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黄海蕾 沙伟 +2 位作者 熊星 杭海 尤立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8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析中医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寒热错杂型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各36例。中药组接受辛开苦降法(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西药组口服枸橼... 目的探析中医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寒热错杂型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各36例。中药组接受辛开苦降法(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西药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嗳气、上腹胀、纳食减少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中药组患者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嗳气、上腹胀积分分别为(1.13±2.00)、(1.03±1.55)、(0.68±1.45)、(0.34±1.23)分,均低于西药组的(2.11±2.11)、(1.89±2.04)、(1.44±1.70)、(1.11±1.9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纳食减少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总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中药组患者的症状总分(3.43±4.75)分低于西药组的(6.88±4.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7.2%,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7.8%,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开苦降法治疗寒热错杂型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胀、嗳气等症状,较常规西医治疗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后不适综合征 辛开苦降法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 寒热错杂型
下载PDF
气味配伍在《温病条辨》中的灵活运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海鹏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80-181,共2页
气味配伍是方剂配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方剂学的一大特色。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灵活运用气味配伍并在其著作《温病条辨》中对相关方剂的组方原理做了深刻的论述。该文通过研读《温病条辨》并分析、整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气味配伍方... 气味配伍是方剂配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方剂学的一大特色。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灵活运用气味配伍并在其著作《温病条辨》中对相关方剂的组方原理做了深刻的论述。该文通过研读《温病条辨》并分析、整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气味配伍方法,以期展现吴鞠通组方特色,细化气味配伍方法,丰富方剂学配伍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寒 甘温 苦寒 苦辛 苦辛寒
下载PDF
辛凉发汗法治疗溢饮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金卫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2期3065-3066,共2页
溢饮始见于《黄帝内经》,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其有详细记载,并提出"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辛温发汗法的治疗原则。笔者以连翘辛凉发汗为主治疗溢饮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出治疗溢饮可以运用... 溢饮始见于《黄帝内经》,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其有详细记载,并提出"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辛温发汗法的治疗原则。笔者以连翘辛凉发汗为主治疗溢饮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出治疗溢饮可以运用辛凉发汗法,不必拘泥于《金匮要略》辛温发汗法的成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饮 汗法 辛凉 连翘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添文 陈新林 +1 位作者 缪旺冬 钟亮环 《新中医》 CAS 2016年第8期76-79,共4页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寒热错杂型D-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得舒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各症状和生活质量量表...