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硝铵供应比对油菜光合作用的影响
1
作者 张珊珊 张佳祺 +6 位作者 李银水 代晶 顾炽明 杨璐 胡文诗 秦璐 廖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6-979,共14页
【目的】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当铵态氮(NH_(4)^(+)-N)作为唯一氮源时,油菜的光合作用受到显著抑制,添加硝态氮(NO_(3)^(−)-N)能显著缓解NH_(4)^(+)-N的抑制效应。探究不同硝铵配比对油菜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明确硝态氮调控油菜光... 【目的】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当铵态氮(NH_(4)^(+)-N)作为唯一氮源时,油菜的光合作用受到显著抑制,添加硝态氮(NO_(3)^(−)-N)能显著缓解NH_(4)^(+)-N的抑制效应。探究不同硝铵配比对油菜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明确硝态氮调控油菜光合能力的生理机制,对优化施用氮肥形态,保障冬油菜扩面增产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水培试验方法,在高氮(8 mmol/L,HN)和低氮(1 mmol/L,LN)处理下,设置全硝、硝铵3∶1、硝铵1∶1、硝铵1∶3、全铵5个配合比例,在处理15、20、25天时,取油菜样品,测定光合能力参数和生物量。利用光合限制模型分析硝铵比对光合速率的限制。【结果】全铵处理的油菜在HN处理下第5天和LN处理下第7天开始出现枯黄症状,直至18天全部死亡,在处理15天后,植株生物量差异显著。与硝铵3∶1相比,硝铵1∶1处理生物量降低了5.6%~61.3%,硝铵1∶3处理下降了6.9%~110.6%。同一氮水平下,不同硝铵比例叶片全氮含量无显著差异,然而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差异显著,硝铵3∶1处理叶片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硝铵1∶1和1∶3处理,分别高出91.7%~292.7%和130.0%~1255.0%;而叶片铵态氮含量在生长后期以硝铵1∶3配比显著高于硝铵3∶1和全硝处理,分别高出52.6%~53.3%和61.1%~76.9%。硝态氮添加显著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A),硝铵3∶1配比的A最高,较硝铵1∶1和1∶3配比的A显著提高了16.7%~50.3%;硝铵3∶1处理显著提高了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最大羧化速率(V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和叶肉导度(gm),分别提高了6.8%~107.4%、9.2%~79.5%、50.5%~115.8%和8.6%~134.8%。A随叶片硝态氮浓度和硝态铵态氮含量比值增加而增加,在硝态氮含量超过120.2~151.2μg/g,比值超过2.6~3.2后,不再显著变化。通过光合限制模型分析,硝态氮添加提高油菜光合速率是通过降低生化限制和叶肉导度限制。【结论】适当提高油菜氮肥的硝铵比可促进叶片的gm、Vcmax,从而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和植株生物量。氮源中铵超过一半后抑制油菜的光合作用,甚至导致油菜不能完成生命周期,而100%硝态氮也不利于油菜的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硝铵比 硝态氮 光合能力 叶肉导度
下载PDF
硝态氮与铵态氮配合缓解黄瓜苗期铵毒害作用的研究
2
作者 樊娅萍 李静祎 +1 位作者 贺苗苗 王倡宪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7期27-32,共6页
为明确硝态氮在缓解黄瓜苗期铵毒害的作用及相关机制,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以‘津研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以蛭石为育苗基质,在总氮浓度为15 mmol/L的条件下,苗期分别供给铵态氮与硝态氮,出苗5周后,测定黄瓜生长及生理相关指标。结果表明... 为明确硝态氮在缓解黄瓜苗期铵毒害的作用及相关机制,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以‘津研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以蛭石为育苗基质,在总氮浓度为15 mmol/L的条件下,苗期分别供给铵态氮与硝态氮,出苗5周后,测定黄瓜生长及生理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在全NH_(4)^(+)-N处理条件下,极易产生铵毒害。