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lvent extraction of lanthanum and cerium ions from hydrochloric acidic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partly saponified 2-ethylhexyl phosphonic acid mono-2-ethylhexyl ester 被引量:2
1
作者 Hailong Hou Jianhong Xu +1 位作者 Yundong Wang Jinnan Che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79-85,共7页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extraction process with saponified extractant, the solvent extraction experiments of rare earth elements(REEs), lanthanum and cerium, by using partly saponified 2-ethylhexyl phosphoric acid mon...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extraction process with saponified extractant, the solvent extraction experiments of rare earth elements(REEs), lanthanum and cerium, by using partly saponified 2-ethylhexyl phosphoric acid mono-2-ethylhexyl ester(EHEHPA, HL) from hydrochloric acidic solu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The concentration of initial aqueous rare earth ion was in a range of 0.0010–0.1000 mol·L^(-1); EHEHPA in a range of 0.2877–0.8631 mol·L^(-1) with saponification rate of 0.3(mole fraction), and the initial aqueous p H in a range of 1.00–4.00. Firstly, the extracted specie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saturation extraction capacity method.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equilibrium aqueous pH values, the extraction process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different categories: extraction with saponified EHEHPA, extraction with un-saponified EHEHPA, and hydrolysis process. Finally, for the first two processes,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distribution ratio, two semi-empirical calculation models were developed with.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ly saponified EHEHPA Lanthanum Cerium Solvent extraction Semi-empirical models Equilibrium distribution
下载PDF
皂化P_(204)萃取剂的微乳状液及其对钒(Ⅳ)的萃取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曾平 魏红梅 +1 位作者 苏国钧 王贵清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64-68,共5页
研究了用不同浓度的NaOH、NH3.H2O和Na2CO3皂化P204煤油体系的相区变化,讨论了皂化P204有机相形成微乳液的结构特点和萃取钒(Ⅳ)的机理以及萃取效率,并研究了皂化有机相和萃取V(Ⅳ)后有机相的红外光谱.
关键词 萃取剂 萃取机理 微乳状液 P204萃取剂 皂化
下载PDF
硬脂酸镧的制备与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叶志强 蒋柏泉 农谷珍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116,共4页
对皂化法制备PVC热稳定剂硬脂酸镧工艺过程中的加料方式进行了部分改进。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对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盐碱比、氢氧化钠浓度等因素分别对硝酸镧/氢氧化钠盐碱反应和氢氧化镧/硬脂酸皂化反应的稀土转化率的影响进行... 对皂化法制备PVC热稳定剂硬脂酸镧工艺过程中的加料方式进行了部分改进。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对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盐碱比、氢氧化钠浓度等因素分别对硝酸镧/氢氧化钠盐碱反应和氢氧化镧/硬脂酸皂化反应的稀土转化率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并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和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新工艺,稀土转化率高达99.80%以上,硬脂酸镧产品游离酸低于0.3%,熔点为127℃。经实验验证,第一阶段硝酸镧/氢氧化钠盐碱反应为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cA/dt=25.5c2A。第二阶段近似看作氢氧化镧/硬脂酸皂化反应,符合二级反应特征,动力学方程为-dcA/dt=1666c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稳定剂 硬脂酸镧 皂化反应 稀土
