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Fallen Seed Distribution by Domestic and Imported Aerial Seeding Equipment
1
作者 Xiaobo ZHU Wuzhou LUO +1 位作者 Cong WANG Bin LI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1年第7期49-53,共5页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eed drop characteristics by aerial seeding equipment,taking aerial seeding for Pinus tabulaeformis as an example,the Gaussian curve fitting and chi-square goodness-of-fit test wer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eed drop characteristics by aerial seeding equipment,taking aerial seeding for Pinus tabulaeformis as an example,the Gaussian curve fitting and chi-square goodness-of-fit test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data of fallen seed distribution,and the seed distribution models of domestic FB-85 and imported PZLM-18 equipment were established.The seeding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two kinds of equipment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by using the model,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domestic equipment and their causes are analyzed,and finally,some suggestions for equipment optimization were put forwar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eed drop of the two kinds of equipment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nse distribution in the middle and sparse distribution on both sides,and followed the Gaussian distribution as a whole;compared with PZLM-18,FB-85 had better seeding performance,but it also had the problem of uneven seed distribution;in addition to the influence of aircraft flow field,the fishtail structure design of diffuser is another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uneven seed distribution of domestic equipment;without changing the fishtail structure design,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rinciple of cross-superposition of two seeding belts should be used to replace a single large-size diffuser with two small-size diffusers,which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seeds in the middle an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seeds on both sides,so as to improve the uniformity of seed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ial seeding equipment Pinus tabulaeformis Gaussian distribution Chi-square test
下载PDF
Use of Unmanned Aerial System (UAS) Phenotyping to Predict Pod and Seed Yield in Organic Peanuts
2
作者 Aurora Manley Waltram Ravelombola +6 位作者 John Cason Brian Bennett Hanh Pham Emi Kimura Caroline Ruhl Waqas Ahmad Madeline Brown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CAS 2023年第3期415-426,共12页
Peanut (Arachis hypogaea L.) is a highly nutritious food that is an excellent source of protein and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oronary health, lower risk of type-2 diabetes, lower risk of breast cancer and a health... Peanut (Arachis hypogaea L.) is a highly nutritious food that is an excellent source of protein and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oronary health, lower risk of type-2 diabetes, lower risk of breast cancer and a healthy profile of inflammatory biomarkers. The domestic demand for organic peanuts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equiring new breeding efforts to develop peanut varieties adapted to the organic farming system. The use of unmanned aerial system (UAS) has gained scientific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 ability to generate high-throughput phenotypic data. However, it has not been fully investigated for phenotyping agronomic traits