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调控Th17/Treg平衡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金凤 黄海量 +3 位作者 刘杰 王枫 刘晓庆 马腾茂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3-768,共6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能引起对称性多关节病变的慢性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是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失调,故重构Th17/Treg平衡可能是RA治疗的新策略。中药治疗RA具有整体性和多靶点、多环节...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能引起对称性多关节病变的慢性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是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失调,故重构Th17/Treg平衡可能是RA治疗的新策略。中药治疗RA具有整体性和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等显著优势。本文就近5年中药调控Th17/Treg平衡治疗RA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后发现,黄酮类、生物碱类和萜类等中药有效成分/部位在调控Th17/Treg平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药复方可通过发挥祛风、除湿、化瘀、通络、止痛、散寒、扶正等功效来干预Th17/Treg平衡;中药外治效果明显,可作为临床治疗RA的辅助手段;相关作用机制包括调节炎症因子产生、调控转录因子表达和干预信号通路激活等。但现有研究存在机制研究不深入、临床研究少、中药外治研究有限、缺少联合治疗研究的不足,有待后续研究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中药有效成分/部位 中药复方 中药外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的六味地黄方活性组分LWD-b抗补体作用的发现与验证
2
作者 林颖 韩露 +3 位作者 高圣乔 罗丹 肖智勇 周文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8-177,共10页
目的 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与验证六味地黄方活性组分的抗补体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 人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用DMEM/F12高糖培养基培养,分为细胞对照、六味地黄苷糖LW-AFC、寡糖组分CA-30、多糖组分LWB-B和糖苷组分LWD-b组... 目的 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与验证六味地黄方活性组分的抗补体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 人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用DMEM/F12高糖培养基培养,分为细胞对照、六味地黄苷糖LW-AFC、寡糖组分CA-30、多糖组分LWB-B和糖苷组分LWD-b组(终浓度均为100 mg·L^(-1)),培养6 h后用L1000技术采集细胞转录组数据,采用Cosine相似度算法和特征方向法对各组转录组数据进行相似性比对和差异表达分析,采用基因富集分析算法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测定补体通路基因C3和C5 m RNA表达。采用基于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实验测定相对溶血率,观察LWAFC,CA-30,LWB-B和LWD-b(终浓度均为1,10和100 mg·L^(-1))及LWD-b中各主要成分莫诺苷、芍药苷、獐牙菜苷、马钱苷、马钱苷酸和丹皮酚原苷(终浓度均为1和100μmol·L^(-1))的抗补体活性。采用补体成分(C1q,C2,C3,C4,C5和C9)缺失血清法测定LWD-b的补体作用靶点。结果 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LWD-b下调的基因显著富集于补体级联激活通路(P<0.01),而LW-AFC,CA-30和LWB-B此作用不明显。RT-qPCR结果表明,与细胞对照组相比,LWD-b 100 mg·L^(-1)组补体C3和C5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抗补体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与补体组相比,LWD-b各浓度组及LW-AFC 10和100 mg·L^(-1)组相对溶血率均明显降低(P<0.01),但仅LWD-b组相对溶血抑制率>20%,提示LWD-b具有抗补体活性,LW-AFC,CA-30和LWB-B此作用不明显。LWD-b中主要成分的抗补体活性筛选结果表明,与补体组相比,莫诺苷1和100μmol·L^(-1)组及芍药苷100μmol·L^(-1)组相对溶血率均明显降低(P<0.01),且相对溶血抑制率均>20%;獐牙菜苷、马钱苷、马钱苷酸和丹皮酚原苷组相对溶血率虽也明显降低(P<0.01),但其相对溶血抑制率均<20%;提示莫诺苷和芍药苷具有显著抗补体活性,而其余成分抗补体活性较弱。补体成分缺失血清法测定结果表明,分别与补体C1q,C2,C3,C5和C9缺失血清组相比,LWD-b 100 mg·L^(-1)处理后相对溶血率变化均<5%,提示LWD-b降低溶血能力与其作用于上述补体成分相关。结论 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并验证了六味地黄方活性组分LWD-b具有抗补体激活作用,莫诺苷和芍药苷可能是其发挥该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LWD-b可能通过作用于补体成分C1q,C2,C3,C5和C9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方 活性组分 LWD-b 补体系统 溶血实验 转录组数据分析
下载PDF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麝香及其复方配伍的肠吸收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志 冯年平 +1 位作者 叶贝妮 孟琮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6期101-106,共6页
