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量效关系研究进展
1
作者 吴国庆 汪子栋 +5 位作者 赵永波 唐银杉 孟泽宇 刘浩天 王忠义 李志刚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66-172,共7页
针刺量效关系研究旨在于阐述针刺量与针刺效的核心内涵,明晰针刺量中刺激量与接受量的分类以及不同刺激量的量化和规范方法;进而分析针刺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单一因素与综合因素在同一疾病或不同疾病的最佳刺激参数,从而以疾病和穴... 针刺量效关系研究旨在于阐述针刺量与针刺效的核心内涵,明晰针刺量中刺激量与接受量的分类以及不同刺激量的量化和规范方法;进而分析针刺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单一因素与综合因素在同一疾病或不同疾病的最佳刺激参数,从而以疾病和穴位为基础探求针刺量效关系的核心规律,以获取针刺量效关系的更优刺激参数,优化疾病的临床针刺方案,从而稳定针刺的疗效。如今在医工结合的背景下,随着诸多新技术的引入,研究人员逐渐开展针刺量效关系的转化研究,聚焦于针刺量的数据采集和仪器仿真,以获取针刺量更精准的数据参数同时进行仿真输出以获得最佳针刺效,这有效的提高针刺操作的可重复性,对针刺的临床应用、传承、推广和研究都具有重要得作用。然而在针刺量效关系研究中还存在如:接受量的量化情况不佳、数据采集与仿真仪器不统一、量化形式不同以及缺乏确切的针刺量效关系中医评价标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本文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针刺量效关系 针刺量 针刺效 量效关系影响因素 针刺量化 针刺仿真
下载PDF
针灸时效-量效关系对机体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翟春涛 田岳凤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873-877,共5页
针灸-免疫学研究是采用针灸学同现代免疫学理论、多学科方法和技术,研究针灸于腧穴后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是针灸学同现代医学交叉的新兴领域。大量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已经证实,针灸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能力,包括机体的... 针灸-免疫学研究是采用针灸学同现代免疫学理论、多学科方法和技术,研究针灸于腧穴后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是针灸学同现代医学交叉的新兴领域。大量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已经证实,针灸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能力,包括机体的特异和非特异的免疫功能,这种调节作用与针灸治疗时间的长短,针刺的次数,疗程的长短,艾灸的壮数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这种时效-量效关系存在于多种疾病中。该研究综述了近年来针灸效应与时效、量效的关系及针灸量效与时效在调节机体免疫调节过程中的作用,使得针灸对机体免疫调节的作用研究更加规范化,更好地为临床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免疫 时效关系 量效关系
下载PDF
针刺得气的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春琛 石广霞 +2 位作者 李旭 袁芳 刘银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198-1201,1205,共5页
得气作为研究经络实质和针灸理论体系的重大问题,是针灸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得气既是针刺效果的前提,也是治疗关键因素。随中医现代科学化研究进程,未来引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力学技术与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与验证得气相结合,对其客... 得气作为研究经络实质和针灸理论体系的重大问题,是针灸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得气既是针刺效果的前提,也是治疗关键因素。随中医现代科学化研究进程,未来引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力学技术与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与验证得气相结合,对其客观评定并与针效和临床诊疗结合,细化对得气的研究,构建现代针灸学得气这一重要内容的测评体系,共同促进针灸学发展。现从得气的概念、穴位本态、穴位敏化机制、主观客观评价、影响因素及得气与针效的量效等关系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气 针刺 穴位敏化 穴位本态 针感 量表 评价体系 量效关系
下载PDF
针灸治疗中风的量效关系研究现状探析
4
作者 王杏平 蔡雲娟 +1 位作者 徐柏林 许盈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3期86-91,共6页
