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6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abolic disturbance and phytochemical changes in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and possible action mode of andrographolide
1
作者 Netiya Karaket Nuchada Maneejantra +3 位作者 Patoomratana Tuchinda Jirapna Kunapin Choowong Auesukaree Kanyaratt Supaibulwatana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8年第2期85-91,共7页
Objec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ibberellic acid(GA_3) and its inhibitor paclobutrazol(PBZ)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their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n 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 Wall. ex Nees, and to clarify... Objec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ibberellic acid(GA_3) and its inhibitor paclobutrazol(PBZ)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their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n 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 Wall. ex Nees, and to clarify action mode of andrographolide.Method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was extracted by sequential extraction with hexane, dichloromethane, ethyl acetate and methanol, respectively. Andrographolide and its derivatives were evaluated by HPLC. Moreover, the metabolic profiling was analyzed by GC-MS. Inhibitory effect of crude extracts was tested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using agar well diffusion method. Mode of action was tested against mutant yeast by spotting assay. Andrographolide were tested for their mode of action against eukaryotes. Rsults: Among different solvents, dichloromethane gave the highest yield of crude(3.58% DW), with the highest andrographolide content(8.3 mg/g DW). The effect of plant hormone(10 mg/L GA_3 or PBZ) on phytochemical variations and bioactivity of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was demonstrated. It was found that PBZ promoted sesquiterpene compounds about 3.5 times over than GA_3 treatment. But inhibitory effect of extracts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was highest in GA_3 treated plants; andrographolide and 14-deoxy-11,12-didehydroandrographolide cont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water or PBZ.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11 strains involving in ergosterol biosynthesis, V-ATPase activity and homeostasis, and superoxide detoxification process. In this regard, andrographolide might cause the damage on the lipid bilayer of yeast cell and plasma membrane by interfering ergosterol biosynthesis.Conclusions: It is found that GA_3 promotes andrographolide and 14-deoxy-11,12-didehydroandrographolide content while PBZ promotes sesquiterpene content. Andrographolide might cause the damage on the lipid bilayer of yeast cell and plasma membrane by interfering ergosterol biosynthesis. It might also affect mitochondria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lea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ROS, which can further harm cell organelles. However, the library screening is the first step to investigate mode of action of andrographol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ANDROGRAPHOLIDE Cell elicitation Gibberellic acid PACLOBUTRAZOL mode of action
下载PDF
Synthesis, bioactivity, action mode and 3D-QSAR of novel anthranilic diamide derivatives 被引量:4
2
作者 Weijie Liu Jiao Li +5 位作者 Kai He Fangfang Huang Yi Ma Yuxin Li Qingshan Li Fengbo X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417-420,共4页
