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Facultative Anaerobic Cellulose Decomposing Bacteria Screened from Soil and Rumen Content and Diet of Dairy Cow
1
作者 Li Yan-fang Wang Lei +3 位作者 Liang Zi-chao Zhang Mei-mei Wang Jing-jing Liu Da-se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8年第1期40-46,共7页
Twenty-nine facultative anaerobic cellulose-degrading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soil, rumen fluid, rumen residues and diet of dairy cow. Based on 16 Sr DNA analysis by BLAST algorithm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wenty-nine facultative anaerobic cellulose-degrading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soil, rumen fluid, rumen residues and diet of dairy cow. Based on 16 Sr DNA analysis by BLAST algorithm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strains were Bacillus genera, and six of the 29 strains were bigger than 10 mm of diameter of clear zones. For them, two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rumen fluid(L5 and L7) and other two were isolated from rumen residue(N5 and N9), while others were isolated from soil(T1) and diet(S6), respectively. Strains from rumen fluid and residue had higher activities of FPCase and CMCase, but lower β-glucosid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iry cow facultative anaerobic cellulose-decomposing bacterium cellulase characteristic 16Sr DNA gene analysis
下载PDF
Carotenoid productivity in human intestinal bacteria Eubacterium limosum and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with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ir carotenoid biosynthesis genes
2
作者 Wataru Matsumoto Miho Takemura +5 位作者 Haruka Nanaura Yuta Ami Takashi Maoka Kazutoshi Shindo Shin Kurihara Norihiko Misawa 《Engineering Microbiology》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The human intestinal microbiota that comprise over 1,000 species thrive in dark and anaerobic environments.They are recogniz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diverse low-molecular-weight metabolites crucial to human health and... The human intestinal microbiota that comprise over 1,000 species thrive in dark and anaerobic environments.They are recogniz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diverse low-molecular-weight metabolites crucial to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s.Carotenoids,low-molecular-weight pigments known for their antioxidative activity,are delivered to humans through oral intake.However,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human intestinal bacteria biosynthesize carotenoids as part of the in-situ microbiota.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carotenoid synthesis genes in vari-ous human gut and probiotic bacteria.As a result,novel candidates,the crtM and crtN genes,were identified in the carbon monoxide-utilizing gut anaerobe Eubacterium limosum and the lactic acid bacterium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ubsp.mesenteroides.These gene candidates were isolated,introduced into Escherichia coli,which synthesized a carotenoid substrate,and cultured aerobically.