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the Thermal Effects and NO Emissions during Dissociation and Oxidation of Ammonia in the Presence of a Bundle of Thermocouples in a Vertical Flow Reactor
1
作者 Samuel Ronald Holden Zhezi Zhang +2 位作者 Jian Gao Junzhi Wu Dongke Zhang 《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023年第3期250-264,共15页
Ammonia (NH<sub>3</sub>) dissociation and oxidation in a cylindrical quartz reactor has been experimentally studied for various inlet NH<sub>3</sub> concentrations (5%, 10%, and 15%) and reacto... Ammonia (NH<sub>3</sub>) dissociation and oxidation in a cylindrical quartz reactor has been experimentally studied for various inlet NH<sub>3</sub> concentrations (5%, 10%, and 15%) and reactor temperatures between 700 K and 1000 K. The thermal effects during both NH<sub>3</sub> dissociation (endothermic) and oxidation (exothermic) were observed using a bundle of thermocouples positioned along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quartz reactor, while the corresponding NH<sub>3</sub> conversions and nitrogen oxides emissions were determined by analysing the gas composition of the reactor exit stream. A stronger endothermic effect, as indicated by a greater temperature drop during NH<sub>3</sub> dissociation, was observed as the NH<sub>3</sub> feed concentration and reactor temperature increased. During NH<sub>3</sub> oxidation, a predominantly greater exothermic effect with increasing NH<sub>3</sub> feed concentration and reactor temperature was also evident;however, it was apparent that NH<sub>3</sub> dissociation occurred near the reactor inlet, preceding the downstream NH<sub>3</sub> and H<sub>2</sub> oxidation. For both NH<sub>3</sub> dissociation and oxidation, NH<sub>3</sub> conversio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decreasing initial NH<sub>3</sub> concentration. Significant levels of NO<sub>X</sub> emissions were observed during NH<sub>3</sub> oxidation, which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speculated that the stainless-steel in the thermocouple bundle may have catalysed NH<sub>3</sub> dissociation and thus changed the reaction chemistry during NH<sub>3</sub> ox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 NH3 Dissociation NH3 Oxidation flow Reactor Nitrogen Oxides (NOX) Thermal Effects
下载PDF
Ammonia Removal in Different Depth of Vertical Flow Wetland under Different Pre- aeration Time
2
作者 Hao Wang Jianwei Chen 《环境科学前沿(中英文版)》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关键词 环境科学 期刊 摘要 读者
下载PDF
W火焰锅炉SCR脱硝超低排放技术及应用
3
作者 罗志 王晓冰 +10 位作者 潘栋 何育东 晋中华 尚桐 范玮 邓彪 任建永 兰永胜 杨小金 杨晓刚 李淑宏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9,共11页
