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Monitoring and Early-warning Standards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Protection in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被引量:1
1
作者 魏胜林 茅晓伟 +4 位作者 肖湘东 付哓渝 向华明 陈荣伟 徐梦萤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0年第5期39-44,55,共7页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ymptoms of the trees' growth in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this paper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monitoring and early-warning standard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of the a...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ymptoms of the trees' growth in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this paper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monitoring and early-warning standard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of the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protection in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specifically.The aim of doing this i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by setting up systematic fundamental data,dynamic protection standard grades and technique measures of protecting the trees.The main symptom of trees in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is the erosion and decay of the tree trunks.Fifteen tree trunks need technical protection,which holds 65.22% of the total sum of trees in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Therefore,much more emphasis should be paid in strengthening technical protection procedures of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the tree trunks in the future protection of the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the garden.Besides,the rejuvenation technique of rooting zone and rooting system,tree pruning technique as well as tree supporting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ondition and symptom of the trees should be concerned with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in a mor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MONITORING Early WARNING PROTECTION techniques
下载PDF
Study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the Lingering Garden and Its Protective Measures
2
作者 魏胜林 茅晓伟 +4 位作者 肖湘东 付哓渝 向华明 陈荣伟 徐梦萤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0年第1期71-75,共5页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ss in Lingering Garden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8 trees, belonging to 13 species, 12 genera and 10 families. The tree...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ss in Lingering Garden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8 trees, belonging to 13 species, 12 genera and 10 families. The trees’ ages were between 100 years old and 330 years old; 14 trees (accounting for 77.78% of the total trees) required regular management, 2 trees (accounting for 11.11%) required bole antiseptic protection, 1 tree (accounting for 5.56% of the total plants) required protection for its trunk, and 1 tree (accounting for 5.56%) required bole antiseptic protection and rejuvenation.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 th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tandard grades were divided, its reasons were analyzed, and finally, the relativ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gering garden ancient and FAMOUS TREE Monitoring EARLY WARNING Protection technique
下载PDF
Current Situation,Symptoms and Protective Techniques of Ancient Trees in the Master-of-Nets Garden
3
作者 魏胜林 茅晓伟 +3 位作者 肖湘东 付哓渝 张重阳 张帅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1年第6期51-54,共4页
