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独特的生命图像象征艺术——中国传统吉祥图像的美学解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尹笑非 陈勤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98,共4页
中国传统吉祥图像是在继承神话思维生命一体化认知的基点上,经过自觉的图像思维的交织,将物化情感寄托于图像之上并定势化、模式化发展的结果。它是一种独具东方神韵的真正的象征型艺术,其象征意象的审美判断、审美价值构成了它特有的... 中国传统吉祥图像是在继承神话思维生命一体化认知的基点上,经过自觉的图像思维的交织,将物化情感寄托于图像之上并定势化、模式化发展的结果。它是一种独具东方神韵的真正的象征型艺术,其象征意象的审美判断、审美价值构成了它特有的审美惯例、审美尺度。这种古老的民族传统艺术在与现代融合重组的过程中散发着独特的个性,焕发出新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祥图像 生命一体化 生态环境 审美尺度 审美价值
下载PDF
生态现象学方法与生态存在论审美观 被引量:15
2
作者 曾繁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0,共6页
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是生态存在论审美观,而其所遵循的方法则是生态现象学方法。以上两者通过"此在与世界"的在世关系解构了传统认识论的"主客二分"关系与人类中心主义原则,为存在观、生态观与审美观的统一奠定了基... 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是生态存在论审美观,而其所遵循的方法则是生态现象学方法。以上两者通过"此在与世界"的在世关系解构了传统认识论的"主客二分"关系与人类中心主义原则,为存在观、生态观与审美观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现象学与生态美学都是通过"直观"悬搁了工具理性的各种观念,产生了生态美学的崭新的"家园意识",是对"无家可归性"、"无机性"与"疏离性"的否弃,走向人与自然统一的"家园性"、"亲密性"、"有机性"与"生命性"等新型的审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现象学 直观 生态存在论审美观 家园意识
下载PDF
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建设 被引量:11
3
作者 曾繁仁 程相占 《鄱阳湖学刊》 2014年第3期100-114,共15页
生态美学在21世纪的中国逐步走向兴盛是一种历史时代更替的必然,是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历史需要。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文明形态的更替是一种非常重大的经济社会转型,在文化上就是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态人文主义或曰生态整体论,... 生态美学在21世纪的中国逐步走向兴盛是一种历史时代更替的必然,是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历史需要。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文明形态的更替是一种非常重大的经济社会转型,在文化上就是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态人文主义或曰生态整体论,在美学上就是由传统的主体论美学转向生态存在论美学。生态美学并不是以自然科学的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的,而是以与生态学有着某种联系但却完全不同的生态哲学、特别是海德格尔的生态存在论哲学为其哲学基础的。生态美学讲到最后还是人的境界问题、修养问题、文化高度问题,以及能否做到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生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存在论 生态美学 环境美学 中西对话 气本论生态生命美学
下载PDF
“生态关怀”与“生命关照”——试论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研究的价值及其局限 被引量:8
4
作者 薄景昕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8-213,共6页
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研究的价值着重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对生态美学研究的宏观上的理解与微观上的界定;二是广泛吸纳中西方生态思想文化资源,构建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三是关注当代人的生... 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研究的价值着重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对生态美学研究的宏观上的理解与微观上的界定;二是广泛吸纳中西方生态思想文化资源,构建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三是关注当代人的生命存在。生态存在论美学观是当前美学理论研究的一种创新,不仅有重大的研究价值,而且对相关的理论研究建设也有借鉴意义,同时,这种生态存在美学观亦具有"返魅"的嫌疑和不可操作性等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生态存在论 关注生命 价值 局限
下载PDF
生态美育与人类“诗意生存” 被引量:6
5
作者 丁永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3-215,共3页
"诗意栖居"是人类的生存理想,然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却使人越来越远离这一理想。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应该改变人的意识,改变旧有的环境教育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美育。生态美育对改变人类以物质生存为中心的生存方式,提升人生精... "诗意栖居"是人类的生存理想,然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却使人越来越远离这一理想。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应该改变人的意识,改变旧有的环境教育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美育。生态美育对改变人类以物质生存为中心的生存方式,提升人生精神境界,进入人与自然的精神和谐,具有独特的作用。生态美育的根本意义是对人生存境界的提升。这种提升具体表现在:使人由单一和谐走向人与自然、社会的整体和谐,由暂时的、一过性的快感享受走向持续的、长久的美感体验,由注重单一结果走向生命过程美的追求。广泛开展生态美育,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诗意生存"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育 人生境界 诗意生存
