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芒硝腹部外敷治疗轻症型胆源性胰腺炎32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蔡浩 杜尖 +4 位作者 罗城 毛冲舟 宋云 罗兰 唐艳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95-398,共4页
目的 观察芒硝腹部外敷治疗轻症型胆源性胰腺炎病人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遂宁市中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轻症型胆源性胰腺炎病人62例。常规治疗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加用芒硝腹部外敷组32例(观察组)。... 目的 观察芒硝腹部外敷治疗轻症型胆源性胰腺炎病人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遂宁市中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轻症型胆源性胰腺炎病人62例。常规治疗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加用芒硝腹部外敷组32例(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术区粘连、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入院第5天WBC、CRP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粘连评分[(1.06±0.56)分、(1.97±0.56)分],术前等待时间[(5.69±0.74)d、(6.53±0.73)d],手术时间[(38.84±5.77)min、(49.77±8.60)min],住院时间[(8.97±1.06)d、(9.80±1.13)d]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芒硝腹部外敷可降低轻症型胆源性胰腺炎病人炎症反应、减轻术区粘连、缩短等待手术、手术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投药 皮肤 胆源性胰腺炎 芒硝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粘连
下载PDF
微针递送系统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孔晓雯 王爽 曹洁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619-622,共4页
微针(MN)是一种经皮给药装置,可以突破口腔黏膜屏障递送药物,具有安全、无痛、微创和高效的特点。本文就MN的种类及其在口腔疾病(例如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病、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和口腔癌)中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应用的局限性... 微针(MN)是一种经皮给药装置,可以突破口腔黏膜屏障递送药物,具有安全、无痛、微创和高效的特点。本文就MN的种类及其在口腔疾病(例如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病、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和口腔癌)中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应用的局限性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MN在口腔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疾病 微针 生物相容性材料 投药 皮肤 药物载体 综述
下载PDF
Percutaneous estrogen in prevention of early postmenopausal bone loss in Chinese women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爱军 林守清 +5 位作者 余卫 秦明伟 陈凤领 张颖 魏扬 Bruno de Ligniere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790-1795,共6页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optimal dosage of 17beta-estradiol gel + oral progestin for preventing bone loss in postmenopausal Chinese women. METHODS: A 3-year open label, randomized,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 was con...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optimal dosage of 17beta-estradiol gel + oral progestin for preventing bone loss in postmenopausal Chinese women. METHODS: A 3-year open label, randomized,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 was conducted. Sixty healthy women who had been postmenopausal for 1 to 5 years were recruited and divided into following 4 groups: group 1, percutaneous gel 17beta-estradiol (E(2)) 1.5 mg/d plus micronized progesterone (MP) 100 mg/d; group 2, percutaneous gel 17beta-estradiol (E(2)) 1.5 mg/d plus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MPA) 2 mg/d; group 3, percutaneous gel 17beta-estradiol (E(2)) 0.75 mg/d plus micronized progesterone (MP) 100 mg/d; and group 4, percutaneous gel 17beta-estradiol (E(2)) 0.75 mg/d plus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MPA) 2 mg/d. Estrogen and progestin were given continuously for 25 days per month.