全NO_(3)^(-)-N处理下,幼苗地上部全氮与全磷含量分别为全NH_(4)^(+)-N处理的1.08倍与1.11倍,叶面积、生物量及壮苗指数显著高于全NH_(4)^(+)-N处理;全NH_(4)^(+)-N供给条件下,地上部MDA含量显著高于全NO_(3)^(-)-N处理,而叶绿素含量却显著低于全NO_(3)^(-)-N处理,生长明显受抑;在NH_(4)^(+)-N中混入等量NO_(3)^(-)-N后,抑制作用减弱,幼苗根际pH由6.28上升至6.54,叶绿素含量与叶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地上部与根系干重较全NH_(4)^(+)-N处理分别增加了26.6%与29.5%,壮苗指数与全NO_(3)^(-)-N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认为,NO_(3)^(-)-N对铵毒害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且缓解作用依赖于幼苗自身营养与生理代谢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铵态氮 硝态氮 铵毒害 缓解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北海市银海区小流域地表水中铵氮污染预测
3
作者 涂兵 杨博 +4 位作者 王令占 李响 谢国刚 马筱 张宗言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4-230,共7页
北海市银海区小流域(冯家江流域、三合口江流域和福成河流域)地表水富营养化问题严峻,然而对地表水中铵氮(NH_(4)^(+)-N)浓度的预测研究较少。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3种机器学习模型,利用北海市银海区小流域地表水水... 北海市银海区小流域(冯家江流域、三合口江流域和福成河流域)地表水富营养化问题严峻,然而对地表水中铵氮(NH_(4)^(+)-N)浓度的预测研究较少。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3种机器学习模型,利用北海市银海区小流域地表水水质全分析数据,预测了研究区地表水中NH_(4)^(+)-N浓度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中值最低,拟合效果最佳,预测得到的地表水中NH_(4)^(+)-N浓度空间分布与实际NH_(4)^(+)-N浓度分布高度一致;NH_(4)^(+)-N浓度超过地表水劣Ⅴ类限值2mg/L的地表水主要分布在冯家江流域;PO_(4)^(3-)、HCO_(3)^(-)和总碱度是研究区地表水中NH_(4)^(+)-N污染最显著的指示因子,这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铵氮污染 机器学习模型 北海市
下载PDF
Humic Acid Effects on Reducing Corn Leaf Burn Caused by Foliar Spray of Urea-Ammonium Nitrate at Different Humic Acid/Urea-Ammonium Nitrate Ratios
4
作者 Xinhua Yin 《Ope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24年第3期180-189,共10页
Technologies for reducing corn leaf burn caused by foliar spray of urea-ammonium nitrate (UAN) during the early growing season are limited.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humic acid on c... Technologies for reducing corn leaf burn caused by foliar spray of urea-ammonium nitrate (UAN) during the early growing season are limited.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humic acid on corn leaf burn caused by foliar spray of undiluted UAN solution on corn canopy at Jackson, TN in 2018. Thirteen treatments of the mixtures of UAN and humic acid were evaluated at V6 of corn with different UAN application rates and different UAN/humic acid ratios. Leaf burn during 1 2, 3, 4, 5, 6, 7, and 14 days after UAN foliar spray significantly differed between with or without humic acid addition. The addition of humic acid to UAN significantly reduced leaf burn at each UAN application rate (15, 25, and 35 gal/acre). The reduction of leaf burn was enhanced as the humic acid/UAN ratio went up from 10% to 30%. Leaf burn due to foliar application of UAN became severer with