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超过95%的燃煤火电机组实现了氮氧化物超低排放,剩余均为燃用无烟煤的W火焰锅炉,其产生的氮氧化物质量浓度高达750~1200 mg/m^(3),实现超低排放难度大,是我国实现超低排放政策的“最后一公里”。目前,选择性催化还... 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超过95%的燃煤火电机组实现了氮氧化物超低排放,剩余均为燃用无烟煤的W火焰锅炉,其产生的氮氧化物质量浓度高达750~1200 mg/m^(3),实现超低排放难度大,是我国实现超低排放政策的“最后一公里”。目前,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流场技术主要有“SCR分区混合动态调平技术”“全烟道断面混合流场技术”“常规精准喷氨技术”等。以某设计脱硝效率需高达95%的W火焰锅炉为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的方式对比3种技术的性能指标,“SCR分区混合动态调平技术”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其他技术。工程改造后,在脱硝系统入口氮氧化物质量浓度为1000 mg/m^(3),出口低于50 mg/m^(3)时,可实时保持氨逃逸量小于3μL/L,远超常规SCR脱硝系统最高设计效率(93%),为W火焰锅炉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火焰锅炉 脱硝 SCR 流场技术 氨逃逸 分区混合
下载PDF
H_(2)与氨混燃增强火焰燃烧特性模拟研究
4
作者 赵争辉 李航锦 +2 位作者 吴超杭 尹倩倩 王睿坤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24年第1期18-27,共10页
氢和氨作为清洁能源受到广泛关注,为深入探究氢-氨混燃的燃烧特性和影响因素,本文借助Chemkin仿真平台建立相关反应模型,以氢-氨混合气体为燃料,空气作为助燃剂,采用Otomo等人提出的一种氨氧化机理对其燃烧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并模拟研究... 氢和氨作为清洁能源受到广泛关注,为深入探究氢-氨混燃的燃烧特性和影响因素,本文借助Chemkin仿真平台建立相关反应模型,以氢-氨混合气体为燃料,空气作为助燃剂,采用Otomo等人提出的一种氨氧化机理对其燃烧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并模拟研究了混合气体的点火延迟时间、层流燃烧速度、绝热燃烧温度、NO排放等燃烧特性随当量比、初始压力以及燃料中H_(2)比例的具体变化规律,对不同工况下的层流火焰结构、H和OH自由基的产率(rate of production,ROP)、NO生成的敏感度进行了化学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纯氨气体的点火延迟时间长、层流燃烧速度慢,掺氢后燃烧特性均有所改善,且提高了火焰的绝热燃烧温度,但掺氢比例越大,NO排放越多。NO摩尔分数随当量比变化的趋势先增后减,在当量比为0.8左右达到峰值。综合考虑氢-氨混燃的一系列燃烧特性以及掺氢、加压的成本和收益情况,推荐H_(2)占比15%、当量比φ=1.1、压力P=0.2 MPa为氢-氨混合燃烧的最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2) NH_(3) 混合燃烧 层流燃烧特性 数值模拟研究
下载PDF
合成氨尾气回收技术制取LNG工艺流程优化研究
5
作者 李帅 李国峰 +1 位作者 杨伟强 莫文龙 《粘接》 CAS 2024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叙述了合成氨尾气回收制取液化天然气(LNG)的研究进展和工艺技术,针对传统工艺流程系统稳定性差、能耗高的缺点,提出了原料气压缩、水洗、干燥、液氨预冷和液化分离系统的改进流程,并对相关工艺参数给出了说明;系统分析了合成氨尾气回... 叙述了合成氨尾气回收制取液化天然气(LNG)的研究进展和工艺技术,针对传统工艺流程系统稳定性差、能耗高的缺点,提出了原料气压缩、水洗、干燥、液氨预冷和液化分离系统的改进流程,并对相关工艺参数给出了说明;系统分析了合成氨尾气回收制备LNG的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改进的工艺流程既能解决合成氨尾气的零排放问题,又可将尾气转化为LNG产品,提高了合成氨尾气的利用价值,预计每年可收入高达5488万元,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项目的实施为合成氨尾气的回收利用提供了理论技术指导,也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氨尾气 LNG 回收技术 工艺流程优化
下载PDF
SCR脱硝分区喷氨影响因子研究及优化
6
作者 李茂清 贾佐梓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4期120-123,共4页
近年来,针对SCR脱硝系统过量喷氨和氨逃逸等问题,分区喷氨控制技术开始在燃煤电厂进行应用。该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CFD)对某600 MW机组的SCR分区喷氨系统进行流场模拟,并提出优化方案,优化后催化剂入口氨氮比和喷氨分区对应性显著改善,... 近年来,针对SCR脱硝系统过量喷氨和氨逃逸等问题,分区喷氨控制技术开始在燃煤电厂进行应用。该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CFD)对某600 MW机组的SCR分区喷氨系统进行流场模拟,并提出优化方案,优化后催化剂入口氨氮比和喷氨分区对应性显著改善,最后分析不同负荷工况对流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分区喷氨 流场优化 分区影响因子 选择性催化还原
