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0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陈丽娟 朱蕻潮 +3 位作者 吴晓丽 杨康群 秦海艳 王昕雯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263-1268,共6页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61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两性霉...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61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两性霉素B脂质体相关AKI分为AKI组23例(37.7%),非AKI组38例(62.3%)。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L-AMB使用累积剂量及治疗前血清钾水平在诊断AKI方面的能力。结果有23例病人在使用L-AMB治疗过程中发生AKI,AKI发生率为37.7%。L-AMB疗程、累积剂量、日剂量,L-AMB治疗前血钾水平在AKI及非AKI两组病人比较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累积剂量是发生L-AMB相关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6,95%CI:(1.08,1.98),P=0.014];在L-AMB治疗前低血钾水平是发生L-AMB相关AKI的另一个独立危险因素[OR=0.05,95%CI:(0.01,0.43),P=0.007]。累积剂量和治疗前血钾水平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CI分别为0.88(0.79,0.98)、0.88(0.79,0.96),灵敏度分别为86.9%、81.5%,特异度分别为89.4%、86.9%。结论L-AMB累积剂量及治疗前低血钾水平均是L-AMB相关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在L-AMB相关AKI的诊断中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且累积剂量的诊断价值大于治疗前低血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侵袭性真菌感染 急性肾损伤 药物毒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感染荚膜组织胞浆菌病1例
2
作者 孙燕 蔡琼 +5 位作者 安永辉 吴楠蔚 王春杰 潘薇 安明扬 潘习龙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66-168,176,共4页
患者,男,51岁,因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16年,发热1个月余入院,主要表现为反复高热,严重黄疸,重度贫血貌,口腔可见少量白斑等。经组织活检、影像学检查、基因测序等确诊为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病、嗜血细胞综合征、脓毒症、多浆膜腔积液和... 患者,男,51岁,因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16年,发热1个月余入院,主要表现为反复高热,严重黄疸,重度贫血貌,口腔可见少量白斑等。经组织活检、影像学检查、基因测序等确诊为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病、嗜血细胞综合征、脓毒症、多浆膜腔积液和重度低蛋白血症,病例复杂危重。予两性霉素B静脉输注,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和拉米夫定/多替拉韦方案,较前好转出院,随访4个月未再次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胞浆菌病 HIV mNGS 两性霉素B
下载PDF
1例鼻-眶-脑型毛霉菌病患者的药学监护
3
作者 吴瑕 赵银龙 +1 位作者 张志清 董维冲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33-1538,共6页
目的 为鼻-眶-脑型毛霉菌病(ROCM)的临床诊疗和药学监护提供思路。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ROCM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结合相关治疗指南及药物可及性、经济性等实际情况,协助医生制定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联合泊沙康唑的抗真菌治疗... 目的 为鼻-眶-脑型毛霉菌病(ROCM)的临床诊疗和药学监护提供思路。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ROCM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结合相关治疗指南及药物可及性、经济性等实际情况,协助医生制定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联合泊沙康唑的抗真菌治疗方案,并监测临床疗效、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根据外周血和脑脊液检查结果,临床药师建议给予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鞘内注射、滴鼻、滴眼以提高感染灶局部药物浓度,并协助医生确定给药剂量及药液配制方法;针对泊沙康唑血药谷浓度不达标的问题,临床药师建议将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更换为泊沙康唑肠溶片,并对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个体化用药指导及出院长期随访。结果 医生采纳了临床药师的建议。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准予带药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调整药物剂量和剂型、开展用药监护和TDM等药学服务手段,为ROCM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助于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眶-脑型毛霉菌病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 泊沙康唑 治疗药物监测 临床药师
下载PDF
基质内注射两性霉素B联合局部点眼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
4
作者 安琳 连慧芳 +3 位作者 韦秋红 蔡晶晶 杨赪雯 张荣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08-112,共5页