下载PDF
皂化P507体系有机相负载硅对稀土La萃取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文远 张丰云 +1 位作者 尹少华 边雪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9-682,共4页
在皂化P507萃取稀土过程中,乳化是溶剂萃取中常见的现象,会导致稀土萃取率低和成本升高等.因此,研究了皂化P507体系对Si的萃取,并用负载Si的有机相萃取La,分析Si在两相中的乳化和负载Si的有机相对萃取稀土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有少量的Si... 在皂化P507萃取稀土过程中,乳化是溶剂萃取中常见的现象,会导致稀土萃取率低和成本升高等.因此,研究了皂化P507体系对Si的萃取,并用负载Si的有机相萃取La,分析Si在两相中的乳化和负载Si的有机相对萃取稀土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有少量的Si可以进入有机相,Si在两相中的乳化直接影响稀土的萃取效果,当有机相连续与含Si溶液混合四次后,La的萃取量减少了7 g/L.负载有机相红外光谱研究表明:Si没有参与皂化P507的萃合反应;水峰和羟基变化说明乳化与萃取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化P507 稀土 乳化 萃取
下载PDF
皂化蜡催化氧化制备天然蜂蜡替代品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玲 廖克俭 +2 位作者 丛玉凤 孙凤娇 于洪波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9年第5期433-436,共4页
以皂化蜡为主要原料,经催化氧化反应制得氧化蜡,并对氧化蜡进行物理改性。试验结果发现:当催化剂用量m(催化剂)/m(皂化蜡)为0.02%、助催化剂用量m(催化剂)/m(皂化蜡)为1.0%、空气流量0.20 m3/h(皂化蜡100 g)、反应温度150℃和反应时间7 ... 以皂化蜡为主要原料,经催化氧化反应制得氧化蜡,并对氧化蜡进行物理改性。试验结果发现:当催化剂用量m(催化剂)/m(皂化蜡)为0.02%、助催化剂用量m(催化剂)/m(皂化蜡)为1.0%、空气流量0.20 m3/h(皂化蜡100 g)、反应温度150℃和反应时间7 h时,得到最佳氧化蜡;加入6.0%[m(AC-6聚乙烯)/m(氧化蜡)]的AC-6聚乙烯调和之后得到的改性蜡的性能与天然蜂蜡的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化蜡 氧化 蜂蜡
下载PDF
凹凸棒黏土接枝聚丙烯腈的制备及其对Pb^(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晓鹏 于波 +1 位作者 张俊平 刘刚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54,66,共4页
通过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在硅烷偶联剂改性凹凸棒黏土的表面成功接枝了聚丙烯腈,在碱性条件下将其皂化使腈基转变为羧基和酰胺基以便络合重金属离子,并通过FT-IR、TG、XPS和TEM对其进行了表征。相对于未接枝改性的凹凸棒黏土,该接枝产物对P... 通过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在硅烷偶联剂改性凹凸棒黏土的表面成功接枝了聚丙烯腈,在碱性条件下将其皂化使腈基转变为羧基和酰胺基以便络合重金属离子,并通过FT-IR、TG、XPS和TEM对其进行了表征。相对于未接枝改性的凹凸棒黏土,该接枝产物对Pb2+的去除率和吸附量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黏土 丙烯腈 皂化 自由基聚合 PB2+
下载PDF
叶黄素酯的皂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龙胜 彭密军 +1 位作者 忻旸 陈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B06期122-124,共3页
本文研究了以金盏菊提取物为原料,通过皂化反应将其中叶黄素酯类衍生物转化为游离态叶黄素的皂化工艺。考察了溶剂类型、KOH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KOH溶液加入量对衍生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叶黄素 叶黄素酯 金盏菊 皂化 HPLC
下载PDF
稀土萃取有机相的无氨连续皂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周洁英 陈冬英 +2 位作者 杨新华 赖兰萍 吴新根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5,49,共4页
研究了稀土萃取有机相的无氨连续皂化。结果表明,用无氨皂化剂CaCO3皂化30min,有机相皂化值可达0.50~0.54mol/L,且易分相、流动性好,Ca/RE分离最佳级数为8级。以此条件在30L萃取槽中进行综合试验,结果有机相皂化值稳定在0.50~0.54mol/L... 研究了稀土萃取有机相的无氨连续皂化。结果表明,用无氨皂化剂CaCO3皂化30min,有机相皂化值可达0.50~0.54mol/L,且易分相、流动性好,Ca/RE分离最佳级数为8级。以此条件在30L萃取槽中进行综合试验,结果有机相皂化值稳定在0.50~0.54mol/L之间,所得氧化物稀土总量大于99%,CaO和Cl-质量分数稳定小于0.05%;皂化成本远低于氨水和氢氧化钠的皂化成本。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国内某稀土分离厂,经济技术指标达到行业要求且稀土产品质量合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萃取 无氨皂化剂 连续皂化
