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obust predictive tool for estimating CO2 solubility in potassium based amino acid salt solutions 被引量:5
1
作者 Ebrahim Soroush Shohreh Shahsavari +2 位作者 Mohammad Mesbah Mashallah Rezakazemi Zhi'en Zh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740-746,共7页
The acid gas absorption in four potassium based amino acid salt solutions was predicted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Two hundred fifty-five experimental data points for CO_2 absorption in the four potassium b... The acid gas absorption in four potassium based amino acid salt solutions was predicted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Two hundred fifty-five experimental data points for CO_2 absorption in the four potassium based amino acid salt solutions containing potassium lysinate, potassium prolinate, potassium glycinate, and potassium taurate were used in this modeling. Amine salt solution's type, temperature, equilibrium partial pressure of acid gas, the molar concentration of the solution, molecular weight, and the boiling point were considered as inputs to ANN to prognosticate the capacity of amino acid salt solution to absorb acid gas.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twork. Levenberg–Marquardt back-propagation algorithm was used to train the optimal ANN with 5:12:1 architecture. The model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proposed ANN has the capability to predict precisely the absorption of acid gases in various amino acid salt solutions with Mean Square Error(MSE) value of 0.0011, the Average Absolute Relative Deviation(AARD) percent of 5.54%,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R^2) of 0.98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CO2 含钾 酸盐 估计 溶解度 Marquardt 气体吸收
下载PDF
Pentacoordinated Spirophosphoranes from Amino Acid Sodium Salts
2
作者 Hai Yan LU Nan Jing ZRANG Yu Fen ZRAO(Bioorganic Phosphorus Chemistry Laboratory, Dcyartinen of ChemistryTsinghua Uhiverslty, Beijing, 100084)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5期397-400,共4页
The reactions of 2-chloro-1,3,2-dioxaphospholane with various sodium salts of amino acids to afford the pentacoordinated spirophosphoranes containing amino acid were studied by NMR spectra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 The reactions of 2-chloro-1,3,2-dioxaphospholane with various sodium salts of amino acids to afford the pentacoordinated spirophosphoranes containing amino acid were studied by NMR spectra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atural alpha-amino acids had greater ability than beta-amino acids to form the pentacoordinated species, which is important in the biosynthesis and prebiotic synthesis of of oligopeptides and prote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tacoordinated Spirophosphoranes from amino acid Sodium salts LI
下载PDF
The Studies of the Reactions of 2,4,6-Triphenylpyrylium Tetrafluoroborate with Amino Acids
3
作者 Shrong Shi LI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9期907-910,共4页
The reactions of triphenylpyrylium salt 1 with various anuno acids were explored and compared. The reactions with most α-amino acids yielded decarboxylation products 2 via decarboxylation. The reactions with glutamic... The reactions of triphenylpyrylium salt 1 with various anuno acids were explored and compared. The reactions with most α-amino acids yielded decarboxylation products 2 via decarboxylation. The reactions with glutamic acid, lysine and ACC (1-aminocyclopropyl-carboxylic acid) gave triphenylpyndine 8, dimer 9 and acid 5a-acc, respectively. The reactions with βand γ-amino acids yielded triphenylpyridine by intramolecular elinu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henylpyrylium salt pyridinium betaine pyridinium ylid DECARBOXYLATION amino acids intramolecular elimination.
