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课的女性主义教学法——以唐宋时期女性的文学书写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小华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的女性主义教学法强调以社会性别的视角和立场作为基本教学方法,还原古代社会女性的文学书写状况,修正过去那种忽视女性经历和女性经验的理论,最终形成比较系统的、主要以文学形式来描绘的关于女性的实践生活和心灵发展的... 中国古代文学的女性主义教学法强调以社会性别的视角和立场作为基本教学方法,还原古代社会女性的文学书写状况,修正过去那种忽视女性经历和女性经验的理论,最终形成比较系统的、主要以文学形式来描绘的关于女性的实践生活和心灵发展的历史。对唐宋时期女性文学书写的教学应在基础资料和文学史实的澄清、女性作家作品的“特质”、女性文学书写的定位以及女性文学书写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等四个方面贯彻女性主义的教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课 女性主义 教学法 唐宋时期 女性书写
下载PDF
“士人”品格与中国高校教师群体的精神建构
2
作者 周险峰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8,共5页
"士人"品格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志于道"的求索精神;"以天下自任"的济世情怀;"修己以敬"的品格砥砺意识。"士人"品格曾是近现代高校教师的重要的或基本的品格。从大学的合法存... "士人"品格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志于道"的求索精神;"以天下自任"的济世情怀;"修己以敬"的品格砥砺意识。"士人"品格曾是近现代高校教师的重要的或基本的品格。从大学的合法存在、大学社会功能的发挥、社会对高校教师的预期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这些品格在新的形势下对高校教师的精神重构的意义,并认为"士人"品格在高校教师群体精神中的重构应有制度性保障,而制度建设应在规限与自由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品格 教师精神 知识分子 自由和规限
下载PDF
“优谏”传统的根源
3
作者 王俊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先秦古优的"优谏"表演形式被后世优人继承下来,形成一种"优谏"传统,对整个中国戏剧的形成及其精神基质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活跃在王公贵族周围,其中的一部分优人自觉地进行着"优谏"表演,主要是政治讽... 先秦古优的"优谏"表演形式被后世优人继承下来,形成一种"优谏"传统,对整个中国戏剧的形成及其精神基质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活跃在王公贵族周围,其中的一部分优人自觉地进行着"优谏"表演,主要是政治讽谏表演,以期正人主之行,承担着自身对所处时代的社会责任。这个传统的产生,与先秦时代的"巫"以及春秋、战国时代士的精神对优的人格塑造都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谏”传统 根源 士的精神
下载PDF
中国大学3.0模式——传统、现代与前瞻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军 尹月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35,共12页
许多学者认为所有现代大学都遵循西方大学的模式,亚洲的大学亦是基于欧洲学术模式和传统。然而,中国大学3.0模式或许是个例外。尽管自20世纪以来中国大学受到西方模式的巨大影响,但它依旧展现出中国学术的传统特征。本文从历史文化视角... 许多学者认为所有现代大学都遵循西方大学的模式,亚洲的大学亦是基于欧洲学术模式和传统。然而,中国大学3.0模式或许是个例外。尽管自20世纪以来中国大学受到西方模式的巨大影响,但它依旧展现出中国学术的传统特征。本文从历史文化视角出发构建中国大学3.0的概念,考察了其核心价值和特征,并探究它在全球化时代可能做出的贡献。首先,划分了中国历史上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对其制度发展和特点进行了讨论。其次,重点探讨了中国大学3.0模式的四大核心价值和特征:院校自主、思想自由、知行合一的人文使命、和而不同的多元性。正是它们使中国大学获得世界一流的全球地位。同时,还进一步展示了中国大学与主导世界的英美模式的不同之处,以及其与欧洲大陆和日本大学模式的共同之处。最后,反思了中国大学3.0模式的政策蕴义、改革与实践的经验、以及在促进文明、民主和全球对话等方面的未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模式 中国大学3.0模式 世界一流大学 大学国际化 院校自主 思想自由 大学使命 多元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