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为本位”与口语语法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姚双云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5,共15页
行为是举动与活动的连接点,行为实施是口语交际的基本目的。鉴于行为在口语互动中的基础性作用,口语语法研究宜秉持“行为本位”观,将行为作为语言功能描写的观测点。基于该研究理念,本文构建了一个行为体系,将其分为评价、传情、际构... 行为是举动与活动的连接点,行为实施是口语交际的基本目的。鉴于行为在口语互动中的基础性作用,口语语法研究宜秉持“行为本位”观,将行为作为语言功能描写的观测点。基于该研究理念,本文构建了一个行为体系,将其分为评价、传情、际构、问答、求予、协商、讲述、推理等八大基本类型,并进行二级、三级、四级分类。在“行为本位”观下开展口语语法研究可重点关注三种范式:行为的资源形式与位置分布、行为的类型归属与解构分析、行为的包装设计与动态征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行为 口语语法 行为本位 行为体系
下载PDF
语义化的英汉祈使语气系统:加的夫语法视角
2
作者 向大军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9-41,共13页
有关英汉祈使语气的研究往往以典型的第二人称祈使句为原型,忽略了交际角色选择的复杂性,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英汉祈使语气系统的真正本质。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加的夫语法的视角重新审视英汉祈使语气的相关理论与描写问题,将“祈使... 有关英汉祈使语气的研究往往以典型的第二人称祈使句为原型,忽略了交际角色选择的复杂性,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英汉祈使语气系统的真正本质。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加的夫语法的视角重新审视英汉祈使语气的相关理论与描写问题,将“祈使语气”语义化为“行动提议”,并基于语料分析和统计建构了语义化的英汉祈使语气系统网络。在语义化的英汉祈使语气系统中,人称系统主要有四种选择,即受话者、发话者+受话者、发话者、第三者;功能类型可分为八类,即命令、要求、支配、希望陈述、建议、坚决提议、同意求取和提供;语气结构体现形式有(S)、S、(S)+A、O^S、S^O、F、S+A和L^S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化 英汉 祈使语气 行动提议 加的夫语法
下载PDF
多维情感-动作与产品形态的交互设计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欧静 赵江洪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49-53,共5页
目的形成情感-动作-形态有机结合的个性化、新颖、自然、和谐的交互产品设计。方法根据罗素的情绪环状模型理论提取多维情感的不同层次,综合拉班"动作-力效"模型和卡根动作文法,提出了行为维度模型,探讨了多维情感与动作及动... 目的形成情感-动作-形态有机结合的个性化、新颖、自然、和谐的交互产品设计。方法根据罗素的情绪环状模型理论提取多维情感的不同层次,综合拉班"动作-力效"模型和卡根动作文法,提出了行为维度模型,探讨了多维情感与动作及动作与产品形态之间的交互关系。结论定义了多维情感-动作-产品交互设计模型,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针对不同情感类型的基本动作元素及其与产品形态和实现技术间对应的规律,并运用于设计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情感 动作文法 产品形态 物理交互
下载PDF
论汉语非施事主语单宾语构式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建理 房战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131,共11页
汉语非施事主语单宾语构式可例示为"苹果榨了汁",其形义配置为:[非施事题元/主语]+[动词+宾语]。学界对此类句的本体和整体讨论较少。基于认知构式语法的探讨发现:汉语单宾语构式网络中存在施事和非施事主语构式,前者衍生出后... 汉语非施事主语单宾语构式可例示为"苹果榨了汁",其形义配置为:[非施事题元/主语]+[动词+宾语]。学界对此类句的本体和整体讨论较少。基于认知构式语法的探讨发现:汉语单宾语构式网络中存在施事和非施事主语构式,前者衍生出后者;后类构式隐没或转移施事并彰显非施事,其动因是编码者的不同概念移情;在动作链上此类构式的作用力弱化而矢量变小;此类构式句主语的话语功能是经常用作话题;语际对比和历时调查显示,汉语的语义关系松散和句法简约促成了题元的灵活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构式语法 动作链 移情 汉语单宾语句 话题句
下载PDF
“目的”的语法及其在批评性话语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吴琼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2-128,共7页
目的虽然有主观性,但它本质上仍然是客观的。功利主义伦理观构筑了目的行为的合理化。目的性行为的话语构建,可分成目标型行为、手段型行为和结果型行为等三种类型。从伊战前夕布什对萨达姆政权发出的最后通牒和《华盛顿邮报》上一篇反... 目的虽然有主观性,但它本质上仍然是客观的。功利主义伦理观构筑了目的行为的合理化。目的性行为的话语构建,可分成目标型行为、手段型行为和结果型行为等三种类型。从伊战前夕布什对萨达姆政权发出的最后通牒和《华盛顿邮报》上一篇反战派的评论可以看出,这二个语篇中构建美政府及盟军、伊政权和伊人民行为的目的的语言手段有很大的差异。由此可见,目的性在话语中的分布与社会行为中权力的分布密切相关。运用目的的语法可以识别话语作者力图建立的权势关系,分析话语中意识形态的生成和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性行为 功能语法 批评性话语分析
下载PDF
艺术生语法ESP教学行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雪燕 贾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22期308-309,共2页
