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lumn leaching process of rare earth and aluminum from weathered crust elution-deposited rare earth ore with ammonium salts 被引量:18
1
作者 何正艳 张臻悦 +4 位作者 余军霞 徐志高 徐源来 周芳 池汝安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3024-3033,共10页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leaching process of rare earth (RE) and aluminum (Al) from the weathered crust elutiondepositedRE ore, the mass transfer of RE and Al in column leaching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leaching process of rare earth (RE) and aluminum (Al) from the weathered crust elutiondepositedRE ore, the mass transfer of RE and Al in column leaching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chromatographic plate theory. Theresults show that a higher initial ammonium concentration in a certain range can enhance the mass transfer process. pH of leachingagent in the range of 2 to 8 almost has no effect on the mass transfer efficiency of RE, but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mass transferefficiency of Al under strong acidic condition (pH〈4). There is an optimum flow rate that makes the highest mass transfer efficiency.The optimum leaching condition of RE is the leaching agent pH of 4?8, ammonium concentration of 0.4 mol/L and flow rate of0.5 mL/min. The mass transfer efficiencies of RE and Al both follow the order: (NH4)2SO4〈NH4Cl〈NH4NO3, implying thecomplexing ability of an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umn leaching process weathered crust elution-deposited rare earth ore rare earth ALUMINUM ammonium salt MASSTRANSFER
下载PDF
Effects of microwave post-treatments on leaching resistance of ACQ-D treated Chinese fir
2
作者 YU Li-li GAO Wei CAO Jin-zhen TANG Zhen-zhong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10年第1期1-8,共8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aching resistance of active ingredient-copper in ammoniacal copper quat-type D (ACQ-D) treated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 microwave post-treatments were carried out. Th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aching resistance of active ingredient-copper in ammoniacal copper quat-type D (ACQ-D) treated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 microwave post-treatments were carried out. The percentages of leached copper from ACQ-D treated Chinese fir with different microwave post-treatments were obtained after leaching tests by analyzing the copper retention in treated wood. The fixation mechanism of copper in the treated wood was determined with the help of SEM and FTIR spectra, while the valence conversion of copper after microwave post-treatments was studied by UV spectroscopy.