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e of New Water Soluble Surface Film-Forming Material to Reduce Ammonia Loss from Water Solution 被引量:8
1
作者 YINBIN SHENRENF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29-334,共6页
A new water soluble surfaCe film-forming material was developed and its effect on reducing ammonia volatilization from an alkaline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laborstor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w film formed by th... A new water soluble surfaCe film-forming material was developed and its effect on reducing ammonia volatilization from an alkaline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laborstor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w film formed by the material was not only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ammonia loss than any other films tested but also much cheaper. The optimum amount of addition of the new film-forming material was about 10times the theoretical amount to form a monomolecular film.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new film could effectively depress the ammonia volatilization for at least 6 days. The cumulative ammonia loss rates for different films were fitted to a simple logistic equation, and some important parameters such as the cumulative loss, and the maximum and average volatilization rates were calculat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ilms could be, therefore, compared quantitatively, indicating the new film was most effective in depressing ammonia volat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 loss logistic equation surface film-forming material
下载PDF
京津冀农牧业氮素环境排放特征和脆弱风险评价
2
作者 杨颂祺 张楠楠 +2 位作者 柏兆海 王选 马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3-1053,共11页
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农牧系统发展迅速,进而导致源于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损失增加,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农牧系统精准优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农牧系统氮素损失风险评价则是系统精准优化调控的重要前提。鉴于... 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农牧系统发展迅速,进而导致源于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损失增加,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农牧系统精准优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农牧系统氮素损失风险评价则是系统精准优化调控的重要前提。鉴于此,本文利用NUFER-county模型对京津冀地区农牧业氮素环境排放进行估算,并根据《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划定的京津冀5个农业生态功能区,结合文献综述,确定不同地区不同形态氮素损失风险阈值,并划定该地区氮素损失风险脆弱区,从而实现根据区域功能分区进行区域尺度不同形态氮素损失风险的精准划定。本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农牧系统总氮损失约为157.001万吨,单位面积氮素损失量为221.64 kg·hm^(-2),氮素损失风险总体较高,所有区域均存在风险。就空间分布来看,氮素损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为山前平原高产区、生态涵养山区和都市高值农业区,且不同形态氮素损失拥有相似的空间变异规律,主要与当地的农业生产强度、化肥施用量和畜禽养殖量有关。此外,京津冀地区整体来看,氨挥发损失风险较高,硝酸盐损失风险相对较低。基于以上内容,未来可以针对京津冀不同农业生态功能区的氮素损失风险区进行分区分步优化,积极推广应用农牧业氮素分区精准管理调控措施,降低并尽可能消除农牧业导致的氮素损失风险,这对于该地区农牧业未来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区 京津冀地区 氨排放 硝酸盐损失 氨挥发风险脆弱区 硝酸盐损失风险脆弱区
下载PDF
Losses of Urea-Nitrogen Applied to Maize Grown on a Calcareous Fluvo-Aquic Soil in North China Plain 被引量:23
3
