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乙烯与丙烯酸酯在微乳液中的共聚合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相凌 张志成 +1 位作者 葛学武 张曼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0-73,共4页
分别以 γ射线和过氧化苯甲酰 ( BPO)引发苯乙烯 ( St) /丙烯酸甲酯 ( MA) ,St/丙烯酸丁酯 ( BA)在微乳液中共聚合 ,微乳液共聚合与本体共聚合相比 ,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两种引发剂之间也不相同 ,在微乳液共聚合的聚合初期 ,BPO引... 分别以 γ射线和过氧化苯甲酰 ( BPO)引发苯乙烯 ( St) /丙烯酸甲酯 ( MA) ,St/丙烯酸丁酯 ( BA)在微乳液中共聚合 ,微乳液共聚合与本体共聚合相比 ,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两种引发剂之间也不相同 ,在微乳液共聚合的聚合初期 ,BPO引发时 ,共聚合场所为大聚合物粒子的内核 ;而 γ射线引发时 ,为单体溶胀胶束的乳化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酸酯 乳液共聚 共聚合
下载PDF
微乳液聚合制备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 被引量:7
2
作者 黄永毅 李毅伟 +2 位作者 曾小兰 吕莉 林国良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95-1098,共4页
以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十三异构醇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半连续滴加预乳化单体与引发剂,微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丙烯酸全氟己基乙基酯(PFEA)、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考察了PFEA、乳化剂的质量分数和温度等因素对微乳液... 以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十三异构醇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半连续滴加预乳化单体与引发剂,微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丙烯酸全氟己基乙基酯(PFEA)、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考察了PFEA、乳化剂的质量分数和温度等因素对微乳液聚合及共聚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乳化剂质量分数在2%~3%,PFEA质量分数在12%~20%,聚合温度在75~80℃时,聚合反应稳定,且制得的共聚物憎水性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全氟己基乙基酯 微乳液聚合 憎水 丙烯酸酯
下载PDF
乳化剂对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玉标 刘国军 +2 位作者 刘素花 于晓茹 罗茜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17,共5页
采用半连续单体滴加法合成了粒径约40 nm分布均一的丙烯酸酯微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种类、配比、用量及反应型乳化剂V-20S的引入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跟踪测试了乳液聚合过程中粒径的变化,探讨了聚合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粒径大小和分布... 采用半连续单体滴加法合成了粒径约40 nm分布均一的丙烯酸酯微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种类、配比、用量及反应型乳化剂V-20S的引入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跟踪测试了乳液聚合过程中粒径的变化,探讨了聚合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粒径大小和分布变化。结果表明:以MS-1/SDS/OP-10为乳化剂且质量比为0.7∶0.2∶0.5所制备微乳液性能较好,反应型乳化剂V-20S用量为0.6%,乳化剂总用量为3%时,合成出的乳液粒径为43.1 nm,乳液聚合稳定性好,涂膜附着力为1级,耐水时间超过50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微乳液 乳化剂 粒径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的聚合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臣 张力 +3 位作者 李国明 刘意 杨冠玲 何振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86-91,共6页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讨论了各聚合条件、有机硅和聚合物浓度等对硅丙微乳液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配比SDS/TMS=4∶1,反应温度65~75℃,电解质用量0 3g时有利于合成平均粒径40~80nm,分布均匀(分...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讨论了各聚合条件、有机硅和聚合物浓度等对硅丙微乳液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配比SDS/TMS=4∶1,反应温度65~75℃,电解质用量0 3g时有利于合成平均粒径40~80nm,分布均匀(分散系数<0 2),固质量分数高达35%的硅丙微乳液.TEM,BI-200SMGoniometer观察和测试了乳胶粒形态、大小及分布,FTIR谱图分析表明反应生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改性 丙烯酸酯 微乳液 半连续乳液聚合法 胶体分散体系
下载PDF
有机硅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臣 张力 李国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186,共5页
采用K2 S2 O8热引发体系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 ,实现了硅丙乳液乳胶粒子的超微细化。讨论了聚合方法、乳化剂配比、有机硅含量等对硅丙微乳液合成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原位种子半连续法是制备硅丙微乳液的合适方法 :在复... 采用K2 S2 O8热引发体系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 ,实现了硅丙乳液乳胶粒子的超微细化。讨论了聚合方法、乳化剂配比、有机硅含量等对硅丙微乳液合成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原位种子半连续法是制备硅丙微乳液的合适方法 :在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为 2 5 % ,聚合物质量分数为 3 0 %左右时 ,微乳液平均粒径为 46 1nm。利用TEM、广角光散射仪观察和测试了乳胶粒形态、大小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硅氧烷 微乳液 合成
