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纸盒包装的形式与功能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卫民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2-214,共3页
论述了包装功能与内部体形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纸盒包装的样式、尺寸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说明,探讨了功能细节设计对包装造型的重要性,从而使包装变得能用、适用、易用,同时又具有令人赏心悦目的美的价值。
关键词 纸盒包装 形式 功能 审美
下载PDF
“功能”与“审美”:人物解读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为钦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3期69-73,共5页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分为“功能性人物”和“审美性人物”。叙事作品中人物的功能性和审美性通常粘附在一起,只不过不同的作品其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将功能性人物的分析方法和审美性人物的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的策略是解读叙事作品中的人物...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分为“功能性人物”和“审美性人物”。叙事作品中人物的功能性和审美性通常粘附在一起,只不过不同的作品其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将功能性人物的分析方法和审美性人物的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的策略是解读叙事作品中的人物的一种合理而行之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文本 人物解读 功能性 审美性
下载PDF
唯美与功利的调和——早期创造社的文学功用观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开发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3-18,共6页
早期创造社虽然强调艺术的自主性,反对功利主义的创作动机,但其文学观念只是沾染了一层唯美主义色彩,其文学功用观在本质上同样是注重社会功利性的。因此,创造社后来走向革命文学并非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而是有着内在的根据。
关键词 早期创造社 文学功用观 唯美 功利
下载PDF
电视传播的功能实现与唯美化趋向 被引量:1
4
作者 邓杰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2-78,共7页
半个世纪以来,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全面实现了它的传播功能,而作为一种视听结合、跨越时空的艺术造型样式,其审美功能的全面实现还需努力。如果说,过去的40年,中国电视处于一个“自足时代”的话,那么21世纪的中国电视进入到一个电视文化... 半个世纪以来,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全面实现了它的传播功能,而作为一种视听结合、跨越时空的艺术造型样式,其审美功能的全面实现还需努力。如果说,过去的40年,中国电视处于一个“自足时代”的话,那么21世纪的中国电视进入到一个电视文化的“自觉时代”。电视本体特征和文化特征,决定了电视声画造型的基本规律。当下电视艺术的唯美化趋向对电视人提出了增强审美意识,激发艺术想象,创造优秀艺术作品的高素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 本体特征 传播功能 自觉时代 唯美化 原创力
下载PDF
戏曲美学视阈下五音戏艺术探析
5
作者 石蔚 高梅进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91-96,共6页
五音戏是山东地方戏,由自娱自乐的民间歌舞表演和秧歌腔逐步衍变为具有鲜明艺术特色,且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戏曲艺术。五音戏生活气息浓郁,演出剧目多讲述普通百姓家长里短的生活故事,表演上富有生活情趣,在表演形式上,以地方方言的念白... 五音戏是山东地方戏,由自娱自乐的民间歌舞表演和秧歌腔逐步衍变为具有鲜明艺术特色,且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戏曲艺术。五音戏生活气息浓郁,演出剧目多讲述普通百姓家长里短的生活故事,表演上富有生活情趣,在表演形式上,以地方方言的念白和风趣语言为主,生活艺术化的舞台表演,令观者轻松愉悦,细腻委婉的唱腔音乐美,以美为乐的审美价值取向都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美学 五音戏 唱腔 愉悦性 社会功能
下载PDF
鲁迅情结的悖论——认识一个进入艺术史的吴冠中
6
作者 仝朝晖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60-162,共3页
吴冠中的"鲁迅情结"和同时代许多人相似。从表面的艺术风格看,吴冠中艺术隐含着一个悖论:他后来的艺术面目恰恰背离了鲁迅所倡导的美术道路。吴冠中的艺术肯定不是以主题内容和艺术方式来反映现实社会,而是以画家的创作行为... 吴冠中的"鲁迅情结"和同时代许多人相似。从表面的艺术风格看,吴冠中艺术隐含着一个悖论:他后来的艺术面目恰恰背离了鲁迅所倡导的美术道路。吴冠中的艺术肯定不是以主题内容和艺术方式来反映现实社会,而是以画家的创作行为和艺术态度介入现代文化和现实问题的。吴冠中在20世纪80年代倡导的"形式美",超越了单纯审美的意义,而具有一种语言批评和思想启蒙力道。吴冠中艺术始终介于传统与现代,革新与守护的矛盾状态,影响了他艺术探索的纯粹性和深度。吴冠中艺术所辐射的诸多思考,是其艺术具有无法复写的人文涵义之所在,同样也是当下中国艺术在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社会功能 革命文艺 唯美主义 语言批判 政治力
下载PDF
手瘢痕挛缩畸形整形疗效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晓峰 孙明亮 潘实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第5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手瘢痕挛缩畸形整形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手瘢痕挛缩畸形患者53例作为样本,所有患者均行整形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ROM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3项指标、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度。结果 53例患... 目的探讨手瘢痕挛缩畸形整形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手瘢痕挛缩畸形患者53例作为样本,所有患者均行整形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ROM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3项指标、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度。结果 53例患者治疗前ROM(53.48±2.58)分、SF-36(63.58±3.10)分、ADL(62.32±1.41)分。53例患者治疗后ROM(84.52±3.00)分、SF-36(91.74±3.47)分、ADL(92.88±2.78)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53例患者显效率58.49%、有效率35.85%、无效率5.66%、总有效率94.34%、手部功能满意度92.45%、外观满意度90.57%。结论行外科整形手术治疗手瘢痕挛缩畸形,能够有效改善手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使患者的对手部外观、功能的满意度得以增强,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瘢痕挛缩畸形 整形手术 手部功能 美观性
下载PDF