目的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麝香及其复方配伍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法,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P-糖蛋白(P-gp)等因素对麝香及西黄方活性组分的吸收变化情况。结果麝香酮、醋酸辛酯及胆酸在整个... 目的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麝香及其复方配伍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法,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P-糖蛋白(P-gp)等因素对麝香及西黄方活性组分的吸收变化情况。结果麝香酮、醋酸辛酯及胆酸在整个肠段均有吸收,复方配伍后麝香酮在十二指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吸收系数(Papp)显著增加(P<0.05)。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麝香酮的Ka、Pa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麝香酮的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转运过程不受P-gp的影响。而醋酸辛酯、胆酸的Ka和Papp值随着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提示醋酸辛酯、胆酸在机体内存在类似主动转运或促进扩散的转运机制,但不受P-gp的影响。pH对麝香单味药及复方配伍后的吸收无显著影响,当pH为7.8时,醋酸辛酯、胆酸的Ka、Papp值显著降低,且与pH为5.4、6.8时有差异(P<0.05)。结论麝香酮、醋酸辛酯、胆酸具有广泛的吸收窗,甚至在结肠也有良好吸收;配伍对麝香酮的大鼠肠吸收特性有一定影响,较麝香单味药而言,复方配伍后麝香酮在小肠中的吸收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 西黄方活性组分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肠吸收
下载PDF
配方施肥对杜仲雄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昌勇 李钦 +1 位作者 杜红岩 朱景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9-34,共6页
为了研究氮N、磷P、钾K对杜仲雄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采用正交旋转设计进行不同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N、P、K肥对杜仲雄花中京尼平苷酸(GPA)、绿原酸(CA)、桃叶珊瑚甙(AU)三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为N>K>P;通过比较、... 为了研究氮N、磷P、钾K对杜仲雄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采用正交旋转设计进行不同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N、P、K肥对杜仲雄花中京尼平苷酸(GPA)、绿原酸(CA)、桃叶珊瑚甙(AU)三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为N>K>P;通过比较、寻优、筛选,京尼平苷酸(GPA)、绿原酸(CA)、桃叶珊瑚甙(AU)的总量≥1.76%,京尼平苷酸(GPA)含量≥0.55%,绿原酸(CA)含量≥0.47%,桃叶珊瑚甙(AU)含量≥0.76%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氮肥0.917~0.952 kg/株,磷肥1.470~1.634 kg/株,钾肥1.290~1.389 kg/株,N、P、K的用量比例为N∶P∶K=1∶1.66∶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配方施肥 正交旋转设计 雄花活性成分
下载PDF
淫藤骨痹康方中7种活性成分的大孔树脂静态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元清 罗堃 +3 位作者 李顺祥 严建业 黄丹 徐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24-1429,共6页
目的考察淫藤骨痹康方(淫羊藿、白芍、丹参、枳壳、当归等)中7种活性成分的大孔树脂静态吸附解吸附性能。方法采用Topsis法综合评价大孔树脂对原儿茶醛、芍药苷、阿魏酸、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淫羊藿苷的吸附量与解吸附率的影响... 目的考察淫藤骨痹康方(淫羊藿、白芍、丹参、枳壳、当归等)中7种活性成分的大孔树脂静态吸附解吸附性能。方法采用Topsis法综合评价大孔树脂对原儿茶醛、芍药苷、阿魏酸、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淫羊藿苷的吸附量与解吸附率的影响,优选大孔树脂的种类和适宜的pH值,绘制各成分的静态吸附曲线。结果 7种成分的综合吸附与解吸附率以HPD100大孔树脂为佳,样品的适宜pH值为5.0,均在1~2 h之间达到较大的吸附量,静态吸附曲线可用数学方程拟合。结论 HPD100树脂可用于淫藤骨痹康方中活性成分的吸附分离,动态吸附工艺有待进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藤骨痹康方 活性成分 大孔树脂 静态吸附
下载PDF
基于自噬调节评价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车琳琳 曹明明 +1 位作者 董婉茹 李冀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8期83-88,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少饮酒或不饮酒患者肝脏脂肪积累过多为特征的疾病。自噬是一种进化保守的细胞内降解功能,对肝内稳态有重要意义,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NAFLD的发生发展。本文基于自噬调节,从中药复方、中药粗提取物、中...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少饮酒或不饮酒患者肝脏脂肪积累过多为特征的疾病。自噬是一种进化保守的细胞内降解功能,对肝内稳态有重要意义,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NAFLD的发生发展。本文基于自噬调节,从中药复方、中药粗提取物、中药有效成分三方面综述其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发现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肝细胞自噬,抑制肝脏脂肪变性及NAFLD病情的发生发展,认为中药诱导肝细胞自噬可能是NAFLD的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最后,指出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和中医药学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希望为未来NAFLD的创新药物研究和治疗药物开发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自噬 中药复方 中药提取物 中药有效成分 综述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通脉方中三种活性成分