目的 探究基质内注射两性霉素B联合局部点眼治疗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的效果及对角膜组织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白... 目的 探究基质内注射两性霉素B联合局部点眼治疗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的效果及对角膜组织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收治的69例(69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给予局部点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基质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视力、角膜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和IL-1β水平,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1.43%)较对照组(70.59%)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异物感、畏光、前房积脓消失时间及角膜溃疡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视力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NLRP3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K患者应用基质内注射两性霉素B联合局部点眼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视力,降低角膜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IL-1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真菌性角膜炎 局部点眼 NLRP3炎症小体 IL-1Β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1例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后继发肺毛霉菌病的抗感染治疗
5
作者 何丹 曹清 +2 位作者 周媛婕 王静 李志玲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科临床药师在肺毛霉菌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儿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后继发肺部毛霉菌感染药物治疗,结合抗真菌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特点、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实施个体化给药治疗。结果:患儿... 目的:探讨儿科临床药师在肺毛霉菌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儿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后继发肺部毛霉菌感染药物治疗,结合抗真菌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特点、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实施个体化给药治疗。结果:患儿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联合泊沙康唑治疗6周后临床症状好转,影像学改善,泊沙康唑血药浓度达标,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少见的儿童肺毛霉菌感染,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治疗可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霉菌 儿童 两性霉素B 泊沙康唑 血药浓度监测
下载PDF
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不同加量方案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中的安全性
6
作者 陈婷婷 张华堂 林志强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索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临床应用中不同加量方案的安全性、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使用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病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两性霉素... 目的探索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临床应用中不同加量方案的安全性、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使用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病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两性霉素B脂质体不同加量方案对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低钾血症的影响,统计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并使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对用药后钾离子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0例患者,快速加量法(n=23,≤4d)与慢速加量法(n=27,>4d)对血常规、肝肾功能及钾离子浓度的影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钾血症(76.0%)是两性霉素B脂质体最常见不良反应,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用药前钾离子浓度(P=0.008)是用药后钾离子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安全使用快速加量法以尽快达到治疗剂量,该药临床应用中最常见不良反应为低钾血症,用药前钾离子浓度是用药后钾离子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加量 艾滋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不同pH的5%葡萄糖注射液与注射用两性霉素B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7
作者 何旭 梁丽媛 赵强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2期18-22,共5页
目的通过不同pH的5%葡萄糖注射液与注射用两性霉素B配伍,以探讨5%葡萄糖注射液的pH变化对注射用两性霉素B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盐酸(HCl)和氢氧化钠(NaOH)调节5%葡萄糖溶液至pH=3.2、3.4、3.6、3.8、4.0、4.2、4.4、4.6、4.8、5.0,并分别... 目的通过不同pH的5%葡萄糖注射液与注射用两性霉素B配伍,以探讨5%葡萄糖注射液的pH变化对注射用两性霉素B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盐酸(HCl)和氢氧化钠(NaOH)调节5%葡萄糖溶液至pH=3.2、3.4、3.6、3.8、4.0、4.2、4.4、4.6、4.8、5.0,并分别与注射用两性霉素B配伍,在避光条件下室温放置0、1、2、3、4、5、6、7 h。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性霉素B的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考察供试液的pH变化情况;通过加速实验增加输液体系中两性霉素B降解产物量,并最终通过质谱分析来确定其化学结构。结果pH≤3.4的5%葡萄糖注射液与注射用两性霉素B配伍后会产生明显可见的浑浊沉淀;5%葡萄糖注射液pH≤4时,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注射用两性霉素B相对含量下降,降解量可达10%,而降解到的杂质结构为甲氧基取代杂质。结论为了保证注射用两性霉素B的输液安全,在溶媒pH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减少输液时间可以有效降低两性霉素B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两性霉素B 5%葡萄糖注射液 稳定性
下载PDF
中国肾脏移植受者侵袭性镰刀菌病临床诊疗指南
8
