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unty,County-level City and Municipal District in the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in China
1
作者 Biao Zhao Kaiyong Wa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22年第1期25-38,共14页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political power re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optimal allocation,which profoundly shapes the spatial layout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To cl...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political power re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optimal allocation,which profoundly shapes the spatial layout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To clarify and compare differences between counties,county-level cities and municipal districts is the primary premise for 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stitu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counties and county-level cities,as well as counties,county-level cities and municipal districts,from the aspects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urban construction planning,land management,finance,taxation and public services.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counties,county-level cities and municipal districts adapt to different levels and stage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nd the conversion from county to county-level city and the conversion from county(or county-level city)to municipal district are both important transformation ways to change their administrative systems,which has differ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 pattern.At the same time,the transformation of county-level administrative region is also a“double-edged sword”,we should think about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as a whole to decide whether it should be adjusted,and effectively respond to the actual needs of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COUNTY County-level city DIFFERENCE Municipal district Political geography China
下载PDF
Space-tim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Municipal District Adjustment and Built-up Area Expansion in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Kaiyong QI We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2期165-175,共11页
Municipal district adjustment and built-up area expansion are two main forms of urban spatial expansion. Using geometric methods, this study constructed a space-time path method to characterize the space-time relation... Municipal district adjustment and built-up area expansion are two main forms of urban spatial expansion. Using geometric methods, this study constructed a space-time path method to characterize the space-tim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nicipal district adjustment and built-up area expansion, and drew the space-time path sets of major prefecture level cities from 2000 to 2010 by constructing a coordinate system of the standardized built-up areas and municipal district areas. This divided them into four quadrants, namely, H-H, L-H, L-L, and H-L, based on the relative mean value to evaluate overall and individual stability by three indexes of the trajectory vectors, namely, direction, length, and slope. Results provid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Municipal district adjustment is an effective spatial expansion way for city-scale promotion in China. Since 2000, municipal district adjustments have been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eastern coastal regions and mid-western capital cities along with their surrounding cities. 2) Municipal district adjustment affects the scale and status of a city in China. Many cities that have expanded municipal districts behave stably and cross quadrants. 