下载PDF
“生态文明”时代与现代人的审美性生存及价值体验 被引量:6
6
作者 袁祖社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15-20,共6页
新世纪的文明,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高级文明形态,是一种生存本位的智慧表达,它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体验与深层觉悟;在当代生态文化视野中,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好方式和最积极的努力,就是建立一种生态——“绿色文明”的世界... 新世纪的文明,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高级文明形态,是一种生存本位的智慧表达,它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体验与深层觉悟;在当代生态文化视野中,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好方式和最积极的努力,就是建立一种生态——“绿色文明”的世界观,这意味着必须从根本上转换人类是自然界主宰者的角色,谋求并实现人与自然共存共荣、互利互惠的协调发展;作为一种生态智慧,这种努力表现为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提升,扩展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再由一种世界观落实为一种新的价值观,并由此引导主体自觉追求生态觉悟,树立生态道德观,建设一种新的社会文明,倡导一种新的生存与价值体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审美性生存 价值体验
下载PDF
简论生态存在论审美观 被引量:7
7
作者 曾繁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90-91,95,共3页
正是基于生态美学和当代存在论美学的必然契合,所以提出生态存在论审美观的理论观念。而且,这一理论观念研究的深入必将有助于我国美学学科对于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和人类中心主义基本原则的突破,实现由认识论到存在论以及由欧洲中心主义... 正是基于生态美学和当代存在论美学的必然契合,所以提出生态存在论审美观的理论观念。而且,这一理论观念研究的深入必将有助于我国美学学科对于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和人类中心主义基本原则的突破,实现由认识论到存在论以及由欧洲中心主义到中西平等对话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人的存在 生态中心 道法自然 生态存在论审美观
下载PDF
从自然审美到生态审美:关系的确证 被引量:6
8
作者 盖光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9-54,共6页
自然审美是自然的人化与人的生态化的统一。自然审美在对人与自然共在关系的确证中,表现了自然的美与人的美的自由契合。生态审美是自然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体验的依存、互渗和参与。生态自然审美是以自然审美为中介的生命共在活动,它更... 自然审美是自然的人化与人的生态化的统一。自然审美在对人与自然共在关系的确证中,表现了自然的美与人的美的自由契合。生态审美是自然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体验的依存、互渗和参与。生态自然审美是以自然审美为中介的生命共在活动,它更趋向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关系,并表现人与自然间的天然醇化,用以启示生命的生态化存在。当自然审美和生态审美被艺术性地转换后,它们同时也就得到了艺术审美的提升,成为艺术生态自然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审美 生态审美 艺术审美 艺术生态自然审美 生态化存在
下载PDF
“诗意栖居”的美学之思——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吴玉英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23,共4页
曾繁仁倡导建立一种宏阔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他以马克思唯物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丰富和发展了实践美学和传统存在论美学。其理论建构有着独到的追求,自成体系而又独具特色,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曾繁仁 生态 存在 美学
下载PDF
生态审美观的“存在”论内涵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国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9-122,共4页
生态审美观的创新意义是通过生态观中的"存在"观念体现出来的。生态审美观的"存在"论关怀主要表现为对人的自然生存及地球生态系统之平衡的终极关怀。生态审美观在新的本体层面实现了审美价值与伦理的善的融合与统... 生态审美观的创新意义是通过生态观中的"存在"观念体现出来的。生态审美观的"存在"论关怀主要表现为对人的自然生存及地球生态系统之平衡的终极关怀。生态审美观在新的本体层面实现了审美价值与伦理的善的融合与统一。生态审美观具有与时俱进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存在 生态审美观
下载PDF
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刍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子程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72-75,90,共5页