下载PDF
用于CO_(2)分离的含氨基酸盐促进传递膜研究进展
4
作者 马玉磊 魏静 +4 位作者 银登国 冯超 杜文韬 黄娅 代忠德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6,共12页
膜分离法由于其高度模块化、占地面积小、化学排放低或无化学排放和易于操作等优势,被广泛认为是有前途的CO_(2)分离技术.然而,对于气体分离,大多数聚合物膜遵循溶解-扩散机制,因此需要在气体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进行权衡,使CO_(2)分离... 膜分离法由于其高度模块化、占地面积小、化学排放低或无化学排放和易于操作等优势,被广泛认为是有前途的CO_(2)分离技术.然而,对于气体分离,大多数聚合物膜遵循溶解-扩散机制,因此需要在气体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进行权衡,使CO_(2)分离膜在工业应用中受到限制.而促进传递膜被认为是克服这一限制的有效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用于CO_(2)捕集的含氨基酸盐促进传递膜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含氨基酸盐的促进传递膜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盐 促进传递膜 CO_(2)捕集 膜分离
下载PDF
解冻方式对炝蟹食用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尚佳宇 徐祥 +3 位作者 徐大伦 谷贵章 邹祖全 张进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198,共7页
为研究不同解冻方式对冻藏炝蟹食用品质的影响,筛选食用前的最佳解冻方式,对低温解冻、室温解冻、流水解冻、超声解冻和脉冲磁场辅助解冻5种方式的解冻曲线、感官评价、电子舌、蟹肉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和呈味核苷酸含量变化进行分析。... 为研究不同解冻方式对冻藏炝蟹食用品质的影响,筛选食用前的最佳解冻方式,对低温解冻、室温解冻、流水解冻、超声解冻和脉冲磁场辅助解冻5种方式的解冻曲线、感官评价、电子舌、蟹肉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和呈味核苷酸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和脉冲磁场辅助解冻最具时效性(10.4、26.2 min),低温解冻最耗时(312.6 min)。脉冲磁场辅助解冻蟹肉的色泽、质地和气味的评分最高,超声解冻的口感评分最好。电子舌结果表明,低温解冻、脉冲磁场辅助解冻和超声解冻蟹肉品质较接近,与流水解冻和室温解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超声解冻蟹肉的水分质量分数最高(84.37%),脉冲磁场辅助解冻的蛋白降解指数最低(13.83%),流水解冻的蟹肉水分质量分数最低(77.36%),且蛋白降解指数最高(16.64%)。低温解冻蟹肉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2885.78 mg/100 g),脉冲磁场辅助和超声解冻蟹肉中谷氨基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相近,分别为97.50、665.80 mg/100 g和487.20 mg/100 g及92.30、642.40 mg/100 g和490.50 mg/100 g,显著高于其他3种解冻方式。不同解冻方式对炝蟹蟹肉中呈味核苷酸作用显著,超声和脉冲磁场辅助解冻蟹肉中呈味核苷酸具有较高的含量,以脉冲磁场辅助解冻蟹肉中等效鲜味浓度最高(44.38 g/100 g)。因此,脉冲磁场辅助解冻最适宜作为冻藏炝蟹的解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炝蟹 解冻 超声波 脉冲磁场 游离氨基酸 核苷酸
下载PDF
梯度升温发酵工艺对不同盐分稀态发酵酱油微生物变化和风味形成的影响
6
作者 李心智 刘希 +4 位作者 徐新玉 周其洋 吴昌正 童星 欧仕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114,共9页
本文以12%和18%(w/v)两种盐分浓度的稀态发酵酱醪为研究对象,探究梯度升温(15℃-20℃-25℃-30℃)工艺对发酵酱醪微生物计数和风味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梯度升温工艺的低盐分酱醪样品(TC12)的酵母计数在发酵到期时比恒温(30℃)对照... 本文以12%和18%(w/v)两种盐分浓度的稀态发酵酱醪为研究对象,探究梯度升温(15℃-20℃-25℃-30℃)工艺对发酵酱醪微生物计数和风味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梯度升温工艺的低盐分酱醪样品(TC12)的酵母计数在发酵到期时比恒温(30℃)对照组(C12)要高1.0 log CFU/g左右,这表明酵母在梯度升温工艺中维持生长代谢时间较长。这或与发酵前期较低的温度限制了酵母过快的繁殖有关。其中,TC12的发酵到期原油的氨基酸态氮高达1.14 g/100 g,达到我国规定的特级酿造酱油标准。同时,TC12中的鲜味(19.03 g/L)和甜味氨基酸(19.32 g/L)含量较高,共占氨基酸总量约60%,呈现较好的鲜甜滋味。挥发性物质检测数据显示,TC12中的乙醇、苯乙酸乙酯、棕榈酸乙酯、3-甲硫基丙醛和苯甲醛等含量较高,样品整体呈现“水果甜香和酯香”。