作者 ZHANGSHAO-LIN ZHUZHAO-LI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71-178,共8页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maize (Zea mays L.)field of a calcareous fluvo-aquic soil in North China Plain for studying the fate and ammonia loss of urea-N applied at seedling stage,as well as the effectiven...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maize (Zea mays L.)field of a calcareous fluvo-aquic soil in North China Plain for studying the fate and ammonia loss of urea-N applied at seedling stage,as well as the effectiveness of coated calcium carbide(CCC) in reducing N loss and in improving the yield efficiency of urea.Results show that:(1) For the surface-broadcast treatment ammonia volatilization (measured with micro-meteorological technique)took place quickly,reached the peak 20-26hr after application,and then declined gradually;the cumulative ammonia loss approached the maximum 188hr after application (30% of the N applied),and increased only to 32% 284 hr after application;the latter accounted for 71% of the total loss (45% of applied N).(2) In the case of point placement at a depth of 5-10 cm,ammonia loss 188hr after application was only 12% of the N applied,accounting for 40% of the total loss.(3)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otal loss between the application depths of 6cm and 10 cm,the loss of them was 30% and 29%,respectively.(4) Total loss of N applied at lower rate (40kg N/ha)with point deep placement at 6cm depth was found only 4% of the N applied,it rose up to 30% when the rate of application increased to 80kg N/ ha.(5) The nitrification inhibitor,CCC,seemed to enhance N loss of urea rather than reduce it,and did not show any benefit effect in improving the yield efficiency of urea,which is presumably due to the high potential of ammonia volatilization in the soil and climatic conditions und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 loss calcium carbide fate of fertilizer N MAIZE UREA
下载PDF
不同改性生物炭对稻田氮素损失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衣本骥 刘畅 +4 位作者 韩宏伟 张丰 陈涛涛 孟军 迟道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22-5133,共12页
为进一步挖掘稻田生态系统生物炭增效、节肥和减排潜力,以无生物炭为对照(CK),设置玉米秸秆生物炭(B)、酸化生物炭(B_(pH))、氮负载生物炭(B_(NH_(4)))、铁改性生物炭(B_(Fe))和钙改性生物炭(B_(Ca))6个处理,通过2a试验,对生物炭阳离子... 为进一步挖掘稻田生态系统生物炭增效、节肥和减排潜力,以无生物炭为对照(CK),设置玉米秸秆生物炭(B)、酸化生物炭(B_(pH))、氮负载生物炭(B_(NH_(4)))、铁改性生物炭(B_(Fe))和钙改性生物炭(B_(Ca))6个处理,通过2a试验,对生物炭阳离子交换量(CEC)、含氧官能团以及其处理下水稻产量、氮素提取、氨挥发、氮素淋失和土壤氮残余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B相比,B_(pH)、B_(NH_(4))和B_(Fe)分别显著提升生物炭CEC(53.9%、29.6%和28.2%),且4种改性处理均可显著提升生物炭-COOH、-OH、C=O、O-H等含氧官能团浓度,增强生物炭吸氮能力.全生育期累积氨挥发在9.1~19.9kg/hm^(2)(2021)和8.5~13.7kg/hm^(2)(2022)之间,除B_(NH_(4))降氨效果明显(44.6%)外,其他处理第1年对氨挥发无显著影响;而B_(Ca)、B_(NH_(4))和B_(Fe)在第2a均显著降低氨挥发,较CK分别降低33.5%、37.5%和37.8%.4种改性生物炭连续2a,较CK降低氮素淋失19.0%和35.2%(B_(pH))、15.0%和21.0%(B_(Ca))、11.3%和28.7%(B_(NH_(4)))、12.6%和29.0%(B_(Fe)).B在第1年对产量无显著影响,但老化1年后增产显著(8.8%);B_(pH)和B_(NH_(4))连续2a分别增产19.7%和12.2%(2021年),11.5%和5.8%(2022年).B_(pH)、B_(Ca)和B_(NH_(4))在2a均显著降低了活性氮排放,降幅为23.4%、21.8%和42.3%(2021年)和23.5%、30.5%和35.5%(2022年).不同生物炭处理第1a土壤矿化氮残余无显著差异;但B_(Ca)、B_(NH_(4))和B_(Fe)第2a增效显著.同时考虑增产、活性氮减排和矿化氮可持续性,B_(NH_(4))综合效果最佳,同CK相比,2021和2022年分别可降低氨挥发42.3%和35.5%,铵态氮淋失10.6%和29.0%,硝态氮淋失14.7%和23.4%,氮素积累提高13.4%和4.3%以及矿化氮残余提高15.0%和17.9%,最终增产19.7%和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改性生物炭 田面水 氨挥发 淋溶 水稻产量 氮素去向