Growth conditions,symptoms of ancient trees in the Master-of-Nets Garden were investigated,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6 ancient trees about 120-920 years old in this garden,belonging to 5 genera and 5 families.Gener... Growth conditions,symptoms of ancient trees in the Master-of-Nets Garden were investigated,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6 ancient trees about 120-920 years old in this garden,belonging to 5 genera and 5 families.Generally speaking,ancient trees in this garden grow well due to the proper protection,and 3 of them need only regular management,specifically,Pinus bungeana Zucc.,Podocarpus macrophyllus(Thunb.)D.Don,Wisteria sinensis Sweet in south yard of Dianchun Yi(the Peony Study),while another three need key protection,specifically,Chaenomeles sinensis Koehne,Sabina chinensis(Linn.)Ant.,W.sinensis Sweet,2 of which need corrosion prevention and filling protection,and another one needs comprehensive techniques for the rejuvenation of tree vigor.In view of symptoms of these 3 trees requiring key protection,corresponding techniques were proposed as below:3 steps for protecting C.sinensis Koehne(A.clearing and sterilizing tree holes,painting anti-corrosion protective agent;B.filling holes;C.sealing holes);3 steps for protecting W.sinensis Sweet(A.clearing up rotten xylem;B.anti-corrosion and sterilization processing for trunk;C.painting anti-corrosion agent);4 steps for S.chinensis(Linn.)Ant.(A.clearing climbing plants around it;B.clearing rotten xylem;C.filling holes;D.improving rhizosphere and rejuvenation of the tr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ter-of-Nets garden ancient tree Current SITUATION SYMPTOMS Technical measures
下载PDF
Analysis of Names of Twelve Scenic Spots in Baoding Ancient Lotus Pond Garden in China
4
作者 果治 段艳霞 +1 位作者 杨玉梅 魏汉朝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2年第4期26-28,共3页
By taking the twelve scenic spots in Ancient Lotus Pond Garden as study objects, they have been introduced and their names have been class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allege and symbol nomenclature, linguistic rhetoric no... By taking the twelve scenic spots in Ancient Lotus Pond Garden as study objects, they have been introduced and their names have been class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allege and symbol nomenclature, linguistic rhetoric nomenclature, narration and description nomenclature, and emotion-endowing and ambition-expressing nomenclature adopted in related articles. The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se scenic spots have been summarized, and Confucian thought and Taoist thought contained in "Surge Including Pavilion" and "High Principle Tower" have been analyzed. The research is aimed at enlightening modern garden workers through illustrat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names of scenic spots, so that they can be inspired in the nam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LOTUS POND garden TWELVE scenic spots Analysis of NAMES
下载PDF
云窟:网师园历史时空中的观与照
5
作者 张彤 闵天怡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2,共7页
园林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归宿和艺术集成。以网师园为历史基底和空间载体,实验性设计作品“云窟”以“冰裂纹”几何图形的三维数字生成及对山石云起之形态的空间再现,用轻质透明材料构筑了一处文化装置。意于网师园历史文化时空图景中,借... 园林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归宿和艺术集成。以网师园为历史基底和空间载体,实验性设计作品“云窟”以“冰裂纹”几何图形的三维数字生成及对山石云起之形态的空间再现,用轻质透明材料构筑了一处文化装置。意于网师园历史文化时空图景中,借由古典语境对话现代技术的“多元时空体文本”,表达时间层序与空间图景的时空因对与古今观照。该作品受邀参展于威尼斯举办的欧洲文化中心2023“时间-空间-存在”建筑双年展,激发了全球语境下关于文化形态的历时性交互和多样态共存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云窟 网师园 古今观照 时空因对
下载PDF
云南古茶园茶树土壤菌群对营养元素的循环响应
6
作者 龙坤 常河 +2 位作者 潘萍 谢萌丽 张玮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4期170-172,共3页
为研究茶叶生长的土壤表层不同深度的营养元素循环与土壤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以云南省临沧市大寨古茶园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岩石、土壤和茶叶样品。土壤细菌群落及营养元素含量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ICP-AES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测... 为研究茶叶生长的土壤表层不同深度的营养元素循环与土壤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以云南省临沧市大寨古茶园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岩石、土壤和茶叶样品。土壤细菌群落及营养元素含量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ICP-AES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测量。结果表明,(1)云南古茶园表层土壤中,P、K、Ca、Mg、Na相对于背景值较为匮乏。土壤营养元素的迁移富集能力排序为K>Fe>Mn>Mg>P>Ca>S>Cu>Na,其中K、Fe的迁移富集系数大于1;茶叶生物富集系数的排序为Ca>P>Mn>K>Na>Cu>Mg>S>Al>Fe,其中Ca、P、Mn、K的系数大于1,表明其会在茶叶中积累,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增;(2)D1~D6深度土壤中均以酸杆菌门、变形菌门及绿弯菌门为主要优势类群。蛋白菌、浮霉菌门及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会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硝化螺旋菌门则会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3)K、Fe、Cu、Na、P、Mn、S在风化成土阶段与土壤菌群之间的正反馈作用可以促进茶叶生长,而在茶叶生长阶段表现出的负相关关系则与茶树生长的新陈代谢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迁移 土壤细菌 古茶园 循环响应