另一方面,高盐组梯度升温样品(TC18)则测得更多的愈创木酚和甲基麦芽酚,呈现“烟熏香和酱香”。感官鉴评数据显示,低盐分梯度升温发酵样品TC12相比恒温发酵组C12具有更高的香气和滋味得分,综合口感更优。综上所述,梯度升温工艺有利于限制低盐分(12%)发酵酱醪中酵母在前期的过快生长,保持其在发酵后期的活性细胞计数,使其能持续发酵生成更多风味物质,提升低盐发酵原油的整体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升温 低盐发酵酱油 酵母 氨基酸态氮 游离氨基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蛋白质磷酸化对宰后肉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文琪 张雅玮 +1 位作者 李加慧 彭增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1-230,共10页
畜禽肌肉在宰后变为可食肉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变化直到成熟,其中蛋白质磷酸化反应作为一种蛋白质的动态调控机制,几乎调节每一个主要的生物过程,是生物界常见的翻译后修饰形式之一。因此,研究蛋白质磷酸化与宰后肌肉的关系... 畜禽肌肉在宰后变为可食肉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变化直到成熟,其中蛋白质磷酸化反应作为一种蛋白质的动态调控机制,几乎调节每一个主要的生物过程,是生物界常见的翻译后修饰形式之一。因此,研究蛋白质磷酸化与宰后肌肉的关系有助于肉类食品行业的发展。本文从介绍蛋白质磷酸化概念出发,讨论磷酸化蛋白质检测技术的发展,总结宰后肌肉中会发生磷酸化的蛋白质及影响因素,从蛋白质磷酸化反应与宰后肉的嫩度、肉的色泽和保水性3个方面的研究入手综述蛋白质磷酸化反应对肉品质的影响,以及食盐与氨基酸在该过程中的应用,并对蛋白质磷酸化反应在肉品品质中的研究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磷酸化 肉品质 肉色 保水性 食盐 氨基酸
下载PDF
低盐咸鸭蛋腌制过程对蛋黄中游离氨基酸和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何春霞 王修俊 +4 位作者 于沛 包欢欢 许九红 李佳敏 冯廷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43-249,共7页
为探究三穗特色低盐咸鸭蛋在腌制过程中氨基酸种类、含量的变化,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对不同腌制时间的低盐咸鸭蛋黄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游离氨基酸在咸蛋黄滋味中的呈味特性。结果表明,不同腌制时间检测... 为探究三穗特色低盐咸鸭蛋在腌制过程中氨基酸种类、含量的变化,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对不同腌制时间的低盐咸鸭蛋黄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游离氨基酸在咸蛋黄滋味中的呈味特性。结果表明,不同腌制时间检测到的游离氨基酸种类相同(16种),含有7种必需氨基酸,不同腌制时间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有显著性差异,28 d腌制结束的咸蛋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相较于0 d提高了46.49%,蛋白质相对含量提高了1.23倍。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均显著增加,0~7 d是呈味氨基酸含量增加的重要阶段。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得出脯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8种氨基酸对咸蛋黄滋味影响程度最大。此为咸鸭蛋加工技术的改进及咸鸭蛋风味的人工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盐 咸蛋 游离氨基酸 滋味
下载PDF
发酵温度对低盐虾酱中主要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兵兵 王利文 +3 位作者 陈智慧 刘杨柳 陈椿江 孙纪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00-308,共9页
为探究发酵温度对低盐虾酱中风味物质的影响,分别在10、15、20℃和25℃进行虾酱的自然发酵,分别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测定虾酱中的游离氨基酸、游离脂肪酸和挥发性化合物。结果表明,在低盐虾酱中均检测... 为探究发酵温度对低盐虾酱中风味物质的影响,分别在10、15、20℃和25℃进行虾酱的自然发酵,分别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测定虾酱中的游离氨基酸、游离脂肪酸和挥发性化合物。结果表明,在低盐虾酱中均检测出17种游离氨基酸和26种游离脂肪酸,10℃发酵的虾酱中呈味氨基酸含量最高,20℃发酵的虾酱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最高。