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宜良青龙山遗址出土兵器木构件用材鉴定及特点研究
1
作者 徐栋 王宪 +2 位作者 邱冬妮 李培聪 陈松阳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6,共7页
为深入研究宜良青龙山遗址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对出土的12个兵器木构件样本进行了鉴定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兵器木构件使用了硬木松(Pinus sp.)、红锥(Castanopsis sp.)、石楠(Photina sp.)、八角枫(Alangium sp.)、麻楝(Chukrasia sp.)... 为深入研究宜良青龙山遗址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对出土的12个兵器木构件样本进行了鉴定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兵器木构件使用了硬木松(Pinus sp.)、红锥(Castanopsis sp.)、石楠(Photina sp.)、八角枫(Alangium sp.)、麻楝(Chukrasia sp.)、楠木(Phoebe sp.)以及禾本科竹共计7种木材。古人根据这些木材的特点,选择密度较低、韧性好的木材用于箭杆;硬度大、密度高、耐冲击、稳定性好的木材用于长柄兵器杆。研究首次发现,云南地区竹制兵器柄实物,推测为复合竹材。同时,通过木材共存生态因子分析,初步揭示了遗址周边的古气候环境,年均温约为13.3℃至18.7℃,年均降水量约为868~1363 mm。研究结果,为后期出土兵器的保护修复提供了依据,也为古滇时期兵器木构件用材和气候环境研究等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龙山遗址 木材考古 古滇文化 木材利用
下载PDF
古籍数字化出版的挑战与发展路径研究——以“识典古籍”为例
2
作者 张晓冰 张佩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6,共6页
古籍数字化出版有助于保藏古籍文献资料,实现资源高效访问与全球共享。现阶段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处理技术局限,效果呈现不佳;资源聚合缓慢,开发程度较低;信息共享不畅,知识传播受限等。基于此背景,由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 古籍数字化出版有助于保藏古籍文献资料,实现资源高效访问与全球共享。现阶段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处理技术局限,效果呈现不佳;资源聚合缓慢,开发程度较低;信息共享不畅,知识传播受限等。基于此背景,由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研发的“识典古籍”数字化平台上线。它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来提升古籍查阅效率,注重技术创新与应用、用户体验与互动、合作共赢与发展。鉴于“识典古籍”在古籍“活化”、赋予其“新生”方面迈出重要步伐,未来古籍数字化出版发展路径可着力于数字技术创新、政策资金扶持、跨平台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数字化出版 识典古籍 人工智能
下载PDF
记忆与遗忘:基于演化论视域下古滇青铜器物造型中的文化融合现象阐释 被引量:1
3
作者 谭人殊 万凡 《民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以古滇青铜器物为研究对象,基于演化论的视域来探讨其造型中所蕴含的文化融合特征。文化是群体共识所应具备的复杂性特质,“开放性环境”和“非平衡性地域发展”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前提。青铜器物中的造型手法、工艺技术、观念形态,体现... 以古滇青铜器物为研究对象,基于演化论的视域来探讨其造型中所蕴含的文化融合特征。文化是群体共识所应具备的复杂性特质,“开放性环境”和“非平衡性地域发展”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前提。青铜器物中的造型手法、工艺技术、观念形态,体现了“精神文化”自觉对于“文化基因”构建的重要意义。古滇的原生文化“主体”和从外界涌入的异域文化“客体”之间,对青铜器物的创作空间展开了长时间的“种间竞争”经由“生态位分化”,并最终趋于“协同”的过程,实则也代表了“主体”的决策与取舍。在此过程中,“物质文化”部分遭到了选择性的遗忘,而“精神文化”部分却得以记忆和传续,新一轮的基因融合就此实现,而这也正是“协同创新”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文化融合 古滇青铜器物 造型 演化论
下载PDF
从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看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世武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7,共14页