作者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冯钢 +3 位作者 郭丽平 赵杰 门同义 王祥慧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7-744,共8页
镰刀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霉菌,在免疫机能正常的宿主中引起浅部感染,如角膜炎,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中可引起严重的播散性感染(通常表现为真菌血症)。对镰刀菌病的预防及治疗是关系肾脏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的重要环节。为了推动肾脏移植受... 镰刀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霉菌,在免疫机能正常的宿主中引起浅部感染,如角膜炎,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中可引起严重的播散性感染(通常表现为真菌血症)。对镰刀菌病的预防及治疗是关系肾脏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的重要环节。为了推动肾脏移植受者侵袭性镰刀菌病临床诊疗的规范化,由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发起制定了《中国肾脏移植受者侵袭性镰刀菌病临床诊疗指南》。本指南使用2009版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标准对每个临床问题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进行分级。针对肾脏移植侵袭性镰刀菌病临床诊疗相关的13个临床问题,提出了符合我国临床诊疗实践的14条推荐意见,旨在推进对肾脏移植术后侵袭性镰刀菌病诊疗方案的规范化,以促进和改善肾脏移植受者和移植肾长期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移植 镰刀菌 感染 侵袭性 播散性 伏立康唑 泊沙康唑 两性霉素B
下载PDF
四种两性霉素B静脉制剂抗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9
作者 王月玥 卢金淼 +4 位作者 张宇 朱琳 张俊琦 王艺 李智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3期327-332,共6页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评价四种两性霉素B静脉剂型在治疗真菌感染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英文电子数据库(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评价四种两性霉素B静脉剂型在治疗真菌感染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英文电子数据库(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比较两性霉素B与三唑类或棘白菌素类药物治疗真菌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网状Meta分析。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8月5日,文献质量采用GRADE分级。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涉及4365例患者。在疗效方面,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两性霉素B胶体分散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性霉素B脂质体复合物与其他剂型相比差异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四种两性霉素B静脉剂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相比两性霉素B胶体分散体具有更高的神经系统毒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种两性霉素B静脉剂型中,脂质体剂型的疗效优于脱氧胆酸盐传统剂型;胶体分散体剂型的疗效显著低于传统剂型,同时神经系统毒性也较低。由于研究纳入文献数量有限,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故仍需更多大样本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脱氧胆酸盐 脂质制剂 真菌感染 疗效 安全性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传统两性霉素B和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患者安全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10
作者 徐芳菲 梁密 黄伟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比较传统两性霉素B(conventional amphotericin B,C-AMB)和脂质体两性霉素B(liposomal amphotericin B,L-AMB)治疗血液病患者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2022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接受C-AMB或L-AMB治疗的... 目的比较传统两性霉素B(conventional amphotericin B,C-AMB)和脂质体两性霉素B(liposomal amphotericin B,L-AMB)治疗血液病患者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2022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接受C-AMB或L-AMB治疗的血液病患者信息,通过倾向性匹配评分分析法将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进行匹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时间,因治疗成功或失败而停药的发生率,因低钾血症、肝毒性和肾毒性等不良反应导致停药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在肾毒性和低钾血症发生率方面也没有明显差异。但是,两性霉素B的单日最大剂量是影响其相关肾毒性和低钾血症的关键因素。结论C-AMB仍然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使用的安全有效的药物,特别是对于经济条件较差、需要接受经验性或抢先抗真菌治疗的血液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两性霉素B 脂质体两性霉素B 药品安全 血液病
下载PDF
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伴发肺毛霉病的抗感染治疗实践体会
11
作者 张小宁 李秋丰 李军伟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4期348-354,358,共8页
