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logical removal of selenate in saline wastewater by activated sludge under alternating anoxic/oxic conditions
1
作者 Yuanyuan Zhang Masashi Kuroda +3 位作者 Shunsuke Arai Fumitaka Kato Daisuke Inoue Michihiko Ike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39-49,共11页
Selenium (Se)-containing industrial wastewater is often coupled with notable salinity. However, limited studies have examined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Se-containing wastewater under high salinity conditions. In this st... Selenium (Se)-containing industrial wastewater is often coupled with notable salinity. However, limited studies have examined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Se-containing wastewater under high salinity conditions. In this study, a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inoculated with activated sludge was applied to treat selenate in synthetic saline wastewater (3% w/v NaCl) supplemented with lactate as the carbon source. Start-up of the SBR was performed with addition of 1–5 mM of selenate under oxygen-limiting conditions, which succeeded in removing more than 99% of the soluble Se. Then, the treatment of 1 mM Se with cycle duration of 3 days was carried out under alternating anoxic/oxic conditions by adding aeration period after oxygen-limiting period. Although the SBR maintained soluble Se removal of above 97%, considerable amount of solid Se remained in the effluent as suspended solids and total Se removal fluctuated between about 40 and 80%. Surprisingly, the mass balance calculation found a considerable decrease of Se accumulated in the SBR when the aeration period was prolonged to 7 h, indicating very efficient Se biovolatilization. Furthermore, microbial community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various Se-reducing bacteria coordinately contributed to the removal of Se in the SBR and main contributors varied depending on the operational conditions. This study will offer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al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selenium in saline waste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ated sludge SELENATE reduction SALINE wastewater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lternating anoxic/oxic CONDITIONS Selenium biovolatilization
原文传递
交替好氧缺氧短程硝化及其特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高春娣 李浩 +2 位作者 焦二龙 王惟肖 王淑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122,共7页
为了完善交替好氧缺氧短程硝化研究,以低ρ(COD)/ρ(TN)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2组SBR反应器,考察了交替好氧缺氧短程硝化的实现及其特性.结果表明:在温度(24±2)℃、污泥龄为35 d且不限制溶解氧的条件下,以不同的好氧缺氧时... 为了完善交替好氧缺氧短程硝化研究,以低ρ(COD)/ρ(TN)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2组SBR反应器,考察了交替好氧缺氧短程硝化的实现及其特性.结果表明:在温度(24±2)℃、污泥龄为35 d且不限制溶解氧的条件下,以不同的好氧缺氧时间比运行的2组反应器均实现了稳定的短程硝化,出水的亚硝酸盐积累率达90%以上,氨氮质量浓度接近0 mg/L,硝酸盐质量浓度在2 mg/L以下;以交替好氧缺氧模式运行200 d后,2组反应器比氨氧化速率分别是普通好氧缺氧模式的2倍和1.8倍,在不影响出水水质的情况下,显著减少了曝气时间,降低了曝气能耗;交替模式运行的反应器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氨氮去除率达100%,COD去除率在80%左右,TN去除率高于普通好氧缺氧模式的去除率,达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好氧缺氧 短程硝化 实际生活污水 比氨氧化速率
下载PDF
交替好氧/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Ⅰ.方法实现与控制 被引量:33
3
作者 高大文 彭永臻 王淑莹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1-768,共8页
