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书院精神对现代大学书院制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2
1
作者 温旭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第8期26-30,共5页
中国书院教育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演进,到了21世纪的今天,当代大学正结合西方住宿学院制进行书院制建设的尝试。书院精神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结晶,其中"尊德行"的德育教育、"精思善疑"的求是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q... 中国书院教育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演进,到了21世纪的今天,当代大学正结合西方住宿学院制进行书院制建设的尝试。书院精神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结晶,其中"尊德行"的德育教育、"精思善疑"的求是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教育等教育性特点更是书院教育的精髓和灵魂。对古代书院精神的教育性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利于对书院精神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而进一步有利于当代大学书院制建设从中寻求启迪,汲取借鉴,形成重视学科交叉的通识教育、配备全方位指导的导师团队和构建师生融合的学术型社区等当代大学书院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书院 书院精神 现代大学 教学相长 百家争鸣 通识教育
下载PDF
书院教育对现代大学精神的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铭钟 廉武辉 《煤炭高等教育》 2007年第5期35-37,共3页
古代书院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并给当代教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从古代书院由盛至衰的流变以及独立、自由的精神特征等方面来探讨其对塑造现代大学精神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 书院 大学精神 启示
下载PDF
书院与古代文人的“自由精神”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焱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6-39,共4页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一种特殊的教育和学术研讨机构,它的繁荣兴盛与我国古文人的“自由精神”密切相关。书院首先体现了书院大师或文人的“学术自由精神”,其办学和教学形式、人才任用方式、政治上的独立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都体现了书院...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一种特殊的教育和学术研讨机构,它的繁荣兴盛与我国古文人的“自由精神”密切相关。书院首先体现了书院大师或文人的“学术自由精神”,其办学和教学形式、人才任用方式、政治上的独立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都体现了书院文人的自由精神。但这一“自由精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古代文人 自由精神
下载PDF
叶燮诗歌师古论——以《原诗》为中心
4
作者 崔花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1期87-91,共5页
在吸收古往今来优秀诗歌的创作经验和审视前人师古误区的基础上,叶燮提出了他的师古之论。叶燮始终从诗歌发展流变的维度谈"师古"问题,他的诗歌师古论贯穿于其整个诗学体系的建构之中。在"师古"的前提上,他主张&qu... 在吸收古往今来优秀诗歌的创作经验和审视前人师古误区的基础上,叶燮提出了他的师古之论。叶燮始终从诗歌发展流变的维度谈"师古"问题,他的诗歌师古论贯穿于其整个诗学体系的建构之中。在"师古"的前提上,他主张"识其升降";在"师古"的范围上,他倡导兼综百家;在"师古"的方法上,他注重"得其神理"。在总体上,他的师古论是比较通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师古 识见 兼综百家 神理
下载PDF
中国古代大学整体精神与未来教育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绩学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26-28,共3页
中国古代大学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整体精神 ,这种整体精神与目前的未来教育思想在培养目标上有共同性 ,同时又由于目前的未来教育思想立足于西方文化 ,因而它们又存在着差异性。未来教育应当吸收中国古代大学的整体精神作为其文化开发的基... 中国古代大学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整体精神 ,这种整体精神与目前的未来教育思想在培养目标上有共同性 ,同时又由于目前的未来教育思想立足于西方文化 ,因而它们又存在着差异性。未来教育应当吸收中国古代大学的整体精神作为其文化开发的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大学 整体精神 单位精神 未来教育
下载PDF
关于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考
6
作者 王新建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10期95-97,共3页
中华民族精神 ,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力量 ,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继往开来 ,走向繁荣富强的强大动力。高等院校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担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华民族精神 ,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力量 ,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继往开来 ,走向繁荣富强的强大动力。高等院校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担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弘扬 培育 民族精神
下载PDF
诗歌追和与元人诗学崇尚
7
作者 彭健 姚蓉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232-254,共23页
追和酬唱在元代备受文人青睐。元代留存126位诗人作追和诗1017首,追和对象涉及先唐、唐、宋金及本朝诗人诗作。元诗人的追和崇尚,以唐及唐前诗家诗作为主,宋金及本朝诗人次之。其中,陶渊明、苏轼、杜甫等诗人作品频繁受到追和,是元人追... 追和酬唱在元代备受文人青睐。元代留存126位诗人作追和诗1017首,追和对象涉及先唐、唐、宋金及本朝诗人诗作。元诗人的追和崇尚,以唐及唐前诗家诗作为主,宋金及本朝诗人次之。其中,陶渊明、苏轼、杜甫等诗人作品频繁受到追和,是元人追和热点诗人的代表。诗歌追和是元诗人仰慕、取法先贤的重要途径,其创作既受时人高度的文学文化自信下逞才使气、竞技争雄心理的影响,也与先贤情感共鸣下追和自释的需求相关。元人的诗歌追和活动,包含了追和者对原作的阅读、理解、接受、批评、宣扬和反思,提升了元人的诗学素养,助力元代诗学体系的多元建构,对文学经典化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和崇尚 “热点”诗人 追和动机 诗学史意义 宗唐得古
原文传递
黄道周断碑砚考论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良武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7,共6页
残碑断碣是文人治砚的重要材料,黄道周断碑砚即系苏轼墨妙亭诗碑残片雕琢而成。以古代碑刻为砚,是士人崇尚古雅、尚友古人的风尚使然。黄道周以断碑为砚,尚友苏轼,体现的不仅是黄道周对苏轼书法艺术的认同,更体现了对其人格和人生志趣... 残碑断碣是文人治砚的重要材料,黄道周断碑砚即系苏轼墨妙亭诗碑残片雕琢而成。以古代碑刻为砚,是士人崇尚古雅、尚友古人的风尚使然。黄道周以断碑为砚,尚友苏轼,体现的不仅是黄道周对苏轼书法艺术的认同,更体现了对其人格和人生志趣的仰慕。黄道周殉难,其断碑砚辗转流传,后来者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吟咏。后人珍视黄道周断碑砚,既是因为苏轼的书法、人格,也是因为黄道周"文章气节两不亏",同样是出于尚友古人的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周 断碑砚 苏轼 尚友古人
原文传递
东亚儒学视域下的古学派之仁礼观探析
9
作者 唐青州 《理论界》 2019年第7期14-22,共9页
朱子学于13世纪东传日本,掀起日本学界对中国儒家经典的批判解读热潮,并在江户时代达到极盛。古学派的伊藤仁斋与荻生徂徕作为反朱子学的先锋,是儒学日本化的重要推手。本文立足东亚儒学视角,从日本朱子学入手,进入江户时期古学派的仁... 朱子学于13世纪东传日本,掀起日本学界对中国儒家经典的批判解读热潮,并在江户时代达到极盛。古学派的伊藤仁斋与荻生徂徕作为反朱子学的先锋,是儒学日本化的重要推手。本文立足东亚儒学视角,从日本朱子学入手,进入江户时期古学派的仁礼观学术系统,并分析其对孔孟思想的背离和反转。古学派以回溯古典为研究手段,主张回到孔子时代乃至六经时代的语言脉络,然因过于强调礼仪对于社会的教化作用,乃至于以此为德、以此为道,礼的精神性超越义涵完全丧失。在工夫论亦指向遵从礼制,实与孔子"为仁由己"、孟子"仁内义内"的道德内求路线于本质上相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学派 仁礼关系 礼的精神性 儒学日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