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寒热错杂型D-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得舒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各症状和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的变化,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腹痛或腹部不适、大便性状、大便次数积分、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治疗组各症状积分与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焦虑不安、行为障碍、躯体意念、健康忧虑、社会功能、性行为积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治疗组健康忧虑积分与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辛开苦降法方剂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D-IBS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5-HT过度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 寒热错杂证 辛开苦降法 半夏泻心汤 5-羟色胺(5-HT)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组方用药规律 被引量:7
5
作者 孙闵 陈晖 +3 位作者 李鹤 徐冰洁 王荣 唐迎雪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79-85,共7页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内服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遣方用药和开发新型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中文期刊文献中口服中药汤剂治疗IBS-D的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数据挖掘...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内服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遣方用药和开发新型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中文期刊文献中口服中药汤剂治疗IBS-D的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数据挖掘方法,通过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结果:纳入处方430首,涉及中药193味。分析得出,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中药依次为白术、白芍、茯苓、陈皮、防风、党参、炙甘草、柴胡、木香、山药,常用中药组合15个,基于关联规则的中药组合14个,新方组合7个。结论:IBS-D治疗原则主要围绕健脾除湿、调肝理脾、温补脾肾三方面,核心处方为痛泻要方,提示肝郁脾虚为本病核心病机;新方分析提示湿热、食积、瘀阻也是重要致病原因。用药多寒热并用,以温药为主,常用甘、辛、苦味,调补脏腑兼以辛开苦降,顺应中焦脾胃生理特点;防风、柴胡等风药的应用,是本病治疗用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肝郁脾虚 寒热并用 辛开苦降 风药 痛泻要方
下载PDF
基于五行相克浅谈药对黄连-干姜应用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鞠赫 赵远红 +1 位作者 梁煜 李正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88-192,共5页
黄连-干姜药对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法配伍的典型组合,两药相使临床应用颇多。文章从五行相克理论出发论述黄连-干姜药对,关注其内应五脏配伍关系的内涵,取类比象,挖掘药对潜在中药四气五味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干姜暖脾黄连清胃可助肝气... 黄连-干姜药对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法配伍的典型组合,两药相使临床应用颇多。文章从五行相克理论出发论述黄连-干姜药对,关注其内应五脏配伍关系的内涵,取类比象,挖掘药对潜在中药四气五味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干姜暖脾黄连清胃可助肝气疏达,黄连清心火辖制欲热之肝旺,两药合用可清心抑肝以扶脾,平调寒热、畅达气机从而达到协调脏腑功能的目的。现代药理学及动物实验研究也为该药对配伍使用的科学性做出了相应的诠释。近代医家将它们广泛应用于胃肠道、糖尿病、恶性肿瘤、病毒感染等多种疾患,经临床研究证实其不同比例配伍均疗效肯定,效果稳定,无明确不良反应。因而对黄连-干姜这一药对基础理论的挖掘、临床运用特点及相关实验研究进行学习和阐述,可为中药药对黄连-干姜的临床合理性选用与拓展性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干姜 药对 五行相克 寒热并用 辛开苦降
下载PDF
李玉贤主任医师应用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被引量:9
7
作者 杨舒淳 吴芳 +2 位作者 李龑 王艺颖 李玉贤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7期45-48,共4页