学界对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及相关祭祀仪式的解释,主要有3种假说:祭图腾说、报祭说和祭水神说。在文明延续性的历史语境中考察该祭祀柱的柱体、虎图像和蛇图像这3种符号的文明基因链,可提出一种新的推测: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可能与古... 学界对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及相关祭祀仪式的解释,主要有3种假说:祭图腾说、报祭说和祭水神说。在文明延续性的历史语境中考察该祭祀柱的柱体、虎图像和蛇图像这3种符号的文明基因链,可提出一种新的推测: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可能与古西羌族及其后裔的通天信仰、虎崇拜、蛇崇拜密切相关。古西羌族及其后裔的文明基因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象征意涵,但关键符号却展现出显著的历史延续性。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相关符号的历史延续性,是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一个侧面。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的研究,通常需要综合考古资料以及多民族的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资料,展开互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 古西羌族 古滇文明 中华文明 历史延续性
下载PDF
湖湘医派古代医家治疗成人癫痫与儿童癫痫用药规律分析
5
作者 赵雪玲 喻坚柏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湖湘医派古代医家治疗成人与儿童癫痫用药规律。方法 选取《湖湘名医典籍精华》丛书中清代及以前湖湘医派古代医家治疗成人与儿童癫痫处方,对药物频次、功效类别、性味归经进行统计,使用SPSS Modeler18.0、Venny2....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湖湘医派古代医家治疗成人与儿童癫痫用药规律。方法 选取《湖湘名医典籍精华》丛书中清代及以前湖湘医派古代医家治疗成人与儿童癫痫处方,对药物频次、功效类别、性味归经进行统计,使用SPSS Modeler18.0、Venny2.1.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与交集分析。结果 共纳入治疗成人癫痫处方168首,使用中药226味;治疗儿童癫痫处方93首,使用中药176味。药性主要为温、寒、平,药味主要为甘、辛、苦,归经主要为肺经、脾经、心经、胃经、肝经。成人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4个核心药对和药组,以半夏-陈皮药对支持度最高;儿童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1个核心药对和药组,以朱砂-雄黄药对支持度最高,二者共同关联药对及药组以陈皮、半夏、甘草配伍。结论 湖湘医派古代医家治疗成人与儿童癫痫均重视补虚治本,补虚时不忘祛标实,但两者又有差异,成人中阳热致病者较多,儿童中肝风内动致病者较多。本研究梳理湖湘医派古代医家治疗成人与儿童癫痫脉络,可更好传承和发展湖湘医派用药特色与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医派古代医家 湖湘名医典籍精华 癫痫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宋会要辑稿》方域类诸城部分整理刍议——兼谈《永乐大典》编纂中的问题
6
作者 桂始馨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1-65,共5页
《宋会要辑稿》方域类诸城部分依明制,于诸城事目下抄录《宋会要》方域类不同门目之文字,既有以州郡系城池之建置沿革,亦有编年以叙事,当分别整理。以州郡系城池之建置沿革者可参照方域类市镇门诸路州军例重加编订,编年以叙事者则依时... 《宋会要辑稿》方域类诸城部分依明制,于诸城事目下抄录《宋会要》方域类不同门目之文字,既有以州郡系城池之建置沿革,亦有编年以叙事,当分别整理。以州郡系城池之建置沿革者可参照方域类市镇门诸路州军例重加编订,编年以叙事者则依时间先后编排。由于《永乐大典》表述、理解上的偏差,加之部分编纂者责任心不强,因此抄录过程中出现窜改原文及错乱颠倒之处,整理时需谨慎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乐大典》 《宋会要辑稿》 诸城 编排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古滇文化遗址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7
7
作者 朱韬 陈姚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6年第3期101-104,共4页
历史文化遗址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但传统开发模式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价值的发挥。因此,历史文化遗址旅游开发中新技术的应用成为必然。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门新技术,已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 历史文化遗址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但传统开发模式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价值的发挥。因此,历史文化遗址旅游开发中新技术的应用成为必然。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门新技术,已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产生与运用,为历史文化遗址旅游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对目前历史文化遗址旅游开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介绍,从文化遗址地旅游规划、古滇国虚拟漫游、遗址地旅游管理和旅游营销4个方面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古滇文化遗址旅游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文化遗址 古滇文化 旅游开发