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centage of leached copper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after microwave post-treatment over time. This development was reinforced by allowing even more time for the treatment as well as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power of microwave post-treatment. The leaching resistance of copper in wrapped samples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unwrapped samples, 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tent. Compared with air-dried samples, the valence conversion in the samples with microwave post-treatments changed slightly,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microwave post-treatments cannot impair the natural decay resistance of ACQ-D treated wood. SEM and FTIR spectra showed the presence of crystal particles formed by chemical reactions between copper and wood ingredients in wood cell walls and wood pits. Only a small amount of copper reacted with cellulose, while lignin and hemicellulose were the major bonding sites for copper in wood. Giv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microwave post-treatments had a slight effect on the compression strength parallel to the grain and on the erystallinity of ACQ-D treated Chinese f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 ammoniaeal copper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type D (ACQ-D) COPPER leaching resistance microwave post-treatment
下载PDF
氨法处理氧化锌矿制取电锌 被引量:40
3
作者 张保平 唐谟堂 杨声海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9-623,共5页
研究了用氯化铵法直接从氧化锌矿提取电锌的新工艺.该工艺采用氯化铵 氨水溶液作浸出剂,氧化锌矿中的锌以锌氨配合物形式进入浸出液,在浸出锌的同时将杂质砷、锑、铁等除去.研究结果表明:氨溶锌浸出率≥93%;浸液中的As和Sb的质量浓度都... 研究了用氯化铵法直接从氧化锌矿提取电锌的新工艺.该工艺采用氯化铵 氨水溶液作浸出剂,氧化锌矿中的锌以锌氨配合物形式进入浸出液,在浸出锌的同时将杂质砷、锑、铁等除去.研究结果表明:氨溶锌浸出率≥93%;浸液中的As和Sb的质量浓度都低于0.25mg/L,Fe的质量浓度低于0.15mg/L,其他杂质质量浓度低;浸出液经锌粉1次净化除杂后进行电积制取电锌.电锌中Zn的质量分数达99.999%,杂质含量极低,其中Fe的质量分数仅为0.00005%;电流效率高达96.35%,直流电耗为2502kW·h;电解废液经补氨后返回浸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氨配合物 浸出 净化 电积
下载PDF
混合铵盐浸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中稀土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婷婷 张臻悦 +2 位作者 徐志高 李琼 池汝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0-33,共4页
采用氯化铵和硝酸铵配成的混合铵盐作浸出剂,用柱浸模拟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浸出过程,考察混合铵盐浸出剂的配比、浓度、液固比、pH和流速等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类型的浸出剂对该稀土矿有较高的稀土浸出率,且能较好地抑... 采用氯化铵和硝酸铵配成的混合铵盐作浸出剂,用柱浸模拟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浸出过程,考察混合铵盐浸出剂的配比、浓度、液固比、pH和流速等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类型的浸出剂对该稀土矿有较高的稀土浸出率,且能较好地抑制黏土矿物的膨胀,最优工艺条件为:NH4Cl和NH4NO3的质量比8∶2、浸出剂质量浓度10g/L、浸出液pH=4.0、液固比2∶1、流速0.5mL/min,在此条件下稀土浸出率为96.29%,黏土矿物的线膨胀率为2.7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 浸出 混合铵盐 膨胀率
下载PDF
磷矿浮选尾矿煅烧铵盐法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芳 王华 +2 位作者 李军旗 陈义 孔繁振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2,20,共4页
针对瓮福磷矿浮选尾矿的资源特点,将磷尾矿作为高磷白云石矿进行处理,舍弃了传统的白云石碳化法,提出了煅烧-铵盐选择浸出工艺,不仅可以开发出具有高附加值和工业应用前景的优质氢氧化镁、氧化镁以及轻质碳酸钙,并且可获得适于湿法磷酸... 针对瓮福磷矿浮选尾矿的资源特点,将磷尾矿作为高磷白云石矿进行处理,舍弃了传统的白云石碳化法,提出了煅烧-铵盐选择浸出工艺,不仅可以开发出具有高附加值和工业应用前景的优质氢氧化镁、氧化镁以及轻质碳酸钙,并且可获得适于湿法磷酸生产的磷精矿,较好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表明:在煅烧温度为900℃时,尾矿中白云石分解,而氟磷酸钙不分解;煅烧熟料用硝酸铵浸出,CaO浸出率可达80.43%;浸出渣用硫酸铵二次浸出,MgO浸出率可达91%以上,二次浸出渣为含P2O538%以上的磷精矿;P2O5回收率达88.58%。该研究为综合利用磷矿浮选尾矿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浮选尾矿 煅烧 铵盐 浸出率
下载PDF
铵盐法处理氧化锌矿的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张元福 梁杰 李谦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37-41,共5页
