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Virgin Land to be Cultivated:On the Aesthetics of Folk Literature and Art
1
作者 ZHANG Hui-li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2年第10期1068-1075,共8页
In terms of the aesthetic of folk literature and art,most researchers explain it drawing on general aesthetic theory,but pay less attention to the specific context and logic of individual cases.Folk aesthetics is deep... In terms of the aesthetic of folk literature and art,most researchers explain it drawing on general aesthetic theory,but pay less attention to the specific context and logic of individual cases.Folk aesthetics is deeply rooted in folk life,including local nature,village culture,farming life and folk belief.These folklore factors constitute the“local logic”,which regulates and influences folk aesthetic culture.The hidden“grammar”must be found in the folk life of the masses with a view to explaining the“essence”of folk aesthetics effectively.The concept of folk literature and art is understood in two different ways:One interprets it as“study of art and literature of folks”,regarding folk as a modifier of study of art and literature.Folk literature and art is regard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discipline is defined according to literary standard.This concept 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studies,emphasizing that“folk literature and art is a special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art”.The other interprets it as“study of folk literature and art”,treating literature and art among the folk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efining the discipline in accordance with cultural standard.This concept 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lk literature and art folk culture aesthetics
下载PDF
刘兆吉美育思想及其对当代美育的启示
2
作者 何茜 张乐乐 汪宏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刘兆吉先生是美育心理学科创始人,其美育思想的产生经历了启蒙、孕育、创立三个阶段。刘兆吉先生提出的“美育与美育心理学是皮毛相依的关系”“艺美融合实现大美育”“将美寓各科,实现各科育美、五育共美”和“探究美育理论与实践相结... 刘兆吉先生是美育心理学科创始人,其美育思想的产生经历了启蒙、孕育、创立三个阶段。刘兆吉先生提出的“美育与美育心理学是皮毛相依的关系”“艺美融合实现大美育”“将美寓各科,实现各科育美、五育共美”和“探究美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思想,对当代开展学校美育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新时代,美育应遵循美育心理规律,提升美育教学的有效性;倡导大美育理念,构建各科育美、协同育人的美育机制;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生活,培育中华美育精神,以此改进和加强美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美育心理学 美育思想 艺美融合 中华美育精神
下载PDF
艺术本质核心元素探析
3
作者 张奎志 刘秀哲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艺术的本质问题是一个论争了几个乃至十几个世纪的话题,也是一个曾经被“反本质主义”要放弃和搁置讨论的形而上问题。从历史上看,研究者曾从“模仿”“形式”“表现”来界定艺术的本质。可以说,艺术既是对现实的“模仿”,又不完全是,... 艺术的本质问题是一个论争了几个乃至十几个世纪的话题,也是一个曾经被“反本质主义”要放弃和搁置讨论的形而上问题。从历史上看,研究者曾从“模仿”“形式”“表现”来界定艺术的本质。可以说,艺术既是对现实的“模仿”,又不完全是,因为“模仿”的目的是要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受。艺术既是要创造一种美的“形式”,又不完全是,因为通过美的“形式”也还是要表达作者的艺术追求和主观感受。因此,无论“模仿说”还是“形式说”,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表达或表现作者的主观感觉。“表现”才是艺术中最主要和最核心的元素,“表现说”也更充分地体现着艺术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本质 反本质主义 文艺理论 文艺批评 文艺审美
下载PDF
文艺美学的谱系赓续及其外力与内因
4
作者 姚文放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5,共11页
