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舍在山东史料零拾三题
1
作者 刘子凌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以较少为学界注意的史料为基础,分别讨论了老舍在齐鲁大学的一次演讲、在山东大学的交游以及抗战胜利后未能实现的一个定居青岛的计划。一方面考辨这些活动的相关史实,另一方面力图从中探索老舍思想世界的某些侧面,补充老舍之山东... 本文以较少为学界注意的史料为基础,分别讨论了老舍在齐鲁大学的一次演讲、在山东大学的交游以及抗战胜利后未能实现的一个定居青岛的计划。一方面考辨这些活动的相关史实,另一方面力图从中探索老舍思想世界的某些侧面,补充老舍之山东生涯的若干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山东 思想 交游
下载PDF
相识方式与婚姻稳定性——基于CFPS数据的事件史研究
2
作者 钱佳 崔晓楠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6,共10页
中国离婚率的走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夫妻相识方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究。在当前自由恋爱式为主流的婚配背景下,学习和工作场域成为适婚个体在婚姻市场认识潜在对象最重要的两个场域,因此在学校或工作场所相识成为... 中国离婚率的走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夫妻相识方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究。在当前自由恋爱式为主流的婚配背景下,学习和工作场域成为适婚个体在婚姻市场认识潜在对象最重要的两个场域,因此在学校或工作场所相识成为夫妻相识的主要方式。文章基于2010~2018年五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事件史分析方法研究“学校相识”和“工作场所相识”两类相识方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学校相识”比“工作场所相识”的婚姻稳定性显著更高,前者的离婚风险约为后者的39.043%;(2)“工作场所相识”的离婚风险峰值出现更早,约在婚后7年,而“学校相识”的峰值出现在13年左右;(3)分教育程度看,高教育程度群体在“学校相识”比“工作场所相识”的婚姻稳定性更高,其中前者的离婚风险约为后者的45.611%,而低教育程度群体内不存在该差异;(4)分出生队列看,相识方式对婚姻稳定性的效用在不同出生队列组中均显著且比较稳健。在理论和实证分析基础上,文章呈现了夫妻不同相识方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讨论集中于婚姻稳定性维度。然而,稳定的婚姻不一定是令人满意的、幸福的婚姻。因此,研究结论并不能代表“学校相识”或“工作场所相识”的婚姻幸福度,不应被视为鼓励寻求特定类别对象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识方式 婚姻稳定性 离婚风险 事件史分析
下载PDF
弄“优”成拙--从社会心理距离视角探究受惠方对特殊优待的满意度
3
作者 王文如 陈荣 黄靓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共12页
特殊优待是一种“向部分顾客提供额外产品或服务”的营销手段。本文探究了消费过程中重要的环境因素--在场群体类型对特殊优待效果产生的影响。通过一个问卷调查和五个实验,本文研究发现特殊优待过程有熟人在场时,受惠者对整体服务的满... 特殊优待是一种“向部分顾客提供额外产品或服务”的营销手段。本文探究了消费过程中重要的环境因素--在场群体类型对特殊优待效果产生的影响。通过一个问卷调查和五个实验,本文研究发现特殊优待过程有熟人在场时,受惠者对整体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降低,甚至低于没有特殊优待的情况。受惠方与熟人之间感知心理距离的变化中介了特殊优待的负面影响。本文进一步探究了以上效应的边界条件:当消费者想要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消费者炫耀消费个性特质较高、特殊优待不可观察、特殊优待可以由消费者和熟人共享时,主效应被削弱。本文丰富了社会心理距离理论在服务营销领域的相关研究,为企业更合理地实施特殊优待提供了有益的营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优待 熟人在场 心理距离 感知疏远程度
下载PDF
内生型农村养老服务实践路径研究——基于山西A县多家养老院的调研 被引量:1
4
作者 凯萨尔·喀斯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69,共8页
内生型农村养老为老年人提供低成本照料服务,成为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有效实践。基于对山西省A县多家农村养老院的调研,全面了解内生型养老服务实践过程,探寻其可持续的实现机制。农村家庭发展目标扩大、乡村社会精英的多重目标追... 内生型农村养老为老年人提供低成本照料服务,成为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有效实践。基于对山西省A县多家农村养老院的调研,全面了解内生型养老服务实践过程,探寻其可持续的实现机制。农村家庭发展目标扩大、乡村社会精英的多重目标追求、乡村社会内生资源的有效使用,使内生型养老服务得以产生。内生型养老机构依托多元化成本分摊机制、适配性服务供给机制和共识性风险控制机制,为农村普通老年人提供低成本、就地化、情感化养老服务,为农民家庭发展提供调适,实现农村养老的公共性形塑。地方政府需要在城乡差异视角下认识内生型养老服务,给予其更多的政策支持,重建乡村文明,确保内生型养老服务的持续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养老 内生发展理论 内生型养老服务 社会资源 熟人社会