3) Great majority second-tier cities have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ir scale and status through municipal district adjustment. The municipal district adjustment of medium and small cities in the mid-west area is relatively advanced compared with city development. 4) Municipal district adjustment with minimal magnitude is severely restricted from upgrading the scale and status of a city.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entirely incorporated counties or cities to municipal districts should be the mainstream in future municipal district adjus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nicipal district adjustment built-up area space-time path administration division
下载PDF
A Survey of Drug Supply Organizations in Rural Areas in four Provinces of China
3
作者 胡明 曾渝 +1 位作者 杨俊斌 吴蓬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5年第4期237-241,共5页
Aim To reali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rug purchase, supply, and use in the health service organizations and drug distributors in rural areas, and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Methods An interview survey was con... Aim To reali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rug purchase, supply, and use in the health service organizations and drug distributors in rural areas, and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Methods An interview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20 township hospitals, 26 countryside drugstores, and 84 village dispensaries in Hainan, Anhui, Henan, and Sichuan Provinces. Results (1) The main drug supplying organizations in the countryside are township hospitals and village dispensaries. (2) The personnel in the drug supplying organizations are rather inadequately educated. (3) The drug resources in the grass-roots countryside are complex and disordered. (4) Most of the countryside retail drugstores are small, and the number of drugstores is small, but their development potential is great. Conclusion (1) A basic drug catalogue for rural areas should be made up. (2) Legitimate drug wholesale companie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supply drugs for vast countryside. (3) Development of drug distributionstations in townships should be promoted. (4) The administration of drugs in the countrysid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g supply township hospitals countryside drugstores village dispensaries drug administration
下载PDF
The Evolution Pattern and Simulation of Land Use in the Beijing Municipal Administrative Center(Tongzhou District) 被引量:3
4
作者 LIU Yujie SHI Jinlian +1 位作者 ZHENG Yaomin HUANG Xiankai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2年第2期270-284,共15页
Beijing Municipal Administrative Center(Beijing MC)in Tongzhou District has inherited the non-capital core functions of Beijing’s central urban area,and its rapid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urgently require a scien... Beijing Municipal Administrative Center(Beijing MC)in Tongzhou District has inherited the non-capital core functions of Beijing’s central urban area,and its rapid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urgently require a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tern of land use evolution in the reg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ttern of land use evolution in Tongzhou District over the past 40 years,from 1980 to 2020.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and urban development planning goals,combined with the driving factors of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the Future Land-use Simulation(FLUS)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 use in Beijing MC(Tongzhou District)in 2035 under three scenarios of urbanization acceleration,decele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results show three major trends.