本文梳理了“文艺美学”自提出以来由文艺美学-文化美学-自然美学/生态美学-艺术美学构成的谱系赓续过程,描述了每个节点的历史表象,彰显了每个节点的内在机理。从时代精神的召唤、教育体制的提升、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中西文化... 本文梳理了“文艺美学”自提出以来由文艺美学-文化美学-自然美学/生态美学-艺术美学构成的谱系赓续过程,描述了每个节点的历史表象,彰显了每个节点的内在机理。从时代精神的召唤、教育体制的提升、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中西文化互鉴的启示、本土化的追求等方面分析了推动“文艺美学”谱系赓续的外力。通过血脉渊源、流变形态、历史载体、核心力量、内在精髓等方面的论证揭示了维系“文艺美学”谱系赓续的内因。最后,对文艺美学谱系赓续的广阔前景给予积极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美学 谱系 赓续 外力 内因
下载PDF
中国文艺评论话语体系建构的理论根基
5
作者 李明泉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期16-25,I0002,共11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话语体系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本文从理论视野、现代文明、传统文化、审美精神、人民立场、专业批评六个方面展开论述,并联系新时代文艺评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话语体系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本文从理论视野、现代文明、传统文化、审美精神、人民立场、专业批评六个方面展开论述,并联系新时代文艺评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出中国文艺评论话语体系构建的思想基础、历史责任、框架特质、美学内涵、人本主体、本体价值,以发挥文艺评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中的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彰显文艺评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美学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文艺评论 话语体系 中华美学 文化使命
下载PDF
“两个结合”指导下文艺美学的“出发”与“再出发”
6
作者 李永新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9期24-35,I0001,I0002,共14页
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现代转换,是胡经之提出文艺美学的重要初衷之一,也是在美学研究领域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两个结合”精神的引领下,文艺美学积极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 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现代转换,是胡经之提出文艺美学的重要初衷之一,也是在美学研究领域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两个结合”精神的引领下,文艺美学积极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与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彰显中国古典美学重视审美经验并对其进行抽象概括的独特特点。文艺美学的“出发”,意味着这一理论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密切关注现实,努力诠释和重建中国古典美学中富有生命力的美学范畴。在此基础上,“再出发”的文艺美学一方面深入到文学艺术的物性媒介层面,通过对不同艺术的跨媒介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把握超越具体艺术作品与艺术门类的统一性特点,另一方面将文学艺术视为表意实践活动,从汉语的民族特性的角度揭示文艺与社会历史之间的复杂关联,进一步推动“汉语文学”“汉语诗学”“汉语美学”等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文艺美学 马克思主义 中国古典美学 表意实践
下载PDF
系统观与方法论:网络文艺评论的审美指向和思维展开
7
作者 彭文祥 袁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139-152,共14页
在互联网时代新的媒介生态、艺术生态和产业生态中,网络文艺创作生产风生水起、如火如荼。与此相应,网络文艺评论蓬勃发展。伴随数字文化的范式转换,网络文艺评论需在系统性的审美观照中,突出强化“传统”与“现代”的历时性比较、“中... 在互联网时代新的媒介生态、艺术生态和产业生态中,网络文艺创作生产风生水起、如火如荼。与此相应,网络文艺评论蓬勃发展。伴随数字文化的范式转换,网络文艺评论需在系统性的审美观照中,突出强化“传统”与“现代”的历时性比较、“中国”与“西方”的共时性参照、“加强”与“修正”的反身性透视。这三个维度的审美指向和思维展开是网络文艺新实践在文艺评论上的客观反映,也是网络文艺评论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创作生产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艺 文艺评论 审美现代性 文艺间性 反身性
下载PDF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文艺副刊》文学文体审美意识形态
8
作者 刘鑫 宋诗瑶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1-107,128,共8页
延安时期创办的《解放日报·文艺副刊》是延安文艺审美意识形态凝聚化、物态化的表达方式。该刊将具有崇高性质的审美经验视为延安文艺精神中以民族生命力为实质依据与情感支持的首要特质。作为建构和传播审美意识形态的文艺媒介表... 延安时期创办的《解放日报·文艺副刊》是延安文艺审美意识形态凝聚化、物态化的表达方式。该刊将具有崇高性质的审美经验视为延安文艺精神中以民族生命力为实质依据与情感支持的首要特质。作为建构和传播审美意识形态的文艺媒介表达机制,《解放日报·文艺副刊》选取以蕴涵革命意志、民族理想及其审美经验的“革命诗歌、战斗小说、报告文学、新式戏剧”为核心的基础性文体样态,铸造出显现“崇高属性”的审美客体,传播人民大众认同的“模范英雄”及其战斗精神。重回《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历史现场,深入分析其建构文艺审美意识形态的文体样态,可以深度理解该刊建构审美意识形态的主导逻辑和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日报·文艺副刊》 审美意识形态 文体样态