of organic peanuts. Peanuts are beneficial for cardio system protection and are widely used. Within the U.S., peanuts are grown in 11 states on roughly 600,000 hectares and averaging 4500 kg/ha. This study’s objective was to test the accuracy of UAS data in the phenotyping pod and seed yield of organic peanuts. UAS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a field plot with 20 Spanish peanut breeding lines on July 07, 2021 and September 27, 2021. The study was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RCBD) with 3 blocks. Twenty-five vegetation indices (VIs) were calculated.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significant genotypic effects on all 25 vegetation indices for both flights (p < 0.05). The vegetation index Red edge (RE) from the first flight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both pod (r = 0.44) and seed yield (r = 0.64). These results can be used to further advance organic peanut breeding efforts with high-throughput data col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NUT Unmanned aerial System Vegetation Indices PHENOTYPING Pod Yield seed Yield
下载PDF
祁连山无人机增雨(雪)作业积冰条件分析及防除冰技术路线
3
作者 奚立宗 把黎 +5 位作者 庞朝云 张丰伟 罗汉 李宝梓 王琦 张征东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6期100-107,共8页
无人机作为新型人工增雨(雪)作业技术手段,研究其防冰和除冰对业务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飞行积冰报告及外场探测资料、探空及再分析资料,对祁连山地区大型无人机积冰分布气象条件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电加热法防除冰试验,形成适用于祁连山... 无人机作为新型人工增雨(雪)作业技术手段,研究其防冰和除冰对业务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飞行积冰报告及外场探测资料、探空及再分析资料,对祁连山地区大型无人机积冰分布气象条件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电加热法防除冰试验,形成适用于祁连山地区的无人机防除冰技术路线。研究表明,大型无人机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强烈积冰区为-8~-2℃,且当云粒子浓度大于0.93 cm^(-3)、云水含量大于0.0043 g·m^(-3)时更容易出现积冰。祁连山地区春、秋、冬三季容易出现积冰的高度在4000—5500 m,夏季在5000—5500 m,积冰中心高度在5000 m上下。搭载电加热防除冰系统可有效解决大型无人机的积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人工增雨 无人机 积冰 防除冰
下载PDF
无人飞播水稻生育特征与丰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海滨 胡群 +5 位作者 陆喜瞻 翁文安 邢志鹏 高辉 魏海燕 张洪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3,共13页
通过无人化建设推动水稻高质量和高效率生产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在劳动力供给萎缩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必须加快水稻生产无人化建设进程。其中,无人飞播技术因具有不受地形地势限制、作业成本低和作业效率高的优势而... 通过无人化建设推动水稻高质量和高效率生产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在劳动力供给萎缩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必须加快水稻生产无人化建设进程。其中,无人飞播技术因具有不受地形地势限制、作业成本低和作业效率高的优势而受到业内广泛关注。但国内众多稻区实行的复种策略不仅压缩了水稻生育期,还造成秸秆大量还田,容易形成飞播种子出苗和生长逆境,进而影响产量。为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无人飞播水稻生育特征和兼顾丰产优质的种植密度以保障稳产丰产,作者所在研究团队在前期开展了相应条件下无人飞播和无人机插在水稻基本生态特征和生长发育特性方面的差异研究,以及飞播水稻群体在150、 195和240万株/hm^(2)基本苗处理下的产量形成与品质特征差异研究。该研究总结并介绍了相关研究结果,同时从选择适宜品种、种子处理、适时早播、耕整地技术与沟系配套、确立合理种植密度、氮肥选用与灌溉管理以及病虫草害防治几个方面进行丰产栽培关键技术讨论,并从无人机技术突破、建立成熟的行业生产标准和栽培措施配套3个方面对水稻飞播技术的未来应用提出展望,以期为无人飞播水稻大规模应用与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水稻 飞播 常规粳稻 生育特征 产量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飞播植被演替植物功能型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
5
作者 谭凯 温仲明 +6 位作者 郑诚 袁浏欢 吴沛桐 王志鹏 石长春 马雅莉 张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713-10723,共11页