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resulting carotenoids re-vealed that the crtM and crtN gene candidates of E.limosum and L.mesenteroides mediate the production of 4,4′-diaponeurosporene through 15-cis-4,4′-diapophytoene.Evaluation of the crtE-homologous genes in these bacteria indicated their non-functionality for C40-carotenoid production.E.limosum and L.mesenteroides,along with the known carotenogenic lactic acid bacterium 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were observed to produce no carotenoids under strictly anaerobic conditions.The two lactic acid bacteria synthesized detectable levels of 4,4′-diaponeurosporene under semi-aerobic conditions.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at the obligate anaerobe E.limo-sum retains aerobically functional C30-carotenoid biosynthesis genes,potentially with no immediate self-utility,suggesting an evolutionary direction in carotenoid biosynthesis.(229 wo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30)carotenoid biosynthesis Obligate anaerobe Human gut bacterium Eubacterium limosum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原文传递
嗜热厌氧纤维素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韩如旸 闵航 +1 位作者 陈美慈 赵宇华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8-144,共7页
利用纤维素降解细菌和纤维素粘附的方法分别从新鲜牛粪、高温堆肥和本实验室保存的纤维素降解富集物中分离得到 4株嗜热厌氧纤维素降解细菌。分离菌株为革兰氏染色阴性 ,直的或稍弯曲杆菌 ,菌体大小为 0 4μm~ 0 6 μm× 3 μm~... 利用纤维素降解细菌和纤维素粘附的方法分别从新鲜牛粪、高温堆肥和本实验室保存的纤维素降解富集物中分离得到 4株嗜热厌氧纤维素降解细菌。分离菌株为革兰氏染色阴性 ,直的或稍弯曲杆菌 ,菌体大小为 0 4μm~ 0 6 μm× 3 μm~ 1 5 μm ,严格厌氧 ,不还原硫酸盐 ,形成芽孢。多数芽孢着生于菌体顶端。分离菌株能利用纤维素滤纸、纤维素粉WhatmanCFII、微晶纤维素、纤维素粉MN3 0 0和未经处理的玉米秆芯、甘蔗渣、水稻秸杆。分离菌株在pH6 2~ 8 9、温度 45℃~ 6 5℃范围内利用纤维素 ,最适pH为 7 0~ 7 5 ,最适温度为 5 5℃~6 0℃ ,发酵纤维素产生乙醇、乙酸、H2 和CO2 。分离菌株还可利用纤维二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山梨醇作为碳源。部分长度的 1 6SrDNA序列分析表明 ,分离菌株EVAI与Clostridiumthermocellum具有 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 嗜热厌氧细菌 16S RDNA 系统发育分析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磷酸盐还原为磷化氢功能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8
4
作者 周康群 刘晖 +3 位作者 孙彦富 陶雪琴 周遗品 刘洁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12-1516,共5页
利用厌氧培养反应瓶和筛选培养基以A2/O厌氧池、污泥浓缩池的污泥、养殖场新鲜猪粪、鸡粪、牛粪及鸭粪为种泥,通过跟踪厌氧培养过程培养液中总磷的去除率和吸收液中磷化氢的生成量筛选出最佳种泥,并对最佳种泥进行厌氧条件下能将磷转化... 利用厌氧培养反应瓶和筛选培养基以A2/O厌氧池、污泥浓缩池的污泥、养殖场新鲜猪粪、鸡粪、牛粪及鸭粪为种泥,通过跟踪厌氧培养过程培养液中总磷的去除率和吸收液中磷化氢的生成量筛选出最佳种泥,并对最佳种泥进行厌氧条件下能将磷转化为磷化氢的菌株进行了筛选、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6种泥中鸡粪的厌氧除磷能力最强,鸭粪能力最弱,污泥浓缩池中的污泥和猪粪次之,牛粪及厌氧池污泥有一定的作用。本实验条件下鸡粪是厌氧除磷工艺的最佳种泥,将成为今后生物除磷工艺厌氧除磷菌种增殖、驯化的首选污泥。在1周期7d内鸡粪的最佳培养时间为5d。鸡粪培养液经21d培养后分离到2株肠杆菌科、2株真杆菌属和1株丁酸弧菌属,均是厌氧条件下磷酸盐还原为磷化氢的菌株,真杆菌属和丁酸弧菌属为首次分离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除磷 厌氧除磷菌 聚磷盐还原 磷化氢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载体生物膜细菌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银华 马悦欣 +2 位作者 刘长发 朱学惠 朱莹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0-506,共7页