(1)Beijing MC(Tongzhou District)is dominated by urba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During the high-speed urbanization stage from 1980 to 2010,the urban expansion pattern of“along the Sixth Ring Road and along the Grand Canal”was formed.During the low-speed urbanization stage from 2010 to 2020,the land distribution was stable,and Tongzhou District formed a pattern of urban-rural differentiation and land intensification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As a typical area of Tongzhou District’s urbanization,Beijing MC has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as Tongzhou as a whole.(2)By 2035,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and use among the three scenarios with respect to the magnitude of chang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The area and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land under th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cenario are optimal,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In analyzing the degree of conformity with the three Beijing MC zoning plans,the prediction simulation und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cenario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land use of the“Beijing Municipal Administrative Center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Block Level)(2016–2035)”(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Planning”)issued by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However,there are certain deviations between the simulation predictions in the cultural tourism function area and the livable living scenery area and the corresponding“Planning”expectations.During the urban construction process,the internal ecological land area still needs to be increased.(3)Tongzhou District may lack a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e southeast.Potential risks such as the imbal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orthern and southern townships require further attention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The prediction and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model can provide certain data and methodologic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and livable city in Beijing MC(Tongzhou Distri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jing Municipal administrative Center(Tongzhou district) land use/cover change FLUS model multi-scenario simulation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原文传递
非正式治理的制度化运作:管区制与乡镇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袁明宝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8,共10页
管区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组织设置,在乡镇与村级治理单元之间建构出实体性质的中间结构,具有低成本、非正式性和制度稳定性等特点,成为乡镇政权的延伸。管区设置虽然增加了乡镇内部的“委托—代理”层级,但通过行政体制上的形式化设置和实... 管区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组织设置,在乡镇与村级治理单元之间建构出实体性质的中间结构,具有低成本、非正式性和制度稳定性等特点,成为乡镇政权的延伸。管区设置虽然增加了乡镇内部的“委托—代理”层级,但通过行政体制上的形式化设置和实践中的非正式运作,具有了超越科层体制约束的优势,借助激励动员和组织重构实现了有效治理。管区借助乡镇内部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在不变体制的情况下进行机制创新,实现了非正式治理的制度化运作,匹配了当前乡村社会转型和治理转型的需求,成为当前强国家治理背景下探索乡镇治理现代化的一条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区制 非正式治理 准行政组织 制度化运作 行政发包 乡镇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治理吸纳执法:乡镇行政执法何以运行——基于中部多个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的经验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纪芳 褚明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5,共11页
