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对禾谷丝核菌的抑制活性及结合模式
1
作者 周温棋 高续恒 +3 位作者 成泽珺 郑伟 刘圣明 徐建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7-764,共8页
主要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引起的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黄淮麦区小麦纹枯病逐渐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对常见的杀菌剂类型已经出现了抗性菌株。新商品化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s)... 主要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引起的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黄淮麦区小麦纹枯病逐渐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对常见的杀菌剂类型已经出现了抗性菌株。新商品化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s)杀菌剂对禾谷丝核菌的抑制活性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选取3株禾谷丝核菌ZMDBY-9、JZWZ-8和ZMDBY-6,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SDHIs类杀菌剂萎锈灵、氟酰胺、噻呋酰胺、啶酰菌胺、吡唑萘菌胺、氟唑菌酰胺、苯并烯氟菌唑、氟吡菌酰胺、氟吡菌酰羟胺和联苯吡嗪菌胺对禾谷丝核菌的抑制活性;采用同源模建及分子对接,研究了RcSDH bcd构成的蛋白模型与10种SDHIs类杀菌剂的结合模式,进一步分析了结合能与抑菌效果的关联性。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显示:苯并烯氟菌唑和氟唑菌酰胺对禾谷丝核菌的抑制活性较高,平均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小于0.1 mg/L;氟吡菌酰胺与氟唑菌酰羟胺的抑制活性较弱,平均EC50值大于1 mg/L;其他6种杀菌剂的平均EC50值为0.1~0.6 mg/L。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在10种SDHIs类杀菌剂中,含吡唑-4-酰胺结构的药剂对禾谷丝核菌的抑制活性最好,结合能更低。其中7种杀菌剂分子的抑制活性与结合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表现为抑制活性强结合能往往较低。本文研究结果为SDHIs类杀菌剂在小麦纹枯病化学防治中的应用及基于琥珀酸脱氢酶的药剂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 禾谷丝核菌 抑菌活性 同源建模 分子对接 结合模式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山西特色种养业信息、技术、人才与农民对接模式探究
2
作者 王美玲 白育铭 +3 位作者 孙小兵 孙超超 王艳胜 张进强 《农业展望》 2024年第6期71-76,共6页
特色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本研究以山西特色种养业典型县乡为研究对象,分析山西特色种养业信息、技术、人才与农民对接模式,探讨特色种养业典型对接模式的推广与... 特色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本研究以山西特色种养业典型县乡为研究对象,分析山西特色种养业信息、技术、人才与农民对接模式,探讨特色种养业典型对接模式的推广与应用。结果表明,山西特色种养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与农民对接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主要有3个方面,即新技术、新产品实操性较低,农牧业实战型技术人才匮乏,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同时在对接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站式”型、“协会牵头、农民参与”型、“政技合一”型、“政府领衔”型、“政协双合成”型模式。最后提出在推广和应用这些模式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注重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实用型人才,更应因地制宜、因需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种养业 信息 技术 人才 农民 对接模式 乡村振兴
下载PDF
靶向ERK2抑制剂的活性筛选与机理研究
3
作者 吴茜洳 王玲芝 +4 位作者 高亚磊 杨敏 刘永宏 徐新亚 刘锴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9-196,共8页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Kinase 2,ERK2)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激酶,目前还没有靶向ERK2的药物获批上市。本研究旨在获得结构新颖的靶向ERK2小分子抑制剂。通过质粒构建、蛋白表达与体外激酶活...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Kinase 2,ERK2)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激酶,目前还没有靶向ERK2的药物获批上市。本研究旨在获得结构新颖的靶向ERK2小分子抑制剂。通过质粒构建、蛋白表达与体外激酶活性测试,对本实验室构建的北部湾次级代谢产物及化学合成化合物库中的化合物开展生物活性筛选,利用分子对接阐明化合物与ERK2的结合模式及作用机理。试验最终筛选获得6-甲氧基红镰霉素B、异红镰霉素及嘧啶脲类等5个具有较高抑制活性的化合物(统一命名为化合物1-5),其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4.17±1.82)、(13.39±0.93)、(27.85±2.55)、(19.14±1.02)和(8.55±3.72)μmol/L。化合物1-5对ERK2具有抑制活性,它们与ERK2中的LYS-54、MET-108及GLN-105残基形成的氢键是影响两者结合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 分子对接 蛋白表达 活性筛选 结合模式