To study the pesticide effect, action mod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SARs) of anthranilic diamide insecticide and screen highly active pesticides, novel anthranilic diamide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Bioass... To study the pesticide effect, action mod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SARs) of anthranilic diamide insecticide and screen highly active pesticides, novel anthranilic diamide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Bioassays indicated that all of the title compounds displayed 100% mortality against diamondback moth and oriental armyworm at 100 mg/L, among which 12 v and 12 w showed 100% insecticidal acitvity at 5 mg/L. Surprisingly compound 12 w exhibited better insecticidal acitvity than commercialized chlorantraniliprole against Pyrausta nubilalis (0.1 mg/L) and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2 mg/L). 3 D-QSAR and SARs statist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itle compounds with R^2 fixed as methoxy had the highest probability possessing high activity. The calcium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s on neurons revealed that E series compounds containing pyrazinyl may have a molecular target different from caffeine on ryanodine receptors rather than the 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 present on cytomembr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hranilic DIAMIDE RYANODINE RECEPTOR INSECTICIDE action mode 3D-QSAR
原文传递
The Toxicity, Persistence and Mode of Actions of Selected Botanical Pesticides in Africa against Insect Pests in Common Beans, P. vulgaris: A Review 被引量:2
3
作者 Nelson Mpumi Kelvin Mtei +1 位作者 Revocatus Machunda Patrick A. Ndakidemi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6年第1期138-151,共14页
Common beans are affected by many insect pests such as bean leaf beetle, aphids, legume pod borer and bean beetles. Traditional and cultural practices such as site selection, crop rotation, intercropping and seed sele... Common beans are affected by many insect pests such as bean leaf beetle, aphids, legume pod borer and bean beetles. Traditional and cultural practices such as site selection, crop rotation, intercropping and seed selection, sowing date are used to reduce the infestation of insect pests of common beans in the field and in storage rooms. Natural enemies such as predators, parasitoids and pathogens can control the insect pests. Synthetic pesticides such as cypermethion, carbaryl, and lambda-cyhalothrin have reported to be effective, but are toxic to people, destroy natural enemies and contaminate the environment. Botanical pesticides are the promising alternatives. This review paper explains toxicity, persistence and mode of actions of active ingredients of botanical pesticides. Rotenone from T. vogelii has the oral lethal dose (LD<sub>50</sub>) of 132 - 1500 mg/kg to mammals. It delays the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in mitochondria of the insects and limits the cellular energy production. Azadirachtin is antifeedant and growth disruptor of insects. It has low toxicity to mammals. The oral LD<sub>50</sub> in mammals is greater than 3540 mg/kg. Azadirachtin displays strong effects on chemoreceptors of the insects. Pyrethrins are axonic poisons and have repellent effects to insects. It is less toxic to mammals with the LD<sub>50</sub> of about 1500 mg/Kg. It attacks the nervous systems of insects. Sesquiterpene lactones from T. diversifolia,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 from Lantana camara, Vernodalin, Vernodalol and Epivernodalol from V. amygdalina have repellent and feeding deterrents chemicals which discourage the insects from feeding the crop. Most active ingredients of botanical pesticides have short life span in th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XICITY PERSISTENCE Botanical Pesticides mode of actions Half Life
下载PDF
Heparin-induced extracorporeal LDL-precipitation(HELP):Mode of action, safety and clinical experience(3)
4
作者 P.Schuff-Werner 《中国血液净化》 2002年第4期1-3,共3页
