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1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legal Logging and Related Trade: Who Combat It as Legal Subjects? 被引量:2
1
作者 Jing Qian Bin Xu +1 位作者 Hongqiang Yang Ying Nie 《Open Journal of Forestry》 2016年第1期39-49,共11页
Issue on illegal logging and related trade is a hot topic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t has brought the negative effect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global society, economy and ecology, which is also one o... Issue on illegal logging and related trade is a hot topic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t has brought the negative effect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global society, economy and ecology, which is also one of the main objective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combat with. At present, subjects of international law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combating illegal logging and related trade. The subjects of international law generally refer to states, inter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GOs) and part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which can have an independent international legal personality, enjoy rights and assume obligations of international law. As a responsible big country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state member of inter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eaties of forest resources protection, China ought to fully perform the obligations of international law. In face of illegal logging and related trade around the world, China should rationally tackle with it, resolutely crack down on it, and finally choos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based on rule of l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legal Logging and related Trade Legal Subjects Rule of law Sustainable Forestry Development
下载PDF
Are Black Holes 4-D Spatial Balls Filled with Black Body Radiation? Generalization of the Stefan-Boltzmann Law and Young-Laplace Relation for Spatial Radiative Transfers
2
作者 Christopher Pilot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2019年第3期638-682,共45页
This is the first paper in a two part series on black holes. In this work, we concern ourselves with the event horizon. A second follow-up paper will deal with its internal structure. We hypothesize that black holes a... This is the first paper in a two part series on black holes. In this work, we concern ourselves with the event horizon. A second follow-up paper will deal with its internal structure. We hypothesize that black holes are 4-dimensional spatial, steady state, self-contained spheres filled with black-body radiation. As such, the event horizon marks the boundary between two adjacent spaces, 4-D and 3-D, and there, we consider the radiative transfers involving black- body photons. We generalize the Stefan-Boltzmann law assuming that photons can transition between different dimensional spaces, and we can show how for a 3-D/4-D interface, one can only have zero, or net positive, transfer of radiative energy into the black hole. We find that we can predict the temperature just inside the event horizon, on the 4-D side, given the mass, or radius, of the black hole. For an isolated black hole with no radiative heat inflow, we will assume that the temperature, on the outside, is the CMB temperature, T2 = 2.725 K. We take into account the full complement of radiative energy, which for a black body will consist of internal energy density, radiative pressure, and entropy density. It is specifically the entropy density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the