下载PDF
中国古代西南地区的金马碧鸡信仰考论 被引量:1
8
作者 吕肖奂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79-85,共7页
金马碧鸡崇拜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卭都国,在汉宣帝派遣王褒迎请金马碧鸡神事件发生之后,这一崇拜在以川滇巴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广泛且长久传播,特别是在昆明、成都、重庆各地不仅建立了金马碧鸡祠,而且出现了与之相关的金马碧鸡坊,乃至金... 金马碧鸡崇拜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卭都国,在汉宣帝派遣王褒迎请金马碧鸡神事件发生之后,这一崇拜在以川滇巴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广泛且长久传播,特别是在昆明、成都、重庆各地不仅建立了金马碧鸡祠,而且出现了与之相关的金马碧鸡坊,乃至金马碧鸡山与台,使得金马碧鸡成为古代西南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信仰。而今,人们多数已经不了解这些坊名、山名、台名与金马碧鸡信仰的关系,重新考证、勾辑这种信仰,其实就相当于回归古代地域文化的历史原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马碧鸡信仰 古代西南地区 卭都国 古滇国
下载PDF
记忆和传承:古滇国体育舞蹈文化与广场文化建设 被引量:1
9
作者 余贞凯 杨晨飞 《军事体育学报》 201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古滇国体育舞蹈文化适应当下人们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等需求,因此,它可以成为现在广场文化迅速发展的新鲜元素。通过筛选具有健康性、安全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的体育舞蹈项目,以多种形式融入到区域广场文化建设之中,实现当代广场多元... 古滇国体育舞蹈文化适应当下人们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等需求,因此,它可以成为现在广场文化迅速发展的新鲜元素。通过筛选具有健康性、安全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的体育舞蹈项目,以多种形式融入到区域广场文化建设之中,实现当代广场多元文化建设的目标,从而推动广场文化建设的效益,为区域全民健身活动、美丽乡村以及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滇国 体育舞蹈文化 广场文化建设
下载PDF
古代滇国主体民族族属再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娄自昌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41-45,共5页
古代滇国境内生活着许多民族,既有属于百越族群的居民,也有濮人、僰人等族。至于滇国主体民族的族属,史学界意见分歧非常大,有的主张属于氐羌族群,有的主张为濮人,有的主张属百越族群。具体到某一类主张中,又有不同的看法,如主张属氐羌... 古代滇国境内生活着许多民族,既有属于百越族群的居民,也有濮人、僰人等族。至于滇国主体民族的族属,史学界意见分歧非常大,有的主张属于氐羌族群,有的主张为濮人,有的主张属百越族群。具体到某一类主张中,又有不同的看法,如主张属氐羌族群的学者中,有的主张滇国主体民族为僰人,而有的则主张为叟人。本文结合各种史籍所反映的两汉时期云南民族构成演变态势,在细考各种观点及其主要依据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滇国主体民族属氐羌族群说的依据经不起推敲,属濮人说的依据不充分,而属百越族群说的依据充分而有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国主体民族 氐羌族群 濮人 百越族群
下载PDF
何谓“癫狂”——试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颠人故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萌昀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67,共5页
癫狂是众多文学化的疾病中十分特殊的一种。人们常常把超出世俗理性之外的行为目为癫狂——这正是以癫狂为主题的小说的基本出发点。小说中的癫狂常常在叙事语境中获得某种特殊的修辞含义,与其医学含义构成相互关联又相互疏离的复调。
关键词 癫狂 中国古代小说 观念史 济颠 周颠
下载PDF
石寨山文化时期滇池水域
12
作者 陈斌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8-106,共9页