下载PDF
水性涂料用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及其表征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杰凤 李春海 +1 位作者 周统武 巩育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98-700,共3页
Anionic emulsifier and nonionic emulsifier were used as the complex emulsifier.The levels of emulsifier under 3%,the waterborne coating acrylate microemulsion with the solidscontent up to 43.7% was developed,b... Anionic emulsifier and nonionic emulsifier were used as the complex emulsifier.The levels of emulsifier under 3%,the waterborne coating acrylate microemulsion with the solidscontent up to 43.7% was developed,by the technology of preemulsificationon and se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The parameters of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were optimized by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The structure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polymer were charaterized by DSC,GPC,FT-IR and L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涂料 聚丙烯酸酯 微乳液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核-壳结构水性丙烯酸-聚氨酯微乳液膜表面结构 被引量:19
7
作者 董岸杰 何菲 孙多先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49-153,共5页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对具有核-壳结构的水性丙烯酸-聚氨酯微乳液(AC-PU),包括非交联型和两种核-壳交联型的膜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XPS元素组成测定和电子计算机自动拟合分峰技术对谱峰的数学处理以及不同...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对具有核-壳结构的水性丙烯酸-聚氨酯微乳液(AC-PU),包括非交联型和两种核-壳交联型的膜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XPS元素组成测定和电子计算机自动拟合分峰技术对谱峰的数学处理以及不同膜的上下表面的研究结果均表明,纯PU乳液膜的表面软段含量多于内层,非交联型AC-PU乳液膜的表面为富PU相,而交联型AC-PU乳液膜较为均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 丙烯酸 聚氨酯 微乳液 表面结构 核-壳结构
下载PDF
KPS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安静 王德松 +4 位作者 朱学旺 李雪艳 罗青枝 殷容 李发堂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2-15,19,共5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水溶性的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进行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浓度c(M)、引发剂浓度c(I)、乳化剂浓度c(E)、聚合温度T对St/BA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的...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水溶性的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进行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浓度c(M)、引发剂浓度c(I)、乳化剂浓度c(E)、聚合温度T对St/BA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的最大聚合速率Rmax和聚合物粘均分子量Mη的影响,测定了共聚单体的竞聚率,结果得到:Rmax∝c(I)0.15c(M)1.60c(E)-0.79·e-6549/T,Mη∝c(I)-0.31c(M)0.47c(E)-0.47e2970/T;r(St)=3.93,r(BA)=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 共聚合反应 苯乙烯 微乳液 引发 乳化剂 共聚单体 竞聚率 聚合速率 单体浓度
下载PDF
纳米级高固含量聚合物微胶乳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柯昌美 汪厚植 +3 位作者 王艳 邓威 赵惠忠 李轩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9-222,共4页
以过硫酸铵(APS)、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对功能性单体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腈(AN)进行改进的微乳液聚合方法的共聚,获得了固含量... 以过硫酸铵(APS)、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对功能性单体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腈(AN)进行改进的微乳液聚合方法的共聚,获得了固含量高达44.0%、总乳化剂质量分数小于2.0%的平均粒径小于50nm的微胶乳。该微乳液较之常规乳液有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及更优的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共聚合 高含固量 丙烯酸 性能
下载PDF
丙烯酸树脂纳米乳液的制备及对皮革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学川 孙明 +1 位作者 安华瑞 罗艳虹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4-467,共4页