下载PDF
“三业一体、四链融合”精准对接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4
作者 胥振国 张青 +2 位作者 周晓隆 蔡玉华 戈弋 《科教文汇》 2023年第7期53-56,共4页
针对高职院校专业与产业关联度不高、教学标准与岗位要求衔接不紧密、学生就业与人才需求契合度不高等突出问题,合肥市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围绕“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就业”这条主线,成立了以政府为指导、地方龙头企业为主体、职... 针对高职院校专业与产业关联度不高、教学标准与岗位要求衔接不紧密、学生就业与人才需求契合度不高等突出问题,合肥市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围绕“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就业”这条主线,成立了以政府为指导、地方龙头企业为主体、职业教育学校为主导的合肥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将“专业、产业、就业”(简称“三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简称“四链”)有机整合,形成了精准对接产业的“三业一体、四链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检验,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三教”改革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业一体 四链融合 对接产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空间机器人在轨双臂辅助航天器对接力/位置嵌套双层滑模阻抗控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安 陈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266-3278,共13页
为了实现空间机器人捕获航天器及辅助对接操作的柔顺化,对航天器对接装置的输出力与位姿的精确控制进行了研究,且在关节电机与机械臂之间添加了弹簧阻尼缓冲装置,以防止接触、碰撞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造成关节破坏。首先,结合Newton第三... 为了实现空间机器人捕获航天器及辅助对接操作的柔顺化,对航天器对接装置的输出力与位姿的精确控制进行了研究,且在关节电机与机械臂之间添加了弹簧阻尼缓冲装置,以防止接触、碰撞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造成关节破坏。首先,结合Newton第三定律、捕获点的速度约束及闭链系统的几何约束,获得了捕获航天器后的混合体系统动力学方程,通过动量守恒关系计算了碰撞冲击效应与冲击力。接着,通过航天器对接装置相对载体坐标系的运动学关系,建立了对接操作过程中的阻抗模型。然后,设计了一种鲁棒自适应双层滑模控制策略,其与阻抗控制相结合,采用力加载随动控制系统实现对接装置的位姿与输出力的精确控制,以降低接触、碰撞时的冲击力。该控制策略具有双层滑模结构,其第一层保证混合体系统在有限时间内收敛,第二层用于解决控制的高增益问题。最后,通过Lyapunov定理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利用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在给定的速度下缓冲装置最大可将碰撞冲击力矩降低46.78%,输出力的控制精度优于0.5 N,位置、姿态的控制精度优于10^(-3)m,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臂空间机器人 缓冲装置 辅助对接操作 阻抗控制 双层滑模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体育类专业“三对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6
作者 雷耀方 谷永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41期165-168,共4页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健康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健康中国”理念的渗透,体育运动成为促进大众身体健康的有效方式,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也受到了高度重视。在应用型本科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培养一批具有...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健康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健康中国”理念的渗透,体育运动成为促进大众身体健康的有效方式,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也受到了高度重视。在应用型本科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培养一批具有体育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体育行业的蓬勃发展。借鉴我国本科体育类专业已有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三对接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行业导向、专业泛化、专选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突破现有教学瓶颈,培养一批有利于推动体育行业蓬勃发展的应用型体育类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 体育专业 “三对接式” 应用型人才
下载PDF
实行三位一体对接模式 提高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淑静 张文君 +3 位作者 张家宁 张茹 杨洋 赵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8-180,共3页