下载PDF
腐植酸基质缓释尿素对氮素淋失和氨挥发的阻控
5
作者 徐宇帆 申亚珍 +4 位作者 张文太 岳艳军 杨博兰 徐灵颖 赵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1-811,共11页
[目的]基质缓释型氮肥(控失尿素)降低氮素释放的功能主要通过控失剂降低肥料中尿素的释放和在土壤中的转化而实现。腐植酸含有大量功能基团,施入土壤后可减少氮素的转化。本研究尝试了用腐植酸替代部分控失剂来改善基质缓释型氮肥对氮... [目的]基质缓释型氮肥(控失尿素)降低氮素释放的功能主要通过控失剂降低肥料中尿素的释放和在土壤中的转化而实现。腐植酸含有大量功能基团,施入土壤后可减少氮素的转化。本研究尝试了用腐植酸替代部分控失剂来改善基质缓释型氮肥对氮素的固持功能。[方法]共采集了6种氮肥进行试验,包括普通尿素(urea,U)、控失剂添加比例分别为4%、6%、8%的3个基质缓释氮肥(LU1、LU2、LU3,LU-Loss-control urea),以3.5%腐植酸等量替代LU2处理中的控失剂制备的腐植酸基质缓释氮肥(humic acid/loss-control urea,HLU),以及添加了抗结剂(主要成分为纳米碳粉)的腐植酸基质缓释氮肥(humic acid/loss-control urea with antisetting agent added,HLUA)。室内淋溶试验以不添加氮肥为对照,将6个肥料样品埋入土壤后,连续15天收集淋洗液,分析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并采用氨气检测管法测定氨挥发速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比表面积吸附(Brunauer-Emmett-Teller,BET),分析了控失剂、尿素、基质缓释尿素和腐植酸基质缓释尿素的化学结构、孔隙结构以及热性质。[结果]随着控失剂(control release agent,CLA)含量的增加,基质缓释尿素对氮素的固持作用增强,淋失和氨挥发量降低。与尿素(U)相比,LU1、LU2、LU3、HLU、HLUA的全氮累积淋溶量分别降低了24.5%、32.2%、34.9%、31.5%和32.2%,累积氨挥发量分别降低了13.1%、24.3%、27.1%、28.0%和29.5%。HLU、HLUA处理的氮素淋失和氨挥发量与LU2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化学结构表征分析表明,控失剂的主要成分凹凸棒土和腐植酸都与尿素形成了强度相当的分子间氢键,纳米碳粉与尿素间无氢键形成。在腐植酸基质缓释尿素中加入少量防结剂纳米碳粉,对其分子内氢键强度、热稳定性以及氮素淋失和氨挥发特征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在尿素中加入腐植酸、控失剂和防结剂制备的腐植酸基质缓释尿素,不仅加工和储存中不易粘连,具有较低的氮素淋失和氨挥发损失风险,还可作为一种兼具改良障碍土壤的多功能缓释肥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缓释肥料 腐植酸尿素 缓释肥料 氮素损失 氨挥发
下载PDF
Recent developments in aqueous ammonia-based post-combustion CO2 capture technologies 被引量:4
6
作者 Hai Y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2255-2265,共11页
Aqueous ammonia(NH3) i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solvent for the capture of industrial CO_2 emissions, given its high chemical stability and CO_2 removal capacity, and low material costs and regeneration energy. NH3 al... Aqueous ammonia(NH3) i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solvent for the capture of industrial CO_2 emissions, given its high chemical stability and CO_2 removal capacity, and low material costs and regeneration energy. NH3 also has potential for capturing multiple flue gas components, including NOx, SOxand CO_2, and producing value-added chemicals. However, its high volatility and low reactivity towards CO_2 limit its economic viability. Considerabl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advance aqueous NH3-based post-combustion capture technologies in the last few years: in particular, General Electric's chilled NH3 process, CSIRO's mild-temperature aqueous NH3 process and SRI International's mixed-salts(NH3 and potassium carbonate) technology. Here, we review these research activities and other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and outline future research needed to further improve aqueous NH3-based CO_2 capture techn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eous ammonia NH3 Post-combustion capture ammonia loss Regeneration energy AMINES