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was measured using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QCT) for trabecular bone of L2-5 and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EXA) for L2-4 and hip 5 times during the trial at baseline and at the 6-, 12-, 18-, 24- and 36-month visits. RESULTS: Fifty-nine patients (98.3%, 59/60) stayed in the study for 1 year, 56 patients (93.3%, 56/60) for 2 years, and 51 (85%, 51/50) for 3 years. On average, menopausal symptoms were relieved by 80% 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 By the 24th month, the mean increase in BMD ranged from 4.3% to 7.5% in trabecular bone; and by the 36th month, it ranged from 4.2% to 6.2% in L2-4 and 1.61% to 3.77% in the neck.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fter treatment (P 0.05) was found in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levels of bone markers or BMD. CONCLUSION: A daily dose of estradiol gel, either 0.75 mg or 1.5 mg, is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early postmenopausal bone loss and relieving menopausal symptoms. After 3-year treatment, spinal BMD could increase steadily, so does hip BMD, especially in the first 2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ministration cutaneous Adult Bone Density ESTRADIOL 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Female Fractures Bone Humans Medroxyprogesterone 17-Acetate Middle Aged Osteoporosis Postmenopausal
原文传递
妥洛特罗经皮给药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曲华 陈琪玮 +2 位作者 敬宏 高雪 席宏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3-534,共2页
目的观察妥洛特罗经皮给药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抗炎、抗病毒、止咳、化痰等),治疗组另给予妥洛特罗贴剂(阿米迪,0.5 mg/贴),睡... 目的观察妥洛特罗经皮给药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抗炎、抗病毒、止咳、化痰等),治疗组另给予妥洛特罗贴剂(阿米迪,0.5 mg/贴),睡前贴于前胸;对照组给予盐酸丙卡特罗片剂(美普清片剂)1μg/kg,睡前一次口服。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疗时间,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两组疗效。结果(1)治疗组喘憋消失时间为(2.66±0.87)d,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为(3.49±0.66)d,咳嗽消失时间为(5.60±0.65)d,均短于对照组的(3.50±0.80)d、(4.66±0.65)d和(6.50±0.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平均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1例(2.9%)发生局部皮肤发红,对照组7例(21.2%)发生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P<0.05)。(3)两组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471,P=0.2513)。结论妥洛特罗经皮给药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具有显效快、副作用小、依从性好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气管炎 投药 皮肤 妥洛特罗贴剂 婴儿
下载PDF
两种方法经皮穿刺硬化剂治疗肾囊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3
5