针对艺术生语法教学,按照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环节进行了行动研究,浅析了艺术生语法ESP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艺术生 语法 ESP 行动研究
下载PDF
也谈英语动作名词的动词性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永怀 汪正平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22-126,共5页
由动词派生而来的动作名词具有表达动作或状态的能力,因此兼有动词性特征,能够表达时间意义、体貌意义、语态意义和语气意义等;有逻辑主语、逻辑宾语、逻辑状语等,还能在谓语中起实意动词的作用。对英语动作名词的动词性特征的分析不仅... 由动词派生而来的动作名词具有表达动作或状态的能力,因此兼有动词性特征,能够表达时间意义、体貌意义、语态意义和语气意义等;有逻辑主语、逻辑宾语、逻辑状语等,还能在谓语中起实意动词的作用。对英语动作名词的动词性特征的分析不仅对汉英对比与翻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且更能揭示出词法与句法的有机联系,将语法研究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名词 实意动词 词法 句法 语法研究
下载PDF
行动研究在高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8
作者 冯凌 李文凤 +1 位作者 孟强 唐丽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0-42,共3页
行动研究,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本文运用行动研究理论对所教班级进行了英语语法教学实践,结果证明行动研究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去解决学生在语法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行动研究 语法教学 语法问题
下载PDF
对语法教学的反思与探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兆增 《滨州师专学报》 2004年第1期63-67,共5页
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如何进行语法教学,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的焦点。在我国外语教学史上,曾有过过分强调语法教学的时期,也有过过分忽略语法教学的时期,都对外语教学造成不良影响。在缺乏真实语言环境条件下,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如何进行语法教学,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的焦点。在我国外语教学史上,曾有过过分强调语法教学的时期,也有过过分忽略语法教学的时期,都对外语教学造成不良影响。在缺乏真实语言环境条件下,语法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外语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各种新的教学思想,运用多种教学途径,积极开展行动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教学 英语教学 交际能力 行动研究 探究式学习
下载PDF
战略情报话语的批评认知分析——认知语法的视角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辉 罗一丽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10,共7页
本文运用认知语法的主要概念和理论框架对战略情报话语进行批评认知分析,是运用认知语法对这一语类进行批评认知分析的首次尝试。本文主要运用认知语法中的行为链分析情报话语的小句组织方式以及使用情境植入分析情报话语中情报分析者/... 本文运用认知语法的主要概念和理论框架对战略情报话语进行批评认知分析,是运用认知语法对这一语类进行批评认知分析的首次尝试。本文主要运用认知语法中的行为链分析情报话语的小句组织方式以及使用情境植入分析情报话语中情报分析者/写作者对所描述事情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认识判断,并认为通过话语分析得出的信息具有一定情报价值。本文最后指出,语言学理论,尤其是认知语言学,可以成为情报分析方法中有效的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法 批评认知语言学 战略情报 话语分析 行为链 情境植入
下载PDF
认知语法视域下的英语中动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存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23-130,共8页
以认知语法的行为链和主观性理论为指导,研究英语的中动句。受事题元投射在中动句主语的位置,是概念化主体侧显能量传递过程中受事汲取能量和状态变化阶段的产物;受事主语的致使性语义特征,是主体凸显主观的致使属性评价和遮蔽客观的能... 以认知语法的行为链和主观性理论为指导,研究英语的中动句。受事题元投射在中动句主语的位置,是概念化主体侧显能量传递过程中受事汲取能量和状态变化阶段的产物;受事主语的致使性语义特征,是主体凸显主观的致使属性评价和遮蔽客观的能量传递过程的结果;副词成分与谓语同现,则是主体弱化谓语的动作性和事件性,强化对受事致使属性的主观评价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动句 认知语法 行为链 主观性
下载PDF
认知语法框架下动作的指称策略考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航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70,共9页
