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幼儿园教育走出“小学化”误区的策略 被引量:8
1
作者 郭跃进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4-66,共3页
学前教育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坚决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为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走出"成材教育"的认知误区,追求幼儿"无目的"自然成长;走出"智力教育"误区,倡导幼儿"... 学前教育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坚决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为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走出"成材教育"的认知误区,追求幼儿"无目的"自然成长;走出"智力教育"误区,倡导幼儿"无限制"开放教学;走出"约束教育"误区,创建"无为而治"的隐形管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无目的教育
下载PDF
从形式之美到价值之美:政治美学的历程 被引量:2
2
作者 周赟 赵晖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118-123,共6页
外在自然的政治现实与内在自然的政治理想之间存在着张力,如何协调两者关系从而完成政治自然向政治自由的过渡,正是政治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调和两者对抗从而产生和谐美感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无目的政治美感与合目的政治美感。通过分... 外在自然的政治现实与内在自然的政治理想之间存在着张力,如何协调两者关系从而完成政治自然向政治自由的过渡,正是政治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调和两者对抗从而产生和谐美感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无目的政治美感与合目的政治美感。通过分析这两种美感,可以发现政治之美是由追求无目的的形式之美与追求实质目的的价值之美所组成的。形式之美促使公民从形式、秩序的角度去欣赏具体的政治制度的设计;而价值之美则促使公民去寻求道德价值,以内在道德情感为目的。政治美学经历着从形式之美到价值之美的升华之路,因而政治审美最终目的就是在把握形式之美的基础上,进一步转而领会与追求价值之美,将道德价值作为政治美学的本源所在,从而去思考在政治生活中的道德价值的存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美学 无目的政治美感 合目的政治美感 形式之美 价值之美 道德价值
下载PDF
制造性的教育与探索性的教育——对现行教育目的论的反思与改造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春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7-150,共4页
现行教育目的论以“活动———目的或规格———制造”为框架,这种以泛目的论为基础的活动观必然衍生出制造性的教育,并且直接导致了学校教育批量生产的特征。因此,泛目的论的活动观必须被改造为边界目的论的影响观,并且应把教育目的置... 现行教育目的论以“活动———目的或规格———制造”为框架,这种以泛目的论为基础的活动观必然衍生出制造性的教育,并且直接导致了学校教育批量生产的特征。因此,泛目的论的活动观必须被改造为边界目的论的影响观,并且应把教育目的置于“影响———目的与无目的———探索”的框架内,以更好地建构富有个性特征的探索性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性的教育 探索性的教育 教育目的论
下载PDF
“漫生活”视域下分宜夏布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国强 《服装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48-350,366,共4页
分宜夏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与情感的寄托。为传承发展中国传统夏布文化产业,从夏布服饰产品开发的角度,分析现代漫生活主题生活方式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与心理,对分宜夏布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从而为夏布产业... 分宜夏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与情感的寄托。为传承发展中国传统夏布文化产业,从夏布服饰产品开发的角度,分析现代漫生活主题生活方式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与心理,对分宜夏布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从而为夏布产业化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生活 分宜夏布 服饰文化 发展
下载PDF
论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 被引量:3
5
作者 伍世昭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1-75,共5页
文章根据郭沫若早期诗学建构的实际 ,提出了“现代心灵诗学”的新看法 ,在此基础上抓住情感论这一核心对郭沫若早期具代表性的诗学话语及其内在联系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同时又对郭沫若早期诗学中一些客观存在而又较易引起歧见的问题 。
关键词 郭沫若 心灵诗学 诗学话语 情感论 “目的性” “唯美主义”