下载PDF
试论梁漱溟文艺美学的生生特性
9
作者 刘艳芬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4-21,共8页
梁漱溟中年方关注文艺的价值和功能,并形成了具有生生特性的文艺美学思想。他坚持生生立场,认为文学艺术贵真,文学艺术创作是一个为美“刺激感染”、由身达心的创生过程。针对个体生命而言,文艺具有“使人情绪发扬鼓舞”的审美特征和作... 梁漱溟中年方关注文艺的价值和功能,并形成了具有生生特性的文艺美学思想。他坚持生生立场,认为文学艺术贵真,文学艺术创作是一个为美“刺激感染”、由身达心的创生过程。针对个体生命而言,文艺具有“使人情绪发扬鼓舞”的审美特征和作用;针对社会生命而论,文学艺术则是人生的一种依靠,是精神食粮,能滋养人类乃至动植物。在此基础上,梁漱溟进一步从生命本身的活泼流畅特性出发,主张个体应当摒除外物纷扰,借由直觉达到生机的活泼,培育温和安畅的仁心,进而滋养生命的“活气”与“朝气”,并由人心推衍至人生和社会,倡导以道德和美育代替宗教,提出未来社会人生艺术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文艺美学 人生艺术化 生生美学
下载PDF
论帛书《黄帝四经》对老子美学的继承与发展
10
作者 谭玉龙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7-55,共9页
大约成书于战国中期的帛书《黄帝四经》是战国黄老道家的代表作。它虽主要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但散见其中的有关美和艺术的论述却是黄老道家美学思想的体现:一方面,《黄帝四经》将本体之“道”视为人的“神明”之原,而对事物善恶美丑的... 大约成书于战国中期的帛书《黄帝四经》是战国黄老道家的代表作。它虽主要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但散见其中的有关美和艺术的论述却是黄老道家美学思想的体现:一方面,《黄帝四经》将本体之“道”视为人的“神明”之原,而对事物善恶美丑的判断正是“神明”的功能之一,故“道”成为审美判断之基;另一方面,它在论述不同问题时提及的美丑(恶)具有不同的所指,呈现出多义性和模糊性,但它着重强调的是人应该以实事求是、名实相符的态度进行美丑判断。此外,《黄帝四经》还认为对艺术、美色等的欣赏都与“欲”相关,但欣赏艺术、美色等并不会给国家、社会带来灾祸,带来灾祸的是对艺术、美色等的过度享乐。以《黄帝四经》为代表的战国黄老道家美学思想是对老子美学的继承与发展,它无不与政治统治、国家治理相关,其目的是实现“善治美政”,体现出现实性和介入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四经 黄老道家 美学思想 美丑观 艺术论
下载PDF
在民间文学中认知中华传统文化——兼论高有鹏教授《中国民间文艺思想史论》
11
作者 王宪昭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11,共5页
中国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见证。《中国民间文艺思想史论》系列著述系统阐释了民间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我们从中可以进一步认知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多维度了解民间文学反映的人民生活、审美趣... 中国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见证。《中国民间文艺思想史论》系列著述系统阐释了民间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我们从中可以进一步认知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多维度了解民间文学反映的人民生活、审美趣味与美好追求,以及鼓舞人民、化育民众的文化价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关注民间文学学术史的系统研究,努力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有益滋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民间文艺思想史 中华传统文化
下载PDF
蒋孔阳先生与文艺美学
12
作者 刘俐俐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49-68,242-243,共22页
文艺美学在中国发生是历史必然。告别哲学属性的“美的本质”提问方向,转向艺术本体和审美感受及其关系的问题方向,是40余年文艺学美学领域的潮流。尊重审美感受和艺术本体的学者,都有可能以不同方式为文艺美学建设做出贡献。重读蒋孔... 文艺美学在中国发生是历史必然。告别哲学属性的“美的本质”提问方向,转向艺术本体和审美感受及其关系的问题方向,是40余年文艺学美学领域的潮流。尊重审美感受和艺术本体的学者,都有可能以不同方式为文艺美学建设做出贡献。重读蒋孔阳先生的《美学新论》并选取“多层累的突创”为切入口,细致分析后发现具有文艺美学特质,落脚在文学批评理论,可引发文体、审美主体、文本内容、审美功能等多维批评角度。论文继而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诸种困惑入手,向“多层累的突创”寻取思考的线索,获得了解决困惑的珍贵美学资源。由此初步假设,蒋孔阳先生《美学新论》具有文艺美学特质。确实,蒋先生的性格、审美鉴赏力以及执着的学术追求,让他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深化理论思考,以他美学融合艺术经验之路与文艺美学暗合和默契。首先,在提问方向上暗合和默契。美学性质的美论、美感论、美的规律等大问题,被他分解为小问题群,小问题群紧密贴着艺术本体和审美体验,由此他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互结合地阐述,结论均与文艺美学相通相似。其次,他在致思方式上也出现了暗合和默契:问题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中西艺术经验及其利弊有条不紊地编织成论证链等。由此,他收获了诸如“美在创造中”“人是‘世界的美’”等一系列中国学者的学术观点,形成了属于中国文艺美学的学术思想和话语。从文学批评理论→文艺美学→美学的逆向逻辑关系来看,从文艺美学属性的《美学新论》中,汲取文学本体和审美体验及其全部美学思想资源,会更为便利和接地气。这是蒋孔阳先生对当代文艺学美学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文艺学 美学“多层累的突创” 文学批评理论