7
作者 朱东霞 谭梅英 詹利之 《海峡药学》 2017年第7期66-68,共3页
目的建立基于HPLC法的通脉方中三种化合物的同时测定方法,为活性导向的中药质量控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gilent Eclipse XDB C18为色谱柱,以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梯度程序为:0~10min,5%~15%A;10~20min,... 目的建立基于HPLC法的通脉方中三种化合物的同时测定方法,为活性导向的中药质量控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gilent Eclipse XDB C18为色谱柱,以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梯度程序为:0~10min,5%~15%A;10~20min,15%~20%A;20~40min,20%~30%B;40~50min,30%~40%A;50~60min,40%~5%A;流速1.0m L·min-1,柱温26℃,检测波长:254nm。结果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在24.19~38.06μg·m L-1、水仙苷在108.08~153.59μg·m L-1、巴马汀在19.52~31.51μg·m L-1之间,线性范围r2在0.9991~0.9993之间,精密度0.14%~0.17%,稳定性0.001%~0.010%,回收率97.82%~103.65%,10批通脉方供试品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7。结论该方法快速、高效、准确,针对性强,能够基于功效主治对通脉方进行质量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方 活性成分 HPLC
下载PDF
复方丹参方中主要活性成分的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淑明 李伟 +1 位作者 马晓慧 杨劲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9期3567-3570,共4页
复方丹参方是我国传统医药常用方剂之一,主要由丹参、三七和冰片三味药组成。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目前该方药及其制剂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随着研究的深入,复方丹参方的物质基础... 复方丹参方是我国传统医药常用方剂之一,主要由丹参、三七和冰片三味药组成。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目前该方药及其制剂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随着研究的深入,复方丹参方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逐渐明晰,对其主要成分的代谢产物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该文就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等9个主要成分的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阐明复方丹参方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方 活性成分 代谢产物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缓衰方对慢性肾脏病心肾保护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童童 王宇阳 +2 位作者 王倩 冒慧敏 占永立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0期2980-2986,共7页
目的:探讨缓衰方对慢性肾脏病(CKD)心肾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缓衰方中5味中药的有效活性成分并获得相应的预测靶点;通过GEO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和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检索与... 目的:探讨缓衰方对慢性肾脏病(CKD)心肾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缓衰方中5味中药的有效活性成分并获得相应的预测靶点;通过GEO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和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检索与CKD和心血管疾病(CVD)相关的靶点,并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映射取交集作为缓衰方对CKD患者心肾保护作用的关键靶点。基于String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并通过拓扑分析得到缓衰方对CKD患者心肾保护作用的核心靶点,基于autodock软件对缓衰方的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作分子对接,分析成分和靶点的结合能力。并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得到缓衰方有效活性成分105种,预测靶点135个,得到CKD疾病相关靶点1436个,CVD疾病相关靶点744个。共得到缓衰方对CKD心肾保护作用的关键靶点53个,拓扑分析得到核心靶点18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缓衰方的11个活性成分和10个核心靶点平均最低结合能为-6.58 kcal/mol,其中豆甾醇、槲皮素与PTGS2靶点蛋白结合能最高。共得到对氧含量的反应、细胞对药物的反应、循环系统中的血管过程等1275个GO富集结果和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等76条KEGG信号通路。结论:缓衰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途径实现对CKD的心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缓衰方 慢性肾脏病 心血管疾病 活性成分 靶点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浅谈复方丹参方的组成及药理药效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玥 《药品评价》 CAS 2020年第4期25-26,共2页
