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th Analysi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he Role and Impact of Industrial Policies
1
作者 Nan Zhou 《Proceedings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udies》 202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ering a new normal,high-quality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oal of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A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ering a new normal,high-quality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oal of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A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industrial policies are increasingly receiving attention in terms of their role and impact.This article mainly conduct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and impact path of industrial policies,exploring the role and impact of industrial policies in promoting high-quality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Firstly,industrial polic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high-quality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Secondly,the impact path of industrial policies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mainly includes promo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promo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guiding resource allocation,and enhancing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dustrial policies,continuously optimize policy measures,and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ial policy regional econom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analysis
下载PDF
Empirical Study on Effe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of 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Region 被引量:7
2
作者 CHEN Hongxia LI Guop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6期708-714,共7页
Based on the data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industrial added value and the proportion of industrial employees from 2000 to 2008,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on the regional economi... Based on the data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industrial added value and the proportion of industrial employees from 2000 to 2008,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of 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Region in China using the shift-share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1) In the 21st century,the industrial output of three industries,namely,primary,secondary,and tertiary,and the GDP grew rapidly in the study period.The tertiary industry grew the fastest;it had the largest contribution to the GDP and mean-while had become the most competitive industry in the metropolitan region.2)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within the region was not balanced.Firstly,compared with Tianjin,Beijing,as one of the two core cities,was more rational 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Secondly,the surrounding eight cities,which are Shijiazhuang,Qinhuangdao,Tangshan,Langfang,Baoding,Cangzhou,Zhangjiakou,and Chengde,were all uncompetitive than the two core cities.3) There was a great industrial gradient in the region(especially between the two core cities and the cities of Tangshan,Baoding,Zhangjia-kou,Chengde,Cangzhou,and Langfang).As a result,it is foreseeable that the industry transfer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Region will be one of the trends in regional development,and the industry transfer is inevitably to promote the regional integ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region economic growth shift-share analysis industrial structure
下载PDF
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及驱动因素研究
3
作者 任英华 王传引 +1 位作者 张晨瑜 高婷婷 《调研世界》 2024年第7期3-14,共12页
本文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熵权法测算中国30个省(区、市)2012—2021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指数,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测算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水平,采用二次指派程序(QAP)考察现... 本文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熵权法测算中国30个省(区、市)2012—2021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指数,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测算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水平,采用二次指派程序(QAP)考察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及中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及东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省份间空间关联较弱,区域协同发展程度较低;块模型分析表明,净溢出板块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协同性最好;总体而言,内部驱动因素中的产业绿色化、产业数字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以及外部驱动因素中的政府创新支持度、人口流动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促进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产业体系 区域协同发展 驱动因素 社会网络分析 QAP
下载PDF
Demand-driven water withdrawals by Chinese industry: a 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analysis 被引量:4
4
作者 Bo ZHANG Z. M. CHEN +2 位作者 L. ZENG H. QIAO B. CHEN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3-28,共16页
With ever increasing water demands and the continuous intensification of water scarcity arising from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the country is struggling to harmonize it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water supply. This... With ever increasing water demands and the continuous intensification of water scarcity arising from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the country is struggling to harmonize it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water supply. 