采用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1055F/1392R-GC获得的PCR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了两个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在不同运行时间其载体生物膜上的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两个反应器在不同运行时间其细菌种群多样性有一定差异。DGGE优势... 采用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1055F/1392R-GC获得的PCR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了两个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在不同运行时间其载体生物膜上的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两个反应器在不同运行时间其细菌种群多样性有一定差异。DGGE优势条带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载体生物膜上的细菌类群主要是陶厄氏菌属Thauera、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外硫红螺旋菌科Ectothiorho-dospiraceae、酸杆菌门Chloroflexi、绿弯菌门Acidobacteria及不可培养细菌。当反应器运行208 d时,水体中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去除率维持较高水平,两者去除率之比为1.1,表明反应器内发生了厌氧氨氧化反应。针对厌氧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引物Pla46F/Amx368R-GC获得的PCR产物,采用DGGE技术对载体生物膜上的厌氧氨氧化细菌进行了检测。DGGE优势条带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反应器中富集得到的厌氧氨氧化细菌分别与Planctomycete KSU-1、Candidatus Jettenia asiatica的相似性均为96%,可以认为它们是反应器内起厌氧氨氧化作用的主要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 生物膜 PCR—DGGE 细菌多样性 厌氧氨氧化细菌
下载PDF
微生物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胡国全 张辉 +2 位作者 邓宇 尹小波 张敏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4-827,共4页
石油天然气的微生物勘探法是通过测定土壤中以微渗漏轻烃为食物来源的微生物菌落来圈定烃类渗漏的范围.本文探讨了甲烷氧化菌、厌氧纤维素分解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并将其作为指示微生物,以川西孝泉地区已知天然气田为例... 石油天然气的微生物勘探法是通过测定土壤中以微渗漏轻烃为食物来源的微生物菌落来圈定烃类渗漏的范围.本文探讨了甲烷氧化菌、厌氧纤维素分解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并将其作为指示微生物,以川西孝泉地区已知天然气田为例,对微生物油气勘查技术的试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气田上方指示微生物存在明显异常现象,即在气田上方甲烷氧化菌、厌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较少,硫酸菌还原菌较高;气田外缘甲烷氧化菌、厌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较高,而硫酸菌还原菌较低.研究表明,微生物地表油气勘探技术用于油气预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甲烷氧化菌 厌氧纤维素分解菌 硫酸盐还原菌
下载PDF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微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以吐鲁番—哈密盆地十红滩铀矿床为例 被引量:19
7
作者 乔海明 张复新 +2 位作者 耿海波 黄建新 尚高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6-641,共6页
通过样品采集、细菌培养和鉴定等,首次在中国大型的十红滩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容矿层中发现不同种群的细菌。氧化带主要分布铁细菌、硫杆菌、硝化菌等好氧菌,矿石带主要分布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其种类和数量上具明显的生物地球化学... 通过样品采集、细菌培养和鉴定等,首次在中国大型的十红滩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容矿层中发现不同种群的细菌。氧化带主要分布铁细菌、硫杆菌、硝化菌等好氧菌,矿石带主要分布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其种类和数量上具明显的生物地球化学分带性,并与岩石的地球化学分带性一致。首次利用容矿层的硫酸盐还原菌在室内进行了硫酸盐还原试验。根据细菌的代谢特征,结合硫酸盐还原菌还原试验,分析了细菌在层间氧化带形成、铀氧化迁移和还原成矿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菌 好氧菌 地球化学分带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 十红滩 吐鲁番-哈密盆地 新疆
下载PDF
化脓性角膜炎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黎黎 梁艳闯 +6 位作者 张琛 张岩 梁庆丰 殷晓棠 王智群 李然 孙旭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0期749-753,共5页
