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oetry Translation 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被引量:1
1
作者 ZHU Hui-fe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1期35-45,共11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poems' aesthetic effects in translation based on the reception aesthetics theory and the corpus from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 As Chinese traditiona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poems' aesthetic effects in translation based on the reception aesthetics theory and the corpus from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 As Chinese traditional poems are part of world cultural treasure, the preservation of aesthetic effects in transl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reserving the aesthetic effects of Chinese poems in translation and keeping the target texts acceptable to the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from the aspects of beauty of musicality, sense and flav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eption aesthetics poems 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aesthetic effects beauty of musicality sense andflavor
下载PDF
中国结艺术在服饰家居产品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许平山 洪啸锋 +1 位作者 龙琳 任晓莉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55-62,共8页
中国结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意蕴,将其融合于时尚服饰家居产品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与寻找中国结技艺传承人,在充分了解中国结类型与美好寓意基础上,通过基础结设计、组合结设计、造型设计、色彩设计、配饰... 中国结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意蕴,将其融合于时尚服饰家居产品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与寻找中国结技艺传承人,在充分了解中国结类型与美好寓意基础上,通过基础结设计、组合结设计、造型设计、色彩设计、配饰设计、材料设计、综合设计等实践方法,设计制作出的服饰家居产品既具有时尚卖点又具有中华文化内涵。研究认为:1)将不同中国结类型经过多种设计方法的处理,巧妙地融入到服饰家居产品设计中,可以形成时尚前卫的中国风产品,还能提升中国结的文化美誉度。2)中国结融入服饰家居的设计是具有生命力的传承,是中国结文化保护的最好举措。对中国结技艺融入市场化的探索,旨在带动相关同仁关注中国结技艺,为中国结手工技艺在现代产品设计领域中开辟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结 纹样 文创产品 设计美感
下载PDF
论中国美学学科与美育的建立及其早期发展
3
作者 周春雨 赵丽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54-158,共5页
“美学”的概念自西方引入中国,中国学者开始对西方美学理论进行译介,王国维、蔡元培等学者也尝试将一些美学问题中国化。在宗白华与朱光潜先生的努力下,中国美学开始从早期译介西方的感性之学,转向追求完善人格的人生之美。这一过程中... “美学”的概念自西方引入中国,中国学者开始对西方美学理论进行译介,王国维、蔡元培等学者也尝试将一些美学问题中国化。在宗白华与朱光潜先生的努力下,中国美学开始从早期译介西方的感性之学,转向追求完善人格的人生之美。这一过程中,我国近代美学学科与美育相伴而生。最终在我国学者们的努力下,美育与传统美学思想紧密相连,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美育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美感 美学 人生艺术化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俗节庆实践——以黎平县尚重“记坚节”为个案的审美意蕴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毅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7-44,共8页
民俗节庆活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具有独特的审美风貌,突出特征是以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美为根基,注重节庆仪式的庄重神圣性,唱、演及技艺艺术化,这是民俗节庆呈现的和谐、肃穆与艺术化三重美感。维护和发扬民族民俗活动,不... 民俗节庆活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具有独特的审美风貌,突出特征是以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美为根基,注重节庆仪式的庄重神圣性,唱、演及技艺艺术化,这是民俗节庆呈现的和谐、肃穆与艺术化三重美感。维护和发扬民族民俗活动,不仅有助于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俗节庆 文化符号 审美意蕴
下载PDF
食品包装设计中科技感的呈现手法
5
作者 唐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1,157,共6页
在食品包装设计中融入科技元素或表现出科技特征,能够使设计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功能价值,有利于拓展包装设计的创新空间,提升产品形象与品牌价值,增强消费者的参与感与体验感。文章通过明确设计定位、探索多元表达、融入传统文化和... 在食品包装设计中融入科技元素或表现出科技特征,能够使设计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功能价值,有利于拓展包装设计的创新空间,提升产品形象与品牌价值,增强消费者的参与感与体验感。文章通过明确设计定位、探索多元表达、融入传统文化和体现人文关怀等途径,进一步优化科技感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呈现效果,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感 食品包装 包装设计 科技审美
下载PDF
美的仪式:颜值经济下女性个护小家电产品设计的文化透视