下载PDF
三烯丙基异氰尿酸酯交联共聚物的研究(Ⅱ)——醇解物的制备、结构及其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何炳林 郭贤权 +2 位作者 杨志欣 何丹 史秀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873-876,共4页
将醋酸乙烯酯与三烯丙基异氰尿酸酯共聚物进行皂化制得含有羟基和羧基盐的共聚物以增强共聚物的亲水性,用作气相色谱固定相,考察了不同交联度对皂化反应的影响,测定了皂化后共聚物的孔结构参数及溶胀性能,并对该固定相的色谱性能进行评价。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固定相 醇解物 皂化反应
下载PDF
P204萃取剂皂化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相区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曾平 王贵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1945-1947,共3页
P204萃取剂皂化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相区变化曾平,王贵清(湘潭大学化学系,湘潭,411105)关键词皂化P204萃取剂,物理化学性质,相区,微乳状液二-(2-乙基己基)磷酸(简称P204或HA)是一种良好的工业螫... P204萃取剂皂化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相区变化曾平,王贵清(湘潭大学化学系,湘潭,411105)关键词皂化P204萃取剂,物理化学性质,相区,微乳状液二-(2-乙基己基)磷酸(简称P204或HA)是一种良好的工业螫合萃取剂,在湿法冶金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04 萃取剂 物理化学性质 相区 微乳状液
下载PDF
花椒籽油的提取和组分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素玲 张卫明 +3 位作者 孙晓明 金敬红 陈文华 张锋伦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5年第6期5-8,共4页
选用石油醚、无水乙醇、正己烷三种溶剂对花椒籽油进行索氏提取,结果青花椒籽油的得率分别为:5.34%、5.49%、4.80%;红花椒籽油的得率分别为:18.69%、24.41%、17.20%;红花椒籽油得率是青花椒籽油得率的3-4倍。花椒籽油经皂化后采用气... 选用石油醚、无水乙醇、正己烷三种溶剂对花椒籽油进行索氏提取,结果青花椒籽油的得率分别为:5.34%、5.49%、4.80%;红花椒籽油的得率分别为:18.69%、24.41%、17.20%;红花椒籽油得率是青花椒籽油得率的3-4倍。花椒籽油经皂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不同溶剂提取的花椒籽油脂肪酸组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组分相对含量。结果鉴定的主要组分为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和亚油酸,这四种组分占95%以上;青花椒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3.43%以上;其中棕榈油酸占60%以上,油酸占20%左右,亚油酸占5%左右。红花椒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69%以下;其中棕榈油酸占12%余,油酸占40%左右,亚油酸占10%左右。而红花椒籽油中棕榈酸含量在30%左右,约是青花椒籽油中棕榈酸含量(11%左右)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籽油 皂化 脂肪酸 GC-MS
下载PDF
皂化P507-HCl-煤油体系萃取镨钕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晶 王运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4-270,共7页
通过平衡实验考察了皂化P507-HCl-煤油体系中初始水相pH、萃取剂P507皂化度以及P507浓度对单一稀土元素萃取和镨(Pr)钕(Nd)双元素萃取平衡的影响,确定皂化反应产物组成和最佳分离条件,并于最佳分离条件下在膜分散微萃取器中分离镨(Pr)钕... 通过平衡实验考察了皂化P507-HCl-煤油体系中初始水相pH、萃取剂P507皂化度以及P507浓度对单一稀土元素萃取和镨(Pr)钕(Nd)双元素萃取平衡的影响,确定皂化反应产物组成和最佳分离条件,并于最佳分离条件下在膜分散微萃取器中分离镨(Pr)钕(Nd)。结果表明,利用膜分散微萃取器萃取分离镨(Pr)钕(Nd)的萃取率和有效分离因子可与平衡实验相当,在膜分散微萃取器中反应时间大大缩短至2.5 s左右,提高了传质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化P507-HCl-煤油体系 萃取 平衡 分离 膜分散微萃取
下载PDF
磷化-皂化处理27SiMn钢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传辉 何绍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59,64,共4页
冷拔法生产液压缸筒前,需对毛坯管进行磷化、皂化等预处理,以在冷拔表面形成一层塑性良好且具有极压性能的磷酸盐膜和皂化膜。对冷拔法生产液压缸筒常用的材料27SiMn钢进行磷化、皂化处理,在CETR UMT-2型试验机上考察了27SiMn钢磷化-皂... 冷拔法生产液压缸筒前,需对毛坯管进行磷化、皂化等预处理,以在冷拔表面形成一层塑性良好且具有极压性能的磷酸盐膜和皂化膜。对冷拔法生产液压缸筒常用的材料27SiMn钢进行磷化、皂化处理,在CETR UMT-2型试验机上考察了27SiMn钢磷化-皂化处理表面的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磨损表面形貌,探讨了磨损机制。结果表明:27SiMn钢经磷化-皂化处理后,与YT5硬质合金对摩时摩擦因数明显降低,此时摩擦因数受润滑介质的影响不明显;干摩擦状态下磷化-皂化处理前、后27SiMn钢的摩擦因数均随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油润滑状态下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皂化 摩擦因数 磨损机制