近年来国家不断强调治理重心下移,行政执法权下沉是其重要表现。以执法下沉为目标的行政执法改革旨在通过行政执法权的属地化配置缓解乡镇治理权责失衡的困境,促进基层治理规范化。但实践中,乡镇行政执法形成“治理吸纳执法”的运行特征... 近年来国家不断强调治理重心下移,行政执法权下沉是其重要表现。以执法下沉为目标的行政执法改革旨在通过行政执法权的属地化配置缓解乡镇治理权责失衡的困境,促进基层治理规范化。但实践中,乡镇行政执法形成“治理吸纳执法”的运行特征,即行政执法作为“条条”体制下的一种专业化事权呈现出“块块”主导的属地化运作,这源于乡村社会的弱执法需求以及伴随多中心工作而来的乡镇治权弱化。行政执法下沉客观上为乡镇提供了新的治理工具,但并未带来预期的执法效益,也没有根本改变乡镇治权不足的结构性困境。乡镇治理权力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基于乡镇治理情景,具体分析行政执法权的性质,才能正确理解行政执法权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定位以及行政执法改革对乡镇治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治理 行政执法改革 综合执法 治理吸纳执法 乡镇治权
下载PDF
嵌入治理的激励与培养:乡镇人事结构再生产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杜鹏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6,共12页
乡镇人事结构是乡镇治理的深层基础。面对乡镇的一线治理场景,行政包干的人事整合机制具有社会激励与团队培养的效应,赋予乡镇人事结构以灵活性。而人事分流拓展了乡镇干部激励与培养的空间,且维系了人事结构的稳定性和公共性。乡镇人... 乡镇人事结构是乡镇治理的深层基础。面对乡镇的一线治理场景,行政包干的人事整合机制具有社会激励与团队培养的效应,赋予乡镇人事结构以灵活性。而人事分流拓展了乡镇干部激励与培养的空间,且维系了人事结构的稳定性和公共性。乡镇人事结构再生产嵌入一线治理场景,实现了激励、培养与治理的统一,从而适应了乡镇治理的现实需要。乡镇机构改革须立足乡镇治理情境,在推进乡镇治理机制创新时注重发挥乡镇干部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优化乡镇人事结构,激发乡镇治理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治理 行政包干 人事流动 一线治理 人事结构
下载PDF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双层级”村庄分类研究以山南市乃东区为例
8
作者 单卓然 潘浩澜 +2 位作者 袁满 安月辉 黄亚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69,共8页
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开展村庄“定型”,是实施分类指导的必要前提。在各地灵活丰富的村庄分类里,介入自然聚落尺度是近期兴起的创新来源。文章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为例,将传统单纯围绕行政村展开的村庄分类流程,扩展为由自然聚落... 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开展村庄“定型”,是实施分类指导的必要前提。在各地灵活丰富的村庄分类里,介入自然聚落尺度是近期兴起的创新来源。文章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为例,将传统单纯围绕行政村展开的村庄分类流程,扩展为由自然聚落与行政村尺度共同构成的“双层级”村庄分类技术框架。研究认为,行政村内自然聚落间的强烈异质性及聚落发展的实心化,是应用“双层级”村庄分类理论模型的重要条件。研究提出,“双层级”村庄分类方法由“政策判定+潜力评估+镇村酝酿”的自然聚落分类方法、“占比测算+矩阵构建+系统聚类”的自然聚落→行政村类型转换方法、二次镇村酝酿基础上的行政村分类方案生成方法等共同组成,具体的分类流程需落实聚落定性、聚落测评、聚落分类、类型转换、行政村分类等5项主要环节。理论模型在山南市乃东区国土空间规划中得到了实际应用,识别出5类自然聚落,制定了主导式与并重式的两种行政村类型认定规则,提出了“融保聚改”的四类型行政村分类方案。分类过程及工作成果得到地方积极正面反馈,验证了“双层级”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旨在丰富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村庄分类布局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分类 双层级 自然聚落 行政村 山南市乃东区
下载PDF
超越传统:新型设市的出现与乡镇区划建制的走向——对龙港撤镇设市的观察与思考
9
作者 吴翔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6,共13页
当前的乡镇区划建制设置具有政权组织事实上的派出化、区划分割的面状化、建制设置的差异化三大特征,这样的乡镇设置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作为区划建制意义上的“市”制在当代中国演化出浙江龙港撤镇设市这一新型设市模式,给基层的乡镇... 当前的乡镇区划建制设置具有政权组织事实上的派出化、区划分割的面状化、建制设置的差异化三大特征,这样的乡镇设置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作为区划建制意义上的“市”制在当代中国演化出浙江龙港撤镇设市这一新型设市模式,给基层的乡镇区划建制设置模式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未来的基层区划建制设置应超越传统的乡镇设置模式,实现从行政与自治的纠结走向两者的有机融合,从城乡分治走向城乡合治,从职责不对等走向职责对等,从多层级走向扁平化,从山川交错走向山川形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设市 龙港 乡镇 行政区划 行政建制
下载PDF
乡镇中心学校制度的回顾与反思——基于施奈德和英格拉姆的政策工具理论视角
10
作者 袁尚会 俞佳君 邹强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9-125,共7页
乡镇中心学校制度是农村义务教育领域的重要管理制度,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贡献了制度力量。论文在全面梳理乡镇中心学校制度发展历史基础上,运用施奈德和英格拉姆政策工具理论进行了初步反思,指出乡镇中心学校制度作为权威型政策工具在... 乡镇中心学校制度是农村义务教育领域的重要管理制度,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贡献了制度力量。论文在全面梳理乡镇中心学校制度发展历史基础上,运用施奈德和英格拉姆政策工具理论进行了初步反思,指出乡镇中心学校制度作为权威型政策工具在顺应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新要求、适应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新机制需要、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同时,亦存中心学校职责定位不清晰、中心学校校长权利不明确、中心学校办事机构太臃肿等不利于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要解决乡镇中心学校制度存在的不足,应依据政策工具系统分析模型,引导政府和乡镇学校选择激励、能力、符号和规劝、学习等信息化、志愿型、市场型政策工具,推动乡镇中心学校制度向学区制和教联体制度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中心学校制度 施奈德和英格拉姆 政策工具 学区制 教联体
下载PDF
执法权下放背景下乡镇政府的整合功能及其法治实现
11
作者 涂广建 陈恒敏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74-84,共11页
