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推拿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梁立安 陈文 +4 位作者 胡湘 杨文新 林周杰 陈尚杰 蒋垂刚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优选提高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 (VBI)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案 ,并探讨其治疗VBI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针推治疗组 (A组 )、针刺治疗组 (B组 )、推拿治疗组 (C组 )进行治疗对比观察 ,并采用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 目的 :优选提高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 (VBI)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案 ,并探讨其治疗VBI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针推治疗组 (A组 )、针刺治疗组 (B组 )、推拿治疗组 (C组 )进行治疗对比观察 ,并采用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治疗前后收缩期峰流速 (Vs)、舒张期末峰流速 (Vd)、平均峰流速 (Vm )以及血管搏动指数 (PI)。结果 :A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与C组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此外 ,A组左椎动脉 (LVA)、右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 (BA)的Vm、PI和血管弹性指数 (DI)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针推结合疗法对改善椎 基底动脉的Vm、PI、DI以及VBI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作用 ,且优于单纯针刺和推拿疗法 ,是目前治疗VBI的最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机理研究 结合治疗 针刺推拿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管搏动指数 经统计学处理 治疗前后 经颅多普勒 VBI 治疗组 峰流速 最佳方案 临床疗效 作用机理 对比观察 舒张期末 总有效率 左椎动脉 右椎动脉
下载PDF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5-HT_1和5-HT_2受体数量和结合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2
2
作者 孙华 张有志 +4 位作者 韩毳 张德昌 杜冠华 何维 聂惠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53-555,共3页
目的 :探讨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对抑郁症的调节作用。方法 :复制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 ,施以电针“百会”“足三里”穴治疗。采用美国GraphPadPrism 3 0 2专用统计软件 ,以非线性回归方法计算最大结合率 (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 (Kd... 目的 :探讨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对抑郁症的调节作用。方法 :复制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 ,施以电针“百会”“足三里”穴治疗。采用美国GraphPadPrism 3 0 2专用统计软件 ,以非线性回归方法计算最大结合率 (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 (Kd) ,推测 5 HT1A和 5 HT2A的受体数量与结合活性。结果 :(1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 5 HT1受体的Bmax值明显低于正常组 (P <0 0 1 ) ,电针可增加其Bmax值。 (2 )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 5 HT2 受体的Bmax值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 ,电针可降低其Bmax值 ;抑郁模型大鼠 5 HT2 受体的Kd也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电针治疗后Kd值也有所下降。结论 :5 HT受体功能不平衡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电针“百会”“足三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电针 百会 足三里 5-HT受体
下载PDF
以TCD观察针刺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40
3
作者 苏稼夫 周文强 +3 位作者 黄聪阳 庄垂加 阮传亮 武志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 :研究针刺不同的颈部穴位组对颈椎病椎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紊乱的干预作用。方法 :针刺不同的颈部穴位组 ,经穴组取大椎、风池、天柱 ,夹脊组取相应的夹脊穴 ,并通过经颅多普勒对针刺前后的血流速度进行观察。结果 :针刺对颈椎病椎 ... 目的 :研究针刺不同的颈部穴位组对颈椎病椎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紊乱的干预作用。方法 :针刺不同的颈部穴位组 ,经穴组取大椎、风池、天柱 ,夹脊组取相应的夹脊穴 ,并通过经颅多普勒对针刺前后的血流速度进行观察。结果 :针刺对颈椎病椎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状态有明显的即刻效应及近期疗效 ,针刺不同的颈部穴位导致的即刻效应有差异。结论 :针刺颈部不同的穴位组均能以双向调节的方式有效地改善椎动脉的供血强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针灸疗法 颈椎病 血流动力学 诊断标准
下载PDF
电针及天麻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陶陶 徐坚 +3 位作者 董佑忠 黄能慧 李玲 李诚秀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45-648,共4页
目的 :探讨电针及天麻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造成脑局灶性缺血 2h ,再灌注 2 4h。以HE染色 ,TUNEL标记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使用电针及天麻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针药... 目的 :探讨电针及天麻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造成脑局灶性缺血 2h ,再灌注 2 4h。以HE染色 ,TUNEL标记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使用电针及天麻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针药结合组显示神经元形态病理改变明显减轻 ,残存细胞率增加更明显 ,显著降低残存细胞中TUNEL阳性细胞的百分率。Bcl 2 /Bax的表达比例增加更显著。结论 :电针、天麻及二者结合有抗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凋亡 电针 相关蛋白 大鼠 TUNEL BAX表达 再灌注 降低
下载PDF
