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 adsorption and 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on K_2CO_3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s 被引量:1
1
作者 YANG Dai-jun MA Xiao-wei +2 位作者 LV Hong LI Bing ZHANG Cun-m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2339-2348,共10页
Fuel cell stacks as the automotive power source can be severely poisoned by a trace amount of NOx in atmosphere,which makes it necessary to provide clean air for fuel cell vehicles.In this work,activating commercial a... Fuel cell stacks as the automotive power source can be severely poisoned by a trace amount of NOx in atmosphere,which makes it necessary to provide clean air for fuel cell vehicles.In this work,activating commercial activated carbons with K2CO3 for the large enhancement of NO capture was studied.K2CO3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s(K2CO3 ACs)were prepared by impregnating activate carbons in K2CO3 solution under ultrasound treatment,followed by temperature programmed baking at 800 oC.The dynamic NO flow tests on K2CO3 ACs at room temperature indicated that NO adsorption capacity reached the maximum(96 mg/g)when K2CO3 loading was 19.5 wt%,which corresponded to a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1196.1 m2/g and total pore volume of 0.70 cm3/g.The ten-fold enhancement of NO adsorption on K2CO3 ACs compared to the unimpregnated activated carbon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potassium nitrite,which was confirmed by FTIR and 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measurements.Regeneration tests of NO adsorption on the optimum sample revealed that 76%of the NO adsorption capacity could be remained after the fourth cy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ated carbon potassium carbonate MODIFICATION NO adsorption 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下载PDF
Study of the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of Carbon Dioxide (CO2) on Zeolites X Modified with Bivalent Cations
2
作者 Charly Mve Mfoumou Francis Ngoye +4 位作者 Pradel Tonda-Mikiela Ferdinand Evoung Evoung Landry Biyoghe Bi-Ndong Thomas Belin Samuel Mignard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S 2023年第1期66-82,共17页
Study of physisorbed and chemisorbed carbon dioxide (CO<sub>2</sub>) specie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NaX zeolite modified by cationic exchanges with bivalent cations (Ca<sup>2+</sup> and Ba<s... Study of physisorbed and chemisorbed carbon dioxide (CO<sub>2</sub>) specie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NaX zeolite modified by cationic exchanges with bivalent cations (Ca<sup>2+</sup> and Ba<sup>2+</sup>) by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of CO<sub>2</sub> (CO<sub>2</sub>-TPD). Others results were obtained by infrared to complete the study.