下载PDF
农村人情消费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刘慧 余家凤 何小艳 《农业展望》 2024年第8期57-64,共8页
人情消费是中国乡村熟人社会维持社会联系的传统习俗,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有重要地位。本研究从人情关系角度出发,梳理中国农村人情消费的特征表现,剖析农村人情消费可能会对劳动力转移造成的影响,再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采... 人情消费是中国乡村熟人社会维持社会联系的传统习俗,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有重要地位。本研究从人情关系角度出发,梳理中国农村人情消费的特征表现,剖析农村人情消费可能会对劳动力转移造成的影响,再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采用OLS模型分析农村人情消费对劳动力转移造成的实际影响,并进一步考察非农创业在农村人情消费与劳动力转移之间的中介效应,最后从区域异质性方面讨论农村人情消费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农村人情消费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抑制作用,说明农村人情消费的增加会降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概率;非农创业在农村人情消费与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中部地区人情消费异化现象较明显。因此,要充分发挥基层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资力度,倡导合理的人情交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情消费 劳动力转移 非农创业 熟人社会
下载PDF
数智时代教育认识数学化的批判与突围——笛卡尔“普遍数学”之省思
6
作者 滕长利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3,共7页
随着各种数智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认识的“数学化”风险再次引发关注。现代教育认识工具提供的各种数据,把人们的教育认识引向以数的方式规定的量上,导致教育认识偏离寻求“与实在相符”的准则。本研究通过援引笛卡尔“... 随着各种数智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认识的“数学化”风险再次引发关注。现代教育认识工具提供的各种数据,把人们的教育认识引向以数的方式规定的量上,导致教育认识偏离寻求“与实在相符”的准则。本研究通过援引笛卡尔“普遍数学”之省思,阐释教育认识“数学化”内蕴:抽象的数学符号替代人的体验存在,操作性定义简化认识对象的复杂性,碎片化描述遮蔽实质性的教育过程,数学化表达消解教育认识的人文价值。超越现代教育认识的数学化困境,需要教育认识以人的体验存在为起点,以跨学科思想为导向,以价值取向指引工具选择,以探究恒常力量为根本,进而逐层去除数学化操作带来的去人化、单一化、表面化的因素遮蔽,使隐藏在教育世界背后的、与教育实在相符的真理逐步得以涌现和提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认识 教育实体 数学逻辑
下载PDF
家庭病床服务中的熟人关系与健康认同
7
作者 朱琳 罗岚 +1 位作者 唐诗杨 苗景锐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59-63,共5页
基于关系空间理论对家庭病床服务中医患沟通特点及其关系进行探讨。家庭病床服务中的医患互动在患者熟悉且充满地方感的家庭中展开,适应老年患者传统思维和家庭照护习惯的诊疗行为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在场”的情境化沟通促使患者的... 基于关系空间理论对家庭病床服务中医患沟通特点及其关系进行探讨。家庭病床服务中的医患互动在患者熟悉且充满地方感的家庭中展开,适应老年患者传统思维和家庭照护习惯的诊疗行为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在场”的情境化沟通促使患者的认知与现代医学知识相融,减少患者及其照护者的认知偏差,实现居家情境与康复行为的互动。在医患长期互动与互惠中,工具性的医患关系发展为情感性的熟人关系。这种良性关系构建不仅有助于医患健康共识的形成、疾病的缓解甚至治愈,也是社会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病床 熟人关系 健康意识 社会认同
下载PDF
小区内性侵未成年人犯罪防治研究——以S省C市为分析样本 被引量:1
8