在低盐虾酱中共鉴定出69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醇类19种、醛类13种、酮类13种、酯类12种、烯类2种、醚类2种、酸类1种和其他化合物7种。10℃和15℃发酵的虾酱中醇类、酮类的相对含量较高;20℃和25℃发酵的虾酱中氨的相对含量较高。挥发性化合物的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温度发酵的低盐虾酱中挥发性化合物可显著区分。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合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共筛选出6种差异挥发性化合物(VIP>1,P<0.05),分别为3-甲基丁醇(单体及二聚体)、乙酸乙酯二聚体、丙烯酸乙酯、2-甲基丁醛二聚体和氨。聚类热图分析表明,10℃和15℃发酵的低盐虾酱风味较相似,20℃和25℃发酵的低盐虾酱风味较相似。该研究结果为推进商品化低盐虾酱的恒温发酵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温度 低盐虾酱 游离氨基酸 游离脂肪酸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低盐泡菜的贮藏后酸化及其对泡菜品质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容 唐垚 +2 位作者 覃书漫 张其圣 迟原龙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6-69,76,共5页
通过比较分析低盐泡菜熟后贮藏过程中的酸度和酸味喜好度,确定低盐泡菜后酸化指标参数。在此基础上,考察后酸化对低盐泡菜质构、色泽、氨基酸构成、生物胺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贮藏4 d时低盐泡菜的总酸和乳酸含量分别为0.6 g/100 g和3... 通过比较分析低盐泡菜熟后贮藏过程中的酸度和酸味喜好度,确定低盐泡菜后酸化指标参数。在此基础上,考察后酸化对低盐泡菜质构、色泽、氨基酸构成、生物胺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贮藏4 d时低盐泡菜的总酸和乳酸含量分别为0.6 g/100 g和3.71 g/kg,酸味喜好度得分为1.6,表明低盐泡菜已后酸化;贮藏10 d时泡菜的总酸和乳酸含量分别为0.8 g/100 g和6.56 g/kg,酸味喜好度得分低至1.0,表明泡菜达到重度后酸化。后酸化过程中,低盐泡菜的硬度和咀嚼性分别降低了54.1%和92.3%;L^(*)值减小且b^(*)值增大,泡菜的色泽发生褐变和黄变;苦味氨基酸含量从138.64 mg/kg逐渐升高至240.26 mg/kg;腐胺含量从18.71 mg/kg升高至35.47 mg/kg;但亚硝酸盐含量基本无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后酸化会导致低盐泡菜的质构、色泽和风味发生劣变,乳酸菌数量降低(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盐泡菜 后酸化 质构 色泽 氨基酸 生物胺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菌群调控的枯草芽孢杆菌改善低盐发酵鱼露品质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琰 李文静 +6 位作者 李春生 杨大俏 王悦齐 王迪 陈胜军 吴燕燕 李来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58-67,共10页
以高产蛋白酶耐盐菌株Bacillus subtilis B-2作为鱼露发酵剂,研究加菌发酵对低盐鱼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生物胺和氨基酸态氮(amino acid nitrogen,AAN)的影响。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加菌发酵能够显著降低微生物群落的丰... 以高产蛋白酶耐盐菌株Bacillus subtilis B-2作为鱼露发酵剂,研究加菌发酵对低盐鱼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生物胺和氨基酸态氮(amino acid nitrogen,AAN)的影响。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加菌发酵能够显著降低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均匀度,Bacillus始终占主导地位,腐败微生物丰度显著降低。加菌发酵能够显著抑制组胺、腐胺、尸胺和酪胺的生成,其含量在发酵末期较自然发酵鱼露分别下降了25.9%、35.6%、23.6%和9.3%。加菌发酵可显著增加低盐鱼露的AAN含量,发酵15 d可达1.23 g/100 mL,明显高于自然发酵鱼露(0.79 g/100 mL)。相关性网络图分析结果显示,Brevibacterium、Dietzia、Paracoccus、Aequorivita、Brachybacterium丰度的下降是低盐自然发酵鱼露发酵末期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低盐自然发酵鱼露和低盐加菌发酵鱼露中,Stenotrophomonas均与多种生物胺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其在低盐鱼露生物胺产生中发挥核心作用。对比两种鱼露发酵末期微生物菌群和品质指标,结果显示,B. subtilis B-2代谢是加菌发酵鱼露腐败微生物种类和丰度下降、AAN含量提高以及关键生物胺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B. subtilis B-2有望开发为鱼露专用发酵剂,用以改善低盐快速发酵鱼露的品质和食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盐鱼露 微生物群落 生物胺 氨基酸态氮 相关性网络