higher UAN rates. The linear regression of leaf burn 14 days after application with humic acid/UAN ratio was highly significant and negative. However, the linear regression of leaf burn 14 days after application with the UAN application rate was highly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In conclusion, adding humic acid to foliar-applied UAN is beneficial for reducing corn leaf burn during the early growing sea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ic Acid Urea-Ammonium Nitrate CORN Leaf Burn N rate Ratio
下载PDF
地西泮的合成工艺优化研究
5
作者 张健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4-26,79,共4页
在地西泮的合成研究中,分别对碳酸氢铵、碳酸铵和HA这三种环合剂做了比较,通过实验发现,碳酸氢铵环合剂在地西泮合成中效果和收率较好。在进一步实验中通过调整2-(N-甲基氯乙酰氨)-5-氯二苯甲酮和碳酸氢铵的物质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 在地西泮的合成研究中,分别对碳酸氢铵、碳酸铵和HA这三种环合剂做了比较,通过实验发现,碳酸氢铵环合剂在地西泮合成中效果和收率较好。在进一步实验中通过调整2-(N-甲基氯乙酰氨)-5-氯二苯甲酮和碳酸氢铵的物质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找到最佳的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52℃,反应时间为7 h,对地西泮的合成产率有着显著的影响,当2-(N-甲基氯乙酰氨)-5-氯二苯甲酮和碳酸氢铵的物质量比为1∶6时,地西泮的合成收率最高。在结果可靠性验证实验中,进行了三次重复实验,合成收率分别为84.8%、84.7%和84.9%,进一步表明在该工艺条件下,合成地西泮收率是相对稳定和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泮 2-(N-甲基氯乙酰氨)-5-氯二苯甲酮 碳酸氢铵
下载PDF
聚合物型钻井液降滤失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6
作者 王金树 张玉平 +2 位作者 高树峰 周芳芳 郭光范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M)、顺丁烯二酸酐(MA)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改性单体,与丙烯酰胺(AM)聚合,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P(AM/DMAM/DMDAAC/MA)四元共聚物钻井液降滤失剂,研究了pH、单体用量、聚合时间等因素对聚合物降... 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M)、顺丁烯二酸酐(MA)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改性单体,与丙烯酰胺(AM)聚合,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P(AM/DMAM/DMDAAC/MA)四元共聚物钻井液降滤失剂,研究了pH、单体用量、聚合时间等因素对聚合物降滤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3 h、AM/DMAM/DMDAAC/MA单体质量比为7∶2∶2∶0.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5%时,得到的四元共聚物黏均分子量为3.98×10^(6);当温度达到180℃、四元共聚物在基浆中的加量为0.5%时,滤失量保持在7.8 mL,符合SY/T 5621—93的API滤失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M) 顺丁烯二酸酐(MA)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 降滤失性能 钻井液降滤失剂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直接同时测定牛乳中草铵膦及其代谢物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立佳 刘丽君 +5 位作者 汪洋 文静 莫楠 谢瑞龙 吕志勇 李翠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5-350,共6页