语法学界关于汉语单音节动词的普遍观点是,它们是动词范畴的典型成员,不能名物化。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汉语如何实现动作的指称,因为典型的动作动词都是单音节。本文在认知语法框架内基于真实语料考察发现,动作动词可以发生名物化,其语义... 语法学界关于汉语单音节动词的普遍观点是,它们是动词范畴的典型成员,不能名物化。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汉语如何实现动作的指称,因为典型的动作动词都是单音节。本文在认知语法框架内基于真实语料考察发现,动作动词可以发生名物化,其语义功能在于对动作进行指称。另一种指称策略是使用动量词,包括专用动量词中的'下'和借用动量词中的器官量词、工具量词。由于动量词的广泛使用,名物化的指称策略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量词 名物化 动作动词 指称 认知语法
下载PDF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交互行为分层识别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尹坤阳 潘伟 +1 位作者 谢立东 徐素霞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3-419,共7页
本文把人体交互行为分解为由简单到复杂的4个层次:姿态、原子动作、复杂动作和交互行为,并提出了一种分层渐进的人体交互行为识别方法.该方法共有3层:第1层通过训练栈式降噪自编码神经网络把原始视频中的人体行为识别为姿态序列;第2层... 本文把人体交互行为分解为由简单到复杂的4个层次:姿态、原子动作、复杂动作和交互行为,并提出了一种分层渐进的人体交互行为识别方法.该方法共有3层:第1层通过训练栈式降噪自编码神经网络把原始视频中的人体行为识别为姿态序列;第2层构建原子动作的隐马尔科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并利用估值定界法识别第1层输出的姿态序列中包含的原子动作;第3层以第2层输出的原子动作序列为输入,采用基于上下文无关文法(contextfree grammar,CFG)的描述方法识别原子动作序列中的复杂动作和交互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识别人体交互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行为识别 深度学习 隐马尔科夫模型(HMM) 上下文无关文法(CFG) KINECT
下载PDF
语义描述集成环境的研究与实现
14
作者 黄会群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4期1069-1071,1075,共4页
描述是整个计算机领域的中心议题。该项工作涉及的内容甚广,具有相当难度。在软件理解和文法通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通用的语义描述集成环境,而后就有关应用问题做了特化探讨。
关键词 语义描述 文法规则 软件理解 语义动作
下载PDF
《日常会话中的语法:应答行为的构建》评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姝姝 《海外华文教育》 2018年第6期137-143,共7页
本文介绍了2015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S.Thompson,Barbara A.Fox,Couper-Kuhlen三位作者合作完成的一部反映互动语言学研究新成果的语言学著作——《日常会话中的语法:应答行为的构建》,英文名称为Grammar in Everyday Talk:Building ... 本文介绍了2015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S.Thompson,Barbara A.Fox,Couper-Kuhlen三位作者合作完成的一部反映互动语言学研究新成果的语言学著作——《日常会话中的语法:应答行为的构建》,英文名称为Grammar in Everyday Talk:Building Responsive Actions。该书重点研究了六种应答语形式与四种常见序列类型的对应关系,发现处于特定序列环境中的应答语在语法形式上表现出对序列位置敏感的特性。研究者认为不同序列类型与应答语的对应关系最终是由三种"序列引擎"驱动的,它们是认识引擎、道义引擎、评价引擎。该书为应答语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理论,对它的参考有利于国内学者拓宽研究思路,推动汉语应答语系统的研究,为跨语言应答语对比研究做出汉语方面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位置敏感语法 序列类型 应答语 序列引擎
下载PDF
认知语法视角下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 批评话语分析及其教学启示——以《华尔街日报》《中国日报》为例
16
作者 杨斯涵 《考试与评价》 2021年第4期106-109,共4页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的根本任务。增强学生批判思维则是育人要素之一。本文以中外媒体《中国日报》和《华尔街日报》部分时段报道为语料,以认知语法为理论框架,从行为链结构、情境植入等方面,对新闻报道的相关语料进行批评话语分...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的根本任务。增强学生批判思维则是育人要素之一。本文以中外媒体《中国日报》和《华尔街日报》部分时段报道为语料,以认知语法为理论框架,从行为链结构、情境植入等方面,对新闻报道的相关语料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旨在探究媒体语言表达背后的意图与内涵,揭示隐藏在报道背后不同意识形态的差异,为报刊阅读教学实践和育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法 批评话语分析 行为链 情境植入
下载PDF
从位置敏感看社会行为格式“像+NP”在会话中的认识调节功能 被引量:9
17
作者 姚双云 田蜜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7-362,共16页