下载PDF
外源‘氨基酸-多肽’对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12
作者 刘蓉 吴望 +3 位作者 谢俊峰 李川 胡云棵 吴瑜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50-58,共9页
通过外源施加1/600浓度(0.17%)的‘氨基酸-多肽’溶液,研究其对100 mM NaCl和200 mM NaCl胁迫条件下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小麦种子的萌发率以及幼苗的生物量、相对含水量(RWC)、叶片光合色素均不... 通过外源施加1/600浓度(0.17%)的‘氨基酸-多肽’溶液,研究其对100 mM NaCl和200 mM NaCl胁迫条件下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小麦种子的萌发率以及幼苗的生物量、相对含水量(RWC)、叶片光合色素均不断减少,而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却不断增加.但无论是否用盐进行处理,经外源‘氨基酸-多肽’溶液处理后,小麦种子的萌发率以及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生物量、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和脯胺酸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显著增加,小麦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和H2O2的产生和积累量减少,这有利于小麦在盐环境下正常生长.因此,外源‘氨基酸-多肽’能缓解盐胁迫对小麦造成的不利影响,促进小麦的盐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多肽 盐胁迫 小麦
下载PDF
11种国产高盐稀态酱油的氨基酸组分和挥发性物质的特征性分析
13
作者 戴璐瑶 许睿琦 +3 位作者 苏志林 陈书婧 吴昊霖 吴剑荣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3-81,共9页
该实验对11种国产高盐稀态酱油的挥发性成分和游离氨基酸进行解析,同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评判广式与非广式酱油中氨基酸和风味组成特点,采用稀疏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sPLS-DA)模型进行氨基酸分类辨别分析。结果表明,... 该实验对11种国产高盐稀态酱油的挥发性成分和游离氨基酸进行解析,同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评判广式与非广式酱油中氨基酸和风味组成特点,采用稀疏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sPLS-DA)模型进行氨基酸分类辨别分析。结果表明,苯丙氨酸、丝氨酸、甲硫氨酸在非广式酱油中含量较高;甘氨酸、丙氨酸、酪氨酸在广式酱油中含量较高。在不同酱油样品中共检测到91种挥发性成分,不同酱油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的PLS-DA表明,2,6-二甲基吡嗪、甲醇、呋喃、辛乙烯二醇单正十二烷基酯、山梨酸、2-丁酮、邻甲氧基苯酚的含量与广式酱油相关性较高;而(2R,3R)-2,3-丁二醇、2,3,5,6-四甲基吡嗪的含量与非广式酱油相关性较高。该实验的辨识模型有利于区分广式与非广式酱油的组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挥发性物质 广式高盐稀态酱油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Ultrasonic Study of Basic αr-Amino Acids in Different Acetate Salt Solution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被引量:1
14
作者 Siddique Jamal Akhter Naqvi, Saeeda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669-678,共10页