目的:通过古今文献共检,分析总结针灸治疗中风的量效关系,为中风患者制定安全有效、规范系统的选穴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华医典》(第五版)及2011年-202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目的:通过古今文献共检,分析总结针灸治疗中风的量效关系,为中风患者制定安全有效、规范系统的选穴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华医典》(第五版)及2011年-202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中风量效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整理,分析不同的针刺量,包括针灸刺激时间、刺激强度、刺激手法、刺激方向、具体施术手法的选择、施术所持续的时间、留针时间等因素对针灸效果的影响。结果:古籍条文纳入255条,共涉及123个腧穴;现代文献纳入218篇,共涉及227个腧穴。古代使用频率最高的经脉为胆经,现代为大肠经;古代以头面部取穴较多,颈项部取穴较少,现代以四肢部取穴较多,背腰部取穴较少;古今中使用频次最高的特定穴为足三里穴;百会穴、足三里穴、水沟穴、曲池穴、合谷穴、肩髃穴、风池穴等为古今常用的腧穴。结论:灸法治疗中风的量效性非常重要,特别是中风后遗症期,采用增加灸量的重灸疗法,疗效方能显现。针法治疗中风的早期阶段,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是刺激强度而非刺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中风 量效关系 刺激量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古典文献中针刺量效关系的雏形 被引量:7
5
作者 韩林 王舒 樊小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16-18,共3页
针刺手法定量化是目前针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针灸学发展的方向,古典针灸医籍对针刺手法的量化有着丰富的记载,文章针对针刺深浅、补泻、得气、留针时间等针刺重要因素回顾了历代针灸文献中关于针刺量化的记载,从文献角度为针刺... 针刺手法定量化是目前针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针灸学发展的方向,古典针灸医籍对针刺手法的量化有着丰富的记载,文章针对针刺深浅、补泻、得气、留针时间等针刺重要因素回顾了历代针灸文献中关于针刺量化的记载,从文献角度为针刺的量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手法量化 量效关系 古典医籍
下载PDF
针刺开阖补泻的量效关系初探 被引量:8
6
作者 乔红伟 尚小红 +1 位作者 贺艳婷 曲国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992-993,共2页
随着针灸研究的逐步扩展和深入,针刺补泻手法的量化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开阖补法的主要操作是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受按压时间、按压力度等因素影响,在一般按压力度均匀的情况下,以按压时间为首要决定因素;开阖泻法的主要操作是出针后... 随着针灸研究的逐步扩展和深入,针刺补泻手法的量化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开阖补法的主要操作是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受按压时间、按压力度等因素影响,在一般按压力度均匀的情况下,以按压时间为首要决定因素;开阖泻法的主要操作是出针后摇大针孔,受摇动时间(圈数×频率)、摇动幅度(针身与皮肤的角度)、摇动方向等因素影响,其中又以摇动时间为首,故此认为开阖补泻的首要决定因素为施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阖补泻 量效关系 针刺补泻
下载PDF
针刺基本手法量效作用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静子 刘阳阳 郭义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8期71-75,共5页
本文对近三十年研究针刺基本手法量效作用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分析。不同针刺手法、不同手法参数组合,在效应指标上确实存在差异,有的表现为效应程度的差异,有的则表现为相反的效应(被看做是补和泻的作用),但针刺手法量效作用规律仍不... 本文对近三十年研究针刺基本手法量效作用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分析。不同针刺手法、不同手法参数组合,在效应指标上确实存在差异,有的表现为效应程度的差异,有的则表现为相反的效应(被看做是补和泻的作用),但针刺手法量效作用规律仍不明确。在未来研究中,规范手法的刺激量参数,针对某一具体病证开展量效作用研究,有利于各研究、各指标间的综合分析,从而明确针刺手法的量效作用规律,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捻转 提插 量效关系
下载PDF
针刺手法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研究——同一穴位针刺方向、深度、施术与对应症的关系 被引量:38
8
作者 石学敏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077-1079,共3页
