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同一性诉求下的茅盾文学奖 |
范国英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24 |
0 |
|
2
|
论茅盾文学奖小说电视剧改编的叙事策略 |
黄芳芳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3
|
十进五的游戏——关于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随想 |
贺绍俊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4
|
民族书写视角的《秦腔》与《百年孤独》 |
任美衡
|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
2011 |
1
|
|
5
|
从“茅盾文学新人奖”看网络文学大趋势——以“网络时代的赛车手”唐家三少为例 |
陈定家
|
《阅江学刊》
|
2018 |
1
|
|
6
|
市场经济与媒介融合视域下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出版之嬗变 |
曹庆慧
周正红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7
|
论茅盾文学奖的历史叙事及其批判 |
任美衡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8
|
文学场多元分化下的茅盾文学奖 |
范国英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23 |
0 |
|
9
|
茅盾论丁玲的文学创作 |
程凯华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0
|
茅盾文学奖研究的开拓与进展——读《茅盾文学奖研究》 |
范国英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11
|
茅盾文学奖美学体系的建构及反思——从任东华的《茅盾文学奖研究》说起 |
宋俊宏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2
|
新时期以来江苏获奖小说研究——以获得“鲁奖”“茅奖”作品为考察对象 |
施军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3
|
聚焦与拓展——评《茅盾文学奖研究》 |
海晓红
|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4
|
茅盾文学奖:新时期文学制度现代化探索的必然结果 |
范国英
|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15
|
论完善茅盾文学奖评奖的合理性问题 |
范国英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6
|
非史诗化与观念化的文本——重读阿来的《尘埃落定》 |
白静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7
|
场域理论视角下茅盾文学奖的新走向及转型策略——以《暗算》的获奖为个案 |
徐亮
胡明贵
|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
2018 |
1
|
|
18
|
价值哲学视野下茅盾文学奖的导向功能和可能未来 |
葛瑞应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9
|
近十年茅盾文学奖研究回顾与反思 |
葛瑞应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
0 |
|
20
|
数据分析视角下的茅盾文学奖研究 |
战玉冰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