作者 杨文增 王佳荣 张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013-2014,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单纯性肾囊肿患者分为聚桂醇组(28例)与无水乙醇组(22例)。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分别将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溶液注入两组肾囊肿内,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不... 目的对比分析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单纯性肾囊肿患者分为聚桂醇组(28例)与无水乙醇组(22例)。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分别将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溶液注入两组肾囊肿内,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有效率。结果聚桂醇组术后患侧腰部不适发生率35.7%(10/28),无水乙醇组术后患侧腰部不适发生率54.5%(12/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聚桂醇组6月随访有效率达96.4%(27/28),无水乙醇组有效率达95.5%(21/2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桂醇硬化剂治疗单纯肾囊肿的疗效与无水乙醇相同,但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后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硬化剂,有望在单纯肾囊肿的硬化治疗中成为无水乙醇的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桂醇 无水乙醇 投药 皮肤 肾囊肿
下载PDF
沐舒坦经超声电导透皮给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5
6
作者 高志华 李峰 李雅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85-1586,共2页
目的探讨沐舒坦经超声电导透皮给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9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将沐舒坦注射液分别以超声电导透皮(Ⅰ组,n=107)、雾化吸入(Ⅱ组,n=103)、静脉推注(Ⅲ组,n=109)3种方式给药,对比分析3种给... 目的探讨沐舒坦经超声电导透皮给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9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将沐舒坦注射液分别以超声电导透皮(Ⅰ组,n=107)、雾化吸入(Ⅱ组,n=103)、静脉推注(Ⅲ组,n=109)3种方式给药,对比分析3种给药方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组显效73例(68.22%),好转32例(29.91%),无效2例(1.87%);Ⅱ组显效55例(53.40%),好转37例(35.92%),无效11例(10.68%);Ⅲ组显效38例(34.86%),好转47例(43.12%),无效24例(21.02%),3组患儿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30.739,P<0.05)。组间两两比较,Ⅰ组与Ⅱ组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Ⅲ组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的疗效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沐舒坦经超声电导透皮给药具有高效、低创伤、无痛苦、易操作及可配合性高的优点,是儿科临床较有前景的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沐舒坦 投药 皮肤 支气管肺炎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苦参碱微乳的制备及透皮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赵永哲 刘继勇 +2 位作者 胡晋红 李凤前 费轶博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目的:制备苦参碱微乳透皮给药系统,对其理化性质及透皮行为进行考察。方法:以苦参碱、磷脂、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肉豆蔻酸异丙酯和去离子水为主要成分,水相溶液逐滴加入油相的方法,制备苦参碱微乳,考察其外观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采用... 目的:制备苦参碱微乳透皮给药系统,对其理化性质及透皮行为进行考察。方法:以苦参碱、磷脂、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肉豆蔻酸异丙酯和去离子水为主要成分,水相溶液逐滴加入油相的方法,制备苦参碱微乳,考察其外观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采用Valia-Chien扩散池考察苦参碱微乳的体外透皮过程。结果:制得的苦参碱微乳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平均粒径120 nm,外观圆整均匀,24 h的累积释放量为(1 056.1±74.9)μg/cm2。结论:苦参碱微乳具有良好的透皮效果,为苦参碱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种新型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微乳 投药 皮肤 制备
下载PDF
3012例重型痤疮治疗现状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起珏 郑琪 +1 位作者 吴文娟 何黎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分析重型痤疮治疗现状,为提高重型痤疮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法,对首次就诊于全国35家医院皮肤科的3 012例重型痤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对痤疮的认知情况、既往干预措施及接受药物治疗情况等。结果 3 012例重型... 目的分析重型痤疮治疗现状,为提高重型痤疮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法,对首次就诊于全国35家医院皮肤科的3 012例重型痤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对痤疮的认知情况、既往干预措施及接受药物治疗情况等。结果 3 012例重型痤疮患者中,76.6%认为痤疮是一种疾病,但仅35.2%早期到医院就诊,其他干预措施包括自行挤压皮损、外涂药物/化妆品、钦凉茶/使用民间秘方、美容院治疗、使用遮盖性化妆品。2 388例(79.3%)患者接受过口服药物治疗,包括1 161例(48.6%)口服过抗生素,其中罗红霉素占33.9%,其他抗生素占14.9%,55.5%的患者连续口服药物时间≤4周。