用半连续加料法,制备了固体成分质量分数为25%的聚丙烯酸树脂纳米乳液(胶乳粒径平均约20nm),并将其用于皮革复鞣。用激光粒度仪和红外光谱仪分别对胶粒粒径和聚合物组成进行了表征,并用多功能材料实验机对皮革强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 用半连续加料法,制备了固体成分质量分数为25%的聚丙烯酸树脂纳米乳液(胶乳粒径平均约20nm),并将其用于皮革复鞣。用激光粒度仪和红外光谱仪分别对胶粒粒径和聚合物组成进行了表征,并用多功能材料实验机对皮革强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当乳化剂w〔十二烷基硫酸钠(SDS)〕=4%,助乳化剂w〔正戊醇(NP)〕=0.75%,引发剂w〔过硫酸铵(ASP)〕=0.2%,w〔丙烯酸(AA)〕=0.4%~0.8%时,w(固体组分)=25%的纳米乳液的胶粒粒径最小(平均19.8nm)。用w〔二乙烯基苯(DVB)〕=1.2%作为交联剂,w〔丙烯酸(AA)〕=0.8%作为功能性单体所制备的丙烯酸纳米乳液,对皮革的增强效果最好。用皮革质量2%的丙烯酸纳米乳液复鞣猪二层革,能使革的抗张强度提高68%,撕裂强度提高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聚合 高固含量 复鞣剂 丙烯酸树脂
下载PDF
微乳液法合成透明的纳米级苯-丙微乳液 被引量:12
11
作者 柯昌美 汪厚植 +3 位作者 周鹏 鄢永普 赵惠忠 李轩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3-116,共4页
采用自制的属于Gemini型的特殊表面活性剂KD-1用于苯-丙微乳液的聚合研究,结果表明,只需用0.95%~1.60%的单一阴离子型乳化剂KD-1就可得到较高固含量(30%~50%)的透明的纳米级苯-丙微乳液,并保持微胶乳平均粒径40nm~60nm。较之常规苯-... 采用自制的属于Gemini型的特殊表面活性剂KD-1用于苯-丙微乳液的聚合研究,结果表明,只需用0.95%~1.60%的单一阴离子型乳化剂KD-1就可得到较高固含量(30%~50%)的透明的纳米级苯-丙微乳液,并保持微胶乳平均粒径40nm~60nm。较之常规苯-丙乳液,粒径小,最低成膜温度(MFT)有所降低,而玻璃化温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乳液 微乳液 高固含量 最低成膜温度 粒径
下载PDF
微乳液聚合制备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性树脂工艺条件的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黎小武 刘建强 +2 位作者 姚志钢 张振华 夏湘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59,共4页
微乳液以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采用热引发技术合成了高吸油性树脂。较详细地讨论了合成树脂过程中的反应温度、时间、交联剂的种类及用量等工艺因素对合成树脂的吸油率和吸油速率的影响,从而得出热引... 微乳液以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采用热引发技术合成了高吸油性树脂。较详细地讨论了合成树脂过程中的反应温度、时间、交联剂的种类及用量等工艺因素对合成树脂的吸油率和吸油速率的影响,从而得出热引发合成高吸油性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高吸油性树脂 丙烯酸酯
下载PDF
AM/SA反相微乳液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德松 罗青枝 +3 位作者 朱学旺 李雪艳 马旭辉 李发堂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4-106,110,共4页
以油酸失水山梨醇酯 Span 80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OP- 10为乳化剂 ,白油为连续介质 ,高活性过氧化二碳酸 ( 2 -乙基己基 )酯 ( EHP)为引发剂 ,进行了丙烯酰胺 /丙烯酸钠 ( AM/ SA)反相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总浓度 [M]、引发剂浓... 以油酸失水山梨醇酯 Span 80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OP- 10为乳化剂 ,白油为连续介质 ,高活性过氧化二碳酸 ( 2 -乙基己基 )酯 ( EHP)为引发剂 ,进行了丙烯酰胺 /丙烯酸钠 ( AM/ SA)反相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总浓度 [M]、引发剂浓度 [I]、乳化剂浓度 [E]对 AM/ SA反相微乳液聚合速率 Rp和共聚物分子量 Mv的影响规律 ,得到 Rp∝ [M]m[I]0 .65[E]0 .34 ,Mv∝ [M]n[I]-0 .30 [E]-1.0 8,其中当 [M]=3.2 1mol/ L~ 6.4 2 mol/ L 时 ,m=2 .34 ,n=0 .68;当 [M]=1.2 8mol/ L~ 3.33mol/ L时 ,m=1.61,n=0 .5 8。比较了不同单体浓度范围内 AM/ SA反相微乳液聚合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SA 反应动力学 研究 丙烯酰胺 丙烯酸钠 反相微乳液聚合 聚合速率 分子量
下载PDF
有机硅-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杰 张小燕 黄世强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03,共5页
采用高温乳化种子单体滴加法制备了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微乳液。对合成条件及微乳液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动态激光粒度仪(PCS)对微乳液的结构和粒子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有机硅氧烷与丙烯酸酯发... 采用高温乳化种子单体滴加法制备了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微乳液。对合成条件及微乳液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动态激光粒度仪(PCS)对微乳液的结构和粒子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有机硅氧烷与丙烯酸酯发生了共聚反应,生成的微乳液粒子大致为球形结构,粒子大小比较均一,粒径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丙烯酸酯 微乳液 合成
下载PDF
纯丙乳液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陈立军 张心亚 +2 位作者 黄洪 沈慧芳 陈焕钦 《中国胶粘剂》 CAS 2005年第9期34-38,共5页