飞播是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的重要措施,明晰飞播植被的动态变化规律,了解土壤环境对植被变化的响应,对于毛乌素沙地可持续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以毛乌素沙地不同飞播年限(20年,40年,50年,60年)的飞播植被... 飞播是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的重要措施,明晰飞播植被的动态变化规律,了解土壤环境对植被变化的响应,对于毛乌素沙地可持续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以毛乌素沙地不同飞播年限(20年,40年,50年,60年)的飞播植被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并测定各物种的叶厚度、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叶氮含量、叶磷含量、比根长等功能性状值,并据此采用数量分类方法将全部物种划分为3个功能型,分析植物功能型组成与土壤理化性质随飞播年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根据C-S-R理论,三个功能型植物具有不同的性状特征和环境适应策略,功能型Ⅰ植物具有较大的株高、叶组织密度、叶氮含量和根氮含量,较小的比叶面积,偏向于“胁迫-竞争型”策略,代表植物有花棒、踏郎和沙蒿;功能型Ⅱ植物具有较大的比叶面积和比根长,较小的叶组织密度,偏向于“竞争型”策略,代表植物有沙蓬、雾冰藜和狗尾草;而功能型Ⅲ植物具有较大的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和较小的比叶面积偏向于“耐胁迫型”策略,代表植物有早熟禾和赖草;(2)随飞播植被演替,功能型Ⅱ植物在整个植被演替序列中呈增加趋势,逐渐取代功能型Ⅰ植物占据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功能型Ⅲ植物占比逐年递减至近乎淘汰;(3)随着飞播植被演替,除磷外,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含量逐渐增加,土壤水分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整体上,随着飞播植被的发育演替,飞播的物种数量占比下降,以沙蓬、雾冰藜为代表的功能型物种逐渐占据群落主体地位,飞播植被逐渐开始近自然化过程,土壤水分逐渐恢复,养分累积呈增加趋势,群落结构更加稳定。随着植被演替时间的延长,能够高效利用资源快速生长的物种代替了低生长速率、过多投入防御构造为适应策略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飞播植被 植物功能性状 功能型组成 土壤因子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东北缘飞播造林区优势灌木降雨再分配特征
6
作者 邓春涛 高永 +2 位作者 唐国栋 张铁军 赵振宇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0期34-38,46,共6页
定量分析荒漠生态系统灌丛植被降雨再分配过程,对于认识干旱区生态水文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腾格里沙漠东北缘1992年飞播区优势灌木花棒、沙拐枣和油蒿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原位定点观测方法,分析植被在不同降雨量下的再分配特征、... 定量分析荒漠生态系统灌丛植被降雨再分配过程,对于认识干旱区生态水文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腾格里沙漠东北缘1992年飞播区优势灌木花棒、沙拐枣和油蒿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原位定点观测方法,分析植被在不同降雨量下的再分配特征、植株大小和降雨量对植被降雨再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典型灌木的平均穿透雨量占比最高,范围为68.80%~78.17%,从高到低依次为花棒、油蒿和沙拐枣。冠层截留量占比在18.07%~30.28%,沙拐枣最高,其次是油蒿和花棒。树干茎流占比最小,范围为0.89%~3.76%,由花棒、沙拐枣到油蒿依次递减。随植株增大,花棒树干茎流量增加、冠层截留量减少;沙拐枣则穿透雨量减少,树干茎流量和冠层截留量增加;油蒿树干茎流量减少,冠层截留量增加。随降雨量增大,花棒树干茎流率增大,而沙拐枣和油蒿降低;花棒冠层截留率降低,而沙拐枣和油蒿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播造林 沙生灌木 降雨再分配 腾格里沙漠
下载PDF
川西南地区云南松飞播林火灾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洪平 杨贤洪 +4 位作者 王洪胜 周源洁 金小弟 张定鸿 王秋华 《森林防火》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云南松是我国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也是西南地区飞播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为国土绿化、森林覆盖率提高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云南松飞播林火灾危险性及特征,火灾形成条件和影响等。结果表明:现有云南松飞播林大部分是近熟... 云南松是我国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也是西南地区飞播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为国土绿化、森林覆盖率提高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云南松飞播林火灾危险性及特征,火灾形成条件和影响等。结果表明:现有云南松飞播林大部分是近熟林和成熟林,管护较好,林下可燃物载量大、连续性好,火源较多,火灾形成机制很复杂,火灾危险性高。要系统谋划飞播林的林下经济发展,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林地资源,拓展林间、林下发展空间,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能更好总结现行云南松飞播林火管理政策和方法,提出与时俱进的飞播林火灾防控措施,为积极预防和安全扑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源 可燃物 森林火灾 飞播林 云南松
下载PDF
飞播油松林地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35
8
作者 郭蓓 刘勇 +2 位作者 李国雷 甘敬 徐扬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8-133,共6页
In 2000, the effect of thinning intensities with five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0%(CK), 30%(slight thinning), 48.75%(middle thinning),53.75%(intense thinning) and 65.6%(super intense thinning) on the soil enzyme were ca... In 2000, the effect of thinning intensities with five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0%(CK), 30%(slight thinning), 48.75%(middle thinning),53.75%(intense thinning) and 65.6%(super intense thinning) on the soil enzyme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9-year-old aerial seeding Pinus tabulaeformis stands with initial density of 8 000 trees·hm -2 , in QingQuanPu Aerial Seeding