采用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MWCNTs)吸附材料,结合一款新型的阴离子农药残留专用色谱柱,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法直接... 采用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MWCNTs)吸附材料,结合一款新型的阴离子农药残留专用色谱柱,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法直接同时测定牛乳中草铵膦及其代谢物3-(甲基膦基)丙酸和N-乙酰基草铵膦。试样经甲醇溶剂提取,MWCNTs净化,高速冷冻离心除脂,Anionic Polar Pesticide色谱柱(2.1 mm×100 mm,5μm)分离,流动相:0.9%甲酸溶液(A)和0.9%甲酸-乙腈溶液(B),UPLC-MS/MS测定;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草铵膦采用内标法定量,2种代谢物采用外标法定量。研究表明,草铵膦及其2种代谢物,在1~50、2~50μg/L和2~50μg/L,R^(2)>0.99,检出限分别为2.5、5.0μg/kg和5.0μg/kg,定量限分别为5.0、10.0μg/kg和10.0μg/kg,回收率范围为79.35%~101.80%,相对标准偏差为1.15%~8.63%;该方法前处理简单、色谱条件稳定、灵敏度高、抗基质干扰能力强、结果准确,适用于牛乳中草铵膦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草铵膦 N-乙酰基草铵膦 3-(甲基膦基)丙酸 牛乳
下载PDF
丝光沸石的形貌调控及其烷基化性能研究
8
作者 常玉 张安峰 +2 位作者 郭新闻 尚淑洁 张嘉兴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19-224,共6页
片状丝光沸石合成中大多采用季铵盐阳离子为结构导向剂,不利于反应物及产物在分子筛内的传质。通过向合成体系中引入N,N,N-三甲基-1,1-金刚烷基氢氧化铵(TMAda^(+))和六亚甲基亚胺(HMI),研究了纳米颗粒堆积型以及纳米片状丝光沸石的形... 片状丝光沸石合成中大多采用季铵盐阳离子为结构导向剂,不利于反应物及产物在分子筛内的传质。通过向合成体系中引入N,N,N-三甲基-1,1-金刚烷基氢氧化铵(TMAda^(+))和六亚甲基亚胺(HMI),研究了纳米颗粒堆积型以及纳米片状丝光沸石的形貌调控方法。结果表明,TMAda^(+)可以与HMI协同诱导纳米片状丝光沸石的形成,降低分子筛内部的传质阻力,提高苯和甲醇烷基化的转化率和甲苯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光沸石 纳米片 N N N-三甲基-1 1-金刚烷基氢氧化铵 协同作用 烷基化反应
下载PDF
分散型钼基催化剂在煤显微组分与催化裂化油浆共加氢反应中的应用
9
作者 涂椿滟 秦鹏伟 +1 位作者 刘昌伟 黄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7-83,共7页
采用正辛基三甲基氯化铵与四硫代钼酸铵(MS)反应法合成了正辛基三甲基硫代钼酸铵(OT-MS)。由OT-MS催化剂前躯体形成的MoS_(2)催化剂比表面积高且MoS_(2)片晶长度集中在3~6 nm、堆叠层数主要为1~3层。以凉水井原煤(LSJR)及其惰质组富集物... 采用正辛基三甲基氯化铵与四硫代钼酸铵(MS)反应法合成了正辛基三甲基硫代钼酸铵(OT-MS)。由OT-MS催化剂前躯体形成的MoS_(2)催化剂比表面积高且MoS_(2)片晶长度集中在3~6 nm、堆叠层数主要为1~3层。以凉水井原煤(LSJR)及其惰质组富集物(LSJ-I)和镜质组富集物(LSJ-V)为原料煤,催化裂化(FCC)油浆为原料油,研究煤显微组分与重油共加氢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与MS相比,OT-MS在LSJR与FCC油浆共加氢反应中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干基无灰煤转化率提升至77.1%,固体残渣收率降低至8.3%;对于OT-MS催化的煤油共加氢反应体系,随着原料煤中镜质组含量的增加,反应的转化效率和液体收率明显增大,液体产物中饱和分含量逐渐增加,胶质、沥青质含量减少;当采用LSJ-V与重油进行反应时干基无灰煤转化率达到90.3%,固体残渣收率低至3.4%,共加氢液体产物中沥青质含量最低,H C原子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共加氢 煤显微组分 MoS_(2) 四硫代钼酸铵 正辛基三甲基硫代钼酸铵 催化裂化油浆
下载PDF
氨基酸和DTAC对CO_(2)水合分离动力学影响
10
作者 康宇 苟泽念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067-5075,共9页
促进剂对CO_(2)水合分离动力学影响较大。为了明确不同浓度的甲硫氨酸、色氨酸、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等促进剂对水泥厂烟气水合物生成动力学和形态的影响,在温度278.15K、初始压力3.60MPa下使用间歇式反应釜,高、低转速组合搅拌... 促进剂对CO_(2)水合分离动力学影响较大。为了明确不同浓度的甲硫氨酸、色氨酸、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等促进剂对水泥厂烟气水合物生成动力学和形态的影响,在温度278.15K、初始压力3.60MPa下使用间歇式反应釜,高、低转速组合搅拌的方法,分别与四丁基溴化铵(TBAB)复配,以诱导时间、载气量、t90、CO_(2)回收率和分离因子为指标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甲硫氨酸有效提高了烟气中CO_(2)分离效率,分离因子达到19.86;色氨酸在促进烟气水合物成核方面优势突出,当浓度为0.1%(质量分数,下同)时诱导时间较纯TBAB溶液下降了60.7%,但CO_(2)载气量较低;DTAC体系下液相内部生成了大量分散的颗粒状水合物,消除了窒息效应,但降低了分离效率。