目的分析化脓性角膜炎病原学的变迁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至2006年间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拟诊为真菌性、细菌性及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11302例微生物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培养鉴定出病原微生物2896份,其中真菌1602份、细菌1161份、... 目的分析化脓性角膜炎病原学的变迁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至2006年间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拟诊为真菌性、细菌性及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11302例微生物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培养鉴定出病原微生物2896份,其中真菌1602份、细菌1161份、棘阿米巴原虫133份,总阳性率为25.62%.真菌培养阳性率为33.83%,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常见的致病真菌为镰刀菌属(62.23%)和曲霉菌素(14.61%);对2000年至2006年间培养的895株真菌进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那他霉素、特比萘酚、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药物敏感性分别为88.83%、55·75%、28·60%和11·84%;镰刀菌属对那他霉素最敏感,曲霉菌素对特比萘酚敏感性高。常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8.78%(1126/5995),以G+球菌和G-杆菌为主,占检出细菌的85·52%;主要致病菌属为铜绿假单胞菌,其所占比例近年来有所下降,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属所占比例有明显增高;对2000年至2006年间培养的430株细菌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药物敏感性分别为82.09%、75.81%、66.98%和62.33%;假单胞菌属对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棘阿米巴检查(培养+刮片)阳性率为23.25%(133/572),其检出例数逐年升高。放线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和厌氧菌为少见病原体,非结核分枝杆菌多分离自屈光手术后的角膜感染。结论真菌和细菌为化脓性角膜炎的主要病原体,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例数逐年升高,放线菌及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角膜感染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角膜炎 真菌 细菌 阿米巴 放线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 厌氧菌
下载PDF
一株油藏嗜热厌氧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代谢产物特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黎霞 承磊 +3 位作者 汪卫东 邓宇 尹小波 张辉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95-1000,共6页
【目的】了解油藏环境中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代谢产物。【方法】采用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从胜利油田罗801区块油层采出水中分离到一株厌氧杆菌SC-2。采用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确定该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用气相... 【目的】了解油藏环境中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代谢产物。【方法】采用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从胜利油田罗801区块油层采出水中分离到一株厌氧杆菌SC-2。采用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确定该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用气相色谱分析其代谢产物。【结果】菌株SC-2为严格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大小为0.38μm×1.7μm~3.9μm,单生、成对或成串生长,产端生芽孢。温度生长范围40℃~75℃(最适温度70℃);pH范围5.5~9.5(最适pH6.5);NaCl浓度范围0%~5%(最适NaCl浓度0%)。能够利用葡萄糖、麦芽糖、甘露糖、木糖等多种碳水化合物,发酵葡萄糖的产物是乙醇、乙酸、丙酸、H2、CO2及少量的乳酸。菌株SC-2的(G+C)mol%含量为30.8%,与Thermoanaerobacter mathranii subsp.mathranii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99.85%。菌株利用葡萄糖产乙酸、乙醇的最佳初始pH为8.0;酵母粉能刺激生长并显著提高发酵葡萄糖的产酸、产醇率;培养基中添加4%(V/V)的乙醇能明显抑制菌体生长。【结论】菌株SC-2是从特殊生境(油层采出水)中分离到的一株嗜热、耐盐的厌氧菌,其发酵葡萄糖产生的代谢产物有利于改善油藏中的微环境。菌株SC-2与T.mathranii subsp.mathranii 11426T的最适pH和最大耐受NaCl浓度有所不同,且二者的(G+C)mol%含量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厌氧细菌 鉴定 产酸、产醇特性
下载PDF
微波诱变选育耐酸高效厌氧产氢菌 被引量:8
10
