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Glimpse of Hong Kong "Chineseness": Pre-existing Tunes as the Redemption of a Cultural Identity
1
作者 LEUNG Tai-wai David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7期887-898,共12页
When the umbrellas were held up against the tear gas attack in the protest on September 28, 2014, the hot issue raised by the marathon-like Yellow Umbrella Movement was not only the matter of politics but also a coinc... When the umbrellas were held up against the tear gas attack in the protest on September 28, 2014, the hot issue raised by the marathon-like Yellow Umbrella Movement was not only the matter of politics but also a coincidence created for the Hong Kong locals to face, or to be faced with an already moot cliche: How the Hongkongese can redef'me and redeem their almost lost socio-cultural identity, particularly under the increasingly hegemonic influences and the socio-cultural invasion of the mainland after the 1997 Handover. My present paper is not intended to discuss the topic of identity on the platform of politics, or the postcolonial studies such as transculturation or cultural hybridty. But instead, I am far more interested in locating such issue on the aesthetic dimension of collective memory, which is revealed in two local contemporary Hong Kong compositions. In the process of shaping and reshaping a form of"HongKongeseness" in which the composers tend to create and the local listeners tend to experience, albeit transient, can appear in every nuance of the sonic metaphor embedded in the pre-existing indigenous tunes of a self-contained compositional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sthetics Cantonese Folk Lullaby Cantonese language Cantonese Opera Cantopop CantoneseTones CHinESENESS Collective Memory Cultural Identity Hong Kong Chineseness Melodic Fragment Metaphorical Respresentation Nostalgic Childhood Operatic Vocality POSSESSION QUOTaTION Tang-song poetry(唐宋诗词) Voice Yellow Umbrella Movement Zi Hou (子喉)
下载PDF
基于叙事美学取向的宜兴均陶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2
作者 杨武生 刘溧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6,共8页
文创产品设计已经成为近年来人们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均陶文创产品是均陶手工技艺与吴越文化的融合体现,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占有较大比重。均陶文创产品设计结合叙事美学以镶片成型、堆花制作、釉料制备制作技艺为根源,传承推广... 文创产品设计已经成为近年来人们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均陶文创产品是均陶手工技艺与吴越文化的融合体现,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占有较大比重。均陶文创产品设计结合叙事美学以镶片成型、堆花制作、釉料制备制作技艺为根源,传承推广吴越文化。基于叙事美学取向的研究,在均陶文创产品设计领域,通过叙事结构、民俗语言、创新行为三个方面对均陶的叙事美学来源和均陶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进行分析,探索叙事美学在均陶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均陶文创产品设计方向,结合造型、功能、品牌形象来探索均陶文创产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兴均陶 叙事语言 文创产品 审美价值
下载PDF
非遗色彩语言适应社会美育需求的应用研究——以土族梆梆会仪式剪纸再生设计为例
3
作者 何梁 朱国良 《色彩》 2024年第5期70-73,共4页
非遗中的色彩语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呈现和独特表达,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非遗色彩语言的再生设计为社会美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可行的路径。本文以... 非遗中的色彩语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呈现和独特表达,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非遗色彩语言的再生设计为社会美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可行的路径。本文以青海省土族梆梆会仪式剪纸色彩语言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化的分析工具,归纳梆梆会仪式剪纸独特的色彩语言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其适应社会美育需求的创新性发展共生互联应用模式,以期为非遗色彩语言的当代转换与实践提供有效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剪纸 色彩语言 美育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审美文化观”介入外语研究型教学的价值探赜
4
作者 李岩 李刚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3期27-30,共4页
该文以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西方文化专题研究之“马克思主义审美文化观”为例,旨在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全球化并行的大背景下,充分挖掘和彰显其介入外语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价值:顺应“大外语”的跨学科研究、实践审美的唯物性方法、促进... 该文以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西方文化专题研究之“马克思主义审美文化观”为例,旨在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全球化并行的大背景下,充分挖掘和彰显其介入外语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价值:顺应“大外语”的跨学科研究、实践审美的唯物性方法、促进中西文明、文化互鉴。“马克思主义审美文化观”扩容“大外语”研究生教学的探索领域,将外国文化专题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和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紧密结合。希望这一尝试对新时代高校外语研究型教学有些许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审美文化观 外语研究型教学 美育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借信息技术之“风” 扬起语文素养之“帆”
5
作者 张花 《成才之路》 2024年第23期89-92,共4页