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showed, in the physisorption region (213 - 473 K), that the cationic exchanges on NaX zeolite with bivalent cations increase slightly the interactions of CO<sub>2</sub> molecule with adsorbents and/or cationic site. Indeed, the desorption energies of physisorbed CO<sub>2</sub> obtained on the reference zeolite NaX (13.5 kJ·mol<sup>-1</sup>) are lower than that of exchanged zeolites E-CaX and E-BaX (15.77 and 15.17 kJ·mol<sup>-1</sup> respectively). In the chemisorbed CO<sub>2</sub> region (573 - 873 K), the desorption energies related to desorbed species (bidentate carbonates: CO<sub>3</sub>2-</sup>) on the exchanged zeolites E-CaX and E-BaX are about 81 kJ·mol<sup>-1</sup>, higher than the desorbed species (bicarbonates: HCO<sub>3</sub>2-</sup>) on the reference R-NaX (62 kJ·mol<sup>-1</sup>). In addition, the exchanged E-BaX zeolite develops the secondary adsorption sites corresponding to bicarbonates species with desorption energies of 35 kJ·mol<sup>-1</sup> lower to desorption energies of bicarbonates noted on the reference zeolite N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orption Faujasite X Chemisorbed and Physisorbed CO2 Exchanged Zeolites Bivalent Cations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TPD) Infrared
下载PDF
Activity and Adsorption Behavior of Oxygen on Rutile TiO_(2)(110)
3
作者 Rulin Sun Xinlu Liu +1 位作者 Fangliang Li Li Ch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19-626,I0051-I0058,I0100,共17页
The activity and adsorption behavior of oxygen on rutile TiO_(2)(110)(RTiO_(2)(110))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TPD)method with methanol(CH_(3)OH)as the probe molecule.By controlling ... The activity and adsorption behavior of oxygen on rutile TiO_(2)(110)(RTiO_(2)(110))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TPD)method with methanol(CH_(3)OH)as the probe molecule.By controlling the coverage of molecular O_(2)on the surface via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O_(2)exposure,two chemisorbed O_(2)species on the surface are confirmed,one at the bridging oxygen vacancy(Ov)site(O_(2)^(2-)/Ov)and the other at the five-fold coordinated titanium(Ti_(5c))site(O^(2-)/Ti_(5c)).At low O_(2)exposure,O^(2-)/Ov is the main species on the surface,which only leads to the O-H bond cleavage of CH_(3)OH,producing methoxy groups(CHgO).However,after the Ov sites are nearly filled by O_(2)at about 0.1 L O_(2)exposure,O_(2)/Tisc species begins to appear on R-TiO_(2)(110)surface,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formaldehyde(CH_(2)O)via the reaction of O_(2)/Tisc species with CH_(3)OH or CH3O to break the C-H bond at low surface temperature.Moreover,the