下载PDF
云南勐库古茶园重金属分布与微生物生态特征
7
作者 杨伟康 潘萍 +3 位作者 常河 龙坤 谢萌丽 张炜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5期137-139,共3页
文章通过ICP-AES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测序技术探讨了云南勐库古茶园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及其对微生物生态的作用,并揭示了古茶园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情况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显著影响。研究表明,Cr、Cu、Sn、Hg等重金属元素在茶园土壤... 文章通过ICP-AES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测序技术探讨了云南勐库古茶园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及其对微生物生态的作用,并揭示了古茶园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情况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显著影响。研究表明,Cr、Cu、Sn、Hg等重金属元素在茶园土壤中富集,而Mo、Pb等重金属元素亏损。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不仅降低了微生物的生物量和种群数量,还影响到了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化和多样性。土壤中的优势门类细菌,如酸杆菌门等,与多数重金属元素呈负相关关系,对茶树具有积极的作用,可降解重金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元素 土壤细菌 云南古茶园 冗余分析
下载PDF
景迈山古茶园与现代有机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於莉军 王桥美 +2 位作者 彭文书 严亮 杨瑞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7-247,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茶园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识别影响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茶树病虫害防治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茶园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识别影响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茶树病虫害防治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古茶园与现代有机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探究,采用冗余分析对土壤养分与微生物之间关系进行探索。【结果】现代有机茶园根际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腐殖质、氨氮、铵态氮、有效磷和水分高于古茶园,具有显著差异;不同茶园的优势细菌种群均为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浮霉菌门,真菌种群均为子囊菌门、被孢霉门和担子菌门,除未明确分类地位的属以外,古茶园与现代有机茶园的优势菌属组成非常相似,但是每个菌属在不同茶园中的相对丰度都存在较大差异。冗余分析表明,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腐殖质、氨氮和铵态氮是造成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现代有机茶园根际土壤养分与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古茶园,不同茶园根际土壤中的优势菌属组成高度相似,但其丰度差异显著,与土壤养分呈现高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迈山 普洱茶 古茶园 根际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基于水乡越地特色文化挖掘的中国园林史课程思政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涛 任帅 +1 位作者 赵秀丽 孙琳琳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228-230,共3页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课程思政”重要的载体和资源。文章立足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水乡越地,提出全过程融入越地特色文化的古代园林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深入挖掘各历史阶段与古代园林关联密切的越地特色文化及历史遗存等思政元素,运用...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课程思政”重要的载体和资源。文章立足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水乡越地,提出全过程融入越地特色文化的古代园林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深入挖掘各历史阶段与古代园林关联密切的越地特色文化及历史遗存等思政元素,运用任务式教学、翻转课堂、“例释”教学法等方法,将各章节教学内容与越地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提升越地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园林 水乡越地 特色文化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古园公园化背景下基于游人行为反馈的设计优化方法
10
作者 马瑞雪 吴语婧 沈洁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7期266-269,共4页
在古园公园化改造背景下,遗存古园往往因扩建/改造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对游人时空行为的挖掘分析有助于识别扩建后场地的特性与空间问题,进而指导改扩建项目进行优化。研究以上海市古猗园为例进行两个维度的分析:对旅游者路径轨迹、兴趣... 在古园公园化改造背景下,遗存古园往往因扩建/改造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对游人时空行为的挖掘分析有助于识别扩建后场地的特性与空间问题,进而指导改扩建项目进行优化。研究以上海市古猗园为例进行两个维度的分析:对旅游者路径轨迹、兴趣点位等精细化时空数据进行聚集性分析以获知游客景观偏好;对游客网络点评进行内容分析以了解游客感受与潜在需求。基于游人行为反馈的设计优化方法为古园改扩建项目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古园公园化过程中的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园公园化 设计研究 古猗园 行为反馈 设计优化