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s analysis of water with- drawals by Chinese industry and investigates demand- driven industrial water uses embodied in final demand and interregional trade based on a 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 In 2007, the Electric Power, Steam, and Hot Water Production and Supply sector ranks first in direct industrial water withdrawal (DWW), and Construction has the largest embodied industrial water use (EWU). Investment, consumption, and exports contribute to 34.6%, 33.3%, and 30.6% of the national total EWU, respectively. Specifically, 58.0%, 51.1%, 48.6%, 43.3%, and 37.5% of the regional EWUs respectively in Guangdong, Shanghai, Zhejiang, Jiangsu, and Fujian are attributed to international exports. The total interregional import/export of embodied water is equivalent to about 40% of the national total DWW, of which 55.5%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WWs of Electric Power, Steam, and Hot Water Production and Supply. Jiangsu is the biggest interregional exporter and deficit receiver of embodied water, in contrast to Guangdong as the biggest interregional importer and surplus receiver. Without implementing effective water- saving measures and adjus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s, the regional imbalance between water availability and water demand tends to intensify considering the water impact of domestic trade of industrial products. Steps taken to improve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production, and to enhance embodied water saving in consumption are both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upporting China's water poli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withdrawal embodied water use Chinese industry interregional trade 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analysis
原文传递
基于SWOT分析法的辽宁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田美园 期治博 《中国商论》 2024年第2期150-154,共5页
辽宁是东北地区发展的排头兵,承担着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任,历经曲折探索、调整改革、工业振兴等发展阶段后,辽宁正奋力追赶向前。新时期,辽宁提出要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目标,加快建设3个万亿级产业基地、1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0个战... 辽宁是东北地区发展的排头兵,承担着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任,历经曲折探索、调整改革、工业振兴等发展阶段后,辽宁正奋力追赶向前。新时期,辽宁提出要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目标,加快建设3个万亿级产业基地、1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工业振兴引领全面振兴。基于此,全面了解辽宁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短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结合多层面数据分析进行横向对标和纵向对比,并从发展历史、产业资源、科技创新、数字基础设施、产业生态、政策战略、国内外形势等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剖析辽宁产业发展的优势短板与机遇挑战。结果显示:辽宁具备工业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富集、科创资源丰富、数字设施领先等优势,但产业引领力、数字赋能力、产业要素吸引力、营商环境竞争力均有待提升;面对新科技革命加速、数据要素全面爆发、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形势复杂、国内各地竞争加剧、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等多重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SWOT分析法 产业现状 数字基础设施 区域发展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图谱的专利分析
6
作者 杜宇坤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9期215-220,共6页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长三角人工智能(AI)产业集群是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对200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进行检索,结合人工智能产业中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核心一级技术分支以及重要的二级分支进行分析,以...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长三角人工智能(AI)产业集群是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对200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进行检索,结合人工智能产业中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核心一级技术分支以及重要的二级分支进行分析,以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图谱的专利申请为切入点,分析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助力长三角在产业升级中的竞争格局、创新态势、产业体系、行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AI) 专利分析 长三角 产业图谱
下载PDF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评价与空间聚类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臧艳雨 罗楚钰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伴随着区域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具有显著协同特征,“政产学研”协同是我国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思路。基于三螺旋理论,构建“协同投入—合作建设—联合效益”理论模型,通过熵值法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6—2021年广东... 伴随着区域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具有显著协同特征,“政产学研”协同是我国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思路。基于三螺旋理论,构建“协同投入—合作建设—联合效益”理论模型,通过熵值法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6—2021年广东省21城市进行综合测度。采用系统聚类法划分四种类型子区域——科技协同创新领头区域、高水平区域、中等水平区域和较低水平区域,考察区域内部联系度、差异及成因。结果表明:广东省内区域创新协同网络初步形成,经济水平和成果转化是关键因素;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水平逐年提升、内部差距缩小,但整体联系度较低、边缘子区域较多,目前已形成“两领先—多中间—多落后”格局。在此基础上,必须优先发展区域经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发挥领头区域效应,为推动我国整体科技创新实力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创新 政产学研 广东省 熵值法 空间聚类
下载PDF
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对物流效率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房朔杨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4-160,共7页
为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充分发挥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以2014~2023年长江三角洲区域物流产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对物流效率的影响研究。其中,选取物流效率为因变量,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为自变量,基... 为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充分发挥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以2014~2023年长江三角洲区域物流产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对物流效率的影响研究。其中,选取物流效率为因变量,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为自变量,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资本投入水平、经济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产业规模为控制变量,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验证了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对物流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对物流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越高,物流效率越高;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对本地区域物流效率和邻近区域物流效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经济水平和物流产业规模表现为促进物流效率提升,而资本投入表现为抑制物流效率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表现为不显著影响物流效率。在此基础上,为提升物流效率,提出建设物流产业示范园区,促进物流产业集群发展;丰富消费业态形式,提高区域经济水平;扩大物流产业规模,完善物流产业系统;加快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物流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区域物流 物流产业集群发展 物流效率 空间杜宾模型 溢出效应 示范园区 绿色低碳发展