2 081例(69.1%)患者用过外用药物,其中糖皮质激素占4.3%,其他外用制剂占21.0%;外用药物常导致不良反应如红斑512例(24.6%),脱屑683例(32.8%),结痂73例(3.5%),敏感性皮肤281例(13.5%)。结论重型痤疮是一种需要系统治疗的疾病,但早期就诊率较低;治疗存在药物选择缺乏靶点、外用药物不良反应明显、疗程不足的问题,应提高早期就诊率,为患者提供安全、有针对性、足够疗程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寻常型 抗菌药 投药 口服 投药 皮肤 问卷调查 重型痤疮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微针对熊果苷皮肤给药的促渗作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玮 高静 +5 位作者 张敏 王晓宇 丁雪鹰 武鑫 侯雪梅 高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考察微针对熊果苷皮肤给药的促渗作用,并与化学促渗剂氮酮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深反应离子刻蚀技术制备星形硅微针。制备熊果苷水凝胶剂,采用Franz扩散池法,将人体腹部皮肤置于扩散池间,分3组:微针实验组供给室加入熊果苷水凝胶,皮肤... 目的考察微针对熊果苷皮肤给药的促渗作用,并与化学促渗剂氮酮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深反应离子刻蚀技术制备星形硅微针。制备熊果苷水凝胶剂,采用Franz扩散池法,将人体腹部皮肤置于扩散池间,分3组:微针实验组供给室加入熊果苷水凝胶,皮肤采用微针作用;氮酮对照组供给室分别加入含有1%、3%、5%氮酮的熊果苷水凝胶,皮肤无微针作用;空白对照组供给室加入无氮酮熊果苷水凝胶,皮肤无微针作用。分别在1、3、6、12、24、36、48 h等时间点取样,以HPLC法测定接收池、皮肤表皮层和真皮层中的熊果苷含量,液相条件: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10-3mol/ml盐酸(5∶95);柱温25℃;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2 nm。求算熊果苷的累积透过量(Qr)、稳态透皮速率(Js)及皮肤累积滞留量(Qs)。结果星形硅微针可以刺穿人体皮肤角质层。HPLC标准曲线方程C=0.000 2A-0.182 9(r=0.999 9),线性范围0.4~50μg/ml、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2.4%和2.74%,回收率均大于90%。微针作用组的熊果苷累计透过量、稳态透皮速率和表皮累计滞留量均高于5%氮酮组(P<0.01)。结论微针作用皮肤后可显著增加熊果苷皮肤渗透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熊果苷 氮酮 皮肤投药
下载PDF
甘草次酸醇质体水凝胶贴剂的制备与透皮给药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闫菁华 豆婧婧 +4 位作者 徐坤 陈贵 惠先 鞠大宏 郝保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63-766,共4页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醇质体水凝胶贴剂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透皮给药的规律与特点。方法注入法制备甘草次酸醇质体,考察其包封率、粒径与表面电位,再制备成水凝胶贴剂;采用改良Franz立式扩散池,HPLC法测定甘草次酸含量,评价甘草次酸醇...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醇质体水凝胶贴剂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透皮给药的规律与特点。方法注入法制备甘草次酸醇质体,考察其包封率、粒径与表面电位,再制备成水凝胶贴剂;采用改良Franz立式扩散池,HPLC法测定甘草次酸含量,评价甘草次酸醇质体水凝胶贴剂的体外透皮给药规律与特点。结果甘草次酸醇质体外观为圆球形或椭球形,具有层状结构;其对于甘草次酸的包封率为(75.63±1.86)%,粒径为(106.2±20.54)nm,表面电位为(-41.3±2.8)mV。与甘草次酸水凝胶贴剂比较,甘草次酸醇质体水凝胶贴剂的透皮给药速率与累积渗透量高于甘草次酸水凝胶贴剂,24 h时甘草次酸醇质体水凝胶贴剂的累积渗透量是甘草次酸水凝胶贴剂的5.55倍,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est,P<0.01)。结论甘草次酸制备成醇质体后能够显著提高水凝胶贴剂的透皮给药效果,表明醇质体水凝胶贴剂是甘草次酸透皮给药的一个理想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 醇质体 水凝胶贴剂 皮肤投药
下载PDF
穴位经皮给药评价指标——药物传输系数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建平 朱家壁 +1 位作者 陈盛君 赵鑫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07-509,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经皮给药的皮肤电阻变化与血药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评价穴位药物传输效率的新指标。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穴位组和非穴位组。穴位组分别选择“肺俞”“膈俞”和“膻中”穴为给药部位,非穴位组以背部非穴位点为... 目的:探讨穴位经皮给药的皮肤电阻变化与血药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评价穴位药物传输效率的新指标。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穴位组和非穴位组。穴位组分别选择“肺俞”“膈俞”和“膻中”穴为给药部位,非穴位组以背部非穴位点为给药部位,测定氨茶碱贴剂穴位经皮给药后的皮肤电阻和血药浓度,考察其经时变化9以稳态时血药浓度值(C)和电阻变化值(R)的比值作为传输系数(DC),观察穴位与非穴位传输药物的效率。结果:在给药6-8h左右C与R趋于稳态;各穴位给药的DC均远高于非穴位给药,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肺俞”“膻中”的DC与“膈俞”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DC反映了穴位经皮给药的传输效率,DC越大,传输效率越高;穴位的传输效率较非穴位部位高;不同的穴位,DC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药 皮肤 穴位贴敷法 药物评价 临床前 血药浓度 @药物传输系数