在过往的研究中,滇池水位一直被认为在不断下降。但有研究表明,历史时期,滇池水位在总的下降趋势中也存在反复。在唐朝中期达到最低水位后,滇池水位又有快速上升。这提示我们,在确定了新石器时期滇池水位与元代初期相同的情况下,认为这... 在过往的研究中,滇池水位一直被认为在不断下降。但有研究表明,历史时期,滇池水位在总的下降趋势中也存在反复。在唐朝中期达到最低水位后,滇池水位又有快速上升。这提示我们,在确定了新石器时期滇池水位与元代初期相同的情况下,认为这一水位在其中各时期是相同的,这样的认识有不足。新的研究,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石寨山文化时期滇池周边的自然环境,同时也为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石寨山文化 水位 古滇国 地理环境
下载PDF
原始宗教情结下古滇民俗体育文化探析
13
作者 吴阳 周山彦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1年第1期114-116,共3页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法、因素分析等方法,从体育考古学的角度对古滇国主要墓葬群出土文物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古滇文化已具备体育文化构建因子,滇国在重大节日举行的斗牛、竞渡、磨秋、剽牛祭祀等民俗活动中已彰显出体育的特色...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法、因素分析等方法,从体育考古学的角度对古滇国主要墓葬群出土文物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古滇文化已具备体育文化构建因子,滇国在重大节日举行的斗牛、竞渡、磨秋、剽牛祭祀等民俗活动中已彰显出体育的特色,是古滇民族主要的民俗体育活动形式。古滇人民观念不羁、思想无垠,演绎了独具特色的古滇民俗体育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体育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体育 文化 古滇国 原始 宗教
下载PDF
略论蜀与滇的文化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剑华 《地方文化研究》 2017年第1期59-78,共20页
我国西南地区部族众多,是典型的多民族地区。蜀与滇因为地域相邻,自古以来就关系密切。古蜀可能是西南地区最早创建的一个联盟之国,或称为宗主国。春秋战国时期,古蜀国的东方有巴国与楚国,北方有秦,这些都是当时势力比较强盛的列国。而... 我国西南地区部族众多,是典型的多民族地区。蜀与滇因为地域相邻,自古以来就关系密切。古蜀可能是西南地区最早创建的一个联盟之国,或称为宗主国。春秋战国时期,古蜀国的东方有巴国与楚国,北方有秦,这些都是当时势力比较强盛的列国。而在同时期的西南夷区域,夜郎与滇等依然是小邦,或者是"邑聚"之类的部族。古蜀国通过商贾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贸易以获取资源,此类商贸活动既有短程也有远程,产自于古蜀国的丝绸、青铜器、巴蜀的盐巴,以及其他很多物品,便通过商贸输入了滇国和西南夷地区,有些物品甚至经过远程贸易辗转贩卖到了南亚和中亚。与此同时,古蜀国成熟而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也在商周之后随着商贸传入了滇国和西南夷地区。汉武帝大力经略西南夷,到东汉时期西南丝路已成为重要国际通道;后诸葛亮平定南中,有效地促进了汉族和西南各族的团结与融合,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蜀 西南夷 滇国 酋邦 南中 地域文化 民族融合
下载PDF
近四十年来国内庄蹻研究评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继顺 韩雨颖 郭小楠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81-84,共4页
庄蹻是西南少数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庄蹻研究亦是先秦史、秦汉史、西南古代民族史研究中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庄蹻其人其事,首见于《史记》,其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均有记载,但语焉不详。本文梳理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 庄蹻是西南少数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庄蹻研究亦是先秦史、秦汉史、西南古代民族史研究中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庄蹻其人其事,首见于《史记》,其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均有记载,但语焉不详。本文梳理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庄蹻研究的主要文献,总结了近四十年来国内庄蹻研究的特点,并对庄蹻研究略作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滇国 庄蹻 研究述略
下载PDF
滇东南方言中古疑影母的今读分合类型与演变
16
作者 牟成刚 《文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7-61,共5页
滇东南汉语方言中古疑影母的今读里,古合口和开口一二等洪音今读分别合流为一类,但开口三等字的今读则呈现出基本对立的格局。结合现有的调查资料,分析它们的今读具体类型,并对其各自的历史演变层次进行分析论述,以探寻它们的演变规律。
关键词 滇东南方言 中古疑影母 今读类型 演变
下载PDF
古滇国青铜器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贺 卫乐 余敏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3-95,共3页