下载PDF
Measurement of Ammonia Emission Following Surface Application of Urea Fertilizer from Irrigated Paddy Rice Fields 被引量:4
7
作者 Md.ToufiqIqbal TIANGuang-ming +1 位作者 LIANGXin-qiang FatimaRuksha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88-293,共6页
Ammonia emiss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thways of nitrogen loss from agricultural cultivated field.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the measurement of ammonia emission from paddy rice field obtained by surface applic... Ammonia emiss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thways of nitrogen loss from agricultural cultivated field.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the measurement of ammonia emission from paddy rice field obtained by surface application of urea fertilizer with water management.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assess the amount of NH3 emission and the loss of nitrogen from paddy field as affected by various N doses, i.e., 0 (control), 90 (N1), 180 (N2), 270 (N3) and 360 (N4) kg ha-1, following field surface application of urea fertilizer with water management. Ammonia emissions were measured by continuous airflow enclosure method from plots fertiliz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surface urea. Increase in urea-N dosage increased NH3 emission that was measured from paddy rice field. Ammonia emission started immediately and was almost complete within 12 days after top dressing of urea application to the soils. Ammonia emissions were nearly constant in all treatments from 12 days after fertilizer application. Highest ammonia emission rate was 28 g /day and total amount of ammonia emission was 56.21 kg ha-1 for 360 kg N ha-1 dose. No remarkable observation was found about temperature for ammonia emission. Due to proper water management practices less emission was observed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 period.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N loss through NH3 emission accounted for 11 to 16% during the rice- growing season. These magnitudes of loss of N appear to be most important for environmental point of 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 emission Surface application UREA Paddy field Nitrogen loss
下载PDF
氨气/氢气混合燃料在燃气轮机运行工况下的㶲损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付忠广 李大川 +1 位作者 卢茂奇 谢凯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4-182,共9页
将氨气(NH_(3))和氢气(H_(2))的混合燃料应用于燃烧系统,对中国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解析NH_(3)/H_(2)混合燃料在燃气轮机等动力装置中的能质转换行为,降低燃烧系统的不可逆损失,对NH_(3)/H_(2)混合燃料燃烧过程的㶲损... 将氨气(NH_(3))和氢气(H_(2))的混合燃料应用于燃烧系统,对中国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解析NH_(3)/H_(2)混合燃料在燃气轮机等动力装置中的能质转换行为,降低燃烧系统的不可逆损失,对NH_(3)/H_(2)混合燃料燃烧过程的㶲损特性进行讨论;采用均质燃烧模型模拟F级、H级燃气轮机在升负荷条件下值班火焰点燃预混燃料的过程,比较不同掺混率及运行压力下的㶲损率,在此基础上分析当量比对化学反应中放热和㶲损的影响。结果表明:NH_(3)/H_(2)混合燃料作为甲烷(CH_(4))的替代燃料可以降低燃烧过程中的总㶲损率;45%~50%的H_(2)掺混率区间可以使F级燃气轮机的总㶲损率最小,50%~55%的H_(2)掺混率可以使H级燃气轮机的总㶲损率最小;路径N_(2)H_(2)→NNH→N_(2)引起的㶲损率变化显著,并对燃烧过程中的㶲损率降低起主导作用;而排气引起的㶲损率主要源于组分OH的高贡献比;在当量比恒定的情况下,优化放热和㶲损权衡关系的最佳方法是控制当量比为0.9;在可变当量比策略下,由富燃过渡到贫燃的燃烧过程可以保证较小的化学成本特征及污染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氢气双燃料 燃气轮机燃烧 㶲损 化学动力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我国高寒旱地区源分离尿液碱性稳定化研究