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是高校面临的主要任务,创新意识淡薄、实践课程重视不够、条件不足、理论和实践课程脱节、实践课程不成体系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进行实践教育改革,通过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有机对接,... 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是高校面临的主要任务,创新意识淡薄、实践课程重视不够、条件不足、理论和实践课程脱节、实践课程不成体系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进行实践教育改革,通过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有机对接,注重学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实践教学的对接,课程实验、毕业设计、创新创业实践相互促进等"三位一体"的对接模式,使得实践课程前后衔接,更加系统和全面,同时建立有效的考核、管理以及激励机制。使得大学生重视实践过程,能在实践中思考、思考中去实践,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教育改革 三位一体对接模式
下载PDF
作用于秋水仙碱位点的微管蛋白抑制剂的结合模式研究与结构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耀武 周有骏 +7 位作者 朱驹 郑灿辉 陈军 盛春泉 吕加国 唐辉 栗亚男 张珏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735-1739,共5页
采用对接的方法建立了秋水仙碱位点抑制剂与微管蛋白的结合模式,并构建了其结构模型.结果表明:抑制剂主要借助于与口袋I和II的疏水作用,以及同α-Thr178,α-Val181和β-Cys241之间的氢键来实现与微管蛋白的结合.根据抑制剂的结合构象,... 采用对接的方法建立了秋水仙碱位点抑制剂与微管蛋白的结合模式,并构建了其结构模型.结果表明:抑制剂主要借助于与口袋I和II的疏水作用,以及同α-Thr178,α-Val181和β-Cys241之间的氢键来实现与微管蛋白的结合.根据抑制剂的结合构象,将抑制剂的结构分为A,B以及AB间的桥连三个部分,从而建立了由A部分中的疏水中心H1、氢键受体A1,B部分中的疏水中心H2、疏水基团H3和极性原子P以及桥连结构中的氢键受体A2组成的结构模型.并指出H1与H2对活性的影响因素分别为疏水基团的体积和平面特征,而桥连部分则应以刚性的形式保证AB处于桥连的同侧(即顺式构象).还提出在A2与loop区之间存在一个的潜在氢键受体A3.研究结果为设计新型小分子微管蛋白抑制剂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管蛋白 秋水仙碱 对接 结合模式 结构模型
下载PDF
中华蜜蜂普通气味结合蛋白ASP2的气味结合功能模式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红亮 张林雅 +3 位作者 庄树林 倪翠侠 韩宝瑜 商晗武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4-161,共8页
【目的】研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体外重组普通气味结合蛋白AcerASP2与不同气味信息的结合功能和模式。【方法】通过诱导条件的优化和纯化,在获得的重组AcerASP2蛋白基础上,研究竞争性荧光探针1-NPN及不同结构气味信息与蛋白... 【目的】研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体外重组普通气味结合蛋白AcerASP2与不同气味信息的结合功能和模式。【方法】通过诱导条件的优化和纯化,在获得的重组AcerASP2蛋白基础上,研究竞争性荧光探针1-NPN及不同结构气味信息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解析蛋白与气味信息的结合模式和机理。【结果】通过条件摸索获得了可溶性表达的重组中蜂ASP2蛋白,荧光光谱分析1-NPN与AcerASP2的解离常数K1-NPN为7.38μmol.L-1,结合位点数n为1.0321。在7种气味信息中,4-烯丙基藜芦醚亲和力最强,其IC50和解离常数KD分别达到7.09和3.46μmol.L-1。分子对接显示AcerASP2具有1个呈狭长的口袋状的疏水性结合内腔,4-烯丙基藜芦醚绝大部分位于该预测疏水性内腔中,且与Lys74产生2个氢键。【结论】中华蜜蜂AcerASP2由于特殊的空间结构而具有较强的气味信息结合能力,且易通过与疏水内腔中的赖氨酸残基产生氢键而促进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普通气味结合蛋白 气味结合功能 分子对接 模式分析
下载PDF
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作用模式的柔性分子对接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宋云龙 张万年 +7 位作者 季海涛 盛春泉 张珉 姚建忠 余建鑫 周有骏 朱驹 吕加国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860-1866,共7页
研究采用柔性分子对接技术 ,将 15个喜树碱类化合物对接到拓扑异构酶I (TopoI) DNA切割复合物中 ,从原子水平和分子力场角度阐明了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与DNA ,TopoI的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 ,喜树碱分子插入TopoI DNA复合物的切割位点 ... 研究采用柔性分子对接技术 ,将 15个喜树碱类化合物对接到拓扑异构酶I (TopoI) DNA切割复合物中 ,从原子水平和分子力场角度阐明了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与DNA ,TopoI的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 ,喜树碱分子插入TopoI DNA复合物的切割位点 ,并与Asn72 2 ,Asp5 3 3 ,Lys5 3 2和Lys72 0形成氢键作用网络 .定量构效关系研究进一步表明喜树碱分子可以与TopoI DNA切割复合物形成电荷迁移作用 .该对接模型系统解释了喜树碱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定点突变等诸多实验事实 ,为下一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 抗肿瘤药物 作用模式 柔性分子对接 拓扑异构酶 药物设计
