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aptive inverse control of air supply flow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systems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春华 朱新坚 +2 位作者 隋升 胡万起 胡鸣若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9年第6期474-480,共7页
To prevent the oxygen starvation and improve the system output performance, an adaptive inverse control (AIC) strategy is developed to regulate the air supply flow of a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 s... To prevent the oxygen starvation and improve the system output performance, an adaptive inverse control (AIC) strategy is developed to regulate the air supply flow of a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PEMFC stack and the air supply system including a compressor and a supply manifold are modeled for the purpose of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controller design. A recurrent fuzzy neural network (RFNN) is utilized to identify the inverse model of the controlled system and generates a suitable control input during the abrupt step change of external disturbances. Compared with the PI controller,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AIC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 air supply system COMPRESSOR adaptive inverse control (aic recurrent fuzzy neural network (RFNN)
下载PDF
Adaptive block greedy algorithms for receiving multi-narrowband signal in compressive sensing radar reconnaissance receiver
2
作者 ZHANG Chaozhu XU Hongyi JIANG Haiq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6期1158-1169,共12页
This paper extends the application of compressive sensing(CS) to the radar reconnaissance receiver for receiving the multi-narrowband signal. By combining the concept of the block sparsity, the self-adaption methods, ... This paper extends the application of compressive sensing(CS) to the radar reconnaissance receiver for receiving the multi-narrowband signal. By combining the concept of the block sparsity, the self-adaption methods, the binary tree search,and the residual monitoring mechanism, two adaptive block greedy algorithms are proposed to achieve a high probability adaptive reconstruction. The use of the block sparsity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upport selection and reduce the lower boundary of the sub-sampling rate. Furthermore, the addition of binary tree search and monitoring mechanism with two different supports self-adaption methods overcome the instability caused by the fixed block length while optimizing the recovery of the unknown signal.The simulations and analysis of the adaptive reconstruction ability and theoretical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re given. Also, we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two algorithms by the experiments of receiving multi-narrowband signals on an analogto-information converter(AIC). Finally, an optimum re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 of two algorithms is found to facilitate efficient reception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ssive sensing(CS) adaptive greedy algorithm block sparsity analog-to-information convertor(aic) multinarrowband signal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径向基函数网络的船舶非线性航向自适应逆控制 被引量:6
3
作者 杜刚 战兴群 +1 位作者 张卫明 钟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88-992,共5页
针对非线性船舶控制中传统自适应控制方法存在的实时参数调整复杂、鲁棒性差等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径向基函数(RBF)网络的自适应逆控制(AIC)方案,RBF网络相比通常的非线性自适应模型,结构更为简单且不存在局部极小问题.对“The R.... 针对非线性船舶控制中传统自适应控制方法存在的实时参数调整复杂、鲁棒性差等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径向基函数(RBF)网络的自适应逆控制(AIC)方案,RBF网络相比通常的非线性自适应模型,结构更为简单且不存在局部极小问题.对“The R.O.V Zeefakkel”散装船非线性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AIC在显著改善对象动态响应性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扰动消除能力,适用于对机动性要求较高的中小型船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系统 自适应逆控制 船舶操纵 建模 径向基函数网络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逆控制方法的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姿态控制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劲松 宋立博 颜国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6-961,共6页
以上海交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运动控制实验室自行研制的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姿态控制实验系统.根据牛顿-欧拉方程建立了小型四旋翼直升机的动力学模型,首次将自适应逆控制(AIC)方法运用于小型四旋翼直升机控制系统中,... 以上海交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运动控制实验室自行研制的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姿态控制实验系统.根据牛顿-欧拉方程建立了小型四旋翼直升机的动力学模型,首次将自适应逆控制(AIC)方法运用于小型四旋翼直升机控制系统中,实现了小型四旋翼直升机的姿态稳定控制.仿真结果和实际飞行实验表明,AIC方法在小型四旋翼直升机姿态控制中具有很好的实时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 自适应逆控制 动力学建模 最小均方算法
下载PDF
NLMS算法的改进及其在自适应逆控制中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韩华 罗安 《测控技术》 CSCD 2008年第5期74-77,共4页
提出一种改进的归一化最小均方(MNLMS)算法,并用该算法驱动FIR滤波器以实现对象模型及其逆的辨识。该算法计算简单,容易实现。在建模的自适应过程中,它能获得比NLMS算法快的收敛速度,并保持小的失调。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NLMS的自适应逆... 提出一种改进的归一化最小均方(MNLMS)算法,并用该算法驱动FIR滤波器以实现对象模型及其逆的辨识。该算法计算简单,容易实现。在建模的自适应过程中,它能获得比NLMS算法快的收敛速度,并保持小的失调。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NLMS的自适应逆控制(AIC)系统就能获得比基于NLMS的PID辅助的自适应逆控制系统更好的动态、静态和跟踪性能,具有一定的工程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逆控制 PID控制器 NLMS MNLMS FIR滤波器
下载PDF