下载PDF
清末海盐徐园平面布局复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青松 袁晓梅 孙欣悦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2期64-69,共6页
古代园林绘画的复原价值近年来得到学界的持续关注,同时,相关问题如画中园景的真实程度、传统绘画表达景致方位和尺度的准确性不足等,也引发了人们的反复讨论。《徐园图册》是清末一套描绘海盐徐园的园林册页,其特殊之处在于图中留有许... 古代园林绘画的复原价值近年来得到学界的持续关注,同时,相关问题如画中园景的真实程度、传统绘画表达景致方位和尺度的准确性不足等,也引发了人们的反复讨论。《徐园图册》是清末一套描绘海盐徐园的园林册页,其特殊之处在于图中留有许多修改建议的文字,这一特殊性对于园林面貌的再现价值值得深入的讨论。因此,围绕《徐园图册》,通过挖掘更多相关史料,运用图像互证、图文互证等方法,探讨了《徐园图册》的性质,并对徐园平面布局进行了复原,以期丰富园林史个案,并为相关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园林绘画 复原 徐园图册 海盐徐园
下载PDF
汉中地区古台园林营建研究
12
作者 谭立 钟誉嘉 林箐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古台园林是汉中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园林类型,但在近现代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却逐渐失色和消失,仅有数座保存至今,而从风景园林视角展开的系统性研究则刚起步。研究通过对文献内容的梳理和复原,以汉台、天汉台等7个典型古台园林为例,整... 古台园林是汉中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园林类型,但在近现代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却逐渐失色和消失,仅有数座保存至今,而从风景园林视角展开的系统性研究则刚起步。研究通过对文献内容的梳理和复原,以汉台、天汉台等7个典型古台园林为例,整理出了汉中地区古台园林的发展脉络,并从营城塑景、理水活园和人文传承三个层面总结出古台园林营造的特征与智慧,丰富了古台园林这一传统园林的类型研究,为当地传统园林的保护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园林遗产 古台园林 汉中传统园林
下载PDF
空间正义视角下游园空间品质均好性评价研究——以邯郸市古韵园为例
13
作者 白梅 周洋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9期254-257,共4页
随着存量优化时代的到来,城市游园作为完善城区功能、满足群众需要、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载体,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文章针对现阶段出现的城市游园空间总量不足、空间布局不合理、市民参与感薄弱等问题,以邯郸市古韵园为例,从空间正义... 随着存量优化时代的到来,城市游园作为完善城区功能、满足群众需要、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载体,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文章针对现阶段出现的城市游园空间总量不足、空间布局不合理、市民参与感薄弱等问题,以邯郸市古韵园为例,从空间正义视角出发,选取“丰富度”“紧凑度”“可达性”三项指标,构建游园空间品质均好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调研、街头问卷与ArcGIS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并从功能空间、景观空间、资源空间和交通空间四个方面提出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正义 游园 空间品质 古韵园
下载PDF
保定古莲花池的“水史”
14
作者 盛潇 王腾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1-136,共6页
古莲花池的“水”与保定古城的“水”一脉同源。作为我国北方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莲池以其风景秀美、历史悠久、文风浓郁而盛名一方。一汪碧水是其园林布景的核心,更是历史传承的缩影。通过梳理莲池水系的相关资料,对莲池入水道、出水... 古莲花池的“水”与保定古城的“水”一脉同源。作为我国北方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莲池以其风景秀美、历史悠久、文风浓郁而盛名一方。一汪碧水是其园林布景的核心,更是历史传承的缩影。通过梳理莲池水系的相关资料,对莲池入水道、出水道、内部的走向进行了考证,并对历年疏浚和管理情况进行了系统探究,以期能更全面地展现莲池的历史,了解莲池的水在造就美景、成就文风、代表城市和塑造情怀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定 古莲花池 水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历史名园游客感知形象研究——以余荫山房为例
15
作者 陈逸倩 程晓山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1期60-68,共9页
以余荫山房为研究对象,提取网络游记和评价数据,使用旅游形象“认知-情感”模型,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提炼游客对余荫山房的认知形象感知,然后进一步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对游客消极情感因素进行逐层编码,挖掘余荫山房存在的问题。研究结... 以余荫山房为研究对象,提取网络游记和评价数据,使用旅游形象“认知-情感”模型,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提炼游客对余荫山房的认知形象感知,然后进一步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对游客消极情感因素进行逐层编码,挖掘余荫山房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对余荫山房认知形象重要性比较为:“旅游吸引物”“空间环境”“体验价值”“景区服务与管理”;此外,导致游客消极情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旅游资源体验,其中包括地方小、可玩性低、商业化气息浓厚、公共交通不方便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相关建议:余荫山房应以文物古迹本体为前提,尊重历史文脉;深耕余荫山房园林内涵,打造好历史名园品牌特色;丰富和创新旅游体验,强化解说体系建设,提高游客参与度;发展避免过度商业化,打造优质文创产品;加强园区管理,完善园区设施,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荫山房 历史名园 旅游形象感知 扎根理论
下载PDF
古代婴戏图中的植物景象研究
16
作者 冯玉兰 杨秀娟 +1 位作者 王霄煦 张宝鑫 《广东园林》 202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婴戏图是古代绘画的重要题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园居生活的理想模式,其中的儿童活动场景通常发生在以植物作为最常见要素的园林之中。因此,对婴戏图植物景象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传统植物文化内涵,以及植物在儿童活动空间营造中... 婴戏图是古代绘画的重要题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园居生活的理想模式,其中的儿童活动场景通常发生在以植物作为最常见要素的园林之中。因此,对婴戏图植物景象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传统植物文化内涵,以及植物在儿童活动空间营造中的方式和作用。通过搜集各个历史时期的婴戏图绘画作品,采用图像分析法与文献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判断分析婴戏图中的植物种类及配置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古代婴戏图植物景象的共性与个性特点。研究发现,在搜集整理的133幅含有植物要素的婴戏图中,植物多具有吉祥的象征寓意,且种植形式多样,部分植物以插花或果盘等形式出现,是儿童亲近自然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戏图 植物 景象 园林 儿童景观