另外,TBAB浓度升高后诱导时间骤降至20~30s,但对其他指标影响较小。综上,5%TBAB+0.2%甲硫氨酸促进性能平衡优良,捕集的CO_(2)浓度达到80.21%,且具有用量较少、可生物降解、分解无泡沫产生等优势,是最佳复配方案,可为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分离与捕集 水合物 动力学 四丁基溴化铵 氨基酸 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下载PDF
对氟苯甲醛合成方法研究
11
作者 任建军 张伟 《辽宁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1800-1803,共4页
以对氟甲苯为原料,N-氯代丁二酰亚胺为氯化剂进行氯化,在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作用下滴水进行水解,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精馏制备成品对氟苯甲醛。经过对氯化反应、水解反应、萃取条件进行筛选,得到最佳工艺条件:(1)氯化反应:反应温度95℃,... 以对氟甲苯为原料,N-氯代丁二酰亚胺为氯化剂进行氯化,在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作用下滴水进行水解,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精馏制备成品对氟苯甲醛。经过对氯化反应、水解反应、萃取条件进行筛选,得到最佳工艺条件:(1)氯化反应:反应温度95℃,m(N-氯代丁二酰亚胺)∶m(偶氮二异丁腈)∶m(对氟甲苯)=2.7∶0.1∶1;(2)水解反应:反应温度125~135℃,m(四丁基溴化铵)∶m(对氟二氯苄)=1∶1;(3)萃取:碳酸氢钠水溶液浓度为45%,m(乙酸乙酯)∶m(对氟苯甲醛)=0.5∶1。该工艺条件下,反应收率最佳,成品纯度可达到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氟甲苯 N-氯代丁二酰亚胺 四丁基溴化铵 对氟苯甲醛
下载PDF
双有机结构导向剂合成高硅MCM-22分子筛及其催化性能
12
作者 刘闯 王振东 杨为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0-66,共7页
采用六亚甲基亚胺(HMI)和N,N,N-三甲基-1-金刚烷基氢氧化铵(TMAdaOH)为双有机结构导向剂(OSDA),通过对晶化时间、OSDA用量和投料硅铝比等参数的考察,优化了高硅铝比、高结晶度MCM-22分子筛的合成条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 采用六亚甲基亚胺(HMI)和N,N,N-三甲基-1-金刚烷基氢氧化铵(TMAdaOH)为双有机结构导向剂(OSDA),通过对晶化时间、OSDA用量和投料硅铝比等参数的考察,优化了高硅铝比、高结晶度MCM-22分子筛的合成条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氮气物理吸附-脱附、氨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热重分析(TGA)等手段表征其物化性质,同时考察其催化三异丙苯(TiPB)裂解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双有机结构导向剂的作用下,以宽投料硅铝比合成的MCM-22分子筛具有晶相纯、固体收率高、酸性质可调的优点;投料n(SiO_(2))n(Al_(2)O_(3))为60~100的高硅MCM-22分子筛催化三异丙苯裂解的性能比投料n(SiO_(2))n(Al_(2)O_(3))=30的常规MCM-22分子筛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M-22分子筛 高硅 N N N-三甲基-1-金刚烷基氢氧化铵 双有机结构导向剂 三异丙苯 裂解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度米芬原料的有关物质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聪 刘玉虎 王磊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9-43,共5页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度米芬原料的有关物质。方法 用Agilent 5TC C_(18)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0.03 mol·L^(-1)磷酸二氢钠+0.01 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磷酸调节pH至3.0)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度米芬原料的有关物质。