9
作者 段文俊 陆茵 +3 位作者 孙利利 卢军 李继云 徐康宁 《环境卫生工程》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源分离旱厕非常适用于我国高寒旱农村地区的厕所改造,然而,源分离尿液在收集和长期储存过程中易因尿素水解而造成氨氮挥发损失以及异味等问题,因此,以尿液作为液体肥施用为目标开展了我国高寒旱地区尿液碱性稳定化研究。结果表明,pH越... 源分离旱厕非常适用于我国高寒旱农村地区的厕所改造,然而,源分离尿液在收集和长期储存过程中易因尿素水解而造成氨氮挥发损失以及异味等问题,因此,以尿液作为液体肥施用为目标开展了我国高寒旱地区尿液碱性稳定化研究。结果表明,pH越高、温度越低,尿液中尿素水解越容易被抑制,尿液越容易长期稳定,同时尿素水解活性强时,需提高pH以强化尿素水解的抑制。与草木灰相比,Ca(OH)_(2)和CaO更适用于尿液的长期稳定化,Ca(OH)_(2)投加量为5.2 g/L时,尿液pH调节为11.0,可以在180 d有效实现尿液稳定化。当尿液施用量低于1.5 L/m^(2)时,相比施用水解尿液,施用稳定化尿液带来的土壤盐碱化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厕 源分离 尿液 稳定化 氨损失
下载PDF
牛粪尿短期储存氨释放与养分转化的抑制剂作用成效研究
10
作者 陈哲 吕艳花 +4 位作者 杜岩功 张莉 周华坤 王英典 王文颖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5期1-11,共11页
削减粪尿储存过程中氨(NH_(3))排放与氮素(N)损耗,是减少养殖业废弃物排放大气污染物和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举措。以青藏高原集约化养殖过程中新鲜牛粪尿混合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向粪尿中添加脲酶抑制剂(正丁基硫代磷酸三胺,NBPT)、硝化抑... 削减粪尿储存过程中氨(NH_(3))排放与氮素(N)损耗,是减少养殖业废弃物排放大气污染物和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举措。以青藏高原集约化养殖过程中新鲜牛粪尿混合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向粪尿中添加脲酶抑制剂(正丁基硫代磷酸三胺,NBPT)、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及明矾,测定不同抑制剂添加后短期储存过程中(22天)粪尿NH_(3)释放量及不同形态养分含量,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粪尿储存过程中NH_(3)排放和N转化的各因素效应。结果表明:(1)DMPP和明矾处理下NH_(3)累积排放量及氮素损失量均与对照组无差异,而NBPT处理比对照组NH_(3)累积排放量降低25.07%;(2)NBPT处理使粪尿短期储存过程中总有机氮含量平均值较对照增加43.86%,而铵态氮含量下降39.15%,同时粪尿C:N平均值比对照增加20.99%;(3)粪肥储存期间高含水量有利于削减NH_(3)排放,脲酶抑制剂通过降低总有机氮分解和C:N,进而减少铵态氮生产并降低粪尿短期储存中NH_(3)逸散。总之,脲酶抑制剂能够通过控制铵的生成有效减缓牛粪尿混合物储存过程中N的损耗和NH_(3)释放,而硝化抑制剂及明矾的最优施用条件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废弃物 氨挥发 氮损失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明矾
下载PDF
基于物质流模型的长三角城市群食物生产与消费系统氮素流动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莉 邹天森 +2 位作者 徐睿 张泽乾 杨鹊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14-1624,共11页
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城市群食物生产与消费系统活性氮的释放对区域氮素循环格局有着重要影响。采用物质流分析模型,定量分析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农田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人类消费子系统的氮素流动格局,评估各子系... 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城市群食物生产与消费系统活性氮的释放对区域氮素循环格局有着重要影响。采用物质流分析模型,定量分析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农田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人类消费子系统的氮素流动格局,评估各子系统氮素损失的结构,阐明氮素损失的空间分布,并探究氮素损失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系统总体氮输入为3472.56 Gg/a,最大氮素输入项为化肥输入;系统总体氮输出为3061.29 Gg/a,主要表现为氮素损失,占90.9%。农田种植、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子系统的氮素利用效率分别为42.6%、30.8%和40.1%。农田种植子系统对系统氮素损失的贡献最大,为1325.53 Gg/a,占比为47.6%;其后依次为人类消费子系统、畜禽养殖子系统和水产养殖子系统。长三角各城市氮素损失强度空间异质性较大,上海、扬州、盐城较高,分别为26.43、23.20和22.26 kg/hm^(2);杭州、宣城、池州较低,分别为6.14、5.83和4.55 kg/hm^(2)。氮素损失强度空间异质性与经济、人口、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等因素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相关系数为0.42~0.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 施氮强度 氮素利用效率 氮素损失 面源 氮径流 氮淋洗 氨挥发