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是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学术回应,有着强大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学理渊源,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态危机与中国美学学术焦虑的应对;其思想切入点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人、自然与社会应遵循的生态规律,... 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是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学术回应,有着强大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学理渊源,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态危机与中国美学学术焦虑的应对;其思想切入点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人、自然与社会应遵循的生态规律,三者的有机结合升华为一种超越现象界的、不在场的"存在"层面,从而营造美好的精神家园,获得高层次的情感慰藉和精神升华。生态存在论美学是在生态存在观哲学基础上产生的新型美学思想;它的视角是把审美当作人最根本的生存方式。曾繁仁的生态存在论美学的提出丰富了当代美学,由此而派生出相应的文学生态批评方法;为中外美学思想的交流搭建了一座平等对话的平台,打通了中西美学的交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繁仁 生态存在论美学
下载PDF
生态美学语境下的乡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焱 宋扬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27-31,共5页
从生态美学角度,结合人文地理,社会学相关理论探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对生态美学语境下的乡村评判标准及乡村发展路径做出具有归纳意义和开放性思考空间的总结。基于乡村感知与审美的乡村可持续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并将地域文... 从生态美学角度,结合人文地理,社会学相关理论探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对生态美学语境下的乡村评判标准及乡村发展路径做出具有归纳意义和开放性思考空间的总结。基于乡村感知与审美的乡村可持续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并将地域文化有机渗透于乡村生产生活下的产业、社会与空间的融合。由此,乡村将形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和谐的生态乡村景观,而最终复兴其农业价值、生态价值、家园价值与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乡村可持续发展 乡村评判标准 乡村发展路径
下载PDF
审美生态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鼎生 太琼娥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45-52,共8页
生物的天然依生与自然美活一致,在生产性与审美性的同进里,实现了审美生态由绿生美活向绿生艺活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人类的审美生态,由依生与艺活的同一,经由竞生与艺活的同一,抵达共生与艺活的同一,在生态存在与诗意栖居的一致中,增长... 生物的天然依生与自然美活一致,在生产性与审美性的同进里,实现了审美生态由绿生美活向绿生艺活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人类的审美生态,由依生与艺活的同一,经由竞生与艺活的同一,抵达共生与艺活的同一,在生态存在与诗意栖居的一致中,增长了绿生艺活的本质规定。进而,人类于整生存在与天艺审美的一致中,提升出审美生态绿生韵活的质性。质性持续增长的审美生态,呈现了生命与美境对发同出绿生韵活存在的一般规定,并一一突破自身的审美时空、审美距离、审美疲劳、审美泛化的局限,发展出自在自主与自足自然的自由,实现了向生物审美生态的超转复归。审美生态在自身质性的提升中,环转出审美场、美生场的元范畴,衍生出审美学、审美生态学的逻辑。美生场升华出天籁美生场,美生学得以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存在 诗意栖居 绿生韵活 审美生态
下载PDF
同体共融:杜威经验论美学中美与美感存在的特殊生态
14
作者 曾永成 艾莲 《鄱阳湖学刊》 2015年第5期111-119,共9页
在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美学中,作为艺术的"一个经验"的审美形态,是美与美感同时存在于"一个经验"事件之中,两者互相作用并共同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存在方式。对这种"同体共融"的审美存在形态的揭示... 在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美学中,作为艺术的"一个经验"的审美形态,是美与美感同时存在于"一个经验"事件之中,两者互相作用并共同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存在方式。对这种"同体共融"的审美存在形态的揭示,对于美学中把美与美感截然二分的流行观念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和补充,丰富了对审美存在形态的认识。同时,深入理解这种审美存在形态的生命内涵,对于认识审美活动的本体存在的生态结构及其生态功能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生态美学 同体共融 审美存在形态 生态结构
下载PDF
壮族神话的民族生态审美范式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莹莹 赵民威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40-42,共3页