本文突破静态的单句视角,结合位置敏感语法,深入考察社会行为格式“像+NP”在自然会话中的认识调节功能。文章首先讨论“像+NP”中固定成分“像”的词性演变,归纳出三种相应的话语模式;然后考察其序列环境中的倾向性位置分布;最后结合... 本文突破静态的单句视角,结合位置敏感语法,深入考察社会行为格式“像+NP”在自然会话中的认识调节功能。文章首先讨论“像+NP”中固定成分“像”的词性演变,归纳出三种相应的话语模式;然后考察其序列环境中的倾向性位置分布;最后结合交际双方认识状态的差异,从序列特定和位置敏感的角度探析“像+NP”格式的互动功能。研究表明,现代汉语中的“像”经历了“衔接描摹客体→举例援证话语→重拾话题身份”的演变过程,在交际中分别用作描摹动词、举例引介词与话题标记。由于受到位置分布和交际双方认识状态的双重影响,“像+NP”格式在会话中分别具备消减认识级差、调控认识权限和凸显认识独立等互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敏感语法 “像+NP” 社会行为格式 认识状态
原文传递
交际互动、社会行为和对会话序列位置敏感的语法——《日常言谈中的语法:如何构建回应行为》述评 被引量:6
18
作者 乐耀 《语言学论丛》 2019年第2期336-362,共27页
文章分别从作者的背景、研究的缘起和各章主要内容等方面对Thompson等2015年合著出版的《日常言谈中的语法:如何构建回应行为》(Grammar in Everyday Talk:Building Responsive Actions)一书做了详细介绍。并且从语法研究的社会互动观... 文章分别从作者的背景、研究的缘起和各章主要内容等方面对Thompson等2015年合著出版的《日常言谈中的语法:如何构建回应行为》(Grammar in Everyday Talk:Building Responsive Actions)一书做了详细介绍。并且从语法研究的社会互动观、对会话序列位置敏感的语法观和注重言谈交际过程研究等方面评价了该书的理论贡献。最后通过对近些年来汉语互动语言学领域相关研究的简介,总结了该书在研究方法和范式上给予汉语语言学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格式 社会行为 言谈互动 对序列位置敏感的语法述评
原文传递
Teaching Syntactic Relations:A Cognitive Semiotic Perspective 被引量:1
19
作者 Ghsoon Reda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17年第2期1-21,共21页
This paper suggests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teaching syntactic relations to foreign students of English Linguistics using insights from Cognitive Grammar as developed in Langacker(e.g.1987,1991,1999) and elaborated on... This paper suggests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teaching syntactic relations to foreign students of English Linguistics using insights from Cognitive Grammar as developed in Langacker(e.g.1987,1991,1999) and elaborated on in Radden and Dirven(2007). The model deals with syntactic relations as participants in a prototypically structured network of events, radiating out from the experiential action chain schema(a skeletal concept of force dynamics involved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ntities)(see Langacker, 1999). This involves dealing with syntactic relations as meaning-making tools that collaborate with the verb in a regular manner manipulating the prototypical schema. The aim is to draw attention to the need to add a cognitive semiotic dimension to the teaching of sentence structure. Such a dimension exposes learners to the cognitive factors behind grammatical meaning making and may, therefore, result 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structure and use on the part of learners who can become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on chain SCHEMA COGNITIVE grammar FIGURE-GROUND perception event SCHEMAS SYNTACTIC relations
原文传递
论意向性理论对枝语法中“詞”“辞”认定的影响
20
作者 许宗华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5-243,共9页
日本著名语言学家時枝誠記站在他所倡导的语言观———语言过程说的立场上,根据是否具有概念过程,将日语单词分为“詞”“辞”两大类,这种分类的哲学基础是意向性理论,“詞”“辞”分别对应于意向性结构中的意向对象和意向作用。尤其是... 日本著名语言学家時枝誠記站在他所倡导的语言观———语言过程说的立场上,根据是否具有概念过程,将日语单词分为“詞”“辞”两大类,这种分类的哲学基础是意向性理论,“詞”“辞”分别对应于意向性结构中的意向对象和意向作用。尤其是他对“詞”“辞”外延的界定完全受到了该理论的影响。“詞”“辞”是否连续之争,本质上是“詞”“辞”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枝语法 意向作用 意向对象 “词” “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