功能、符号与审美——日常生活物感美学再认识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尚琴 《宜宾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82-88,共7页
日常功能物的物感美学编码形式和审美感知方式的背后,存在着审美意图和消费意图的博弈。相比艺术品,审美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博弈在日常生活物中更加复杂,因为在设计之初即已预设的消费意图。在这种目标的约束下,法兰克福学派力图以爱欲和... 日常功能物的物感美学编码形式和审美感知方式的背后,存在着审美意图和消费意图的博弈。相比艺术品,审美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博弈在日常生活物中更加复杂,因为在设计之初即已预设的消费意图。在这种目标的约束下,法兰克福学派力图以爱欲和审美来解放单面人,但这种构想只能部分实现。当主体的生存需求向着匮乏需求进行过渡,工具理性从工作领域向着休闲领域进军时,感性和审美的需求也愈加突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感美学 审美主义 消费主义 功能性 符号性
下载PDF
谷崎润一郎的唯美情结探究
9
作者 李超 《枣庄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41-44,共4页
置身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唯美主义运动盛行的年代,作为东方传统保存尚完整的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汲取西方后期浪漫主义的基本美学精神,把其融合进具有悠久深厚审美传统的日本文化,同时结合明治维新以来社会观念风俗情趣的变更,形成了2... 置身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唯美主义运动盛行的年代,作为东方传统保存尚完整的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汲取西方后期浪漫主义的基本美学精神,把其融合进具有悠久深厚审美传统的日本文化,同时结合明治维新以来社会观念风俗情趣的变更,形成了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理念和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美主义 古典回归 官能 欲望 女体 永恒
下载PDF
重识蘩漪——兼论《雷雨》是怎样写成的 被引量:2
10
作者 陆炜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70,共23页
《雷雨》中的蘩漪是一个非理性、非道德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雷雨》的构思是一部兄妹乱伦,最终导致悲剧的戏。蘩漪原本是为了情节运转而设置的一个功能性人物,为了完成兄妹乱伦的暴露,蘩漪必须是一个不可理喻、执拗疯狂的性格。但这... 《雷雨》中的蘩漪是一个非理性、非道德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雷雨》的构思是一部兄妹乱伦,最终导致悲剧的戏。蘩漪原本是为了情节运转而设置的一个功能性人物,为了完成兄妹乱伦的暴露,蘩漪必须是一个不可理喻、执拗疯狂的性格。但这样一个蘩漪却救了《雷雨》。因为在历史的视野中,《雷雨》被当作一部反封建的社会剧,而剧中的蘩漪被当作了反封建的代表。其实,蘩漪是一个任由生命燃烧的唯美主义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蘩漪 功能性人物 唯美主义形象
原文传递
Advances in microsurgery for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y reconstruction and limb preservation
11
作者 Alberto Bolletta Rubino Corrado Hung-Chi Chen 《Plastic and Aesthetic Research》 2019年第10期1-14,共14页
In the recent decades,microsurgical reconstruction has evolved from simple survival of the affected extremity to the improvement of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outcome.This review retraces the main contributions to the a... In the recent decades,microsurgical reconstruction has evolved from simple survival of the affected extremity to the improvement of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outcome.This review retraces the main contributions to the advances of microsurgery for reconstruction of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 and limb preservation.In the upper extremity,it is important to restore fine motility,together with allowing prompt mobilization.In the lower limb,care must be taken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weight-bearing areas and the aim must be proper ambulation and shoe wearing.Local perforator flaps can be considered for medium size defects.They provide thin coverage and can be performed in short operating time.Their use,though,is often limited by tissue availability.Free flaps allow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and,thanks to the recent development in the study of perforator vessels,the microsurgeon can choose the flap with the most appropriate characteristics.Chimeric flaps can accomplish simultaneous reconstruction of different tissue components and large bone defects often require vascularized bone reconstruction.When dealing with limb preservat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onsider residual functionality.Functioning muscle transfer and 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 can be performed in these cases.A useful reconstructive tool in severely damaged limbs with limited blood supply is the use of cross-leg free flaps.In conclusion,extremity reconstruction and limb preservation are reaching new heights thanks,not only to the work of plastic surgeons,but also to the new developments in other fields of study such as oncology,traumatology,radiology and medical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emity reconstruction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outcome limb salvage perforator flaps free flaps weight-bearing areas cross-leg flap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