heat flowing in. We also generalize the Young- Laplace equation for a 4-D/3-D interface. We derive an expression for the surface tension, and prove that it is necessarily positive, and finite, for a 4-D/3-D membrane. This is important as it will lead to an inherently positively curved object, which a black hole is. With this surface tension, we can determine the work needed to expand the black hole. We give two formulations, one involving the surface tension directly, and the other involving the coefficient of surface tension. Because two surfaces are expanding, the 4-D and the 3-D surfaces, there are two radiative contributions to the work done, one positive, which assists expansion. The other is negative, which will resist an increase in volume. The 4-D side promotes expansion whereas the 3-D side hinders it. At the surface itself, we also have gravity, which is the major contribution to the finite surface tension in almost all situations, which we calculate in the second paper. The surface tension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size, or mass, of the black hole, but also on the outside surface temperature, quantities which are accessible observationally. Outside surface temperature will also determine inflow. Finally, we develop a “waterfall model” for a black hole, based on what happens at the event horizon. There we find a sharp discontinuity in temperature upon entering the event horizon, from the 3-D side. This is due to the increased surface area in 4-D space, AR(4) = 2π2R3, versus the 3-D surface area, AR(3) = 4πR2. This leads to much reduced radiative pressures, internal energy densities, and total energy densities just inside the event horizon. All quantities are explicitly calculated in terms of the outside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size of a black hole. Any net radiative heat inflow into the black hole, if it is non-zero, is restricted by the condition that, 0cdQ/dt FR(3), where, FR(3), is the 3-D radiative force applied to the event horizon, pushing it in. We argue throughout this paper that a 3-D/3-D interface would not have the same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as a 4-D/3-D interface. This includes allowing for only zero or net positive heat inflow into the black hole, an inherently positive finite radiative surface tension, much reduced temperatures just inside the event horizon, and limits on in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Holes 4-D SPATIAL BALLS BLACK Body Radiation Stefan-Boltzmann law Young-Laplace relatION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统筹推进——基于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国家的构建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曲亚囡 白冰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6-113,共8页
作为新时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是在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又立足法治中国建设的实践进程和面临的风险挑战,为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而提出的,对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国家构建有... 作为新时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是在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又立足法治中国建设的实践进程和面临的风险挑战,为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而提出的,对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国家构建有着积极作用。既符合时代发展逻辑,更能加快法治中国建设步伐,有助于国际法治朝着良性轨道发展,是内蕴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理念的关键选择。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应当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国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厘清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间的相互关系为基本逻辑,以明晰与完善国内国际双重法律规制为具体实践路径。不仅要重点解决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良性对接问题,完善国内法律体系以应对国际法治变革,更要认真审视国际法律规范在我国域内的适用,积极推动国际法规则的发展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 国内法治 统筹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的构造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泽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共15页