目的:分析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伴发毛霉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为临床此类复杂感染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因“咳嗽、咳痰1周”而收治入院,但次日因血糖报告危急值,考虑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遂转至上级医院治疗;患者胸... 目的:分析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伴发毛霉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为临床此类复杂感染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因“咳嗽、咳痰1周”而收治入院,但次日因血糖报告危急值,考虑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遂转至上级医院治疗;患者胸部CT提示肺部感染,遂经验性予多西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阿米卡星;但抗感染治疗十余日后,感染控制仍不佳,遂请专家会诊,专家考虑患者真菌感染可能性较大,于是加用注射用两性霉素B治疗,之后支气管黏膜组织果然检查出真菌团块(倾向于毛霉);之后,抗感染治疗方案又调整为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泊沙康唑混悬口服液+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但抗感染治疗1个多月后,感染仍未完全控制,遂请临床药师会诊,临床药师综合患者病情、既往用药和相关诊疗指南,建议将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为注射用艾沙康唑+美罗培南,医生采纳了建议;之后,患者咳嗽、咳痰、发热等感染症状明显改善,而胸部CT亦提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结论:对于复杂难治的感染性疾病,临床应充分考虑真菌感染的可能,并积极探寻病原体;而在针对性治疗时,还应优选药物的品种和剂型,并实时观察其疗效,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肺毛霉病 抗感染治疗 两性霉素B 艾沙康唑 药学监护 临床药师
下载PDF
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12
作者 熊冰婕 曹飘 +1 位作者 张骏 张海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0-237,共8页
目的筛查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Nomogram)模型。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22年8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均予以抗隐球菌治疗,根据住院期间脑脊液隐球菌培养结果... 目的筛查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Nomogram)模型。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22年8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均予以抗隐球菌治疗,根据住院期间脑脊液隐球菌培养结果以及出院时临床症状与体征分为预后良好组(19例)和预后不良组(81例),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并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Z=-3.898,P=0.000)、脑脊液压力>250 mm H_(2)O比例(χ^(2)=9.512,P=0.002)、抗真菌治疗时间<14 d比例(χ^(2)=17.847,P=0.000)高于预后良好组,血常规红细胞计数(t=-2.802,P=0.006)和淋巴细胞计数(Z=-2.878,P=0.004)、血浆白蛋白(t=-4.332,P=0.000)、应用两性霉素B比例(χ^(2)=4.597,P=0.032)低于预后良好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RS 2002评分高(OR=3.258,95%CI:1.337~7.940;P=0.009)、脑脊液压力>250 mm H_(2)O(OR=0.108,95%CI:0.018~0.659;P=0.016)、抗真菌治疗时间<14 d(OR=0.092,95%CI:0.011~0.742;P=0.025)是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根据上述3项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95%CI:0.873~0.980,P=0.000),该模型预测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截断值为53.50分;校准曲线(一致性良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2.694,P=0.912)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稳定性。结论入院时NRS 2002评分高、颅内压>250 mm H_(2)O、抗真菌治疗<14 d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预后较差,据此构建的Nomogram模型具有较高的预后不良风险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隐球菌性 两性霉素B 预后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3
作者 张露 鲁雁秋 +1 位作者 刘丹 胡婧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018-2022,共5页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艾滋病合并CM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艾滋病合并CM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AmB+FC)组和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AmB+POS)组,每组各22例。AmB+FC组患者给予注射用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注射液,AmB+POS组患者给予注射用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注射液。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脑脊液隐球菌转阴率,以及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发热、视物模糊发生率以及白细胞减少、贫血、肾功能异常、低钾血症、肝功能异常、皮疹、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B+POS组患者的脑脊液隐球菌转阴率显著高于AmB+FC组,头痛、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任何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mB+FC组(P<0.05)。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压力、脑脊液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脑脊液葡萄糖含量、脑脊液氯化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可提高艾滋病合并CM患者的脑脊液隐球菌转阴率,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脑膜炎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两性霉素B 泊沙康唑 氟胞嘧啶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在线二维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两性霉素B的杂质谱
14
作者 翁荣文 王轩堂 +1 位作者 闻宏亮 刘浩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2-444,共13页