下载PDF
王朝闻设计美学思想探究
13
作者 王熠萌 吴卫 段江华 《当代美术家》 2024年第3期77-89,共13页
探讨新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开拓者和奠基人王朝闻的设计美学思想,对当代设计美学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价值。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分析,本文简要回顾了王朝闻的艺术生平,梳理和分析王朝闻在设计美学方面的主要理论观点和贡献,总结其... 探讨新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开拓者和奠基人王朝闻的设计美学思想,对当代设计美学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价值。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分析,本文简要回顾了王朝闻的艺术生平,梳理和分析王朝闻在设计美学方面的主要理论观点和贡献,总结其设计美学思想为以下三个方面:“形式、功能、内容交融”“造型、风格、风貌塑造”“创新、审美、欣赏体验”。王朝闻的设计美学思想融合实用性与审美性,重视生活体验和传统文化,反对模仿西方设计,对中国设计美学的开拓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朝闻 设计美学 文艺理论 美学思想 艺术教育
下载PDF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进文艺的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晓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4-14,共11页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政治宣言。“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深刻变革,为社会主义文艺增加了新的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以马克思主义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政治宣言。“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深刻变革,为社会主义文艺增加了新的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理论基石,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直接理论源泉,以不同阶段党的领导集体的文艺理论思想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价值旨归。改革开放后,从“文艺民族化”到“中国特色”,从“文艺的中国特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进入新时代”到“文艺的中国式现代化”,逐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理论体系。从学术演进、发展趋势两个维度,可阐述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文艺的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理论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艺事业 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文艺
下载PDF
设计的现代性:从《美术生活》(1934-1937)窥探中国现代室内设计观念的兴起
15
作者 林琳 王玮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78,共7页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设计观念现代性探索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室内设计观念兴起的重要历史时期。在1934年倡导“新生活运动”背景下,《美术生活》以“宣扬中华美术固有的灿烂文化,推介世界新兴艺术”为宗旨,译介西方现代室内设计...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设计观念现代性探索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室内设计观念兴起的重要历史时期。在1934年倡导“新生活运动”背景下,《美术生活》以“宣扬中华美术固有的灿烂文化,推介世界新兴艺术”为宗旨,译介西方现代室内设计观念,传播中国该时期在家具材料及室内装饰方面的创新探索。本文从设计现代性视域出发,回溯《美术生活》的创刊语境、理念与宗旨、译介西方现代室内设计观念,分析并发掘了中国现代室内设计观念兴起的重要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同时也还原并呈现了处于螺旋上升进程中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经验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 《美术生活》 室内设计 工艺美学思想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艺思想的贯穿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廷信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期26-31,I0002,共7页