下载PDF
关于当代大学生出国留学意向调查及其思考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瑜 《滁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出国留学成为继考研之后的学习深造的新途径,但也衍生出很多问题。本研究根据计划行为理论设计调查问卷,针对有效用户进行深度访谈,对近700名当代大学生就出国留学的态度评价、出国留学的动机以及对于出国留学的憧憬和担忧等方面展开调... 出国留学成为继考研之后的学习深造的新途径,但也衍生出很多问题。本研究根据计划行为理论设计调查问卷,针对有效用户进行深度访谈,对近700名当代大学生就出国留学的态度评价、出国留学的动机以及对于出国留学的憧憬和担忧等方面展开调查,旨在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出国留学意向。调查发现目前许多大学生都怀有外出留学的意愿,但存在着盲目、焦虑、依赖等诸多问题。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留学中介四个方面入手,可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留学意向更为积极、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国留学意向 盲目跟风 焦虑不安 从众心理
下载PDF
论儿童视角在萧红文学创作中的特点及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单元 《嘉兴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26-130,145,共6页
儿童视角是萧红感受、认知、观照世界的独特方式之一。她对这种视角的偏爱和成功运用,是她的个性、童年情结与艺术创造性有机融合的结果。她喜欢用儿童视角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说是有意为之。这不仅是对一种叙事方式的偏爱,更是与她的... 儿童视角是萧红感受、认知、观照世界的独特方式之一。她对这种视角的偏爱和成功运用,是她的个性、童年情结与艺术创造性有机融合的结果。她喜欢用儿童视角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说是有意为之。这不仅是对一种叙事方式的偏爱,更是与她的人生体验、生命感悟及个性心理的天然契合。她以儿童视角来叙述故事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仿佛毫不费力,但却产生了最佳效果。萧红小说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视角的成功运用。儿童视角在萧红的文学创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儿童视角 单纯混沌 非理性 直接偶然 无目的性 直观鲜活 稚拙生动
下载PDF
基于区域品牌塑造的秦东地区文化资源开发 被引量:1
8
作者 钱海婷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04-108,共5页
秦东地区悠久的历史积淀了大批文化资源,主要通过旅游景区文化、古镇建筑文化和民俗风情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随着陕西省东大门建设的推进,秦东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应以区域品牌的塑造为导向,实现文化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进而以文化的... 秦东地区悠久的历史积淀了大批文化资源,主要通过旅游景区文化、古镇建筑文化和民俗风情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随着陕西省东大门建设的推进,秦东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应以区域品牌的塑造为导向,实现文化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进而以文化的发展带动秦东地区农村事业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东地区 文化资源 区域品牌
下载PDF
非目标因素对AVO属性叠加的影响
9
作者 雷晓 杨凯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9,共9页
除了泊松比外,有不少非目标因素会引起振幅随炮检距变化,在AVO属性叠加图上能直观看到它们的影响。AVO的抗干扰性能远低于水平叠加,那些振幅或时差随炮检距单调变化的因素会引起严重的假AVO异常,因此利用AVO方法时,需要作特别精细的叠... 除了泊松比外,有不少非目标因素会引起振幅随炮检距变化,在AVO属性叠加图上能直观看到它们的影响。AVO的抗干扰性能远低于水平叠加,那些振幅或时差随炮检距单调变化的因素会引起严重的假AVO异常,因此利用AVO方法时,需要作特别精细的叠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处理 叠加 地震勘探 地震波
下载PDF
汉代统治阶层对民间信仰的限制和引导
10
作者 董涛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2期1-8,共8页
汉代民间的鬼神祭祀并非单纯地以祈福禳灾为目的,它还包含有以祝诅等巫术伤害他人,被伤害者甚至有可能是最高统治阶层。祭祀中害人巫术的存在,无疑会对社会治安、统治阶层本身乃至统治秩序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面对这样的挑战,汉代的统... 汉代民间的鬼神祭祀并非单纯地以祈福禳灾为目的,它还包含有以祝诅等巫术伤害他人,被伤害者甚至有可能是最高统治阶层。祭祀中害人巫术的存在,无疑会对社会治安、统治阶层本身乃至统治秩序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面对这样的挑战,汉代的统治阶层设立严刑峻法、设置祠祝官进行抵御;而统治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将先秦以来限制祭祀规模的传统理念用于现实政治,致力于革新鬼神观念、宣扬"淫祀无福",试图在思想上对民众进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祝诅 祭祀 祖先神 巫术 淫祀