下载PDF
树脂包膜尿素配施普通尿素对直播稻田氨挥发、氮素径流和渗漏损失及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周乾顺 朱建强 +3 位作者 邹宇傲 杨泽宇 何明佳 吴启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16-2026,共11页
为探究树脂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直播稻田氮素损失的影响,于2021年开展大田试验,在施氮180 kg·hm^(-2)水平下,设置8个氮肥处理:树脂包膜尿素(基肥)∶普通尿素(分蘖肥)=4∶6(CRF4U6)、6∶4(CRF6U4)、8∶2(CRF8U2),一次性基施树... 为探究树脂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直播稻田氮素损失的影响,于2021年开展大田试验,在施氮180 kg·hm^(-2)水平下,设置8个氮肥处理:树脂包膜尿素(基肥)∶普通尿素(分蘖肥)=4∶6(CRF4U6)、6∶4(CRF6U4)、8∶2(CRF8U2),一次性基施树脂包膜尿素(CRF10U0);普通尿素(基肥)∶普通尿素(分蘖肥)=4∶6(C4U6)、6∶4(C6U4)、8∶2(C8U2);以不施氮处理为对照(CK)。结果表明:施树脂包膜尿素处理(CRFU系列)基肥期氨挥发通量峰值显著低于施普通尿素处理(U系列),水稻整个生育期氨挥发损失量以CRF10U0最低,CRF8U2次之,其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7.35%和8.92%。CRFU系列水稻生育期总氮(TN)径流流失率均显著低于U系列,以CRF10U0最低,CRF8U2次之,其流失率仅为1.69%和2.04%,原因是直播稻田径流主要发生在施基肥后,而CRFU系列基肥期(5月22日、5月26日)径流TN浓度显著低于U系列。直播稻田30 cm处渗漏水中氮素以NH^(+)_(4)-N为主,基肥期CRFU系列30 cm处渗漏水中TN、NH^(+)_(4)-N浓度峰值显著低于U系列,水稻整个生育期氮素渗漏损失量CRFU系列显著低于U系列,以CRF10U0最低,CRF8U2次之,其渗漏淋失率分别为2.90%、3.18%。CRF8U2与C4U6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RF10U0除外),而CRF8U2产投比仅比C4U6低4.90%。综合考虑氮素损失、产量和产投比等多方面因素,CRF8U2施肥模式更加贴合直播稻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氨挥发 径流 渗漏 氮素流失 树脂包膜尿素
下载PDF
不同初始pH对猪粪水酸化贮存过程及氮素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广银 吴佩 +2 位作者 董金竹 王恩慧 郑嘉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7-595,共9页
为减少猪粪水贮存过程中氮素损失,提高还田安全性,采用酸化贮存技术,以磷酸为酸化剂,比较了不同初始p H对猪粪水酸化贮存过程及氮素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用猪粪水中重金属浓度大小顺序为:Cu>Pb>Zn>Cd>As,贮存后重金属... 为减少猪粪水贮存过程中氮素损失,提高还田安全性,采用酸化贮存技术,以磷酸为酸化剂,比较了不同初始p H对猪粪水酸化贮存过程及氮素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用猪粪水中重金属浓度大小顺序为:Cu>Pb>Zn>Cd>As,贮存后重金属浓度均降低,符合GB/T 40750—2021《农用沼液》标准,但贮存180 d后猪粪水氮素损失率达68.55%,贮存后猪粪水中氮素以氨氮为主,占比达51.73%;猪粪水酸化p H与酸化剂用量的相关性公式为:y=–3.3113x+22.999,R2=0.985;酸化贮存大幅减少了猪粪水氮素损失,损失率较对照降低了5.98~62.77个百分点,且贮存后氨氮在总氮中占比大幅提高24个百分点以上,酸化贮存保氮效果与pH负相关;磷酸酸化提高了猪粪水总磷和水溶性磷浓度,增加幅度与磷酸用量正相关;酸化贮存后猪粪水EC值、Cd和Pb浓度偏高,抑制小麦根和茎生长,其负面效应与贮存p H负相关;酸化贮存降低了猪粪水Cu浓度,Cu浓度与pH正相关,对As和Zn的作用无明显规律。综上,建议将猪粪水pH调至6.0后贮存,其酸化剂成本为每吨13.89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贮存 氮素损失 PH 猪粪水 氨挥发
下载PDF
太行山前平原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与平衡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张玉铭 胡春胜 +2 位作者 张佳宝 李晓欣 董文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1,共7页
在中国科学院栾城生态农业试验站1公顷小麦—玉米轮作农田,运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育法、微气象学法和陶土头多孔杯—水量平衡法分别定量测定了氮素硝化—反硝化损失、氨挥发、NO3--N淋溶损失等氮素循环转化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每年... 在中国科学院栾城生态农业试验站1公顷小麦—玉米轮作农田,运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育法、微气象学法和陶土头多孔杯—水量平衡法分别定量测定了氮素硝化—反硝化损失、氨挥发、NO3--N淋溶损失等氮素循环转化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每年因氨挥发而造成的肥料氮损失量为N 60 kg/hm2,占施入肥料氮的15%;NO3--N淋溶损失量为N 68~4 kg/hm2,占肥料施用量的1.4%2~0.3%;每年因硝化—反硝化过程造成的肥料损失量为N 2.021~0.49 kg/hm2,占肥料施入量的0.51%1~.37%。氨挥发、NO3--N淋溶和硝化—反硝化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灌溉/降雨之后,玉米季肥料损失明显高于小麦生长季节。氨挥发和NO3--N淋溶损失是本区域农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氮肥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在当地农民所采用的常规农业管理措施下,小麦—玉米轮作农田氮素平衡处于盈余状态,小麦季盈余N+115.5^+124.5 kg/hm2,明显高于玉米季;由于玉米季氮素损失严重,氮素盈余较少,甚至出现亏缺,玉米季氮素平衡状况为-54.6^+14.3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循环 反硝化损失 氨挥发 NO3^-—N淋失