下载PDF
喷氨调平协同流场优化的脱硝提效方法应用研究
7
作者 叶兴联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7期83-89,共7页
“双碳”背景下,针对燃煤电站运行负荷多变导致NOx排放难以满足要求的现状,以某600 MW脱硝装备为研究对象,采用喷氨调平协同流场优化方法进行提效研究。首先对现役脱硝装备流场进行诊断并优化,然后根据氨气流线对应法则进行喷氨调平,实... “双碳”背景下,针对燃煤电站运行负荷多变导致NOx排放难以满足要求的现状,以某600 MW脱硝装备为研究对象,采用喷氨调平协同流场优化方法进行提效研究。首先对现役脱硝装备流场进行诊断并优化,然后根据氨气流线对应法则进行喷氨调平,实现脱硝提效目的。经流场诊断和优化后,各项脱硝装备流场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脱硝效率提升3.4%;对喷氨分区调平后,100%负荷时A、B侧脱硝出口NOx质量浓度分布偏差系数分别降低36.4%和44.8%,NOx排放分别进一步降低9.1%和8.3%,氨逃逸分别降低15.0%和14.3%,且低负荷条件下脱硝效率仍保持较优水平;运行结果表明,提效改造后反应器潜能P比改造前提高了16%,可为当前在役脱硝装备的提效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氨调平 协同 流场优化 脱硝提效
下载PDF
连续流动-水杨酸法测定水中氨氮的干扰因素研究
8
作者 马红宇 廖佳炜 冯国炜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89-93,共5页
对使用连续流动分析仪分析氨氮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存在的典型干扰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典型还原性盐、有机胺类、醛醇类有机物、钙金属离子及余氯等因素进行干扰实验,确认在较高浓度的还原性物质、钙金属离子及余氯等存在条件下,氨氮测... 对使用连续流动分析仪分析氨氮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存在的典型干扰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典型还原性盐、有机胺类、醛醇类有机物、钙金属离子及余氯等因素进行干扰实验,确认在较高浓度的还原性物质、钙金属离子及余氯等存在条件下,氨氮测定存在明显干扰,需要进行相应前处理后方可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动-水杨酸法 氨氮 石油化工污水
下载PDF
某300MW燃煤锅炉脱硝系统流场优化
9
作者 高磊 杨文生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175-177,共3页
针对燃煤电厂目前SCR脱硝系统存在的烟道导流板设置不合理,造成反应器流场不均的问题,采用CF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研究了SCR脱硝系统内的烟气流动特性。优化了省煤器出口及喷氨格栅上游导流板,且在喷氨格栅下游新增氨烟扰流器。模拟结果显... 针对燃煤电厂目前SCR脱硝系统存在的烟道导流板设置不合理,造成反应器流场不均的问题,采用CF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研究了SCR脱硝系统内的烟气流动特性。优化了省煤器出口及喷氨格栅上游导流板,且在喷氨格栅下游新增氨烟扰流器。模拟结果显示,省煤器出口烟道纵截面速度分布相对偏差由36.89%降低至26.06%,喷氨格栅上游截面速度分布相对偏差由16.65%降低至8.65%,首层催化剂入口上游500 mm处的氨氮摩尔比分布相对偏差由8.78%降低至4.78%。优化后烟道内首层催化剂入口的速度场分布和氨氮摩尔比分布均满足SCR脱硝系统流场要求,为后续流场优化工程改造提供了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 数值模拟 导流板 喷氨格栅 氨烟扰流器
下载PDF
有机条件下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生物反应机理研究
10
作者 杨江伟 袁林江 +1 位作者 王茹 杨丰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为探究有机条件下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SRAO)生物反应机理,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中,建立了SRAO反应体系,实现氨氮与硫酸盐同步去除。通过物质衡算、活性测定、微生物分析等,总结获得UASB反应器中SRAO过程分步分层进行的特点。... 为探究有机条件下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SRAO)生物反应机理,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中,建立了SRAO反应体系,实现氨氮与硫酸盐同步去除。通过物质衡算、活性测定、微生物分析等,总结获得UASB反应器中SRAO过程分步分层进行的特点。首先,在中下层污泥中,氨氮与硫酸盐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硫离子和硝态氮;随后,在中上层污泥中,硫离子与硝态氮发生硫自养反硝化反应,生成硫酸盐和氮气。反应器中硫离子的积累会抑制SRAO微生物活性,因此,第二步反应是整体反应的限速步骤。破解硫离子对SRAO微生物的活性抑制,是SRAO技术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 硫自养反硝化 微生物菌群分析