  Safe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HELP procedure   Compared to standard plasma exchange, HELP-apheresis is much better tolerated, primarily be-cause heparin rather than citrate is used for anti-coagulation and t...   Safe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HELP procedure   Compared to standard plasma exchange, HELP-apheresis is much better tolerated, primarily be-cause heparin rather than citrate is used for anti-coagulation and therefore problems due to hypercalce-mia do not play a r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L mode of action safety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HELP Heparin-induced extracorporeal LDL-precipitation
下载PDF
再生微粉性能激活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昆林 孟维琦 +4 位作者 申景涛 胡明文 王晓杰 龙广成 曾晓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108,共13页
再生微粉是以混凝土、砖瓦等为主要成分的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过程中产生的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其主要化学组成与粉煤灰类似,具有一定的潜在活性。将再生微粉作为掺合料使用,可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利... 再生微粉是以混凝土、砖瓦等为主要成分的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过程中产生的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其主要化学组成与粉煤灰类似,具有一定的潜在活性。将再生微粉作为掺合料使用,可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再生微粉具有组成复杂、需水量大、活性指数低等特点,直接作为掺合料使用不利于砂浆或混凝土的性能,但再生微粉中SiO_(2)、CaO和Al_(2)O_(3)含量均较高,具有较好的活性潜质,经过适当的技术处理后可以有效激发其活性,提高利用效率。目前再生微粉主要激活方式有物理激活、化学激活和热激活。热激活可以燃尽再生微粉中的有机物杂质,改变部分物质组成,从而激发其活性;物理激活通过机械力增大了再生微粉的比表面积,从而提高了再生微粉活性;化学激活主要通过加入碱性激发剂等提供碱性环境或提供可参与反应的离子,从而促进水化程度提高再生微粉活性。相关学者对再生微粉的活性激发方法及其在砂浆和混凝土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对再生微粉的应用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基于已有文献资料,对再生微粉的物理性能、化学组成、激活方式、激活机理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分析了目前再生微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以期为再生微粉的高品质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再生微粉 激活方式 作用机理 应用现状
下载PDF
基于措施优先级的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结直肠术手术部位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6
作者 吴红曼 赖静敏 +7 位作者 陈乐陶 付陈超 汤紫媛 周凤 曾翠 曾烂漫 任南 黄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1-888,共8页
目的评估结直肠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防控措施执行的过程风险,探讨基于措施优先级的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基于措施优先级的FMEA评估结直肠手术后SSI防控措施执行的整个流程,对是否采取优化措施进行优先级排... 目的评估结直肠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防控措施执行的过程风险,探讨基于措施优先级的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基于措施优先级的FMEA评估结直肠手术后SSI防控措施执行的整个流程,对是否采取优化措施进行优先级排序,比较FMEA实施前后结直肠手术SSI防控措施依从项达标率、SSI发病率。结果评估后SSI高优先级防控措施7项,中优先级22项,对中优先级措施加强控制,重点对高优先级措施制定进一步的预防和可探测措施。改进后再评价结果显示,7项高优先级措施降至中优先级;16项中优先级措施降至低优先级。SSI防控措施执行达标率由77.15%(2566/3326)提高至92.47%(3096/3348),SSI发病率由6.04%(58/960)降至2.54%(60/2364)。结论运用基于措施优先级的FMEA可对结直肠手术SSI防控过程进行有效风险评估,并结合现状针对性采用预防性风险控制措施,可降低结直肠手术SSI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感染预防与控制 措施优先级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风险管理
下载PDF
杂草对9类常用不同作用机制除草剂的非靶标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马红 王月超 +3 位作者 孙莹 高红 陶波 韩玉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3,共9页
除草剂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便利,但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或相同机制的除草剂也引发了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问题。抗性杂草种类逐渐增加,抗性形成机制复杂,导致农田杂草的治理难度增加。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机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除草剂... 除草剂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便利,但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或相同机制的除草剂也引发了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问题。抗性杂草种类逐渐增加,抗性形成机制复杂,导致农田杂草的治理难度增加。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机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除草剂靶标位点基因的突变或过量表达导致的靶标抗性,另一种是杂草对除草剂吸收、转运、固存和代谢等一个或多个生理过程发生变化导致的非靶标抗性。本文综述了杂草对9类不同作用方式除草剂的非靶标抗性机制的生理、生化和分子基础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抗性杂草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 除草剂 作用方式 非靶标抗性 抗性机制