目的:探讨同一穴位针刺方向、深度、施术与对应症的关系。方法:对针灸治疗显效的十余种疾病进行了手法量学研究,包括处方、腧穴定位、针刺方向与深度、选择手法与施术时间、针刺间隔时间等参数详细记录和验证,通过积累数据进行分析和对... 目的:探讨同一穴位针刺方向、深度、施术与对应症的关系。方法:对针灸治疗显效的十余种疾病进行了手法量学研究,包括处方、腧穴定位、针刺方向与深度、选择手法与施术时间、针刺间隔时间等参数详细记录和验证,通过积累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量效关系治疗中风病、郁证、多发性硬化症、高血压病疗效肯定。结论:针灸手法量学标准化是针灸治疗学走向剂量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必经之路,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醒脑开窍 针刺法量效关系 中风病 郁证 多发性硬化症 高血压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经穴—针刺效应研究现状与规律探讨 被引量:7
9
作者 王舒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48-1451,共4页
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经穴—针刺效应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从经穴特异性、经穴针刺方法及针刺量效关系3个方面对影响针刺疗效的作用环节及规律进行分析,为经穴—针刺效应研究提供可能的线索,丰富经穴—针刺效应研究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经穴 针刺效应 特异性 刺激方法 量效关系
下载PDF
Hg^(2+)肾细胞毒性量效关系及其肾脏蓄积机理与针灸减毒的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英华 贾炳超 +2 位作者 于立清 尚鑫 孙波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12期1677-1680,共4页
目的研究朱砂肾毒性的量效关系与肾脏蓄积机理及针灸减毒的方法。方法将Hg^(2+)作用于HEK293,并通过MTT实验研究朱砂肾毒性的量效关系;将朱砂连续给予家兔,并设置针灸对照组,用原系荧光分析法检测家兔血液及肠离体灌流液与肾脏中Hg^(2+... 目的研究朱砂肾毒性的量效关系与肾脏蓄积机理及针灸减毒的方法。方法将Hg^(2+)作用于HEK293,并通过MTT实验研究朱砂肾毒性的量效关系;将朱砂连续给予家兔,并设置针灸对照组,用原系荧光分析法检测家兔血液及肠离体灌流液与肾脏中Hg^(2+)的浓度。结果Hg^(2+)的肾细胞毒性存在明确的量效关系,朱砂混悬液实验组家兔的肠离体灌流液与肾脏中Hg^(2+)的含量均高于朱砂饱和溶液实验组,针灸实验组家兔的肠离体灌流液与肾脏中Hg^(2+)的含量均低于非针灸实验组。结论朱砂有很强的吸附性,而且附着在小肠内壁的朱砂微粒会导致吸收相延长,进而导致Hg^(2+)在肾脏的蓄积量增加;针灸可以减弱朱砂微粒的吸附作,进而减少Hg^(2+)在肾脏的蓄积,从而起到减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 量效关系 肾脏蓄积 肾毒性 针灸减毒
下载PDF
深刺八髎穴不同强度捻转手法治疗卒中后尿失禁量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帅 海英 王列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8期76-80,共5页
目的:观察深刺八髎穴不同强度捻转手法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的量效关系。方法:将90例卒中后尿失禁的患者随机分为强刺激组、中刺激组、弱刺激组,均予深刺八髎穴治疗,3组分别给予强、中、弱刺激强度捻转手法,每周治疗6次,4周后采用国际尿失... 目的:观察深刺八髎穴不同强度捻转手法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的量效关系。方法:将90例卒中后尿失禁的患者随机分为强刺激组、中刺激组、弱刺激组,均予深刺八髎穴治疗,3组分别给予强、中、弱刺激强度捻转手法,每周治疗6次,4周后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排尿日记、24 h尿垫称重及膀胱最大容量测定为观察指标,以尿失禁症状及量表评分结合疗效指数来评价疗效。结果:中刺激组治疗后尿失禁量表评分及尿失禁症状改善最为明显,总有效率显著升高,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刺激组及弱刺激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八髎穴治疗卒中后尿失禁刺激强度与疗效不成正比,中刺激量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尿失禁 八髎穴 针刺刺激强度 量效关系
下载PDF
针刺作用量-效关系研究与针灸精准治疗:转化医学视角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碧玮 陈少宗 刘存志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6,共5页