报道了用铵盐法处理含硅、铁高的氧化锌矿制取电解锌的工艺 ,试验表明 ,该工艺有流程短、技术条件易于控制、能耗低的优点。对含锌大于 2 0 %的氧化锌矿石 ,锌的浸出率可大于95 % ,锌电解直流电能耗为 2 380 - 2 4 6 0kwh/t ,阴极锌质... 报道了用铵盐法处理含硅、铁高的氧化锌矿制取电解锌的工艺 ,试验表明 ,该工艺有流程短、技术条件易于控制、能耗低的优点。对含锌大于 2 0 %的氧化锌矿石 ,锌的浸出率可大于95 % ,锌电解直流电能耗为 2 380 - 2 4 6 0kwh/t ,阴极锌质量达到GB4 70— 831#号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盐法 氧化锌矿 电解 浸出率
下载PDF
铵盐焙烧-酸浸法从石油重整废催化剂中富集回收铂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董海刚 赵家春 +2 位作者 杨海琼 李博捷 崔浩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23-27,30,共6页
采用铵盐焙烧-酸浸法进行了从石油重整废催化剂中富集回收铂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铵盐焙烧条件为:硫酸铵与废催化剂质量比为7.5,焙烧温度350℃,焙烧时间5 h;稀酸浸出条件:液固比12.5,浸出温度80℃,硫酸浓度为0.5 mol/L,浸出时间3 h... 采用铵盐焙烧-酸浸法进行了从石油重整废催化剂中富集回收铂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铵盐焙烧条件为:硫酸铵与废催化剂质量比为7.5,焙烧温度350℃,焙烧时间5 h;稀酸浸出条件:液固比12.5,浸出温度80℃,硫酸浓度为0.5 mol/L,浸出时间3 h。在上述条件下,铂的富集倍数达到274倍以上。通过XRD分析,焙烧产物的物相主要以硫酸铝铵形式存在,焙烧产物通过稀酸浸出,实现铂的富集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金属冶金 富集回收 废石油重整催化剂 铵盐焙烧-酸浸
下载PDF
NH_4Cl-NH_3-H_2O体系浸出氧化锌矿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保平 唐谟堂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3-486,共4页
介绍了氯化铵 氨配合浸出法直接从氧化锌矿提取锌新工艺 .该工艺采用氯化铵 氨水溶液作浸出剂 ,使之与氧化锌矿反应得锌氨配合离子 ,在浸出的同时将杂质砷、锑、铁、硫酸根和碳酸根除去 .实验结果表明 :时间、液固比对锌浸出率影响显... 介绍了氯化铵 氨配合浸出法直接从氧化锌矿提取锌新工艺 .该工艺采用氯化铵 氨水溶液作浸出剂 ,使之与氧化锌矿反应得锌氨配合离子 ,在浸出的同时将杂质砷、锑、铁、硫酸根和碳酸根除去 .实验结果表明 :时间、液固比对锌浸出率影响显著 ,而温度对锌浸出率影响不大 ;在综合浸出条件下 ,锌浸出率大于 6 8% ,氨溶锌浸出率大于 93.88% (质量分数 ) ;胶体吸附除砷、锑效果明显 ,浸出液中砷、锑质量浓度可降至 0 .2 5mg·L- 1 ,铁质量浓度可降至 0 .15mg·L- 1 以下 ,氯化钙、氯化钡可将碳酸根和硫酸根几乎除尽 ,其他杂质元素含量也极低 .该浸出液净化容易 ,特别适合制电锌或锌粉 .本法具有工艺简单、能耗低、污染小、原料适应性广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铵 配合物 浸出 NH4Cl-NH3-H2O体系
下载PDF
清洁型石煤提钒新工艺 被引量:12
9
作者 戴文灿 孙水裕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5,42,共4页
石煤中加入石灰和适量的添加剂焙烧,焙砂用NH4HCO3和NaHCO3溶液浸出,浸出液经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可制得纯度达到国标99级以上的V2O5。在焙烧过程中解决了传统钠化焙烧的废气污染问题,经交换吸附后的废水可直接回用于浸出,不影响浸出率和... 石煤中加入石灰和适量的添加剂焙烧,焙砂用NH4HCO3和NaHCO3溶液浸出,浸出液经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可制得纯度达到国标99级以上的V2O5。在焙烧过程中解决了传统钠化焙烧的废气污染问题,经交换吸附后的废水可直接回用于浸出,不影响浸出率和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 钙化焙烧 铵盐浸出 吸附
下载PDF
氯化铵浸取法回收盐泥中的镁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润静 刘兴 +3 位作者 罗慧慧 赵华 韩晓娑 赵莹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2-556,共5页
以盐泥为原料,采用氯化铵浸取回收盐泥中的Mg^2+,以浸取液和回收的氨反应制取氢氧化镁产品。考察了盐泥浆液固含量、浸取时间、物料比(氯化铵与盐泥中氢氧化镁的摩尔比)等工艺条件对Mg^2+浸取率的影响,并以比表面积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实... 以盐泥为原料,采用氯化铵浸取回收盐泥中的Mg^2+,以浸取液和回收的氨反应制取氢氧化镁产品。考察了盐泥浆液固含量、浸取时间、物料比(氯化铵与盐泥中氢氧化镁的摩尔比)等工艺条件对Mg^2+浸取率的影响,并以比表面积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实验,确定氢氧化镁的最佳制备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盐泥浆液固含量为248g/L、浸取时间为100min、物料比为2.3的条件下,Mg2+浸取率为75.0%;在n(MgCl2)∶n(NH4Cl)=0.5、氨水浓度3mol/L、氨水滴加速率0.8mL/min、反应温度90℃的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氢氧化镁的比表面积为17.87m2/g,粒径约为3μm。该工艺简单可行,为盐泥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泥 浸取 氯化铵 氢氧化镁
下载PDF
铵盐浸出氧化锌矿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晓丹 张元福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82-84,89,共4页
含硅、铁较高的氧化锌矿在NH4Cl-NH3-H2O体系中的溶解过程,遵循核收缩模型的动力学规律,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4 57kJ/mol.浸出过程属于混合控制,即表面化学反应与通过不溶硅、铁矿物相的扩散为过程的控制步骤。