6
作者 蔡匀 何洁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0,共6页
本文从“仪式化现象”“仪式感原理”“仪式性理念”三个层面,在文化视域下解读当前女性个护小家电产品的商品消费与造物设计所呈现出的“美的仪式”。当代女性对颜值的高度崇拜,引发了以提升颜值为目的的个护小家电产品消费行为,并在... 本文从“仪式化现象”“仪式感原理”“仪式性理念”三个层面,在文化视域下解读当前女性个护小家电产品的商品消费与造物设计所呈现出的“美的仪式”。当代女性对颜值的高度崇拜,引发了以提升颜值为目的的个护小家电产品消费行为,并在消费社会仪式属性的操控下呈现出仪式化的特点。作为被象征符号建构的仪式之物,女性个护小家电产品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文化叙事来生成仪式感。从知觉到符号的仪式感感知作为抽象意识形态具象认知的主要途径,成为女性个护小家电产品的设计原理。女性个护小家电产品的设计围绕仪式话语、仪式形式以及仪式情境三个方面,形成了以创设仪式性符号为核心的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仪式感 个护小家电产品 产品设计 女性设计 仪式美学
下载PDF
作为通道的美学经验——艺术的及身感与临场性
7
作者 刘佳 《美育学刊》 2024年第2期41-44,共4页
居伊·德波(Guy Debord)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景观社会”的时候已经预告了审美化社会的来临。当代社会中艺术嵌入社会的方式和形态相对于传统社会已经有了结构性差异。要讨论美学经验在高等教育系统和社会生活中位置,不仅是美学教... 居伊·德波(Guy Debord)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景观社会”的时候已经预告了审美化社会的来临。当代社会中艺术嵌入社会的方式和形态相对于传统社会已经有了结构性差异。要讨论美学经验在高等教育系统和社会生活中位置,不仅是美学教育的起点之一,也是社会文化建构的重要支点。如果将“艺术的位置”这一元问题作为思考的起点,我们必须要展开对美学经验在当代社会的特殊存在形态的追问。艺术过程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一路的经验形态,在如今泛审美化的社会条件下,以根茎盘杂的形态(configuration)组合着社会,生产着社会。这样的根茎盘杂的形态,一方面让艺术成为链接个体和组织以及社会的通道,一方面又对艺术本身的及身感与临场性提出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经验 艺术的位置 及身感 临场性
下载PDF
文化认同视域下海外华人学者对诗言志的现代阐释
8
作者 曾旭彤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0,153,154,共13页
诗言志作为生成于先秦时期的文论观念,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同时也广泛引起了海外汉学界的讨论。其中,身处海外的华人学者通过多种西方理论方法对诗言志进行再阐释,揭示了诗言志的和谐美感价值。他们的阐释是对母体... 诗言志作为生成于先秦时期的文论观念,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同时也广泛引起了海外汉学界的讨论。其中,身处海外的华人学者通过多种西方理论方法对诗言志进行再阐释,揭示了诗言志的和谐美感价值。他们的阐释是对母体文化的寻根,是在文化认同的层面上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同时,通过在西方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诗言志所体现的和谐艺术精神弥补了西方文化思维中自我追索非我世界知识的缺漏,为人类文化共同价值提供中国智慧,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和谐美感 海外华人学者 文化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基于场所精神的白瓷艺术山谷民宿设计策略
9
作者 李红梅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4期35-38,共4页
该研究阐述了基于“场所精神”的建筑设计理念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分析当下乡村旅游发展民宿品牌化路线对民宿特色化差异化要求,而场所精神与民宿设计目标以及游客追求的传统文化精神之间存在内在的契合。通过龙门山宿集·... 该研究阐述了基于“场所精神”的建筑设计理念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分析当下乡村旅游发展民宿品牌化路线对民宿特色化差异化要求,而场所精神与民宿设计目标以及游客追求的传统文化精神之间存在内在的契合。通过龙门山宿集·白瓷艺术山谷民宿设计案例,研究基于“场所精神”的理念在空间布局、建筑形态构成、景观塑造等方面与地域文化历史融合,通过营造空间氛围形成人与场所互动等方面提升游客沉浸体验感,获得对场所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宿设计 场所精神 地域文化 宋代美学 空间氛围 沉浸体验 归宿感
下载PDF
基于时尚潮流文化探究大众服饰审美感知力
10
作者 张思扬 江静雅 《丝网印刷》 2024年第8期41-44,共4页
服饰“美与丑”的认知在历史上不断发展变迁。结合时尚潮流文化与时代背景,探究中外案例中关于服饰发展中的美丑观点,助力大众构建健康的服饰审美能力。
关键词 审丑 审美能力 大众服饰
下载PDF
五感理论体系下禅意民宿空间设计方法研究
11
作者 郝志芳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7期9-11,共3页
本文对禅意民宿空间中五感理论构造空间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禅意美学、五感理论和民宿业的综合分析,发现将五感理论应用于具有禅意的民宿空间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民宿的吸引力,还可以为旅行者创造更为深刻、感知丰富的体验空间。... 本文对禅意民宿空间中五感理论构造空间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禅意美学、五感理论和民宿业的综合分析,发现将五感理论应用于具有禅意的民宿空间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民宿的吸引力,还可以为旅行者创造更为深刻、感知丰富的体验空间。本研究旨在为民宿空间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路径,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与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感 禅意美学 民宿空间 环境设计
下载PDF
另类乡村、文本宇宙与网感审美——基于《广场往事》系列短视频的考察
12
作者 刘欣 向雨星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5-34,共10页
“导演小策”《广场往事》系列短视频是近年来中国新媒介文艺的代表作品。创作者以对日常生活的“奇观化”重构、对经典电影的“戏仿”等方式,呈现了另类的北方乡村图像。在叙事层面,该系列短视频在叙事进程中逐步完善故事世界,通过平... “导演小策”《广场往事》系列短视频是近年来中国新媒介文艺的代表作品。创作者以对日常生活的“奇观化”重构、对经典电影的“戏仿”等方式,呈现了另类的北方乡村图像。在叙事层面,该系列短视频在叙事进程中逐步完善故事世界,通过平行宇宙和跨媒介叙事召唤观众对文本进行二次创作,建构“广场”的文本宇宙。在审美层面,创作者深入“圈层”,融合网络流行文化,及时回应弹幕的反馈,使作品与观众之间形成牢固的“网感”审美同构关系。《广场往事》系列短视频拓展了新媒介文艺再现中国图像的空间,但仍存在创作模式固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导演小策 另类乡村 文本宇宙 网感审美 《广场往事》