现代社会人们对生态的破坏日趋严重,人们不得不重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民族生态审美范式是生态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民族生态审美范式——依生、竞生、共生的角度来分析壮族神话,探讨人与自然生态审美范式的变化及其发展... 现代社会人们对生态的破坏日趋严重,人们不得不重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民族生态审美范式是生态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民族生态审美范式——依生、竞生、共生的角度来分析壮族神话,探讨人与自然生态审美范式的变化及其发展,从而挖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指出共生的生态审美范式是人类生态的最终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神话 民族 生态 审美范式 依生 竞生 共生
下载PDF
试论曾繁仁的生态审美教育思想
16
作者 罗祖文 《美育学刊》 2012年第6期31-36,共6页
曾繁仁根据国际保护自然与自然资源联合会议(IUCN)宗旨和《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生态审美教育"的理念,这一新型审美教育形态不仅是美学与艺术转型的客观诉求,而且适应了生态解困的现实需要。在曾繁仁看来,生态审美教... 曾繁仁根据国际保护自然与自然资源联合会议(IUCN)宗旨和《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生态审美教育"的理念,这一新型审美教育形态不仅是美学与艺术转型的客观诉求,而且适应了生态解困的现实需要。在曾繁仁看来,生态审美教育是一种以生态存在论为哲学基础、以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之美为教育手段、以与人类美好生存相关的范畴为教学内容的审美教育形态,它是一种人体各感官直接介入的"参与美学"的教育,其目标与任务在于公民正确自然观与生态审美生活方式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繁仁 生态美学 生态存在论 参与美学
下载PDF
人多重存在的生态结构与文艺生态审美体验
17
作者 盖光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10,共5页
人的自然、社会、文化和精神多重存在的生态结构,成就了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多重存在关系。在生态系统结构中,这种关系是趋向自由的。文艺生态审美在这多重自由关系中呈现着人的生态化的生命自由体验。在生态自由体验... 人的自然、社会、文化和精神多重存在的生态结构,成就了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多重存在关系。在生态系统结构中,这种关系是趋向自由的。文艺生态审美在这多重自由关系中呈现着人的生态化的生命自由体验。在生态自由体验中的人类,能够从本质上认识自然,体认自然,能够真正地从生态意义上去体验人的生态性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存在 生态结构 生态性存在 文艺生态审美 审美体验
下载PDF
从人类生存危机反思生态美学理论建构
18
作者 王园波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80-84,共5页
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兴盛主要由于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态危机,它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环境中心主义的反叛,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下,生态美学呼唤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长久以来的生态美学研究多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与社会,尤其是人自... 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兴盛主要由于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态危机,它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环境中心主义的反叛,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下,生态美学呼唤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长久以来的生态美学研究多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与社会,尤其是人自身的精神危机却有所忽视。作为建立在生态维度上的美学形态,生态美学的理论旨趣应该是对人类诗意栖居的追求,不仅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也实现人类自身的审美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生存危机 审美生存 人类中心 异化
下载PDF
从传统审美到生态审美 被引量:1
19
作者 庞超 魏慧玲 《山西建筑》 2007年第28期80-81,共2页
从传统审美进行了分析,并对新的建筑理论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生态审美的观点并进行了研究,赋予建筑审美以生态的因素,同时指出这种新的建筑理论标志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在建筑领域上一种高层次的回归。
关键词 规律性 审美标准 传统 生态
下载PDF
现代性视野下的中西音乐对话与交流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正勇 李琼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1期81-86,共6页
中国传统音乐孕育于"天人合一"的诗性文化基质,其审美精神的表征是"上善若水"的感性之韵;西方音乐孕育于"主客二元"的理性文化基质,其审美精神的表征是"永恒之火"的理性之光。中西音乐的交流... 中国传统音乐孕育于"天人合一"的诗性文化基质,其审美精神的表征是"上善若水"的感性之韵;西方音乐孕育于"主客二元"的理性文化基质,其审美精神的表征是"永恒之火"的理性之光。中西音乐的交流和影响在将近300年的时间里囿于以"异国情调"的"他者"形象存在于对方文化视野中。直到20世纪,现代性促进了二者蜕变,也改变了二者的关系。文章从音乐美学的视角,分析中西音乐的美学精神,阐述二者现代性转型的动因、内涵及形式,并从多元文化及生态审美维度,探讨了这两种音乐当代交流、交融的思想内核,即"多元共存""同生共荣"的生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音乐转型 诗性精神 罗格斯精神 生态审美 同生共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