构造新时代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既是为了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有关学科建设的指示精神,也是为了改变国际法在整个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中国世界大国的地位不相称的状况,以及弥补我国涉外法治人才严重短缺的短板。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的构造,需... 构造新时代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既是为了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有关学科建设的指示精神,也是为了改变国际法在整个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中国世界大国的地位不相称的状况,以及弥补我国涉外法治人才严重短缺的短板。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的构造,需要进一步厘清涉外法、涉外法治、对外关系法、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以及涉外法学、国际法与法学一级学科的关系。在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构造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构建国际法学一级学科专业。未来中国国际法学发展的任务主要包括:弘扬国际法治理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法治保障,传播中国国际法观、提升中国国际法理念的国际影响力,提高运用国际法的能力以及补齐涉外法治的短板等。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推动国际法研究的理论创新,则成为今后中国国际法学者的应然使命。未来中国国际法学的发展方向涉及架设国际法与国内法沟通的桥梁、谨慎使用“涉外法学”名称,以及在国际法教育与研究中凸显中国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学 涉外法治 对外关系法 国际法治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Rethinking Foreign-Related Element and Ad Hoc Arbitration:Evolution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SPC)’s Attitude
5
作者 郭清宇 《北京仲裁》 2018年第2期63-80,共18页
中国法律体系下,选择国际仲裁作为争议解决方式的当事人面临两个疑难问题。一是在何种情形下双方可以就其争议选择境外仲裁机构解决纠纷;二是在何种情形下双方订立的临时仲裁协议会被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认定为有效。中国《仲裁法》和《... 中国法律体系下,选择国际仲裁作为争议解决方式的当事人面临两个疑难问题。一是在何种情形下双方可以就其争议选择境外仲裁机构解决纠纷;二是在何种情形下双方订立的临时仲裁协议会被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认定为有效。中国《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仅具有涉外因素的案件可以提交境外仲裁机构仲裁,而当事人(除在中国自贸区注册的外商独资企业外)在中国大陆订立的临时仲裁协议尚属无效。随着中国成为国际仲裁界的重要一员,最高人民法院也通过梳理一系列典型仲裁案例,扩大对涉外因素的认定范围并出台认定临时仲裁协议有效的新标准。本文将系统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对涉外因素和临时仲裁之态度的演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仲裁 涉外因素 外商独资企业仲裁法
下载PDF
当代中西方规范权力与资本关系的德法之道 被引量:1
6
作者 靳凤林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100,共11页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政商关系“亲、清”两原则以来,我国学术界围绕新时代政商关系抑或权力与资本关系的探讨日渐深入。由于中西方对待市场经济本质与作用的认知态度各不相同,致使其权力资本化的方式方法形同质异,资本权力化的生成路...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政商关系“亲、清”两原则以来,我国学术界围绕新时代政商关系抑或权力与资本关系的探讨日渐深入。由于中西方对待市场经济本质与作用的认知态度各不相同,致使其权力资本化的方式方法形同质异,资本权力化的生成路径迥然有别。特别是在全球经济数字化条件下,中西方权力与资本之间的运演机制面临更加复杂的伦理挑战:就数字权力资本化而言,它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表现形态;就数字资本权力化而言,也同样生成了类型各异的表现形式。为求解这些难题,必须对当代中西方权力与资本良性互动的底线道德、伦理规则和法治原则进行深度理论辨析,正确处理好三大问题:以何种态度对待弱势群体是权力与资本良性互动的道德前提,持续构建权力与资本良性互动的伦理规则体系,不断增强权力与资本良性互动的法治保障。唯其如此,才能有效应对和求解新时代我国政商关系(权力与资本关系)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遇到的各种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方 政商关系 德法之道
下载PDF