下载PDF
营商环境生态促进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组态路径——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9
作者 胡若晨 朱菊芳 +1 位作者 周铭扬 曾鑫峰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必要条件。立足生态系统理论,基于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截面数据,运用DEA-SBM模型测算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并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实证分析城市营商环境生态的7个前... 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必要条件。立足生态系统理论,基于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截面数据,运用DEA-SBM模型测算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并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实证分析城市营商环境生态的7个前因条件对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营商环境生态中的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人力资源、创新环境和金融服务等核心条件“多因并发”,形成“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联合保障型、“政务环境+金融服务”均衡推动型、“人力资源+创新环境”协同驱动型3条促进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等效路径。基于此,提出夯实法治环境的基石作用,创新产业监管方式;深化体育产业“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建立“体育+金融”合作框架,强化“创新+人力”耦合效应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区域体育产业 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企业数据的京津冀城市群网络结构解析——区域性社会网络和超网络分析的应用
10
作者 路青 宁静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30,共12页
在区域协同合作、经济内循环的背景下,从企业数据出发对京津冀城市群真实的经济关联进行解析。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单层网络结构,并将超网络方法引入分析“地区-行业”网络的层内和层间交互、合作和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基于企... 在区域协同合作、经济内循环的背景下,从企业数据出发对京津冀城市群真实的经济关联进行解析。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单层网络结构,并将超网络方法引入分析“地区-行业”网络的层内和层间交互、合作和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基于企业组织测度的地区子网络区域内发展差距大、资源配置失衡,北京都市圈和石家庄都市圈地位突出,天津的辐射能力局限于市域范围内;(2)基于资本流通测度的行业子网络中,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影响突出;(3)超网络中的重要行业门类相似,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各区县的相关指标均较高,但行业流出的资本更多地去往北京、天津而非石家庄。这些发现对于促进区域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数据 京津冀城市群 社会网络分析 “地区-行业”超网络分析 网络结构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基于全国270个地级城市的实证分析
11
作者 罗铭瑄 热乌扎·奴乎达尔 《中国商论》 2024年第12期60-64,共5页
本文围绕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分析展开深入研究,基于2011—2020年我国 270 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构建了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模型,并从地理区位、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三方面展开异... 本文围绕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分析展开深入研究,基于2011—2020年我国 270 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构建了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模型,并从地理区位、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三方面展开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经济发展,在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异质性分析方面,数字经济对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比东西部地区更显著;按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分类结果均在低产业结构水平和低经济发展水平下,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并随着第三产业占比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异质性分析 区域经济
下载PDF
成渝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研究
12
作者 张卫兵 马丽雅 黄庆 《四川环境》 2024年第3期114-119,共6页
为推进成渝地区工业绿色发展,从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强度三个方面,构建工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法评价成渝工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同时,采用对比分析法分析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通过与工业增加值排名... 为推进成渝地区工业绿色发展,从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强度三个方面,构建工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法评价成渝工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同时,采用对比分析法分析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通过与工业增加值排名前十的其他各省份相比,成渝地区的四川省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较低,重庆市相对较高,两地工业绿色发展水平不平衡;四川省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污染物排放强度方面与广东、浙江、河南等地还有较大差距,且明显高于重庆市。成渝地区以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加工、造纸和纸制品行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为代表的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仍处在高位。为此,分别从布局及结构调整、源头改造、运行管理、末端治理、成渝协同等方面提出对策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 工业绿色发展 综合评价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产城教融合”视域下民族地区高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13
作者 张建强 王晓政 邹德智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93-100,共8页
在“产城教融合”视域下,以内蒙古自治区高职专业设置调整为数据样本,通过SWOT系统分析法,全面分析民族地区高职专业动态调整过程中面临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界机会和威胁。基于SWOT分析,提出民族地区高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突出价值引领... 在“产城教融合”视域下,以内蒙古自治区高职专业设置调整为数据样本,通过SWOT系统分析法,全面分析民族地区高职专业动态调整过程中面临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界机会和威胁。基于SWOT分析,提出民族地区高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突出价值引领,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专业,形成特色专业品牌效应;深化内涵发展,不断提升专业建设能力;加强院校合作,发挥民族高职教育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城教融合 民族地区 高职专业调整 SWOT分析
下载PDF
基于省际维度的中国数字经济空间结构发展研究
14
作者 张舒博 《中国商论》 2024年第11期41-46,共6页
本文通过构建以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发展环境及创新能力为一级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结合熵权法测度中国各省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各省市之间的数字经济辐射及依存关系。为进一步探究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本文利用... 本文通过构建以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发展环境及创新能力为一级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结合熵权法测度中国各省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各省市之间的数字经济辐射及依存关系。为进一步探究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网络的整体和局部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各省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态势,且数字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逐年提高,但各省市间关联的紧密性和稳定性有待加强,且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多点突出,局部失衡”的状况;各地区数字经济集群特点不同,数字经济联系多发生在经济集群内部,集群之间的联系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空间关联 产业发展 社会网络分析 区域协同
下载PDF
新常态下江苏消费和产业双升级机制研究
15
作者 陈丽平 张乐 《中国商论》 2024年第18期77-81,共5页