关键词 铵盐法 氧化锌矿 浸出动力学 表面化学反应
下载PDF
季铵盐接枝木塑材料表面抗流失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万丽 陈林 +2 位作者 李陆军 周超健 王清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77-1681,共5页
以对乙烯基卞基氯(C9H9Cl)为原料与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12DMA)合成N,N-二甲基十二烷基对乙烯基苄基氯化铵C9H9Cl-12DMA新型季铵盐抗菌单体,并用FT-IR、H-NMR、EA、TG等手段表征其结构。以二苯甲酮为光敏剂,通过紫外光辐照引发,将C9H9Cl-... 以对乙烯基卞基氯(C9H9Cl)为原料与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12DMA)合成N,N-二甲基十二烷基对乙烯基苄基氯化铵C9H9Cl-12DMA新型季铵盐抗菌单体,并用FT-IR、H-NMR、EA、TG等手段表征其结构。以二苯甲酮为光敏剂,通过紫外光辐照引发,将C9H9Cl-12DMA单体接枝在含有乙烯基的木塑复合材料(WPC)表面,利用XPS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WPC的表面化学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浸渍法和干态法测试木塑表面接枝季铵盐后的流失性,结果表明,水浸和空气中放置对季铵盐的影响不大,这说明以化学键连接于木塑表面的抗菌剂具有优异的抗流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 紫外引发 木塑材料表面 抗流失性
下载PDF
微波后处理对ACQ-D处理杉木抗水流失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丽丽 高巍 +1 位作者 曹金珍 唐镇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96,共7页
为了提高胺溶铜季胺盐-D型(ACQ-D)处理杉木中有效成分铜的抗水流失性,采用微波方法对ACQ-D处理杉木进行后处理,然后测定经过流失试验试材中的铜流失率,并借助FTIR、SEM谱图,结合微波后处理过程中一价铜的转变情况,对铜的固着机理进行深... 为了提高胺溶铜季胺盐-D型(ACQ-D)处理杉木中有效成分铜的抗水流失性,采用微波方法对ACQ-D处理杉木进行后处理,然后测定经过流失试验试材中的铜流失率,并借助FTIR、SEM谱图,结合微波后处理过程中一价铜的转变情况,对铜的固着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一定时间的微波后处理,可以明显降低铜的流失率,且随着处理时间和微波强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包膜试件中铜离子的抗水流失性要好于不包膜的试件,这是温度和水分协同作用的结果;试件中铜的化合价转变不大,因此可确保微波后处理不会削弱ACQ-D处理材的耐腐性。SEM及FTIR谱图显示:铜与木材生成的晶体颗粒主要分布在木材细胞壁及木材的纹孔中;铜与纤维素间的反应很少,而木素及半纤维素是铜固着的主要场所。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后处理对试件的顺纹抗压强度及纤维素结晶度的影响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胺溶铜季铵盐-D型 抗流失性 微波后处理
下载PDF
微波场中铵盐浸出钢渣体系的升温行为 被引量:6
14
作者 杜龙 马国军 +3 位作者 张翔 杨芳 张宇 程普红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采用微波对铵盐浸出钢渣体系进行加热,研究铵盐种类、浓度、固液比、微波功率等对微波场中浸出体系的升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去离子水达到沸腾温度所需的加热时间越短,表观升温速率提高。去离子水、自来水、NH4C... 采用微波对铵盐浸出钢渣体系进行加热,研究铵盐种类、浓度、固液比、微波功率等对微波场中浸出体系的升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去离子水达到沸腾温度所需的加热时间越短,表观升温速率提高。去离子水、自来水、NH4Cl溶液和NH4Ac溶液均具有良好的吸波特性,在微波功率为420 W时,升温速率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自来水>去离子水>NH4Ac溶液>NH4Cl溶液。浓度对于氯化铵溶液在微波场中的升温行为影响并不显著,而随着氯化铵溶液体积的增加,其表观升温速率减小。在微波场中,转炉钢渣、电炉不锈钢渣和电炉普碳钢渣吸波能力较强,从大到小依次为:转炉钢渣普碳钢渣>不锈钢渣。固液比对含转炉钢渣的氯化铵浸出体系在微波场中的升温行为无明显影响,但在固液比为1g∶20mL的条件下,转炉渣与NH4Cl溶液形成的浸出体系在微波场中的表观升温速率低于去离子水和醋酸铵浸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场 浸出 升温 钢渣体系 铵盐
下载PDF
甲酸铵复配铵盐浸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渗透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子赟 马晨伟 +4 位作者 周芳 黄素华 冯健 余军霞 池汝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5-93,共9页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渗透性对稀土浸取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浸矿过程中浸取剂的渗透规律,分别探讨了硫酸铵、氯化铵和硝酸铵复配甲酸铵作为浸取剂浸取稀土时,矿石初始含水率、装矿高度及压差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渗透性的...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渗透性对稀土浸取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浸矿过程中浸取剂的渗透规律,分别探讨了硫酸铵、氯化铵和硝酸铵复配甲酸铵作为浸取剂浸取稀土时,矿石初始含水率、装矿高度及压差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复配铵盐在矿石中的渗透速度均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装矿高度的减小和压差的增大而增大,其中硝酸铵复配甲酸铵作为浸取剂时浸取液在矿体中的渗透速度最快且达到稳定渗流的时间最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铵 铵盐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 浸取 渗透性