yield of CH_(2)O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at of H_(2)O.In addition,when the 1 L O_(2)covered surface is irradiated with 355 nm UV irradiation to desorb and dissociate O_(2)/Ti_(5c)species,the yield of CH_(2)O decreases linearly with that of H_(2)O.Furthe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charge state of O_(2)/Ti_(5c)may not change as the exposure of O_(2)changes on the R-TiO_(2)(110)surface,and O_(2)is most likely to adsorb on the Ti_(5c)sites in the form of O_(2)^(2-),not O_(2)^(-),The result not only advances our understanding on the adsorption state of O_(2)on TiO_(2),but also provides clues for low temperature C-H bond activation with O_(2)on Ti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tile TiO_(2)(110) METHANOL OXYGEN 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下载PDF
甲醛光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 被引量:87
4
作者 杨建军 李东旭 +2 位作者 李庆霖 张治军 汪汉卿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8-281,共4页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 TPD) ,电子自旋共振( ESR)及自旋捕获-电子自旋共振 (ST-ESR)等物理方法对甲醛光催化氧化过程中 ,反应物的吸附状态、自由基中间物种及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光催化氧化空气中微量甲醛的反应条件下 ,...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 TPD) ,电子自旋共振( ESR)及自旋捕获-电子自旋共振 (ST-ESR)等物理方法对甲醛光催化氧化过程中 ,反应物的吸附状态、自由基中间物种及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光催化氧化空气中微量甲醛的反应条件下 ,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空气中的氧气被光生电子还原为· O- 2,微量水被空穴氧化为· OH.二者为甲醛的深度氧化提供了高活性的氧化剂 .甲醛是通过中间产物甲酸而氧化为终点产物二氧化碳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光催化氧化 程序升温脱附 电子自旋共振 反应机理
下载PDF
含铜MFI分子筛的H_2-TPR和O_2-TPD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单学蕾 关乃佳 +2 位作者 曾翔 陈继新 项寿鹤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7-241,共5页
采用H2 TPR和O2 TPD手段考察了不同金属离子交换的ZSM 5分子筛催化剂上的氢还原性能和氧脱附性能 .发现Cu ZSM 5催化剂的储氧能力及氧脱附性能优于Co ZSM 5和Fe ZSM 5催化剂 ;储氧能力强、低温下氧脱附性能好的催化剂 ,对NO分解反应... 采用H2 TPR和O2 TPD手段考察了不同金属离子交换的ZSM 5分子筛催化剂上的氢还原性能和氧脱附性能 .发现Cu ZSM 5催化剂的储氧能力及氧脱附性能优于Co ZSM 5和Fe ZSM 5催化剂 ;储氧能力强、低温下氧脱附性能好的催化剂 ,对NO分解反应的催化活性就高 .铜离子是反应的活性中心 .添加Ag和Ce可使Cu ZSM 5催化剂上氧的脱附温度大大降低 .Cu ZSM 5 /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上Cu的存在形式与单纯的Cu ZSM 5有差异 ,整体式催化剂上的一价铜数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升温还原 程序升温脱附 ZSM-5分子筛 一氧化氮 分解 催化剂 活性中心 反应机理
下载PDF
最小二乘法计算苯、噻吩和正辛烷在NaY上程序升温脱附活化能 被引量:8
6
作者 刘道胜 韩春玉 +2 位作者 段林海 宋丽娟 孙兆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0-476,共7页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测定了苯、噻吩和正辛烷在NaY上以不同升温速率升温时的TPD谱图.利用TPD谱图的峰形和其微分曲线判断了程序升温脱附过程中的脱附级数.提出了一种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吸附剂/催化剂的脱附活化能及其动力学参数...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测定了苯、噻吩和正辛烷在NaY上以不同升温速率升温时的TPD谱图.利用TPD谱图的峰形和其微分曲线判断了程序升温脱附过程中的脱附级数.提出了一种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吸附剂/催化剂的脱附活化能及其动力学参数的方法.以这些TPD谱图为基础,分别采用传统TPD计算模型、最小二乘法以及一阶微分曲线法计算了苯、噻吩和正辛烷在NaY上的脱附活化能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对在不同线性升温速率时的程序升温脱附活化能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升温脱附 脱附活化能 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噻吩、苯在Ce(Ⅳ)Y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9