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学科教学中,有助于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优化语文教学形式,并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形成及发展。乘着信息技术的“东风”,语文课堂演变成了“获取知识的宝库、生命的栖息地、智慧的宝殿”。文... 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学科教学中,有助于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优化语文教学形式,并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形成及发展。乘着信息技术的“东风”,语文课堂演变成了“获取知识的宝库、生命的栖息地、智慧的宝殿”。文章结合具体案例,探究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语感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促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等方面的策略,以此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语文素养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下载PDF
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策略刍论
6
作者 汤香云 《成才之路》 2024年第8期105-108,共4页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应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基于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优化教学理念,创新语文教学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审...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应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基于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优化教学理念,创新语文教学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建立文化自信。文章在分析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及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究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策略,以此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 语言应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下载PDF
论中国学术话语的当代建构——基于历史进程的视角 被引量:11
7
作者 普慧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共8页
"学术话语"(Academy discourse)一般是指构成一种知识体系的语言文字形式的概念、术语、范畴和文段(text)。学术话语的建构历程反映了人类走向理性的过程。中国学术话语的建构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体现了其时思想体系的... "学术话语"(Academy discourse)一般是指构成一种知识体系的语言文字形式的概念、术语、范畴和文段(text)。学术话语的建构历程反映了人类走向理性的过程。中国学术话语的建构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体现了其时思想体系的变化与发展。从中可以看出,一种学术话语的形成、丰富和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学术话语的对话、交流;学术话语权力不一定以经济的强势为标志,文化软实力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学术话语的权力。建构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需要从概念、术语、范畴、思维方式、理论思辨、思想文化等方面入手,通过涵化和濡化的方式,形成既适用于全球化的学术交际,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话语 审美语言文化 学术话语权 文化软实力
下载PDF
论“视觉时代”的阅读 被引量:4
8
作者 徐小立 秦志希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64-69,共6页
印刷媒体"读图时代"和电子媒体占主导地位的"影像时代"的来临,诠释了正在进行的文化的"视觉转向"——由"语言文化时代"向"视觉文化时代"转变。文化生存的基本形态由文字的阅读转向... 印刷媒体"读图时代"和电子媒体占主导地位的"影像时代"的来临,诠释了正在进行的文化的"视觉转向"——由"语言文化时代"向"视觉文化时代"转变。文化生存的基本形态由文字的阅读转向形象的观看,引起了文化精英的普遍忧虑。文章认为,形象的兴起并不必然地带来理性文化的危机,因为形象同样可以达成对事物的深层认知,形象和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互补的。往深处看,语言的衰退也并不就是受形象挤压的结果,文化的审美化才是"视觉时代"必然来临的深层原因,而文化的审美化又是植根于文化个体生存状态改变的历史背景之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时代 视觉文化 语言文化 文字 形象 文化审美化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英汉广告翻译策略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范志慧 齐召红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3-45,共3页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愈演愈烈,广告在促进产品销售和繁荣市场经济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而广告翻译的地位也随之显得越来越重要。借鉴接受美学中的核心概念,从审美角度对广告英语汉译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接受美学 目的语读者 源文本 文化空白
下载PDF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探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付明 程俐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61-363,共3页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 ,包含众多美的因素。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发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 ,努力实现审美化的语文教学 。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文化素质 大学生
下载PDF
报纸新闻传播语言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卫华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63,共2页
报纸的新闻传播语言兼具书面语和口头语的综合特质。其运用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用词不准确,用语不规范、不严肃、不严谨。媒介语言,可以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无形的文化导向。因此,准确规范、清晰畅晓地运用语言进行新闻传播和文化传播... 报纸的新闻传播语言兼具书面语和口头语的综合特质。其运用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用词不准确,用语不规范、不严肃、不严谨。媒介语言,可以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无形的文化导向。因此,准确规范、清晰畅晓地运用语言进行新闻传播和文化传播,是记者的基本功,也是记者的职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纸 新闻传播 语言 审美价值 文化意义
下载PDF
“立象尽意”与中华审美文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大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24,共11页