针刺治疗方案的组成涉及取穴组方、留针时间、针刺频次、针刺手法等关键要素,这些关键要素的精准化程度对针灸临床疗效具有重要影响,而这些关键要素的精准确定需要以针刺作用量-效关系为指导。本文探讨了针刺作用量-效关系的基本概念、... 针刺治疗方案的组成涉及取穴组方、留针时间、针刺频次、针刺手法等关键要素,这些关键要素的精准化程度对针灸临床疗效具有重要影响,而这些关键要素的精准确定需要以针刺作用量-效关系为指导。本文探讨了针刺作用量-效关系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及其与针灸精准治疗方案的关系。针灸临床治疗方案的精准化、规范化不是对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否定,而是在临床经验基础上的超越。针刺作用量-效关系是针刺效应随影响针刺作用的每一种关键要素量化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其主要内容包括:组方穴位量-效关系、针刺手法量-效关系、针刺作用时-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效关系 穴位组方 针刺手法 -效关系
原文传递
不同灸量温针灸治疗主观性耳鸣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成龙 张利达 +4 位作者 韩为 计海生 茅伟 张鑫 王颖 《上海针灸杂志》 2022年第3期279-284,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温针灸治疗主观性耳鸣(ST)的临床疗效,探究温针灸治疗ST的适宜灸量。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温针灸A组(29例)、温针灸B组(31例)、温针灸C组(30例)。3组患者均予甲钴胺营养神经基础治疗,并针刺患侧听会、翳风、风池、百...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温针灸治疗主观性耳鸣(ST)的临床疗效,探究温针灸治疗ST的适宜灸量。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温针灸A组(29例)、温针灸B组(31例)、温针灸C组(30例)。3组患者均予甲钴胺营养神经基础治疗,并针刺患侧听会、翳风、风池、百会与双侧中渚、侠溪,听会、翳风分别行1壮、3壮、5壮温针灸。比较3组治疗前后耳鸣残疾量表(THI)评分、耳鸣评价量表(TEQ)评分、气导平均听阈水平,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THI、TEQ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温针灸B组、温针灸C组均低于温针灸A组(P<0.05);温针灸C组与温针灸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气导平均听阈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温针灸B组、温针灸C组均低于温针灸A组(P<0.05);温针灸C组与温针灸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A组总有效率为69.0%(20/29),温针灸B组总有效率为87.1%(27/31),温针灸C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温针灸B组和温针灸C组总有效率优于温针灸A组(P<0.05);温针灸C组与温针灸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ST疗效明确,可有效缓解耳鸣,改善听力损伤。不同灸量对疗效的影响较显著,温针灸治疗ST的适宜灸量建议为3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针药并用 量效关系 耳鸣 耳鸣残疾量表 耳鸣评价量表
下载PDF
如何开展针刺量效关系研究?基于研究方法学的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波漩 张梦龙 +8 位作者 吴明河 姜海伦 朱巍明 卓碧芳 秦晨阳 吕元昊 杜宇征 邓士哲 孟智宏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 2022年第4期221-228,共8页
针刺疗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大量研究已证实针刺治疗的有效性。针刺的量效关系是针刺研究体系的基本要素。近年来,研究发现针刺刺激量的改变直接影响到针刺治疗的研究结果,说明了筛选最佳针刺刺激量的重要性。然而,针对针刺量效关系的研... 针刺疗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大量研究已证实针刺治疗的有效性。针刺的量效关系是针刺研究体系的基本要素。近年来,研究发现针刺刺激量的改变直接影响到针刺治疗的研究结果,说明了筛选最佳针刺刺激量的重要性。然而,针对针刺量效关系的研究体系尚未成熟,其研究方法学仍需完善。本综述旨在阐明影响针刺“量”与“效”关系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完善针刺量效关系研究的方法学体系。结合目前针刺量效研究相关文献,本文探讨了影响针刺量效关系的关键针刺参数及研究中的方法学问题,主要包括特异性因素(穴位选取、针刺手法参数、得气反应)与非特异性因素(对照组设置、盲法实施、患者期望)等。基于此,文章为针刺量效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进一步完善针刺量效关系研究的方法学体系,提供针刺量效关系的研究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量效关系 方法学 综述
下载PDF