纯丙乳液是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酸酯类、丙烯酸三元共聚乳液的简称,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产品或原料。常规的乳液聚合制备的纯丙乳液,性能较差,不能满足纯丙乳液的实际应用要求。综述了纯丙乳液在微量功能单体的引入、乳化体系、引发体系... 纯丙乳液是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酸酯类、丙烯酸三元共聚乳液的简称,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产品或原料。常规的乳液聚合制备的纯丙乳液,性能较差,不能满足纯丙乳液的实际应用要求。综述了纯丙乳液在微量功能单体的引入、乳化体系、引发体系及聚合工艺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获得性能优良纯丙乳液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丙乳液 乳化剂 引发剂 核壳结构 互穿网络 微乳液聚合
下载PDF
硅丙微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甘孟渝 岳恩 洪建兵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8年第2期8-10,共3页
采用种子乳液方法合成了平均粒径为46.12 nm、固含量约为40%的硅丙微乳液。研究了复合乳化剂用量及配比、有机硅单体(D4)和交联剂(A-151)用量对微乳液性能的影响。通过粒径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硅丙微乳液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微乳液 有机硅 丙烯酸酯
下载PDF
印刷纸张用苯丙水性上光油的研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红强 宫瑾 +2 位作者 王雷 张玉芹 王经武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1,共3页
 采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等为单体,吸取微乳液聚合和无皂乳液聚合的一些特点,以非预乳化的半连续加料方式加料,合成出苯丙共聚物乳液。研究了PH调节剂、后续单体滴加时间以及保温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乳液及乳胶膜性...  采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等为单体,吸取微乳液聚合和无皂乳液聚合的一些特点,以非预乳化的半连续加料方式加料,合成出苯丙共聚物乳液。研究了PH调节剂、后续单体滴加时间以及保温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乳液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乳液的单体转化率、乳液固含量和凝胶率分别为95.31%、42.66%和0.41%;乳胶膜的光泽度达到94.8%,吸水率为19.2%,乳胶膜的硬度、柔韧性和附着力俱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纸张 苯丙水性上光油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乳胶膜 涂料 包装材料
下载PDF
过氧化苯甲酰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雪艳 王德松 +4 位作者 安静 朱学旺 殷蓉 罗青枝 李发堂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0-103,共4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进行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引发剂浓度[I]、单体总浓度[M]、乳化剂含量CE和聚合温度T对微乳液共聚合的最大聚合速率Rmax和共聚物粘均分子量M...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进行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引发剂浓度[I]、单体总浓度[M]、乳化剂含量CE和聚合温度T对微乳液共聚合的最大聚合速率Rmax和共聚物粘均分子量Mη的影响,测定了共聚单体的竞聚率,结果得到Rmax∝[I]0.90[M]1.49C0.73Eexp(3496/T);rSt=0.55,rBA=0.23。Eexp(-6116/T),Mη∝[I]-1.60[M]-1.22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苯甲酰 引发剂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微乳液共聚合 竞聚率 乳化剂
下载PDF
丙烯酸酯反相微乳液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晓 高静 +1 位作者 张卫英 曾伟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168-1172,共5页
对以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混合单体为连续油相、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丙烯酸为反应性助乳化剂构建的反相微乳液体系 ,以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微乳液聚合 ,系统考察了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助乳化剂浓度、水相质量分数及反应温... 对以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混合单体为连续油相、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丙烯酸为反应性助乳化剂构建的反相微乳液体系 ,以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微乳液聚合 ,系统考察了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助乳化剂浓度、水相质量分数及反应温度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 .讨论结果表明 ,微乳液聚合中液滴成核相当重要 ,聚合速率随体系中引发剂浓度、丙烯酸浓度、水相质量分数及聚合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随体系中乳化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 ,并得出动力学关系式 ,且聚合反应表观活化能为 114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聚合速率 动力学 丙烯酸酯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酯类乳液在涂料中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吴跃焕 王金红 杨卓如 《化学建材》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2-25,共4页
本文在揭示苯丙乳液的组成、以及该组成与其性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苯丙乳液的微粒化是实现其高功能化的重要途径。对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并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酸酯 微乳液 水性涂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