下载PDF
P507-N235载酸有机相分解稀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幼明 张胜其 +3 位作者 黄振华 张剑 管新地 刘建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1期114-118,共5页
P507-N235复合有机相能很好地萃取分离稀土元素.为有效利用P507-N235复合有机相中的余酸,对载酸有机相分解稀土的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解碳酸钕时,较优的工艺参数为料浆浓度72.5 g/L、浸出时间30 min、相比V_O∶V_A=1∶1(有机相... P507-N235复合有机相能很好地萃取分离稀土元素.为有效利用P507-N235复合有机相中的余酸,对载酸有机相分解稀土的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解碳酸钕时,较优的工艺参数为料浆浓度72.5 g/L、浸出时间30 min、相比V_O∶V_A=1∶1(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下同).在此条件下,30%P507+25%N235+45%煤油体系对Nd的萃取容量为20.16 g/L(按REO计,下同),有机相中余酸利用率为52.6%,且体系分相效果较好;分解氢氧化钕时,较优的工艺参数为料浆浓度73.3 g/L、浸出时间50 min、相比V_O∶V_A=1∶1,此时Nd的萃取容量可达21.6 g/L,有机相中余酸利用率为53.7%.实验证明了此方案的可行性,有机相中的残酸利用效果较好,可以实现载酸有机相的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无皂化 P507-N235体系 萃取容量 余酸分解
下载PDF
皂化麦麸对重金属Cd^(2+)的吸附作用及吸附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沛勤 陈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76-1082,共7页
为扩大纤维素类生物吸附剂的开发利用资源,采用五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影响皂化麦麸吸附Cd2+的因子进行优化,得出在吸附时间为1h、加入量为0.20g、pH=6、温度20℃、浓度2.00mg·L-1时,皂化麦麸有最大吸附率(YMax=99.1... 为扩大纤维素类生物吸附剂的开发利用资源,采用五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影响皂化麦麸吸附Cd2+的因子进行优化,得出在吸附时间为1h、加入量为0.20g、pH=6、温度20℃、浓度2.00mg·L-1时,皂化麦麸有最大吸附率(YMax=99.19%)。对比试验表明,皂化麦麸对Cd2+的吸附优于活性炭,纤维素在吸附中起主要作用。扫描电镜下皂化麦麸表面显示粗糙和多褶皱的物理吸附特征,红外光谱显示皂化麦麸中-OH、-CH3、C≡C、C=C、C=O、C-O基团可能参与吸附作用。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模型显示,皂化麦麸对Cd2+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和二级动力学模型。皂化麦麸经过解吸附可以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化麦麸 吸附 Cd2+
下载PDF
从硫酸锌溶液中萃取锌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唐双华 覃文庆 《湿法冶金》 CAS 2008年第2期96-100,共5页
研究了用D2EHPA从含锌浸出液中萃取锌。结果表明,以皂化后的体积分数为20%的D2EHPA钠盐作萃取剂,260号溶剂油作稀释剂,在相比(V_o/V_a)为3:2,料液初始pH为2.0,搅拌强度200 r/min,萃取时间10 min条件下从锌质量浓度18 g/L的浸出液中萃取... 研究了用D2EHPA从含锌浸出液中萃取锌。结果表明,以皂化后的体积分数为20%的D2EHPA钠盐作萃取剂,260号溶剂油作稀释剂,在相比(V_o/V_a)为3:2,料液初始pH为2.0,搅拌强度200 r/min,萃取时间10 min条件下从锌质量浓度18 g/L的浸出液中萃取锌.静置分层10min后,锌的单级萃取率达72.81%。用180 g/L硫酸进行反萃取,锌的反萃取率为88.67%,可以实现锌、铁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锌溶液 皂化D2EHPA 萃取
下载PDF
皂化对于淀粉-MMA接枝共聚物吸水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林晖 唐尧基 丁马太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10-1512,共3页
对由玉米淀粉(cornstarch,CS)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KMnO4引发下接枝共聚所制得的CS-MMA接枝共聚物进行皂化,制得了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不同条件对其吸水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制备该高吸水性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条件下,树脂的吸... 对由玉米淀粉(cornstarch,CS)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KMnO4引发下接枝共聚所制得的CS-MMA接枝共聚物进行皂化,制得了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不同条件对其吸水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制备该高吸水性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条件下,树脂的吸水率为900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MMA 皂化 吸水性能