Center, Yanqing County of Beijing Municipality. Five years later, the activities of the five soil enzymes such as soil urease, alkaline phosphatase, inertase, catalase and polyphenol oxidase in the different soil layers of A(0~20 cm), B(20~40 cm) and C(40~60 cm) were compared. Moreover, relationships among soil enzymes, soil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he diversity of the undergrowth were analyzed to prove the availability of using soil enzymes to evaluate the thinning intensi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catalase varied slightly while the other four soil enzymes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soil depth. And the soil enzymes in the layer A were enhanced distinctly compared with in the layers B and C. Also, the five soil enzymes in the layer A were affected differently by thinning intensities, showing that soil ure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were highest response to slight thinning followed by the middle thinning, opposite to the trend of inertase and polyphenol oxidase. There a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 enzymes and soil phys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rganic C and total N was more dominant than available K as well as available P. Except soil polyphenol oxidase, the other soil enzymes showed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ith biodiversity of the undergrowth. It was concluded that reasonable thinning intensity was benefi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dergrowth and so can be to soil enzymes. Generally, when the stand with initial density of 8 000 trees·hm -2 grows up to 9 years old, the reasonable thinning intensity should be about 4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飞播林 间伐强度 土壤酶 土壤养分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油菜无人机飞播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青松 张恺 +3 位作者 廖庆喜 廖宜涛 王磊 舒彩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38-147,共10页
针对丘陵山区油菜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和平原地区稻油茬口矛盾突出的生产现状,结合无人机飞播作业不受地形限制、作业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该研究开发了与极飞P20四旋翼无人机平台配套的油菜无人机飞播装置和控制系统。... 针对丘陵山区油菜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和平原地区稻油茬口矛盾突出的生产现状,结合无人机飞播作业不受地形限制、作业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该研究开发了与极飞P20四旋翼无人机平台配套的油菜无人机飞播装置和控制系统。分析确定了飞播装置种箱、充种漏斗、槽轮等的结构参数,并研制了相应的控制系统。在分析无人机飞播质量影响要素基础上,建立了无人机旋翼气流场仿真模型,并以充种漏斗长度和槽轮转速为试验因素开展台架试验。仿真分析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旋翼气流场对油菜种子的空中漂移运动轨迹有较大影响,根据获得的无人机飞行速度与槽轮转速关系模型,确定了旋翼气流场对种子影响较小的参数组合:导种管出种口与无人机旋翼距离300 mm,充种漏斗长度53 mm,槽轮转速10~50 r/min、无人机飞行速度2~4 m/s。场地试验表明:导种管出种口横向距离为1.1m,无人机飞行高度为2~2.5 m时,无人机有效作业幅宽2.15~2.45 m,种子分布均匀性变异系数为32.05%~34.78%,装置作业性能较好,满足油菜农艺种植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油菜无人机飞播配套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试验 飞播 油菜 排种装置 控制系统
下载PDF
飞播油松林地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的季节响应 被引量:34
10
作者 李国雷 刘勇 +2 位作者 甘敬 郭蓓 徐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2-88,共7页