7
作者 鞠秀芳 王洪国 +2 位作者 徐静 靳玲玲 宋丽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5-660,共6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频率响应(FR)、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研究了噻吩、苯在Ce(Ⅳ)Y分子筛上的吸附扩散性能。结果表明,噻吩与苯在Ce(Ⅳ)Y分子筛上吸附的机理不同。噻吩通过S—Ce和π作用2种方式被吸附在Ce(Ⅳ)Y分子筛上,...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频率响应(FR)、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研究了噻吩、苯在Ce(Ⅳ)Y分子筛上的吸附扩散性能。结果表明,噻吩与苯在Ce(Ⅳ)Y分子筛上吸附的机理不同。噻吩通过S—Ce和π作用2种方式被吸附在Ce(Ⅳ)Y分子筛上,以金属S—Ce键作用为主,作用力较强,不易脱附;而苯通过π作用被吸附在Ce(Ⅳ)Y分子筛上,作用力较弱,容易脱附,因此苯吸附在Ce(Ⅳ)Y分子筛上的频率响应谱图只检测到扩散过程。苯和噻吩同时存在时,Ce(Ⅳ)Y对噻吩的选择吸附性能随着模拟油中苯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还具有深度脱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频率响应 程序升温脱附
下载PDF
Pt-Sn/MgAl_2O_4催化剂的TPR和H_2-TPD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董文生 王心葵 +1 位作者 王浩静 彭少逸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77-580,共4页
Pt Sn/MgAl 2O 4 catalysts prepared by co impregnation with nominal 0 35% platinum and varying content of tin (0~2 5%) were characterized by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 (TPR) and 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Pt Sn/MgAl 2O 4 catalysts prepared by co impregnation with nominal 0 35% platinum and varying content of tin (0~2 5%) were characterized by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 (TPR) and 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of hydrogen (H 2 TPD). TPR results showed that platinum catalyzed the reduction of tin. However, the average oxidation state of tin after reduction depended upon the concentration of tin on the catalysts. H 2 TPD data indicated that tin addition inhibited the inactivated adsorption of hydrogen but promoted the activated adsorption, implying that tin modified both the ensembles of platinum and metal support interface, thus increasing hydrogen mobility and promoting hydrogen spillo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镁 丙烷 脱氢 TPR TPD 催化剂
下载PDF
汽车尾气净化用Pt/ZrO_2-CeO_2催化剂的表征与性能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淑莲 李时瑶 +1 位作者 吴春田 孙来生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7-69,共3页
汽车尾气净化用三效催化剂是一个多元复合型催化剂.以氧化铈或氧化铝为载体的催化剂其物理化学性质及催化性能已有报道[1,2],但载体氧化铈中添加氧化锆对催化剂性能影响的报道并不多.本文利用H2TPR,COTPD和贮氧量测... 汽车尾气净化用三效催化剂是一个多元复合型催化剂.以氧化铈或氧化铝为载体的催化剂其物理化学性质及催化性能已有报道[1,2],但载体氧化铈中添加氧化锆对催化剂性能影响的报道并不多.本文利用H2TPR,COTPD和贮氧量测定等技术表征了CeO2中加入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锆 二氧化铈 催化剂 尾气净化 三效