下载PDF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理论逻辑、行动框架与模式划分
8
作者 焦豪 王林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30,共14页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取决于其平台架构设计和治理规则的有效匹配。基于平台的治理规则和治理架构之间的动态镜像关系,从理论逻辑、行动框架和模式划分等方面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首先,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取决于其平台架构设计和治理规则的有效匹配。基于平台的治理规则和治理架构之间的动态镜像关系,从理论逻辑、行动框架和模式划分等方面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首先,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是平台所有者基于治理架构设计创建规则来管理平台参与者的一系列活动组合。在治理过程中,治理主体主要面临着决策权集中与分散的平衡、平台边界开放与封闭的取舍两个关键问题;其次,治理主体、治理目标、治理架构和治理规则是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的四个基本要素,四者相互作用共同组成实现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行动框架;最后,基于平台决策权分散还是集中,以及平台边界是封闭还是开放两个维度,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可以划分为专断型治理、引导型治理、合约型治理和自由型治理四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 治理 理论逻辑 行动框架 模式划分
下载PDF
基于“问-思-辨-行”的智慧化振动理论课程建设
9
作者 王乐 王慧 杨智春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3期23-26,共4页
以提升学生对振动理论的理解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结合“互联网+教育”技术,建设有趣易用的智慧化教学资源——含网页程序及微信小程序的互动虚拟实验平台,解决传统课堂缺乏对振动现象的全面展示、学生难以开展振动现象的自主探... 以提升学生对振动理论的理解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结合“互联网+教育”技术,建设有趣易用的智慧化教学资源——含网页程序及微信小程序的互动虚拟实验平台,解决传统课堂缺乏对振动现象的全面展示、学生难以开展振动现象的自主探索等问题。进一步结合工程实践及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提出学生深度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度融合课程思政及工程实践的“问-思-辨-行”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作用,促进对学生处理振动问题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飞行器振动理论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氛围活跃,学生各项考核成绩均稳步提升,尤其是考核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作业成绩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智慧化教学 互动虚拟实验 “问-思-辨-行”教学模式 振动理论
下载PDF
基于动作捕捉系统的三维角色动作设计教学实践
10
作者 麻佳琳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7期176-178,共3页
近些年,各种先进技术层出不穷,推动各领域实现创新发展,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三维动作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三维角色动作设计作为动画制作非常重要的一环,自然也受到高度关注。高校作为三维动画人才培养... 近些年,各种先进技术层出不穷,推动各领域实现创新发展,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三维动作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三维角色动作设计作为动画制作非常重要的一环,自然也受到高度关注。高校作为三维动画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肩负起人才培养重任,但从高校如今的三维角色动作设计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导致具体的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动作捕捉系统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三维动作设计类课程教师应充分认知该系统的价值,并将其巧妙地引入到三维角色动作设计教学中,突破教学的局限性,提升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捕捉系统 三维角色动作设计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一种内切-1,3-岩藻聚糖酶的乳酸菌表达及性质
11
作者 李新雨 陈广宁 +3 位作者 申晶晶 陈环环 薛长湖 常耀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7-175,共9页
岩藻聚糖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潜力的多糖,具备多种生理活性。内切-1,3-岩藻聚糖酶是岩藻寡糖制备的关键工具。然而,作用方式清晰的食品工业用岩藻聚糖酶的缺乏阻碍了该类酶的应用。本研究旨在获得来源于GH174家族的食品工业用内切-1,3-... 岩藻聚糖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潜力的多糖,具备多种生理活性。内切-1,3-岩藻聚糖酶是岩藻寡糖制备的关键工具。然而,作用方式清晰的食品工业用岩藻聚糖酶的缺乏阻碍了该类酶的应用。本研究旨在获得来源于GH174家族的食品工业用内切-1,3-岩藻聚糖酶Fun174Sb,并探究其作用方式。利用乳酸菌表达系统实现了一种内切-1,3-岩藻聚糖酶Fun174Sb的异源表达。结果显示,Fun174Sb对于来源于土耳其刺参的岩藻聚糖(Ht-FUC)具有降解能力,酶活性为1.90 U/mg。该酶在35~50°C、pH 7.5~8.5条件下显示出较高的活性,且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及pH稳定性。通过超高效凝胶排阻色谱串联质谱以及核磁共振技术阐明了Fun174Sb的酶解产物中主要寡糖的结构,从而推断出Fun174Sb切割Ht-FUC的Fucp2(OSO_(3)^(−))与Fucp2,4(OSO_(3)^(−))之间的α-1,3-糖苷键。研究表明,乳酸菌表达的Fun174Sb具有良好的生化性质以及清晰的作用方式。本研究为作用方式清晰的食品级岩藻聚糖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聚糖酶 乳酸菌 刺参 克隆表达 生化性质 作用方式
下载PDF
熏蒸剂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静怡 王鑫 +4 位作者 李园 方文生 曹坳程 颜冬冬 王秋霞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对溴甲烷、氯化苦、棉隆、1,3-二氯丙烯、威百亩、二甲基二硫、异硫氰酸烯丙酯、异硫氰酸甲酯、碘甲烷、硫酰氟、磷化铝等常见熏蒸剂的作用机制从不同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与分类,以期为熏蒸剂的研发和使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熏蒸剂 土壤熏蒸 仓储熏蒸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知信行模式的3H护理联合自我清洁间歇导尿术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干预效果