建立了基于在线二维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2D HPLC-Q TOF/MS)的两性霉素B杂质谱分析方法。第一维液相色谱(^(1)D-LC)以XBridge Shield C18为色谱柱、甲醇-乙腈-4.2 g/L柠檬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第二维液相色谱(^(2)D-LC)以Xtim... 建立了基于在线二维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2D HPLC-Q TOF/MS)的两性霉素B杂质谱分析方法。第一维液相色谱(^(1)D-LC)以XBridge Shield C18为色谱柱、甲醇-乙腈-4.2 g/L柠檬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第二维液相色谱(^(2)D-LC)以Xtimate C8为捕集柱,以含0.1%甲酸的1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乙腈(95∶5, v/v)为流动相进行捕集和脱盐;以Xtimate C8为色谱柱,以含0.1%甲酸的1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洗脱。该方法结合了在线稀释和多针捕集装置,实现了10个组分/杂质的高效分离,并通过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实现了对不稳定组分/杂质的结构推断,解决了2D HPLC溶剂兼容性的难题,增加了分析通量,提高了2D HPLC的自动化能力,避免了两性霉素B与部分杂质在色谱分离过程中相互转化的问题,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利用该方法可以灵敏地对两性霉素B的杂质谱进行分析,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对两性霉素B的生产工艺改进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二维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两性霉素B 杂质谱
下载PDF
Molecular Docking Studies on Streptomycin Antileishmanial Activity
15
作者 Todd A. Young Matthew George Jr. +3 位作者 Ayele Gugssa William M. Southerland Yayin Fang Clarence M. Lee 《Open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2024年第2期36-48,共13页
Resistance to pentavalent antimonial drugs and the lack of vaccines make it urgent to find novel therapeutic options to treat Leishmaniasis, a tropical disease caused by the Leishmania protozoan parasite. The study re... Resistance to pentavalent antimonial drugs and the lack of vaccines make it urgent to find novel therapeutic options to treat Leishmaniasis, a tropical disease caused by the Leishmania protozoan parasite. The study reported here is to investigate if Streptomycin, an aminoglycoside, and Amphotericin B, the second-line treatment drug, exhibit antileishmanial activity through a similar mechanism. By using MOE (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 we performed molecular docking studies on these drugs binding to a range of targets including ribosome targets in Leishmania and H. sapiens. Our study shows that the two drugs do not bind to the same pockets in Leishmania targets but to the same pockets in the human ribosome, with some differences in interactions. Moreover, our 2D maps indicated that Amphotericin B binds to the A-site in the human cytoplasmic ribosome, whereas streptomycin does n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ISHMANIASIS STREPTOMYCIN Amphotericin B Molecular Docking AMINOGLYCOSIDES ANTILEISHMANIAL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葡萄糖溶液配制及输注方法探索
16
作者 张俊丽 蔡诗琪 +3 位作者 方莉 吕芳芳 俞云松 周志慧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487-492,共6页
目的分析两性霉素B合适的溶媒pH值、缓冲液、终溶液浓度、输注方法等。方法测量不同规格、批号的5%葡萄糖注射液pH,测量不同pH和体积的5%葡萄糖加入缓冲液剂量pH,测量不同浓度两性霉素B输注液以及加入不同体积缓冲液溶液pH,并观察外观... 目的分析两性霉素B合适的溶媒pH值、缓冲液、终溶液浓度、输注方法等。方法测量不同规格、批号的5%葡萄糖注射液pH,测量不同pH和体积的5%葡萄糖加入缓冲液剂量pH,测量不同浓度两性霉素B输注液以及加入不同体积缓冲液溶液pH,并观察外观等。结果有61.11%批次的5%葡萄糖pH不在两性霉素B配制要求范围内,加入5%碳酸氢钠注射液0.1 mL均可将不同体积及pH的5%葡萄糖调至5.0以上;浓度4 mg/100 mL~10 mg/100 mL的两性霉素B终溶液pH值为6.00~7.60,加入5%碳酸氢钠注射液0.03 mL~0.15 mL可将不同浓度250 mL 5%的葡萄糖pH调至6.00~7.50,无沉淀、结晶现象;不管葡萄糖溶液初始pH值,配制浓度0.1 mg/mL的AMB终溶液pH值7.10~7.70,未见混浊现象。结论配制前关注5%葡萄糖注射液pH值,若pH<4.20,建议加缓冲液,若临床两性霉素B需求较大,可考虑订购pH≥4.20的5%葡萄糖注射液;建议输注液终浓度0.04~0.1 mg/mL(不超过0.1 mg/mL),该浓度下可不用调整葡萄糖注射液初始pH值;根据总剂量平衡调整输液时间(推荐4~8 h),基线肾功能不全患者、器官移植、肿瘤化疗等肾功能不全风险较大患者可适当延长,但不建议超过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堵管现象 5%葡萄糖注射液 5%碳酸氢钠注射液 pH值 输注浓度 输注速度
下载PDF