下载PDF
Communities and the Poetic Imaginary:A Folklore Essay on the Poetry of the Wild Project
13
作者 Suzanne P. MacAulay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2期105-120,共16页
Poetry of the Wild is an ongoing artistic and literary project that according to originator Ana Flores' conception, invites the public "out for a walk" to freshly experience their world through word, sound, and ima... Poetry of the Wild is an ongoing artistic and literary project that according to originator Ana Flores' conception, invites the public "out for a walk" to freshly experience their world through word, sound, and image. Inspired by birdhouse design, these unique configurations of "poetry boxes", combining art and poetry are located in various communal open spaces. Each new project solicits a public response from us all to become catalysts for exploring our environs and questioning how a sense of place informs our consciousness. A folkloristic perspective shapes this discussion about the many variations of this collaborative and public project of poetry boxes, installed on trails, in parks, along rivers, and in library stacks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The primary concerns of folklore interpretation such as tradition, identity, cultural creativity, performance, and narrative analysis, are just a few of the dynamics that can be teased out from investigating a project with such interesting cultural parameters. In this context, cultural sustainability and poetic sensibility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sense of place,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shrine markers, and the scope of individual and communal creative 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TRY art aestheticS FOLKLORE SHRINES sense of place
下载PD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aper-based media under the media convergence trend
14
作者 XinYu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年第4期82-84,共3页
The emergence of media convergence have so huge impact on paper-based media that paper-based media no longer has a monopoly. Some people assert that paper-based media will come to an end. However, the author believes ... The emergence of media convergence have so huge impact on paper-based media that paper-based media no longer has a monopoly. Some people assert that paper-based media will come to an end. However,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paper media will not come to an end under the media convergence trend. It will develop parallel with media integration. The reason why the author has this view is that, on one hand, paper-based media has its uniqu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real world, paper media brought us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by "five senses" . It cannot be replaced by the media convergence. The paper media will also make survival steering dimension; on the other h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paper media make itself a unique appreciation of the value and not transcendent. Therefore, the paper media in the media convergence trend will continue to exist and turned to be "concept book" that admiring is the main part and reading supplem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a integration paper media five senses dimension aesthetic experience
下载PDF
当代批判理论的审美共同体思想及其限度 被引量:2
15
作者 漆飞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58,共9页