针刺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对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董勤 王萍 +3 位作者 仲远明 顾平 韩燕 徐兰凤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05-708,共4页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格林 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探讨针刺对该病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7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 (37例 )和激素对照组 (35例 )。治疗组取穴以循经远取与局部近取相结合 ,辅以随证配穴 ;对照组口服强的松。同时以患...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格林 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探讨针刺对该病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7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 (37例 )和激素对照组 (35例 )。治疗组取穴以循经远取与局部近取相结合 ,辅以随证配穴 ;对照组口服强的松。同时以患者脑脊液和外周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为指标 ,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结果 :针刺组痊愈 1 6例 (43 2 4 % ) ,显效 1 1例 (2 9 73 % ) ,好转 8例 (2 1 62 % ) ,无效 2例 (5 41 % ) ,总有效 35例 (94 59% )。激素组痊愈 7例 (2 0 0 0 % ) ,显效 9例(2 5 72 % ) ,好转 1 6例 (45 71 % ) ,无效 3例 (8 57% ) ,总有效 32例 (91 43 %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而痊愈率针刺组高于激素组。脑脊液及血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 ,两组治疗后均有下降 ,尤以激素组降幅明显。结论 :针刺治疗格林 巴利综合征疗效确切 ,具有抗异常免疫损伤和保护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的双重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免疫球蛋白 激素 含量 痊愈 对照组 格林-巴利综合征 机体
下载PDF
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下丘脑CRH、IL-2、β-E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辉 李晓泓 +3 位作者 张露芬 朱文莲 翟景慧 周登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抗炎免疫调节作用机理,比较“大椎”“命门”穴与非穴间的作用差异。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大椎”组、电针“命门”组、电针非穴组。观察电针对关节炎症局部及下丘脑... 目的:探讨电针抗炎免疫调节作用机理,比较“大椎”“命门”穴与非穴间的作用差异。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大椎”组、电针“命门”组、电针非穴组。观察电针对关节炎症局部及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穴位间的作用差异。结果:电针“大椎”组下丘脑CRH的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电针各组下丘脑β-EP、IL-2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下丘脑CRH含量与IL2含量,下丘脑IL-2含量与βEP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γ=0.886,γ=0.946)。“大椎”组、“命门”组足爪肿胀率较非穴组低(P<0.05)。结论:电针可能是通过下丘脑CRH、IL-2、βEP等因素的相互调节,起到抗炎免疫调节作用的。“大椎”“命门”抗炎作用优于非穴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实验性/针灸疗法 电针 下丘脑/针灸效应 白细胞介素2/代谢 促肾上腺皮质 素释放激素/代谢 β内啡肽/代谢
下载PDF
不同针法对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的后效应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梁繁荣 刘雨星 +4 位作者 罗荣 赵纪岚 余曙光 夏晓红 陈瑾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82-784,共3页
目的 :探求不同针法镇痛后效应的下丘脑作用机制。方法 :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为疼痛模型 ,比较手针组、穴注组、电针组和刺血组AA大鼠下丘脑 β 内啡肽 (β EP)的含量。结果 :不同针法治疗后 ,在 0 5h内 ,都使 β EP的含量进... 目的 :探求不同针法镇痛后效应的下丘脑作用机制。方法 :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为疼痛模型 ,比较手针组、穴注组、电针组和刺血组AA大鼠下丘脑 β 内啡肽 (β EP)的含量。结果 :不同针法治疗后 ,在 0 5h内 ,都使 β EP的含量进一步升高 ,其中电针组和手针组的效应持续到 30min。结论 :不同的针法产生的效应不同 ,以手针法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法 下丘脑 大鼠 手针 佐剂性关节炎 Β-内啡肽 急性 AA
下载PDF
艾灸“肺俞”“膏肓”影响BLM_(A5)诱导肺纤维化大鼠TGF-β1表达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戎 李文军 +6 位作者 蔡永宁 李志刚 罗全安 周蜜娟 李翠霞 李富红 刘明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90-792,共3页
目的:探索针灸阻抑肺纤维化的效应机制,为针灸介入肺纤维化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泼尼松组,每组35只。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制作大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7d开始治疗,以5mg艾绒灸其双... 目的:探索针灸阻抑肺纤维化的效应机制,为针灸介入肺纤维化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泼尼松组,每组35只。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制作大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7d开始治疗,以5mg艾绒灸其双侧“肺俞”“膏肓”,每穴3壮,每天1次,10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处死动物,采用PCR检测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结果:肺组织TGFβ1mRNA表达分别为:空白组1.0258±0.0057,模型组2.8104±0.2905,艾灸组1.6174±0.1136,泼尼松组1.7176±0.1079。艾灸组、泼尼松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艾灸组与泼尼松组比较,P>0.05。结论:艾灸“肺俞”“膏肓”与泼尼松治疗均能显著抑制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TGFβ1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针灸疗法 艾条灸 转化生长因子β/针灸效应 肺俞 膏肓 大鼠 近交系
下载PDF