颊针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家兔模型镇痛效应中的特点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蒲瑞生 方晓丽 +5 位作者 颉旺军 刘丁龙 权可 苏成红 杨晨光 张延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4183-4187,共5页
目的观察颊针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兔模型镇痛效应中的特点,为颊针临床留针时间、疗程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9月将筛选合格的40只清洁级大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体针组、颊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体针组、颊针组... 目的观察颊针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兔模型镇痛效应中的特点,为颊针临床留针时间、疗程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9月将筛选合格的40只清洁级大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体针组、颊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体针组、颊针组制备类风湿关节炎兔模型,正常组不予处理。实验第27天开始正常组和模型组均予以体针组、颊针组相同方法固定30 min;体针组选双侧后肢膝眼和足三里针刺,留针30 min,1次/d;颊针组选颊针膝穴针刺,留针20 min,1次/d;4组均连续治疗10次,分别在治疗第1、4、7、10次针刺时测定针刺0、5、15、30、60、120、240 min各时间点痛阈值。结果第1、4、7、10次针刺方法和时间在痛阈值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痛阈值上主效应显著(P<0.05),针刺方法在痛阈值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正常组和模型组的痛阈值无时间效应(P>0.05),体针组和颊针组的痛阈值有时间效应(P<0.01)。颊针组时间在痛阈值上主效应显著(F=15.473,P<0.001),颊针组时间与针刺次数在痛阈值上不存在交互作用(F=0.973,P=0.486)。颊针组第1次针刺时镇痛效应量效曲线与第7次针刺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7,P=0.012);颊针组第7次针刺时镇痛效应量效曲线与第10次针刺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3,P=0.656)。结论颊针疗法的镇痛效应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曲线,且具有起效快、上升快、下降亦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针灸疗法 镇痛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颊针疗法
下载PDF
近10年针刺实验鼠的时-效研究述评
16
作者 鲁海 胡佳慧 +3 位作者 韩李莎 张春红 王煜 吴江昀(翻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20年第4期315-320,共6页
目的:总结针刺干预不同疾病模型鼠相关时间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规律,为针灸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10年针刺干预实验鼠的有关时-效研究文献,对不同的针刺介入时机、针刺时刻、施术时间、留针时间、针刺间隔时间及疗程等关键时间因素... 目的:总结针刺干预不同疾病模型鼠相关时间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规律,为针灸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10年针刺干预实验鼠的有关时-效研究文献,对不同的针刺介入时机、针刺时刻、施术时间、留针时间、针刺间隔时间及疗程等关键时间因素与针刺效应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从量学主流观点看,针刺介入时间越早越好;不同疾病模型和不同腧穴的施针时刻应有不同;针刺施术时间,最佳参数总体差异性较大,因病而异;留针时间多在20-30 min;针刺频次多为1次/日;疗程的长短多根据经验确定.结论:纵观针刺干预实验鼠的时-效研究,定论不一,尤其缺乏对于针刺施术时间、针刺频次以及针刺疗程与最佳刺激量的量化研究.今后的研究应探索确定影响针刺干预效果的最佳时间量学参数,是针刺时-效研究的关键和目标,尤应加强对单一疾病(优势病种)全程的独立的针刺时-效研究,以指导临床和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灸效应 针灸原理 留针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疗程 大鼠 小鼠