采用实时控制策略和曝气 搅拌交替运行方式在 ( 2 6± 1 )℃下开发了一种新型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 :实时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 .并对其与实时控制传统SBR法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和预先设定时间控制交替好... 采用实时控制策略和曝气 搅拌交替运行方式在 ( 2 6± 1 )℃下开发了一种新型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 :实时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 .并对其与实时控制传统SBR法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和预先设定时间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显示 ,实时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无论从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还是从硝化时间、反硝化时间上均优于实时控制传统SBR法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和预先设定时间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两种工艺 .其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分别是预先设定时间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的 1 3 8倍和 1 2 5倍 ,是实时控制传统SBR法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的 1 82倍和 1 6 1倍 .因此 ,实时控制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不但能够合理分配曝气和搅拌时间 ,而且还能提高硝化、反硝化速率 ,缩短反应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技术 SBR 实时控制系统 反硝化 活性污泥工艺 水处理工艺
下载PDF
交替好氧/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Ⅱ.过程控制模式的确定 被引量:13
4
作者 高大文 彭永臻 王淑莹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9-775,共7页
对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中曝气和搅拌时间的控制模式进一步研究 .结果表明 ,ORP(氧化还原电位 )和pH的一阶和二阶导数变化可以作为控制交替好氧和缺氧运行方式的过程控制参数 .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控制交替好氧和缺... 对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中曝气和搅拌时间的控制模式进一步研究 .结果表明 ,ORP(氧化还原电位 )和pH的一阶和二阶导数变化可以作为控制交替好氧和缺氧运行方式的过程控制参数 .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控制交替好氧和缺氧时间的过程控制模式 .按照所建立的过程控制模式对进水COD、氨氮和总氮浓度分别为 194 5 5~ 92 4 90mg·L-1,2 5 6 8~ 81 4 8mg·L-1和 36 4 6~ 90 5 5mg·L-1.的废水实施交替好氧 缺氧控制 ,经过 2个月的运行 ,COD、氨氮和总氮的下降率和去除率仍然保持在 90 % ,99%和 92 % .因此 ,交替好氧 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控制模式是可行的 ,它不但科学地分配了好氧和缺氧时间 ,提高了反应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技术 SBR 实时控制系统 反硝化 水处理工艺 污染物 COD
下载PDF
交替好氧/缺氧短程生物脱氮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 被引量:4
5
作者 高大文 彭永臻 王淑莹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8-41,57,共5页
采用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反应器(SBR)研究了进水有机物和氨氮负荷对交替好氧/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进水中不同COD和氨氮质量浓度均没有对交替好氧/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中的实时控制参数和处... 采用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反应器(SBR)研究了进水有机物和氨氮负荷对交替好氧/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进水中不同COD和氨氮质量浓度均没有对交替好氧/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中的实时控制参数和处理效果产生影响,系统运行稳定,仅是由于进水COD和氨氮质量浓度的大幅度变化将会导致各自的好氧曝气所需时间有所差异;进水氨氮质量浓度越高,所需硝化时间越长。但经过实时控制以后,无论进水氨氮质量浓度如何变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都是很完全的;反应器最终出水中基本检测不到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因此,可以得出交替好氧/缺氧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当采用实时控制策略控制脱氮过程时,系统运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冲击负荷 交替好氧/缺氧 序批式反应器
下载PDF
脉冲SBR工艺短程脱氮的实现及对除磷的强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文龙 彭轶 +3 位作者 苗圆圆 张为堂 马斌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062-3069,共8页
采用脉冲进水缺好氧交替工艺(SAOSBR)处理低C/N实际生活污水,考察了短程脱氮对于低碳源生活污水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的强化作用,并分析了短程脱氮强化生物除磷的机理.结果表明,通过短时的饥饿处理配合缺好氧交替的运行方式实现了系统的短... 采用脉冲进水缺好氧交替工艺(SAOSBR)处理低C/N实际生活污水,考察了短程脱氮对于低碳源生活污水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的强化作用,并分析了短程脱氮强化生物除磷的机理.结果表明,通过短时的饥饿处理配合缺好氧交替的运行方式实现了系统的短程硝化,亚硝酸盐积累率稳定在95%以上.短程的实现还强化了系统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总氮和磷的平均去除率相比于全程脱氮过程分别提高了约6%和36%.分析表明短程强化生物除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残留的NO2-对聚磷菌厌氧释磷的影响较小.静态试验也证实,在碳源不足的条件下,以NO2-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作用相比于NO3-可以减弱反硝化菌与聚磷菌之间的碳源竞争,从而提高聚磷菌的厌氧释磷量和聚羟基烷酸(PHA)的合成量.因此,在处理低C/N生活污水时,短程脱氮的实现更有利于系统的生物除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进水 短程脱氮 生活污水 脉冲进水缺好氧交替工艺(SAOSBR) 生物除磷