审美共同体是当代批判理论的重要美学问题,呈现为共识与差异、主体化与去主体化、边界与去边界与审美共同体的理论批判等若干向度的问题式探究。当代批判理论重审总体性危机,经由审美和感性维度的阐发建构出容纳差异的、去主体化的、去... 审美共同体是当代批判理论的重要美学问题,呈现为共识与差异、主体化与去主体化、边界与去边界与审美共同体的理论批判等若干向度的问题式探究。当代批判理论重审总体性危机,经由审美和感性维度的阐发建构出容纳差异的、去主体化的、去边界的、非实体的、流动的审美共同体范式。当代批判理论的审美共同体思想呈现出极强的实践品性和批判色彩,然而在面对现实语境中的具体问题时其常常体现为理论与思辨层面的介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批判理论 审美共同体 感觉共同体 即将来临的共同体 免疫共同体
下载PDF
美育基本问题的正本清源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相占 《美育学刊》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要想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整体框架中理解审美教育的性质、功能与途径,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准确把握“审美”的内涵。鲍姆嘉滕的感性认知科学与康德的审美判断力学说都表明,将“审美”理解为“审稿”“审案”那样...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要想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整体框架中理解审美教育的性质、功能与途径,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准确把握“审美”的内涵。鲍姆嘉滕的感性认知科学与康德的审美判断力学说都表明,将“审美”理解为“审稿”“审案”那样的动宾词组是不懂外语词源的望文生义。充分利用汉语表达的特点与优势,可以将“审美”的内涵细分为“九感”,即感官、感性属性、感觉、感知、感受、感情、感想、感应和感悟等,它们之间互相促动,认知、反思、判断等理性因素也在这个动态过程中融合进来。审美教育就是以增强审美为核心的感性教育,其实施途径主要是自然审美和艺术审美。在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审美教育的落脚点是生态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 审美 九感 审美能力 自然审美 艺术审美 生态审美
下载PDF
基于修辞学角度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元素的建构——以The Shadowland of Dreams为例
17
作者 陈苗苗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06-107,123,共3页
英语中的修辞是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增强语言美感的写作风格.亚历克斯·哈利的文章The Shadowland of Dreams中出现丰富的修辞格,对这些修辞进行认知的建构,以加深学生对这些修辞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英语修辞的素养,从而实现对... 英语中的修辞是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增强语言美感的写作风格.亚历克斯·哈利的文章The Shadowland of Dreams中出现丰富的修辞格,对这些修辞进行认知的建构,以加深学生对这些修辞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英语修辞的素养,从而实现对西方文化批判性地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语言美感 修辞建构 英语教学
下载PDF
劳动本体、审美感通及其情感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论美学视角
18
作者 袁祖社 李河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5,共11页
马克思实践论“审美活动经验”,以洞穿形而上学这一内在意识建制为取向,并涵括对象化的审美经验。该审美“动词性”视角以劳动为价值始基,通过物—人感通的架构,促进感通秩序的生成: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性和谐和审美道义。区别于天... 马克思实践论“审美活动经验”,以洞穿形而上学这一内在意识建制为取向,并涵括对象化的审美经验。该审美“动词性”视角以劳动为价值始基,通过物—人感通的架构,促进感通秩序的生成: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性和谐和审美道义。区别于天命、神义的形上统筹,劳动始基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敞开提供物—人双向解放、陶冶的理论前提和造命逻辑:劳动工具及其语言行动是承载社会联动和历史薪传的人类硕果——劳动即本即体,是超越特定规律和有限目的的践行方式和普遍形式;自然感性和社会感通的基础同构是马克思审美感通概念延伸向社会改造的历史动力。基于物—人同构而人—人同构的内在逻辑,实践论美学在批判私有财产制度和资本逻辑弊端的前提下,反观实践活动自身自然—宇宙美学的受限经验,介入命运共同体的感通架构与人文信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本体 审美感通 情感秩序 人类命运共同体 实践论美学
下载PDF
略论民间艺术审美表现的意蕴
19
作者 徐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1-148,共8页
围绕民间艺术的审美形式感、审美意蕴等审美表现内容,长期处于传统语境中的民间艺术可获得当代美学视野的学术观照。民间艺术审美形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民间艺术视听觉形象引发的审美愉悦上,以此为基础,对民间艺术审美表现的宏观结构... 围绕民间艺术的审美形式感、审美意蕴等审美表现内容,长期处于传统语境中的民间艺术可获得当代美学视野的学术观照。民间艺术审美形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民间艺术视听觉形象引发的审美愉悦上,以此为基础,对民间艺术审美表现的宏观结构的重要方面--民间艺术审美表现的意蕴进行剖析与解读,梳理它与民间艺术审美形式感的关系,探求其所包含的层次结构,进而对民间艺术审美心理研究起到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艺术 审美表现 审美形式感 审美意蕴
下载PDF
从观物、感物到具身物——媒介革命视域下中西文艺美学的互鉴与前瞻
20
作者 朱晓军 《艺术传播研究》 2023年第5期15-27,共13页
以“物”为核心,可考察中西美学(艺术)理论在根基上的观物与感物之不同取径及其话语范式。由此,可分析西方“视觉中心主义”所导致的艺术定义危机与重构美学难题;同时可参照现象学的视角,探讨在艺术“物转向”与哲学“身体转向”的趋势... 以“物”为核心,可考察中西美学(艺术)理论在根基上的观物与感物之不同取径及其话语范式。由此,可分析西方“视觉中心主义”所导致的艺术定义危机与重构美学难题;同时可参照现象学的视角,探讨在艺术“物转向”与哲学“身体转向”的趋势中,重新激活“身心不二、物我合一”的中国古典文论“物感”范式的可能性。而当下方兴未艾的“元宇宙”等媒介技术革命,则为中国古典文论在重构美学话语体系的过程中重新出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艺术 观物 感物 具身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