下载PDF
微波辐照程序升温与恒温解吸载甲苯活性炭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晓强 黄学敏 +3 位作者 刘胜荣 曹利 赵圣伟 庄剑恒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5-158,共4页
利用微波作为加热手段,采用恒温解吸和程序升温解吸两种方法对吸附了甲苯的活性炭进行了解吸研究。两种方法的操作条件分别为:1.恒温400℃;2.程序升温,初始温度及升温幅度均为100℃,每个温度点保持时间10min,终温500℃保持5min。结果表... 利用微波作为加热手段,采用恒温解吸和程序升温解吸两种方法对吸附了甲苯的活性炭进行了解吸研究。两种方法的操作条件分别为:1.恒温400℃;2.程序升温,初始温度及升温幅度均为100℃,每个温度点保持时间10min,终温500℃保持5min。结果表明,微波恒温解吸和程序升温解吸产生的甲苯气体浓度最高可达到56.7g/m3、28.7g/m3;两种解吸方法都可以在45min左右使活性炭达到90%以上的解吸效率。对两种方法的能量消耗进行分析后发现,相比400℃恒温解吸,程序升温解吸的能量消耗可以降低2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解吸 程序升温 活性炭 甲苯
下载PDF
色谱柱程序升温脱附法分离氢同位素 被引量:6
11
作者 谢波 刘云怒 +2 位作者 翁葵平 侯建平 官锐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20期33-35,共3页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法在自行研制的大型气相色谱柱上进行了氢同位素的分离,包括氕-氘体系的半饱和实验、全饱和实验和低丰度样品的浓缩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方法分离效率高、处理容量大。氘浓度为0.1%的样品混合气经色谱柱分离后得到...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法在自行研制的大型气相色谱柱上进行了氢同位素的分离,包括氕-氘体系的半饱和实验、全饱和实验和低丰度样品的浓缩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方法分离效率高、处理容量大。氘浓度为0.1%的样品混合气经色谱柱分离后得到氘浓度为30%的产品,贫化部分氘浓度小于10-5;氘浓度为10%的样品混合气分离后得到氘浓度大于90%的产品;对氕-氘混合气的处理容量达到70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升温脱附 氢同位素 色谱柱 浓缩
下载PDF
程序升温脱附活化能估算新模型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湘 李忠 罗灵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8-262,共5页
以吸附过程本征动力学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TPD非线性活化能估算模型.与经典TPD模型相比,这种新的TPD理论模型考虑了脱附过程中存在的吸附质分子再吸附现象的影响,更接近实际的脱附过程.采用TPD实验技术测定了二苯并呋喃在Nor... 以吸附过程本征动力学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TPD非线性活化能估算模型.与经典TPD模型相比,这种新的TPD理论模型考虑了脱附过程中存在的吸附质分子再吸附现象的影响,更接近实际的脱附过程.采用TPD实验技术测定了二苯并呋喃在Norit RB1、Monolith和Chemviron3种活性炭上、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程序升温脱附图谱.以这些TPD图谱为基础,分别采用经典TPD模型和TPD非线性模型计算了二苯并呋喃在3种活性炭上的脱附活化能.结果表明,经典TPD模型所估算出来的二苯并呋喃的活化能要偏高TPD非线性模型估算结果约8%~12%,脱附过程中存在吸附质分子再吸附现象对脱附活化能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附活化能 程序升温脱附 TPD模型 二苯并呋喃 活性炭
下载PDF
铁助剂对Rh-Mn-Li/SiO_2催化剂表面上的CO脱附和CO加氢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尹红梅 丁云杰 +3 位作者 罗洪原 朱何俊 严丽 林励吾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8-452,共5页
采用一氧化碳程序升温脱附 (CO TPD)和吸附的一氧化碳加氢程序升温表面反应 (TPSR)考察了Fe助剂对Rh基催化剂上CO的脱附行为及吸附CO的加氢行为的影响 .CO TPD实验表明 ,在Rh/SiO2 催化剂上CO有三个脱附峰 .在Rh Mn Li/SiO2 中加入 0 0... 采用一氧化碳程序升温脱附 (CO TPD)和吸附的一氧化碳加氢程序升温表面反应 (TPSR)考察了Fe助剂对Rh基催化剂上CO的脱附行为及吸附CO的加氢行为的影响 .CO TPD实验表明 ,在Rh/SiO2 催化剂上CO有三个脱附峰 .在Rh Mn Li/SiO2 中加入 0 0 5 %Fe后 ,高温脱附的CO比Rh/SiO2 催化剂上相应的CO量大 .增加Fe的负载量 ,CO的脱附量减少 .TPSR实验中 ,CO加氢反应的主要产物是甲烷 .不同组分的催化剂上甲烷的生成温度有如下顺序 :Rh/SiO2 (4 82K) <Rh Mn Li/SiO2 (4 89K) <Rh Fe/SiO2 (4 94K) <Rh Mn Li Fe/SiO2 (5 0 1K) .甲烷峰的产生伴随着CO(s)高温脱附峰的消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助剂 Rh-Mn-Li/SiO2催化剂 CO 加氢行为 负载型催化剂 一氧化碳 加氢 甲烷 程序升温脱附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