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顶层擘画——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惠康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24年第1期1-23,共2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所作系列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长远所需”和“当务之急”,凸显了新形势下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涉外法治建设成就巨大、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所作系列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长远所需”和“当务之急”,凸显了新形势下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涉外法治建设成就巨大、来之不易,但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亟待弥补。我国海外利益全方位多层次高速度拓展,外部法律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干涉与反干涉、制裁与反制裁外交斗争激烈,客观上要求强化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式,“以法斗法”“以法制法”,丰富外交斗争法律“工具箱”,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形成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必须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不断完善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重要讲话 涉外法治 时代逻辑 一体推进
下载PDF
劳动关系从属性理论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反思--兼论“不完全劳动关系”
8
作者 娄宇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9,共18页
从属性是解读劳动关系的一把钥匙,在各类劳动关系认定理论中获得了最广泛的认可。从历史的角度考证,源于启蒙时代个人主义思潮的从属性催生了劳动法,使之从行会规则中独立出来,进入国家干预的领域,同时赋予了劳动法“人法”的属性,从而... 从属性是解读劳动关系的一把钥匙,在各类劳动关系认定理论中获得了最广泛的认可。从历史的角度考证,源于启蒙时代个人主义思潮的从属性催生了劳动法,使之从行会规则中独立出来,进入国家干预的领域,同时赋予了劳动法“人法”的属性,从而脱离民法交换给付的维度,形成了一个以关注主体特征和组织特征为视角的全新的法律领域;从现实的角度观察,我国劳动法学界在全面接受了劳动关系从属性理论之后,正在有意识地构建中国自主的劳动法知识体系。在法律规范的层面上,我国目前虽然没有明确从属性的类型、权重和要素等相关内容,但是在法律实践的层面上,已经确定了“从属性+要素”的劳动关系认定思路,并开始反哺劳动法教义学体系的构建。“不完全劳动关系”系我国为应对平台用工进行的一项政策性司法创设,劳动关系从属性提供了充分且必要的理论支撑。从逻辑上推理,不完全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民事劳务关系遵循一致的从属性考量标准,因此能够构成一类独立的法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关系从属性 劳动法 不完全劳动关系 新就业形态
下载PDF
我国《对外关系法》的内容体系及其实施探讨
9
作者 马忠法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106-118,共13页
“涉外法律”可以分为“涉外公法”“涉外经济法”与“涉外私法”。2023年6月28日通过并于同年7月1日生效的《对外关系法》属于“涉外公法”的范畴。该法共有六章四十五条,含总则、对外关系的职权、发展对外关系的目标任务、对外关系的... “涉外法律”可以分为“涉外公法”“涉外经济法”与“涉外私法”。2023年6月28日通过并于同年7月1日生效的《对外关系法》属于“涉外公法”的范畴。该法共有六章四十五条,含总则、对外关系的职权、发展对外关系的目标任务、对外关系的制度、发展对外关系的保障及附则。它意在申明中国的对外关系活动将严格按照法治轨道运行,促使涉外法律体系更为完备,更有利于开展涉外法治斗争和维护国家、企业和国民利益。针对该法的宣示性及高度抽象和概括性,在该法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加大相关研究,为立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有效实施打下基础;其次要协调好《对外关系法》与其他相关法律的关系;再次采取有效实施《对外关系法》的具体举措;最后要注重非国家行为体对实施《对外关系法》的影响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关系法》 涉外法律 涉外公法 涉外法治
下载PDF
以涉外法律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向与路径
10
作者 莫纪宏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5,共8页
涉外法律服务是涉外法治工作的关键一环。完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需强化政府提供的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为“请进来”的外国企业和公民提供法治化营商环境。对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公民,既要加强中国驻外使领馆的涉外法务工作,为海外中... 涉外法律服务是涉外法治工作的关键一环。完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需强化政府提供的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为“请进来”的外国企业和公民提供法治化营商环境。对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公民,既要加强中国驻外使领馆的涉外法务工作,为海外中国企业和公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还要鼓励和支持中国自己的律师事务所走出国门,把法律服务延伸到境外或国外的中国企业和公民,从而更好地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与此同时,要以培养高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为依托,不断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质量,为日益增长的涉外法律服务需求提供充足有效的涉外法律服务供给,实现涉外法律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有效平衡,实现涉外法律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工作 涉外法律服务 法治化营商环境 涉外法治人才
下载PDF
法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吗?——论对马克思经典思想的一个根深蒂固的曲解
11
作者 赵凯荣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9-69,共21页