2021年《行政处罚法》新增第24条,推动行政处罚权下放到乡镇,这标志着乡镇政府行使执法权得到了法律的明确授权。作为国家政权体系末梢的乡镇政府承担着整合基层社会的重任,而执法权下放是逐步破除阻碍乡镇政府发挥整合功能制度障碍的... 2021年《行政处罚法》新增第24条,推动行政处罚权下放到乡镇,这标志着乡镇政府行使执法权得到了法律的明确授权。作为国家政权体系末梢的乡镇政府承担着整合基层社会的重任,而执法权下放是逐步破除阻碍乡镇政府发挥整合功能制度障碍的重要举措。乡镇政府发挥整合功能需要从价值整合、利益整合与社会秩序整合三个维度进行,这需要破除乡镇政府执法权配置不合理的体制障碍。因此应当通过推进乡镇政府制度化建设、优化乡镇政府权力配置以及加强乡镇执法资源供给等方式回应现实问题,增强乡镇政府的整合能力,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乡镇政府 行政执法 整合功能
下载PDF
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基于撤县设区的视角
12
作者 刘修岩 余雪微 王峤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62,共11页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市紧凑集约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探讨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6年全国范围内演进的撤县设区数据,深入考察了撤县设区带来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效应的研究发现:(1)撤县设区...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市紧凑集约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探讨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6年全国范围内演进的撤县设区数据,深入考察了撤县设区带来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效应的研究发现:(1)撤县设区促使了城市空间形态松散化和内部低密度发展,该结论在考虑多种指标、方法以及政策滞后效应之后仍成立。(2)撤县设区政策对东部城市的空间结构松散化影响更强,且不利于其发挥中心集聚优势;相比于建设规制较弱的城市,规制较强的城市受到撤县设区对城市空间结构分散化的影响更为显著。(3)进一步研究表明,自主选择型撤县设区对城市空间结构分散化的影响更加明显,而顺应融入型撤县设区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空间结构趋于紧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城市空间结构 撤县设区 多期DID
下载PDF
明代府州县的繁简与等级划分——以江西为中心的考察
13
作者 高寿仙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4,共16页
从秦汉到元朝,皆以户口数量为主要指标,兼顾政治地位、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等因素,把地方政区划分为若干等级。明太祖一改前代做法,先是以税粮为标准把府州县分为上中下三等,旋即又综合考虑税粮多少以及地理冲僻、事务繁简、负担轻重等... 从秦汉到元朝,皆以户口数量为主要指标,兼顾政治地位、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等因素,把地方政区划分为若干等级。明太祖一改前代做法,先是以税粮为标准把府州县分为上中下三等,旋即又综合考虑税粮多少以及地理冲僻、事务繁简、负担轻重等因素把府州县分为繁简两等,开启了主要依照事务繁简和地理冲僻等因素划分政区等第的新趋向。到明代后期,繁简两分法被进一步发展为上中下三等制。从江西各府州县的相关资料看,上、中、下等级与政务繁简、道里冲僻、治理难易等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这种对应并不严格,说明政区等级评定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无论采用何种标准都难全部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政区分等 繁简制 三等制
下载PDF
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多院区药事管理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与成效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冰花 闫美兴 +5 位作者 刘畅 杨越 于宝东 韩龙 李蓉 莫晓媚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3期351-359,共9页
目的:探讨多院区药事管理一体化管理方法,为提升医院药事管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多院区一体化”管理理念为指引,通过“总院垂直化、分院扁平化”管理策略,建立药师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药学信息管理一体化、药事质量控制一体化的... 目的:探讨多院区药事管理一体化管理方法,为提升医院药事管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多院区一体化”管理理念为指引,通过“总院垂直化、分院扁平化”管理策略,建立药师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药学信息管理一体化、药事质量控制一体化的多院区一体化药事管理模式,包括制定《积分制管理办法》和《科研管理办法》,统一宣传平台和管理平台,建立标准化的药事质量管理体系。结果:通过实施药师人力资源一体化管理模式,优化了各院区人员结构,提升了药师队伍水平,有效配置了药师资源,并拓展了教研工作;通过实施药学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提高了科室凝聚力和学科知名度以及管理效能;通过实施药事质量控制一体化管理模式,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次均药费,提升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水平。结论:从药师、药学信息、药事质控3个方面实施一体化管理,药师资源实现了最大化利用,各院区信息实现互通共享,各院区药事质量的均一性得到保障,有效促进了医院多院区同质化和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院区 一体化管理 药事管理 药师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 药学信息管理一体化 药事质量控制一体化 积分制 科研管理办法
下载PDF
县域乡镇街道重构的驱动机制:以T县街道设置为例
15
作者 匡贞胜 何水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39,198,共21页
县辖街道已在中国大规模实施,且日渐成为县城建设的重要政策工具,但这一现象尚未引起学界足够关注。论文结合一个县域撤乡镇设街道的现实案例,采用“过程-事件”分析范式,力图打开基层政区改革的“黑箱”决策过程,梳理其调整动因、方案... 县辖街道已在中国大规模实施,且日渐成为县城建设的重要政策工具,但这一现象尚未引起学界足够关注。论文结合一个县域撤乡镇设街道的现实案例,采用“过程-事件”分析范式,力图打开基层政区改革的“黑箱”决策过程,梳理其调整动因、方案设置与决策考量,并与政区改革三重逻辑理论展开对话,以充分审视并检验乡镇街道重构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T县街道设置的初始动因与具体方案的设置深受经济发展、权力博弈以及政治妥协相关因素影响,直接表现为捕获以建设用地为主的关键资源,降低开发区运行的不确定性,以及获取行政等级体系中的合法性,体现出市域撤县(市)设区逻辑在县域尺度的重复再生,而与公共服务密切相关的治理因素并未成为方案设置的重要依据。乡镇改街道存在潜在风险,未来应进一步厘清县城建设、城乡融合与街道设置之间的关系,谨防县域街道设置陷入短视化误区,背离其保障城市基层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城 街道办事处 撤乡镇设街道 行政区划