作者 余长江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4-34,共11页
小区是未成年人成长生活的重要场所,小区法治环境的形成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通过分析S省C市发生在小区内的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发现,其案件来源主要为父母报案。在未考虑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犯罪黑数的情况下,统计数据反映出的犯... 小区是未成年人成长生活的重要场所,小区法治环境的形成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通过分析S省C市发生在小区内的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发现,其案件来源主要为父母报案。在未考虑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犯罪黑数的情况下,统计数据反映出的犯罪形势仍然较为严峻。小区内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因犯罪对象特殊、犯罪发生区域特定,在被害人、作案人、作案地点、作案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特征。小区内有利于犯罪实施的外部条件和被害人较强的被害性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导致了性侵犯罪的发生。情境犯罪预防理论因其对犯罪情境的关注及主动预防的姿态,与小区内性侵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具有较强的契合性。从情境犯罪预防理论视角出发构建该类犯罪防控体系,应主要从增加犯罪难度、提高犯罪风险、减少犯罪刺激三个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区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 熟人作案 情境犯罪预防
下载PDF
脉脉温情难复归?半熟人社会与乡村共同体的嬗变
9
作者 王天翼 《新疆农垦经济》 2024年第4期32-40,共9页
中国传统村庄可以被视为多重功能复合的共同体,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显著嬗变。其中聚居共同体由于人口流动受到影响,经济共同体遭到传统经济结构解体威胁,政治共同体随着村庄权力格局变化而变化,文化共同体则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找寻着... 中国传统村庄可以被视为多重功能复合的共同体,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显著嬗变。其中聚居共同体由于人口流动受到影响,经济共同体遭到传统经济结构解体威胁,政治共同体随着村庄权力格局变化而变化,文化共同体则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找寻着新的定位。以上变化并非预示着乡村共同体也会遵从“现代化—传统消弭”逻辑而走向消亡,半熟人社会公私边界日渐分明、工具理性倾向明显、社会资本总量减少等诸多特点有助于解释乡村共同体的嬗变机制。国家力量下沉、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为乡村共同体重建和复兴提供了乐观前景,乡村共同体依旧有其延续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熟人社会 乡村共同体 乡村治理
下载PDF
论现代组织中的道德共识生成
10
作者 王芳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5-91,共7页
道德共识是内生性概念,达成道德共识是普遍性道德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经典的科层制组织中,因“小齿轮”与“现代独立个体”之间的角色冲突,常常难以形成道德共识。现代组织的交往属性是半熟人社会类型,现代组织中道德共识的理想建构,可... 道德共识是内生性概念,达成道德共识是普遍性道德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经典的科层制组织中,因“小齿轮”与“现代独立个体”之间的角色冲突,常常难以形成道德共识。现代组织的交往属性是半熟人社会类型,现代组织中道德共识的理想建构,可以从动力机制、伦理场域、制度保障三个方面展开。从管理伦理层面而言,将要为此展开的工作包括:培育组织认同,建构成员的“共同体感”;塑造公共良心,激活成员的伦理自觉;尊重主体资格,增强组织的制度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组织 道德共识 半熟人社会
下载PDF
内外协同:社会工作参与“村改居”社区治理路径研究——以J社区为例
11
作者 吴沈情 李飞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8-35,共8页