丹参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广泛应用。近年来,中医药研究者将丹参辅以三七、冰片,制成不同剂型的复方丹参制剂,如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本文分析了复方丹参方的不同活性成分,简述了药... 丹参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广泛应用。近年来,中医药研究者将丹参辅以三七、冰片,制成不同剂型的复方丹参制剂,如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本文分析了复方丹参方的不同活性成分,简述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为复方丹参方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方 心血管疾病 活性成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水性木器双组分白底漆配方设计及在定制实木家具中的应用
11
作者 戴志浩 《中国涂料》 CAS 2021年第9期69-76,共8页
水性木器双组分白底漆,广泛应用于实木家具领域,具有良好的封闭性,为了满足工厂生产需要,着重在树脂乳液的筛选、分散剂的筛选、pH值调节剂的筛选及固化剂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水性双组分 实木家具 配方设计 活化期
下载PDF
基于UHPLC-LTQ-Orbitrap-MS、GC-MS和UHPLC-QQQ-MS/MS技术的散寒化湿方化学成分轮廓分析
12
作者 王梦晓 姚晨思 +11 位作者 赵海誉 王维皓 张艳 罗珂珂 司南 边宝林 李涛 魏晓露 田孟尧 周严严 王宏洁 李敏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6066-6074,共9页
该研究采用定性定量质谱技术全面分析散寒化湿方药效成分,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奠定依据。采用UHPLC-LTQ-Orbitrap-MS与GC-MS技术分析鉴定了散寒化湿方中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采用UHPLC-QQQ-MS/MS技术同时测定散寒化湿方27个主要药效... 该研究采用定性定量质谱技术全面分析散寒化湿方药效成分,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奠定依据。采用UHPLC-LTQ-Orbitrap-MS与GC-MS技术分析鉴定了散寒化湿方中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采用UHPLC-QQQ-MS/MS技术同时测定散寒化湿方27个主要药效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从散寒化湿方中分析鉴定了308个主要化学成分,其中60个化合物经对照品比对,主要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香豆素类、三萜皂苷类、氨基酸类和核苷类等。GC-MS技术初步鉴定了52个挥发性化合物,其中γ-桉叶醇、β-桉叶醇为主要成分。液质定量结果表明,27个活性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所建立的方法稳定,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其中苦杏仁苷、紫花前胡苷、槟榔碱、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含量较高,可能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药效物质。综上所述,该研究系统、全面地表征了散寒化湿方药味所含主要化成分及模式,为散寒化湿方的药效机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寒化湿方 UHPLC-LTQ-Orbitrap-MS GC-MS 活性成分 UHPLC-QQQ-MS/MS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痛经宝优化方药效组分镇痛、抗炎效应评价及组分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伟 王绪颖 +3 位作者 陈彦 宋捷 张振海 贾晓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558-2562,共5页
目的:评价痛经宝优化方的镇痛、抗炎效应,分析其起镇痛、抗炎作用的药效组分。方法:将动物分为模型组、痛经宝颗粒组、痛经宝优化方不同组分组,采用缩宫素致小鼠痛经模型并结合模型小鼠血钙含量,子宫MDA,NO,PGE2的含量测定,评价痛经宝... 目的:评价痛经宝优化方的镇痛、抗炎效应,分析其起镇痛、抗炎作用的药效组分。方法:将动物分为模型组、痛经宝颗粒组、痛经宝优化方不同组分组,采用缩宫素致小鼠痛经模型并结合模型小鼠血钙含量,子宫MDA,NO,PGE2的含量测定,评价痛经宝优化方不同组分的镇痛、抗炎效应及产生的影响。结果:痛经宝优化方各组分可以延长痛经小鼠的痛经潜伏期,减少小鼠平均扭体次数,提高扭体抑制率,降低痛经模型小鼠的血钙含量及子宫中MDA,PGE2的含量,提高子宫中NO的含量。结论:痛经宝优化方各组分均具有镇痛、抗炎作用,不同组分在治疗痛经的多个环节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宝优化方 组分 镇痛 抗炎
原文传递
基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活性成分筛选的现状和问题 被引量:16
14
作者 黄财顺 向诚 +2 位作者 李宝才 孔靓 王怀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009-3014,共6页