本文尝试解决一个长期以来流传甚广、迄今为止仍然在普遍流传且一直尚未解决的难题,即对马克思一个重要的经典思想的一个原则性错解。这一错解不仅在理论上造成了对马克思重要经典思想的误解,而且在实践中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产生了... 本文尝试解决一个长期以来流传甚广、迄今为止仍然在普遍流传且一直尚未解决的难题,即对马克思一个重要的经典思想的一个原则性错解。这一错解不仅在理论上造成了对马克思重要经典思想的误解,而且在实践中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这一误解就是,认为马克思把法和法律看成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产物。这一误解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法制不过是权力和意志的附庸、工具和手段,然而马克思认为,无论说法律是权力的表现(霍布斯),还是说法律是意志的表现(黑格尔),都是错误的,本质上,法律既与权力无关,也与意志无关,而只与生产力和生产的经济条件有关,经济条件与生产力构成一种可以用自然科学精确性指明的平衡关系,而法和法律对生产力和经济条件在此平衡的基础上有一种不平衡关系。一般而言,政制具有权力任性的可能,可能会使这种不平衡走向极端并引发社会革命,而法制则有可能把这种不平衡保持在一个适度的平衡内。用马克思的话说,政制只是法制的一种形式,表现为强力和即时的特点,但法制则具有长效和稳定的特点,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比资本主义国家有更长远的规划,因此也就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需要建立和健全法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生产关系 平衡 不平衡
下载PDF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质量互变规律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产生及运行分析
12
作者 袁文刚 汤晓莉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125-127,共3页
生产力具有各要素发展的不平衡性与总体水平发展的一致性特点,各要素发展的量变积累会引起生产力总体发展的根本质变,生产力总体发展的全局量变又会引起生产关系要素的局部质变,这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产生和运行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 生产力具有各要素发展的不平衡性与总体水平发展的一致性特点,各要素发展的量变积累会引起生产力总体发展的根本质变,生产力总体发展的全局量变又会引起生产关系要素的局部质变,这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产生和运行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推动技术创新、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质量互变规律 混合所有制经济 乡村振兴战略
下载PDF
论涉外法治关系的法理结构及实践意义
13
作者 莫纪宏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本文从一个全新的法理视角来阐释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的“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 本文从一个全新的法理视角来阐释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的“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定的“加强涉外法治工作”政策术语演变背后的法理依据,并对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之一的“坚持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法理内涵进行了创新意义上的解读,其基本分析方法就是打破了传统法理学使用的法律关系概念的逻辑界限,用法理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的法治关系的概念来分析“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关系中的各种法律问题,主张应当把制定法规则与法律秩序效果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性地判断一个主权国家的法治状态,不能仅仅将研究视野停留在制定法规则占优势的传统法理上。本文在分析法治关系概念的建构功能时指出,在涉外法治关系体系中,法治关系的构成要素至少应当分为九个方面,包括法律规则要素、法律关系主体要素、法律关系客体要素、法律关系内容要素(主要是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时空要素、法律关系手段要素、法律关系目的要素、法律关系效力要素和法律关系秩序要素。上述九个方面的法治关系构成要素只要其中一个类型的要素中包含“涉外”因素,那么,这种法治关系就具有了“涉外法治关系”的特性,就必须从整体上来协调法律关系中的法律规则与法律秩序之间的价值要求,统筹基于传统法律关系理论形成的“国内法治”与根据法治关系理论产生的“涉外法治”,以具有实效性的“法治”价值来保证涉外法律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律工作 涉外法律关系 涉外法治工作 涉外法治关系 国内法治 涉外法治 国际法治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基础上的“新质民主”与“新质法治”的辩证统一
14
作者 莫纪宏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4,共13页
从分析“新质生产力”的性质、内涵、特征、构成要素及意义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可以明确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出现和发展可能引起“新质生产关系”的形成,继而通过“新质经济基础”推动上层... 从分析“新质生产力”的性质、内涵、特征、构成要素及意义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可以明确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出现和发展可能引起“新质生产关系”的形成,继而通过“新质经济基础”推动上层建筑朝着“新质上层建筑”转变的重大法理判断。“新质生产力”所引发的社会变革是客观规律,民主与法治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呈现“新质民主”与“新质法治”的特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质民主”的重要标志,而数字法治、涉外法治构成了“新质法治”的核心要素。法学界要及早规划、超前研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可能引发的包含了民主与法治等要素在内的上层建筑可能发生的深远影响,从法理上进行深入分析并拿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关系 新质经济基础 新质上层建筑 新质民主 新质法治 全过程人民民主 数字法治 涉外法治
下载PDF
税务“首违不罚”的困境与制度重构
15
作者 张婉苏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129,共14页
修订后的《行政处罚法》第33条仅对“首违不罚”制度作出原则性规定,《税收征管法》对于该制度处于规范空白状态,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以及各地的税务裁量基准对此规定不一,导致“首违不罚”制度内... 修订后的《行政处罚法》第33条仅对“首违不罚”制度作出原则性规定,《税收征管法》对于该制度处于规范空白状态,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以及各地的税务裁量基准对此规定不一,导致“首违不罚”制度内涵、“首次违法”的适用范围、适用周期、“不予处罚”等概念均存在界定不清的状况,致使司法实践中存在不一致的状况。应当依效力层级建立相关法规体系,完善“清单”制度,从实体与程序两个层面构建税收领域的“首违不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违不罚 税务执法 自由裁量 行政处罚