下载PDF
外场强化生物与生态耦合工艺对生活污水氨氮处理适应性研究
11
作者 彭丽萍 刘云根 +3 位作者 伏川东 熊烈钞 卢秀秀 马荣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4,共7页
为提高现有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率、更好地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适宜可行的装置技术。以西南林业大学校园生活污水为模拟对象、传统生物生态耦合系统为基础,构建不同外场强化型生物与生态耦合工艺,探索施加磁场、电磁复合... 为提高现有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率、更好地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适宜可行的装置技术。以西南林业大学校园生活污水为模拟对象、传统生物生态耦合系统为基础,构建不同外场强化型生物与生态耦合工艺,探索施加磁场、电磁复合场、电场等外场强化作用对氨氮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经72 h的处理之后,BWR的氨氮平均出水浓度为14.14 mg/L、BWR-磁为9.79 mg/L、BWR-电磁为2.73 mg/L和BWR-电为2.79 mg/L,BWR-电磁的BWR-电的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5.0 mg/L);相比于BWR,磁场、电磁复合场、电场强化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了提高约17、41.83、42.85个百分点,立体与表面负荷削减量分别可提高7.27、19、18.92 mg/cm3与0.18、0.48、0.47 mg/cm2;变形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相对丰度增加了8.29、14.40、13.83和0.31、1.24、0.50个百分点左右;电场能耗远低于传统污水厂的的平均能耗,电场与磁场相结合,实现了1+1>2,可有效解决碳氮比低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为人工湿地技术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流人工湿地 磁场 电场 生活污水 氨氮
下载PDF
基于现场试验和流场数值模拟的脱硝喷氨均匀性优化
12
作者 周赛男 《齐鲁石油化工》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对于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锅炉脱硝装置,衡量其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有脱硝效率、吨汽耗氨量、喷氨量和氨逃逸率等,而喷氨均匀性是影响SCR系统氨逃逸率、脱硝效率和喷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现场试验测定了SCR脱硝后NO、O_(2)的分布情况... 对于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锅炉脱硝装置,衡量其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有脱硝效率、吨汽耗氨量、喷氨量和氨逃逸率等,而喷氨均匀性是影响SCR系统氨逃逸率、脱硝效率和喷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现场试验测定了SCR脱硝后NO、O_(2)的分布情况,建立了脱硝装置涡流混合器及其烟道的三维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理论,采用FLUENT软件对脱硝装置涡流混合器及其烟道的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根据试验结果和数值计算分析对喷氨均匀性进行优化调整,提高了SCR系统脱硝效率,降低了氨逃逸率、喷氨量,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SCR脱硝装置 喷氨均匀性 烟道流场分析
下载PDF
Simulation and Design Optimization of Ammonia Synthesis Converter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启亮 应卫勇 房鼎业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41-446,共6页