The ultrasonic velocity (U), has been measured for three a-amino acids, namely L-lysine monohydrochloride, L-arginine and L-histidine in solutions (1 mol/L aqueous) of sodium acetate (SA), potassium acetate (PA... The ultrasonic velocity (U), has been measured for three a-amino acids, namely L-lysine monohydrochloride, L-arginine and L-histidine in solutions (1 mol/L aqueous) of sodium acetate (SA), potassium acetate (PA) and calcium acetate (CA)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303.15, 308.15, 313.15, 318.15 and 323.15 K). With the help of these results various ultrasonic derived parameters, viz. isentropic compressibility (Ks), change in isentropic compressibility (△K5), relative change in isentropic compressibility (△Kr), specific acoustic impedance (Z), relative association (RA), and apparent molal compressibility (Фks) have been estimated. The results have been interpreted in the light of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between solute and sol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nic velocity (U) amino acid salt effect isentropic compressibility organic salt
原文传递
植物根系分泌物在盐胁迫下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娅 罗瑞 张汉马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93-101,共9页
植物根系的分泌作用是植物适应胁迫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植物在遭受盐胁迫时,会通过改变根系分泌物的分泌情况来响应盐胁迫。通过对盐胁迫下植物根系有机酸、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及各组分的作用进行归纳总结,为盐胁迫下的植物根... 植物根系的分泌作用是植物适应胁迫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植物在遭受盐胁迫时,会通过改变根系分泌物的分泌情况来响应盐胁迫。通过对盐胁迫下植物根系有机酸、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及各组分的作用进行归纳总结,为盐胁迫下的植物根系分泌物机理性研究,以及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根系分泌物 有机酸 氨基酸 可溶性糖
下载PDF
纳滤技术在减盐酱油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孙启星 苗春雷 +1 位作者 朱娅媛 朱新贵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6-160,共5页
为了降低酿造酱油含盐量,满足减盐酱油市场需求,文章利用纳滤技术对酱油进行脱盐处理,分析了压力、稀释水量对酱油纳滤脱盐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纳滤工艺:当压力为2.2 MPa,稀释水量为40%时,酱油脱盐率为30.3%,氨基酸态氮损失率为12.5%,... 为了降低酿造酱油含盐量,满足减盐酱油市场需求,文章利用纳滤技术对酱油进行脱盐处理,分析了压力、稀释水量对酱油纳滤脱盐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纳滤工艺:当压力为2.2 MPa,稀释水量为40%时,酱油脱盐率为30.3%,氨基酸态氮损失率为12.5%,酱油盐分降低至13.09 g/dL。对纳滤前后酱油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和风味物质分析发现,游离氨基酸和风味物质均有损失,其中总游离氨基酸损失约5%,甘氨酸损失最大,为11.11%;酱油风味物质中乙醇浓度变化最大,降低了50.44%,其他酱油关键香气成分苯乙醇、4-乙烯基愈创木酚和HEMF等变化较小。直接感官鉴评表明,脱盐前后酱油的口感和香气无变化。此外,纳滤副产物被二次发酵利用,实现了绿色生产。该研究结果为酱油纳滤脱盐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压力 稀释水量 减盐酱油 游离氨基酸 风味物质
下载PDF
甘氨酸钠溶液吸收CO_2及再生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赵伟 施耀 +1 位作者 魏建文 叶青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0-696,共7页