内外协同是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社会工作的治理目标契合我国当前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政府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进行社区治理已成趋势。“村改居”的出现使这类社区面临公共空间失序、社区关系网络断裂、社区自治能力不足、... 内外协同是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社会工作的治理目标契合我国当前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政府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进行社区治理已成趋势。“村改居”的出现使这类社区面临公共空间失序、社区关系网络断裂、社区自治能力不足、居民主体意识薄弱陷的困境。本文以安徽省“村改居”规模较大的J社区为研究对象,发现“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关键在于推动社区从局部协作向多元协同发展,即社会工作整合社区内源力量形成内生动力,利用网格管理粘合社区关系网络,使它们成为社区社会资本,并且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为居民参与提供平台、为社区多元治理奠定基础。社区内主体与社区外主体、内部与外部的协同合作为社区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推动“村改居”社区治理多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村改居”社区 内外协同 社会工作 多元发展
下载PDF
祖先亲属与陌生人:《太平广记》鬼魂故事的类型学研究
12
作者 马速 陈昕苗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太平广记》中的鬼魂类型可以划分为祖先亲属的灵魂和不知姓名的陌生鬼魂两类。民众对两类鬼魂施以不同的情感、态度和民俗仪式:作为“熟人”的祖先亲属的鬼魂是民众熟悉的人,往往通过各种仪式表达尊敬和怀念之情;而那些不知来源的陌... 《太平广记》中的鬼魂类型可以划分为祖先亲属的灵魂和不知姓名的陌生鬼魂两类。民众对两类鬼魂施以不同的情感、态度和民俗仪式:作为“熟人”的祖先亲属的鬼魂是民众熟悉的人,往往通过各种仪式表达尊敬和怀念之情;而那些不知来源的陌生鬼魂就是要远离并驱赶的陌生人,是有序的幽冥社会秩序的“逃逸者”。对“陌生”鬼魂的驱逐源于当时熟人社会的逻辑和幽冥世界与人间世界一致性的观点。早期先民对于鬼魂的信仰和想象实则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一个投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广记》 鬼魂 祖先亲属 陌生人 熟人社会
下载PDF
熟人社会、面子与村庄公共性再生产 被引量:11
13
作者 严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129,共12页
村庄公共性关涉基层社会内生性秩序,重建公共性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面子”是发育在熟人社会中的价值共识和行为规范,是实现村庄公共性再生产的可行机制。通过解构村民面子交换、面子积累和面子竞争的日常性生活实... 村庄公共性关涉基层社会内生性秩序,重建公共性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面子”是发育在熟人社会中的价值共识和行为规范,是实现村庄公共性再生产的可行机制。通过解构村民面子交换、面子积累和面子竞争的日常性生活实践行为,发现面子具有功能互惠性、社会交互性、伦理价值性三重逻辑,能依托熟人社会中人情关系的长期性、舆论公道的有效性和道德伦理的约束性,以亏欠-补偿机制、嵌入-转化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生产出公共交往、公共规则和公共精神,实现村庄公共性的再生产。存在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面子具有可塑性,既秉持着传统的控制功能,又可以嵌入新的价值内涵,有必要强化国家权力对面子观的引导功能,使其在村庄公共性再生产中发挥出积极效应,以国家与社会力量的平衡增强农村内部发展动力,重构稳定有序的乡村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子 熟人社会 公共性再生产 乡村振兴
下载PDF
“走出反哺”:农村互助养老实现的支持结构、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琪 《兰州学刊》 CSSCI 2023年第4期149-160,共12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其中农村作为应对养老挑战的主阵地和重难点成为共识。面对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机构养老成本高企,互助养老被认为是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社会化转向的路径。从基层看去,自我实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其中农村作为应对养老挑战的主阵地和重难点成为共识。面对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机构养老成本高企,互助养老被认为是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社会化转向的路径。