方法 用Agilent 5TC C_(18)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0.03 mol·L^(-1)磷酸二氢钠+0.01 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磷酸调节pH至3.0)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20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 度米芬与有关物质苯酚(1)、N,N-二甲基-2-苯氧基乙胺(2)、溴化N,N-二甲基-N-(2-苯氧乙基)-1-十烷铵(3)、溴化N,N-二甲基-N-(2-苯氧乙基)-1-十四烷铵(4)及强制破坏产物均能完全分离。苯酚、N,N-二甲基-2-苯氧基乙胺、溴化N,N-二甲基-N-(2-苯氧乙基)-1-十烷铵和溴化N,N-二甲基-N-(2-苯氧乙基)-1-十四烷铵分别在0.020 9~5.220μg·mL^(-1)(r=0.999 9)、0.018 5~4.620μg·mL^(-1)(r=0.999 6)、0.019 8~4.960μg·mL^(-1)(r=0.999 7)、0.017 4~4.340μg·mL^(-1)(r=0.999 4)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分别为18.19、12.38、15.34、13.81 ng·mL^(-1),检测限分别为6.13、4.79、5.26、3.94 ng·mL^(-1);苯酚、N,N-二甲基-2-苯氧基乙胺、溴化N,N-二甲基-N-(2-苯氧乙基)-1-十烷铵、溴化N,N-二甲基-N-(2-苯氧乙基)-1-十四烷铵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4%、100.08%、99.19%、98.79%,RSD分别为0.56%、1.12%、0.91%、1.42%(n=12)。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度米芬原料有关物质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米芬 苯酚 N N-二甲基-2-苯氧基乙胺 溴化N N-二甲基-N-(2-苯氧乙基)-1-十烷铵 溴化N N-二甲基-N-(2-苯氧乙基)-1-十四烷铵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SASD-A体系构建及进水不同S/N对脱氮工艺的影响机制
14
作者 李白雪 信欣 +2 位作者 朱羽蒙 刘琴 刘鑫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61-3271,共11页
为了解决低碳或无机类工业废水中硝酸盐和氨氮含量高且难去除的问题,本实验采用厌氧反应器,接种普通厌氧颗粒污泥,以Na2S2O3为电子供体,通过逐渐提升进水NO_(3)^(-)-N浓度的方式快速启动硫自养短程反硝化过程(SASD),然后,在此基础上加... 为了解决低碳或无机类工业废水中硝酸盐和氨氮含量高且难去除的问题,本实验采用厌氧反应器,接种普通厌氧颗粒污泥,以Na2S2O3为电子供体,通过逐渐提升进水NO_(3)^(-)-N浓度的方式快速启动硫自养短程反硝化过程(SASD),然后,在此基础上加载附着厌氧氨氧化(Anammox)菌的填料,控制温度为(30±1)℃,经过147天的运行,构建了硫自养短程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耦合工艺(SASD-A)。阐明了SASD和Anammox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脱氮贡献率,探究了进水不同S/N (S2O32-:NO_(3)^(-)-N)浓度比值对(SASD-A)体系脱氮效能的影响机制及微生物种群响应特性。结果表明:不同进水S/N比对SASD-A工艺脱氮性能影响明显,当进水S/N比为3/1时,NH_(4)^(+)-N、NO_(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1.49%、90.81%和91.44%。不同S/N对SASD-A耦合体系中功能菌属的相对丰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与脱氮功能相关的主要优势菌属有Limnobacter (2.85%~4.71%),Denitratisoma (1.01%~1.99%),Candidatus_Brocadia (2.28%~18.81%),norank_f_Bacteroidetes_vadin HA17 (6.68%~10.81%),norank_f_PHOS-HE36(6.93%~11.47%)等。批次实验表明,在SASD-A体系中,硫氧化菌以还原性Na2S2O3为电子供体,将其转化为S0和硫酸盐,同时将水体中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产生的亚硝酸盐和氨氮在有厌氧氨氧化菌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气态氮,厌氧氨氧化在脱氮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自养短程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 脱氮 低C/N废水 微生物种群
下载PDF
不同浓度铵态氮对镉胁迫轮叶黑藻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许秋瑾 金相灿 +3 位作者 王兴民 扈学文 陈书琴 颜昌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0-424,共5页
