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节角度对整流支板水滴撞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静宇 吴丁毅 《航空计算技术》 2013年第4期61-64,共4页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法计算空气-水滴两相流场,获得了表面水滴撞击特性及撞击量,并对可调整流支板(调节角度0°和30°)的水滴撞击特性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无论偏折角为0°还是30°,支板前缘处都有水滴收集,且沿着弦...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法计算空气-水滴两相流场,获得了表面水滴撞击特性及撞击量,并对可调整流支板(调节角度0°和30°)的水滴撞击特性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无论偏折角为0°还是30°,支板前缘处都有水滴收集,且沿着弦长方向局部收集率呈越来越小的趋势;而30°支板在偏折处也有水滴收集。同时分析了马赫数、液态水含量、水滴直径对水滴撞击特性的影响,随着来流马赫数、水滴直径的增大,水滴收集系数、撞击水量和撞击极限都是增加的;而随着液态水含量的增加,水滴收集系数和水滴撞击极限是不变的,而撞击水量却是增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水滴两相流 整流支板 拉格朗日法 水滴撞击特性 液态水含量
下载PDF
蛇形进气道影响下发动机进口部件水撞击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屈靖国 吉洪湖 +1 位作者 胡娅萍 陈宁立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51-2260,共10页
为了了解亚声速蛇形进气道影响下航空发动机进口段迎风表面处的水滴撞击特性,采用欧拉/欧拉法对蛇形进气道和发动机进口段在来流马赫数为0.3及环境温度为266.5K的大气结冰条件下进行了空气/过冷水滴两相流场的计算,再由已获得的水滴流... 为了了解亚声速蛇形进气道影响下航空发动机进口段迎风表面处的水滴撞击特性,采用欧拉/欧拉法对蛇形进气道和发动机进口段在来流马赫数为0.3及环境温度为266.5K的大气结冰条件下进行了空气/过冷水滴两相流场的计算,再由已获得的水滴流场进行支板表面水撞击特性的计算。整流罩表面水滴的撞击计算时采用插值的方法将原两相流场的计算结果插值到新生成的整流罩的近壁网格处,之后采用新生成的整流罩面网格进行水撞击特性的计算。通过计算获得了发动机进口结冰参数、支板以及整流罩表面水收集系数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整流罩和支板表面水滴撞击的主要区域与进气道的弯曲方向有关且位于其下表面一侧,最大水收集系数达到0.98。与之相对比的整流罩和支板其他区域的水收集系数则显得非常微小,在数值上约等于0。此外,对于与进气道对称面平行的竖直支板,其与机匣相交的区域存在水收集系数为0遮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形进气道 欧拉/欧拉法 发动机进口 支板 整流罩 水撞击
下载PDF
放气支板加工技术研究
3
作者 高克 王浩 +1 位作者 王郡良 高永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共5页
近年来,随着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发展,零件的设计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化、集成化、轻量化,随之而来是对零件的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里提到的放气支板就是这样一种结构新颖的新零件,由于结构特殊,在首次加工中暴露出一系列的加工问题,直... 近年来,随着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发展,零件的设计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化、集成化、轻量化,随之而来是对零件的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里提到的放气支板就是这样一种结构新颖的新零件,由于结构特殊,在首次加工中暴露出一系列的加工问题,直接影响到零件的正常交付。为了解决加工问题,对放气支板的加工方法等加以深入研究和分析,依托UG编程软件,应用五轴联动加工解决了零件清根问题;通过采用分层铣削方式,解决了铣加工深腔过程中的让刀问题;通过采用钻削方法代替电加工方法加工斜面上小孔,解决了加工效率低,电加工后重熔层难去除问题。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技术研究和改进,最终实现了放气支板零件的合格交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放气支板 五轴 UG 深腔 小孔
下载PDF
凹腔支板火焰稳定器冷态流场对点火特性影响规律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夏 王慧汝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6,62,共7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一种用于加力燃烧室中的一体化凹腔支板火焰稳定器的冷态流场进行研究。将冷态数值模拟结果与相应进气条件下的凹腔支板火焰稳定器点火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到影响点火成功的关键参数及其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点火...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一种用于加力燃烧室中的一体化凹腔支板火焰稳定器的冷态流场进行研究。将冷态数值模拟结果与相应进气条件下的凹腔支板火焰稳定器点火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到影响点火成功的关键参数及其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点火成功率随着火焰稳定器内部空腔中的冷却空气进口压力及来流马赫数的减小而提高,该火焰稳定器能成功点火的冷却空气进口总压为0.03 MPa。点火成功后,可适当提高冷却空气进口压力至一定值,以改善雾化,提高燃烧效率,同时也能保证火焰不被吹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加力燃烧室 凹腔支板火焰稳定器 数值模拟 点火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进口支板结冰和防冰试验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军 张靖周 +1 位作者 郭文 刘华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7-283,共7页