One-dimensional pseudo-homogeneous model of an axial flow converter and one-dimensional heteroge-neous model of a horizontal converter have been presented, which describe the distribution of gaseous composition,temper... One-dimensional pseudo-homogeneous model of an axial flow converter and one-dimensional heteroge-neous model of a horizontal converter have been presented, which describe the distribution of gaseous composition,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along the height in the two converters, respectively. Design optimization methods of the two converters have been proposed, by which the minimum catalyst volume can be obtained to satisfy the productive capacity of 1000 tons per day, when the operating pressure is 15.0, 10.0 and 7.5 MPa,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氨 反应器 模拟计算 优化设计 轴向流转换器 水平转换器
下载PDF
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淡水中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总氮的研究
14
作者 李亚 李会兰 +2 位作者 李恒亮 朱吉东 谭彦飞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3期77-84,共8页
含氮化合物是水质监测中的重要指标,因此需要可靠、精确、快速的监测方法作为支撑。采用连续流动仪法对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总氮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精密度、准确性、加标回收率、“四氮... 含氮化合物是水质监测中的重要指标,因此需要可靠、精确、快速的监测方法作为支撑。采用连续流动仪法对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总氮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精密度、准确性、加标回收率、“四氮”关系均满足方法要求。说明连续流动分析仪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稳定性好,可实现样品在线消解、连续检测,简化了样品前处理过程,更适用于大批量含氮化合物的水质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动分析法 亚硝酸盐氮 硝酸盐氮 氨氮 总氮 水质监测
下载PDF
间歇式运行一体化设备处理高氨氮小流量农村污水案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红梅 黄文凤 +1 位作者 刘泉 杨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2-156,共5页
针对四川省金堂县流量小、氨氮高、水质变化大的农村生活污水,采用间歇式运行的一体化设备对其处理。通过间断进水、间断曝气、间断内循环的运行方式进行缺氧、好氧、沉淀、除磷、过滤、消毒等处理,并运用智慧化云端物联网进行控制和监... 针对四川省金堂县流量小、氨氮高、水质变化大的农村生活污水,采用间歇式运行的一体化设备对其处理。通过间断进水、间断曝气、间断内循环的运行方式进行缺氧、好氧、沉淀、除磷、过滤、消毒等处理,并运用智慧化云端物联网进行控制和监测。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运行能耗从45 kW/d下降到17 kW/d,直接运行成本2.74元/m^(3)。解决了现有方法因流量小、氨氮高、水质变化大导致的运行费用高、总氮不达标和管理不便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一体化设备 间歇式运行 高氨氮小流量
下载PDF
径流式氨水混合工质透平热力设计和数值模拟
16
作者 程梓洋 王建永 +3 位作者 肖波 曹越 吴闯 王江峰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3,共7页
为了更好地研究氨水混合工质透平,提升Kalina循环系统整体性能,对径流式氨水混合工质透平进行了一维热力学设计,并使用BladeGen、TurboGrid和ANSYS CFX软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将一维和三维建模方法分别与参考文献案例进行对比验证,并比... 为了更好地研究氨水混合工质透平,提升Kalina循环系统整体性能,对径流式氨水混合工质透平进行了一维热力学设计,并使用BladeGen、TurboGrid和ANSYS CFX软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将一维和三维建模方法分别与参考文献案例进行对比验证,并比较了透平一维热力计算与三维模型数值模拟的结果。结果表明:径流式氨水混合工质透平的性能通过热力设计模型估算,可大幅降低计算成本;透平一维热力计算与三维模型数值模拟得到的参数基本一致,所得透平等熵效率分别为84.67%和88.75%;工质在透平流道内流动均匀且无明显旋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式透平 氨水混合工质 热力设计 KALINA循环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压氨氧化中N_(2)O的实验与动力学研究
17
作者 湛昊晨 李淑铭 +2 位作者 殷阁媛 胡二江 黄佐华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5-643,共9页