下载PDF
不同活性炭上Pt催化剂的分散性及其在甲基环己烷脱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晓芸 马丁 包信和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9-263,共5页
在不同方法处理的活性炭上采用传统浸渍方法制备了负载Pt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在甲基环己烷脱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对炭载体的氮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的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炭经过硝酸氧化处理和氢气高温处理后,活性炭的孔结构基本不变,但表面... 在不同方法处理的活性炭上采用传统浸渍方法制备了负载Pt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在甲基环己烷脱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对炭载体的氮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的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炭经过硝酸氧化处理和氢气高温处理后,活性炭的孔结构基本不变,但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数量和种类发生了变化.这些不同的表面基团直接影响了Pt粒子在载体上的分散度,进而使催化剂在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表面含氧基团 程序升温脱附 甲基环己烷 脱氢
下载PDF
MnO_x/ZrO_2催化剂的表面氧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仁贤 俞铁铭 +2 位作者 蒋晓原 陈芳 郑小明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98-401,共4页
采用XRD,TPD和TPR等技术研究了MnOx/ZrO2催化剂的表面特性.结果表明,ZrO2表面的MnOx物种主要以Mn2O3和MnO2形态存在,经还原氧化处理后,MnOx物种的分散状况趋好.MnZr之间的相互作用促... 采用XRD,TPD和TPR等技术研究了MnOx/ZrO2催化剂的表面特性.结果表明,ZrO2表面的MnOx物种主要以Mn2O3和MnO2形态存在,经还原氧化处理后,MnOx物种的分散状况趋好.MnZr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MnO2的分解,而抑制Mn2O3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锰 催化剂 表面性质 一氧化碳 氧化
下载PDF
NiW/γ-Al_2O_3加氢催化剂化学吸附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锦业 龙湘云 +3 位作者 聂红 石亚华 李大东 金泽明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41-544,共4页
采用脉 冲色谱 法测定了 噻吩在硫 化态 Ni W/ γ Al2 O3 催化 剂 上化 学吸 附 过程 中热 力 学函数的变 化,并与 噻吩加氢 脱硫( H D S) 反应 活性进行 了关联 . 结果 表明,噻吩 在硫 化态 Ni W/ γ Al... 采用脉 冲色谱 法测定了 噻吩在硫 化态 Ni W/ γ Al2 O3 催化 剂 上化 学吸 附 过程 中热 力 学函数的变 化,并与 噻吩加氢 脱硫( H D S) 反应 活性进行 了关联 . 结果 表明,噻吩 在硫 化态 Ni W/ γ Al2 O3催化剂 上的吸 附不能太 强,催化 剂中的 Ni 可以 降低噻 吩在催化 剂表面 上的吸附 强度,增 加 H D S 反应活性 中心的数 目. 从 H2 在 硫 化态 Ni W/ γ Al2 O3 催化 剂 上 吸附 后 的 程序 升 温脱 附 实 验 结果 发现, H2 在硫化态 催化剂 上有两种 吸附态, 高温脱附 所对应的 吸附态 与 H D S 反应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态 催化剂 化学吸附 噻吩 加氢脱硫
下载PDF
碳八芳烃异构化分子筛的酸性与反应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震寰 张爱军 +2 位作者 胡维军 杨少斌 康承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6-81,共6页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方法表征用于碳八芳烃异构化的MOR、RIZ分子筛的酸性质,并用间二甲苯歧化/异构化反应表征分子筛的催化性能。NH_3-TPD脱附动力学分析得到RIZ和MOR分子筛强酸的脱附活化能分别为115.4kJ/mol和178.9kJ/mol。RIZ具有2种强... 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方法表征用于碳八芳烃异构化的MOR、RIZ分子筛的酸性质,并用间二甲苯歧化/异构化反应表征分子筛的催化性能。NH_3-TPD脱附动力学分析得到RIZ和MOR分子筛强酸的脱附活化能分别为115.4kJ/mol和178.9kJ/mol。RIZ具有2种强酸位,强酸总量约为MOR的3倍。在370℃、常压下的MX转化反应表明,RIZ分子筛比MOR分子筛的催化活性更高,歧化反应随反应的进行而明显减少。RIZ分子筛的歧化初活性与强酸量有对应关系,与酸强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程序升温脱附 酸性 异构化 歧化