飞播造林是我国偏远山区重要的植被恢复模式之一,探讨林地质量和调控措施对飞播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该文于2000年在北京市延庆县王家堡飞播基地,对飞播造林密度为8 000株/hm^2的9年生油松林设置30%(弱度)、48.75%(中... 飞播造林是我国偏远山区重要的植被恢复模式之一,探讨林地质量和调控措施对飞播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该文于2000年在北京市延庆县王家堡飞播基地,对飞播造林密度为8 000株/hm^2的9年生油松林设置30%(弱度)、48.75%(中度)、53.75%(强度)、77.13%(超强度)4个间伐强度及0%(对照)共5个处理。5年后,通过比较不同季节0-20 cm土壤的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探讨土壤酶作为筛选间伐强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①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峰值出现在6月份,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峰值出现在10月份,转化酶出现在4月份;②5种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响应不同,弱度间伐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转化酶活性最大,中度间伐的土壤多酚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最大;③土壤酶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显著相关,土壤水分可能是限制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子;④土壤酶较土壤理化性质对间伐响应敏感,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作为飞播油松林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因此,及时对郁闭林分进行合适强度的间伐,促进林下植被发育,提高土壤酶活性,从而实现油松人工林可持续发展;9年生初植密度8 000株/hm^2的油松幼林选择48.75%左右的间伐强度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飞播林 间伐强度 土壤酶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飞播马尾松林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11
作者 黎芳 潘萍 +6 位作者 宁金魁 赖国桢 欧阳勋志 徐辉 郭丽玲 吴自荣 易祖滨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1-35,40,共6页
以飞播马尾松中龄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小比数对灌木及草本层多样性及盖度影响均不显著(P>0.05);角尺度、混交度对灌木及草本Sh... 以飞播马尾松中龄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小比数对灌木及草本层多样性及盖度影响均不显著(P>0.05);角尺度、混交度对灌木及草本Shannon-Wiener指数影响显著(P<0.05),且混交度对草本Patrick指数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空间密度、开敞度对草本Shannon-Wiener指数影响显著(P<0.05),且开敞度对灌木Patrick指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空间密度对灌木盖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各种空间结构指数对Pielou指数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总体上,林下植被多样性表现为林木随机分布的林分高于聚集分布的林分,混交林高于纯林,中等密度林分高于高密度林分,开敞度基本充足的林分高于开敞度严重不足的林分。(2)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影响最大的是空间密度,最小的是大小比数。因此,以调整林分密度为主,综合调整林木分布格局、树种结构及其开敞度,将有利于提高林下植被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播造林 马尾松林 林下植被 林分空间结构 植被多样性
下载PDF
多效抗旱驱鼠剂在飞播造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学军 韩崇选 +2 位作者 王明春 杨清娥 胡忠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9-613,共5页
用多效抗旱驱鼠剂 (RPA)对飞播用油松、侧柏种子进行拌种处理 ,室内外做发芽及生长试验。结果表明 ,室内RPA的 3个浓度处理油松发芽率比对照提高 13.9%  2 9.8% ,侧柏发芽率提高 2 4 .6 %  2 7.0 % ;油松高生长比对照提高了 9.0 %  1... 用多效抗旱驱鼠剂 (RPA)对飞播用油松、侧柏种子进行拌种处理 ,室内外做发芽及生长试验。结果表明 ,室内RPA的 3个浓度处理油松发芽率比对照提高 13.9%  2 9.8% ,侧柏发芽率提高 2 4 .6 %  2 7.0 % ;油松高生长比对照提高了 9.0 %  19.4 % ,侧柏提高了 2 9.4 %  5 8.8% ,油松成苗率比对照提高 18.5 %  36 .0 % ,侧柏提高了 2 4 .0 %  2 7.5 %。在促进成苗率的同时也促进了苗木根系的生长 ,RPA使油松根系生长比对照提高了 34.6 %  5 0 .0 % ,侧柏根系生长提高了 13.9%  36 .1%。在飞播上应用 ,RPA处理区有苗样方率远远高于对照区 ,处理区苗木分布比较均匀 ,从保存的株数看 ,对照区仅为 0 .0 7株·m- 2 ,而处理区高达 0 .5  0 .8株·m- 2 ;对照区苗木平均高 2  3cm ,处理区为 3  5cm。充分说明多效抗旱驱鼠剂在苗圃育苗或飞播造林中应用 ,能够提高成苗率 ,促进苗木木质化程度 ,使苗木安全越冬 ,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 ,起到以根提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抗旱驱鼠剂 飞播造林 应用 油松 侧柏
下载PDF
马尾松飞播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变化规律与结构特征 被引量:15
13
作者 漆良华 张旭东 +3 位作者 周金星 李志辉 黄玲玲 杨模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4-349,共6页
以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176块样地资料为基础,通过立地条件、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的分级组合,对马尾松飞播林单株和林分生物量、生物量结构特征与林分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单株生物量最大为181.12 kg,最小为15.73 kg;马尾松... 以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176块样地资料为基础,通过立地条件、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的分级组合,对马尾松飞播林单株和林分生物量、生物量结构特征与林分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单株生物量最大为181.12 kg,最小为15.73 kg;马尾松林分生物量最大为84.49 t.hm-2,最小为8.85 t.hm-2;单株和林分生物量最大者分别是最小者的11.5倍和9.5倍,单株生物量的变化幅度较林分大;单株和林分各组合的生物量排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不同年龄、不同立地、不同林分密度马尾松飞播林净生产力差异显著,最大者比最小者高出5.52 t.hm-2.a-1,是它的19.4倍;研究结果可为马尾松飞播林的综合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飞播林 生物量 生产力 结构特征
下载PDF