作者 宋丽 刘晓风 +5 位作者 刘培旺 袁月祥 闫志英 何荣玉 贺蓉娜 廖银章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7-431,共5页
为获得厌氧产氢菌的高效突变株,以产氢菌H-8为原始菌株进行微波诱变处理,对微波诱变参数进行了优化,考察了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产氢特性及耐酸性.经过微波(低火)物理诱变得到5株高产氢突变株HW7、HW33、HW181、HW184和HW195,多次传代... 为获得厌氧产氢菌的高效突变株,以产氢菌H-8为原始菌株进行微波诱变处理,对微波诱变参数进行了优化,考察了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产氢特性及耐酸性.经过微波(低火)物理诱变得到5株高产氢突变株HW7、HW33、HW181、HW184和HW195,多次传代实验表明,HW195是稳定的高产突变株.突变株HW195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在pH值为2·8时仍能生长.通过间歇发酵实验,其最大产氢量和最大产氢速率分别达到2460mL/L培养基和340mLL-1h-1,比原始菌分别提高了50·7%和4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厌氧 产氢菌 微波诱变 耐酸
下载PDF
极端嗜热厌氧纤维素分解菌基因文库的构建及其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片段的克隆 被引量:11
11
作者 洪芳 田宇 +3 位作者 徐恒 邓宇 胡国全 张辉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79-1182,共4页
以从云南邦拿掌温泉中分离、纯化的高温厌氧纤维素分解菌邦2菌(Cadicellulosiruptor)为材料,制备其总DNA,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部分酶切后,在T4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与经EcoRⅠ完全酶切、去磷酸化的质粒载体pUC18连接,然后转化E.coliJM... 以从云南邦拿掌温泉中分离、纯化的高温厌氧纤维素分解菌邦2菌(Cadicellulosiruptor)为材料,制备其总DNA,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部分酶切后,在T4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与经EcoRⅠ完全酶切、去磷酸化的质粒载体pUC18连接,然后转化E.coliJM109,建立了邦2的基因文库,经筛选鉴定得到6.3×103个重组子;重组子经刚果红平板验证:约有23.5%菌落呈现透明圈;重组子经EcoRⅠ酶切验证显示:重组质粒均含有外源DNA插入片段.结果表明已克隆到邦2菌纤维素酶系中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D基因)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厌氧 纤维素分解菌 基因文库 ED基因 克隆
下载PDF
烷烃高效降解菌的广谱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亚雷 徐德强 +1 位作者 曹微寰 赵建夫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78-581,共4页
针对分离、筛选出的正烷烃高效降解菌株C-14-1的广谱降解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14-1菌株不仅对较高浓度(大于50mg/L)的正烷烃降解能力显著,对低浓度(约2mg/L)的正烷烃系列同样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并且降解率和烷烃的碳原... 针对分离、筛选出的正烷烃高效降解菌株C-14-1的广谱降解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14-1菌株不仅对较高浓度(大于50mg/L)的正烷烃降解能力显著,对低浓度(约2mg/L)的正烷烃系列同样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并且降解率和烷烃的碳原子数紧密相关.经过48h的发酵,当烷烃碳原子数为10~22时,降解率基本上大于85%;当烷烃碳原子数大于22时,降解率降低到15%~78%.C-14-1菌株对浓度很低(约0.3mg/L)的原油也显示出一定的降解效果,当烷烃碳原子数为12~22时,降解率平均为65%;当烷烃碳原子数大于22时,降解率降低为平均28.3%.当试验系统处于限氧状态时,C-14-1菌株对5α-雄甾烷和六甲苯基本上无降解作用,但对姥鲛烷的降解率却高达97%.在供氧充足的通气状态下以5α-雄甾烷为唯一碳源时,C-14-1菌株对5α-雄甾烷的降解率达到77%.当与其它低碳原子数的正烷烃共存时,5α-雄甾烷更容易被C-14-1菌株通过协同代谢而降解.通气培养48h时,其降解率达到100%;即使在限氧状态下,其降解率也能达到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烃 降解菌 原油 姥鲛烷 5α-雄甾烷 六甲苯
下载PDF
一株中温厌氧纤维素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罗辉 仇天雷 +4 位作者 马诗淳 刘来雁 张辉 尹小波 邓宇 《中国沼气》 2008年第3期3-7,14,共6页