下载PDF
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HIV-1整合酶与病毒DNA的结合模式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建平 柯国涛 +2 位作者 常珊 陈慰祖 王存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32-1437,共6页
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HIV-1整合酶(Integrase,IN)二聚体与3′端加工(3′Processing,3′-P)前的8bp及27bp病毒DNA的相互作用,并获得IN与27bp病毒DNA的特异性结合模式.模拟结果表明,IN有特异性DNA结合区和非特异性DNA结合区;IN二聚体B链的... 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HIV-1整合酶(Integrase,IN)二聚体与3′端加工(3′Processing,3′-P)前的8bp及27bp病毒DNA的相互作用,并获得IN与27bp病毒DNA的特异性结合模式.模拟结果表明,IN有特异性DNA结合区和非特异性DNA结合区;IN二聚体B链的K14,R20,K156,K159,K160,K186,K188,R199和A链的K219,W243,K244,R262,R263是IN结合病毒DNA的关键残基;并从结构上解释了能使IN发挥活性的病毒DNA的最小长度是15bp.通过分析结合能发现,IN与DNA稳定结合的主要因素是非极性相互作用,而关键残基与病毒DNA相互识别主要依赖于极性相互作用.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整合酶 病毒DNA 分子对接 结合模式 药物分子设计
下载PDF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模式 被引量:68
12
作者 石岿然 孙玉玲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4,共8页
高效的农产品流通是平抑农产品价格、实现供需匹配、促进农户增收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格局不断演化,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不断交互、替代、融合,供应链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单一流通模式逐步趋于多元化,而市场的... 高效的农产品流通是平抑农产品价格、实现供需匹配、促进农户增收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格局不断演化,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不断交互、替代、融合,供应链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单一流通模式逐步趋于多元化,而市场的地域性使得这一特征更加显著。总结美国、日本、荷兰三个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模式特点与成功经验,梳理我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历程,综合比较现有农产品流通模式可以发现,农超对接模式与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模式最为相近,能够有效集合小规模生产商,快速将农产品流通到消费市场,最适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基于本来生活、顺丰优选两个典型案例,对"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进行考察发现,"互联网+"下的流通模式更接近农超对接模式,最适合我国国情。在诸多流通模式中,农超对接模式发展潜力更大,生命力更强,能够为农产品销售提供良好平台,能够得到商家的大力支持,能够实现生产者与零售型超市的双赢。政府应继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农超对接模式发展,以更好地造福广大农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活农产品 供应链 流通模式 农超对接
下载PDF
非合作交会对接的姿态和轨道耦合控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郭永 宋申民 李学辉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8-644,共7页
航天器与非合作目标进行交会对接时,要求控制器能保证二者不发生碰撞.然而,针对航天器非合作交会对接中的避碰问题,还没有成熟的控制策略.本文以服务航天器体坐标系为参考坐标系建立航天器相对姿态轨道耦合运动模型,利用滑模控制设计了... 航天器与非合作目标进行交会对接时,要求控制器能保证二者不发生碰撞.然而,针对航天器非合作交会对接中的避碰问题,还没有成熟的控制策略.本文以服务航天器体坐标系为参考坐标系建立航天器相对姿态轨道耦合运动模型,利用滑模控制设计了一种姿态轨道耦合控制器实现交会对接.通过利用人工势函数理论和基于蔓叶线的虚拟障碍物模型,控制器可以严格地保证服务航天器运行在安全区域内部,避免与目标航天器碰撞.通过李雅普诺夫理论可以证明系统在控制器的作用下是渐近稳定的.数值仿真进一步说明了所提出的控制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控制 非合作交会对接 避免碰撞 人工势函数
下载PDF
ACEC-结构域选择性抑制二肽与ACE结构域的结合模式 被引量:5
14
作者 管骁 洪延涵 +3 位作者 刘静 李景军 孙注 韩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0-166,共7页
