的种类与浓度进行复配和筛选,最终优选出储层的高效酸液配方。实验结果表明:高效的酸液配方既能减小酸液对储层的伤害,也能提高近井地带储层的渗透率,达到油井高产、稳产、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高效 复配 浓度 采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