基于线性网络的一类带扰动线性对象的逆控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胡立坤 王庆超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S期33-36,共4页
将线性网络应用于一类带扰动的线性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该线性网络的自适应逆控制方案,该方案由辨识器、控制器和扰动消除器三部分构成,合理选择三个线性网络的输入,通过辨识器的在线学习,同时更新控制器和扰动消除器的权值,文章研究了... 将线性网络应用于一类带扰动的线性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该线性网络的自适应逆控制方案,该方案由辨识器、控制器和扰动消除器三部分构成,合理选择三个线性网络的输入,通过辨识器的在线学习,同时更新控制器和扰动消除器的权值,文章研究了该方案的收敛性和方案的跟踪性。根据可变步长权值收敛条件,设计了输入解相关变步长LMS算法调整辨识器权值方法。通过仿真研究了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网络 LMS算法 自适应逆控制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NLMS算法及其在自适应逆控制中的应用
7
作者 韩华 罗安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71-2176,共6页
提出一种对FIR滤波器和基于反馈RBF网络的非线性滤波器都适用的改进型NLMS(VS MNLMS)算法,并将其应用于线性和非线性自适应逆控制(AIC)系统的逆建模.该算法计算简单,容易实现,具有全局收敛性.数字仿真结果表明VS MNLMS能获得比其它四种... 提出一种对FIR滤波器和基于反馈RBF网络的非线性滤波器都适用的改进型NLMS(VS MNLMS)算法,并将其应用于线性和非线性自适应逆控制(AIC)系统的逆建模.该算法计算简单,容易实现,具有全局收敛性.数字仿真结果表明VS MNLMS能获得比其它四种变步长LMS算法更快的收敛速度、更小的稳态MSE,更好的鲁棒性,并使AIC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从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算法和非线性滤波器在AIC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逆控制 自适应滤波器 NLMS 反馈RBFNN VS MNLMS
下载PDF
模拟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对消速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阳 何方敏 +1 位作者 李毅 孟进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1-818,共8页
现有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理想对消速度模型不能描述系统稳定性问题。为此,引入系统稳定性条件修正对消速度模型。考虑了电调衰减器射频响应特性对对消速度的影响,进一步修正对消速度模型。结合仿真与实验对对消系统稳定性问题及电调衰减... 现有自适应干扰对消系统理想对消速度模型不能描述系统稳定性问题。为此,引入系统稳定性条件修正对消速度模型。考虑了电调衰减器射频响应特性对对消速度的影响,进一步修正对消速度模型。结合仿真与实验对对消系统稳定性问题及电调衰减器射频响应特性进行测试,验证了修正模型的正确性。修正模型对后续样机的对消速度性能设计的参数分配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干扰对消 对消速度模型 电调衰减器
下载PDF
自适应逆控制算法在再热汽温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建平 米晓东 +1 位作者 田涛 吕国强 《现代电力》 2008年第5期63-68,共6页
基于内模控制理论,针对自适应逆控制系统中非最小相位对象逆模型的不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求取对象模型延时逆的不足。分析了内模控制和自适应逆控制的关系,设计了基于内模控制原理的系统结构,分析了系统的稳... 基于内模控制理论,针对自适应逆控制系统中非最小相位对象逆模型的不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求取对象模型延时逆的不足。分析了内模控制和自适应逆控制的关系,设计了基于内模控制原理的系统结构,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和算法的收敛性,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的正确性。将该方法应用于电厂再热汽温控制系统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控制性能优于常规串级控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模控制 自适应逆控制 有限长脉冲响应 非最小相位对象 时延逆模型
下载PDF
空冷型PEMFC发电系统实时最优温度自适应逆控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尹良震 李奇 +1 位作者 韩莹 陈维荣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168-2175,共8页
针对空冷型PEMFC发电系统工作温度对输出性能影响问题,通过实验手段研究工作温度对系统输出性能的最优特性。由于空冷型PEMFC发电系统温度控制对象所具有的非线性、时变等特点,提出基于自适应逆控制的空冷型PEMFC发电系统实时最优温度... 针对空冷型PEMFC发电系统工作温度对输出性能影响问题,通过实验手段研究工作温度对系统输出性能的最优特性。由于空冷型PEMFC发电系统温度控制对象所具有的非线性、时变等特点,提出基于自适应逆控制的空冷型PEMFC发电系统实时最优温度控制。其中,递推最小二乘在线辨识算法用于对非线性控制对象进行建模和在线校正,最小均方算法用于在线调整逆控制器的参数。在搭建的空冷型PEMFC发电系统测控实验平台上对控制方法的性能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实现对电堆最优温度实时跟踪。而且,提出的控制方法对PEMFC参数不敏感,可以应用于类似的空冷型PEMFC发电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最优温度特性 自适应逆控制 实时控制
下载PDF
Face Recognition via Adaptive Image Combination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威威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2010年第5期600-603,共4页
Dimension reduction and manifold learning are the two most popular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s.The two methods focus on spatial locality as a guiding principle to find a low-dimensional basis for describing high-dimens... Dimension reduction and manifold learning are the two most popular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s.The two methods focus on spatial locality as a guiding principle to find a low-dimensional basis for describing high-dimensional data,but no bases or features are more spatially localized than the original image pixels.So,adaptive image combination is presented to represent a class by a combined sample.The combined sample is a linear combination of original samples in the same class.Adaptive image combination (AIC) find the best combination coefficients by minimizing the intrapersonal distance and maximizing the interpersonal distance.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IC is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e recognition feature extraction adaptive image combination (aic)
原文传递
基于Copula熵的变量选择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健 《应用概率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5-420,共16页
在要求可解释性的机器学习和统计应用中,变量选择对分类和回归任务十分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opula熵的变量选择方法,利用Copula熵值的阶次选择变量.本方法既是模型无关的又是参数无关的.在UCI心脏病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本方法与传统... 在要求可解释性的机器学习和统计应用中,变量选择对分类和回归任务十分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opula熵的变量选择方法,利用Copula熵值的阶次选择变量.本方法既是模型无关的又是参数无关的.在UCI心脏病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本方法与传统变量选择方法(包括距离相关、希尔伯特-施密特独立性准则、逐步选择、正则化广义线性模型和自适应LASSO)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Copula熵的方法能够更有效地选择‘正确'的变量,在不牺牲准确性性能的同时得到比传统方法更具可解释性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ula熵 变量选择 距离相关 希尔伯特-施密特独立性准则 LASSO 岭回归 弹性网络 自适应LASSO aic BIC 可解释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