张力平衡针法对腑梗死患者血清IL-1和sICAM-1、sVCAM-1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章薇 刘智 娄必丹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梗死患者(RCI)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RCI患者82例,采用张力平衡针法与传统针法进行对照,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目的: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梗死患者(RCI)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RCI患者82例,采用张力平衡针法与传统针法进行对照,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IL-1和sICAM-1、sVCAM-1含量的变化。结果:RCI患者IL-1及sICAM-1、sVCAM-1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且sICAM-1、sVCAM-1均与IL-1呈正相关(r=0.743,P<0.001;r=0.862,P<0.001)。两组对3项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张力平衡针法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1)。结论:张力平衡针法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可能与降低IL-1及sICAM-1、sVCAM-1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CAM-1 张力平衡针法 IL-1 脑梗死患者 血清 SICAM-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酶联免疫吸附法 白细胞介 传统针法 改善作用 传统针刺 神经功能 RCI 正相关 含量 水平
下载PDF
针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IL-8、sICAM-1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何升学 陈建良 +4 位作者 吕文 常义 刘宏毅 马俊 黄庆玖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85-487,共3页
目的 :观察针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 8(IL 8)、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 1(sICAM 1)含量的影响 ,并探讨针刺治疗的脑保护作用机理。方法 :将 5 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2 4例和治疗组 2 6例。对照组应用西医... 目的 :观察针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 8(IL 8)、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 1(sICAM 1)含量的影响 ,并探讨针刺治疗的脑保护作用机理。方法 :将 5 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2 4例和治疗组 2 6例。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涌泉和厉兑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ELISA)检测患者伤后 1、2、3、5、7d脑脊液中IL 8、sICAM 1含量。结果 :①对照组脑脊液中IL 8、sICAM 1含量在伤后 1d升高 ,2d达高峰 ,3d开始下降 ,5d进一步下降 ,7d下降到正常水平 ;②治疗组脑脊液中IL 8、sICAM 1含量在伤后 1d升高 ,2d下降 ,3d继续下降 ,5d下降到正常水平 ;③治疗组伤后 2、3、5d脑脊液中IL 8、sICAM 1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 <0 0 5 )。结论 :针刺能减轻重度颅脑损伤后脑内炎症反应 ,从而减轻因炎症反应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重度颅脑损伤 脑脊液 IL-8 SICAM-1 白细胞介素-8 针灸疗法
下载PDF
电针“内关"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谢芳 梁勋厂 +1 位作者 吴红金 茹立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机制。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模型组、心肌缺血模型加电针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实验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双侧“内关”。用生化方法检测血清心肌...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机制。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模型组、心肌缺血模型加电针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实验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双侧“内关”。用生化方法检测血清心肌酶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心肌中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心肌缺血模型组血清心肌酶活性和心肌c-fosmR—NA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后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内关”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机制与下调心肌组织c—fos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内关 心肌缺血/针灸疗法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类/代谢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类/针灸效应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电针对脊髓损伤早期bcl-2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志英 余安胜 严振国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73-476,共4页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 ,随机分为模型 (MC)组、电针 (EA)治疗组、甲基强的松龙 (MP)组及假手术 (SO)组。采用改良的Allen s捶击法致大鼠T10 脊髓损伤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定量分...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 ,随机分为模型 (MC)组、电针 (EA)治疗组、甲基强的松龙 (MP)组及假手术 (SO)组。采用改良的Allen s捶击法致大鼠T10 脊髓损伤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定量分析法观察脊髓损伤早期bcl 2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MC组脊髓损伤后 6hbcl 2mRNA表达有增高趋势 ,伤后 2 4h表达增高 ;伤后6hbcl 2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 ,伤后 2 4h表达有增高趋势。EA组bcl 2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 ,与MP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电针可上调bcl 2mRNA及蛋白的表达 ,从而抑制细胞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电针 治疗机制 BCL-2 蛋白表达