13
作者 陈玉燕 许绵绵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1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采取知信行模式的3H护理联合自我清洁间歇导尿术干预后的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22年5月—2023年6月开展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及留置导尿,观察组予以知信行模式... 目的观察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采取知信行模式的3H护理联合自我清洁间歇导尿术干预后的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22年5月—2023年6月开展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及留置导尿,观察组予以知信行模式的3H护理和自我清洁间歇导尿术联合干预方案。基于膀胱功能、留置尿管舒适度、情绪状态、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出院时,两组膀胱压力、最大膀胱容量较术后1 d均提高,膀胱残余尿量均减少(P<0.05),观察组膀胱压力、膀胱最大容量较对照组更高,膀胱残余尿量较对照组更少(均P<0.05)。干预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较干预前均减少(P<0.05),且观察组HAMA、HAMD得分较对照组更低(均P<0.05)。比较两组留置尿管舒适度分级,观察组0度(无不适)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较干预前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WHOQOL-BREF得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采取知信行模式的3H护理联合自我清洁间歇导尿术干预后可明显改善膀胱功能,提高留置尿管期间舒适度,缓解负性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电切术 知信行模式 3H护理 自我清洁间歇导尿术
下载PDF
水环境样品体外生物测试效应触发值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硕 韩颖楠 +1 位作者 李娜 马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0,共14页
水环境样品综合毒性的体外生物测试可以直接获得水环境中众多污染物共存状态下的生物毒害信息,已成为水环境污染评估和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目前没有用于判定水质优劣的毒性效应限值标准,导致其很难被用于水质管理。为此,越来越... 水环境样品综合毒性的体外生物测试可以直接获得水环境中众多污染物共存状态下的生物毒害信息,已成为水环境污染评估和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目前没有用于判定水质优劣的毒性效应限值标准,导致其很难被用于水质管理。为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推导体外生物测试的效应触发值(effect-based trigger value,EBT)。本文综述了EBT建立的背景和推导原则,并总结了以健康保护为目标和以生态保护为目标的多种EBT推导方法,其中针对饮用水水质的EBT以保护人体健康为前提,主要基于每日容许摄入量(allowable daily intake,ADI)、体内安全浓度、癌症发病率增加10%的每日剂量(TD10)和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EQS)中的水质指导值(guideline value,GV)推导,针对地表水的EBT以生态保护为目标,依据地表水EQS中的GV值和物种敏感度分布(SSD)曲线中的第5个百分位数的危险浓度(hazardous concentration,HC5)推导。本文系统比较了不同方法推导出的体外生物测试EBT值和特征,总结了EBT在水环境中的应用,以期为高通量体外生物测试用于水质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应触发值 体外生物测试 毒作用模式 内分泌干扰效应 遗传毒性 基线毒性
下载PDF
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卵巢早衰的机制
15
作者 刘艳艳 马园园 +1 位作者 黄向华 张敬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764-2773,共10页
背景:已经有大量细胞及动物实验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改善卵巢功能的作用,部分临床试验也已完成并初步证实了其有效性,为卵巢早衰女性带来了希望。目的:总结并分析近年来关于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卵巢早衰的机制、研究进展及相关... 背景:已经有大量细胞及动物实验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改善卵巢功能的作用,部分临床试验也已完成并初步证实了其有效性,为卵巢早衰女性带来了希望。目的:总结并分析近年来关于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卵巢早衰的机制、研究进展及相关临床试验,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卵巢早衰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间充质干细胞,卵巢早衰”及“mesenchymal stem cells,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分别作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库及PubMed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7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目前常用于治疗卵巢早衰的间充质干细胞种类有7类,分别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经血间充质干细胞、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羊水间充质干细胞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涉及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凋亡促进增殖、抗炎及抑制氧化应激、归巢、促血管生成、抗纤维化、旁分泌、免疫调节、自噬及改善微环境。细胞和动物实验均表明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各种机制对卵巢早衰有较好的干预效果,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卵巢早衰的进展。如果将来能成功运用于临床,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来自心理及生理上的痛苦。但目前临床研究因干细胞来源伦理、具体给药方式及剂量、是否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等方面缺乏全面且准确的证据,故在未来仍需进行深入探讨,同时远期安全性也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早衰 间充质干细胞 颗粒细胞 卵泡 机制 作用方式 临床试验 诊疗