下载PDF
沼液与有机肥配施条件下氮损失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炜 孙国峰 +2 位作者 王鑫 童红玉 盛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43-1750,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沼液、有机肥配施等氮量替代化肥的模式,期望能够在保持产量稳定的前提下,降低稻田氮素损失的风险。本试验以太湖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了空白对照(CK)、常规化肥(NPK)、100%沼液、75%沼液+25%猪粪有机肥、50... 本研究旨在探索沼液、有机肥配施等氮量替代化肥的模式,期望能够在保持产量稳定的前提下,降低稻田氮素损失的风险。本试验以太湖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了空白对照(CK)、常规化肥(NPK)、100%沼液、75%沼液+25%猪粪有机肥、50%沼液+50%猪粪有机肥和100%猪粪有机肥六个处理,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的稻田氨挥发特性,同期测定稻田田面水氮含量,以及全施肥期径流流失量。试验结果显示,在等施氮量条件下,常规化肥处理水稻产量达12 752.70 kg·hm^-2,其农田氨挥发总量为76.99 kg·hm^-2,径流氮损失量39.11 kg·hm^-2;100%沼液施用处理和75%沼液+25%猪粪有机肥配施处理氨挥发量较高,分别为120.66、88.01 kg·hm^-2;而50%沼液+50%猪粪有机肥配施处理氨挥发总量和径流氮流失量均低于常规化肥处理,分别为58.03、22.00 kg·hm^-2,其产量与常规化肥处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100%猪粪有机肥施用处理尽管氨挥发总量和径流氮流失量表现最低,但其产量低于50%沼液+50%猪粪有机肥配施处理。综合比较而言,50%沼液+50%猪粪有机肥配合施用处理在保持一定产量的基础上又能减少氨挥发及氮流失风险,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有机肥 氮损失 稻田 氨挥发 径流流失
下载PDF
不同化学添加剂对猪粪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控制 被引量:26
16
作者 史春梅 王继红 +3 位作者 李国学 江滔 魏洪飞 马志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01-1006,共6页
以氢氧化镁+磷酸、磷酸、磷酸二氢钾+氯化镁和磷酸二氢钙+氯化镁为固氮添加剂,以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装置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了不同化学添加剂对猪粪堆肥过程中的保氮效果。结果表明,化学添加剂可以... 以氢氧化镁+磷酸、磷酸、磷酸二氢钾+氯化镁和磷酸二氢钙+氯化镁为固氮添加剂,以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装置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了不同化学添加剂对猪粪堆肥过程中的保氮效果。结果表明,化学添加剂可以显著降低堆肥化过程中氨气的排放率。氢氧化镁+磷酸、磷酸、磷酸二氢钾+氯化镁和磷酸二氢钙+氯化镁的氮素损失分别占初始氮的13.15%、11.50%、10.69%和7.59%,与对照相比,各添加剂处理的固氮率为58.27%~75.90%。磷酸二氢钙+氯化镁处理的氮素损失最少,但堆肥过程中有机物降解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堆肥结束时,各添加剂处理的有机物降解率仅为对照处理的58.48%~98.70%。最终堆肥产品的种子发芽指数为69.87%~118.24%,表明所有处理在堆置39 d后均达到腐熟。根据模糊评价的结果,该试验中的磷酸二氢钾和氯化镁是堆肥过程中最佳的固氮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氮素损失 氨气挥发 腐熟
下载PDF
煤氨混燃方式与掺氨比对燃料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龚艳艳 《煤质技术》 2023年第4期46-52,60,共8页
将煤与氨混燃逐步减少煤电是实现降碳的1种新途径,但煤氨混燃后的排放特性仍不清晰,需进一步从煤氨混燃方式与掺氨比对燃料排放特性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因此,基于平焰燃烧器开展煤氨混燃实验,探究燃烧方式(预混、非预混)、掺氨比(0~10... 将煤与氨混燃逐步减少煤电是实现降碳的1种新途径,但煤氨混燃后的排放特性仍不清晰,需进一步从煤氨混燃方式与掺氨比对燃料排放特性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因此,基于平焰燃烧器开展煤氨混燃实验,探究燃烧方式(预混、非预混)、掺氨比(0~100%)对排放特性的影响,采用烟气分析仪、热电偶与热重分析仪检测燃烧器上方高度沿程烟气中温度分布,并分析气体排放特性及飞灰特性。研究表明:当预混燃烧时,掺氨比越高,氨燃烧对煤氨气固燃料燃烧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即燃烧温度越高;而非预混燃烧时,掺氨比越高对燃烧越不利,即燃烧温度越低,但在燃烧前期消耗更多O_(2),是由于此时氨燃烧速率更快,且存在氨与煤争夺O_(2)的现象,体现了掺氨后对燃烧反应的抑制作用。在预混、非预混2种燃烧方式下,掺氨后相比于纯煤燃烧则NO_(x)大幅增加,纯氨燃烧时NO_(x)浓度均有降低的趋势,掺氨比增加,CO_(2)浓度降低,非预混燃烧时CO_(2)浓度低于预混燃烧。当掺氨比≥60%时,在剧烈反应段,根据质量变化速率曲线,质量变化速率峰由单峰逐渐向双峰转变,掺氨能够促进质量变化速率峰前移,说明掺氨燃烧后煤粉的孔隙结构发生改变;根据飞灰残碳率,当掺氨比<40%时更适合选择预混燃烧,当掺氨比>40%时则更适合选择非预混燃烧。总体来说,考虑煤氨气固燃料的排放特性,最佳的燃烧工况为预混燃烧方式、掺氨比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氨混燃 排放特性 掺氨比 燃烧方式 气体组分 质量变化速率 孔隙结构 飞灰残碳率