下载PDF
喷昔洛韦微乳经皮渗透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祝伟伟 翟光喜 +1 位作者 于爱华 宋智梅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0-323,330,共5页
目的研究喷昔洛韦微乳体内外的透皮能力。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经皮渗透试验,自制微乳给药装置进行体内经皮渗透试验,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皮肤接收液、表皮及真皮中的药物浓度,并与市售夫坦乳膏比较,考察微乳的透皮促进作用。结... 目的研究喷昔洛韦微乳体内外的透皮能力。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经皮渗透试验,自制微乳给药装置进行体内经皮渗透试验,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皮肤接收液、表皮及真皮中的药物浓度,并与市售夫坦乳膏比较,考察微乳的透皮促进作用。结果体外试验结果表明,0.5%的微乳12 h时的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是1%夫坦乳膏的3.5倍;体内试验表明,从微乳透过表皮到达真皮层的药物浓度明显高于乳膏剂(P<0.05)。结论与夫坦乳膏相比,微乳对喷昔洛韦的透皮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昔洛韦 微乳 经皮给药
下载PDF
驻极体利多卡因贴剂的透皮促渗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孔玉秀 程亮 +3 位作者 肖永恒 王冬 江键 崔黎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研究驻极体对利多卡因透皮吸收的促渗作用。方法:利用Franz扩散池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多卡因贴剂、含不同浓度氮酮利多卡因贴剂、正/负极性驻极体利多卡因贴剂和含不同浓度氮酮的正/负极性驻极体利多卡因贴剂在10h内的体外大鼠... 目的:研究驻极体对利多卡因透皮吸收的促渗作用。方法:利用Franz扩散池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多卡因贴剂、含不同浓度氮酮利多卡因贴剂、正/负极性驻极体利多卡因贴剂和含不同浓度氮酮的正/负极性驻极体利多卡因贴剂在10h内的体外大鼠皮肤累积渗透量,研究驻极体对利多卡因的透皮促渗作用。结果:(1)含1%、3%和5%氮酮的利多卡因贴剂的10h药物累积渗透量分别是利多卡因贴剂的1.06、1.10、1.66倍(5%氮酮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含1%、3%和5%氮酮的负极性驻极体利多卡因贴剂与相应的含化学促渗剂利多卡因贴剂具有类似的促渗效果。(3)含1%、3%和5%氮酮的正极性驻极体利多卡因贴剂与相应的化学促渗剂利多卡因贴剂相比,具有更大的增渗倍数(P<0.05或P<0.01),且5%氮酮与正极性驻极体对利多卡因的透皮吸收有联合促渗作用。结论:正极性驻极体对利多卡因贴剂有更好的促渗效果,氮酮与正极性驻极体对利多卡因透皮吸收有联合促渗作用,并与氮酮的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极体 利多卡因 皮肤投药 增渗倍数 氮酮
下载PDF
穴位贴敷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4
作者 尹丽丽 李艳慧 王澍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10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穴位贴敷组(穴贴组)58例,针刺组50例。穴贴组以中药制膏贴敷中脘、关元、气海等穴;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中极、关元、气海等穴。3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10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穴位贴敷组(穴贴组)58例,针刺组50例。穴贴组以中药制膏贴敷中脘、关元、气海等穴;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中极、关元、气海等穴。3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穴贴组总有效率为84.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6.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臀围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下降,组间比较无差别;腰臀比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临床症状积分比较,2组治疗后均有下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单纯性肥胖不仅疗效确切,而且穴位贴敷使用方便,无疼痛及毒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穴位疗法 穴位贴敷法 投药 皮肤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的抗病毒药效评价及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5
作者 曹琳 张磊 +1 位作者 田莉 邓杰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11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抑制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SARS冠状病毒有效浓度范围,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并进行治疗病毒性皮肤疾病临床验证。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抑制单纯疱疹病毒HSV-1及HSV-2攻击V... 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抑制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SARS冠状病毒有效浓度范围,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并进行治疗病毒性皮肤疾病临床验证。