原文传递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穴规律与组方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少宗 方剑乔 景向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1-305,共5页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穴位刺激方式有多种,涉及58个穴位,但取用的主要穴位具有一定的共性,最常用的10个穴位主要分布在与结肠密切关联的神经节段支配区内,穴位-靶器官之间的节段性联系决定了穴位作用的特异性。组方的穴位数量有...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穴位刺激方式有多种,涉及58个穴位,但取用的主要穴位具有一定的共性,最常用的10个穴位主要分布在与结肠密切关联的神经节段支配区内,穴位-靶器官之间的节段性联系决定了穴位作用的特异性。组方的穴位数量有一个极限,并非取穴越多量效关系越好。针灸治疗IBS的疗效并没有随着取穴数量的增加而呈现出明显的提升,取穴超过6个的组方在疗效上没有呈现出明显的优势,所以取用的主要穴位数量可以控制在4~6个。天枢与足三里等配伍使用可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靶点产生了某些互补作用,而不是共同作用靶点效应的强化或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取穴规律 配伍规律 肠易激综合征 量效关系 现代针灸学
原文传递
针刺量效关系研究进展与评述 被引量:23
18
作者 王东岩 杨海永 +2 位作者 董旭 宋晶 何雷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014-5017,共4页
针刺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治病保健的一种方法,针刺量效关系是针刺的物理刺激量与疗效之间存在着的联系。针刺量效关系是针刺治疗的重点,明确量效关系的作用机制可以提高针刺研究的可重复性与科学性,使针刺临床和实验研究更加紧密的结合,... 针刺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治病保健的一种方法,针刺量效关系是针刺的物理刺激量与疗效之间存在着的联系。针刺量效关系是针刺治疗的重点,明确量效关系的作用机制可以提高针刺研究的可重复性与科学性,使针刺临床和实验研究更加紧密的结合,对针刺临床治疗和科研工作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综合了近年来针刺量效的研究,从针刺量效之间的关系、影响针刺量效关系的因素、针刺量效关系研究进展等方面明确针刺的量效关系,为临床针刺治疗及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针刺量 量效关系
原文传递
放血疗法量效关系初探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杜鑫 苏志超 +6 位作者 付渊博 刘迪生 张帆 黄凤 侯学思 郭静 王桂玲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48-1951,共4页
放血疗法是针灸技术中的一种特色疗法,随着放血疗法临床的广泛应用,科学合理的阐释放血疗法量效关系已成为广大针灸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对放血疗法的量效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主要观点:(1)放血疗法量效关系的概念为放血治... 放血疗法是针灸技术中的一种特色疗法,随着放血疗法临床的广泛应用,科学合理的阐释放血疗法量效关系已成为广大针灸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对放血疗法的量效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主要观点:(1)放血疗法量效关系的概念为放血治疗中刺激量的大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2)放血疗法刺激量的大小与出血量的多少、放血穴位所处部位的不同、放血部位的多少以及机体所处的机能状态等因素有关;(3)放血量标准的确立以出血颜色的改变作为放血出血量标准的衡量指标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和临床实施性,即血色由暗红色转为鲜红色时的放血量为最佳出血量;(4)放血疗法针具的选择与放血治疗的最佳效应并无直接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血疗法 量效关系 放血针具 刺激量 针灸
原文传递
试论《黄帝内经》中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8
20
作者 冯文林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624-1627,共4页
《黄帝内经》载有"各至其理,无过其道""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适其至所"以及"衰其大半而止"等体现针刺、药食量效关系的诸多内容。《黄帝内经》中针刺量效关系... 《黄帝内经》载有"各至其理,无过其道""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适其至所"以及"衰其大半而止"等体现针刺、药食量效关系的诸多内容。《黄帝内经》中针刺量效关系主要体现在针刺深度、留针时间、手法和刺激量、得气与否、针刺的次数等与效应的关系。虽然《黄帝内经》的十三方中半数存在药物用量的说明,但是《黄帝内经》药食量效关系主要体现在药食气味适量与否和中病即止等方面。针对针刺量效、药食量效及艾灸量效探讨《黄帝内经》中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量效关系 针刺量效 药食量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