鉴于CO2大量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问题日益严重,开发出一种新型高效的有机胺溶液富集烟道气中CO2,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今采用双搅拌釜吸收反应器,对甘氨酸钠(SG)溶液吸收模拟烟道气中的CO2进行实验研究;并采用加热再生的方法对甘氨... 鉴于CO2大量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问题日益严重,开发出一种新型高效的有机胺溶液富集烟道气中CO2,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今采用双搅拌釜吸收反应器,对甘氨酸钠(SG)溶液吸收模拟烟道气中的CO2进行实验研究;并采用加热再生的方法对甘氨酸钠溶液的再生性能进行研究。考察了不同浓度(1.0~4.0mol·L-1)的SG溶液吸收速率、吸收量、吸收负荷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温度对于SG溶液对吸收CO2的影响,并且与常用的醇胺溶液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SG溶液对CO2的吸收速率比常用的醇胺快;温度对SG的吸收速率的影响较为明显;SG溶液的浓度越高吸收量也越大,但吸收负荷却越小;随着再生温度从363K增加到403K,SG溶液的再生效率从80.0%增加到92.6%;SG溶液的最佳再生温度和再生时间为383~388K和76~82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钠 二氧化碳吸收 双搅拌釜 氨基酸盐 醇胺
下载PDF
无机盐活化剂—氨基酸盐基溶液捕集温室气体CO_2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陆建刚 张慧 +1 位作者 陈敏东 王连军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81,共5页
将无机盐K3PO4、K2HPO4和KH2PO4作为活化剂,分别添加于氨基乙酸盐溶液中,形成CO2活化吸收剂,采用膜接触器-再生循环装置,评价和比较了氨基乙酸盐和活化吸收剂捕集CO2的性能,研究了活化剂的浓度、气液流速等因素对总体积传质系数、传质... 将无机盐K3PO4、K2HPO4和KH2PO4作为活化剂,分别添加于氨基乙酸盐溶液中,形成CO2活化吸收剂,采用膜接触器-再生循环装置,评价和比较了氨基乙酸盐和活化吸收剂捕集CO2的性能,研究了活化剂的浓度、气液流速等因素对总体积传质系数、传质通量和捕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盐活化剂在氨基乙酸盐吸收剂中,对CO2的捕集均产生影响,活化效应存在PO43->HPO42->H2PO4-的规律;添加少量活化剂的作用比添加较多量的活化作用大;活化吸收剂的捕集率明显大于非活化吸收剂;膜吸收流体力学状态的改变,能够改善膜接触器传质性能,增大传质通量,但增大的程度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接触器 氨基酸盐 磷酸盐 活化性能评价
下载PDF
膜基-氨基酸盐及其复合溶液吸收CO2的性能 被引量:8
19
作者 陆建刚 郑有飞 +1 位作者 陈敏东 王连军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8,共4页
选择了氨基乙酸(GLY)和氨基丙酸(ALA)的盐溶液作为CO2吸收剂,将高效活化剂哌嗪(PZ)添加于GLY形成新型氨基酸基复合溶液,采用膜接触器-再生循环装置,研究了液速、吸收剂浓度等因素对总传质系数和脱除率的影响,评价和比较了GLY和ALA及其... 选择了氨基乙酸(GLY)和氨基丙酸(ALA)的盐溶液作为CO2吸收剂,将高效活化剂哌嗪(PZ)添加于GLY形成新型氨基酸基复合溶液,采用膜接触器-再生循环装置,研究了液速、吸收剂浓度等因素对总传质系数和脱除率的影响,评价和比较了GLY和ALA及其复合溶液的吸收性能。结果表明:GLY的传质推动力大于ALA,GLY的总传质系数和脱除率大于ALA;在吸收剂浓度对总传质系数的影响程度上,GLY大于ALA;复合溶液的吸收性能明显优于单一的氨基酸盐溶液,少量的PZ能显著地增强传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接触器 氨基酸盐 复合溶液 吸收CO2
下载PDF
氨基酸盐吸收二氧化碳过程的传质特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旭萍 方梦祥 +3 位作者 项群扬 蔡丹云 王涛 骆仲泱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2-319,共8页
为了研究氨基酸盐吸收剂吸收CO2过程的传质特性,选取6种氨基酸盐吸收剂在湿壁塔反应器上进行CO2吸收试验,筛选出L-脯氨酸钾、甘氨酸钾、肌氨酸钾为吸收剂类型,研究不同吸收剂浓度、CO2负荷、吸收温度、湿壁塔内、总压力对吸收剂吸收CO2... 为了研究氨基酸盐吸收剂吸收CO2过程的传质特性,选取6种氨基酸盐吸收剂在湿壁塔反应器上进行CO2吸收试验,筛选出L-脯氨酸钾、甘氨酸钾、肌氨酸钾为吸收剂类型,研究不同吸收剂浓度、CO2负荷、吸收温度、湿壁塔内、总压力对吸收剂吸收CO2过程传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剂浓度和温度的升高,能够有效提高吸收剂液相传质系数,得到该3种氨基酸盐吸收剂吸收CO2的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随着吸收剂负荷的升高,液相传质系数将逐渐降低;而湿壁塔内总压力的升高能够促进CO2的吸收.气相传质系数随着湿壁塔内总压力的升高逐渐降低,总压力为0.3 MPa时气相传质系数较0.1 MPa降低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吸收 吸收剂 氨基酸盐 CO2 湿壁塔 传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