下载PDF
皂化法制备硬脂酸钇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柏泉 陈常青 +1 位作者 叶志强 刘贤湘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1-345,共5页
采用皂化法制备了PVC热稳定剂-硬脂酸钇,并进行了动力学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盐碱比、氢氧化钠浓度等因素分别对硝酸钇/氢氧化钠盐碱反应和氢氧化钇/硬脂酸皂化反应的稀土转化率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并确定了最... 采用皂化法制备了PVC热稳定剂-硬脂酸钇,并进行了动力学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盐碱比、氢氧化钠浓度等因素分别对硝酸钇/氢氧化钠盐碱反应和氢氧化钇/硬脂酸皂化反应的稀土转化率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并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新工艺,稀土转化率高达99.50%以上,硬脂酸钇的熔点为118℃。经实验验证,第一阶段硝酸钇/氢氧化钠盐碱反应为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cA/dt=8.56cA2。第二阶段近似看作氢氧化钇/硬脂酸的皂化反应,符合二级反应特征,动力学方程为-dcA/dt=1666cA2。采用称重法测定稀土转化率比化学法简单、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热稳定剂 硬脂酸钇 皂化反应 稀土
下载PDF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骆定法 冯铁臣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2期38-40,共3页
本文探讨了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分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 乙酸乙酯 皂化反应 速率常数 电导法
下载PDF
环烷酸氨皂W/O微乳液的溶水性与内聚能理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桂清 陈巧云 +1 位作者 李荣喜 罗奇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0-564,共5页
The solubization of the W/O microemulsion of NA(naphthenic acid)/kerosene/NH3· H2O system has been investigated.The effect of salt,cosurfactant (- alcohol) on solubization of the microemulsion has been studie... The solubization of the W/O microemulsion of NA(naphthenic acid)/kerosene/NH3· H2O system has been investigated.The effect of salt,cosurfactant (- alcohol) on solubization of the microemulsion has been studied by the theory of cohesive energies(theory of R- ratio).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ory of R- ratio may explain the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of salt,such as LiCl,NaCl,KCl,NaNO3,Na2SO4,NH4Cl,on maximum solubization (Φ m) of the microemulsion,but can not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effect of these salt onΦ m(to see Fig.1).We have found that,the rateQ(Q=z/r) of salt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effect of salt on Φ m(to see Tab.1).Theory of R- ratio can only explain the effect of fraction mass of part alconols,such as n- octyl and n- heptyl and n- hexyl alcohol onΦ m,but can not explain the effect of isobutyl alcohol,n- butyl alcohol,n- pentanol and isoamyl alconol onΦ m (to see Fig.2).So theory of R- ratio has it’s limitations in explaination of the phenomenons of solubization of W/O microemul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烷酸 微乳液 溶水量 内聚能理论 皂化 助表面活性剂 氨皂 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