用含有不同浓度NH4+-N(0、0.5、2.0和4.0mg.L-1)和10mg.L-1Cd的1/10Hoagland营养液培养沉水植物轮叶黑藻,研究了氨态氮对Cd胁迫下轮叶黑藻的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探讨富营养化污染水体沉水植物退化机理.结果表明,10mg.L-1Cd对轮叶... 用含有不同浓度NH4+-N(0、0.5、2.0和4.0mg.L-1)和10mg.L-1Cd的1/10Hoagland营养液培养沉水植物轮叶黑藻,研究了氨态氮对Cd胁迫下轮叶黑藻的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探讨富营养化污染水体沉水植物退化机理.结果表明,10mg.L-1Cd对轮叶黑藻能产生明显的胁迫作用,叶绿素合成量明显降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NH4+-N能加速Cd对植物的胁迫作用,单因子Cd作用3h时SOD明显升高,而Cd和NH4+-N共同作用0.5hSOD就明显升高.Cd与NH4+-N共同作用时,相对于叶绿素和蛋白质,抗氧化酶是早期敏感指标,并且SOD比POD更敏感.本试验条件下,NH4+-N与Cd共同作用2d后,对轮叶黑藻的胁迫作用主要取决于Cd,NH4+-N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4^+-N Cd 黑藻 抗氧化酶
下载PDF
施氮量对夏季玉米产量及土壤水氮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03
16
作者 王西娜 王朝辉 李生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7-204,共8页
在黄土高原南部旱地有大量氮素残留背景的田块上,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夏玉米生长及对土壤水分、硝态氮、铵态氮累积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过量施氮没有表现出增产效果,其氮肥利用率只有3.9%,... 在黄土高原南部旱地有大量氮素残留背景的田块上,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夏玉米生长及对土壤水分、硝态氮、铵态氮累积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过量施氮没有表现出增产效果,其氮肥利用率只有3.9%,残留率则高达87.2%。施氮240kghm^-2时,0~200cm土层土壤水分达到593mm,且可以下渗到200cm土层;不施氮和施氮120kghm^-2以小区土壤的蓄水量分别为561和553mm,可下渗到180cm。对矿质态氮而言,施氮量可以显著影响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和分布,但对铵态氮的影响较小;施氮0,120,240kghm^-2时.收获期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78,148,290kghm^-2,硝态氮的下移前沿分别到达60,60,140cm。可见,适量施氮会促进作物对土壤水氮的利用。提高作物生物量和产量;过量施氮导致硝态氮在土壤中大量累积,提高硝态氮随水分淋溶危险;但硝态氮向下层土壤的移动显著滞后于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土壤 氮肥 夏玉米 硝态氮 铵态氮
下载PDF
施氮对紫花苜蓿生长及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丹 何峰 +2 位作者 谢开云 万里强 李向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69-1574,共6页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30、60和90 kg·hm-2)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含氮量及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单株干质量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但随刈割次数增加...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30、60和90 kg·hm-2)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含氮量及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单株干质量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但随刈割次数增加,效应逐渐减弱。紫花苜蓿地上和地下累积生长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处理30、60和90 kg·hm-2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88%、13.88%和21.99%。施氮对苜蓿植株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增加,土壤硝态氮先降低后增加,然后趋于平稳,而土壤铵态氮先增加后降低趋于平稳。但两者都低于播前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水平,在0、30、60和90 kg·hm-2处理下,硝态氮含量分别下降了56.62%、53.21%、32.66%和47.63%,铵态氮含量分别下降了38.76%、27.06%、35.33%和28.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生长量 铵态氮 硝态氮