IW(Ile-Trp)、VW(Val-Trp)是两种对人体体细胞ACE(somatic ACE,s ACE)中的C-结构域(C-domain)具有选择抑制性活性的食源性二肽,但其与ACE两个结构域(包括C-domain和N-domain)的结合模式与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采用分子柔性对接技术... IW(Ile-Trp)、VW(Val-Trp)是两种对人体体细胞ACE(somatic ACE,s ACE)中的C-结构域(C-domain)具有选择抑制性活性的食源性二肽,但其与ACE两个结构域(包括C-domain和N-domain)的结合模式与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采用分子柔性对接技术分别对上述两种肽与靶标的作用位点、结合能及作用力类型等进行研究。对接结果表明,IW、VW与ACE C-domain的活性位点存在氢键、亲水、疏水相互作用力及配位键,与N-domain作用模式相似,但生成氢键数目较少,且与Zn^(2+)不产生静电相互作用。通过比较IW、VW分别与两个结构域结合的能量差异,证明IW、VW针对两个结构域有不同的抑制强度,可为指导开发ACE C-domain选择性抑制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 C-domain选择性抑制肽 柔性对接 结合模式
下载PDF
载人小行星探测的飞行模式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开强 李志海 张柏楠 《载人航天》 CSCD 2014年第1期89-94,共6页
基于载人小行星探测的任务背景,根据其基本的飞行阶段及任务特点,对其探测任务的飞行模式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探测器逃逸地球的飞行方式、小行星表面探测方式、返回与再入的飞行方式,重点研究小行星表面探测方式。对运载能力、技术难度、... 基于载人小行星探测的任务背景,根据其基本的飞行阶段及任务特点,对其探测任务的飞行模式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探测器逃逸地球的飞行方式、小行星表面探测方式、返回与再入的飞行方式,重点研究小行星表面探测方式。对运载能力、技术难度、探测器质量规模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得出基于着陆对接口概念的近地+对接着陆+直接再入的较优的飞行模式,并将该模式进一步划分为9个飞行节点及6个主要飞行阶段,对其飞行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探测 小行星探测 飞行模式 对接着陆
下载PDF
中华蜜蜂化学感受蛋白CSP1的功能模式分析及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2
16
作者 谭静 宋欣密 +4 位作者 傅晓斌 唐明珠 吴帆 华启云 李红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3052-3062,共11页
【目的】研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重组化学感受蛋白CSP1与不同化学信息素的结合功能、模式及其亚细胞定位,明确触角特异表达的CSP1蛋白功能。【方法】将克隆的中蜂CSP1构建至p ET-32a(+)载体并转入BL21(DE3)感受态细... 【目的】研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重组化学感受蛋白CSP1与不同化学信息素的结合功能、模式及其亚细胞定位,明确触角特异表达的CSP1蛋白功能。【方法】将克隆的中蜂CSP1构建至p ET-32a(+)载体并转入BL21(DE3)感受态细菌中,挑取单克隆菌落接种于LB培养基,培养过夜后按1%(V/V)进行转接,继续培养至OD600≈0.4左右时,加入IPTG至终浓度为1 mmol·L^(-1)后继续诱导5 h。将诱导好的CSP1大肠杆菌菌液离心弃上清,再加入细菌裂解液超声破碎,离心后上清用镍柱对CSP1重组蛋白进行亲和层析纯化,再经PBS透析液透析后,最终获得可溶的具有生物活性的CSP1重组蛋白。设定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激发波长为281 nm,测定竞争性荧光探针1-NPN与CSP1的相互作用,用Scatchard方程计算其解离常数,再计算获得CSP1与各种候选化学信息素的亲和力。以CSPMbra A6晶体结构(PDB代码:1n8v)为模板,通过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解析CSP1蛋白与化学信息素的结合模式,根据Mol Dock Score选出最佳对接模型进行作用机理分析,获得结合时配基周围的CSP1残基分布以及氢键产生情况,以此获得信息素与CSP1的结合模式。最后将CSP1免疫注射兔子获得多克隆抗体,并对中蜂工蜂触角进行低温固定、脱水和包埋后进行超薄切片,然后对样品切片进行免疫胶体金电镜定位,以解析CSP1在触角感器中的亚细胞分布。【结果】成功诱导获得可溶性的重组中蜂CSP1蛋白,利用荧光光谱分析1-NPN与CSP1的解离常数K1-NPN为2.1μmol·L^(-1),结合位点数n为0.99,表明结合时基本以1:1结合,线性相关系数为0.9933。在9种化学信息物质中,CSP1与两种蜜蜂蜂王信息素成分对羟基苯甲酸甲酯(HOB)和9-羰基-2癸烯酸(9-ODA),和植物挥发物成分3-蒈烯均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其中与CSP1亲和力最强的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IC50]和解离常数KD分别达到10.1和7.68μmol·L^(-1)。分子对接显示不同配基与CSP1的结合分别是通过与CSP1疏水腔中特定氨基酸残基(或借助于氢键)作用结合。典型的如CSP1与HOB相互作用过程中,预测主要由8个氨基酸残基贡献能量,包括4个疏水性残基(Phe30、Phe44、Leu70和Phe85),3个极性中性残基(Tyr26、Tyr27和Ser41)以及1个酸性残基(Asp40),其中Asp40中两个羧基上的氧原子分别与HOB苯环中羟基上的氧原子分别产生一个氢键。免疫电镜定位结果显示CSP1主要表达于板形感器周围附属支持细胞中,少量表达于感器内部,这与气味结合蛋白的定位存在明显区别。【结论】中蜂CSP1与两种蜂王信息素成分和某些植物花香成分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集合了信息素结合蛋白和普通气味结合蛋白的功能和相似的作用模式,但其亚细胞定位与气味结合蛋白存在明显区别,显示化学感受类蛋白生理特征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化学感受蛋白 配基结合功能 分子对接 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下载PDF