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两性霉素B的药代动力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皓飞 王金龙 +9 位作者 胡文瀚 宋倩文 吴昌德 何洁 胡琳璘 徐静媛 李卿 潘纯 谢剑锋 黄英姿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探讨脱氧胆酸盐两性霉素B在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体内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特点及目标靶值并分析其PK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从2018年11月—2022年1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并接受脱氧胆酸盐两性霉... 目的探讨脱氧胆酸盐两性霉素B在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体内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特点及目标靶值并分析其PK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从2018年11月—2022年1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并接受脱氧胆酸盐两性霉素B输入治疗的重症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用药从1 mg/d开始逐渐累加至50 mg/d,持续静脉泵入6 h,在用药第7、14天采集给药前及给药后1、3、6、9、12 h的外周血2 mL,采用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法测定血浆中两性霉素B的浓度。观察两性霉素B的PK特点并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影响其PK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2例重症侵袭性真菌病患者,对比正常受试者中得到的脱氧胆酸盐两性霉素B的药代动力学参数,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患者体内两性霉素B的谷浓度(Cmin)、清除率(clearance,CL)、半衰期(t_(1/2))和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均高于健康受试者(均P<0.05),而血药浓度峰值(Cmax)(1.63±0.77)mg/L未见明显差异。更快的两性霉素B剂量累加速度相比于正常累加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P>0.05)变化,并且其Cmax和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更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实时APACHEⅡ评分可能是两性霉素B峰浓度的影响因素(P=0.008)。结论重症IFI患者体内两性霉素B的谷浓度、CL、半衰期(t_(1/2))、和AUC均高于健康受试者,但Cmax两组未见明显差异,实时APACHEⅡ评分可能是影响两性霉素B峰浓度的影响因素。更快的两性霉素B药物累加速度未表现出明显的即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增加,并且存在更高的药效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侵袭性真菌感染 药物代谢动力学 重症患者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挽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易耕 陈兵 +12 位作者 史鹏程 杨继龙 何祎 魏嘉璘 庞爱明 杨栋林 马巧玲 张荣莉 翟卫华 陈欣 冯四洲 韩明哲 姜尔烈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3-448,共6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ABCD)挽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既往抗真菌治疗失败后在2021年4—8月间接受ABCD治疗的106例患者资料。统计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结局以及ABCD相关不良反应... 目的评价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ABCD)挽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既往抗真菌治疗失败后在2021年4—8月间接受ABCD治疗的106例患者资料。统计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结局以及ABCD相关不良反应指标。结果106例患者中,ABCD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输液反应,包括寒颤(60.4%)、发热(54.7%)和畏寒(11.3%)。不良反应多为1~2级。106例患者的ABCD挽救治疗有效率为85.8%(91例,95%CI:77.7%~91.9%)。其中,确诊/临床诊断IFD患者有效率为92.6%(25/27,95%CI:75.7%~99.1%),包括毛霉病(9例)、肺曲霉病(5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5例)、马尔尼菲篮状菌病(3例)、肺念珠菌病(2例)患者治疗均有效,3例念珠菌血症患者中的1例治疗有效。7例既往接受过多烯类抗真菌药物治疗的确诊/临床诊断IFD患者挽救治疗均有效。此外,确诊/临床诊断IFD患者6周内均为生存状态。结论ABCD治疗IFD安全可耐受,肾毒性较低,用于既往抗真菌治疗不耐受或无效患者仍可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1例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致低钾血症病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明明 王娜 +3 位作者 朱珊珊 丁晓晴 费群 何心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7期11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致低钾血症的相关因素和防治对策。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致低钾血症患者治疗方案的调整,结合相关文献和指南分析出现低钾血症的原因,计算补钾治疗剂量,并调整治疗方案...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致低钾血症的相关因素和防治对策。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致低钾血症患者治疗方案的调整,结合相关文献和指南分析出现低钾血症的原因,计算补钾治疗剂量,并调整治疗方案。结果 临床药师建议口服枸橼酸钾3.0 g(每天3次)后加用10%氯化钾注射液静脉补钾治疗,患者血清钾含量稳定,继续口服补钾治疗,抗真菌感染治疗有效,血清钾紊乱得到及时纠正,恢复正常。结论 临床药师从药学角度为低钾血症患者提供补钾方案,可辅助医师诊疗,提高疗效,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隐球菌性脑膜炎 低钾血症 药学监护
下载PDF
马尔尼菲篮状菌致HIV阴性患者眼睑脓肿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琴 吴琼 欧阳奕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56-159,共4页
患者,女,43岁,发现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11个月,取淋巴结活检后诊断为“淋巴结核”,抗结核治疗期间患者左上眼睑出现肿胀,行“左眼眼眶肿物摘除术(前路开眶)+带蒂皮瓣移植术”,术后脓液培养示:马尔尼菲篮状菌,初始予两性霉素B治疗,后因肌... 患者,女,43岁,发现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11个月,取淋巴结活检后诊断为“淋巴结核”,抗结核治疗期间患者左上眼睑出现肿胀,行“左眼眼眶肿物摘除术(前路开眶)+带蒂皮瓣移植术”,术后脓液培养示:马尔尼菲篮状菌,初始予两性霉素B治疗,后因肌酐升高改为口服伊曲康唑200 mg, 2次/天,治疗7周后好转出院。院外口服伊曲康唑200 mg, 2次/天,6个月后续以200 mg, 1次/天,治疗8个月,随访两年未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篮状菌 HIV阴性 两性霉素B 伊曲康唑 眼睑脓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