下载PDF
恒液位SBR工艺脱氮除磷研究
7
作者 张玉翠 张雁秋 李红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8-31,共4页
实验对恒液位SBR工艺脱氮除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替缺氧/好氧段,可以有效的实现硝化反硝化脱氮和好氧摄磷,缺氧时,进水补充的碳源及时满足了反硝化的需求,系统同时还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厌氧段,溶解氧快速降至0mg/L在进水补... 实验对恒液位SBR工艺脱氮除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替缺氧/好氧段,可以有效的实现硝化反硝化脱氮和好氧摄磷,缺氧时,进水补充的碳源及时满足了反硝化的需求,系统同时还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厌氧段,溶解氧快速降至0mg/L在进水补充的碳源条件下释磷充分,从而保证后期摄磷完全,整体高效脱氮除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液位SBR工艺 脱氮除磷 分批进水 交替缺氧 好氧
下载PDF
碳氮比及HRT_S对交替缺氧/好氧CAST去除营养物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丽 彭永臻 +2 位作者 马娟 刘洋 马宁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70-2375,共6页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分别研究了碳氮比(COD/TN)为2.6、3.5及4.4时,HRTS(选择器水力停留时间)对交替缺氧/好氧(A/O)CAST工艺去除营养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交替A/O运行方式,进水COD/TN比及HRTS的变化对COD去除性能影响不明显...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分别研究了碳氮比(COD/TN)为2.6、3.5及4.4时,HRTS(选择器水力停留时间)对交替缺氧/好氧(A/O)CAST工艺去除营养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交替A/O运行方式,进水COD/TN比及HRTS的变化对COD去除性能影响不明显;而对脱氮性能影响较大.当进水COD/TN比分别为2.6和3.5时,系统氨氮去除率均维持在98%以上,TN去除率则随HRTS的增大而升高;HRTS由1.8h增至5h时,2种碳氮比下的TN去除率分别由62.9%、72.1%升至76.2%、84.6%.当进水COD/TN比为4.4时,HRTS由1.8h增至5h导致系统硝化不完全,TN去除率由86.3%降至58.2%.研究还发现,提高COD/TN比和增大HRTS均能改善系统的除磷性能.本研究中交替A/O运行方式下,进水COD/TN比为4.4(远低于一般城市生活污水的8~10),HRTS为1.8h时,CAST工艺获得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TN及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6.3%和93.8%,出水达到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TN比 HRTS 交替A/O 脱氮除磷 CAST
原文传递
不同运行模式对同步脱氮除磷CAST工艺快速启动及其稳定维持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马娟 宋相蕊 +2 位作者 俞小军 李璐 郝火凡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181-3188,共8页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传统进水/曝气和改良型分段进水的交替缺氧-好氧(A/O)2种运行模式对CAST工艺的快速启动及脱氮除磷性能稳定维持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进水/曝气运行模式下,系统达到最佳营养物去除性能所需启动时间30 d...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传统进水/曝气和改良型分段进水的交替缺氧-好氧(A/O)2种运行模式对CAST工艺的快速启动及脱氮除磷性能稳定维持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进水/曝气运行模式下,系统达到最佳营养物去除性能所需启动时间30 d,稳定运行阶段TN平均去除80.66%,磷的去除率维持在66.30%左右;采用改良型交替运行模式,反应器达到稳定运行状态仅需18 d,系统稳定运行时TN平均去除81.36%,磷去除率稳定维持在90%以上,出水磷浓度在0.3 mg/L以下,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A(GB8978-2002)。研究还发现,传统运行模式下,由低温引起的污泥沉降性能变差导致系统污泥严重流失,反应器几乎丧失污染物去除性能;而低温对交替运行模式下的反应器除磷性能几乎没有影响,总氮去除则因氨氮不完全硝化而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工艺 运行模式 分段进水的交替缺氧-好氧运行 脱氮除磷 低温
原文传递
交替缺氧/好氧CAST工艺污染物去除特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少坡 刘媛 +2 位作者 于静洁 魏天兰 孙力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035-3039,共5页
以模拟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反应器,对交替缺氧/好氧模式下系统去除污染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行期间系统内有机物的去除率稳定,出水COD小于40 mg/L,COD平均去除率为91.7%;NH4+-N、TN的平均去除率... 以模拟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反应器,对交替缺氧/好氧模式下系统去除污染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行期间系统内有机物的去除率稳定,出水COD小于40 mg/L,COD平均去除率为91.7%;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9%、72.4%,出水TN以NO3--N为主;系统的除磷性能良好,磷酸盐的平均去除率为90.6%。此外,出水COD、TN和TP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 脱氮除磷 交替A/O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