高职教育“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游文明 张翔 +1 位作者 周军 姚海滨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8-41,共4页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不大,表现出有形无实的状态,同质化倾向严重,如何持续推进改革并取得实效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与丰富。扬州职业大学...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不大,表现出有形无实的状态,同质化倾向严重,如何持续推进改革并取得实效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与丰富。扬州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从梳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涵入手,构建并探索了以"专业对接企业、团队对接项目、学生对接岗位"为特征的三个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 三个对接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下载PDF
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99
18
作者 朱德全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9,共9页
新时代职业教育已进入新发展阶段,为更好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遵从高质量发展逻辑,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与技术技能人才为着手点,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着眼点,紧扣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脉搏,... 新时代职业教育已进入新发展阶段,为更好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遵从高质量发展逻辑,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与技术技能人才为着手点,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着眼点,紧扣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脉搏,以战略性的眼光明晰自身使命。在跨界融合发展中,职业教育要自觉围绕产业人才需要而"转"、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动"、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而"变"、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力求体现规模对接质量、院校对接区域、城市对接乡镇、中职对接高职、专业对接产业的战略选择,努力探索"城乡联动""校地联动""院校联动""校企联动"的新型发展模式。这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责任与战略愿景,同时也是全方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战略选择 对接模式 联动发展
下载PDF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与科技创新基地对接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傅正华 赵静 毛振芹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51,共5页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建设几年来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却未能很好地解决与北京科技研发机构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实现有效对接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探索出多元联合互动与政府主导相结合的有...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建设几年来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却未能很好地解决与北京科技研发机构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实现有效对接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探索出多元联合互动与政府主导相结合的有效对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 科技条件平台 科技创新基地 多元联合互动 对接模式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漆酶与介质间的结合模式与相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陶国翔 李爱秀 +2 位作者 封加栋 张敏 战丽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12期42-47,共6页
为深入研究漆酶-介质体系中漆酶与介质间的相互作用,基于分子对接技术计算模拟了变色栓菌漆酶与5种典型介质之间的结合模式,并在分子水平阐明了漆酶与介质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漆酶活性位点的Leu164、Asn264、Phe265、Gly392、Ala... 为深入研究漆酶-介质体系中漆酶与介质间的相互作用,基于分子对接技术计算模拟了变色栓菌漆酶与5种典型介质之间的结合模式,并在分子水平阐明了漆酶与介质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漆酶活性位点的Leu164、Asn264、Phe265、Gly392、Ala393、Ile455等氨基酸残基与介质发生疏水作用,Asp206与介质中的羟基发生氢键作用;漆酶与介质作用时His458远离了T1Cu,对漆酶氧化电势的提高具有较大贡献。为漆酶与介质结构的进一步改造以及从天然资源中挖掘新介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介质 漆酶-介质体系 分子对接 结合模式 相互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