李玉贤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病机以中焦寒热错杂,气机升降失和为主,兼有虚、瘀、痰、毒等病理因素,治疗遵辛开苦降之法,根据兼夹症辅以健脾益气、化瘀通络、消痰泄浊、解毒散结等法,且以仲景"黄连汤"为主方化裁而成&q... 李玉贤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病机以中焦寒热错杂,气机升降失和为主,兼有虚、瘀、痰、毒等病理因素,治疗遵辛开苦降之法,根据兼夹症辅以健脾益气、化瘀通络、消痰泄浊、解毒散结等法,且以仲景"黄连汤"为主方化裁而成"和胃汤"应用于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寒热错杂证 辛开苦降法 李玉贤
下载PDF
纪云西运用辛开温降法治疗寒痞经验介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晓慧 纪云西(指导)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2期205-207,共3页
介绍纪云西教授运用辛开温降法治疗寒痞的临床经验。纪云西教授认为,寒痞之病,在于中阳不足,寒湿阻滞,或兼有肾阳不足,以致气机升降不利,发为痞满。此种痞证不可妄用苦降,故提出以"辛开温降"法治之。其中辛味药既可宣发气机,... 介绍纪云西教授运用辛开温降法治疗寒痞的临床经验。纪云西教授认为,寒痞之病,在于中阳不足,寒湿阻滞,或兼有肾阳不足,以致气机升降不利,发为痞满。此种痞证不可妄用苦降,故提出以"辛开温降"法治之。其中辛味药既可宣发气机,也可起到宣导作用,开阴阳之通路;以温降下行之药代替苦降,既平上逆之气机,又防中阳更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痞 辛开 温降 纪云西
下载PDF
仲景后历代医家对中医“汗法”的认识剖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韩文舫 李凡娥 王志红 《中医药导报》 2014年第2期7-9,共3页
自仲景后汗法从理论到临床的运用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出现了许多分歧和争论,如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崇尚辛温与崇尚辛凉之争。因此厘清仲景后历代医家对"汗法"的认识为清晰汗法的内涵和外延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张仲景 汗法 辛凉解表 辛温解表 历代医家
下载PDF
唐旭东巧用辛开苦降法辨治脾胃疾病思路 被引量:10
10
作者 段园志 王凤云 +3 位作者 马祥雪 尹晓岚 石啸双 唐旭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2-254,共3页
临床中脾胃系统疾病由于病因复杂且病程较长,故单纯或寒或热证型并不多见,多数为寒热错杂证,运用辛开苦降法是常规治疗原则,然而如何辨别应用指征,处方时如何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药味加减、疗效如何均需仔细揣摩。唐旭东教授师承中国工程... 临床中脾胃系统疾病由于病因复杂且病程较长,故单纯或寒或热证型并不多见,多数为寒热错杂证,运用辛开苦降法是常规治疗原则,然而如何辨别应用指征,处方时如何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药味加减、疗效如何均需仔细揣摩。唐旭东教授师承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教授,根据其通降理论及脾胃分治、脾胃合治等理论,在将辛开苦降法应用于临床时有其独特的观点,根据此治则处方治疗除胃痞病外的其他如反酸、嘈杂、腹泻等中焦疾病,均取得了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开苦降 胃痞 寒热 气机升降
下载PDF
姜树民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法治疗脾胃病经验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飞月 姜树民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4期654-657,共4页
脾胃为人体的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病证虽繁多,然升降失常、燥湿不济,常为其发病的关键,升降失常日久易形成寒热错杂之证,因此在临床上常将寒热并用之法治疗脾胃病作为治疗此种病症的关键。姜树民治疗寒热错杂所致的脾胃病时,在遵循"... 脾胃为人体的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病证虽繁多,然升降失常、燥湿不济,常为其发病的关键,升降失常日久易形成寒热错杂之证,因此在临床上常将寒热并用之法治疗脾胃病作为治疗此种病症的关键。姜树民治疗寒热错杂所致的脾胃病时,在遵循"中焦如衡,以平为期"的原则基础上,强调寒热并用,并治病不忘求本,兼顾护脾胃,以恢复脾胃功能为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开苦降 寒热并用 脾胃病 经验总结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李思颖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胃镜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治疗,两组均以0.5 a为1个疗程...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胃镜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治疗,两组均以0.5 a为1个疗程,治疗后复查胃镜,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理结果显示胃黏膜炎症消失、黏膜面积减少1/3以上、肠化生消失和细胞异性消失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胃黏膜炎症状态,增加胃腺体数目,并在一定程度上逆转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半夏泻心汤 辛开苦降法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临证指南医案》便秘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晔 丁洋 王瑞昕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统计《临证指南医案》中便秘的医案,分析叶天士治疗便秘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全书以便秘为主症的医案,将医案处方经过规范化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处方中药物、药性药味、归经的频次,并对高频药味进行关联... 