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抑制单纯疱疹病毒HSV-1及HSV-2攻击Vero细胞,抑制流感甲型及乙型病毒攻击人胚肾细胞,抑制SARS冠状病毒攻击Vero细胞的体外抗病毒作用。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对流感甲型及乙型病毒、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结果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抑制单纯疱疹病毒HSV-1及HSV-2对Vero细胞的攻击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81.2IU/ml和390.0IU/ml;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抑制流感甲型及乙型病毒对人胚肾细胞攻击的IC50分别为534.1IU/ml和3645.5IU/ml;抑制SARS冠状病毒对Vero细胞攻击的IC50为11.77IU/ml。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表明,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单纯疱疹的有效率为89.09%,治疗尖锐湿疣有效率为22.0%,治愈率为17.0%,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实验表明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对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SARS冠状病毒有显著抑制作用,临床研究表明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作为蛋白经皮给药制剂可用于单纯疱疹和尖锐湿疣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B 投药 皮肤 单纯疱疹病毒属 尖锐湿疣
下载PDF
川芎挥发油对HaCaT细胞和皮肤的刺激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静 朱全刚 +2 位作者 张娟娟 胡晋红 张立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3-576,共4页
目的阐明川芎挥发油的皮肤刺激性。方法体外培养HaCaT细胞,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以经典化学促透剂油酸为对照,考察不同浓度川芎挥发油对皮肤HaCaT细胞活力、HaCaT细胞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_2(PGE... 目的阐明川芎挥发油的皮肤刺激性。方法体外培养HaCaT细胞,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以经典化学促透剂油酸为对照,考察不同浓度川芎挥发油对皮肤HaCaT细胞活力、HaCaT细胞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_2(PGE_2)含量的影响;采用豚鼠皮肤刺激评分表法考察不同浓度挥发油的皮肤累积刺激性,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豚鼠皮肤组织学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0.005%、0.015%、0.025%挥发油组HaCaT细胞活力分别为0.005%油酸组的1.79、1.65、1.48倍,而0.05%挥发油组与0.005%油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5%、0.015%、0.025%、0.05%挥发油对HaCaT细胞上清液的PGE_2含量影响分别为(0.99±0.08)%、(1.63±0.09)%、(0.98±0.09)%、(0.04±0.01)%,均低于0.005%油酸组(4.23±0.68)%(P<0.05)。各浓度挥发油豚鼠连续给药7 d,均仅见轻微红斑,未见水肿、皮肤隆起等,15%挥发油组红斑强度低于5%油酸组。挥发油仅在15%浓度时才出现角质层结构的改变,而5%油酸角质层就出现大面积剥离和缺失。结论川芎挥发油的皮肤刺激性低于油酸,有可能成为一种优良的化学促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挥发油类 化学促透剂 皮肤投药 皮肤刺激性
下载PDF
正极性驻极体和氮酮对环孢素A的体外透皮促渗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媛媛 马琳 +4 位作者 崔黎丽 董法杰 刘鸿越 郭鑫 江键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7-620,共4页
目的研究正极性驻极体与不同浓度氮酮对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的经皮促渗作用,探索驻极体与化学促渗剂联合促渗的可行性及其协同促渗规律。方法以CsA为模型药物,用电晕充电技术制备正极性驻极体,通过Franz扩散池透皮实验和高效液... 目的研究正极性驻极体与不同浓度氮酮对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的经皮促渗作用,探索驻极体与化学促渗剂联合促渗的可行性及其协同促渗规律。方法以CsA为模型药物,用电晕充电技术制备正极性驻极体,通过Franz扩散池透皮实验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不同表面电位正极性驻极体、不同浓度氮酮及两者联用对CsA的体外促渗作用。结果+500 V、+1 000 V和+2 000 V驻极体作用离体皮肤24 h后,均对CsA具有较好的促渗效果;1%、3%、5%氮酮分别作用于皮肤24 h后,对CsA的稳态透皮速率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6.72、2.11、1.43倍;不同表面电位正极性驻极体与不同浓度的氮酮联合使用对CsA经皮作用24 h后,+1 000 V驻极体与1%氮酮联用组的促渗效果较好,但不同表面电位的正极性驻极体与不同浓度氮酮联用均没有表现出协同促渗作用。结论正极性驻极体对CsA的经皮给药具有一定的促渗作用;正极性驻极体与氮酮联用对CsA未见协同促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极体 氮酮 环孢素A 皮肤投药
下载PDF
非洛地平与美托洛尔复方透皮贴剂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文刚 恽榴红 +3 位作者 王睿 张振清 付桂英 刘泽源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2-220,共9页