下载PDF
钢渣中钙元素的浸出试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梦豪 刘燕 张廷安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20,共7页
钢渣作为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其中含有多种有用成分,但是国内目前对钢渣的处理,主要作为钢渣砖,路基材料和处理废水等低价值利用,未对钢渣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再次利用,而钢渣中含量为40%~60%的钙基,对制备工业级碳酸钙产品有积极... 钢渣作为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其中含有多种有用成分,但是国内目前对钢渣的处理,主要作为钢渣砖,路基材料和处理废水等低价值利用,未对钢渣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再次利用,而钢渣中含量为40%~60%的钙基,对制备工业级碳酸钙产品有积极作用,因此研究钢渣的钙组元提取技术对钢渣的综合利用和减碳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着重分析了国内外对钢渣的钙组元浸出处理技术研究,主要有去离子水浸出法、酸浸出法和铵盐浸出法,简述了近年来我国钢渣提取钙组元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比了几种主流浸出方法的优点和缺陷,并对其目前技术的局限性简单的做了建议和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碳酸钙 浸出 酸浸 铵盐 去离子水浸出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闭矿场铵盐淋出液化学沉淀脱氮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秋桐 邓祥意 +2 位作者 肖春桥 胡锦刚 池汝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101,共10页
铵盐浸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后残留大量铵盐,对稀土矿闭矿场淋出液进行脱氮处理是解决氨氮污染的有效手段。采用化学沉淀法脱除稀土矿闭矿场淋出液中氨氮,研究了沉淀条件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沉淀工艺参数,通过溶液化学... 铵盐浸取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后残留大量铵盐,对稀土矿闭矿场淋出液进行脱氮处理是解决氨氮污染的有效手段。采用化学沉淀法脱除稀土矿闭矿场淋出液中氨氮,研究了沉淀条件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沉淀工艺参数,通过溶液化学计算、XRD与SEM等分析化学沉淀脱氮过程及机理。结果表明:在pH=7.0、n(N)/n(P)=1.0/1.1、25℃、反应时间240 s的条件下,氨氮去除率可达86.87%;响应曲面拟合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次序为:NaOH的用量(pH)>n(N)/n(P)>反应时间,优化条件下氨氮去除率高达98.02%,化学沉淀后淋出液氨氮浓度<15 mg/L,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沉淀产物主要为MgNH4PO4·6H2O及少量MgHPO4·3H2O、Mg(OH)2和Mg3(PO4)2固体,呈表面粗糙的空心棒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闭矿场 铵盐淋出液 化学沉淀法 响应曲面 脱氮机理
下载PDF
Cyclic metallurgical process for extracting Ⅴ and Cr from vanadium slag: Part Ⅰ.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of Ⅴ from chromium-containing vanadate solution 被引量:4
18
作者 Xue-wen WANG Ming-e YANG +3 位作者 Yu-qi MENG Da-xiong GAO Ming-yu WANG Zi-bi FU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807-816,共10页
The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of V from chromium-containing vanadate solu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a cyclic metallurgical process including selective precipitation of vanadium,vanadium leaching and preparation of vanadi... The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of V from chromium-containing vanadate solu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a cyclic metallurgical process including selective precipitation of vanadium,vanadium leaching and preparation of vanadium pentoxide.By adding Ca(OH)_(2) and ball milling,not only the V in the solution can be selectively precipitated,but also the leaching kinetics of the precipitate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precipitation efficiency of V is 99.59%by adding Ca(OH)_(2) according to Ca/V molar ratio of 