1957年在晋宁石寨山出土了"滇王印",证实了古代"滇国"的存在,古滇国的青铜器种类十分繁杂,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滇"本身就是一个神秘的古国,其艺术的生动真实常常唤起一种经历的记忆与想象。给予我们美... 1957年在晋宁石寨山出土了"滇王印",证实了古代"滇国"的存在,古滇国的青铜器种类十分繁杂,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滇"本身就是一个神秘的古国,其艺术的生动真实常常唤起一种经历的记忆与想象。给予我们美的享受。古滇青铜雕刻与图饰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充满了生活气息。生活实践,是古滇国青铜器艺术生动大胆的表现力、强悍灵动风格的基础。在古滇国青铜器中,雕刻图饰与器物是融为一体的,是古滇青铜艺术特有的构成形式。古滇国青铜器的艺术风格是非常写实的,布局上,疏密节奏的安排赋予韵律感与装饰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滇国 青铜器 美学特征 风俗再现 源于实践
下载PDF
古滇国虎文化简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成生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8-65,共8页
早在战国时期,虎文化在西南边陲的滇池地区已经非常鼎盛。西南地区的彝族、哈尼族、纳西族、拉祜族、土家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中,存在着浓厚的虎图腾崇拜信仰,其中尤以云南双柏县彝族的虎崇拜最具特色。这些崇虎的文化现象,应与... 早在战国时期,虎文化在西南边陲的滇池地区已经非常鼎盛。西南地区的彝族、哈尼族、纳西族、拉祜族、土家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中,存在着浓厚的虎图腾崇拜信仰,其中尤以云南双柏县彝族的虎崇拜最具特色。这些崇虎的文化现象,应与古滇国虎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古滇国青铜器中所表现的虎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对解读西南地区虎文化的起源与兴衰,有着不可取代的多学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滇国 西南地区 虎文化 虎图腾崇拜
下载PDF
中古汉语并列式双音总括副词的始见书证问题商补
19
作者 周广干 薛文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12-117,共6页
中古汉语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双音总括副词,这些双音词主要是通过先秦时期常见的总括副词同义并列复合而成,且主要使用于中古文献中。《汉语大词典》作为收词量最大的专门辞书,取材范围广,所收词条能够反映汉语词汇的历史面貌和使用状况,... 中古汉语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双音总括副词,这些双音词主要是通过先秦时期常见的总括副词同义并列复合而成,且主要使用于中古文献中。《汉语大词典》作为收词量最大的专门辞书,取材范围广,所收词条能够反映汉语词汇的历史面貌和使用状况,当然也包括对各时期虚词的收释。《汉语大词典订补》有一定的修订和补充。就中古汉语并列式双音总括副词而言,《汉语大词典》及《汉语大词典订补》均失收了部分词条,在所收释的总括副词词条中,也都存在溯源不够、书证偏晚等问题,需结合通检就始见书证问题加以补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列式双音词 总括副词 《汉语大词典》 书证 中古汉语
下载PDF
基于古代文献研究的咳嗽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雯雯 王嘉玲 +3 位作者 刘巧 商文轩 许银姬 吴蕾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697-700,共4页
目的分析古籍文献中治疗咳嗽的中药应用情况,总结用药规律,为治疗咳嗽的科学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华医典,建立古代文献咳嗽治疗用药数据库,并根据年龄和病程分层,对咳嗽药物频次及频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检索到3298条... 目的分析古籍文献中治疗咳嗽的中药应用情况,总结用药规律,为治疗咳嗽的科学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华医典,建立古代文献咳嗽治疗用药数据库,并根据年龄和病程分层,对咳嗽药物频次及频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检索到3298条古代文献条文,筛选出2426首方剂,所用中药共计587味,用药频次共计14544次,去除甘草、生姜、蜂蜜等多作为辅助功效的药物后,使用频次最高为苦杏仁(32.1%),其次为人参、紫菀等,以止咳平喘、化痰及补益功效的药物为主,归经以肺、脾、心为主;不同年龄层均常用苦杏仁和陈皮,次用药中:成人常用茯苓,儿童常用川贝母,老年人则常用桃仁;古籍中部分提及病程的急性咳嗽、慢性咳嗽均常用苦杏仁、紫菀、川贝母等,此外,急性咳嗽还常用百部、梨和麻黄,慢性咳嗽则常用款冬花、人参。结论古籍中治疗咳嗽注重宣肺止咳药物配伍祛痰药物,并灵活选用补益药物,治疗肺脏时兼治心、脾,同时根据年龄不同和病程长短辨证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献 咳嗽 用药规律 中华医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