目的:统计《临证指南医案》中便秘的医案,分析叶天士治疗便秘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全书以便秘为主症的医案,将医案处方经过规范化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处方中药物、药性药味、归经的频次,并对高频药味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75首处方,涉及中药127味。用药频次较高(≥10次)的依次为苦杏仁、当归、瓜蒌皮、郁金、半夏、黄连、桃仁、柏子仁、郁李仁、栀子、大黄、茯苓;四气中以温性药频次最高(183次),其次为寒、平、热、凉;五味中苦味药频次最高(228次),其次为甘、辛、酸、咸;归经以脾、胃、肺、肝、大肠、心、肾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5组常用药物组合,分别是瓜蒌皮-苦杏仁,瓜蒌皮、郁金-苦杏仁,郁金-苦杏仁,柏子仁-当归,郁李仁-当归。结论:叶天士治疗便秘多以开肺为重,兼以辛润通便,同时注重苦寒泄下,久病佐以活血通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便秘 开肺 辛润通便 苦寒泄下 活血通络
下载PDF
温病辛寒法运用探析
14
作者 王磊 孙娅楠 +2 位作者 沈祥峰 林树元 曹灵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9-1722,共4页
辛寒法是中医辨治外感热病的重要法度,萌芽于《黄帝内经》,发展于张仲景《伤寒论》,完善于明清时期的温病学派,然而古今医家鲜有系统论述者。文章系统梳理了辛寒之理法,总结了临床常用的辛寒方药,并以卫气营血为纲,以常见温病为目,兼顾... 辛寒法是中医辨治外感热病的重要法度,萌芽于《黄帝内经》,发展于张仲景《伤寒论》,完善于明清时期的温病学派,然而古今医家鲜有系统论述者。文章系统梳理了辛寒之理法,总结了临床常用的辛寒方药,并以卫气营血为纲,以常见温病为目,兼顾温病后期里热耗津、余邪未清之阶段,对辛寒法在临床中的核心配伍与具体运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阐明其理法、组方与辨治规律,为当今临床诊治温病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四气五味 辛寒法 配伍规律 辨证论治
原文传递
霍介格教授运用甘味药治疗胃癌经验撷英 被引量:5
15
作者 余佳霖 霍介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619-621,共3页
[目的]总结霍介格教授运用甘味药治疗胃癌的经验。[方法]通过临证抄方、病案整理,记录霍教授对胃癌病因病机的分析,整理出霍教授治疗胃癌的辨证思路以及临证施治中选用甘味药的理论来源,并具体阐述甘味药的选择及临床用药经验,最后归纳... [目的]总结霍介格教授运用甘味药治疗胃癌的经验。[方法]通过临证抄方、病案整理,记录霍教授对胃癌病因病机的分析,整理出霍教授治疗胃癌的辨证思路以及临证施治中选用甘味药的理论来源,并具体阐述甘味药的选择及临床用药经验,最后归纳总结霍教授运用甘味药治疗胃癌各个证型的独到见解,并列举案例一例予以佐证。[结果]霍介格教授认为胃癌以"脾胃虚弱"为本,"热毒、血瘀、痰结、气滞"为标。治疗应以健脾养胃、补土和中为基本治法,在此基础上或清泄、或温通、或消散、或渗利,随证出入。甘味药入脾胃经,能补能缓能和,药性较为平和,甘温益气补血、甘凉濡润、酸甘化阴、辛甘扶阳、甘淡渗湿,可应用于胃癌各种证型,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验案中患者胃癌术后,加之化疗药物攻伐,以致脾胃气血两虚,以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为主要治法,疗效确切。验案辨治精确,充分体现了霍介格教授运用甘味药治疗胃癌的临床经验。[结论]霍介格教授运用甘味药治疗胃癌经验独到,疗效显著,值得学习与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甘温益气补血 甘凉濡润 酸甘化阴 辛甘扶阳 甘淡渗湿 名医经验 霍介格
下载PDF
“阳明四法”治疗失眠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丰跃 刘畅 +6 位作者 张晓轩 原嘉民 徐福平 张铸奇 麦润汝 杨志敏 许家栋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5-228,共4页
现代人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易出现胃肠道和精神方面的双重疾患,阳明热盛证成为失眠常见证型。经方名家许家栋根据药物性味而总结治疗阳明病之辛寒、苦寒、咸寒、酸寒四法,杨志敏教授在辨治失眠过程中灵活运用"阳明四法"... 现代人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易出现胃肠道和精神方面的双重疾患,阳明热盛证成为失眠常见证型。经方名家许家栋根据药物性味而总结治疗阳明病之辛寒、苦寒、咸寒、酸寒四法,杨志敏教授在辨治失眠过程中灵活运用"阳明四法"而常获佳效。文章通过对"阳明四法"应用指征阐述并加以杨志敏教授临证验案举证,旨在对"阳明四法"治疗失眠的机制进行深一步探究,以求辨证论治有章可循、法度森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阳明四法 苦寒法 辛寒法 咸寒法 酸寒法 杨志敏 经验
原文传递
从寒热并用理论探讨慢性胃肠疾病的辨治 被引量:15
17
作者 马祥雪 王凤云 唐旭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125-2127,2132,共4页
寒热错杂是慢性胃肠疾病的重要病机,胃肠道症状是寒热错杂证主体证候群。追溯寒热并用的源流,通过探讨寒热并用理论的三种代表治法——辛开苦降法、温清并用法、寒热合化法,阐明寒热并用是慢性胃肠疾病的常用治法。
关键词 胃肠疾病 寒热并用 辛开苦降 温清并用 寒热合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