"大象""象罔"并无神秘,实即"非对象性"之状态。人与自然之间从"物我分裂"的对象性关系,经由模仿、想象而建构"物我合一"的非对象性关系,也就进入"大象"之境,由此而体道得... "大象""象罔"并无神秘,实即"非对象性"之状态。人与自然之间从"物我分裂"的对象性关系,经由模仿、想象而建构"物我合一"的非对象性关系,也就进入"大象"之境,由此而体道得意。"立象尽意"就是指由对象性之"象"转换为非对象性之"大象"而体道得意的过程。对"象"与"道"之关系的理解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实践。在文学艺术活动中则体现为"象"与"大象"互换互动互生互释,无论"意象""意境""境界"都同时包含着"象"与"大象",是双方共同构成的张力场,或曰"象—大象"。"象—大象"是中华审美文化的细胞,它生成了中华审美文化的独特品格,也决定着中国古典美学和古代文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意境 审美文化
下载PDF
图像增殖:语言的式微与图像的狂欢——数字化时代审美文化的范式转型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邦卫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92-96,共5页
当代的审美文化,在文化媒介转型的基础上已完成了从文字主导向图像主导,从语言艺术向图像文化转向的后现代转型,转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语言的式微与图像的狂欢,是当代审美文化最明显的表征。但这并不意味着图像文化是未来审美文化的唯... 当代的审美文化,在文化媒介转型的基础上已完成了从文字主导向图像主导,从语言艺术向图像文化转向的后现代转型,转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语言的式微与图像的狂欢,是当代审美文化最明显的表征。但这并不意味着图像文化是未来审美文化的唯一表征,也不意味着语言艺术的不在场,未来的审美文化虽以图像文化为主导,但语言艺术对图像文化的补偿与拯救却是不可低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审美文化 语言 图像 式微 狂欢 范式
下载PDF
中国重彩画语言的文化内涵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培裕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2-374,共3页
在中国绘画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重彩画的艺术形式始终存在。这种主要使用天然的矿物质颜料的绘画,是中国绘画的绚烂宝藏。上溯原始时代对色彩的最初的尝试,下至当代艺术的视觉震撼,重彩画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呈现出了色彩明丽的恢弘画卷... 在中国绘画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重彩画的艺术形式始终存在。这种主要使用天然的矿物质颜料的绘画,是中国绘画的绚烂宝藏。上溯原始时代对色彩的最初的尝试,下至当代艺术的视觉震撼,重彩画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呈现出了色彩明丽的恢弘画卷。通过研究这些不朽之作,现代重彩画继承和发扬了中国重彩画的文化,经历了语言形式的演变,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艺术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绘画 重彩画语言 审美 文化 艺术形式
下载PDF
广告语言中的双关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利莹 《湘南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80-82,共3页
广告语是广告成功的关键,是广告的核心。双关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被广泛地应用到广告语中,增加了广告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便于记忆,令人回味联想,富有幽默感。但广告语中应用双关应注意与受众的审美习惯和文化传统相适合。
关键词 广告语言 双关 类型 功能 审美习惯 文化传统
下载PDF
从《说文》语言本义看中国先民的语言审美意识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交军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66-70,共5页
《说文》为我国第一部字典,蕴涵丰富的语言审美意识内容,文章以《说文》中涉及审美范畴的语言本义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语言内容的充实性、语言教化的伦理性、语言运用的思辨性等方面考察了中国先民的语言审美意识,从中发... 《说文》为我国第一部字典,蕴涵丰富的语言审美意识内容,文章以《说文》中涉及审美范畴的语言本义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语言内容的充实性、语言教化的伦理性、语言运用的思辨性等方面考察了中国先民的语言审美意识,从中发现先民语言审美意识与道德教化、传统修辞等有着密切联系,进而发现《说文》中蕴涵的中国先民语言审美意识始终洋溢着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语言本义 语言审美意识 充实性 伦理性 思辨性
下载PDF
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审美特征谈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传清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94-96,共3页
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当今拥有最广大受众群体的媒介人物,不可避免地承担着文化传播和传承的责任。语言则是其传播文化特有的重要工具。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因其运用领域的特殊性,从一开始就带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 节目主持人 语言 文化传播 审美特征
下载PDF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美感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建英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48-151,共4页
传统蒙学识字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美感体现在外在形式方面,如精炼齐整的建筑美、韵律和谐的音乐美、辞雅对工的绘画美及优美流畅的书法美,内容方面主要体现为史事丰富的意蕴美和似兰如松的品行美。我们今天的... 传统蒙学识字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美感体现在外在形式方面,如精炼齐整的建筑美、韵律和谐的音乐美、辞雅对工的绘画美及优美流畅的书法美,内容方面主要体现为史事丰富的意蕴美和似兰如松的品行美。我们今天的语文教材应积极借鉴传统蒙学教材,加强形式方面美感因素,丰富教材的文化意蕴内容,使早期语文教育与美感教育、文化启蒙紧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学教材 语文教育 美感 文化启蒙
下载PDF
大众文化语境中当代小小说的审美趣味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春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76-80,共5页
当代小小说由于其显著的趣味性特征而深受读者喜欢,也使之成为大众文化语境中繁荣的文学体类;究其原因乃在于大众文化语境里现实生活的多元性为小小说的丰富提供了多种可能,以及小小说具有审美倾向上的娱乐幽默、语言的精练和情节结构... 当代小小说由于其显著的趣味性特征而深受读者喜欢,也使之成为大众文化语境中繁荣的文学体类;究其原因乃在于大众文化语境里现实生活的多元性为小小说的丰富提供了多种可能,以及小小说具有审美倾向上的娱乐幽默、语言的精练和情节结构的反转等元素特征;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某些小小说作家对"趣味"的过分追崇也导致着该文体发展呈现狭隘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语境 小小说 趣味性 幽默 反转 精练 审美
下载PDF
旧的未去 新的又来——解读当代设计中我国传统艺术的意蕴和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滕雪梅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40-43,共4页
中国传统艺术自身特殊的形式美与装饰美具有丰富历史文化意味和传统情调,成为消费时代视觉符号的重要代表,传统艺术作为传统文化资源的一部分,以其成熟、细腻、有力的文化信息与装饰语言强化着当代的设计传达。
关键词 传统艺术 当代设计 文化消费 视觉语言 审美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