1.75:1 into chromium-containing vanadate solution and ball milling for 60 min at room temperature,while the content of Cr in the precipitate is 0.04%.The leaching rate of V reaches 99.35%by adding NaHCO_(3) into water according to NaHCO_(3)/V molar ratio of 2.74:1 to leach V from the precipitate with L/S ratio of 4:1 mL/g and stirring for 60 min at room temperature.The crystals of NH_(4)VO_(3) are obtained by adjusting the leaching solution pH to be 8.0 with CO2 and then adding NH_(4)HCO_(3) according to NH_(4)HCO_(3)/NaVO_(3) molar ratio of 1:1 and stirring for 8 h at room temperature.After filtration,the crystallized solution containing ammonia is reused to leach the precipitate of calcium vanadates,and the leaching efficiency of V is>99%after stirring for 1 h at room temperature.Finally,the product of V_(2)O_(5) with purity of 99.6%is obtained by calcining the crystals at 560℃ for 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ium-containing vanadate solution calcium salt precipitating vanadium sodium bicarbonate leaching ammonium salt precipitating vanadate cyclic metallurgical process
下载PDF
季铵盐改性秸秆阻控养殖肥液灌溉土壤氮淋失
19
作者 张理胜 赵迪 +2 位作者 薄录吉 张克强 王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82-2588,共7页
为探究养殖肥液灌溉条件下,季铵盐改性秸秆对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及阻控效果,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季铵盐改性秸秆不同施用量(质量分数为0%、1%、2%、4%)和施用方式(0~10 cm混合、0~20 cm混合、10 cm处作为隔层)对不同形态氮素(... 为探究养殖肥液灌溉条件下,季铵盐改性秸秆对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及阻控效果,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季铵盐改性秸秆不同施用量(质量分数为0%、1%、2%、4%)和施用方式(0~10 cm混合、0~20 cm混合、10 cm处作为隔层)对不同形态氮素(总氮、硝态氮和有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施用量范围内,季铵盐改性秸秆施加量越大对氮素淋失阻控的效果越好,2%和4%季铵盐改性秸秆施加处理的淋溶液中总氮、硝态氮、有机氮淋失量分别比对照(仅施用养殖肥液)降低了47.1%、51.8%、24.7%和78.7%、83.2%、57.6%,且两处理间均达到5%显著差异水平。3种施用方式对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不显著,但0~10 cm混合与0~20 cm混合处理与对照相比,季铵盐改性秸秆的施加能抑制养殖肥液灌溉过程中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从而降低氮素淋失风险。此外养殖肥液灌溉氮素淋失以硝态氮为主。研究表明,季铵盐改性秸秆施用是阻控养殖肥液灌溉土壤氮淋失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改性秸秆 养殖肥液 氮素 淋失
下载PDF
除钒尾渣短流程工艺制备高纯NH_(4)VO_(3)
20
作者 刘景景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1-214,共4页
粗TiCl_(4)除钒尾渣含钒2%~5%,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为实现除钒尾渣中钒资源的低成本回收,提出了除钒尾渣直接焙烧—铵盐浸出—沉钒制备偏钒酸铵的新工艺,并开展了相关条件试验,重点考察了焙烧温度、NH_(4)HCO_(3)用量、浸出温度、... 粗TiCl_(4)除钒尾渣含钒2%~5%,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为实现除钒尾渣中钒资源的低成本回收,提出了除钒尾渣直接焙烧—铵盐浸出—沉钒制备偏钒酸铵的新工艺,并开展了相关条件试验,重点考察了焙烧温度、NH_(4)HCO_(3)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提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除钒尾渣在650℃下焙烧150 min,获得的焙烧样中主要物相有金红石型TiO_(2)、锐钛型TiO_(2)、Al_(2)O_(3)、V_(2)O_(5)和SiO_(2),钒氧化率达78.12%,可采用铵盐浸出实现钒的低成本提取。②条件试验确定焙烧样适宜的浸出条件为:NH_(4)HCO_(3)用量n(NH_(4)+)/n(V)=2,液固比5 mL/g,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30 min。在上述条件下,钒浸出率可达76.65%,浸出液V浓度为5.71 g/L。浸出液经4次循环浸出后,V浓度提高至19.66 g/L。该较高浓度的浸出液直接沉钒,获得了纯度>99%的偏钒酸铵产品,满足标准一级品(YS/T 1022—2015)的要求,XRD分析进一步证实其具有较高的纯度。研究结果可为除钒尾渣中钒资源的短流程回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钒尾渣 短流程 氧化焙烧 铵盐浸出 条件试验 偏钒酸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