下载PDF
β-肾上腺素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电针预治疗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高俊虹 付卫星 +1 位作者 晋志高 喻晓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1-435,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预治疗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心脏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转导站点中cAMP和Gsα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和再灌注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实验型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40只雄性大鼠随机... 目的:观察电针预治疗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心脏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转导站点中cAMP和Gsα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和再灌注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实验型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加电针(EA)组和缺血再灌注加电针加心得安(EAP)组。观察比较电针预治疗对再灌注10min内心律失常评分、缺血心肌cAMP含量和Gs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NC组比较,IR组于再灌注10min内心律失常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IR组比较,EA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而EAP组心律失常评分与IR组相近,亦明显高于EA组(P<0·01)。各组大鼠缺血心肌cAMP含量和Gsα蛋白表达结果与心律失常评分结果相似。电针预治疗可以明显减低I/R性损伤引发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抑制I/R后引起的缺血心肌cAMP含量和Gsα蛋白的异常升高,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心得安可以抑制其保护作用。结论:电针预治疗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转导站点中cAMP和Gsα蛋白参与了介导针刺预处理改善上述心肌缺血性损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预防与控制 心肌再灌注损伤/针灸疗法 电针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1/针灸效应
下载PDF
针刺风池、天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 被引量:51
14
作者 董宇翔 张萌 孙晓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41-843,共3页
目的评价针刺风池、天柱穴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V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采用针刺风池、天柱穴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 目的评价针刺风池、天柱穴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V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采用针刺风池、天柱穴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21%。针刺治疗对改善症状及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有显著的疗效,并优于尼莫地平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天柱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针灸疗法 风池 天柱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对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痛反应和组织中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洪蓓 董晓彤 +1 位作者 王双坤 王友京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3-166,共4页
本实验观察不同频率 (5 Hz、1 0 0 Hz)电针对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压力 -缩肢阈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腰髓 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 :两种频率电针在升高关节炎大鼠痛阈的同时 ,亦可明显升高下丘脑 β-内啡肽含量 ,说明下丘脑... 本实验观察不同频率 (5 Hz、1 0 0 Hz)电针对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压力 -缩肢阈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腰髓 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 :两种频率电针在升高关节炎大鼠痛阈的同时 ,亦可明显升高下丘脑 β-内啡肽含量 ,说明下丘脑 β-内啡肽参与关节炎大鼠针刺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佐剂性 针灸疗法 剂量效应关系 电针
下载PDF
头穴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TGF-β_1mRNA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15
16
作者 裴海涛 郭壮丽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39-741,共3页
目的 :观察头穴针刺治疗急性脑缺血的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时TGF β1 mRNA表达的变化及针刺对TGF β1 mRNA表达的影响 ,同时测定了脑梗死体积。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TGF β1... 目的 :观察头穴针刺治疗急性脑缺血的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时TGF β1 mRNA表达的变化及针刺对TGF β1 mRNA表达的影响 ,同时测定了脑梗死体积。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TGF β1 mRNA在皮层、纹状体呈基础水平表达 ,脑缺血再灌注后 2 4hTGF β1 mRNA表达增强 ,针刺可明显缩小梗死的体积 ,明显增强皮层TGF β1 mRNA的表达。结论 :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增强脑内TGF β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针刺 mRNA表达 大鼠 脑内 头穴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增强 同时测定
下载PDF