马尾松林两种林下植被土壤碳氮特征及其与凋落物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18
14
作者 潘萍 赵芳 +3 位作者 欧阳勋志 臧颢 宁金魁 国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988-3997,共10页
以飞播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和样品测定,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冗余分析(RDA)方法分析芒萁类和禾草类两种林下植被类型土壤碳、氮特征及其与凋落物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全... 以飞播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和样品测定,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冗余分析(RDA)方法分析芒萁类和禾草类两种林下植被类型土壤碳、氮特征及其与凋落物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微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在0—10、10—20 cm土层均表现为禾草类显著高于芒萁类(P<0.05),而在20—40、40—80 cm土层两种植被类型碳氮指标的大小未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且差异不显著(P>0.05)。(2)两种植被类型凋落物半分解和未分解层的C含量及C/N值均表现为芒萁类显著高于禾草类(P<0.05),而N含量则表现为禾草类显著高于芒萁类(P<0.05);同一植被类型的未分解层C含量及C/N值均显著大于半分解层,N含量则半分解层显著大于未分解层(P<0.05)。(3)0—10 cm土层两种类型凋落物C/N值和C含量均与土壤碳氮各指标呈显著负相关(P<0.05),N含量与土壤碳氮各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10—20 cm土层,芒萁类的半分解层C/N值与土壤碳氮各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禾草类的凋落物C含量与土壤碳氮各指标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林下植被凋落物C/N值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禾草类凋落物C/N值低于芒萁类是导致其土壤碳氮指标高于芒萁类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飞播林 林下植被 土壤碳氮 凋落物质量
下载PDF
不同林龄飞播油松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林娜 刘勇 +2 位作者 于海群 李国雷 吕瑞恒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20,共5页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林龄分别为10、17和25年生飞播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3种林分林下植被的组成、优势种、垂直结构和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0、17、25年油松林下植被物种数分别为27、24和20种,差异较小;3种林...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林龄分别为10、17和25年生飞播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3种林分林下植被的组成、优势种、垂直结构和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0、17、25年油松林下植被物种数分别为27、24和20种,差异较小;3种林龄林分林下植被的优势种均为土庄绣线菊+三裂绣线菊-披针叶苔草。灌木层高度随飞播油松林龄的增大而增大,而草本层高度以17年生林分林下最大。灌木层和草本层盖度都是随林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10、17和25年生飞播油松林下植被的物种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2.508、0.824和0.776,Pielow指数分别为0.779、0.256和0.241,随林龄增大林下植被多样性下降,表明上层乔木对林下植被发育抑制程度加大。因此在适宜时期对飞播油松林进行抚育经营进而调控林分结构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播油松林 林下植被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我国飞播造林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6
作者 李国雷 刘勇 +3 位作者 郭蓓 徐扬 张可栋 赵双荣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48,共4页
论述了我国飞播造林的历史沿革和飞播林群落的演替阶段,以及飞播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飞播林质量的对策,为“山上再造”工程战略的实施提供思路。
关键词 飞播造林 森林经营 群落演替
下载PDF
飞播马尾松林不同林下植被类型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被引量:21
17
作者 赵芳 李雪云 +2 位作者 赖国桢 欧阳勋志 郭孝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33,共8页
为探明飞播马尾松林不同林下植被类型对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的影响,按林下植被优势(分芒萁类、禾本类及灌木类3种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对其枯落物持水性能及土壤蓄水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枯落物现存总蓄积量为0.65~3.57 ... 为探明飞播马尾松林不同林下植被类型对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的影响,按林下植被优势(分芒萁类、禾本类及灌木类3种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对其枯落物持水性能及土壤蓄水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枯落物现存总蓄积量为0.65~3.57 t/hm2;其中,灌木类总蓄积量>芒萁类>禾本类。3种类型枯落物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率及有效拦蓄率范围分别为15.50%~29.74%、167.70%~218.25%、139.00%~199.66%和113.85%~167.39%;枯落物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及有效拦蓄量均表现为灌木类>芒萁类>禾本类,除半分解层自然含水量以外,其他持水量指标均表现为灌木类显著高于其他2种类型。0~20 cm土层的饱和蓄水量、非毛管持水总量以及毛管持水总量均以芒萁类最高,分别为865.95、138.96和726.99 t/hm2;其中,芒萁类在0~20 cm土层,非毛管持水总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类型,而0~10 cm土层饱和蓄水量显著高于禾本类。综合分析表明:灌木类枯落物的水文效应显著高于禾本类和芒萁类,而芒萁类土壤层水文效应明显优于灌木类和禾本类,这是由于土壤层饱和蓄水量及有效蓄水量分别占林地表层(枯落物层和0~20 cm土壤层)的99%和94%以上,总体上芒萁类林地表层水文效应明显优于灌木类和禾本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植被 枯落物 土壤 水文效应 飞播马尾松林