下载PDF
乡镇治理结构的双重调适及其实践逻辑——基于管区制度的案例研究
16
作者 梁伟 《地方治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27-37,M0003,共12页
通过乡镇治理结构调适提高基层政府的适应能力,已经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以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W镇的管区制度为例,探讨乡镇政府治理结构调适的实践过程与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乡镇政府通过管区制度再造科层组织结构,实现了基... 通过乡镇治理结构调适提高基层政府的适应能力,已经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以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W镇的管区制度为例,探讨乡镇政府治理结构调适的实践过程与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乡镇政府通过管区制度再造科层组织结构,实现了基层治理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统合。在此基础上,乡镇政府借助管区制度推动任务执行,形成统筹包干制的治理策略,充分调动了乡镇干部的治理积极性。治理结构的双重调适体现了乡镇政府的多重实践逻辑,即党政体制对组织结构的调适、基层治理对一线治理的适应以及治理成本与有效治理的平衡。治理结构调适说明乡镇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源于基层党政体制的弹性与制度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治理 治理结构 党政体制 统筹包干制 乡镇自主性 基层治理 管区制度 科层组织
下载PDF
从发展边缘到专业中心:都市圈背景下政区边缘城镇功能转变研究
17
作者 杨凡 申立 《上海城市管理》 2024年第5期2-12,共11页
大都市圈协同发展为政区边缘城镇功能转型提供契机,如何突破“行政区经济”桎梏,发挥“行政区资源”效应,根本在于城镇自身发展思维与治理方式的转变。以上海嘉定区外冈镇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发现,政区边缘城镇受“行政区经济”影响,面临... 大都市圈协同发展为政区边缘城镇功能转型提供契机,如何突破“行政区经济”桎梏,发挥“行政区资源”效应,根本在于城镇自身发展思维与治理方式的转变。以上海嘉定区外冈镇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发现,政区边缘城镇受“行政区经济”影响,面临着城镇吸引力下降、产业式微、交通不畅、文化边缘化等问题。因此,应在都市圈背景下,围绕打造嘉昆太城镇连绵区的专业中心这一目标,从高水平乡村治理、高品质城镇建设、高效能交通提升、高质量产业发展等维度转变发展模式。从发展边缘向专业中心转变,都市圈协同发展仅仅是基本条件之一,关键在于城镇发展思维转换、发展价值转化、合作模式转型、发展动力转变等,期待对当前都市圈内政区边缘城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经济 行政区资源 政区边缘 专业中心 都市圈 嘉定外冈镇
下载PDF
行政干预与优势强化:项目下乡背景下乡镇政府产业打造行为研究
18
作者 崔盼盼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82,共14页
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和项目进村的产业政策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制度环境。为最大限度地转化政策优势,强化镇域范围内的产业竞争优势和政绩竞争优势,乡镇政府以“产业选择—产业打造”的行政干预路径引导产业发展。一方面,乡镇政府从产... 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和项目进村的产业政策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制度环境。为最大限度地转化政策优势,强化镇域范围内的产业竞争优势和政绩竞争优势,乡镇政府以“产业选择—产业打造”的行政干预路径引导产业发展。一方面,乡镇政府从产业区分度、产业与政策的契合度,以及产业的政绩显示度三个维度进行产业选择,确立产业发展方向,强化区域内产业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项目资金的策略性投放和发展主体的制度内筛选,展开对辖区内产业亮点的打造,借由产业亮点强化政绩竞争优势。财政匮乏和考核压力的内部约束结构强化了乡镇政府对项目资源的制度性依赖,乡镇政府借助产业项目打造出来的产业亮点又持续吸引更多外部资源输入乡村社会,内外力共同作用生成了乡镇政府打造产业的动力机制。乡镇政府的产业打造行为可以在短期内营造乡村产业发展的繁荣局面,但却可能引发基层产业治理唯上主义和悬浮化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项目进村 行政干预 产业项目 产业打造
下载PDF
民国时期自费留学考试述评——以第二届自费留学考试为例
19
作者 李亚兰 《中国考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110,共8页
为延续和发展留学教育,并为抗战后国家建设培养人才,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46年组织了第二届自费留学考试。这是一次全国性考试,由教育部组织留学生考选指导委员会及其分区考试委员会制定章程草案,管理南京、重庆、北平、上海、西安、武汉... 为延续和发展留学教育,并为抗战后国家建设培养人才,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46年组织了第二届自费留学考试。这是一次全国性考试,由教育部组织留学生考选指导委员会及其分区考试委员会制定章程草案,管理南京、重庆、北平、上海、西安、武汉、广州、昆明、成都九个考区的考选工作。相较于第一届自费留学生考试,第二届考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自费留学制度,对留学教育的发展和近代考试制度的转型均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在国民政府党化教育大背景下,自费留学考试成为国民党统制教育的一种手段,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费留学考试 九大考区 统制管理
下载PDF
民国时期洞庭湖政区变动与边界类型构建研究
20
作者 粟黎源 王春霞 《城市学刊》 2024年第3期85-94,共10页
间歇性洪涝灾害与持续性泥沙淤积是民国时期洞庭湖政区变动与边界类型构建的关键因素。民国时期长江上游泥沙淤积至洞庭湖中部、西南部、东部,新淤洲土引发利益纠纷。为解决纠纷,1947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仿清末设置南洲直隶厅的经验来... 间歇性洪涝灾害与持续性泥沙淤积是民国时期洞庭湖政区变动与边界类型构建的关键因素。民国时期长江上游泥沙淤积至洞庭湖中部、西南部、东部,新淤洲土引发利益纠纷。为解决纠纷,1947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仿清末设置南洲直隶厅的经验来筹设东湖设治局,但因湘、资二水影响而设置未成。在边界类型构建上,民国洞庭湖政区边界可以分为以河为界、以堤为界、以湖为界、以高辨识度的地物为界四种类型,而这无疑是民国洞庭湖区空间地理基础与人为政治过程不断互动调适的结果,也是洞庭湖区“地理特性”的重要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洞庭湖 政区变动 边界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