针刺对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海马CuZnSOD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存志 于建春 韩景献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栓子注入法制作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痴呆大鼠海马区CuZnSOD的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针刺的干预...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栓子注入法制作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痴呆大鼠海马区CuZnSOD的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针刺的干预作用。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CuZnSOD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P<0·01);针刺组可明显增强其表达水平(P<0·01),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均可上调CuZnSOD的表达水平,从而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以有效地清除自由基,改善痴呆大鼠的智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多发性梗塞性 针灸疗法 RNA 信使 针灸效应 基因表达 多发梗塞性痴呆
下载PDF
不同穴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协同或拮抗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健 单秋华 陈新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33-635,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经穴(风池、天柱)、夹脊(C4~C6)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20例VBI患者分3次分别观察针刺经穴组、夹脊组、配伍组3个穴组对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ys)的影响。结果:3... 目的:探讨针刺经穴(风池、天柱)、夹脊(C4~C6)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20例VBI患者分3次分别观察针刺经穴组、夹脊组、配伍组3个穴组对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ys)的影响。结果:3组针刺后椎基底动脉的vsys较针刺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P<0.01),但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风池、天柱或C4~C6夹脊组或两者同用,均可使VBI患者椎基底动脉的vsys值升高,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状况。但从即刻改善程度来说,两者之间未发现协同或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针灸疗法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血流速度 配穴法 选穴
下载PDF
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TCD和BAEP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建宏 范建中 齐志强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例VBI患者分为针刺组20例和常规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w后检查多普勒(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例VBI患者分为针刺组20例和常规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w后检查多普勒(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观察针刺对VBI患者血流速度及脑电生理的影响。结果:治疗前VBI患者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峰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CD异常率为75.0%;BAEP异常率为70.0%,以脑干型异常为主。治疗后两组推动脉及基底动脉峰速度均有改善,TCD异常率为47.5%;治疗后BAEP异常率为45.0%,神经传导功能有明显改善,与常规组相比,针刺组Ⅴ波峰潜伏期、Ⅲ-Ⅴ和Ⅰ-Ⅴ峰间潜伏期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改善VBI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脑干神经传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针灸疗法 血流速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下载PDF
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NK-1受体与IL-1β荧光双标免疫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曾青 李熳 +9 位作者 曹福元 李玲琍 林传友 张静 陈娣 唐君瑞 陈俊 艾波 施静 关新民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64-468,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佐剂性关节炎的外周神经免疫机制。方法用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了致炎后第3d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NK1受体与IL1β荧光双标免疫反应性,及电针胆经环跳穴、阳陵泉穴(刺激参数...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佐剂性关节炎的外周神经免疫机制。方法用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了致炎后第3d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NK1受体与IL1β荧光双标免疫反应性,及电针胆经环跳穴、阳陵泉穴(刺激参数为05~15V,4~16Hz,30min)对其是否具有调控作用。结果(1)各组大鼠炎症侧外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均可见IL1β/NK1受体阳性双标细胞。(2)致炎后第3d,炎症组大鼠外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IL1β/NK1受体阳性双标细胞数目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大鼠双标细胞数目较生理盐水组、炎症组显著降低(P<001)。(3)电针组双标细胞占NK1受体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炎症组(P<005,P<001)。(4)电针组双标细胞占IL1β阳性细胞百分比较生理盐水组、炎症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抑制炎症侧外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NK1受体阳性的免疫细胞中IL1β的合成,并下调IL1β阳性的免疫细胞中NK1受体表达,提示电针可能通过阻断炎症灶局部炎症因子、致痛物质相互促生的恶性循环,从而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炎症/针灸疗法 NK-1受体 IL-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