以树中心湿木为样品,富集分离获得一株具有较强纤维素分解能力的中温厌氧纤维素降解细菌CSZM-6。分离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直杆或稍弯曲杆状,多数单生,少数成对或成串,部分菌体产芽孢。菌体大小为0.5μm×1.7-2.6μm,严格厌氧,最适... 以树中心湿木为样品,富集分离获得一株具有较强纤维素分解能力的中温厌氧纤维素降解细菌CSZM-6。分离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直杆或稍弯曲杆状,多数单生,少数成对或成串,部分菌体产芽孢。菌体大小为0.5μm×1.7-2.6μm,严格厌氧,最适生长温度40℃,最适pH6.5,以葡萄糖为底物时倍增时间8.0 h。分离菌株在纤维素粉固体培养基中培养3周后,菌落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产黄色素,直径为0.5-4.0 mm,水解圈直径为2.0-18.0mm。分离菌株不仅能利用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还能利用未经处理的报纸、水稻秸秆、麦秆。发酵纤维素产乙醇、乙酸、H2、CO2、甲酸、丙酸、乳酸。在菌株CSZM-6的纤维素酶系中,只存在外切-β-1,4-葡聚糖酶(C1酶)和内切-β-1,4-葡聚糖酶(CX酶)两种组分,最适温度分别为40℃和45℃。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CSZM-6为梭菌属Clostridium,与C.papyrosolvens具有99.6%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厌氧纤维素降解细菌 鉴定 16SrDNA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一株低温厌氧纤维素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宋文芳 胡国全 徐彦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7-1322,共6页
从若尔盖草甸淤泥中获得一株低温厌氧纤维素菌CD-2,分离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直杆状,严格厌氧,菌体大小为0.3μm×2.8~3.1μm,生长温度范围5~40℃(最适温度20℃);pH范围6.5~8.0(最适pH7);NaCl浓度范围0.1%~0.4%(最适NaCl浓度0.2%... 从若尔盖草甸淤泥中获得一株低温厌氧纤维素菌CD-2,分离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直杆状,严格厌氧,菌体大小为0.3μm×2.8~3.1μm,生长温度范围5~40℃(最适温度20℃);pH范围6.5~8.0(最适pH7);NaCl浓度范围0.1%~0.4%(最适NaCl浓度0.2%)。分离菌株能利用滤纸、纤维素粉MN300、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木聚糖等。在菌株CD-2的纤维素酶系中,存在外切-β-1,4-葡聚糖酶(C1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Cx酶)和β-葡萄糖苷酶3种组分,最适温度分别为30、30和25℃。该菌株还存在木聚糖酶,最适温度为30℃。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CD-2属于梭菌属Clostridium,与C.papyrosolvens的相似性为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冷厌氧纤维素菌 酶学性质 16S RDNA序列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永定新河污染水体处理试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鑫 庞金钊 +1 位作者 杨宗政 孙铁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41,55,共4页
采用厌氧酸化—好氧工艺,并结合高效菌强化技术,对被严重污染的永定新河河水进行处理,探讨对类似污染水体资源化的方法,以解决当前严重缺水的形势。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较好去除CODCr、色度等指标,但对河水中的重金属无法去除。
关键词 厌氧酸化 好氧 永定新河 高效菌
下载PDF
中温厌氧纤维素菌的分离鉴定,系统发育学分析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诗淳 罗辉 +4 位作者 杨丽丽 杨磊 尹小波 张辉 邓宇 《中国沼气》 2009年第3期3-7,共5页
利用厌氧分离技术从泥炭中分离到一株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的中温厌氧细菌。分离菌株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直杆或稍弯曲杆状,4.2μm^6.8μm×0.8μm^1.0μm,严格厌氧,不形成芽孢,能运动。分离菌株可在20℃~40℃,pH 6.0~8.5之间利用纤维... 利用厌氧分离技术从泥炭中分离到一株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的中温厌氧细菌。分离菌株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直杆或稍弯曲杆状,4.2μm^6.8μm×0.8μm^1.0μm,严格厌氧,不形成芽孢,能运动。分离菌株可在20℃~40℃,pH 6.0~8.5之间利用纤维素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 6.8~7.0。分离菌株能利用滤纸、纤维素粉MN300、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还可以利用葡萄糖、纤维二糖、木糖、木聚糖、棉子糖、麦芽糖、山梨糖、胰蛋白胨和水杨苷作为底物。在P4-3的纤维素酶复合体中,滤纸酶,Cx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分别为55℃,55℃和45℃,接种120 h后培养物的胞外纤维素酶液中三种酶的酶活分别为86.25 U.mg-1,20.04 U.mg-1,18.39 U.mg-1。部分长度的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分离菌株P4-3与C lostridium cellulolyticum的序列相似性为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纤维素菌 纤维素酶 系统发育学分析
下载PDF
与环境污染物转化相关的细菌厌氧呼吸研究动态 被引量:2
17
作者 洪义国 郭俊 +2 位作者 许志诚 岑英华 孙国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78-883,共6页