目的研究非洛地平(Fel)与美托洛尔(Met)复方透皮贴剂(Fel+Met-P)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6只健康新西兰白兔分2次实验,先后分别随机交叉单次给予Fel+Met-P(1+10),(3+30)和(9+90)mg.kg-1,和随机交叉单次给予Fel+Met静脉... 目的研究非洛地平(Fel)与美托洛尔(Met)复方透皮贴剂(Fel+Met-P)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6只健康新西兰白兔分2次实验,先后分别随机交叉单次给予Fel+Met-P(1+10),(3+30)和(9+90)mg.kg-1,和随机交叉单次给予Fel+Met静脉注射液〔Fel+Met-I,(0.2+2)mg.kg-1〕、口服混悬液〔Fel+Met-S,(1+10)mg.kg-1〕及2药市售缓释片〔Fel+Met-T,(1+10)mg.kg-1〕,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法分别测定血浆中Fel和Met浓度,DAS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生物利用度评价。结果Fel+Met-P血药浓度可平稳维持2~3d。在Fel+Met-P不同剂量组,Fel和Met的血药峰浓度(cmax)、血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60)和AUC(0→∞)分别随Fel+Met-P剂量增加而增大,且均与剂量(D)呈良好线性关系,Fel的回归方程为cmax=6.6342D+4.355(r=0.9969)和AUC(0→∞)=295.08D+92.322(r=0.9963),Met为cmax=8.4628D+51.528(r=0.9957)和AUC(0→∞)=315.14D+1474.8(r=0.9993);不同剂量组之间Fel和Met的达峰时间(tmax)、平均吸收时间(MAT)、平均驻留时间〔MRT(0→60)和MRT(0→∞)〕及各自绝对生物利用度均无显著性差异。与Fel+Met-S和Fel+Met-T比较,Fel+Met-P3个剂量组Fel和Met的tmax和MRT(0→∞)均延长,tmax分别为(21.5±8.1)~(27.0±12.3)和(25.3±14.4)~(37.5±10.0)h,MRT(0→∞)分别为(28.5±2.7)~(31.8±0.8)和(28.1±4.4)~(31.8±1.3)h;与Fel+Met-S比较,Fel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Fel+Met-S的2.25,2.75和2.28倍,Met分别为Fel+Met-S的2.10,1.90和1.64倍;与Fel+Met-T比较,Fel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无明显变化,Met分别为Fel+Met-T的2.13,1.93和1.67倍。结论Fel+Met-P在兔体内具有缓释长效药代动力学特征,达到了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延长药物体内驻留时间、维持平稳血药浓度和方便用药新剂型的设计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洛地平 美托洛尔 复方合剂 投药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盐酸丁卡因脂质体凝胶剂的经皮渗透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学清 齐宪荣 刘跃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5-367,375,共4页
目的 :比较盐酸丁卡因脂质体凝胶与盐酸丁卡因游离药物凝胶的离体皮肤渗透性 ,探讨脂质体作为盐酸丁卡因的载体对皮肤渗透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双室渗透池作为离体皮肤的渗透试验装置 ,测定盐酸丁卡因在接受液内的累计透过百分率和在... 目的 :比较盐酸丁卡因脂质体凝胶与盐酸丁卡因游离药物凝胶的离体皮肤渗透性 ,探讨脂质体作为盐酸丁卡因的载体对皮肤渗透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双室渗透池作为离体皮肤的渗透试验装置 ,测定盐酸丁卡因在接受液内的累计透过百分率和在皮肤内的滞留百分率。结果 :盐酸丁卡因脂质体凝胶和游离药物凝胶相比 ,药物透过皮肤的速度明显减慢 ,累计透过百分率与时间之间均符合Hihuchi方程 ;以卡波普为基质的盐酸丁卡因脂质体凝胶涂于皮肤 2 4h后 ,在皮肤内滞留量为 36 .7% ,而游离药物凝胶皮肤内滞留量为 9.7%。结论 :脂质体有促进药物进入皮肤的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丁卡因脂质体凝胶剂 经皮渗透性 药物载体 含量测定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奥沙普秦凝胶剂的体外渗透性及药效学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宏 刘志东 +1 位作者 聂淑芳 潘卫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42-946,共5页
目的:研究奥沙普秦凝胶剂体外经皮渗透性及体外释药情况,观察其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奥沙普秦凝胶剂体外渗透性和释放度实验。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醋酸扭体法和甲醛致... 目的:研究奥沙普秦凝胶剂体外经皮渗透性及体外释药情况,观察其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奥沙普秦凝胶剂体外渗透性和释放度实验。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醋酸扭体法和甲醛致痛法模型,观察奥沙普秦凝胶剂的抗炎、镇痛作用,同时考察了奥沙普秦凝胶剂皮肤用药的急性毒性、致敏性和刺激性。结果:奥沙普秦凝胶剂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醋酸、甲醛所致小鼠炎症性疼痛有明显抑制作用。急性毒性、致敏性和刺激性实验结果表明奥沙普秦凝胶剂皮肤用药无明显的毒性、致敏性及刺激性。结论:皮肤是奥沙普秦凝胶剂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奥沙普秦凝胶剂具有抗炎镇痛作用,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普秦 体外研究 投药 皮肤 凝胶类 渗透性 药效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