下载PDF
论涉外法治话语的界面研究
16
作者 余素青 侯竣泰 《法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48-62,共15页
涉外法治话语,即由有关涉外法治思维、涉外法治理论、涉外法治实践等涉外法治要素系统构建的法治表达,其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与实践推进皆需要科学的方法支撑。界面研究是一种跨越学科或者某学科内部分支界限,并在其间形成良性互动与融... 涉外法治话语,即由有关涉外法治思维、涉外法治理论、涉外法治实践等涉外法治要素系统构建的法治表达,其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与实践推进皆需要科学的方法支撑。界面研究是一种跨越学科或者某学科内部分支界限,并在其间形成良性互动与融合的研究方法。涉外法治话语的界面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并且借鉴不同学科或层面的智识资源,采取多元与立体的视角、方法、工具等,致力于解决涉外法治话语理论与实践的种种问题。应当运用界面研究方法,对涉外法治话语展开深入研究,以助力我国法治建设与涉外法治话语权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话语 法治人才培养 界面 研究 问题导向
下载PDF
滥用管辖权异议的规制——以涉外知识产权诉讼为切入点
17
作者 张广良 巩凡 《知识产权》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1,共10页
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滥用管辖权异议行为应予以规制。在现行法律体系下,我国司法机关可通过管辖权异议案件的快速审理对滥用管辖权异议行为予以训诫,甚至可以在管辖权异议未决时通过实体审理等方式遏制滥用管辖权异议行为。建议《民事诉... 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滥用管辖权异议行为应予以规制。在现行法律体系下,我国司法机关可通过管辖权异议案件的快速审理对滥用管辖权异议行为予以训诫,甚至可以在管辖权异议未决时通过实体审理等方式遏制滥用管辖权异议行为。建议《民事诉讼法》明确滥用管辖权异议的行为构成妨碍民事诉讼行为,依法应予以惩罚;同时规定受诉法院在案件管辖权异议争议未决的情形下,对是否继续进行实体审理享有自由裁量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辖权异议 滥用 涉外知识产权诉讼 妨碍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法
下载PDF
为形成新型生产关系提供数据法治保障
18
作者 许身健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9-76,共8页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数据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据不仅成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而且还引发传统生产模式和生产主体关系发生变革,因此,必须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在此背景下,...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数据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据不仅成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而且还引发传统生产模式和生产主体关系发生变革,因此,必须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在此背景下,形成新型生产关系需要遵循数据法治逻辑,建立明晰的数据产权制度、合理的数据流通制度和公正的数据权益分配制度。为此,有必要制定综合性的数据法律规范、建立跨部门协同的数据治理机制、推动数据技术的负责任创新和构建数字化的权利救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法治 新型生产关系 数据产权 数据权益分配
下载PDF
RCEP视域下我国农产品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研究
19
作者 陈杉 李泽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0-96,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深入分析农产品营商环境法治化的意义和目标导向发现,目前农产品营商环境法治化面临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诉讼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深入分析农产品营商环境法治化的意义和目标导向发现,目前农产品营商环境法治化面临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诉讼机制和非诉机制选择等贸易壁垒和政策差异。我国应在“互信合作”原则下打破农产品贸易壁垒,积极参与规则谈判,争取制度优势,重视贸易救济效果,实现政策间协调。同时,健全农产品跨境贸易法治体系,探索纠纷解决新机制,强化农产品听证制度实施与知识产权领域保护,打造专业化涉外法治人才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农产品 营商环境 涉外法治
下载PDF
个人信息出境的国内法规制路径及体系化完善
20
作者 赵骏 姚若楠 《治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40,159,160,共20页
数字化个人信息的大规模跨境传输使得个人权益、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利益受损的风险加剧,国际社会尚未达成统一法律规范予以应对。为维护国家数据主权、促进数据产业发展与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各国选择以国内法规制的方式对个人信息出境予... 数字化个人信息的大规模跨境传输使得个人权益、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利益受损的风险加剧,国际社会尚未达成统一法律规范予以应对。为维护国家数据主权、促进数据产业发展与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各国选择以国内法规制的方式对个人信息出境予以监管,具体表现为国家专门立法、联盟统一立法与国家分散立法。我国通过专门立法规制个人信息出境,形成了“硬性”与“软性”两轨监管机制,但存在分轨监管内容交叉、公私共治监管尚未形成的问题,阻碍个人信息的安全出境。在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背景下,我国应以系统观念加强个人信息出境监管建设,从主体上发挥公私体系的协同性,从规范上强化攻防体系的均衡性,从空间上增进内外体系的互动性,为促成个人信息跨境规制的多边共识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 国家规制 数据跨境流动 个人信息出境 系统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