为了探讨基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活性成分筛选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查阅了2003—2013年关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共涉及88个复方或单味药;共检测到血中移行成分970个,其中原型成分582个,代谢产物388个;鉴... 为了探讨基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活性成分筛选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查阅了2003—2013年关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共涉及88个复方或单味药;共检测到血中移行成分970个,其中原型成分582个,代谢产物388个;鉴定结构的原型成分270个,占入血原型成分的46.4%;鉴定结构的代谢产物为37个,占代谢产物的9.53%;80.37%的被鉴定结构的原型成分有活性报道。基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活性成分筛选有快速、准确、低成本、易操作、应用面广等优点,是一种高效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方法。但该方法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用现状还存在研究不规范、不系统、不深入、国际和产业推广度低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 活性成分筛选 原型成分 代谢产物 中药复方
原文传递
A New Strategy in Drug Design of Chinese Medicine:Theory,Method and Techniques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洪军 申丹 +1 位作者 许海玉 卢鹏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12年第11期803-806,共4页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process of Chinese medicine, with one notable feature, clinical application based,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which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medicine, from laboratory resea...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process of Chinese medicine, with one notable feature, clinical application based,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which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medicine, from laboratory research to clinics. Besides, compound prescription is another character. Therefor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D theori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we put forward a new strategy in drug design of Chinese medicine, which focuses on "combination- activity relationship (CAR)", taking prescription discovery, component identification and formula optimization as three key points to identify the drugs of high efficacy and low toxicity. The method of drug design of Chinese medicine includes: new prescription discovery based on clinical data and literature information, component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computing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as well as formula optimization based on system model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research framework and techniques of drug design of Chinese medicine, which embodies the R&D model of Chinese medicine, hoping to support the drug design of Chinese medicine theoretically and technolog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g design of Chinese medicine combination-activity relationship prescription discovery component identification formula optimization system modeling
原文传递
油炙淫羊藿对固本抗敏方中活性成分溶出的影响
16
作者 任原昕 赵瑞芝 王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29-3433,共5页
目的:通过考察固本抗敏方(GKF)中各药材炮制配伍后指标成分溶出变化考察炮制对配伍的影响。方法:采用Diamosil plus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毛... 目的:通过考察固本抗敏方(GKF)中各药材炮制配伍后指标成分溶出变化考察炮制对配伍的影响。方法:采用Diamosil plus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毛蕊异黄酮苷、淫羊藿苷、朝藿定C、毛蕊异黄酮检测波长为250 nm,6-姜酚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与单味药比较,配伍后复方中朝藿定C、毛蕊异黄酮、淫羊藿苷溶出量分别增加44.54%、37.54%、165.69%,6-姜酚溶出量减少48.49%,毛蕊异黄酮苷溶出量无明显变化;与配伍用生淫羊藿复方比较,配伍用油炙淫羊藿复方中毛蕊异黄酮苷、6-姜酚、朝藿定C溶出量分别显著增加80.33%、20.93%、27.48%,毛蕊异黄酮、淫羊藿苷溶出量无明显变化。结论:配伍是GKF增效的方式,油炙淫羊藿更有助于处方药效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固本抗敏方 配伍 炮制 溶出 活性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