下载PDF
太湖地区不同轮作方式对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胡安永 孙星 +4 位作者 刘勤 张亚楠 王书伟 王德建 曹志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75-279,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太湖地区不同轮作方式下稻季氨挥发损失规律及水稻产量特征。结果表明,稻季施肥后田面水的NH+4-N浓度是影响氨挥发的重要因素,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稻季施氮量为240kg/hm2时,紫云英-水稻、小麦-水稻和休闲-水稻轮...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太湖地区不同轮作方式下稻季氨挥发损失规律及水稻产量特征。结果表明,稻季施肥后田面水的NH+4-N浓度是影响氨挥发的重要因素,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稻季施氮量为240kg/hm2时,紫云英-水稻、小麦-水稻和休闲-水稻轮作下稻季通过氨挥发损失的N分别为18.0,18.2,27.7kg/hm2,占施N量的7.5%,7.6%,11.5%,基肥和分蘖肥施肥量仅占稻季施肥总量的60%,但其氨挥发量之和分别占稻季氨挥发总量的76.7%,69.2%,78.0%,穗肥持续时间最短且损失最小;紫云英还田下稻季氨挥发损失量随着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施氮量下氨挥发损失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综合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推荐紫云英还田配施氮肥180kg/hm2,此时既能保证水稻获得高产,同时与施氮240kg/hm2和施氮300kg/hm2相比能减少氮肥用量25%,40%,并能显著减少稻季施氮的氨挥发损失达29.1%,40.4%,降低氮素农田施用所带来的环境风险,从而提高氮素利用率,是一种值得当地广泛提倡和推广的耕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方式 水稻田 氨挥发损失 紫云英 水稻产量
下载PDF
凝汽器空冷区铜管汽侧氨腐蚀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朱志平 杨道武 +1 位作者 周琼花 马迪东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在 16种浓度的氨溶液 (从 5 0mg/L~ 2 0 0 0 0mg/L不等 )、3种温度 (2 5℃、35℃、4 5℃ )、3种溶解氧的条件下(开口、密闭不除氧、密闭除氧 ) ,对铜管腐蚀过程及影响氨腐蚀过程的因素及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氨腐蚀的主要因素为... 在 16种浓度的氨溶液 (从 5 0mg/L~ 2 0 0 0 0mg/L不等 )、3种温度 (2 5℃、35℃、4 5℃ )、3种溶解氧的条件下(开口、密闭不除氧、密闭除氧 ) ,对铜管腐蚀过程及影响氨腐蚀过程的因素及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氨腐蚀的主要因素为溶氧量、氨浓度、温度 ;尤其以溶氧量影响最大 ,使氨腐蚀的速度随着氧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最后提出了几种防止氨腐蚀的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腐蚀 凝汽器 除氧 铜管 空冷 溶解氧 氧浓度 冷区 腐蚀过程 开口
下载PDF
南京郊区番茄地中氮肥的气态氮损失 被引量:26
20
作者 曹兵 贺发云 +2 位作者 徐秋明 尹斌 蔡贵信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8,共7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番茄地施用化学氮肥后的氨挥发、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氨挥发采用通气密闭室法测定,反硝化损失(N2+N2O)采用乙炔抑制-土柱培养法测定,不加乙炔测定N2O排放。结果表明,番茄生长期间全部处理均未检...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番茄地施用化学氮肥后的氨挥发、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氨挥发采用通气密闭室法测定,反硝化损失(N2+N2O)采用乙炔抑制-土柱培养法测定,不加乙炔测定N2O排放。结果表明,番茄生长期间全部处理均未检测到氨挥发,其原因是土表氨分压低于检测灵敏度,较低的氨分压是由于表层土壤的铵态氮浓度和pH都不高所致。在番茄生长期间,对照区即来自有机肥和土壤本身的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量相当高,反硝化损失总量高达N29.6kghm^-2,N2O排放量为N7.76kghm^-2。施用化学氮肥显著增加了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3个施用化学氮肥处理的反硝化损失变化在N40.8~46.1kghm^-2之间,占施入化肥氮量的5.50%~6.01%;N2O排放量为N13.6~17.6kghm^-2,占施入化肥氮量的2.62%~4.92%;与尿素相比,包衣尿素未能显著减低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施用尿素的处理在每次追肥后,耕层土壤均会出现NO3^--N高峰,继之的反硝化和N2O排放高峰。反硝化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的看来,番茄生长期间没有氨挥发,而硝化反硝化是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挥发 反硝化损失 N2O排放 包衣尿素 番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