基于细菌呼吸理论为基础的环境有毒物质降解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法,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细菌呼吸是自然界中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物代谢过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且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在厌氧条件下,细菌利用... 基于细菌呼吸理论为基础的环境有毒物质降解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法,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细菌呼吸是自然界中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物代谢过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且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在厌氧条件下,细菌利用环境中多种有毒物质作为呼吸链末端电子受体进行厌氧呼吸,在有毒物质被还原甚至降解的同时实现电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形成跨膜的质子浓度电势梯度,进而转化为其生长代谢所需的能量.细菌以环境有毒物质为电子受体的厌氧呼吸不断被发现,这对于深入理解细菌呼吸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有毒物质的降解及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重要的环境学意义,对于提高对地球表面有毒物质污染生物修复策略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厌氧呼吸 环境有毒物质 末端电子受体(TEA)
下载PDF
海洋厌氧反硝化细菌Pseudomonas stutzeri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顾晓洁 穆军 +2 位作者 张翼 梁羽甜 李文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66-69,共4页
采用抗菌活性追踪的方法,结合各种色谱手段对海洋厌氧反硝化细菌Pseudomonas stutzeri(No.DN7)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的研究,最终从其乙酸乙酯部分得到4个活性单体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 采用抗菌活性追踪的方法,结合各种色谱手段对海洋厌氧反硝化细菌Pseudomonas stutzeri(No.DN7)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的研究,最终从其乙酸乙酯部分得到4个活性单体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吲哚甲醛(1)、对羟基苯甲酸甲酯(2)、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4),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菌株中分离得到.应用MTT法对化合物1-4进行活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3、4具有较好的枯草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化合物1、2的抑菌活性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厌氧反硝化细菌 PSEUDOMONAS STUTZERI 抗菌活性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厌氧酸化菌产酸过程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田凯勋 戴友芝 凌运林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8-111,共4页
以葡萄糖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在温度37±0.5℃下,通过对不同影响因素下酸化过程的研究,确定水解酸化最佳条件为pH=6.5。重点对此条件下水解酸化过程中产酸速率的动力学进行了推导,通过计算,得出此条件下的动力学常数为V_(max)=8.... 以葡萄糖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在温度37±0.5℃下,通过对不同影响因素下酸化过程的研究,确定水解酸化最佳条件为pH=6.5。重点对此条件下水解酸化过程中产酸速率的动力学进行了推导,通过计算,得出此条件下的动力学常数为V_(max)=8.45^(-1),K_s=1,089mg/L。说明了酸化过程较好氧过程和完全厌氧过程快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酸化菌 产酸过程 动力学
下载PDF
生化去除南阳油田污水COD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荣强 孙威 +1 位作者 王凯 理阳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12期63-66,共4页
从南阳油田污水和污泥中分离驯化了一种厌氧菌和一种好氧菌,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两种菌都能起到去除油田污水COD的作用,其中,厌氧菌的最适条件为:pH值7~8、磷酸二氢钠添加量0.5g·L^-1、温度20~45℃;好氧菌的最适条件为:pH值6~... 从南阳油田污水和污泥中分离驯化了一种厌氧菌和一种好氧菌,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两种菌都能起到去除油田污水COD的作用,其中,厌氧菌的最适条件为:pH值7~8、磷酸二氢钠添加量0.5g·L^-1、温度20~45℃;好氧菌的最适条件为:pH值6~7、硝酸铵添加量3g·L^-1、磷酸二氢钠添加量0.5g·L^-1、接种量50mL·L^-1、温度20~35℃;在最适条件下,厌氧菌和好氧菌对油田污水COD去除率分别达到44%和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污水 厌氧菌 好氧菌 化学需氧量(CO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