消费与产业“双升级”的助推力,是新常态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分析江苏省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发展规律。一方面,从结构状况、整体状况与均量状况三个考察指标判断苏南、苏中、苏北消费升级情况。另一方面,从生产... 消费与产业“双升级”的助推力,是新常态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分析江苏省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发展规律。一方面,从结构状况、整体状况与均量状况三个考察指标判断苏南、苏中、苏北消费升级情况。另一方面,从生产效率、创新能力与产业协调度三个指标考察江苏省三大区域的产业升级情况。通过耦合度分析研究三大区域的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协调程度。研究认为,苏南、苏中、苏北的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协调度在2020年有下降趋势,且三大区域间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时代需在引导消费与产业复苏的同时,持续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同步促进与错位提升。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加强区域团结互补合作。借助新基建,扩大内需多方协同,统筹规划新基建,形成自我主导产业明显、差异发展鲜明的地区产业联盟,以期推动三大区域间的消费与产业结构双升级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三大区域 耦合度分析 消费升级 产业升级 消费经济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分析——基于出口技术复杂度视角
16
作者 马永军 谢松洪 黄睿轩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58-66,共9页
利用14个类别的制造业数据,测算2002—2021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考察制造业升级程度,并运用δ收敛、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探究制造业升级的收敛特征。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各省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皆有大幅提升;... 利用14个类别的制造业数据,测算2002—2021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考察制造业升级程度,并运用δ收敛、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探究制造业升级的收敛特征。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各省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皆有大幅提升;全国及四大区域存在δ收敛特征;东部和东北地区不存在绝对β收敛特征,全国、中部与西部存在绝对β收敛特征。分阶段分析结果表明:2002—2004年,全国及四大区域仅西部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2005—2012年,除东部地区外,全国及其他区域均存在绝对β收敛;2013—2021年,全国及四大区域皆呈现显著的绝对β收敛态势,且存在着显著的条件β收敛特征。据此,提出协调制造业区域内均衡发展新方式和实行省域差异化发展新战略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升级 出口技术复杂度 区域差异 收敛性分析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及其脱钩效应
17
作者 屈莉莉 李妍 李蓉 《河南科学》 2024年第7期1063-1074,共12页
通过对位于中国不同区域的辽宁省、湖北省、广东省、上海市、天津市和重庆市6个代表省市2010—2021年间的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利用LMDI对数指数分解法和Tapio脱钩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分析6省市经济增长与工业碳排放的脱钩动态及... 通过对位于中国不同区域的辽宁省、湖北省、广东省、上海市、天津市和重庆市6个代表省市2010—2021年间的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利用LMDI对数指数分解法和Tapio脱钩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分析6省市经济增长与工业碳排放的脱钩动态及影响因素,并比较6省市的差异.研究发现,辽宁省与其他5省市的工业碳排放量及脱钩趋势存在差距,脱钩状态最好的是上海市和重庆市.总体来看,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因素是促进工业碳减排及脱钩的关键因素,经济增长则是最大的抑制因子,能源结构因子对于工业碳减排有很大潜力.因此,对于资源型高碳排地区的工业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是主要的减碳及促进脱钩的方式;而非资源型经济发达地区工业企业应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能源碳排放 LMDI分解法 Tapio脱钩模型 经济增长 区域对比分析
下载PDF
黄河流域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关系研究
18
作者 王彦华 《中国商论》 2024年第4期153-156,共4页
文章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数分析模型,计算黄河流域2007—2022年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综合评价指数,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算黄河流域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 文章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数分析模型,计算黄河流域2007—2022年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综合评价指数,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算黄河流域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人口和产业发展关系呈现由“人口滞后”向“产业滞后”发展的趋势,耦合协调度总体不高且流域间差异较大。因此,本文认为黄河流域要进行分区统筹管理,以期实现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协调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九省区 人口结构 产业结构 综合评价指数 耦合协调分析
下载PDF
广东省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及关联性研究
19
作者 马君成 刘彦军 《中国渔业经济》 2024年第3期76-82,共7页
为探讨广东省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的优化路径,研究在构建了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等29个二级指标评级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11-2020年广东省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情况,并进一步采用灰色关联度... 为探讨广东省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的优化路径,研究在构建了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等29个二级指标评级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11-2020年广东省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情况,并进一步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来探讨影响海洋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在该考察期内,广东省的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综合水平总体上均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且两系统之间形成了高度耦合,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类型从2011年的轻度失调发展到了2020年的初步协调水平。另外,在影响耦合协调度发展的因素方面,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中的第三产业投资额对海洋产业综合水平影响最大,海洋产业发展指标中的海洋生产总值对于区域经济综合水平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产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 灰色关联分析法
下载PDF
空间效应视角下信息技术投资对两阶段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之光 白阳瑞 胡海青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62-71,共10页
探索信息技术投资对不同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对于实现信息技术的经济价值和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区域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阶段和市场转化阶段,基于面板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中国2012-2020年两阶段区域... 探索信息技术投资对不同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对于实现信息技术的经济价值和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区域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阶段和市场转化阶段,基于面板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中国2012-2020年两阶段区域创新效率,实证检验空间效应视角下信息技术投资对区域两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技术研发阶段区域创新效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在市场转化阶段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态势;两阶段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信息技术投资与技术研发阶段的创新效率呈正U型关系,与市场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呈倒U型关系;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分别负向和正向调节技术研发阶段、市场转化阶段信息技术投资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因此,应提高技术研发阶段的创新质量,重视基础研究并努力扩大信息技术产业规模,避免产业趋同与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效率 信息技术投资 空间效应 产业规模 随机前沿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