为了掌握航空发动机进口支板结冰规律和热气防冰规律,利用冰风洞对进口支板进行了热气防冰试验、融冰试验和结冰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进口支板所需热气流量随来流风速增加而增大,随来流总温增加而降低;结冰主要出现在在进口支板前缘... 为了掌握航空发动机进口支板结冰规律和热气防冰规律,利用冰风洞对进口支板进行了热气防冰试验、融冰试验和结冰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进口支板所需热气流量随来流风速增加而增大,随来流总温增加而降低;结冰主要出现在在进口支板前缘区域并且滞止点附近的结冰最厚;进口支板表面初始温度较高,下降速度较慢,容易出现透明冰;来流温度低,进口支板表面温度下降较快,容易出现霜冰.试验结果为进口支板防冰设计计算提供了依据并为航空发动机防冰系统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进口支板 喷雾 结冰 防冰
原文传递
发动机整流支板大尺寸过冷水滴撞击特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胡剑平 刘振侠 张丽芬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78-1785,共8页
目前航空发动机防冰系统通用设计方案是以过冷小水滴的撞击特性为依据,但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尺寸过冷水滴(SLD)环境下的结冰会对飞行器带来更加恶劣的影响。基于此,对大尺寸过冷水滴环境下发动机进口支板的水滴撞击特性进行了研究。... 目前航空发动机防冰系统通用设计方案是以过冷小水滴的撞击特性为依据,但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尺寸过冷水滴(SLD)环境下的结冰会对飞行器带来更加恶劣的影响。基于此,对大尺寸过冷水滴环境下发动机进口支板的水滴撞击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水滴运动控制方程进行了修正,以模拟水滴的变形及破碎的影响;然后对水滴在壁面处飞溅、反弹现象进行了机理研究,给出了大尺寸过冷水滴撞击特性计算的数学模型;最后对尾部可调的发动机进口支板在调节角度分别为0°与30°、水滴当量直径(MVD)为120μm时的水滴撞击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调节角度为0°时,水滴在驻点附近区域处于不稳定状态,破碎成MVD较小的水滴,支板驻点处由于水滴飞溅造成水滴收集系数下降了11.8%,同时由于水滴在局部地方的反弹使得撞击极限下降了35.7%;调节角度为30°时,水滴在运动中没有破碎,但是在支板可调部分表面水滴全部反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防冰系统 发动机整流支板 大尺寸过冷水滴 撞击特性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航空发动机进口支板外部热气膜对水滴撞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柯鹏 张韵 +1 位作者 于广锋 杨春信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1-629,共9页
设计了4种不同气膜缝角度的防护结构,发展并验证了基于欧拉法框架的水滴撞击算法,针对直径为20μm的过冷小水滴,定量分析了气膜缝角度和吹风比对支板壁面水滴撞击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热气膜射流对水滴有明显吹袭作用,导致... 设计了4种不同气膜缝角度的防护结构,发展并验证了基于欧拉法框架的水滴撞击算法,针对直径为20μm的过冷小水滴,定量分析了气膜缝角度和吹风比对支板壁面水滴撞击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热气膜射流对水滴有明显吹袭作用,导致壁面平均局部水收集系数和撞击极限减小,而且气膜缝开孔位置越靠近支板前缘,吹袭水滴效果越明显.4种结构的平均局部水收集系数与无气膜缝结构相比分别下降了82%,8%,1%和0.5%.此外,吹风比增大会导致前缘最大局部水收集系数和撞击极限的减小变明显,尤其是气膜缝角度为5°结构的水滴撞击特性受吹风比影响最显著.前缘区域局部水收集系数呈现了相似的分布规律;支板后部区域,当吹风比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水滴被完全吹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进口支板 热气膜 防冰 水滴撞击 欧拉法
原文传递
航空发动机进气支板电热防冰试验 被引量:6
8
作者 雷桂林 郑梅 +2 位作者 董威 周志翔 董奇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9-60,共12页
为了研究电加热防冰的效果,开展了小型航空发动机进气支板的电加热防冰试验。结合该型号发动机进气支板的结构特点,设计了3种电热防冰加热布置方式,分别在支板沿轴向的不同位置采用1~3个电加热棒作为防冰热源。通过模拟不同的发动机进... 为了研究电加热防冰的效果,开展了小型航空发动机进气支板的电加热防冰试验。结合该型号发动机进气支板的结构特点,设计了3种电热防冰加热布置方式,分别在支板沿轴向的不同位置采用1~3个电加热棒作为防冰热源。通过模拟不同的发动机进气结冰环境参数和电加热功率,在冰风洞中对3种电加热方式进行了防冰试验研究。通过布置在支板外表面的温度测点记录了防冰过程中支板表面的瞬态温度变化,分析了支板防冰过程中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防冰试验研究了热源总功率、热源布置方式、液态水含量以及来流温度对支板防冰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电加热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防冰效果,同时避免支板后部的溢流水结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防冰 冰风洞试验 航空发动机支板 瞬态温度 流动传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