在流动管平台上进行了接近发动机运行压力的氨气氧化实验,关注N_(2)O的生成和消耗.压力为5.0 MPa,温度从600~1250K,当量比从0.13~1.0.用近年来发表的氨气氧化的动力学模型开展模拟计算和动力学分析,对各模型在高压工况下对N_(2)O的预测... 在流动管平台上进行了接近发动机运行压力的氨气氧化实验,关注N_(2)O的生成和消耗.压力为5.0 MPa,温度从600~1250K,当量比从0.13~1.0.用近年来发表的氨气氧化的动力学模型开展模拟计算和动力学分析,对各模型在高压工况下对N_(2)O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估和分析.根据最新的计算结果调整NH_(2)和NO_(2)反应的分支比,并在Stagni模型上更新了相关反应的反应速率,添加了N_(2)O缺失的反应路径.模型优化后在不同当量比下对N_(2)O的预测能力均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流动管 氨气氧化 氧化亚氮排放 化学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化学吸收法采集固定污染源氨气的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佳伦 陈勇 +4 位作者 翟世明 王焘 侯晓玲 夏波 何晋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2-240,共9页
固定污染源氨气的手工监测,干扰因素较多,其中采样环节尤为关键。实验通过催化氧化-化学发光法考察不同采样管线材质对氨气的吸附效果,离子色谱法考察化学吸收法采集氨气的吸收瓶类型、采样流量、吸收液种类、吸收液浓度及体积等采样条... 固定污染源氨气的手工监测,干扰因素较多,其中采样环节尤为关键。实验通过催化氧化-化学发光法考察不同采样管线材质对氨气的吸附效果,离子色谱法考察化学吸收法采集氨气的吸收瓶类型、采样流量、吸收液种类、吸收液浓度及体积等采样条件对氨气吸收效率的影响。实验表明,316 L不锈钢与聚四氟乙烯对氨气的吸附较小,氨气的采样流量不宜超过1.0 L/min,棕色气泡式吸收瓶更适用于氨气样品的采集,磷酸溶液作吸收液对氨气的吸收效率较好,对于低浓度的氨气样品,应采用低流量长时间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 管线材质 吸收瓶 采样流量 酸吸收液 离子色谱法
下载PDF
三种标准方法测定水体中氨氮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玉忠 张芷益 寸黎辉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23年第2期54-57,62,共5页
实验从生态环境监测角度出发,依据现有条件,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连续流动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分别测定地表水中的氨氮含量,对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及加标回收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种分析方法均能满足实验室质量... 实验从生态环境监测角度出发,依据现有条件,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连续流动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分别测定地表水中的氨氮含量,对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及加标回收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种分析方法均能满足实验室质量控制要求,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与纳氏试剂光度法相比,连续流动分光光度法和离子色谱法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快速,所用试剂及样品量少,检测周期短,节省人力,可减轻分析中化学试剂对环境的污染,适宜于大批量水样中氨氮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纳氏试剂 连续流动 离子色谱 对比
下载PDF
从烟气流场入手治理空预器堵塞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伟 杨飞平 《电工技术》 2023年第3期34-36,共3页
空预器是火电发电中最重要的辅机之一,随着脱硝系统的投入,特别是超低排放改造后氨逃逸的增大,空预器NH_(4)HSO_(4)堵塞问题越发显现。西南地区燃用高硫煤的煤电机组普遍存在空预器严重堵塞,造成火电机组风机电耗大幅增加、机组带负荷... 空预器是火电发电中最重要的辅机之一,随着脱硝系统的投入,特别是超低排放改造后氨逃逸的增大,空预器NH_(4)HSO_(4)堵塞问题越发显现。西南地区燃用高硫煤的煤电机组普遍存在空预器严重堵塞,造成火电机组风机电耗大幅增加、机组带负荷能力受限、燃烧波动等问题。习水能源公司从烟气流场入手,结合脱硝反应器入口流场优化、脱硝反应器出口(即空预器入口)烟道流场优化等技术修复和运行调整优化,使得#2机组空预器防堵效果显著,满负荷情况下空预器烟气差压由3.5 kPa下降至2.0 kPa,且能保持满负荷2.0 kPa差压不上涨。每年每台机组节约厂用电约1200万kWh,折合费用约为500万元。该项目成果可在西南地区燃用高硫煤机组中推广应用,将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火焰锅炉 高硫煤 空预器堵塞 NH_(4)HSO_(4) 氨逃逸 流场 NO_(x)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