下载PDF
马尾松—木荷不同比例混交林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黎芳 潘萍 +4 位作者 宁金魁 郭孝玉 吴自荣 欧阳勋志 褚欣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40,共7页
以飞播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按其树种组成分为10马(10马尾松,类型Ⅰ)、8马2木(8马尾松-2木荷,类型Ⅱ)、7马3木(类型Ⅲ)、6马4木(类型Ⅳ)4种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分析比较其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从类型Ⅰ至类型... 以飞播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按其树种组成分为10马(10马尾松,类型Ⅰ)、8马2木(8马尾松-2木荷,类型Ⅱ)、7马3木(类型Ⅲ)、6马4木(类型Ⅳ)4种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分析比较其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从类型Ⅰ至类型Ⅳ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增加,类型Ⅰ为11种,类型Ⅳ为28种;随着木荷比例的增加,林下植被阳生植物的优势地位表现为先增强再逐渐减弱或消失,而喜湿植物的地位逐步提升甚至成为优势种。2)林下灌木及草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在类型Ⅳ时达到最大,表现为类型Ⅳ〉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3)木荷比例与林下灌木及草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ielou均匀度指数相关不显著(P〉0.05);拟合得出林下灌木及草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达峰值的木荷比例分别为0.43、0.54、0.57、0.50,对拟合曲线分析表明飞播马尾松林补植木荷比例在43%-57%之间其林下植被多样性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播马尾松林 混交比例 林下植被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油松飞播林土壤质量评判及其调控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国雷 刘勇 +1 位作者 李俊清 李瑞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24,共6页
2000年在北京市延庆县王家堡飞播基地,对飞播造林密度为8000株/hm。的9年生油松林设置间伐处理,强度分别为30%(弱度)、48.75%(中度)、53.75%(强度)、77.13%(超强度)4个间伐强度及0%(对照)。5年后,通过飞播油松与... 2000年在北京市延庆县王家堡飞播基地,对飞播造林密度为8000株/hm。的9年生油松林设置间伐处理,强度分别为30%(弱度)、48.75%(中度)、53.75%(强度)、77.13%(超强度)4个间伐强度及0%(对照)。5年后,通过飞播油松与土庄绣线菊灌丛0~20cm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和土壤微生物横向比较,评价油松飞播植被恢复模式的优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间伐强度油松林土壤质量的纵向比较,探讨间伐作为飞播油松可持续经营措施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油松飞播林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均低于土庄绣线菊灌丛,油松飞播林地土壤有逆向演替的潜在倾向。因此,及时对郁闭林分进行合适强度的间伐,有利于油松飞播林地可持续发展,对9年生初植密度8000株/hm。的油松幼林选择48.75%左右的间伐强度最优。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较土壤理化性质对间伐响应敏感,土壤碱性磷酸酶、毛管持水量和放线菌可以作为油松飞播林蜘.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飞播林 间伐强度 土壤质量 综合评价
下载PDF
赣南马尾松林分多功能经营空间结构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黎芳 潘萍 +3 位作者 臧颢 欧阳勋志 宁金魁 郭丽玲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1-147,共7页
以赣南飞播马尾松林为对象,通过对30个标准地的调查与样品测试,分析大小比数(U)、混交度(M)、角尺度(W)、开敞度(K)、空间密度(D)等空间结构指数及林分各功能大小;从林分尺度上利用多目标规划技术,分别建立以不同功能为主导的经营空间... 以赣南飞播马尾松林为对象,通过对30个标准地的调查与样品测试,分析大小比数(U)、混交度(M)、角尺度(W)、开敞度(K)、空间密度(D)等空间结构指数及林分各功能大小;从林分尺度上利用多目标规划技术,分别建立以不同功能为主导的经营空间结构模型,采用顺序线性规划法求解理想空间结构的模式和综合指数。结果表明:以固碳、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木材生产4个单项功能为主导及以生态功能为主导、整体功能最优的6种多功能经营模式的理想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分别为0.78、0.78、0.90、0.68、0.97、0.93,其空间结构模式f(U,M,W,K,D)的理想值分别为{0.50,0.45,0.61,0.22,0.36}、{0.54,0.66,0.51,0.18,0.61}、{0.44,0.53,0.54,0.29,0.46}、{0.54,0.52,0.53,0.17,0.65}、{0.44,0.66,0.48,0.29,0.51}、{0.52,0.66,0.61,0.23,0.29};在拟合林分功能与空间结构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多目标规划技术是构建林分尺度上多功能经营空间结构模式的有效方法,不同功能为主导的理想空间结构模式可为其经营目标空间结构调整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飞播造林 林分 空间结构 功能 优化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