从基层看去,自我实现的父代价值需求、孝而难养的子代情感困顿、合作帮扶的集体伦理传统,构成农村互助养老实现的主体动力与社会基础。现代性进村和行政控制权下沉背景下,当前农村互助养老正在遭遇空间错置与社会脱嵌两大困境:空间错置表达为养老空间设置的内容偏离与区位错配,而社会脱嵌包括协同脱嵌、组织脱嵌和文化脱嵌三个层面。立足高质量发展战略,文章提出空间内容的乡土本位与区位的村社嵌入、干群角色重构与农民利益联结、组织主体性强化与功能拓展、积极老龄理念营造与年龄集团目标统合四重路径,以助力老年群体实现对晚年生活的美好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助养老 支持结构 熟人社会 社会脱嵌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乡土性与现代化的融合:县域社区业主自治的行动逻辑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泽磊 常轲 李怡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76,共11页
作为伴随着城市化高速发展而出现并壮大的一种社区类型,县城商品房社区虽然外观上已经具备现代城市社区的模样,但其内在却呈现出一种浓厚的“乡土本色”。通过深入研究江西省S小区业主自治的个案,发现“乡土性”资源的激活对小区业主的... 作为伴随着城市化高速发展而出现并壮大的一种社区类型,县城商品房社区虽然外观上已经具备现代城市社区的模样,但其内在却呈现出一种浓厚的“乡土本色”。通过深入研究江西省S小区业主自治的个案,发现“乡土性”资源的激活对小区业主的联结起着关键作用,并在维权运动的持续互动中,增进了小区邻里认同,重塑了小区邻里情感,构建起了“乡土与现代融合”特征的邻里秩序。通过小区邻里体系的乡土性重建,推进业主自治,明显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治理效能。这也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了社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业主自治 乡土型社区 邻里认同 邻里重建 半熟人社会
下载PDF
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的兴起与运作逻辑——基于豫东Y村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爱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82,共11页
农机跨区服务是小农户实现机械化生产,从而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重要途径。但近年来,跨区服务面积大幅减少,以本地农机手为服务供给者的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逐渐兴起,且社会因素在其兴起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 农机跨区服务是小农户实现机械化生产,从而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重要途径。但近年来,跨区服务面积大幅减少,以本地农机手为服务供给者的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逐渐兴起,且社会因素在其兴起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大型农机拥有量不断增长,农机服务市场呈现出外来农机和本地农机并存的局面。在农机服务市场竞争中,本地农机手借助乡土熟人社会的运作规则打败了外来农机手,从而推动了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的兴起。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的运作高度嵌入乡土社会。在农机服务市场的高度竞争下,农机手以自然村为单位开展农机服务。农机手置身于乡土熟人关系之中,熟人关系可以降低其经营成本。而较低的服务经营成本能够提升农机手的经营积极性,从而确保农机服务供给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村庄社会中的声誉机制能够有效抑制农机手的机会主义行为,并能够激励其不断提高农机服务质量。内生型农机服务市场的出现,体现了乡村社会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潜力,对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机服务市场 乡土社会 熟人关系 农业现代化
下载PDF
“小单快返”与熟人社会的工业化重构——产业转移的一个社会学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德瑞 《城市观察》 2023年第4期108-120,163,共14页