下载PDF
湿度对油烟中易挥发有机化合物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晶 肖文清 +1 位作者 李忠 奚红霞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3-77,共5页
主要研究了甲醛、乙醛和苯在有机硅烷KH560和1706改性活性炭(AC)表面的脱附活化能,并通过透过曲线实验测定了不同湿度对三者在改性活性炭上吸附的影响,最后用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材料表面的亲水基团和憎水基团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 主要研究了甲醛、乙醛和苯在有机硅烷KH560和1706改性活性炭(AC)表面的脱附活化能,并通过透过曲线实验测定了不同湿度对三者在改性活性炭上吸附的影响,最后用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材料表面的亲水基团和憎水基团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有机硅烷改性活性炭可提高材料的憎水性,在较高湿度下(RH〉60%),三者在未改性活性炭固定床穿透时间减少得最多,1706/AC固定床次之,KH560/AC固定床最小;程序升温脱附(TPD)实验表明,用有机硅烷改性活性炭可以削弱水和活性炭表面的结合力,增强与甲醛、乙醛和苯的结合力。通过XPS分析,与未改性活性炭相比,经有机硅烷改性的活性炭,其憎水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升温脱附 透过曲线 改性活性炭 脱附活化能 XPS
下载PDF
原位溶胶-凝胶法制备深度加氢脱芳烃催化剂NiO-MoO_3/SiO_2-Al_2O_3-TiO_2 被引量:7
19
作者 关媛 林西平 +2 位作者 邬国英 魏科年 宋友良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4-280,共7页
利用原位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不同SiO2含量及Ni/Mo摩尔比的负载型NiO-MoO3/SiO2-Al2O3-TiO2深度加氢脱芳烃催化剂。采用ICP、N2吸附-脱附等温线及XRD方法,表征催化剂的物化性质、结构特征;采用TPD、TPR手段,考察催化剂的酸强度以及活性组... 利用原位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不同SiO2含量及Ni/Mo摩尔比的负载型NiO-MoO3/SiO2-Al2O3-TiO2深度加氢脱芳烃催化剂。采用ICP、N2吸附-脱附等温线及XRD方法,表征催化剂的物化性质、结构特征;采用TPD、TPR手段,考察催化剂的酸强度以及活性组分Ni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在固定床加压连续微反装置上,以航空煤油为原料,进行深度加氢脱芳烃催化反应,考察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原位溶胶-凝胶法制备的Ni基负载型催化剂的操作工艺简单,且不改变原载体的表面结构特征,通过表面涂硅处理及改变SiO2含量,达到调节催化剂酸强度的目的;MoO3的加入能够增加Ni原子的活性位,减弱其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催化剂的总金属含量较高(30%)时,显示出良好的加氢脱芳烃性能及稳定性。航空煤油深度加氢脱芳烃产品油中总芳烃的质量分数小于0.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溶胶-凝胶法 深度加氢脱芳烃 程序升温脱附(TPD) 程序升温还原(TPR)
下载PDF
BEA/MOR两相共生分子筛的酸性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15
20
作者 祁晓岚 李斌 +2 位作者 李士杰 刘希尧 林炳雄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用NH3-TPD方法研究了相同硅铝比不同相组成的BEA/MOR(β沸石与丝光沸石两相共生分子筛)样品的酸性,并考察了其对甲醇脱水制二甲醚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相组成的共生分子筛样品的NH3-TPD谱中均出现两个NH3脱附峰,分别对应于NH3... 用NH3-TPD方法研究了相同硅铝比不同相组成的BEA/MOR(β沸石与丝光沸石两相共生分子筛)样品的酸性,并考察了其对甲醇脱水制二甲醚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相组成的共生分子筛样品的NH3-TPD谱中均出现两个NH3脱附峰,分别对应于NH3在沸石骨架中弱酸中心和强酸中心上的脱附.BEA/MOR的高温脱附峰温与其丝光沸石含量呈火山形曲线关系,而β沸石与丝光沸石机械混合物的高温脱附峰温与丝光沸石含量呈线性关系;当丝光沸石相含量超过50%时,BEA/MOR强酸强度明显高于机械混合物,含丝光沸石65%的BEA/MOR样品的强酸强度最强,这表明共生分子筛与机械混合物间存在明显的区别.用于催化甲醇脱水制二甲醚反应时,BEA/MOR样品上甲醇转化率与丝光沸石含量也呈火山形曲线关系,而机械混合物上甲醇的转化率与丝光沸石含量呈线性关系.丝光沸石含量超过40%的BEA/MOR样品的催化活性都高于HM,含丝光沸石65%的BEA/MOR样品活性最高.硅铝比为11的HM虽然初活性高,但反应60 h后即很快失活,而硅铝比为53的HBEA/MOR初活性稍低,但其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Β沸石 丝光沸石 共生 酸性 程序升温脱附 甲醇脱水 二甲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