下载PDF
无法忘记的女性—勃莱特·阿什利
11
作者 石晓珍 《海外英语》 2010年第9X期227-229,共3页
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厄内斯特·海明威的名字享誉全世界。他以笔下的硬汉形象出名,但是他所描写的女性形象也是意义显著的。勃莱特·阿什利是海明威的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人公。这些年中,人们对她的评... 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厄内斯特·海明威的名字享誉全世界。他以笔下的硬汉形象出名,但是他所描写的女性形象也是意义显著的。勃莱特·阿什利是海明威的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人公。这些年中,人们对她的评价不断变化。过去,受到贝克、威尔逊等人的影响,有人认为她是"坏女人"、"魔女"。今天,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开展,人们认为勃莱特是一战后美国生活的产物,是一个追求幸福而不能的迷惘者,是一个带有现代色彩的复杂的女性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惘的一代 性格特征 爱情 时尚 空虚
下载PDF
少儿数字图书馆网页无目的浏览的眼动研究
12
作者 常李艳 刘婧 王欣武 《图书情报研究》 2022年第1期51-58,共8页
[目的/意义]在信息技术驱动的时代,数字技术在21世纪的儿童学习中扮演重要角色。数字与知识结合诞生的数字图书馆担负起提升儿童素养的重任。然而,当今世界上的多数常规数字图书馆的设计不太适合儿童使用。因此,研究符合儿童需求的数字... [目的/意义]在信息技术驱动的时代,数字技术在21世纪的儿童学习中扮演重要角色。数字与知识结合诞生的数字图书馆担负起提升儿童素养的重任。然而,当今世界上的多数常规数字图书馆的设计不太适合儿童使用。因此,研究符合儿童需求的数字图书馆界面是少儿图书馆开展少儿数字阅读的首要工作。[方法/过程]利用眼动追踪技术研究青少年在无目的浏览不同的少儿数字图书馆网页时的儿童眼动行为特征,探索符合儿童阅读特征的图书馆界面设计。[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中心区域是儿童的"视觉偏好区域",而右上区域是"浏览盲区";网页中的动画设计提升儿童注意力,但也会打乱儿童的浏览顺序;如果没有图片或动画干扰,儿童更倾向于在网页中进行顺序浏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儿数字图书馆 眼动研究 无目的浏览 有无动画网页
下载PDF
无目的游走:一种被诗意化的行为——对古典文本中一个常见意象的梳理和诠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雁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68-73,共6页
中国古代史书、笔记、小说以及诗歌中记载和描述了许多无目的游走的行为。本文认为,这类文字表述中隐含了古人对现实人生的体验、认知以及超越的过程。反应到具体创作中就是无目的行为被潜在的文化传统逐步改造并诗意化,即由最初的彷徨... 中国古代史书、笔记、小说以及诗歌中记载和描述了许多无目的游走的行为。本文认为,这类文字表述中隐含了古人对现实人生的体验、认知以及超越的过程。反应到具体创作中就是无目的行为被潜在的文化传统逐步改造并诗意化,即由最初的彷徨苦闷转而为随遇而安的自适恬淡,由被迫无奈的宣泄变为主动自觉的享受。这一诗意化的进程集中体现在唐代以来大量出现的访人不遇题材的诗歌创作中,进而丰富了我们的诗歌传统化和艺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目的行为 诗意化 访人不遇诗 文学意象
下载PDF
文学创作之目的论
14
作者 赵玲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93-97,108,共6页
文学创作从发生之初的实用性,到魏晋时期转向审美性,标志其走向成熟。站在现代的角度,就文学创作之目的进行更为细致的探究,认为文学创作的目的,其情感表达、苦闷宣泄、审美追求、形式创造、制造愉悦之过程,实则是漫无目的之目的。
关键词 实用性 审美性 形式创造 漫无目的
下载PDF
郭沫若前期文艺观历史流变考论
15
作者 孟文博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57,共11页
郭沫若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阐发关于文艺作品“无目的性”与“功利性”问题的辨析,一直到20年代中期,这个问题都以文艺作品的“无目的性”和“社会使命”观念交替转换的形式表现出来。郭沫若当时在这一观念阐发上的不断“自我相违”与“... 郭沫若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阐发关于文艺作品“无目的性”与“功利性”问题的辨析,一直到20年代中期,这个问题都以文艺作品的“无目的性”和“社会使命”观念交替转换的形式表现出来。郭沫若当时在这一观念阐发上的不断“自我相违”与“左右摇摆”,并非仅源于其思想观念或者心态的复杂性,而是与其在不同环境中身份的转变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1925年以后,因无产阶级运动的蓬勃发展和个人思想的明确坚定,郭沫若便彻底“摇”到文学要承担“社会使命”的一端,再也没“摆”回文学的“无目的性”那一端。但在全面抗战历史阶段,郭沫若对文艺的“功利性”又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总的来看,郭沫若前期文艺现折射出他在不同历史境遇中“诗人”与“政治家”身份的“变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文艺 “无目的性” “功利性” 历史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