下载PDF
冬小麦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响应 被引量:25
18
作者 苗艳芳 李生秀 +4 位作者 徐晓峰 王朝辉 李小涵 扶艳艳 罗来超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4-574,共11页
在陕西省永寿县和河南省洛阳市分别设置了11和7处大田试验,分5层采集0~100cm土壤样品并测定其起始硝态氮含量。永寿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硝态氮、铵态氮品种、硝态氮与铵态氮2:1组合各2个处理;洛阳试验设6个处理(硝态氮... 在陕西省永寿县和河南省洛阳市分别设置了11和7处大田试验,分5层采集0~100cm土壤样品并测定其起始硝态氮含量。永寿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硝态氮、铵态氮品种、硝态氮与铵态氮2:1组合各2个处理;洛阳试验设6个处理(硝态氮肥只有1个品种),施氮处理均施N150kg hm-2,研究小麦对铵态氮和硝态氮肥响应的差异及其与不同深度土层硝态氮累积量的关系。试验表明,同一形态不同氮肥品种之间的增产差异显著低于不同形态之间的差异。比较不同形态氮肥的小麦产量、增产量和增产率的平均值,硝态氮肥最高,硝态氮、铵态氮组合次之,铵态氮最低。氮肥增产量和增产率随土壤累积硝态氮量增加而显著下降;累积量越低,氮肥增产效果越突出,硝态氮的效果也越显著。由此可见,土壤累积的硝态氮量是决定氮肥肥效的主要因子,也是决定不同形态氮素效果的主要凼子。只有存硝态氮累积量低的土壤上,氮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硝态氮也才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硝态氮肥 铵态氮肥 土壤累积硝态氮
下载PDF
滴灌点源施肥灌溉对土壤氮素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28
19
作者 李久生 张建君 任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66,共6页
利用室内试验 ,研究了点源施肥灌溉条件下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分布规律。试验土壤为砂壤土 ,滴头流量的变化范围为 0 .6~ 7.8L / h、灌水量为 6~ 15 L、肥液 (NH4 NO3)浓度为 10 0~ 70 0 m g/ L。销态氮在距滴头 17.5 cm范围内呈均匀分... 利用室内试验 ,研究了点源施肥灌溉条件下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分布规律。试验土壤为砂壤土 ,滴头流量的变化范围为 0 .6~ 7.8L / h、灌水量为 6~ 15 L、肥液 (NH4 NO3)浓度为 10 0~ 70 0 m g/ L。销态氮在距滴头 17.5 cm范围内呈均匀分布 ,其浓度随肥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湿润边界上硝态氮产生累积 ;肥液浓度是影响硝态氮分布的主要因子。在距滴头 15 cm范围内 ,滴头流量和灌水量对土壤中硝态氮分布的影响不明显 ,在此范围以外 ,随滴头流量的增大或灌水量的减小 ,硝态氮浓度增加。铵态氮浓度在滴头附近出现高锋值 ,肥液浓度越高 ,锋值越大 ,且施肥灌溉对铵态氮分布的影响范围较小 ,一般在距滴头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点源施肥 灌溉 土壤 氮素分布 试验 硝氮 铵氮
下载PDF
六种作物不同生育期吸收铵、硝态氮的特性 被引量:37
20
作者 何文寿 李生秀 李辉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21-226,共6页
采用溶液培养研究了6种作物不同生育期吸收铵、硝态氮的特点及其吸收动力学.结果表明,在铵、销态氮等量共存条件下,6种作物对铵、硝态氮的吸收比例因生育时期不同而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偏向性.这种偏向性可以用吸收动力学参数(V_(max),K_m... 采用溶液培养研究了6种作物不同生育期吸收铵、硝态氮的特点及其吸收动力学.结果表明,在铵、销态氮等量共存条件下,6种作物对铵、硝态氮的吸收比例因生育时期不同而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偏向性.这种偏向性可以用吸收动力学参数(V_(max),K_m)予以解释.根据试验结果,对溶液培养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培养 硝态氮 吸收比例 动力学参数 作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