产业转移不仅涉及企业经济关系和地理区位的变化,而且涉及企业及从业者社会关系的重大调整。因此,产业转移不仅要考虑经济因素,还要考虑复杂多元的社会性因素。本文以位于广州海珠区中山大学附近城中村里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例,通过分析服... 产业转移不仅涉及企业经济关系和地理区位的变化,而且涉及企业及从业者社会关系的重大调整。因此,产业转移不仅要考虑经济因素,还要考虑复杂多元的社会性因素。本文以位于广州海珠区中山大学附近城中村里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例,通过分析服装制造业的“小单快返”趋势及其特点与影响,“小单快返”模式的社会性支撑因素,特别是小微企业基于家户亲族、老乡熟人的生产交易和经营管理,以及与拥挤城中村相伴随的追梦实践和企业发展的深层动力机制,来揭示其中不同于西方产业发展之路的、属于中国社会底蕴的基础性因素,以期在传统熟人社会的脉承、适应性发展和现代重构中,探寻产业有序转移与升级、城市更新与改造和中国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小单快返” 城市更新 城中村改造 熟人社会
下载PDF
彩礼流动视野下的村庄治理秩序——基于两个典型案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靳永翥 王程乙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107-115,共9页
借鉴既有研究成果,基于地方治理视角,运用案例比较方法,本研究遵从“观念—主体—结果”的分析路径,研究彩礼流动视野下村庄治理秩序的形成逻辑和演化规律,以丰富政治社会学跨学科研究的知识版图和地方话语。通过两个典型案例比较进一... 借鉴既有研究成果,基于地方治理视角,运用案例比较方法,本研究遵从“观念—主体—结果”的分析路径,研究彩礼流动视野下村庄治理秩序的形成逻辑和演化规律,以丰富政治社会学跨学科研究的知识版图和地方话语。通过两个典型案例比较进一步探寻发现,Y村内生性规范较强,彩礼的双向流动促进了社会关系的联结,村庄秩序稳定;W村内生性规范较弱,彩礼的单向流动冲击和破坏了乡风文明,文化秩序异变导致农村家庭经济紊乱,延致村庄治理失序。最后,借助“经济发展—社会结构—文化秩序—价值观念”的关联机制性回塑,窥探影响村庄治理秩序形构的内在要因,并提出创新基层政府治理方式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治理 文化秩序 彩礼流动 熟人社会 内生性规范
下载PDF
“熟人社会”视角下高校巡察工作问题分析及优化路径
19
作者 施翩 徐德刚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69-378,共10页
高校巡察工作是教育部巡视工作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抓手,是高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打通党内监督“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方式。然而,在实践中,高校巡察工作是处于“熟人社会”环境下的内部巡察,存在着发现问题有难度、了解情况... 高校巡察工作是教育部巡视工作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抓手,是高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打通党内监督“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方式。然而,在实践中,高校巡察工作是处于“熟人社会”环境下的内部巡察,存在着发现问题有难度、了解情况有限度、问题反映欠精度、整改落实乏力度等现实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包括来自“人情大于法”的传统文化、盘根错节的高校关系网的影响,还与高校巡察工作体制机制欠完善、部分巡察干部能力素质不高等密切相关。为此,应当从营造监督氛围、加强队伍建设、深化制度设计、创新巡察方式四个方面着手,驱散高校巡察的“人情”雾霾,有效发挥巡察利剑作用,让监督直抵“神经末梢”,优化高校巡察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社会 高校巡察工作 问题分析 优化路径 从严治党
下载PDF
熟人社会、阶层分化与共振的公共空间——一个理解阶层意识形成的微观经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文琼 《深圳社会科学》 2023年第3期89-98,共10页
基于东莞芳村的微观经验叙事,探讨既已分化为不同阶层的村民在其同属的熟人社会中形成阶层意识甚至阶层行动是如何可能的。第一,熟人社会的某种特质为阶层互动提供了天然便利,该特质即高度共振的公共空间。第二,公共空间在熟人社会中由... 基于东莞芳村的微观经验叙事,探讨既已分化为不同阶层的村民在其同属的熟人社会中形成阶层意识甚至阶层行动是如何可能的。第一,熟人社会的某种特质为阶层互动提供了天然便利,该特质即高度共振的公共空间。第二,公共空间在熟人社会中由以人情为代表的公共生活、以广场为代表的公共场所、以集体成员为代表的公共政治经济身份、以面子为代表的公共价值等元素组成。第三,熟人社会的阶层差别直观可视、阶层互动不可避免,公共空间的高度共振性将阶层差别通过阶层互动强制性渗透到熟人社会的日常生活并参与公共规则的再生产。第四,如果分化的阶层结构趋于固化,弱势阶层失落感和强势阶层优越感的阶层意识将会在直观差别和强制互动中形成和积累。第五,这组对立的阶层意识成为熟人社会客观存在的政治风险,并可能以阶层冲突的形式释放其对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社会 阶层分化 阶层意识 阶层冲突 共振的公共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