下载PDF
端板攻丝高强度螺栓连接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16
作者 刘忠陪 卢倍嵘 +3 位作者 吕伟荣 邓伟杰 刘梦洋 马素静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40,共11页
对10.9S级M16、M20高强度螺栓和Q345B端板攻丝连接与传统高强度螺栓连接受力性能进行试验对比,研究了其在单向受拉、单向受剪以及拉-剪复合受力状态下的破坏形态、受力机理和极限承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单向受拉时,极限承载能力和变形... 对10.9S级M16、M20高强度螺栓和Q345B端板攻丝连接与传统高强度螺栓连接受力性能进行试验对比,研究了其在单向受拉、单向受剪以及拉-剪复合受力状态下的破坏形态、受力机理和极限承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单向受拉时,极限承载能力和变形与传统连接方式基本一致;单向受剪时,即使是厚径比为0.8的M20螺栓,仍可实现栓杆剪断,而端板攻丝孔内牙体无明显变形破坏且攻丝连接件形式早期滑移量明显较小;拉-剪复合受力时,随着拉剪比从0.58增大到1.73,破坏形态由剪切破坏转变为受拉破坏。因此,为确保端板攻丝牙体无明显破坏,应考虑螺栓与板厚的合理设计,建议M20螺栓在单向受拉和拉-剪复合受力时厚径比不小于0.9d,3种受力状态下高强度螺栓端板攻丝连接方式的承载力与传统连接方式基本一致。试验结果分析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螺栓 连接节点 端板攻丝 破坏模式 拉-剪复合受力
下载PDF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陈大龙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4期85-87,90,共4页
探讨了中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的现状及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分析了传统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制图理解的局限性,讨论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在该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机械制图课程 行动导向 教学模式 中职院校
下载PDF
知信行模式在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姜凤雅 潘丽萍 李晨艳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3期135-137,141,共4页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应用知信行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丹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知信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自我...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应用知信行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丹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知信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予知信行护理模式,能够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并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知信行模式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昆虫鱼尼丁受体结构功能及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19
作者 马舒玥 HADIATULLAH Hadiatullah +1 位作者 王纹岚 尉迟之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45,共12页
双酰胺类杀虫剂可用于控制包括鳞翅目、鞘翅目等在内的多种重要农业害虫,作用机制新颖且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低毒,已成为目前全世界销量最高的杀虫剂品种之一。近期在抗性昆虫种群里发现的突变大幅降低了其效能,对各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 双酰胺类杀虫剂可用于控制包括鳞翅目、鞘翅目等在内的多种重要农业害虫,作用机制新颖且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低毒,已成为目前全世界销量最高的杀虫剂品种之一。近期在抗性昆虫种群里发现的突变大幅降低了其效能,对各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双酰胺类杀虫剂的分子靶标鱼尼丁受体作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新型热点靶标被广泛研究。本文总结了昆虫鱼尼丁受体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的最新发现,包括1)双酰胺类杀虫剂在昆虫鱼尼丁受体上的结合位点和作用方式;2)抗性突变对靶标结构功能的影响;3)双酰胺类杀虫剂结合位点以外的潜在新作用位点;4)传统和新作用位点在靶标和非靶标生物鱼尼丁受体上的结构差异,并对基于鱼尼丁受体结构的新一代绿色杀虫剂设计开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尼丁受体 双酰胺类杀虫剂 作用机制 抗性
下载PDF
行为干预视角下的可持续行为设计模式研究——以垃圾分类回收为例
20
作者 赖铭 萧嘉欣 罗名君 《工业工程设计》 2024年第3期1-8,55,共9页
以垃圾分类回收为例,运用行为干预理论和福格行为模型(Fogg Behavior Model,简称FBM),探究行为干预视角下的可持续行为设计模式,助力社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策略,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利用访谈法、观察法、... 以垃圾分类回收为例,运用行为干预理论和福格行为模型(Fogg Behavior Model,简称FBM),探究行为干预视角下的可持续行为设计模式,助力社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策略,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利用访谈法、观察法、工作坊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三角互证。参与式行动研究的结果表明,人们受到外部设计干预时会表现出直线型、依赖型、迂回型和静态型等4种不同的行为特征,结合FBM行为模型后,提出了适用于社区分类回收的行为设计策略。通过对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为干预视角的可持续行为设计模式,更真实地反映了人群的行为特征,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可持续行为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干预 设计模式 可持续行为设计 FBM行为模型 行动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