文化是支撑文明前行的动力,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依靠中国文化不断实践、不断创造的持续内在支撑。中国传统文艺思想对于人的“和”的心境的培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从整体上对“和”的追求相适应。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从孕育到演化再到发展,有着自... 文化是支撑文明前行的动力,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依靠中国文化不断实践、不断创造的持续内在支撑。中国传统文艺思想对于人的“和”的心境的培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从整体上对“和”的追求相适应。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从孕育到演化再到发展,有着自身的内在文化机制。这种机制体现在向“和”的理想迈进中在不同时代以“言志”与“载道”为核心的辩证讨论中。进入近代,这种讨论与古今、中西之争相伴随。在新时代,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守正创新”思想突破了中西、古今之争,体现出当代中国人思考文艺问题时的文化自主性,也赋予中国传统文艺思想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强的贯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连续性 中国传统文艺思想 贯穿性
下载PDF
走向社会实践的艺术:参与式艺术的批评话语与理论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丹舟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79-90,共12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建设,艺术介入城乡发展新格局的一系列具体实践也催生了对关于“艺术之社会参与”的理论的需求。以参与式艺术作为分析对象,立足前卫美学的三股理论思潮和两派批评论争,可以通过审美的自律与他律... 随着我国城镇化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建设,艺术介入城乡发展新格局的一系列具体实践也催生了对关于“艺术之社会参与”的理论的需求。以参与式艺术作为分析对象,立足前卫美学的三股理论思潮和两派批评论争,可以通过审美的自律与他律之辩来反思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参与式艺术在艺术美学上的最大突破体现为对间性关系的开启,它使艺术成为在作者、作品、观众与世界之间进行沟通的关系媒介。参与式艺术的理论研究有助于促进艺术学与社会学、人类学的学科跨界融合,而当前国内涌现的许多创作案例也说明当代艺术在继承文艺“为人民”传统的基础上,正在深度融入城乡空间重构和日常生活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艺术 前卫美学 间性关系 学科融合 文艺“为人民”
下载PDF
艺术赋能视角下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内涵与路径——以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18
作者 张灵健 郑元凯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62-67,共6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工作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必然要求。艺术赋能思政工作,是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的直观体现。全面挖掘艺术的美学价值,合理运用艺术的思想传...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工作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必然要求。艺术赋能思政工作,是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的直观体现。全面挖掘艺术的美学价值,合理运用艺术的思想传达功能,以案例来分析,实现艺术研究、艺术课堂、艺术创作、艺术实践等与思政工作有机结合的路径,推动艺术多元赋能思政工作,有效提升思政工作的针对性与亲和力,助力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美育 艺术赋能 思政工作
下载PDF
“合”与“离”——郭沫若文艺思想管窥
19
作者 张宁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作为现代文坛健将的郭沫若,在1939—1942年民族形式论争前后发表了一系列阐释中国文艺思想的文章。爬梳其在特殊历史语境中的诸多观念,透射出其坚守“五四”文艺的审美性,具有承接“五四”新文学传统的知识分子情结;同时,他倡导借助“... 作为现代文坛健将的郭沫若,在1939—1942年民族形式论争前后发表了一系列阐释中国文艺思想的文章。爬梳其在特殊历史语境中的诸多观念,透射出其坚守“五四”文艺的审美性,具有承接“五四”新文学传统的知识分子情结;同时,他倡导借助“民族形式”讨论来吸纳民间形式、外来形式之优长,突破“欧化”与“民族化”的紧张关系,通过革新文艺形式来实现文艺民族化、大众化,此观念与“民间形式”绝对论大相径庭,在纷杂的“民族形式”论争中独树一帜。总之,郭沫若的文艺思想具有客观性与前瞻性,不仅为抗战文艺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提供了广阔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文艺思想 管窥
下载PDF
浅论现代陶艺中以“道”为核心的美学思想
20
作者 胡文怡 《陶瓷》 CAS 2024年第10期132-135,共4页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其美学思想丰富深远,审美风貌高旷飘逸,美学精神悠远玄妙。笔者主要对现代陶艺中以“道”为核心的美学思想进行研究,梳理现代陶艺作品中这一美学思想的表现,阐释现代陶艺蕴含的道家美学思想的价值及...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其美学思想丰富深远,审美风貌高旷飘逸,美学精神悠远玄妙。笔者主要对现代陶艺中以“道”为核心的美学思想进行研究,梳理现代陶艺作品中这一美学思想的表现,阐释现代陶艺蕴含的道家美学思想的价值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美学思想 现代陶艺 创作表现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