下载PDF
云南古茶园土壤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梁名志 李友勇 +6 位作者 马伟 王平盛 夏丽飞 韩丽 蔡丽 季鹏章 周红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9-122,共4页
通过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化验分析,研究云南古茶园土壤化学成分含量状况。结果表明,古茶园土壤含有机质4.66%、碱解氮167.48 mg/kg、速效磷13.57 mg/kg和速效钾81.46 mg/kg,有效硼1.07 mg/kg、有效钙292.93 mg/kg、有效镁47.2 mg/kg、有效... 通过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化验分析,研究云南古茶园土壤化学成分含量状况。结果表明,古茶园土壤含有机质4.66%、碱解氮167.48 mg/kg、速效磷13.57 mg/kg和速效钾81.46 mg/kg,有效硼1.07 mg/kg、有效钙292.93 mg/kg、有效镁47.2 mg/kg、有效铁85.99 mg/kg、有效锰20.72 mg/kg、有效铜0.93 mg/kg和有效锌1.33 mg/kg,全铬74.28 mg/kg、全铅96.67 mg/kg和全汞0.13 mg/kg。有机质含量高于中国目前一等土壤生产水平和高产优质高效茶园土壤含量水平,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均低于高产优质高效茶园土壤含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古茶园 土壤化学成分
下载PDF
古茶园、台地茶园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季鹏章 蒋会兵 +3 位作者 黄兴奇 张俊 梁名志 王平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108,共8页
采用AFLP-毛细管电泳法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4个有代表性的古茶园和2个台地茶园(阿萨姆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表明:阿萨姆茶变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为:P= 92.31%,期望杂合度He=0.1366,Shannon多样性... 采用AFLP-毛细管电泳法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4个有代表性的古茶园和2个台地茶园(阿萨姆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表明:阿萨姆茶变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为:P= 92.31%,期望杂合度He=0.1366,Shannon多样性指数Ho=0.2323;古茶园居群水平是45.55%,勐腊居群最高P=59.11%,勐宋居群变异度最低P=36.44%;而台地茶中,有性系勐海大叶群体种P=35.02%,无性系云抗10号则非常低P=13.77%,台地茶居群水平是24.2%;古茶园和台地茶遗传多样性相差很大,依次是古茶园>有性系台地茶>无性系台地茶。研究还发现古茶园与台地茶园之间,南糯山居群、勐腊易武居群与其他居群间存在多条特异谱带,可作为南糯山居群和勐腊易武居群的分子指纹图谱,应用于这两个居群所产晒青毛茶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AFLP 遗传多样性 古茶园 台地茶园
下载PDF
西双版纳布朗族古茶园传统知识调查 被引量:14
19
作者 蒋会兵 梁名志 +4 位作者 何青元 刘本英 唐一春 陈红伟 王平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3-818,共6页
运用民族植物学原理,采用野外面上调查、定点社区入户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西双版纳地区布朗族认知、管理、利用与保护古茶园的传统知识和经验。结果显示:在1700年前,布朗族就以原始宗教信仰为基础,逐渐形成对茶树种植的... 运用民族植物学原理,采用野外面上调查、定点社区入户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西双版纳地区布朗族认知、管理、利用与保护古茶园的传统知识和经验。结果显示:在1700年前,布朗族就以原始宗教信仰为基础,逐渐形成对茶树种植的禁忌崇拜,通过"习惯法"、"头人"等来规范古茶树的种植与管理,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科学意义的古茶树种植系统,并演绎出丰富的传统制茶方法和饮茶习俗,形成独特的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传统文化知识,如布朗族对茶的传统习惯用法、医药用法等。本文在对布朗族古茶园传统知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古茶园传统知识遗忘丢失的原因,提出古茶园传统知识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朗族 古茶园 传统知识
下载PDF
云南景迈山和六大茶山古茶园土壤养分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友勇 王家金 +2 位作者 孙雪梅 刘本英 汪云刚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3期201-206,共6页
为弄清景迈山和六大茶山古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古茶园提供科学依据,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溶量法和碱解扩散法等方法测定古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结果表明,景迈山古茶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 为弄清景迈山和六大茶山古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古茶园提供科学依据,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溶量法和碱解扩散法等方法测定古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结果表明,景迈山古茶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平均含量均较六大茶山高,而碱解氮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均较六大茶山低,景迈山古茶园土壤均达到Ⅰ级茶园土壤标准,六大茶山古茶园土壤均达到Ⅱ级茶园土壤标准。景迈山土壤养分含量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速效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六大茶山土壤养分含量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其中景迈山有机质和碱解氮均较六大茶山大,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均较六大茶山小。LSD多重比较表明,景迈山和六大茶山共16个地方古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迈山 六大茶山 古茶园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